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龙岗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 交大附中、龙岗中学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由对文本的解释而转换为一种记事文体,应发生于史家对孔子《春秋》的解释这 一过程中。先秦对孔子《春秋》的系统注释,流传下来的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 《春秋谷梁传》。三传都是传注行为的产物,注释的对象都是《春秋》,但在由注释之“传” 向记事之“传”转换中的作用不尽相同。 《公羊》《谷梁》是以注释家的身份去解释《春秋》,虽也对有些事件的本原作了注释, 但侧重于对字、词所包含的意义进行解释,更多具有注释性质。而《左传》的作者是以“史” 这一职官和史学学者身份来解释具有历史记述性质的《春秋》,总结国家和个人兴衰成败的教 训也是其主要目的之一。因而,《左传》虽也有对《春秋》体例的解释,但更多的是依据历史 记载,恢复《春秋》以“微言”掩盖了的国家和个人兴衰成败的原委,化《春秋》之隐晦为 明白晓畅,很大程度上“创造性地复原了《鲁春秋》”。也正是这种出于行为目的需要的复 原,《左传》将“传”这一注释典籍的方式,基本上转换成为一种历史记述的文体。 《左传》为解释孔子《春秋》而作,故仍然采用了编年之体,有着不少解释性及梗概式 记事的文字。受传注体例的限制,《左传》将一个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过程的记述,分解在不 同的年份,且这一年份内还要记述不同诸侯国或不同性质的行为事件。但是,《左传》却对各 种事件的发生采取了全视角记述。它不仅记述了每一具体事件的来龙去脉,而且通过政治、 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各方面的相关记述,记述了事件发生发展的大的历史背景。如记 晋文公复兴晋国,通过僖公前后二十多年的记载,记述了重耳出亡、秦国与晋国的关系、晋 国救宋、重耳随从的品格等等,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诸多领域的视角,比较 完整地展示了晋国兴盛前后的历史。较之《国语·晋语》单一记述晋骊姬之难,更具有总结 历史经验教训而服务于政治的意义。 至于司马迁创造的以专门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字称之为“传”,也当与《左传》称之 为“传”有密切关系。《史记》“索隐”谓:“列传者,谓叙列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故 曰列传。”先秦的“传”多用于经典的注释。《左传》虽有传注的性质,虽非以人为主叙事, 更非专记某人之行事,但却涉及到了不少人物的生平行事;它有对孔子《春秋》体例的一些 - 2 - 注释,但却是以记事为主。故《史记》“列传”之“传”的产生,当不仅是借用先秦《左传》 的文体名称,而且当与《左传》一样,具有真实记载历史人物行事的性质。所以,“列传” 传记体的产生,当是在《左传》详细叙事的“传”的基础上,融入了《晏子春秋》《战国策》 等专记一人之事的元素,从而创造了“列传”这一史学体式,用于记载人物的生平事迹。可 以说,记载人物之“传”,是经典的传注之“传”的进一步发展。 (节选自《经与先秦说、解、传的发生及演化》)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 ) A. 三传同为给《春秋》作注行为的产物,但《左传》和《公羊》《谷梁》的作者身份的差异, 作注目的的不同,使得《左传》别具一格。 B. 为解释《春秋》而作的《左传》沿用了《春秋》编年体的体例,受此限制,《左传》对同一 历史事件的叙述分散而不连贯。 C. 关于晋文公复兴晋国,《国语·晋语》单一记述晋骊姬之难。而《左传》则视角覆盖诸多领 域、比较完整地展示了晋国这段历史。 D. 《左传》和《史记》之“列传”同中有异:同为历史著作,前者有传注的性质,以记事为 主;后者以人为主叙事,且一传多专记某人之行事。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将其他两传与《春秋左氏传》比较,意在论证《左传》在由注 释之“传”向记事之“传”转换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B. 第三段举出“晋文公复兴晋国”的例子,论证《左传》全视角记述的特点:记述历史事件, 既交待具体事件的来龙去脉,也叙述事件大的历史背景。 C. 第四段结合《左传》《晏子春秋》《战国策》等先秦史书,意在论证司马迁创造《史记》之 “列传”的史学体式,缘于他善于继承和发展。 D. 文章论述“传”的演化,既有对于相关书籍横向的比较,也有对于不同时期书籍在“传” 发展过程中源流关系的纵向探究。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羊》《谷梁》解释《春秋》,其作者都是注释家的身份,都侧重于对字、词进行解释, 无助于“传”由注释向记事转换。 B. 《春秋》隐晦,《左传》明白晓畅,但两者均关注国家和个人兴衰成败的原委,可以说《左 传》既尊重了《春秋》,又有所创作。 C. 《左传》之“传”和“列传”之“传”,前者兼有“注释和记事”之意,而后者据司马迁 - 3 - 的解释,在“写人记事”之外,还有“流传”之意。 D. “列传”传记体,固然是司马迁的天才创造,但一定离不开对《左传》《晏子春秋》《战国 策》等先秦历史著作的叙述传统的吸收借鉴。 【答案】1. B 2. C 3. A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B 项,“受此限制”不对,受的是传注体例的限制而非编年体例的限制。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C 项,“意在论证司马迁创造《史记》之“列传”的史学体式,缘于他善于继承和发展”错, “第四段结合《左传》《晏子春秋》《战国策》等先秦史书”论证的目的,不在于证明司马迁 创作“列传”成功的原因,而是论证“传”这一文体生成和演化的脉胳。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A 项,“无助于‘传’由注释向记事转换”不对,“转换中的作用不尽相同”“也对有些事件 的本原作了注释”均说明起到了有限的作用。 故选 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化反映着城市的特质品位和形象风格,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魅力所在。 近年来,哈尔滨以“文化创城”为牵动,打造冰城符号。通过深度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和人文 特色,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韵味,培育出具有标志性的城市精神,展现出生机勃 勃、大气厚重的文化新境界和文明新高度。 哈尔滨是一座音乐之城。19 世纪末,歌剧、芭蕾、爵士乐等传入哈尔滨,与本地文化交 融,诞生了中国最早一批音乐学院和交响乐团。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数以百计的业余合唱 团定期、定点活动,音乐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2010 年,哈尔滨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 - 4 - 称号。音乐,是哈尔滨深入骨髓的文化印记,也是哈尔滨“文化创城”的发力点。2019 年 6 月至 10 月,哈尔滨音乐厅、老会堂音乐厅等演出场馆及专业文艺院团,陆续推出 135 台 264 场国内外经典演出。 