-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3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政治答题技巧集--主观大题答题技巧和选择题答题技巧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目录 高考政治答题技巧:主观题得分方法............................................................................................ 1 如何解答政治主观试题...................................................................................................................13 政治选择题解答有妙招...................................................................................................................15 政治生活主观题解题技巧...............................................................................................................22 高考政治(经济学)主观题术语归纳.......................................................................................... 28 高考政治答题技巧:主观题得分方法 一、主观题失分的主要表现 1、审题不清,答错答题的范围,即答非所问。例如,题目要求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 来回答,有些学生却用政治常识甚至哲学常识的知识来回答;题目要求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 知识来回答,有些学生却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来回答。 2、张冠李戴,答案前后不对应。这在哲学试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前面用矛盾 的普遍性原理后面却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与其相对应;前面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后 面却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与其相对应等等。 3、盲目调用知识,没有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答题,而是使用文学化、生活化的语言 答题。例如,有些学生在回答通货膨胀时不是说国家发行的纸币量多了,而是说国家把钱发 多了;物质决定意识说成物质决定想法;国家职能说成国家做事等。 4、使用专业术语不规范,导致文字表达不准确,甚至表述错误。例如,人民民主专政 写成人民民主专制;矛盾的斗争性说成是矛盾的战斗性;经济效益的提高写成利润的提高等 等。 5、思维混乱,文字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和简洁性,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全而不准”的现象。 二、主观题失分的原因 1、直接原因。答题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的缺陷。 2、根本原因。知识结构的欠缺。 三、规范化答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审设问 1、明确知识范围: 知识类别:经济学、哲学、政治学 知识形态:微观、中观、宏观 2、明确问题指向: 单一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复合型:谈认识、作分析 3、明确设问主体: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经济学:政府、企业、个人等 政治学:国家、政党、公民等 第二步:审材料 1、读材料时既要把握材料中的显性信息,又要把握材料中的隐性信息。 2、回归教材,试题虽然千变万化 , 但都离不开用教材的内容来解答。读题时 , 必须判 明答题要用到教材中的哪几课、哪几节、哪几框的内容。这样就缩小了思考的范围。 3、根据题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做到有的放矢,不可眉毛胡 子一把抓。 第三步:调用知识 1、依据关键词,直接调用(关键词本身是学科基本概念,则直接调用) 2、把握知识联系,联系调用(依据关键词,通过演绎、推导,找到可用知识) 3、概括具体信息,归纳调用(关键词比较具体,与学科理论不能直接对应'则先归纳再 调用) 4、依据设问,有效调用(知识调用要根据设问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调用,反对盲目堆 砌和过度引申) 第四步:确定答题思路 1、确定大逻辑:要点之间的逻辑,包括有几个要点,要点之间如何排列; 2、确定小逻辑:要点自身的逻辑,即要点如何展开,包括有几个关键词,如何排列。 第五步:写答案(我把它称之为书写答案的“四个现代化”) 1、层次分明,要点序号化——反对不分段落层次的“一块板” 2、表述准确,语言学科化——反对使用文学化、生活化语言 3、逻辑严密,表述简洁化——反对语句冗长、画蛇添足 4、字迹工整,卷面美观化——反对字迹潦草、错字连篇 (特别提示:突出关键词,突出得分点) 总之,要想提高主观题的得分率,答案必须做到“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外在美” 就是表述清晰整洁、层次分明、格式规范、美观大方;“内在美”就是政治术语表述准确、完 整、严谨、思路清晰、符合逻辑,做到知识性与逻辑性、思想性的统一。 根据以上理论下面是我对 09 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 38 题的解析 38.(32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北方有大面积的缺水地区,干旱灾害时常威胁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2008 年冬到 2009 年春,我国北方冬小麦主产区的 8 个省市遭遇 50 年来的特大旱灾,受面积达 1.57 亿亩。在中央统一部署下,遭遇旱灾地区的各级政府迅速启动抗旱救灾应急预案,紧急 调拨资金、物资,组织干部群众和解放军官兵,全力抗旱救灾,取得了显著成果。 材料二 2009 年 3 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按照《条例》,在紧 急抗旱时期,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组织动员本行政区内各有关单位和个 人投入抗旱工作,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指挥,承担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分配的抗 旱工作任务。 材料三 以往,有些干旱地区每逢大旱即靠抽取地下水和引河水浸灌抗旱,加剧了地下 水的枯竭和河水的断流;有些干旱地区却发展诸如高尔夫球场、造纸厂等高耗水型产业,造 成雪上加霜;有些地区采取人工增雨作业,但受雨云条件限制难以及时解决干旱问题;有些 地方因资金困难,农田水利设施严重缺位,只能靠天吃饭。 (1)结合材料分析应如何运用经济手段推动抗旱工作。(6 分)(2)运用相关经济知识, 说明如何协调水资源利用与三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6 分)(3)政府为什么必须承担抗旱 救灾的职责?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政府在抗旱救灾中履行了怎样的国家职能。(12 分)(4)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结合材料,说明在抗旱问题上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8 分) 【答案要点】(1)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改 革灌溉方式;运用价格杠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使人们节约用水。(2)在水资源有限 的情况下,首先要保证农业生产用水,确保粮食安全;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水资源开 发与循环利用,大力发展节水型产业;合理分配用水,保证三次产业协调发展。(3)我国政 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农民遇上严重旱害,需要国家 帮助救灾,国家组织抗旱救灾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是政府依法履行职责、依法行 政的必然要求。为了抗旱救灾,政府调动公共资源保证粮食生产,主要履行的是组织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各级政府组织力量帮助农村抗旱救灾,体现的是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 能。(4)坚持实事求是观点,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认识抗旱的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 实践观点,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矛盾的特殊性, 因地制宜,采取适合当地情况的抗旱措施;坚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把抗旱当作一个系统工 程来对待,并考虑抗旱活动对自然较近的和较远的影响。 【解析】本题以 2008 年冬到 2009 年春北方大旱为背景,考查了“三农”问题和(水)资 源问题这两个长效热点。事实上,本题也可以看作是 08 年湖北卷第 38 题粮食安全问题的 延续,亦即 08 年关注的是粮食安全的市场风险(因各种市场因素导致粮价上涨),09 年关 注的是粮食安全的自然风险。 第(1)题是应用分析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运用宏观调 控经济手段的相关知识谈如何推动抗旱工作。考生要从微观上弄清“经济手段”包括哪些,并 以此为依据,结合材料提供的信息,提出具体措施,这就要求考生具备良好的归纳与演绎相 结合的思维品质。经济手段包括三个层次:经济计划;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产业政策等;经济杠杆,亦即政策工具,包括税收、利率、信贷、物价等。材料一中“紧急 调拨资金、物资”,属于财政投入。从材料三中,可以找到经济手段运用的方向:“有些地方 因资金困难,农田水利设施严重缺位”,说明要加大财政支农的投入力度,建设农田基础设 施(财政手段);“每逢大旱即靠抽取地下水和引河水浸灌抗旱”,说明要加大技术推广力度, 改革灌溉方式,发展节水型农业(科技手段,产业政策);一些地方发展高耗水型产业,由 此可以引出要运用价格杠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使人们节约用水(价格杠杆)。 第(2)题是对第(1)的拓展,要求说明如何协调水资源利用与三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实质上看,本题也考查了经济学的核心问题——资源配置问题。这是体现学科价值的一道 好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是有限的,难以满足三大产业的发展需要(农业属于 第一产业,造纸厂属于第二产业,高尔夫球场属于第三产业)。实现三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实现水资源的合理与优化配置。回答这一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是实现水资源 在三大产业之间的合理分配;二是实现水资源在三大产业内的有效利用。对第一个方面,依 据两点与重点相统一的原则,首先要保证农业生产用水,确保粮食安全(要点一);在此基 础上,要兼顾三大产业,即合理分配用水,保证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要点三)。