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考试生物试卷 1. 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只含有C、H、O三种元素的是( ) A. 氨基酸 B. 核苷酸 C. 脱氧核糖 D. 磷脂 【答案】C 【解析】 氨基酸由主要由C、H、O和N四种元素组成,核苷酸由C、H、O、N和P组成,脱氧核糖是一种戊碳糖只由C、H和O组成,磷脂由C、H、O、N和P组成。 2. 用高倍镜观察酵母菌和乳酸菌,可以用来鉴别两者差异的主要结构是( )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核膜 【答案】A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酵母菌是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真核生物,乳酸菌是由原核细胞构成的原核生物,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B、C均错误,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要准确记忆和理解各生物类群的归属、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细胞结构共性的是( ) A. 都具有遗传物质 B. 都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结构 C. 都具有核糖体 D. 都具有细胞核 【答案】D 【解析】 【分析】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异同点: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相同点:有细胞膜细胞质,均有核糖体,均以DNA为遗传物质。 不同点: 1、细胞壁成分:原核细胞为肽聚糖、真核细胞为纤维素和果胶; 2、细胞器种类: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真核细胞有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等细胞器; 3、原核细胞无染色体,真核细胞有染色体; 4、细胞大小:原核细胞小、真核细胞大。 【详解】A、凡具有细胞结构,遗传物质都是DNA,错误; B、都具有细胞膜等膜结构,都具有选择通透性,错误; C、都具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来合成蛋白质,错误; D、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正确。 故选D。 4. 大海中的水母、海带,陆地上的蜥蜴、小草等都是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些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 A. 水 B. 蛋白质 C. 脂质 D. 糖类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水分,占生物细胞的 85 %~ 90 %。大海中的水母、海带,陆地上的蜥蜴、小草等都是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些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分。A正确。B、C、D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中的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5.下列物质中,哪一项不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 A. H2N—CH2—COOH B. H2N—CH2—CH2—COOH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氨基、羧基、R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中心碳原子)上。 【详解】A、氨基、羧基、R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中心碳原子)上,R基是—H,正确; B、氨基、羧基、没有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中心碳原子)上,错误; C、氨基、羧基、R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中心碳原子)上,R基是—NH2,正确; D、氨基、羧基、R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中心碳原子)上,R基是—CH3,正确。 故选B。 6.刚收获的小麦种子水的含量约占65%,此时活细胞内的水分是( ) A. 全为自由水 B. 全为结合水 C. 主要为自由水 D. 主要为结合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细胞内的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 【详解】刚收获的小麦种子,细胞代谢比较旺盛,水主要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7.“没有碳,就没有生命”,这主要是因为( ) A. 碳在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 B.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C. 碳主要分布在有机物中 D. 二氧化碳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重要化合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其中C、H、O、N是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C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因为碳链构成了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据此答题。 【详解】A、氧在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错误; B、碳原子能互相连接成链或环,从而生成各种大分子,这些结构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正确; C、有机界中碳主要是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的,碳在有机界和无机环境中都有,主要存在于无机物中,错误; D、二氧化碳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重要化合物,这不能说明“没有碳,就没有生命”,错误。 故选B。 【点睛】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蛋白质基本单位氨基酸的中心元素就是碳元素,连起来就是一条碳链,核酸的基本骨架是磷酸和核糖构成的,核糖中主要元素也是碳元素,多糖为单糖构成,糖的主要组成元素也是碳元素,故而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8.下列生物中,不具有叶绿素,但具有细胞壁的是( ) ①烟草花叶病毒 ②大肠杆菌 ③小麦 ④蓝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叶绿素存在于绿色植物和蓝藻细胞中,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具有细胞壁说明是细菌或者是植物细胞。 【详解】①烟草花叶病毒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壁,错误; ②大肠杆菌是细菌,外层有细胞壁,无叶绿素,正确; ③小麦是植物,有细胞壁和叶绿素,错误; ④蓝藻是原核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有细胞壁和叶绿素,错误; 只有②正确,故选D。 【点睛】蓝藻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含叶绿体(区别于真核生物的藻类)、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单细胞原核生物。与光合细菌区别是:光合细菌(红螺菌)进行较原始的光合磷酸化作用,反应过程不放氧,为厌氧生物,而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并且放氧。它的发展使整个地球大气从无氧状态发展到有氧状态,从而孕育了一切好氧生物的进化和发展。 9.关于生物体内氨基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的基本元素是C、H、O、N B. 人体内的氨基酸均是在人体细胞内合成的 C. 构成生物体内的氨基酸种类约20种 D. 