从今年起,道里区提出打造具有冰城音乐文化特色的 10 公里“松花江文化旅游观光带”。 将东起中东铁路公园、西至松花江公路大桥的沿江 10 公里地带打造成集休闲、活动、学习、 展示于一体的文旅融合观光带。 (摘编自姜雪松《“文化创城”打造冰城符号,滋养一座城市》) 材料二: 文化符号是记载人类发展历程的重要工具。文化是由多种多样、五彩缤纷的符号组合而 成的一个庞大的符号体系,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合理地选择并运用文化符号。对于文化符号 的提取可以从当地文化、风土人情、民俗礼仪等方面入手,也可根据当地的文化传统,深入 挖掘具有代表象征意义的符号。建筑本身就是凝结的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将恰到好 处的文化符号运用到建筑设计中,赋予了建筑更多的精神文化内涵。 城市文化符号包罗万象,如文字符号、色彩符号、图象符号、特色建筑等多种样态。城 市文化符号是构成城市文化的最外层,当人们提及北京这座城市时,我们就会想到胡同、四 合院、天坛、京剧等。法国作家雨果曾讲过,“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 在石头上”。 位于黄河中游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的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 的都城,在这座拥有浓厚文化的古城中有一条西大街,西大街的建筑体现的是仿唐建筑的风 格。经过多年的岁月洗礼,现代人发现了西安西大街珍贵的文化内涵,将其进行新的改造。 整个建筑立面的改造上延续着传统的历史文脉,对沿街原有的和新建的建筑都采用以唐风为 主的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并下大功夫恢复了具有 600 多年历史的城隍庙牌坊,大大增强了 古城的历史特色。 建筑立面的设计也同样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表现手段,它通过色彩、形态、均 衡、比例等造型元素,体现着建筑外立面对城市文化符号的表达。建筑美不美观,好不好看, 它需要经历岁月的检验,这些都是与建筑的色彩、形态、光影、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的,往 往这些就是设计师们所要表达的。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历史需要不断地传承与弘扬, 即通过对建筑立面的设计运用“象征”“引用”等表现手法来展现它深刻的寓意。在中国人 的思想里那些缺乏寓意的造型符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那些蕴涵着丰富文化内涵、代表 着城市文化的城市文化符号应用于建筑立面的设计中才有真正的深刻寓意。 - 5 - 一座城市的建筑立面体现着城市面貌的特点和视觉连续性,体现着城市文化特征,也可以 说城市建筑设计的改造重点是对建筑立面的改造。在改造中,以尊重原有年代风格和特点为 核心,保留结构,改变外观,将城市文化符号运用到现代建筑立面的设计上,不仅提高了使 用价值,也提高了其艺术欣赏价值。在现代建筑立面设计中应按照形式美的法则,在大和谐 中寻求小变化,以城市文化符号为设计手法进行改造设计,让现代建筑立面成为一种具有民 族特色和时代感的实用艺术。 (摘编自李梅红《浅谈城市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立面设计中的应用》) 材料三: 每天一份报纸,每月固定的《读者》和《知音》,这些许的文字信息需求,在小区门口的 报刊亭就能逐一实现。作为城市重要“文化符号”之一的报刊亭,承载着许许多多海口市民 以及阅读爱好者的美好回忆。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迅猛普及,这一原本充满文化 气息的城市风景线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而正在逐渐消失。在第 24 个“世界读书日”到来 之际,记者对海口市的多家报刊亭进行了实地走访。 “以前的报刊亭很多,相隔一公里就有一个,现在两三公里都不一定能见到一个,甚至 有些新的小区周边乃至整条街上都没有一个。”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对 报刊亭没有那么深的需求,但像他们这拨人都已经保持了 30 多年的阅读习惯了,每天一份报 纸是必不可少的。 经营者也普遍反映生意不好做,读书看报的人越来越少,收入也就相应的少了很多。经 营者章女士告诉记者:“原来一天从早到晚开门 12 个小时,现在能有 4、5 个小时就不错了。 没有生意守着也白守,你看现在好多人都增加了很多‘副业’,要不然真没办法。” 每天在报刊亭购买报纸的人鲜而有之,记者蹲守海口某处报刊亭 2 个小时,才有一人路 过购买一份报纸。市民李女士也表示,定期阅读的那些杂志和期刊,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了。“现在工作都比较忙,能闲下来阅读一下自己喜欢的书籍和杂志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虽然现在网络发达,很多人是手机不离手的,加上电商的出现也对传统书店和报刊亭等行业 的冲击很大。但对于我们普通市民来讲,回家的途中路过报刊亭,买上一份读物,很方便的, 这对于我来说才是‘生活’。”李女士说,现在的报刊亭少了,没有以前那么方便了,但就 算多走两公里也还是希望到店里翻一翻、看一看,这是一种情怀。 希望这一抹充满文化魅力的城市风景线不会消失,而是更好地为那些心存情怀的阅读爱 好者们营造一个文化驿站、一个心灵港湾,也为这个城市,留下充满人情味的无限美好与遐 想…… - 6 - (摘编自《海口城市“文化符号”——报刊亭现状:经营难“副业”多》)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哈尔滨着力打造冰城符号,提升城市魅力,有效地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境界和文明高度 B. 各种符号按既定规则组合在一起形成庞大的符号体系,形成了世界上各具特色的文化。 C. 作为城市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文化符号诸如文字、色彩等可成为城市的标志。 D. 材料三以记者实地调查的形式报道海口文化符号报刊亭的现状,比材料一更具权威性。 5.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音乐作为哈尔滨城市文化的典型代表,历史悠久,演出常态化、多样化,而且深入市民内 心,成为城市文化印记。 B. 设计师在建筑立面中艺术化地表达各种造型符号,就能赋予建筑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展 现这些符号的深刻寓意。 C. 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造城市建筑设计的重点是对建筑立面的改造,而建筑立面的改造设计 又以城市文化符号为设计手法。 D. 城市建筑立面体现着城市的文化特征,对城市建筑立面的恰当改造可以有效地提升建筑的 实用功能以及审美价值。 6. 作为海口“城市文化符号”之一的报刊亭,近年逐渐消失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分 析。 【答案】4. A 5. B 6. ①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报刊亭的生存空间遭到挤压。