对第二个方 面,则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水资源开发与循环利用,大力发展节水型产业(要点二)。 第(3)题有两问,分别从政府为什么要承担抗旱职责的角度考查了考生对政府的宗旨、 工作原则的理解,从在抗旱工作中怎样履行政府职能角度考查了考生对国家职能的理解,设 问都很好地体现了教材知识点与热点材料的紧密结合,有利于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 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问,根据材料一中“干旱灾害时常威胁农业 生产和人民生活”这一信息,可调用“对人民负责原则”进行分析(即要点一和要点二,要注 意这两个要点构成明显的三段论推理);根据材料二中国务院颁布《抗旱条例》,可调用“依 法治国原则”进行分析(要点三)。第二问,基于抗旱工作这一具体情境考查政府职能的知识, 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能力。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第(4)题设问范围较宽,着重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考生必须仔细研读材料,对材料 层层解析,并进行合理归纳。本题得分并不难,难的是得高分。解题时要注意 “辩证唯物主 义”这一范围限制,即要求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个知识板块中寻找理论观点。答题 所需要的信息在材料一、二、三中都有。从材料一中,可提炼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材 料三中的相关信息,可得出要点一。从材料二中《抗旱条例》的出台,可概括出实践的观点 (要点二)。从材料三中,可概括出要点三(干旱地区发展耗水产业等)、要点四(靠抽取地 下水和引河水浸灌抗旱,加剧了地下水的枯竭和河水的断流等)。 高中思想政治哲学部分答题技巧同学们对高考政治中哲学部分常感到棘手,拿不定主意 该用什么原理,以致答非所问,离题万里。有人总结出如下规律: 1.世界是物质的,凡是题中出现思想、道德、精神、理论、真理、“三讲”、“双思”、“三 观”等关键词,都符合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2.物质是运动的,凡是物质都与运动不可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运动是有规律的,凡是物质的运动都有其规律,违背规律必受惩罚。 4.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凡是分析事物的左右关系,都符合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5.事物是发展的,凡是分析事物的前后关系,都符合发展原理,核心是量变与质变。 6.事物是矛盾的,凡是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都符合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在方法论上 即一分为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 7.认识过程的二次飞跃,凡是认识的目的都是实践,实践与认识循环往复,实践是检验 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8.价值规律,凡是经济类问题都符合价值规律。 得分不高的原因分析: 1.审题不细。一是不能具体地分析情景材料,全面领会并把握它的基本内容,不善于从 中提取有效的信息;二是把握不住试题的基本意图和设问的指向。考生在回答问题时要充分 利用题目所给予的有效信息,贴近、准确、全面地回答问题,不能满天撒网、空泛议论甚至 不着边际地议论,时间花了不少,文字写得满满的,却没有多少有效的内容,分数与字数无 关,阅卷老师不会因为你写的字多,就给你同情分的。 2.理论无法说明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学科高考的基本能力要求。一些考生“运用” 能力较差,主要表现:①答非所问,盲目地套用教材中的知识点,瞎写一气。②笼统回答, 泛泛地说些道理,不能切题,缺少实质性的认识和分析。③机械、死板地写几个定义式的句 子,不会拿这个知识变成自己的语言去灵活说明应回答的问题。④片面性,不能作全面、完 整的回答。 3.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分析答卷可以看出考生在理论知识方面的缺陷,主要有两个 方面:一是对教材中的知识不熟悉;二是对理论知识一知半解。有的考生不重视对教材中的 理论知识的复习,在考试时单凭自己的“感觉”去回答问题难得高分。政治答题是要遵循一定 规则的。 4.不关心时事。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的德育课程,必 然要求考生用正确的政治认识、政治观点、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去回答高考政治学科的考试 题。这就要求考生关心和了解国内和国际上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的形势发展,以及对我国党 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有所了解和思考。 四、高考思想政治主观题题型解题技巧 (一)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特点:信息量大,能力层次多,综合要求高,选拔功能强。 (二)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命题特点:重视基础,突出运用——能力立意;热点多元, 模拟情境——拓展思维;强调联系,细分入口——回归教材;角度多维,分层设问——思维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综合;适度开放,难度稳定——引导创新。 (三)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学生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 1、基础知识未落实:①概念界定不清——判断失误;②观点理解不透——迁移失败; ③知识表述不全——要点失缺;④人文通识不广——思维失活。 2、常规能力未到位:①无法提炼有效信息——茫然失措,切题困难②不能形成有机联 系——思路不清,运用失当;③没有结合热点分析——东拉西扯,要点不显;④难以形成稳 定观点——观点游离,点睛缺失 3、解题未掌握:①命题特点不清——定位不准;②问题要求不明——破题不易;③答 题过程不白——思路不顺;④答题套路不熟——得分不高 4、①书写潦草,难以评判;②术语不准,辞不达意③逻辑混乱,层次不清。 五、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审题过程要注意“六部曲” 1、看:看什么——看设问 怎么看——要看出设问的范围(政治科的考点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个 部分,哲学常识又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价值观四个部分);角度(是什么、 为什么、怎么样)指向主体特殊的限制与要求等,并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 2、抓:抓什么——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中心意; 怎么抓——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导法”来抓;3、领:领什 么——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怎么领——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去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从而判断出命题者的意图 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 4、联:联什么——紧扣题目的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怎么联——回想相应的教材知识网和相关热点背景,准确完整的联想。5、列:列什么 ——列出答题纲要; 怎么列——按照前面的四部曲的内容,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 时政知识等内容按先后次有序地列出答案要点。 5、答:有序组织答案。 6、思:思什么——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 怎么思——倒推重审题,注意题分值(看分作答) 六、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答案组 织要求注意“六个化” 1、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上面六部曲来进行; 2、答案组织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 3、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 4、答案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宏观等逻辑关系 5、答案编写完整化:各要点要支持原理+方法论、观点+材料、基础分+提高分等三个 方面的统一(提高分是指要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最新时政精辟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 而争取加分);(内在美) 6、字迹书写整洁化:要注意该卷老师的心理,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印象分(外 在美) 七、从高考阅卷看怎样答政治主观性试题 1、要想方设法使你的答卷成为能够得分的答卷——这是前提 2、让阅卷老师产生好的第一印象——这是关键; 3、努力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这是保证 考生能够赢得同情分通常有以下表现: (1)卷面整洁,字体整齐,层次清楚,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产生愉悦之感;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2)叙述和论证符合逻辑,步骤明确,无前后颠倒,答非所问的表达 (3)字体娟秀整齐,粗细得当为度 (4)试卷无异味,不要使用刺激性大、气味重,油腻性的药物或降暑用品 (5)考生答卷字数适中。使阅卷老师处理时间短且效率高,一般分析性小题的字数控 制在 50~60 字以内,论述性大题的字数在 300 字内,不要下笔千言,不切主题,使阅卷老师 费时,费眼力,产生厌倦情绪。 (6)处上述情况外,试卷要保持完好,不要有擦破,划破,让人怀疑可能做记号。 八、政治主观性试题题型 题型一、“体现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 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题型二、“反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大 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 【解题技巧】: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 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 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同上 题型三、“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 【解题技巧】: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 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 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 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 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 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题型四、“怎么办(对策)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 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同题型一。 