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语文试卷 答题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典,是在当世仍有典范意义与价值的优秀文化遗产。20世纪50年代以前,经典的地位稳固如泰山,如美国著名文学理论家韦勒克所说:“文学经典已经被牢固地确定下来,远远地超出怀疑者所容许的程度。贬低莎士比亚的企图,即便它是来自于像托尔斯泰这样一位经典作家也是成功不了的。”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人怀疑传统经典的合法性,在欧美学术界掀起了一场维护经典和批评经典的“文化战争”。此种思潮90年代传入中国,在现代文学研究界引发了谁是现代经典作家之争。不管是欧美学术界,还是中国学术界,关于经典的讨论,其出发点并非从根本上撼动经典的地位,无非是哪些作家作品应该进入经典,哪些不应该进入经典,但前提它必须是经典。 卡尔维诺用十四条理由说明为什么读经典,其中几条都与耐读性有关。经典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是一本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凡可以称为经典的书,一定是值得我们不断阅读的精神产品。经典的耐读性反映在三个方面。 首先,经典必然是独创的,是独一无二的。《红楼梦》面世之后,续书很多,但没有一部成为经典,原因很简单,《红楼梦》只能是一部,不能有第二部,第二部就非独创。鲁迅被看作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家,为什么鲁迅是经典作家?读《阿Q正传》就可知道。鲁迅塑造了独一无二的人物形象:阿Q,并用阿Q这个形象来凝缩中国人的国民性——阿Q精神胜利法。他的自轻自贱,他的妄自为大,他的自我安慰之道,都和中国人的国民性息息相关。鲁迅当时就看穿了当代人的这些把戏。 其次,经典的耐读,来自于其丰厚的内涵。王蒙曾说:“我喜欢一次又一次地琢磨《红楼梦》,每读一次都有新发现,每读一次都有新体会新解读。”这是讲经典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是无尽的宝藏。鲁迅在《〈绛洞花主〉小引》中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是讲经典对不同读者而言,会有不同的发现。但如果《红楼梦》里面没有这样的内涵的话,读者也是无法看出来的。 再有,经典的耐读,在于思想的深刻性。儒家思想来自于“四书五经”,道家的思想来自于《老子》《庄子》。人类的轴心时代恰恰是经典的爆发期,也是人类思想的爆发期。 《三国演义》写中国人的政治观,讲天时地利人和。曹操得天时,孙权得地利,刘备得人和。《三国演义》里面蕴含着一个很重要的思想,用今天的话语来说,就是谁获得了老百姓的支持,谁就是合法政权。这就是一种全新的政权观。当然这种历史观来自孟子的思想:“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仁政就是以民为本。获得百姓的支持,方能得到天下。由此孟子提出一个万世不泯的结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摘编自詹福瑞《经典的魅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经典不可动摇的地位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从根本上发生变化。 B.受国外思潮影响,我国学术界曾开展了关于经典作家的争论,对作家作品进行了重新划分。 C.无论是韦勒克还是卡尔维诺,都试图通过自己对经典的认识来阐明阅读经典的重要原因。 D.《红楼梦》作为经典文学,内容包罗万象,不同身份、文化背景的读者,从中会有不同的收获和发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首段运用引用的论证手法,使读者对经典的地位问题有清晰具体的认识。 B.文章从经典的概念入手,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经典具有耐读性这一重要特征。 C.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以总分总结构论证中心论题——经典的魅力。 D.作者在论述过程中,以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文学经典为例,有利于读者理解,也增强了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红楼梦》问世后出现了许多续作,但没有一部能成为经典得以流传,原因在于经典具有独创性。 B.鲁迅作为经典作家塑造了阿Q这一独特形象,可见一部作品能否成为经典,关键在于人物塑造得是否独一无二、不可替代。 C.经典必须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作品就蕴含着轴心时代人类伟大深刻的思想。 D.孟子民贵君轻、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思想,在传统经典《三国演义》中得到弘扬,同时这一思想也使小说更加深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从国内外各城市对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的。 市民在家中或单位等地产生的垃圾,应做到分类贮存或投放,需注意做到以下几点:垃圾压缩车收集垃圾时,应做到密闭收集,防止二次污染环境,收集后应及时清理作业现场,清洁收集容器和分类垃圾桶。非垃圾压缩车直接收集时,应在垃圾收集容器中内置垃圾袋,通过保洁员密闭收集。 投放时应按垃圾分类标志的提示,分别投放到指定的地点和容器中。投放后应注意盖好垃圾桶上盖,以免垃圾污染周围环境,滋生蚊蝇。 (摘编自“百度百科”等) 材料二: 最近,继上海之后,49个城市开始垃圾分类试点。根据住建部等部门的计划,到2020年年底,将在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所以,很多人在分析预测,垃圾分类有望带动2000亿元行业新风口。