②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阅读纸质刊物 的人更少,对报刊亭需求降低,营收额少使经营难以维系。③电商大量出现对报刊亭等实体 行业产生了巨大冲击。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 项,主观臆断,“按既定规则组合在一起”错误,于文无据,原文材料二“文化是由多种多 样、五彩缤纷的符号组合而成的一个庞大的符号体系,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合理地选择并运 用文化符号”可知,没有说“要按既定规则”。 C 项,不合文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错误,文中材料二“构成城市文化的最外层”可知, 二者表意有区别。 D 项,不合文意,“比材料一更具权威性”说法错误,材料一中“哈尔滨通过城市文化底蕴和 - 7 - 人文特色”,为“打造冰城符号进行的一系列举措”与材料三“记者对海口市的多家报刊亭 进行了实地走访”相比,只是报道的方面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故两则材料在这一方 面无法比较。 故选 A。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 项,说法绝对,“设计师在建筑立面中艺术化表达各种造型符号,就能赋予建筑丰富的精神 文化内涵”说法错误,由材料二的第一段“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将恰到好处的文化符号运用到 建筑设计中,赋予了建筑更多的精神文化内涵”可知,赋予建筑精神文化内涵需要“将恰到 好处的文化符号运用到建筑设计中”,以及材料二倒数第二段说到的“只有那些蕴涵着丰富 文化内涵、代表着城市文化的城市文化符号应用于建筑立面的设计中才有真正的深刻寓意”。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依据材料三第二段“以前的报刊亭很多,相隔一公里就有一个,现在两三公里都不一定能见 到一个,甚至有些新的小区周边乃至整条街上都没有一个”可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报 刊亭的生存空间遭到挤压;依据材料三第四段“现在网络发达,很多人是手机不离手的”可 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阅读纸质刊物的人更少,对报刊亭的需求降低;依据材料三第四段 “加上电商的出现也对传统书店和报刊亭等行业的冲击很大”可知,电商大量出现对报刊亭 等实体行业产生了巨大冲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往事 沈从文 这事说来又是十多年了。 算来我是六岁。因为我第二次见到四叔时,他那条有趣的辨子就不见了。那是夏天秋天 之间。妈怕我到外面乱吃东西,每天都要靠到她身边坐着,除了拿五个小钱到道门口去买士 元的凉粉外,剩下便都不准出去了!至于为甚又能吃凉粉,那大概是妈知道士元凉粉是玫瑰 糖,不致吃后生病吧。本来那时的时疫也真凶,听隔壁瑞龙妈说,杨老六一家四口人,从十 五得病,不到三天便都死了! - 8 - 爹好象到乡下江家坪老屋去了好久了,有天忽然要四叔来接我们,大概也就是闻到城里 时疫的事情吧。妈也不说什么,她知道大姐二姐都在乡里,我自然有她们料理。只嘱咐了四 叔不准大哥到乡下溪里去洗澡。 因大哥前几天回来略晚,妈摸他小辫子还湿漉漉的,知他必是同几个同学到大河里洗过 澡了,还重重地打了他一顿呢。四叔人不大肥,但很精壮。妈常说这是会走路的人。铜仁到 我凤凰是一百二十里蛮路,他能扛六十斤担子,一早动身,不摸黑就到了,这怎么不算狠! 他到了家时,便忙自去厨房烧水洗脚。那夜我们吃的夜饭菜是南瓜炒牛肉。 妈拣菜劝他时,他又选出无辣子的牛肉放到我碗里。真是好四叔呵! 那时人真小,我同大哥还是各人坐在一只箩筐里被四叔担去的!大哥虽大我五六岁,但 在四叔肩上似乎并不怎么不匀称。乡下隔城有四十多里,妈怕太阳把我们晒出病来,所以我 们天刚一发白就动身,到行有一半的唐峒山时,太阳还才红红的。到了山顶,四叔把我们抱 出来各人放了一泡尿,我们便都坐在一株大刺栎树下歇憩。那树的杈桠上搁了无数小石头, 树左边又有一个石头堆成的小屋子。四叔为我们解说,小屋子是山神土地,为赶山打野猪人 设的。树上石头是寄倦的:凡是走长路的人,只要放一个石头到树上,便不倦了。但大哥问 他为甚不也放一个石子时,他却不作声。 他那条辫子细而长,正同他身子一样,我伸出手扯着他辫子只是拽。“芸儿,莫闹!扯 着我不好走!”他总是和和气气这样说。 “四满①,到了?”大哥很着急地这么问。 “快了,快了,快了!芸弟都不急,你怎么这样慌?你看我跑!”他略略把脚步放快一 点,大哥便又嚷摇的头痛了。 他一路笑大哥不济。 到时,爹正同姨婆五叔四婶他们在院中土坪上各坐在一条小凳上说话。姨婆有两年不见 我了,抱了我亲了又亲。爹又问我们饿了不曾,其实我们到路上吃甜酒、米豆腐已吃胀了。 上灯时,方见大姐二姐大姑满姑②各人手上提了一捆地萝卜进来。 我夜里便同大姐等到姨婆房里睡。 乡里有趣多了!既不很热,夜里蚊子也很少。大姐到久一点,似乎各样事情都熟习,第 二天一早便引我去羊栏边看睡着比猫还小的白羊,牛栏里正歪起颈项在吃奶的牛儿。 我们又到竹园中去看竹子。那时觉得竹子实在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本来城里的竹子, 通常大到屠桌边卖肉做钱筒的已算出奇了!但后园里那些南竹,大姐教我去试抱一下时,两 手竟不能相掺。满姑又为偷偷地到园坎上摘了十多个桃子。接着我们便跑到大门外溪沟边上 - 9 - 拾得一衣兜花蚌壳。 事事都感到新奇:譬如五叔喂的那十多只白鸭子,它们会一翅从塘坎上飞过溪沟。夜里 四叔他们到溪里去照鱼时,却不用什么网,单拿个火把,拿把镰刀。姨婆喂有七八只野鸡, 能飞上屋,也能上树,却不飞去;并且,只要你拿一捧苞谷米在手,口中略略一逗,它们便 争先恐后地到你身边来了。什么事情都有味。我们白天便跑到附近村子里去玩,晚上总是同 坐在院中听姨婆学打野猪打獾子的故事。姨婆真好,我们上床时,她还每每为从大油坛里取 出炒米、栗子同脆酥酥的豆子给我们吃! 后园坎上那桃子已透熟了,满姑一天总为我们去偷几次。 爹又不大出来,四叔五叔又从不说话,间或碰到姨婆见了时,也不过笑笑地说:“小娥, 你又忘记嚷肚子痛了!真不听讲——芸儿,莫听你满姑的话,吃多了要坏肚子,晚上又吃不 得鸡膊腿了!” 乡里去有场集的地方似乎并不很近,而小小村中除每五天逢一六赶场外通常都无肉卖。 因此,我们几乎天天吃鸡,惟我一人年小,鸡的大腿便时时归我。 (有删改) 注:①四满:湖南乡人称叔叔为满满。②满姑:湖南乡人称最小的姑母。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小说开头部分写“我”在城里的生活,既体现了“妈”对孩子们的担心、疼爱,也交代了 “我”和大哥去乡下生活的原因。 B. 从满姑偷桃、四叔照鱼等可以看出乡下生活的有趣自由,从姨婆亲“我”、鸡大腿归“我” 等可以看出老家人对我的疼爱。 C. 小说中大量运用方言,如“为甚”“摸黑”“四满”等,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以儿童的 视角来叙事,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 D. 小说描绘了乡下田园牧歌式的场景,和“我”在城里的生活形成对比,表现了“我”对乡 下生活的喜爱和对城里生活的厌烦。 8. 小说两处画横线语句中都提到了四叔的“辫子”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小说写了十多个人物,但并无所谓的主要人物,有的人物甚至一笔带过。请结合作品探究 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7. D 8. ①前后呼应,形成对照,体现小说的整体性;②表明“我”对四叔的辫子 很感兴趣,突出“我”幼年时的淘气和四叔的和蔼憨厚;③表达“我”别美好往事的怀念, 为下文写淳朴的人情关系做铺垫。 - 10 - 9. ①淡化个体,突出群体形象,更能表现乡村人淳朴的人情之美:②淡化个体,更能突出“往 事”的主体地位,点明题意;③叙写众人之善,更能渲染出一种普遍存在的和谐温馨的环境 氛围;④这种写法使小说在叙述上有散文化倾向,带有一种恬淡闲远的韵味。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 项“对城里生活的厌烦”说法错误,文章只是体现了“我”对乡下生活的喜爱,并没有写 “我”对城里生活的态度。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象的作用的理解能力。 第一处是第二次见到四叔时“我”发现 “他那条有趣的辨子就不见了”,“有趣” 表达 “我”对美好往事的怀念,引出下文;第二处“他那条辫子细而长,正同他身子一样,我伸 出手扯着他辫子只是拽”,表明“我”对四叔的辫子很感兴趣;“芸儿,莫闹!扯着我不好 走!”他总是和和气气这样说,突出“我”幼年时的淘气和四叔的和蔼憨厚,为下文写淳朴 的人情关系做铺垫;通过两次描写,前后呼应对照,也体现了小说的整体性。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创作意图的探究的能力。 淡化个体,突出群体形象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点作答:首先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小说写了十 多个人物,但并无所谓的主要人物,这样,更能突出这类人整体的形象特征,表现当地乡村 人淳朴的人情之美,这种美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种民风,起到一个突出强调的作用;此次 在渲染的环境氛围上,营造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和谐温馨的环境氛围,在沈从文先生的笔下, 总能感受到那流露出的淳朴的乡村气息,朴素勤劳的民风;再者,在文章的主旨上,题目为 《往事》,文章主要内容紧紧围绕这群人的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往事写起,更能表现文章主旨, 突出乡村人的人性之善;最后在叙述语言上,更加随意,显得恬淡闲远,这也符合作者沈从 文的通过描写乡村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体现了他“人与自然契合”的人 生理想。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 11 - 詹体仁,字元善,建宁浦城人。登隆兴元年..进士第,调饶州浮梁尉。郡上体仁获盗功状 当赏,体仁曰:“以是受赏,非其愿也。”谢不就。为泉州晋江丞。宰相梁克家,泉人也, 荐于朝。入为太学录,升太学博士。 光宗即位,就升司农少卿。奏蠲①诸郡赋输积欠百余万。有逃卒千人入大冶,因铁铸钱, 剽掠为变。体仁语戎帅:“此去京师千余里,若比上请得报,贼势张矣。宜速加诛讨。”帅 用其言,群党悉散。 孝宗崩,时赵汝愚将定大策,外庭无预谋者,密令体仁达意少保吴琨,请宪圣太后垂帘.. 为援立计。宁宗登极,天下晏然,体仁与诸贤密赞汝愚之力也。孝宗将复土,体仁言:“永 阜陵地势卑下,非所以妥安神灵。”与宰相异议。直龙图阁、知福州,言者竟以前论山陵..事 罢之。退居霅川,日以经史自娱。 始,体仁使浙右,时苏师旦以胥吏执役,后倚韩侘胄躐跻大官,至是遣介通殷勤。体仁 曰:“小人乘君子之器,祸至无日矣,乌得以污我!”未几,果败。 知静江府,阁十县税钱一万四千,蠲杂赋八千。除司农卿,总湖广饷事。时岁凶艰食, 即以便宜发廩振救而后以闻。 侘冑建议开边一时争谈兵以规进用体仁移书庙堂言兵不可轻动宜遵养俟时皇甫斌自以将 家子好言兵体仁语僚属谓斌必败已而果然开禧二年卒,年六十四。 体仁颖迈特立,博极群书。少从朱熹学,以存诚慎独为主。周必大当国,体仁尝疏荐三 十余人,皆当世知名士。郡人真德秀早从其游,尝问居官莅民之法,体仁曰:“尽心、平心 而已。尽心则无愧,平心则无偏。”世服其确论云。 (选自《宋史·詹体仁传》,有删改) [注]①蠲(juān):免除。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侘胄建议开边/一时争谈兵以规进用/体仁移书庙堂言兵/不可轻动宜遵养俟/时皇甫斌自 以将家子/好言兵/体仁语僚属/谓斌必败/已而果然/ B. 侘胄建议开边/一时争谈兵以规进用/体仁移书庙堂/言兵不可轻动/宜遵养俟时/皇甫斌自 以将家子好/言兵体仁语僚属/谓斌必败/已而果然/ C. 侘胄建议开边/一时争谈兵/以规进用体仁/移书庙堂/言兵不可轻动/宜遵养俟时/皇甫斌 自以将家子/好言兵/体仁语僚属/谓斌必败/已而果然/ D. 侘胄建议开边/一时争谈兵以规进用/体仁移书庙堂/言兵不可轻动/宜遵养俟时/皇甫斌自 以将家子/好言兵/体仁语僚属/谓斌必败/已而果然/ - 12 -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年,可以指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元的第一年,也指纪年的第一年。 B. 太学,中国古代的大学。太学是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其下设置国子监等机构。 C. 垂帘,又称“垂帘听政”,指封建时代太后或皇后临韌管理政事,殿上用帘子遮隔。 D. 山陵,文中指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詹体仁淡泊名利,心态乐观。他在饶州浮梁任职,郡守上报他有功的情况,他表示自己不 愿接受奖赏而拒绝;他因事被免官,每天读书自娱。 B. 詹体仁为人正直,痛恨小人。苏师旦当初是个当差的小吏,后依仗韩侘胄做了大官,派人 给韩侘胄献殷勤,詹体仁认为,小人得志很快就会遭祸。 C. 詹体仁体恤百姓,积极建言。他在任上曾搁置、免除赋税;有逃亡士兵作乱,他认为应根 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平息祸乱,他的建议被上司采用。 D. 詹体仁博学惜才,见解得当。他博览群书,跟名师学习;他向朝廷推荐的几十个人都是人 才;乡里人真德秀向他请教做官治民的方法,他的回答让人佩服。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宁宗登极,天下晏然,体仁与诸贤密赞汝愚之力也。 (2)时岁凶艰食,即以便宜发廩振救而后以闻。 【答案】10. D 11. B 12. B 13. (1)宁宗登上皇位,天下安定,是詹体仁和各位贤士暗中帮助赵汝愚的功劳。 (2)当时年成遭灾荒,粮食匮乏,就自行处置打开仓库赈灾救百姓,然后上报。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 式、对称结构等等,还可以利用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语, 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宜采 用排除法。 译文:韩侂胄建议扩大疆域,一时间大家争相谈论军事以谋求进升。詹体仁上书给朝廷,说 军队不可以轻举妄动,应养精蓄锐等待时机。皇甫斌自以为是将家之子,好谈兵,詹体仁与 - 13 - 属下谈论时说他必定失败,结果果然如此。 所有选项第一处都断得一样,“侘胄”是“建议开边”的主语;“建议开边”是动宾短语, 应在“开边”后停顿。“一时争谈兵”的目的是“以规进用”,所以二者不能断开,应在“谈 兵”后断开。 “体仁”是“移书庙堂”的主语,故说明“体仁”前要断开,故排除 C;同时, “移书庙堂”是“移书(于)庙堂”的省略,中间不能断开,且应在“庙堂”后断开,故排 除 A。“言兵不可轻动”“宜遵养俟时”是“体仁”上书言事的具体内容。