凡是经济学中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 (1)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规律, 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 (2)科技: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 (3)管理: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4)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5)效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大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6)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害商品,冲破国际“绿 色壁垒” (7)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运用政治学知识回答如何做,一般会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个角度来回答,但具体的 又可以从党、国家机关、公民角度回答: 从国家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履行国家职能和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方面回答 从党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党的领导方式和党的建设角度回答; 从公民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的处理角度回答。 从哲学角度回答怎样做的问题,一般要侧重于方法论,原理不用过多表述,但一定要结 合实际问题来谈,要体现哲学的思想与方法的要求。 题型五:“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有“积极影响”“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政治意义” 等 【解题技巧】:一般意义类主观题回答的角度和术语可以归纳如下: (一)经济意义 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1、(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2、(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结 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3、(有利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 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5、(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 增强竞争力 6、(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 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1、(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 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 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2、(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二)政治意义 对国家的政治意义 国内有关活动 1、(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真正做到“三 个代表”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3、(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外交往活动 1、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 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2、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 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对党的政治意义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 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 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思想文化意义 (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发扬爱 国主义,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 民素质,以德治国。 题型六“认识(评价)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的知识 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 析(评析)某一现象”等等 【解题技巧】: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解题思路来 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小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 性 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理论依据; 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 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回答时先原理,后结合材料要全面,辩证要站在自身的角度、态度要鲜明。 题型七“启示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是以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要求谈谈该事 例、事件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的启示,其形式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 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 针对性。 【解题技巧】: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 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 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 答案一般写明原理或知识点,做到观点材料的结合即可,不必详细展开去分析。 题型八“依据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主要是分析党和政府解决某问题的措施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 学依据。一般来说其设问主要有:第一,确定某知识范围,要求分析或说明材料对应的某方 面的理论依据;第二,未确定某范围,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理论依据。 【解题技巧】:答案构成:(1)未限定某观点,则应从不同角度分析,选择主要的几个 观点,每一个观点都按照“原理、方法论+分析”模式作答,注意简明扼要。 (2)若限定了角度,则依据这一观点包含的辩证思维层次进行分析。按照“观点+题中 的做法或言论是如何抓住或符合(违背)这一观点的+意义”模式作答。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9 题型九“图表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图表式论述题的图表一般由“表题、图表(图表的形式常见的有表格式、 坐标式、饼状式、柱状式、曲线式)、注释”三部分组成。设问通常是由 2~3 个小问组成。常 见的设问方式有: 1、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表一、表二有何内在联系; 3、请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问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解题技巧】:审题要先审设问,后审材料(图表),这样可以增强材料的目的性。 审设问要注意: 1、宏观把握设问之间的关系。设问之间的关系:一种是并列关系,各小题围绕中心相 对独立;一种是递进关系,层层深入,其基本顺序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微观具体分析设问要求。第一问:一般问的是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时要特 别注意看清题目问的是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还是“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答案不仅要写出图表反映的表面现象(即将图表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实现有定量到定性的 转换),还应指出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深层次信息,和隐藏的信息及本质性问题。 第二问:一般问的是表 1 和表 2 有何联系,这些联系主要包括四种情况:(1)原因和结 果的关系(2)一分为二的关系(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4)前后相继的关系。其中又以(1) (2)较为常见。 第三问:一般要求结合图表、文字谈认识。一般做认识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是什么”“为 什么”“有何意义和后果”“怎么办”。在答题时要注意将材料和教材原理结合起来,避免材料 和原理“两张皮” 九、审图表要注意: 1、读图表的标题。图表的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 2、读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关键是能从对比中发现问题, 发现变化,发现差距,纵向对比用来说明变化(如有个较大的增长或减少),横向比较来说 明两者的差距。 3、读表注(备注)。表注使图表的含义得到全面深刻的表述,往往对答题有较大的影响。 解释性的备注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补充性的备注则是组织答案不可缺 少的来源之一。 十、高考政治论述题做题技巧 高考重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尤其是理论联系社会现象的能力,因而学生在做题时, 不可妄动笔,必须审好题。下面我介绍几种论述题做题技巧。 (一)文字材料题要做到紧扣材料,字句分析,把材料榨干挤透。 高考题的材料基本都是当前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这主要是考查学生 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这样的题学生不必慌乱,虽然书上没有,但万变不离其宗,题在书 外,理在其中,解题时要注意以下步骤: 1、仔细阅读材料,然后把材料分段分层,弄清每层的中心意思。 