氨基酸的R基中可以有氨基和羧基 【答案】B 【解析】 【分析】 非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细胞能够合成的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的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 【详解】A、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的基本元素是C、H、O、N,正确; B、非必需氨基酸可以在人体细胞中合成,而必需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获得,错误; C、构成生物体内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约20种,正确; D、氨基酸的R基中可以有氨基和羧基,正确。 故选B。 10.“朴雪”乳酸亚铁口服液可以防治人类缺铁性贫血症,这是因为其中的Fe2+进入人体后能( ) A. 调节血液的酸碱平衡 B. 调节血液的渗透压 C. 构成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D. 促使更多红细胞的产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中的无机盐多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一些无机盐是细胞内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物体内的无机盐离子,必须保持一定的量,这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 【详解】缓冲对物质能调节血液的酸碱平衡,A错误;钠离子、氯离子、钾离子等调节血液的渗透压,B错误;亚铁离子构成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C正确;亚铁离子不能促使更多红细胞的产生,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细胞中无机盐的作用,以及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的意义,再根据题意作答。 11. 纤维素、蛋白质、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 A. 葡萄糖、多肽和氨基酸 B. 葡萄糖、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 C. 氨基酸、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D. 糖原、多肽和核苷 【答案】B 【解析】 纤维素属于多糖,多糖的基本单位为葡萄糖; 纤维素酶属于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为氨基酸; RNA,其基本单位为核糖核苷酸. 【考点定位】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名师点睛】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淀粉、纤维素、糖原),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为氨基酸,核酸的基本单位为核苷酸,多糖的基本单位为葡萄糖. 12. 关于蓝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单个细胞的直径虽比细菌大,但肉眼是分辨不清的 B. 发菜、颤藻、念珠藻都属于蓝藻 C. 蓝藻的叶绿体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 D. 蓝藻是自养型原核生物 【答案】C 【解析】 单个细胞直径虽比细菌大,但肉眼是分不清的;发菜.颤藻.念珠藻都属于蓝藻;蓝藻没有叶绿体,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所以蓝藻是能自养的生物。 13.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光学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①液泡逐渐变小,颜色由浅变深 ②液泡逐渐变小,颜色由深变浅 ③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形成球形小团 ④细胞膜、液泡膜结构明显 A. ①③ B. ①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因为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详解】①②: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置于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因为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即发生质壁分离现象。此时①液泡逐渐变小,颜色由浅变深, ①正确;②错误; ③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形成球形小团,③正确; ④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细胞膜、液泡膜结构,④错误。 故选A。 14. 利用高浓度盐水杀菌防腐的原理是 A. 盐水是中性的,不适于细菌的生活 B. 盐水中的Na+不利于细胞的生活 C. 盐水中的Cl-有杀菌防腐的作用 D. 渗透作用使细菌细胞内的水分渗出而死亡 【答案】D 【解析】 利用高浓度盐水杀菌防腐的原理是高浓度盐水渗透压高,使细菌细胞由于水分的大量渗出而死亡。故本题选D。 15.大肠杆菌在生长时,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是培养液的 3000 倍。如果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影响细胞呼吸作用的药物,大肠杆菌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立即下降,这种药物的作用是( ) A. 破坏了线粒体的结构 B. 抑制了细胞内呼吸酶的活性 C. 破坏了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D. 抑制了细胞膜上载体的活性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有关内容。由题意可知,如果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影响细胞呼吸作用的药物,这表明不影响能量的供应。钾离子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和载体的协助。所以该药物是抑制了细胞膜上载体的活性。D正确。故本题选D。 16.关于细胞膜、叶绿体膜、液泡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它们都是双层膜结构 B. 它们都是选择透过性 C. 它们都是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 D. 膜上都有载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详解】A、细胞膜、叶绿体膜、液泡膜中,只有叶绿体膜是双层膜结构,错误; B、它们都是生物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正确; C、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正确; D、生物膜上有一些蛋白作为载体,与细胞的选择透过性有关,正确; 故选A。 17. 在自然条件下,有关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有氧呼吸过程中,中间产物丙酮酸必须进入线粒体 B. 高等植物只能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C. 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 D. 有氧呼吸的强度晚上比白天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产生丙酮酸,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这一阶段也不需要氧的参与,无氧呼吸是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的,酒精发酵产生二氧化碳. 解:A、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在第二阶段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A正确; B、高等植物不仅能进行有氧呼吸,有时也能进行无氧呼吸,如水稻的根能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 C、有氧呼吸在氧参与下将糖类彻底分解,产生二氧化碳,酒精式无氧呼吸也能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 D、植物有氧呼吸作用的强度,白天比晚上强,白天温度高,酶的活性大,白天光合作用产生的大量有机物,支持呼吸作用的分解,D错误; 故选:A.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18.让实验动物猴吸入混有18O2的空气,该猴体内最先出现18O的化合物是( ) A. C3H6O3 B. C2H5OH C. H2O D. CO2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氧的去向是在有氧呼吸的第3阶段,吸进的氧与前两个阶段脱下的氢结合形成水。 