后“皇甫斌自以将 家子”,交代了皇甫斌的身份,而“好言兵”是其特点。“体仁”是“语僚属”的主语,所 以“体仁”前要断开,从而排除 B。“谓斌必败”是“体仁”的判断,“已而果然”是结果。 故选 D。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 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 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平时要注意 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本题要求选择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B 项,“其下设置国子监等机构”的说法不正确。两汉时期国家的最高学府称为“太学”,北 京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的国家最高学府及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章。 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求选出“下 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项,张冠李戴,错在“派人给韩侘胄献殷勤”这个地方,根据原文“体仁使浙右,时苏师旦 以胥吏执役,后倚韩侘胄躐跻大官,至是遣介通殷勤”,可知是苏师旦向詹体仁献殷勤,而 不是“韩侘胄”。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 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 - 14 - 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 的关键词。同时,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掌握翻译的方 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 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 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断句——串译——完善。 第(1)句采分点:“登极”,即皇帝登基;“晏然”,安定、太平的样子;“密”,暗中。 第(2)句采分点:“岁凶”,荒年,多指谷物歉收;“艰食”,指谷物匮乏;“发廩”,打 开粮仓;“振”同“赈”,救济的意思;“以闻”,即“以之闻”的省略,其中“闻”有使 动意味,“使……听闻”,此处使皇上听闻,故可引申为“把事情上报”。 【点睛】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 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 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 不到的。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 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 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 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詹体仁,字元善,建宁浦城人。詹体仁在隆兴元年(1163)考中进士,被调任饶州浮梁 县尉。郡府呈上詹体仁捕捉盗寇的立功状,建议加以赏赐。詹体仁说:“因此而受赏,不是 我的本意。”婉言谢绝了赏赐。詹体仁任泉州晋江县丞。宰相梁克家是泉州人,他向朝廷推 荐詹体仁。詹体仁进入朝中为太学录,被升为太学博士。 光宗即位后,就任司农少卿。詹体仁奏请蠲除各郡积欠的应交纳的赋税一百余万。有逃 跑的士兵一千人进入大冶境,他们用铁铸钱,剽掠财物,骚扰百姓。詹体仁告诫驻地军队统 帅“:这里离京师一千多里,如果等到向上面请示得到回音,敌人的势力已十分嚣张了,应 立即加以讨伐”。统帅依照他的意见行事,乱党全部散去。 孝宗驾崩,当时赵汝愚打算制定国家大政方针,朝廷之外没有可以出谋划策的人,于是 - 15 - 暗中安排詹体仁与少保吴琨沟通传达赵汝愚的想法,请求宪圣太后垂帘作为外援以便成事。 宁宗登上皇位,天下安定,这都是詹体仁和各位贤士暗中帮助赵汝愚的功劳啊。孝宗将要被 入殓,詹体仁说:“永阜陵地势低下,不能使神灵得以妥善安置。”詹体仁与宰相意见不同, 被任命为太府卿。不久为直龙图阁、福州知州,言官竟由于他以前议论过山陵之事而罢免了 他。詹体仁退任后居住在较川,每天以经史自娱,人们没有能窥视到他的内心的。 起初,詹体仁出使浙右,当时苏师旦以胥吏身份主管役事,后倚仗韩侂胄的势力跻身为 大官,到这时他派人来献殷勤。詹体仁说:“小人得到天子的器重,其灾祸来到没有几日了, 不要玷污了我。”不久,苏师旦果然失败。 詹体仁恢复直龙图阁、静江府知府之职,搁置十县税钱一万四千,蠲免杂赋八千。詹体 仁被任守鄂州,拜为司农卿,又任总湖广饷事之职。当时年成不好百姓难以吃饱,詹体仁不 等请示,自做主张发放仓中粮食以赈济百姓,事情过后才报告皇上得知。 韩侂胄建议扩大疆域,一时间大家争相谈论军事以谋求进升。詹体仁上书给朝廷,说军 队不可以轻举妄动,应养精蓄锐等待时机。皇甫斌自以为是将家之子,好谈兵,詹体仁与属 下谈论时说他必定失败,结果果然如此。开禧二年(1206),詹体仁死去,终年六十四岁。 詹体仁特别聪明勤勉,有超人之品行,又博览群书。少年时跟随朱熹学习,以心存良知、 慎于独处时之所为为根本。写文章明白畅达,穷究各种道理。周必大当政时,詹体仁曾上疏 推荐了三十多个人,都是当时世上的知名士人。郡人刘德秀早年跟随他游历,曾问以居位治 民之法,詹体仁说:“尽心、平心而已,尽心就心中无愧,平心就不会有偏袒。”世人信服 他的言论正确。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齐天乐 姜夔 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 庾郎①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②,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 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③,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④漫 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注】①庾郎:北朝诗人庾信,曾作《愁赋》.②铜铺:铜制的铺首,装在门上能衔门环。③ 屏山:屏风上画有远山,故称屏山。④豳诗:指《诗经•豳风》中的《七月》篇:“七月在野, - 16 - 八月在宇,九有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词次句蟋蟀声,凄切细碎而以“私语”比拟,生动贴切,带有浓厚的人生悲伤色彩,又 和上句的吟赋声自然融合。 B. “露湿铜铺,苔侵石井” 这两句以湿冷的露水和青苔体现环境的清冷寂寞,少人造访, 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忧伤和对君王的幽怨。 C. “候馆”“离宫”两句,将空间和人事推得更远更广,说明无论是不幸的宫中后妃,还是 流离的谪臣迁客,都要悲秋吊月,闻虫鸣而伤心。 D. 这首词的妙处在于独辟蹊径,别开生面,用空间的不断转换和人事的广泛触发,层层夹写, 步步烘托,达到一种凄迷深远的艺术造境。 