2、认真阅读问题,准确把握设问角度,找出材料与问题之间的联系。 3、用课本所讲的理论依据分析、说明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精确地组织答案。在组织 答案时要注意:观点原理要准确,紧扣题意来表达,事理交融要点齐,扼要简洁层次明。, (二)图表题要做到“三读、三比”,分析图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准 确找到图表所反映的中心思想。 1、三读:读图表,读注文,读设问。 2、三比:纵比,横比,表与表比。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0 3、进行图表数字的转化、深化,结合问题运用专业术语做答。 从高考趋势来看:材料之间的联系的设问会成为考试的重点,这类题多为因果题,考生 主要要分清是前因后果还是互为因果,然后进行答案的组织。 (三)在动笔做答时考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做题要紧扣材料,善于运用教材语言,用专业语言,切忌口语化,自己把握不准的 语言不要乱用,否则会影响整个答题效果。 2、答案的整合性要强,切忌答案零散、杂乱, 在正式做前最好先打个草稿,列好提纲, 这样既可以避免涂改试卷,逻辑混乱,而且可以给改卷老师留下好印象,很容易得高分。 3、要把握分配好时间。做题的基本原则:按顺序做,会做的做,不会的空着,做完回 过头来再做。这里要特别提醒考生,政治最后两道题千万不可忽视,要先浏览一下,如果容 易就先做。2006 年的高考很多考生就失误了,最后一道题很简单,但由于时间紧,审题不 到位,致使送分题失分。 4、保持良好的心态,要用一颗平常心对待高考,要沉着,冷静。在做题过程中面对难 题,不要心慌,,要想到我不会,别人也不一定会,认真分析,一定会做出来的。 十一、2010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要过好“四关” (一)抓知识点的落实,过好基础关 首先,紧扣考试说明,认真弄清每个知识点。从前言、标题、提要到正文,要认真、仔 细、深入地研读;对重点内容要逐字、逐句、逐段地反复阅读、思考;准确把握基本概念的 内涵和外延,且能运用概念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对基本理论要多层次、全方位理解。 其次,将教材中一些相近、相关的概念、原理,即容易混淆的问题列出来,加以比较、 澄清,从而在头脑中留下准确的“图景”。例如:“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公有制经济的主 体地位”,这里的“主导”和“主体”容易混淆,要注意加以区分。“主导”侧重于控制力;也就 是说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主体”不仅是指公有资产在社会总 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来讲的),而且还包括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再次,要加强循环复习。复习时,对照课本,整理笔记,以加深理解。整理笔记时可以 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进行联想,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 为以后根据笔记回忆知识点提供了线索。另外,每周要进行一次循环复习:先用较短的时间、 较快的速度复习本周以前所学的内容,然后再集中精力复习本周所学内容。这样一来,周而 复始,对知识的掌握会越来越牢固。 (二)把知识点连成线,过好联系关 所谓把知识点连成线,就是把各知识点按一定的内在联系串联起来,弄清各知识点的前 因后果及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达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否则,即使知识点背得再熟, 在解答具体问题的时候,由于信息库的知识点仍处于零乱状态,没有连成线,还是容易因某 些疏漏而造成遗憾。例如,对于哲学常识部分的复习,必须根据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以 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价值观四个方面来把握。 对于每个知识点,我们必须弄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做到全面、准确地 掌握。我们必须在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的基础上,根据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打 破章节界限,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像哲学中的“发展”问题,二年级 思想政治教材第二、第四课都有所涉及,围绕这个知识点,我们应该弄清楚:什么是发展? 发展的实质是什么?怎样坚持发展观?发展的动力是什么?事物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事物 发展的状态有哪些?事物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等等。如此“点”、“点”相连,才能形成一条 明晰的知识线,从而灵活地运用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关注时事政治,过好热点关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 社会热点问题是政治试题情境设置的原材料,社会热点与教材的结合是高考命题的重 点。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主要靠学生平时对时事分析的不断积累。学生可以尝试对材料 进行多角度设问,然后通过交流、讨论等形式,形成新思想、新观点,拓宽思路,提高分析 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关注社会重大热点问题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特 别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要学会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其进行分析,做到“热点;教 材原理;考试说明”的巧妙对接和正确运用。 (四)适度训练,过好能力关 有资料显示,学生高考夫分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①审题不仔细;②书写不规范, ③思维不灵活,④表达不清楚,⑤基础不扎实,⑥答题抓不住要点,不能规范使用专业术语。 这六大失分因素,主要体现在主观性试题中,从能力角度看,集中表现为思维能力和表达能 力差。因此,在复习中要努力强化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同时必须要明确,这两 个能力都是建立在对知识全面、透彻掌握的基础上。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是审题的训练, 包括审材料和审设问。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一定要养成动笔答题前反复研读试题设问指向 的习惯;杜绝一瞄试题就动笔、凭感觉答题的随意作风。对一些典型题目,要认真分析参考 答案,研究答案中每一小点的答题角度,模仿参考答案的思维路径,并养成质疑参考答案的 习惯,这样才会有所创新和提高。在表达方面要有层次性和逻辑性,必要时可以采用 “①…… ②……③……”模式分层叙述,答案力求准确、精练。 十二、2010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方法与技巧 纵观历年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都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 和运用部分,试题的分值相当大,而且基础知识的熟练运用也是做好选择题的一个前提,因 此,高三第一轮的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任何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都是错误的!本人认为 在第一轮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基本指导思想 要以课本为主。有些考生认为:“课本没什么看的!太简单了”这种想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万变不离其宗”,千变万化的试题只是命题角度的变化,高考试题也同样如此,它不会脱离 《考试大纲》,不会脱离课本的知识点。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本 上。 (二)复习课本的方法和技巧。 (三)在一轮复习中,教师应尽快熟悉考试大纲、考点和四川省单独命题的特点,对自 己的教学方法及思维方式作出及时的调整。 1.明确考试要求,掌握考试特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高考四川文综卷综合能力较强。综合能力考试多以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立意命题,要求更加真实和全面地模拟、反映现实。试题要求学生的主要不是对事物发展的 某一要素、某一局部或某阶段进行描述,而是注重学生对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 识,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能力的考试要求不是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总汇”。 另一方面,综合能力考试也不是在测试所谓的“一般智力”或“一般能力”,它测试的是学生在 学科学习中已经得到一定发展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学生素质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结果,是 在学科学习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但它又相对独立于各学科的知识、方法和能力。高考四川文 综卷政治试题部分仍以大量的热点问题为载体进行命题,例如“三农问题”、“创新型社会”、 “产业结构调整”。但一些次热点问题也常见卷面,如“财政的作用”; “发展是硬道理”等。 在考查能力上,更加凸现对考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查,所涉及的知识多以多样性、复杂性和综 合性呈现出来,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试题的综合上,无论是第Ⅰ卷选择 题还是第Ⅱ卷问答题,均采用了组合式设计,即以“一材多题”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它需要考 生用学科内外的知识渗透交* 分析,综合考查的力度逐渐加大,在评分标准上也更加体现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2 多样性和灵活性。 2.立足学科基础,注重学科能力,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 有的教师认为综合能力测试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每科涉及的题量小,考 查的知识点少,知识的覆盖面窄,因而只需要抓重点、热点就行,不需要系统地学习和复习, 甚至认为基础知识的学习再也不重要了。然而,恰恰相反,题目学科要求的模糊性就是要求 考生有较强的学科准确性。答题之所以正确率低,看起来是考生思维的转换能力差,反映出 来的深层问题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同样,综合能力的形成首先是学生建立在对单科知识的理 解和把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对单科知识的系统把握,绝对不可能形成所谓的综合能力。而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固有的知识体系,人为地断章取义,分割肢解,都势必造成知识的断层 和知识把握的盲点,无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因为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的, 那么,如何复习、掌握基本理论? 