从小程序识别垃圾、智能垃圾箱到智能分拣,似乎一个新的行业就要出现了。 那么,如何才能建好这个市场体系,过去历史中的经验,值得借鉴。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由于中国经济不发达,物资紧缺,所以建立起了一套国有体制的废旧物品回收系统,回收废旧物资再利用,帮助国家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后,国有的废品回收体系没落了,而市场化的、更加高效的废品回收体系取而代之。 改革开放后,来自河南信阳固始县、河北和四川等地的农民到达北京后,开始依靠买卖废品为生。20世纪80年代,这个由外来谋生农民搭建的废品回收网络,从社区甚至垃圾箱开始,实现了高效的废品回收、集中,再到末端再生利用,整个链条实现了无缝衔接。可以说,这些人是城市的清道夫。2014年左右,北京的废品回收从业人员达到历史高峰,近30万人分散在废品回收、分类和再利用各个环节。其他大城市的情况也与北京类似,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一直拥有较高的废品回收率。除首尔之外,东京、新加坡、纽约等城市的再利用率均低于北京。 现在很多人在谈垃圾的智能识别,而我国20世纪的废品收购者早就会判断型号、材质、塑料的种类,甚至洗衣机电机是铜是铝,他们都能高效区分。他们的下游——收购市场中,废纸、废铜分门别类,塑料制品甚至分为好几个类别。 所以,中国原本的市场化的、成熟的废品回收体系,在这一波垃圾分类中,不应该缺位。新的更高技术、更大规模的市场化,应该吸纳这个行业过去成熟的流程、专业能力。 (摘编自刘远举《高大上的垃圾分类风口,不应忘记拾荒者》,2019年7月22日“央视网”) 材料三: 在垃圾分类方面,日本走在了世界最前列。20世纪60年代严重的环境污染“逼”出了日本一流的环保技术,70年代石油危机又促成了最好的节能技术。在号称垃圾分类标准“最严格”的日本,垃圾分类已成为人们的基本“生存技能”。 在日本,如果垃圾回收人员发现垃圾分类得不合理,可不予回收。如果谁家的垃圾分类不当而被拒收,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情节严重的“不法投弃”则会被通知警方出面处理。如果乱丢垃圾,可能面临高额罚款甚至坐牢。 日本的儿童打小就受到正确处理垃圾的教育。日本居民扔垃圾真可谓一丝不苟:废旧报纸和书本要捆得非常整齐,有水分的垃圾要控干水分,锋利的物品要用纸包好。 分类垃圾被专人回收后,报纸被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很多日本人以名片上印有“使用再生纸”为荣;饮料容器被分别送到相关工厂,成为再生资源;不可燃垃圾经过压缩无毒化处理后可作为填海造田的原料。日本商品的包装盒上就已注明了其属于哪类垃圾,牛奶盒上甚至还有这样的提示:要洗净、拆开、晾干、折叠以后再扔。 (摘编自2019年5月20日“北青网”等)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继今年上海率先实行垃圾分类之后,国内其他49个城市也开始垃圾分类试点,带动了与垃圾分类相关新行业的发展。 B.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20世纪以买卖废品为生的来自河南、河北和四川等地的农民使北京的废品再利用率超越东京、新加坡等世界大城市。 C.在建立我国垃圾分类体系,践行垃圾分类理念的实践中,日本严格的分类标准、严厉的惩罚措施、对垃圾分类的重视,都值得我们学习。 D.日本曾经历的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促使其拥有了世界一流的环保技术和节能技术,废物利用、节能环保的意识如今已深入人心。 6.我国要建好垃圾分类市场体系,应从过去借鉴哪些经验?请结合材料二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把灯光调亮(节选) 张抗抗 ①这个平常的下午,书店依然没有什么客人。街上的行人对“明光书店”不肯多看一眼,更不愿多走一步踏进书店,卢娜对此已经见怪不怪。 ②忽然,她听见了轻微的响动,只见门口进来了几个年轻人。他们轻手轻脚在书店里像影子一样移来移去,然后拿出手机,速速拍下了书的封面,动作快得像做贼一样。卢娜迅速作出了判断:这几个人虽然不是偷书的,也和偷书差不多。他们在书店选好自己喜欢的书,然后转身回家上网去买。 ③卢娜把脸扭过去,在心里安慰自己:这几个学生来“买书”,买的总归还是有油墨书香味道的纸书。学生去网上买书,为了省钱,省了钱就能再多买几本书。这样总比那些不读书的人好许多啊。 ④她相信,一家书店,就像一座城池的瞭望塔,走进书店登上塔顶,望得见远处的来路和去路。去年冬天一个下雪的日子,她独自守着冷清清的书店,望着窗外飘飞的雪片,忽然觉得那一片片白雪就像撕碎的书页,被一双巨手抛甩出去,纷纷扬扬落在湖里河里,雪花淹没在浪花里,不见踪影…… ⑤学生们走后,书店又冷清下来。她究竟还能撑多久呢?说不定哪一天,卢娜会到马路对面的那家装修公司去借一部梯子,把“明光书店”那块木匾,从屋檐下摘掉。这天下午,老公从湖区放假回家,亲自烧了几样小菜,样样都是卢娜喜欢的。儿子临近高考,天天在县中晚自修很迟才回。但卢娜却没有胃口,吃了几口就放了筷子。她晓得老公是想同自己谈天,至少是问问,书店这个月又亏进去多少。但老公见她不想说话,什么也没说。 ⑥卢娜没敢告诉老公,今天她的心情特别沮丧,是因为下午书店里,来过一个人。 ⑦那人说:新区大发展,老城肯定人心惶惶,我看你,还是早作打算的好…… ⑧那人走后,卢娜半天没缓过神,在椅子上傻坐了一会儿,心里焦灼如焚。她飞快地算了一笔账:假如这个消息是真的,最晚挨到明年,新区落定之后,书店的老顾客就将走得差不多了,书店亏空肯定越来越多…… ⑨辰光还早,她开锁进店,觉得光线有点暗,顺手开了灯,一时灯光亮得晃眼。她抬头,看见了天花板上前些天刚刚新换的灯泡,心里突然一阵刺痛:把灯光调亮?——把灯光调亮,不是愈加费电了么?她气呼呼地顺手把灯关掉了。这家昏暗的书店里,只剩下她的心里,还有一朵小火苗,而今,这朵风里雨里挣扎太久的小火苗,也终于快要熄灭了……不怪我不怪我,她对自己说,我实在是已经尽力了哦…… ⑩就在这时,卢娜听见手机铃声在响,她走到窗口去拿包取手机,发现原来书店东窗的窗帘还拉着。她用手指划开屏幕的接听键,然后把窗帘唰地拉开了。 顷刻间,书店里洒满了亮晃晃的阳光,一格格在书架上跳跃,把书店染得一片金黄。还是太阳好啊,她对自己说。