【详解】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阶段脱下的共24个[H]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6个O2结合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大量的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故选C。 【点睛】有氧呼吸: 第一阶段 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同时脱下4个[H](活化氢);在葡萄糖分解的过程中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ATP。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反应式:C6H12O6酶→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 第二阶段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两分子丙酮酸和6个水分子中的氢全部脱下,共脱下20个[H],丙酮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在此过程释放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也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反应式:2C3H4O3 (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2ATP) 第三阶段 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阶段脱下的共24个[H]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6个O2结合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大量的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19.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用苏丹Ⅳ对脂肪进行鉴定,发现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 B. 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人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发现细胞核呈红色、细胞质呈绿色 C. 由叶绿体色素分离实验结果可知,溶解度最大的色素是叶绿素b D. 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就是因变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实验中的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自变量是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 无关变量是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详解】A、用苏丹Ⅲ染液对脂肪进行鉴定,发现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错误; B、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所以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试剂对人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发现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错误; C、由叶绿体色素分离实验结果可知,溶解度最大的色素是胡萝卜素,错误; D、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实验中,外界不同条件是自变量,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会因外界条件的不同而不同、是因变量,正确。 所以D 【点睛】解析: 1、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20.心肌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碱基种类是( ) A. 1种 B. 4种 C. 5种 D. 8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2、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①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 3、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心肌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中含有A、T、G、C四种碱基,RNA中含有A、U、G、C四种碱基,所以洋葱根尖细胞中的核酸中共含有碱基的种类为5种(A、T、G、C、U)。 故选C。 21.下列有关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叶绿体是所有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B. 线粒体是所有生物进行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 C. 中心体在动物和低等植物有丝分裂中决定细胞分裂的方向 D. 高尔基体在动物和低等植物有丝分裂中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叶绿体:分布在绿色植物细胞中,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详解】A、蓝藻虽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但是没有叶绿体,有叶绿素和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错误; B、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需氧型原核生物的有氧呼吸不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错误; C、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在细胞的有丝分裂前期,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正确; D.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最终延伸成细胞壁,而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动物细胞中没有细胞壁,错误。 故选C。 【点睛】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一般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22.食醋中的醋酸分子是活细胞所不能选择的小分子物质,蔗糖是不能被选择的大分子物质。但用食醋和蔗糖可将鲜蒜腌制成糖醋蒜,这是因为( ) A. 均存在于活细胞的细胞间隙中 B. 醋酸和蔗糖分子分解后被细胞吸收 C. 腌制时间长,两种物质缓慢渗入细胞内部 D. 醋酸杀死细胞,使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的功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所以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能让对细胞生命活动有用的物质进入,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详解】醋酸和蔗糖是不被选择的物质,因此醋酸和蔗糖不能进入活细胞,但是用食醋和蔗糖腌制过程中,因为高浓度的蔗糖会使细胞渗透失水过度而死亡,同时醋酸也能杀死细胞,细胞死亡后,细胞的选择透过性功能丧失,变成全透性,醋酸和蔗糖都可以穿过细胞膜和液泡膜进入细胞,进而将蒜腌成糖醋蒜。 故选D。 23. 关于有氧呼吸的特点(与无氧呼吸相比),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需要多种酶参与 B. 释放二氧化碳 C. 分解有机物不彻底 D. 生成大量的ATP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无氧呼吸的反应式;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或C6H12O62+能量,可知C错。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呼吸。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 24.一般来说,光照强,光合作用增强。但在夏天光照最强的中午,光合作用强度反而下降。其原因主要是 ( ) A. 