首先是把握基本概念。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概念不清楚产生思维混乱就是必然的。 用比较的方法学习概念,找出相似概念的相异点,从而做到准确把握。其次是理解基本关系, 特别要注意其内在的联系,即教材文字背后的东西纵向串联,横向串联。再有便是掌握基本 观点。“背”会的知识永远是外在于自身的东西,无法内化为自身知识结构的一部分,也就不 可能随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基础和能力。另外,在第一轮复习中,还要注重知识间的区别和 联系,寻找贯穿知识点的红线,通过比较、列表、画图等方法构筑知识体系,从而形成以知 识的整体把握。 3.加强知识整合,构建知识网络,教会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综合能力考试多以现实生活中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注重对事物的整体 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考试所强调的能力,主要 是学习能力,即选择、加工、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突出了对解决问题思路的宏观整体把握。因此,考生在第一轮复习中必须加强对知 识的整合,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另外,综合能力测试既反映学科知识的系统联系,又注 重考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规定的知识内容,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 的记忆,还要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弄清每个知识点的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为此, 对于每个知识内容,我们必须懂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只有真正懂得了“是什 么”、“为什么”、“怎么样”,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一重点知识点。这就要求考生要重视 挖掘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必须在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掌握的基础上, 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然 后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科内跨教材的知识渗透,把不同内容的政治知识融合起来。把一些看 起来不相干的知识加以归类,并使之网络化、序列化和专题化,提高自己从变化中找不变, 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4.注重学科内知识的联系,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渗透,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综合能力考试的测试能力,不是各学科考试能力的考核,而是考查学生学科内以及学科 间知识的内在联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渗透、融合 的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不经过教师的科学指导和专门的学习训练是难以形成的。如果我 们还像过去那样局限于政治学科范围之内,不去涉及其他相关学科,关起门来搞复习,那肯 定是适应不了综合能力测试的。要提高政治学科的分析能力,必须把政治放到综合学科的大 环境中去思考。因此,考生不仅要研究科内知识的内在联系,更要加强与史、地的联系,使 自己的学习逐步适应综合考试的要求,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关注热点,掌握重点,提高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作为国家级考试,必然要体现国家意志,试题中设置的新情况、新材料和新问题必 然会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因此,这就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还要求学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3 生走出书本和课堂,去重视本年度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动态,关注国内外的重点、热点问 题,运用教材原理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分析,真正领会其实质,学以致用。同时,还须关 注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知识,如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问题、 科技发展动态、文化思想的发展等。在第一轮复习中以掌握知识为主,但也要根据教材知识 结合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还要加强对新课改的研究)要求教师对热点问题及时了解和思考, 并研究重热点问题。当然综合能力测试对时政知识把握的程度不一定要有多深,但把握的面 一定要广。平时的单科考试中不一定热的问题,在综合考试中却会经常出现。另外,综合考 试毕竟不追求试题的广度和深度,往往是抓住一个主题或中心形成若干道试题。因此,在第 一轮复习中教师必须着力把握核心概念和知识,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把握知识重点,寻找知 识的交*点。这一点在综合考试复习中显得尤为重要,否则会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如对《政 治常识》第四课的学习,要重点把握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及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民族及宗教的其他问题一般理解即可。 6.改进教法,研究考法,提高考生的综合应试能力 由于四川单独命题带来了新的考试要求,而新的要求需要考生寻找新的学习和应试的方 法。只有方法得当,才能指导有方,事半功倍。 (1)注重对知识的复习理解和贯通,千万不能因为时间紧、内容多,而对知识囫囵吞 枣、一知半解。 (2)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变通和迁移能力,要灵活把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注重全方位 多角度理解知识。 (3)练习要精选,内容要恰当,试题要注意筛选,切忌再用题海战术浪费宝贵时间。 (4)试题的答案要“准”、要“精”。要多研究综合能力考试的性质、目标和要求,特别 是高考综合试题的评分标准。因为综合试题的标准答案无论是在答题的层次、逻辑关系,还 是在答案文字的数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5)要精心研究综合考试标准答案中的“加分规定”,在平时的考试中要尽量向综合题 的标准答案靠拢,尽量争取加分,要培养考生求新、求异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如何解答政治主观试题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发展,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高考试题也由知识立意为主 转变为能力立意为主。所谓能力,在政治考试中的要求突出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记忆。观察,描述基本的社会政治、经济现象,了解它们的规律及意义。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4 2.理解。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现象以及相关的主要概念与结论;相关数据、图表、 公式、简图的意义及关系。 3.应用。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归纳、预测;分析说明成因,解决问 题。 实际上三种能力要求最终可以归纳为两点,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来认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的思考 过程即内容;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结论用语言和文字作答出来即形式。显然,充分地思 考是能力考查的出发点,也是作答的前提和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解答政治题的过程中 必须有充分的思考过程,正确处理思考与作答的关系,合理分配两者所用的时间。 充分地思考对解答政治主观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1.适应高考对能力考查的要求; 2.有利于准确精炼地表达内容; 3.可以有效地防止答案要点的遗漏; 4.有助于提高答题的效率和准确率; 5.条理清晰、科学性强。 那么,究竟如何做到充分地思考呢? 1.审设问,明确答题的理论依据,把握答题的切入点。如:体现了哪些(政治、经 济、哲学)道理;谈谈你的认识;有哪些政治、经济意义等。 2.审题干,把握主旨。包括题干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主体、事件的原因和结果, 关键性的词语(如根本原因、关键、中心)等,提取有效信息。 3.审题干与设问之间的联系,找准结合点。 4.列提纲,明确答案要点。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分析,在头脑中已有了答案的雏形。 此时,可用简短的语言甚至是精炼的词语简要地列出提纲,只要能够起到提示作答的作 用即可。这一过程要注意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上述这些思考的过程结束以后,我 们就可以落笔作答了,因为有了答题的方向、主干内容,做答起来就会游刃有余、完整 规范了。 例如:(2008 年广东高考模拟试题第 36 题)2007 年 8 月 16 日,国家发改委通报 了对“世界拉面协会中国分会”(以下简称“方便面中国分会”)方便面价格串通案的 调查情况和初步处理意见,认定方便面中国分会以及相关企业的行为,违反了价格法第 七条、第十四条、第十七条的规定,以及国家发改委《制止价格垄断行为暂行规定》第 四条的规定,已经构成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的行为。国家发改委责令方便面中国分 会立即改正错误,并将深入调查方便面中国分会以及相关企业的串通涨价行为,依法作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5 出进一步处理。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方便面中国分会以及相关企业的串通涨价错误行为, 国家发改委的举措体现了什么经济学道理? 思考与解答的过程: 1.审设问,明确答题的范围是经济学方面。 2.审题干,明确了“涨价”这一主体为切入点,我们知道控制“物价上涨”既有利 于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便于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而知道可以从哪些方面作答。 3.审干肢联系(略)。 4.列提纲。 5.作出答案: ①价值规律告诉我们,商品的价值决定其价格,价格在供求影响下围绕价值上下波 动。方便面中国分会以及相关企业的串通涨价行为不但违反了价格法的有关规定,更违 背了价值规律。这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权益,而且也不利于方便面业健 康、持续发展。 ②国家发改委的举措是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表现。 