把灯光调亮,就算再亮,也是夜里。她自嘲地笑了笑。清晨的阳光下,手机里传来一个爽快的声音。电话是文化局的人打来的,让她赶紧到局里去一趟。省政府的那笔书店奖励基金,明光书店评上了!不是个小数目,足足一百万。她的手抖了一抖,手机从掌心滑出去,落在一堆高高码起的书上。她站在窗口一动不动,肩膀轻轻地抖动起来,身子开始战栗。她伸出双手捂住了自己的脸,手心很热很烫,忽然又变得凉湿,泪水透过指缝,从脸颊上哗哗淌下来。她终于哭出了声,惊喜的抽泣,在晴天的阳光里,如急骤的阵雨一样砸下来…… 卢娜从文化局回到店里,已近中午。她从街上的灯具店里,买了一盒40瓦的灯泡——把灯光再调亮一点!她要让明光书店的老顾客们,老远就看到书店的灯光。这么多年,书本没有改变我的命运,但改变了我。我办了明光书店,我的书店给人送去知识,知识可以帮别人改变命运…… 这么一想,卢娜的眼泪又流下来了——不对!不是知识改变命运,是文化!不对,文化也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可以改变人!我不再是那个高考落榜的自卑女孩,我活得对人有用,我充实、我知足…… 那天晚上,卢娜回到家,和老公说了今天书店里发生的事。老公开口说:卢娜,我晓得你开书店十多年,没一天好日子过。但是,假如你从此不开书店,恐怕就活不成了。 隔着一条街、隔着几道墙,卢娜看见“明光书店”四个字,在夜空里通体透亮。 水电火电风电核电,只要线路没有被毁坏,灯光总归会重新亮起来的吧?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写一个平常的下午“书店依然没有什么客人”,“行人对‘明光书店’不肯多看一眼”,既暗示一定的时代背景,也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 B.卢娜十多年来对明光书店全身心投入,但生意惨淡,连连亏损,而她始终也没想放弃,从中可见她是一个性格坚韧的人。 C.题目“把灯光调亮”在文中多次出现,既指给阅读者提供好的读书环境,也可指卢娜心中那份期待与坚守,借书店传播知识与文化。 D.小说以“明光书店”为主要叙事场景,以书店的命运变化串联人物故事,反映了作者对当下实体书店的兴亡发展的观照,值得深思。 8.请从表达技巧角度,简要赏析小说第④段的艺术效果。(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作家张抗抗在谈到《把灯光调亮》创作时说:“女主人公卢娜,一个平常的小城女子,白天卖书、夜里有梦。”横线处写到她“自嘲地笑”和两次“流泪”,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其中原因,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 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以得说,说秦王曰:“胥人者,去其几也。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遂忍之。昔者秦穆公之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会韩人郑国来间秦,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谏逐客书》,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夷郡县城,销其兵刃,示不复用,使秦无尺土之封,使后无战攻之患。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 /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 B.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 C.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 D.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荀卿即荀子,先秦时期法家代表人物,提倡性恶论,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B.古时一车四马称作一乘,万乘本指一万辆兵车,战国时可指拥有兵车万乘的诸侯国。 C.布曾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古代平民穿麻、葛织物,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D.皇帝是中国两千多年间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秦始皇是中国首位皇帝,自称始皇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斯拜师学习,志向高远。他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曾跟随荀子学习服侍帝王的学问;学成后,便去游说秦王,以此实现人生抱负。 B.李斯抓住时机,推行主张。秦庄襄王去世后,李斯请求做相国吕不韦的家臣,后又任郎官一职,这为他成功游说提供了重要条件。 C.李斯分析形势,见解深刻。他善于总结历史,对秦穆公、孝公以及当时秦与天下的形势有着深刻独到的认识,他的观点得到秦王认可。 D.李斯加官进职,深受信赖。李斯为秦国统一天下出谋划策,秦王一直对他信任有加,他的官职也一路得以升迁,秦王称帝后任其为丞相。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久处卑贱之位,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箴作诗者 袁枚 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 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 【注】箴:规诫。司马相如、邹阳、枚乘皆是西汉辞赋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用典邹阳、枚乘二人虽创作迅速,却不敌司马相如辞赋用力之深。 B.颔联先直接说作诗数量少才能精;又说写诗迟下来,反能见到作者才华。 