蒸腾作用太强,体内水分不足 B. 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 C. 气孔关闭,氧气释放不出,抑制光反应 D. 酶的活性降低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光合午休现象的解释,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而二氧化碳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的,水是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 在夏日中午12时,因为阳光过强,蒸腾作用过强,植物为了保持水分使气孔关闭,就会影响二氧化碳的进入,从而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造成光合作用的速率下降。 【详解】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而二氧化碳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的,水是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因此夏日中午12时,因为阳光过强,使气孔关闭,就会影响二氧化碳的进入,从而抑制光合作用暗反应的进行,造成光合作用的速率下降。 故选B。 25. 阳光通过三棱镜能显示七种颜色的连续光谱。如果将一瓶叶绿素提取液放在光源和三棱镜之间,连续光谱中就会出现一些黑色条带,这些条带应位于 A. 绿色区 B. 红光区和绿光区 C. 蓝紫光区和绿光区 D. 红光区和蓝紫光区 【答案】D 【解析】 叶绿体中的色素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这些色素对不同光质的光吸收不同:叶绿素a、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所以该光谱通过叶绿素后,红光、蓝紫光被大量吸收,不能透射而形成黑色条带,所以选D。 【考点定位】光合色素的功能 26. 下列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原理的叙述中,正确的的是( ) A. 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可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B. 用无水乙醇将叶绿体中的色素进行分离 C. 溶解度越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越快 D. 滤纸条上的最上面色素带呈黄绿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可使研磨更充分,加入碳酸钙可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故A错误;用无水乙醇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故B错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大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越快,故C正确;滤纸条上的最上面色素带是胡萝卜素,呈橙黄色,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 27. 为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 在白天适当降温 B. 在夜间适当提高温度 C. 在白天和夜间都适当提高温度 D. 在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在夜间适当降低温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的浓度等,其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光合作用就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蔬菜的产量也越高。温度能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夜间,蔬菜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菜农常会适当降低蔬菜大棚内的温度,使蔬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提高蔬菜的产量。综上所述:A、C、D选项不符合题意,B选项符合题意。 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名师点睛】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既充分利用了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避免造成浪费,又不至于让叶片相互遮挡,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2)间作套种(立体种植) 立体种植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最优化组合,以达到增产,增收,延长应的目的。 (3)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一般是0.03%,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5%~0.6%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就会显著增强。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在温室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增施有机肥料(农家肥),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放出二氧化碳;喷施储存在钢瓶中的二氧化碳;用化学方法产生二氧化碳等。 (4)其他方面 植物光合作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作物光合作用对水、无机盐、温度、光照等方面的要求,农业生产就能获得丰收。据此解答。 28.已知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如图所示,则下列哪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与图示不同( ) A. Na+ B. K C. 氨基酸 D. 氧气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以知道,图示的物质运输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的运输,而且需要载体和能量,因此该物质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详解】A、钠离子属于主动运输,与图示相同,错误; B、钾离子属于主动运输,与图示相同,错误; C、氨基酸属于主动运输,与图示相同,错误; D、氧气运输属于自由扩散,与图示不同,正确。 故选D。 【点睛】 名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 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29.下列关于细胞衰老、死亡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细胞死亡就是细胞凋亡 B. 衰老个体的所有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 C. 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遗传物质控制的 D. 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坏死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死亡包括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其中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是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的衰老和个体的衰老不是一回事,个体的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 【详解】A、细胞死亡包括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其中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是不正常的细胞死亡,错误; B、衰老的生物体中,大多数细胞处于衰老状态,但也有幼年的细胞,如造血干细胞,错误; C、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生理性死亡,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正确; D、细胞的自我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错误。 故选C。 30.