政治选择题解答有妙招 内容摘要:选择题是高考政治试题中较稳定的一种重要题型。因其具有角度多、跨度大、 迷惑性强等优点,能有效地考查考生识记、理解、比较、辨析、推理、综合处理信息等方面 的能力,在试卷中的比重一贯都很大,分值一般占到总卷面的一半左右。选择题答题情况的 好坏,直接影响到总得分的高低。笔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了选择题的解法研究,概括 出了在解答选择题过程中要坚持“三审”的解题思路和“九排除”的解题方法。 关键词:选择题;解答思路;解答方法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6 选择题因其答案的确定性和评卷较少人为因素的干预,又被称为客观题。它是高考政治 试题中较稳定的一种重要题型。因其具有角度多、跨度大、迷惑性强等优点,能有效地考查 考生识记、理解、比较、辨析、推理、综合处理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在试卷中的比重一贯都 很大,分值一般占到总卷面的一半左右。可以说,选择题答题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总得 分的高低。笔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了选择题的解法研究,并参阅了一些资料,概括出 了在选择题解答过程中要坚持“三审”的解题思路和“九排除”的解题方法,并在实践运用 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三审” 选择题由两部分构成:题干和题肢。其基本要求是题干和题肢要相符合,这既是设计选 择题的重要原则,也是解答选择题的基本依据。了解了选择题的特殊性,答好选择题其实也 不难。解答选择题从解题思路方面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即“三审”。 1.审题干──领会题意 就是把握住题干的规定性,包括题干所规定的选择方向、范围和程度等。这是前提条件。 应从三方面入手:一要全面理解题意。题干是一个完整的内容,审清题干,就要全面、仔细、 正确地理解题干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弄清题干的中心思想。 例题 1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下面关于与时俱进的认识 正确的有:①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新范畴 ②直接体现了党的阶级性质 ③是主观 与客观的对立和统一 ④体现了实践与认识的对立和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很多同学错选了,选了 A,其实题目问的是“与时俱进”,而不是“三个代表”,中心 思想没有抓住。正确答案是 D。 二要准确地把握“题眼”,即找出关键词语。因为它确定了题干内容的特殊规定性, 只有准确地把握“题眼”,选择题肢才有目标。只有养成搜索关键词和关键句的习惯,才能 准确理解材料的意思,使思路迅速地进入到试题中去。 例题 2 商店里的货品有标价,如一支钢笔标价为 6 元。在这里,货币执行的 是 职能。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该题的关键词,即“题眼”是“标价”、“货币”、“职能”。从这些词知道,本题是 考查货币的职能,题肢必然与此有关。而“标价”进一步说明了考查的是货币的哪一个职能。 故答案选 A。 三要明确题意所指的方向。题意所指的方向规定了答案的选择。它是将题干和题肢有机 联系起来的桥梁。如有的要求选对的,有的要求选错的;有的要求选原因,有的要求选结果;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7 有的要求选本质,有的要求选现象;等等。只有知道了题目问什么才能知道要选取什么。这 是做好选择题的重要环节。 例题 3 “离开共产党的领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就要发生变化。”从政党和国 家政权的关系上看,反映了下列观点: A.中国共产党员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 B .国家的性质是同政党的阶级属性相一致的 C.党的领导是现代化建设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D.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必须由共产党领导 题中的“从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上看”规定了题目选择的方向。B 本身错误,只有 D 才是符合规定的。 例题 4 宗教还将在我国长期存在的原因有: A.宗教作为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B.宗教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C.国际宗教势力的影响 D.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这是 1990 年高考政治第 25 题,题目要求找的是“原因”,B 肢明显错误,因为宗教作 为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D 肢是题干的“果”,而不是题干的“因”。误选 D 就在于没有弄清命题者所提出来的要求。答案选 A、C。 2.审题肢──缩小范围 认真、准确地理解每一个题肢,搞清楚各个题肢的确切含义,直至掌握各题肢之间的细微差 别,判断每一个题肢本身的说法是否正确。在一般情况下,如果题肢本身说法 错误,可先直接排除(逆向选择题除外)。只有这样,才能依据题干的规定性对各个题 肢进行正确的鉴别。 例题 5 在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已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是因为: A.我国人民生活有很大提高 B.我国的综合国力已有很大提高 C.剥削阶级已经基本被消灭 D.我国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 该题的正确答案是 C。A、B 内容与题干无关,而 D 则是题干的结果。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8 例题 6 中国有 13 亿人口,多小的问题乘以 13 亿,都会变成很大的问题;多么大的经 济总量除以 13 亿,都会变成很小的数目。这个“乘除法”表明: 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B.有了量变就有质变 C.中国的改革、发展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D.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该题 B 选项“有了量变就有质变”是不符合哲学逻辑,本身就是错误的。所以,可首先 直接排除,A 选项尽管本身正确,但与题干不相干,D 选项是 C 选项的具体表现之一,A、D 均应排除。正确答案 C。 3.审题干与题肢的内在联系──确定选项 要运用所学知识,将题干与题肢一一相对照,认真思考和仔细分析题肢与题干间的内在 联系,即题肢是否符合题干的要求和规定性。根据题干的规定性对各个题肢作出鉴别。可以 分三步走:首先确定题肢本身是否正确,把那些本身错误的题肢先剔除掉;其次确定哪些题 肢与题干有关,把那些虽然本身正确,但同题干无关的题肢剔除掉;第三是辨明哪些题肢是 与题干相符的,只有题肢与题干相符才能选,仅仅是相关而不相符的或无关的都不选。 例题 7 在我国,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C.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 D.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此题应选 A。B 是干扰项,有一定迷惑性,如果把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地方性法规 的职权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职能等同起来,就会造成误选。C 项是行政机关,D 项是 司法机关,不符合题干的规定性。 例题 8 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 A.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C.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9 D.对物质起决定作用 运用“审题肢”的方法,首先发现 C、D 两个选项本身就是错误的,可直接排除;而 A、 B 两个选项本身说法正确,那么唯一的一个答案就应该从其中产生,故需要考查它们与题干 的规定性是否有联系。题干考查的是意识能动作用的“突出”表现,根据这一规定性发现 A 选项“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只是意识能动作用的“首先”表现之一。而 B 选项是符合该 规定性的,故选 B。 (二)“九排除” 解答选择题从解题方法方面可以有九种,即 “九排除”。 1.排误法:即排除内容本身全部错误或部分错误的题肢。 例题 9 参见 例题 6。 例题 6 中的 B 选项“有了量变就有质变”的叙述全部错误, 故可直接排除。 2.排异法:即排除内容本身虽然正确,但与题干规定性不相吻合的题肢。 例题 10 参见 例题 8。 例题 8 中 A 选项虽然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规定性,故 排除。 3.排重法:即排除与题干变相重复的题肢。 例题 11 沙柳是防风固沙的优良品种。但是由于种植沙柳费钱费力,又无法带来经济 效益,难以有效实施。针对这种情况,内蒙古自治区某地政府支持建立了以沙柳为原料的制 板、造纸加工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极大地调动了个人和集体的积极性,大家争相 承包荒地,种植沙柳蔚然成风。从哲学上看,上述事例中,种植沙柳固沙防风从难以实施到 有效实施,其成功之处在于 A.发现了沙柳具有固沙防风的性质 B.掌握了植树造林的规律 C.发现了事物之间更深刻的联系 D.掌握了用沙柳制板造纸的技术 该题 A 选项“发现了沙柳具有固沙防风的性质”,与题干的第一句话“沙柳是防风固沙 的优良品种”的意思明显重复,所以可首先直接排除。B、C、D 虽本身都正确,但 D 不符合 题干“从哲学上看”的规定性,B 选项题干又说明不了,故只能选 C。 4.排倒法:即排除与题干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0 例题 12 在 2002 年 5 月 23-28 日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期 间,有总值 1.37 亿元的近 20 个医药高新成果参加了竞拍角逐。医药高新成果参加竞拍是 因为 A.只有进行竞拍的物品才有价值 B.竞拍是商品价值得以实现的唯一形式 C.医药高新成果是劳动产品,具有价值 D.竞拍能增加竞拍物品的使用价值 该题 A 选项“只有进行竞拍的物品才有价值”与题干中“医药高新成果参加竞拍是因为” 因果关系颠倒,一个物品不是因为参加竞拍才有价值,而是因为有价值才参加竞拍。所以, A 选项可以首先排除。B、D 本身错误,故选 C。 5.排混法:即排除正误混杂的题肢。 例题 13 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区别有 ①社会保险是解决多数社会成员最迫切的保险项目,而商业保险是参与保险者个人意志 的体现②社会保险只保障被保险人基本生活,而商业保险保障项目广泛,给付标准高 ③社 会保险的费用完全由政府承担,而商业保险的费用完全由个人承担 ④社会保险的依据是国 家和有关部门的统一规定,而商业保险则是根据被保险人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该题③前半句错误,后半句正确,正误混杂,理应排除,故选 B。 6.排间法:即排除与题干为间接联系的题肢。 例题 14 2003 年 11 月下旬,中央财政拨款 4.3041 亿元向安徽、湖南行洪区、蓄洪区 内的居民进行补偿。补偿行、蓄洪水造成的农作物、专业养殖、经济林、农业机械、役畜、 家庭耐用消费品等损失。中央财政拨款对受灾居民进行补偿表明 A.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B.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C.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教、文、卫事业发展 D.