C.这首诗是规诫为诗者而作,没有刻意进行雕琢,却能于简淡中见哲理。 D.说理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诗歌中的物象基本是在为作诗的道理服务。 15.诗的后两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作诗有什么样的建议?(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认为“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而孔子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是:“ , 。” (2)诗圣杜甫之所以令人敬仰,在于他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他自己的居室“ , ”却为天下寒士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喊。 (3)苏轼在《赤壁賦》中认为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最宝贵的东西不仅免费而且“ , ”,他和朋友可以共享这大自然的恩赐。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唯一载体的艺术。( ):汉字的抑扬顿挫和无穷组合,造成了中国文化的辉煌灿烂和 。书法是汉宇的艺术。离开汉字就没有中国书法,就不是中国书法。书圣王羲之的最伟大贡献,是完成了中国书法的艺术化、 ,中国书法的提高和普及之间、历史和未来之间架设了桥梁。颜真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则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而有了晋代尚韵、唐代尚法,宋代尚意也顺理成章、 了。晋代、唐代、宋代,是中国书法的三个辉煌时代。颜真卿之所以能够成为继王羲之之后,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位伟大书法家,他的最伟大成就,就是在继承王羲之的基础上,超越了王羲之,从而开拓了中国书法前所未有的宏大格局和正大气象,达到了骨力和 的高度统一,完成了雄浑、宽博的新体楷书创作,树立了唐代楷书的典范。 17.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 B.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就是汉字 C.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又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 D.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就是汉字,也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博大精深 典范化 浑然天成 宛转 B.千姿百态 典范化 浑然天成 含蓄 C.千姿百态 规范化 应运而生 含蓄 D.博大精深 规范化 应运而生 宛转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说颜真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则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 B.即使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最高代表。 C.如果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 D.即使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 科技创新是探索真理、造福人类的事业,其客观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是探索自然奥秘, ,都需心存敬畏、尊重规律。尤其是技术攻关,不能主观臆断,投机取巧,更不能抄袭造假。要想搞研发,必须有“只管耕耘,莫问收获”的心态和“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定力。 ,就容易急于求成,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对科技创新的客观规律,我们都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能拔苗助长。如果总想立竿见影,今天投资明天出成果,只会助长浮躁的风气。总之,对于广大科技人员来说, ,才能攻克难美、勇攀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写作(7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70分) 2019年是建国70周年。今日中国之繁荣昌盛,离不开千千万万人民英雄的前赴后继,流血牺牲。郁达夫在纪念鲁迅大会上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我国古语云:“欲灭其国,必先去其史。”当下,部分人由于没有经历过英雄们的特殊时代,而在网络上对英雄事迹进行质疑,甚至出现诋毁英雄人物的现象。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什么感触和思考? 在新学期升国旗仪式中,你要面向全校同学演讲。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演讲稿,表达你的看法和认识。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案 选择题1D 2C 3B 4C 5A 7B 10B 11A 12D 17A 18 C19C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