15. 《词综偶评》中说:“白石此词今古摹声之绝篇也。”请问本词作者写了哪些声音,写 这些声音有怎样的作用? 【答案】14. B 15. ①大自然的风雨声,蟋蟀的哀鸣声,哀苦的琴声,诗人的吟诵声,思妇 的机杼声,捣衣的砧杵声,儿女的欢笑声;②其中“儿女的话笑声”属于乐景哀情,与凄苦 之景形成强烈对比,增强艺术表现力。③其他哀声是作者深深愁思与哀怨的艺术反映,表现 诗歌主旨。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理解和手法赏析的综合鉴赏能力。 B 项,“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忧伤和对君王的幽怨”错。应是寄寓了词人深沉的身世之感、家 国之痛。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艺术形象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 解答本题要认真阅读这首诗歌,结合注释认真理解是词句的意思从文本中找出具体的词句, 然后进行分析,最后归纳出词人描写的声音。如词的上阙“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 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 独自甚情绪?”主要以蟋蟀的鸣声为线索,把诗人、思妇、客子、帝王、儿童等不同的人事 巧妙地组织到一起,给我们展现了蟋蟀的哀鸣声,诗人的吟诵声,思妇的机杼声,大自然的 风雨声,捣衣的砧杵声,被囚者的哀叹声,儿女的欢笑声,哀苦的琴声;这些声音都是因为 - 17 - 诗人情感所致,通过听觉和联想展现出来的。“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两句,写小儿女呼 灯捕捉蟋蟀的乐趣,声情骤变,似与整首乐章的主旋律不相协调,以无知儿女之乐 ,反衬出 有心人之苦,其妙用在于以乐写苦,属于乐景哀情。其它均为以哀景衬哀情,寄寓了词人深 沉的身世之感、家国之痛。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说到当个人修为已臻高尚之境,别人仍不了解自己时,做人应有的态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开创“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常为后世文人追随认同。苏轼《赤壁赋》 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运用了类似写法。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 希望能够“_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却最终“__________”。 【答案】 (1). 人不知而不愠 (2). 不亦君子乎 (3). 渺渺兮予怀 (4). 望美人兮天 一方 (5). 封狼居胥 (6). 赢得仓皇北顾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1)“个人修为已臻高尚之境,别人仍不了解自己时”是提示,注意“愠”的书写; (2)“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是提示,注意“渺”的书写; (3)“元嘉年间那次北伐”“由于行事草率”是提示,注意“胥”“仓皇”的书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回顾 40 年改革开放进程,我们的改革根据国情,选择了渐进式改革的方式。渐进式改革 的重要特点,就是 ,在条件具备的地方或部门通过试点摸清规律,通过积累经 验再加以推广。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改革的路上绝不能 。 从改革开放早期的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先发展商品市场再着重发展生产要素市 场……这一系列改革都体现了渐进式改革的思路,改革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微观到宏 观、 ,逐步走到相互协调、相互配套的整体推进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我们已经( )在全党全 国改革开放全面铺开、特别是纵深推进进入当今深化改革阶段,在改革上坚定信心,统一思 想,蹄疾步稳推进各项改革;党员干部在改革中要 ,要敢于“啃硬骨头”,确保改 - 18 - 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确保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摸着石头过河 墨守成规 按部就班 身先士卒 B.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墨守成规 循序渐进 以身作则 C. 摸着石头过河 故步自封 循序渐进 身先士卒 D.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故步自封 按部就班 以身作则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改革开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特别是进入当今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全党全国在改革上要 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蹄疾步稳推进各项改革。 B. 在全党全国改革开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特别是进入当今全面深化改革阶段,要坚定信心、 统一思想,蹄疾步稳推进各项改革。 C. 全党全国在改革开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特别是进入当今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改革要统一 思想、坚定信心,蹄疾步稳推进各项改革。 D. 在改革开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特别是进入当今深化改革全面阶段,全党全国在改革上要 坚定信心、统一思想,蹄疾步稳推进各项改革。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厘清了改革的内在逻辑,积累了不少改革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改革的方法论。 B. 积累了不少改革的经验,厘清了改革的内在逻辑,形成了一整套改革的方法论。 C. 形成了一整套改革的方法论,厘清了改革的内在逻辑,积累了不少改革的经验。 D. 积累了不少改革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改革的方法论,厘清了改革的内在逻辑。 【答案】17. C 18. A 19. B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熟语(成语)的能力。 摸着石头过河:比喻在摸索中前进或摸索着做事情。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比喻说话办事要以 具体情况为依据。根据下句“通过试点摸清规律,通过积累经验再加以推广”可知应选“摸 着石头过河”。 