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解离可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 B. 漂洗的目的是洗去多余的碱性染料 C. 视野中多数细胞处于分裂期 D. 该实验可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装片制作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其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分离开;漂洗的目的是洗去多余的解离液;染色是将细胞中的染色体着色;制片中压片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 【详解】A、解离液是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目的是使细胞分离开,正确; B、制片之前要漂洗,目的是洗去多余的解离液,便于染色,错误; C、因为分裂间期的时间较长,因此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占少数,错误; D、细胞在解离时已死亡,所以观察不到一个细胞完整的分裂过程,也观察不到染色体的动态变化,错误。 故选A。 31.以下图解表示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化合物及其作用,其中X、Y、Z代表生物大分子,x 、y 、z 分别是其组成单体。请据图回答: (1)物质x表示核苷酸,在原核细胞中共有____种,其种类与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2)物质y表示__________,图中的①主要指_______元素。 (3)物质Z是人体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则Z是_______,主要分布于_______细胞和________细胞。 【答案】 (1). 8 (2). 五碳糖 (3). 碱基 (4). 氨基酸 (5). N (6). 糖原 (7). 肝脏 (8). 肌肉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X、Y是病毒的组成成分,为蛋白质和核酸,其中X的组成成分是C、H、O、N、P,为核酸,Y是蛋白质;X是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Y是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Z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为糖类且属于大分子,因此是淀粉或糖原,z是基本组成单位葡萄糖。 【详解】(1)由分析可以知道,X是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核苷酸的种类与五碳糖和碱基种类有关,原核细胞中同时具有DNA和RNA,因此原核细胞中含有8中核苷酸。 (2) Y是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y是氨基酸,组成成分是C、H、O、N。 (3) Z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为糖类且属于大分子,因此是淀粉或糖原,如果Z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则为糖原,主要分布在肝脏细胞和肌肉细胞中,其中肝糖原可以和葡萄糖相互转化。 【点睛】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含有N元素。 脂质一般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这两种物质的成分就含有C、H、O。 可能含有N、P(磷脂特别一点,一定有P。)。 蛋白质主要由C,H,O N 四种化学元素组成, 多数蛋白质还含有S 和P,有些蛋白质还含有铁、铜、锰、锌等矿物质。 组成核酸的主要元素有C,H,O,N,P。 32.下图A、B是高等动植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A部分表示____细胞结构,与图B所示细胞相比,特有的细胞器有___(填序号)。 (2)图中[ 8 ]____,是细胞进行_____的场所。 (3)分泌蛋白的加工在 [ 2 ]__、[ 4 ]__中进行,该生理功能消耗的能量主要由____(填序号)供给。 (4)若某细胞同时含有A、B中的各种细胞器,则为___________细胞。 【答案】 (1). 动物 (2). 5 (3). 叶绿体 (4). 光合作用 (5). 高尔基体 (6). 内质网 (7). 6 (8). 低等植物 【解析】 【分析】 A、B是高等动植细胞结构模式图,1— 8 代表的细胞结构分别为:细胞膜、高尔基体、核糖体、内质网、中心体、线粒体、液泡、叶绿体。其中A为动物细胞,B为植物细胞。 【详解】(1)图A部分表示动物细胞结构,与图B表示植物细胞相比,特有的细胞器有[5]中心体。 (2)图中[ 8 ]是叶绿体,是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3)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初步的加工后,进入高尔基体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形成分泌小泡与细胞膜融合,分泌到细胞外.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故分泌蛋白的加工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进行,该生理功能消耗的能量主要由[6] 线粒体供给。 (4)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等结构,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而低等植物有中心体,若某细胞同时含有A、B中的各种细胞器,则为低等植物细胞。 【点睛】1、线粒体:(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2、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4、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5、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运输有关。 6、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7、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8、溶酶体: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33.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代表__________;B代表_________;D代表___________。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_____________膜。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________________。 (4)在a-d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___________。 (5)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__________,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___________。 【答案】 (1). 蛋白质 (2). 磷脂 (3). 多糖(糖蛋白) (4). 选择透过性 (5). 流动性 (6). bc (7). b (8). a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A代表蛋白质分子,B代表磷脂(双分子层),其中上方含有糖蛋白,表示膜外。a和d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主动运输,其中a表示运输进入细胞,d表示运出细胞;b运输方向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c的运输方向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属于协助扩散。 【详解】(1)A部分或全部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所以A是蛋白质分子,B是磷脂双分子层;D与细胞膜识别功能相关的是糖蛋白,镶嵌细胞膜表面。 (2)细胞膜的功能之一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膜能实现该功能是因为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磷脂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 (4)由图可知,a过程和d过程均是逆浓度运输,同时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所以a和d都是主动运输;b过程是顺浓度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所以b为自由扩散;c过程是顺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但不需要能量,所以c为协助扩散;则代表被动运输的是b、c。 (5)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其特点是顺浓度梯度、不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消耗能量,符合该特点的转运过程是b;小肠上皮细胞由于已经吸收了大量的葡萄糖,浓度已经很高,此时仍需要吸收葡萄糖,为逆浓度运输,同时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所以为主动运输a。 【点睛】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 34.下图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及其关系示意图,其中a~e表示有关物质,A~D表示相关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D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该生理过程除了图中所示的物质外,还需要_________的参与。 (2)c表示的物质是___和___,其移动的方向是由叶绿体基质到___。 (3)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有____(填字母),能产生[H]的过程有_______(填字母)。 (4)从物质变化看,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正好相反,但不是简单的逆转,你的理解是_________。 【答案】 (1). 细胞质基质 (2). 酶 (3). ADP (4). Pi (5). 类囊体薄膜 (6). ABD (7). ABD (8). 酶不同,场所不同,能量的转换不同 【解析】 【分析】 析图形:A代表光反应,C代表暗反应,B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D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a是水分子、b是氧气、c是ADP 和Pi、d是[H]、e是二氧化碳。 【详解】(1) D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同时脱下4个[H](活化氢);在葡萄糖分解的过程中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ATP。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需要酶的参与。 (2)c表示ATP与ADP 和Pi的相互转化过程,c为ADP 和Pi,其移动的方向是由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上。 (3) 能够产生ATP的阶段: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可以产生ATP,A代表光反应,B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D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故能够产生ATP的有ABD。能产生[H]的阶段: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有氧呼吸的前两个阶段都可以产生[H],A代表光反应,B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D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故能够产生[H]的有ABD。 (4)有氧呼吸是植物分解自身的有机物成为无机物CO2和H2O,并释放能量的过程,而光合作用是利用无机物来合成有机物,储藏能量的过程,这两种生理作用前者是分解代谢,后者是合成代谢,表面上,它们的反应过程正好相反,但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体现植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代谢过程。①有氧呼吸是需氧生物(包括绝大多数植物和动物)必须的生命活动,而光合作用只是绿色植物才具有;②完成两个生理过程的场所不同;③所需要的酶不同;④能量的转换不同。 【点睛】有氧呼吸: 第一阶段 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同时脱下4个[H](活化氢);在葡萄糖分解的过程中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ATP。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反应式: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 第二阶段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两分子丙酮酸和6个水分子中的氢全部脱下,共脱下20个[H],丙酮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在此过程释放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ATP ,产生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也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反应式:2C3H4O3 (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2ATP) 第三阶段 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阶段脱下的共24个[H]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6个O2结合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大量的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 光合作用 光反应 场所:类囊体薄膜 2H2O—光→ 4[H]+O2 ADP+Pi(光能,酶)→ATP 暗反应 场所:叶绿体基质 CO2+C5→(酶)2C3 2C3+4([H])→(CH2O)+C5+H2O 35.下图是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简图,据图回答: (1)该图是_____细胞有丝分裂简图,其分裂顺序依次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图示作为一个细胞周期还缺少处于_________期的细胞简图。 (3)图示的细胞分裂结束后,子细胞内含____________条染色体。 (4)图B表示细胞分裂________期。图C表示细胞分裂______期。 (5)A图中染色体的数目为________,染色单体数为__________。 【答案】 (1). 植物 (2). BCAD (3). 间 (4). 4 (5). 前 (6). 中 (7). 8 (8). 0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A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均匀地移向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中,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中,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处于有丝分裂末期。 【详解】(1)该图有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A处于后期、B处于前期、C处于中期、D处于末期,所以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上述四图出现的先后顺序为BCAD。 (2)上图细胞分别为有丝分裂后期、前期、中期、末期,因此作为一个细胞周期,还缺少处于间期的细胞简图。 (3)图示的细胞分裂结束后,子细胞内含4条染色体。 (4)由分析可以知道,图B表示细胞分裂前期。图C表示细胞分裂中期。 (5)A图中染色体的数目为8条,染色单体数为0条。 【点睛】1、间期 有丝分裂间期分为G1(DNA合成前期)、S(DNA合成期)、G2(DNA合成后期) 三个阶段,其中G1期与G2期进行RNA(即核糖核酸)的复制与有关蛋白质的合成,S期进行DNA的复制。 2、前期 间期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前期时,细胞核的体积增大,由染色质构成的细染色线螺旋缠绕并逐渐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时靠近核膜有两个中心体。每个中心体有一对中心粒和围绕它们的亮域,称为中心质或中心球所组成。 3、中期 中期染色体浓缩变粗,排列到赤道板上,处于不断摆动的状态。 4、后期 染色单体的分开常从着丝点处开始,然后两个染色单体的臂逐渐分开。当它们完全分开后就向相对的两极移动。 5、末期 到达两极的子染色体首先解螺旋而轮廓消失,全部子染色体构成一个大染色质块,在其周围集合核膜成分,融合而形成子核的核膜,随着子细胞核的重新组成,核内出现核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