财政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1 该题 A、B、C、D 四个选项虽与题干均有一定联系,但都是间接联系,只有 D 选项与题 干的联系是最直接的,故应选 D。 7.排不完全法:即排除与题干要求不完全一致的题肢。 例题 15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负责人明确表示,《反分裂国家法草案》的 适用范围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其哲学依据是 A.矛盾具有普遍性,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B.矛盾具有特殊性,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该题 D 选项前半句符合题干的规定性,但后半句与题干不相干,A 选项与题干无关,故 应选 B、C。 8.排正法:即反向选择题应该排除与题干正向联系的题肢。 例题 16 下列对农村税费改革认识错误的是 A.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B.有利于启动农村市场 C.有利于激发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D.将减少国家财政收入,不利于国家宏观的发挥 该题 A、B、C 三个选项虽本身正确,但与题干都是正向联系,只有 D 选项与题干的逆向 要求相一致,故应选 D。 9.排非理性法:即相信第一选择,除非有理性依据充分证明的确搞错了,否则不要随便 改动。 附:解法强记 (1)表述有错者不选;(2)肢干不符者不选;(3)肢干双重者不选;(4)因果相悖 者不选;(5)正误相混者不选;(6)间接联系者不选;(7)范围不符者不选;(8)反向 选择者不正选;(9)第一选择不轻动。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2 解题方法只是一种技巧,其前提是基础知识很扎实,课文内容非常熟悉。否则“巧妇难 为无米之炊”。所以,要想答好选择题,首先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准确把握概念和原理, 以扎实充足的知识为基础。一方面,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力求全面而有序,使相关知识系统化、 条理化。另一方面,对重点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记忆之上,一定要在广度和深度上加深 理解,尤其要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相关知识的异同,力求融会贯通,既能在理解 中加深记忆,又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第二,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的习惯和好的做题 习惯。好的思维是锻炼出来的,凡事要多思考勤动脑,同时,有必要建立错题集,对反复出 错的题进行重点分析,不断总结选择题的解答方法。 选择题的具体形式还有很多,高考试卷中的能力要求也较高,命题者常在一道试题中同时采 用几种“迷惑”方式,同学们除了遵循上述方法外,在平时的练习中还要细心观察,反复体 会,熟练掌握各类题目的解题技巧,努力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政治生活主观题解题技巧 ★★★分清行为主体 一、主权国家(有关“国际交往”问题经常涉及的主要观点) 1、主权的重要性;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平等权、独立权、 自卫权、管辖权。 2、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国家间共同利益是 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间摩擦或冲突的根 源) 3、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 国力的较量。 我国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 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力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3 权。 4、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 合作与发展。 我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联合国有 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安理会坚持实事求是和伸张 正义的原则,参与解决国际争端,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5、我国的外交政策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政策。 ⑴宗旨。⑵基本立场。⑶基本目标⑷基本准则。 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 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我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 政治,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 新秩序) 7、世界多极化是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二、国家机关(政府:依法行政的主体) 1、我国是人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国政府坚 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坚持为人民服 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民主集中制) 2、我国的国家职能:政治、经济、文化、服务。 3、我国的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4 4、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 一律平等的原则。 5、坚持党的领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6、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坚持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7、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8、依法行政。 9、依法接受监督。 三、政党——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主体) 1、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 族的先锋队。 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是“三个 代表”、科学发展观) 4、地位:执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5、执政方式:①科学执政 ②民主执政 ③依法执政 6、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7、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关系、前提和保证、基本方针、活动准则、重要机构) 8、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5 四、公民——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 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 属于人民。人民要积极政治参与,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2、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最基本政治权利)、政 治自由、监督权等。 3、公民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遵守 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依法服兵 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4、公民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应正确处理个人 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的关系。 5、民主选举、管理、决策、监督。 (二)《政治常识》答题一般经常性的答案要点 一、有关“为什么”、“依据”、“原因”的答案一般有 1、 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机构实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 政府职能、性质、宗旨 3、 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广泛性、真实性) 4、 党的地位:执政党,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5、 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6 例如: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推行行政 问责制?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 主人。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为人民服务是 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为了更好 地维护和实现人民的利益,必须推行行政问责制。 (2)推行行政问责制是政府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 久安的职能的要求。 (3)推行行政问责制是正确处理权力与责任的关系,有权 必有责的客观要求。 (4)推行行政问责制有利于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建设“法 治政府”“服务型政府”,树立政府的权威。 (5)推行行政问责制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二、有关“如何做”、“启示”的答案一般有 1、 行使国家职能 2、 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 3、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4、 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5、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6、 坚持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原则 7、 提高综合国力 8、 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7 例如: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你认为该如何进一 步推进行政问责制? (1)坚持依法治国,加强问责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将 问责制度化,常态化,法制化。 (2)推进行政问责制,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3)推进行政问责制,要坚持和完善行政监督体系,充分 发挥人大、政协、新闻舆论、人民群众、司法机关、政府系 统内部的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的作用。 (4)加强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高党员干部的 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廉洁高效的党员干部队伍。 三、有关“政治意义”的答案一般有(有利于) 1、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2、有利于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3、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4、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5、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 6、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7、有利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8 8、有利于贯彻科学的发展观等等。 具体如下: ☆、政治意义方面的答题思路: 政治方面的规律不如经济方面的明显,我们要记住一些 关键词: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提升我国 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国家性质和职能、科学 发展观、构建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建设 等。 在作答时要抓住主体,对号入座。政治常识中常见的 主体有中国共产党、国家机构、公民、民主党派等。 高考政治(经济学)主观题术语归纳 (一)市场经济 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价值规律可以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之间的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9 配,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2、价值规律刺激了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验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商品的个别劳 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引入竞争,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不断完善兼并和 破产制度,对于我国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4、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尽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5、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宏观调控 1、调整所有制结构: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 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 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经济活力、支持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 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和扩大就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2、产权使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 度。有利于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 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 3、进一步改革分配制度,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 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淡化对国有企业的过多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 发展。 5、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商品和生产要 素的自由流动;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政府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 节,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中等收入、提高低收入水平;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 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商投资;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0 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6、社会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防止两极分化, 实现共同富裕。 7、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8、加强东西中部经济交流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才能实现民族共同繁荣,建设全面小 康社会。 9、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10、就业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1、鼓励支持自主创业,广辟就业门路。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就业能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 12、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 13、要加快形成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 会保障体系。 14、倾斜,这个词语常见,比如财政政策注意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三)企业与产业 1、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它从属的社会 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权掌握谁手里。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继续实行规 范的公司制改革,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2、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将管资产、管人和管事结合起来,理顺企业的外部环境,促进企业 健康发展。 3、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进一步放开搞好国有中小企业。 4、提高产品质量,树立名牌战略。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对企业的生存竞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 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保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5、坚持政企分开,使企业成为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6、企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好坏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1 7、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适应市场的需要。 8、提高劳动者素质,使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改善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9、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人才开发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 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的重要推动力量,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10、加快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人才合理分布,发挥人才队伍的整体功能 11、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 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人才保证。为现代化建设聚集各类人才。 12、调整产业结构,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13、走高产、优质、安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道路。 14、农业走产业化道路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 15、发展农业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降低消耗,提高效益,走科教兴国战略。 16、土地是农业最重要的资源。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逐步发展 规模经营。 17、实行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18、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19、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引导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20、农村向城镇化转变,优化城乡结构。发展小城镇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2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 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路子。 22、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业。 (四)对外开放 1、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3、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2 4、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 5、优化进口结构,着重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6、适应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保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7、抵御金融风险、维护经济安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