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语境强调改革 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而不应该安于现状,故选“故步自封”。 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循序渐进:(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 - 19 - 渐深入或提高。语境说的是渐进式改革,应选“循序渐进”。 身先土卒:泛指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语境强调党员 干部在改革中要走在前面,故选“身先士卒”。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B 项,成分残缺,少主语;“坚定信心、统一思想”应调换语序。 C 项,中途易辙,前半句主语是“全党全国”,后半句主语又换成了“改革”。 D 项,搭配不当,第二个“全面”不应修饰“阶段”,放在“深化改革”前面;“坚定信心、 统一思想”调换语序。 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 本题主要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上文提到的已经进行了 40 年的改革可知,应是先积 累经验,并且厘清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最终形成了方法论,来引领改革的深入发展。 故选 B。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在学界,关于鸟类起源于恐龙有多种假说。发现的化石显示,始祖鸟与现代鸟类大不相 同,更接近于兽脚类恐龙。_________,它们的尾巴变短,身体重心前移,像鸟类一样有着向 后腹方延伸的趾骨。庞大的恐龙变成鸟类有一个关键的变化,_________,否则我们难以想象 一个几十吨重的恐龙怎样飞向蓝天。恐龙想变成鸟除了要变小之外,还要会飞,鸟类飞翔靠 的是翅膀。综上所述,_______,目前还没有一个特别确切的答案。但不管怎样,原本不会飞 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它们飞向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答案】 (1). ①兽脚类恐龙也逐渐向鸟类靠拢 (2). ②就是身体要变小 (3). ③虽然恐 龙是如何演化成鸟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 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 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句子衔接紧密。第①空,据后文兽脚类 - 20 - 恐龙与鸟类相似的文字可知,第①空应填“兽脚类恐龙也逐渐向鸟类靠拢”类似意思的语句。 第②空,据后文“难以想象一个几十吨重的恐龙怎样飞向蓝天”可知,第②空应填“就是身 体要变小”类似意思的语句。第③空,据后文阐述恐龙如何变鸟的文字以及关联词“但是” 可知,第③空应填“虽然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的”类似意思的语句。此外,还应注意语句的 衔接。可据上述分析作答。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 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 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于文本。具体说,所补写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 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 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要综合 起来,这样答案就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写句子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 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 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 (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 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等;(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 要求,概括答案。 21. 春夏之交为山火多发季,林火爆燃会增加灭火难度,带来重大伤害。2019 年 3 月 30 日, 四川凉山森林火灾,就出现了这样的惨剧。请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述林火爆燃产生的三个 条件,每个条件的字数不超过 20 个字。 中国森林消防学科带头人白夜介绍说,森林中的地面植被和林下可燃物因长期堆积后发 生腐烂,进而产生大量可燃气体,突遇明火,会在短时间内形成巨大火球、蘑菇云。这种爆 炸性燃烧,发生时间突然,难以预警,在陡坡、山脊、鞍部、单口山谷、草塘沟等特殊的、 较为封闭的地形中更易出现。林火爆燃会产生高温热浪和有害气体,受困者极可能会受到灼 伤,或因吸入大量有害气体而中毒昏迷。 【答案】大量因为植被和林下可燃物腐烂积聚的可燃气体;在陡坡等特殊、较封闭的地形; 明火。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具体为提取关键词题型。找关键词首先要求学生在 准确理解文段的基础上找到有效信息,并从中筛选出核心信息;然后用最简洁的语言加以概 括,且概括时只能用词或短语。 - 21 - 本材料的中心内容是“林火爆燃的条件”,即森林中的地面植被和林下可燃物因长期堆积后 发生腐烂,进而产生大量可燃气体,突遇明火,会在短时间内形成巨大火球、蘑菇云。据此 可以得出关键词有:大量因为植被和林下可燃物腐烂积聚的可燃气体;在陡坡等特殊、较封 闭的地形;明火。 【点睛】提取关键词注意遵循四个基本原则:第一:整体性原则。是指答题者所提取的词语 必须包含整个语段的主旨,避免出现过宽或过窄的错误;第二:代入反馈原则。是指把选出 的关键词带入原文段,看是否与题干要求相符合,要点是否齐全,是否字数超限等;第三: 数量达标原则。试题所限定的词语数量通常是参照最佳答案设定的,对答题应有一定的暗示 作用,一定要按要求提取规定数量的关键词语;第四:次序固定原则。即是考生所选择的关 键词在填入答案栏时,位置和次序不能颠倒混乱。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继清华、北大毕业生涌入深圳某中学之后,2020 年 8 月,一张杭州余杭区街道招聘公示 的截图再度引发网友关注。这份长长的公示名单里,清一色是来自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他 们是哲学、法律、传播学、软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等专业的硕士 或博士。 有网友评论说:名牌大学硕士、博士到街道工作“屈才”了,基层招聘高材生是浪费人 才。有关方面负责人认为:招聘优秀大学生到基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基层很多工作专 业性强,亟需更多的青年才俊。应聘的毕业生们表示:国家号召年轻人到基层去,我们觉得 基层很锻炼人;我们看中的是这里的发展潜力和活力,这里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综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参加兴华中学团委 与学生会联合举办的“青年的职业选择与价值实现”主题座谈会,体现你的思考,表达你的 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择心之所属,立利国之业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作为一名学生代表在这里发言,我演讲的主题是“青年的职业选择与价 值实现”。我认为,清华北大的学生来街道工作并非大材小用,是余杭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 22 - 很多工作专业性强,亟需更多的青年才俊在经济社会的服务管理上做好专业支撑。并且基层 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响应国家的号召,也可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其实只要青年的职业选择 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和幸福感,也满足国家的需求,择心之所属,也是立利国之业。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择业观,我们这一代无疑是幸福的,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兴行业不断 涌现,电竞选手、AI 设计师等新兴职业应运而生,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然而越是多元的 选择,越需要有清晰的规划和坚定的原则。正如伟大哲人马克思告诉我们的:“职业选择应 该遵循的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我认为,职业的选择应将个人兴趣与时代 需要相结合,才能既无愧于心,又实现价值。 作家路遥曾说,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了解自 己兴趣,发现自身特长是职业选择的依据。很多人对高材生到基层工作有偏见,认为这是浪 费人才、大材小用,他们总是把高材生和名企、名校、高收入划等号,其实青年毕业生完全 可以选择自己喜欢且擅长的工作,更可以响应国家号召,到基层锻炼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 另外,他们对“基层”职业的认识有失偏颇,只看到在名企、名校等工作轻松获取高收 入的舒适和惬意,却看不到任何职业成功背后的漫长奋斗与艰辛付出。其实,没有哪份职业 是轻松的,只有内心真正地热爱,才能不惧工作中的困难,坚持到底;也只有干一行,爱一 行,脚踏实地才能做成、做好一番事业。 职业的选择还与国家、社会息息相关。“无尽的远方,无穷的人,都与我有关”,无数 人对此作出了生动的诠释。58 年前,一群平均年龄不到 24 岁的青年人扎根塞罕坝,从一棵松 到百万亩林海,在风沙肆虐的的茫茫荒原创造了绿色事业;同在那一年,年轻的樊锦诗深入 大漠,在艰苦与孤寂中坚守半世纪,以保护敦煌为终身事业。还有放弃百万年薪选择回到最 贫困山村的秦玥飞,疫情当前不计报酬的最美逆行者……“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 他们自觉践行的择业观。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社会,才能在每一份职业中无愧于心,才能实 现自身的完美与人类幸福的统一。 愿我们摆脱不劳而获的思想,带着热爱,选择理想的职业并为之奋斗,更希望青年们能 够响应国家号召,去基层锻炼自己,实现自身价值,做时代中的一颗星,点缀时代的天空, 让更多人分享璀璨星光!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 - 23 - 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要求考生对材料所述现象发表看法。材料中,清华、北 大的毕业生到杭州余杭区街道工作引起网友的热议,有人认为这是大材小用、浪费人才;有 人认为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大势所趋;尤其应聘的毕业生们表示这是响应国家的号 召,锻炼自己,到基层可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写作任务指令非常明确,要以“青 年的职业选择与价值实现”为主题,所以考生应结合青年职业选择的实际,既能听从自己的 兴趣爱好、职业特长,又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还要适应国家的需要,把职业选择和社会、国 家联系起来,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家也做出贡献。 立意: (1)大材在小岗位上也会有大用 (2)转变就业观念,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3)响应国家号召,心随我动 素材: 1.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中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 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 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身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 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已也过得完美。 2.很多人艳羡网红,向往成为主播,其实并非源于兴趣,而只是想像李子柒“一夜成名”、 如李佳琦“一夜暴富”,只需对着屏幕笑靥如花,便有打赏源源不断。还能告别秉烛的夜晚, 告别如山的试卷,告别酸涩的眼和僵直的背。想当网红,不过是想避开寒窗苦读的苦与泪罢 了。这种职业选择的背后不是理性的思考与责任的指引,只是拒绝奋斗的颓丧,是目光短浅 的浮躁与功利。时代与祖国的发展给了我们更多职业选择,我们的奋斗与收获,也能为国家 的建设添砖加瓦,为时代的幸福增色,这是一个成就与自我成就的过程。将个人选择与国家 发展相统一,融“小我”与“大我”,则涓滴可汇聚成汪洋,个人与时代共成长。 3.柳云南是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2018 年来到余杭区东湖街道工作,这个岗位是他自己选择 的。刚入职的时候,基于对法律法规的熟悉以及扎实的文字功底,柳云南在办公室工作,主 要是综合性材料的撰写。考虑到其综合能力强,工作一年后,柳云南就升任街道的团工委书 记。柳云南觉得,现在的工作充实而幸福,收入也符合自己的预期,如今能在更大的平台上 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才能,自己很满意。“工作本来就是你情我愿的事,国家也号召年轻 人去基层,我觉得基层很锻炼人,而且也有晋升空间,好多当年一起来的小伙伴现在都走上 了重要的工作岗位。”相比外地去律所或者到大企业打拼的大学同学,柳云南觉得,自己的 - 24 - 工作稳定,晋升渠道畅通,特别是余杭的生活、工作环境非常好,他也会向自己的学弟学妹 推荐来余杭工作。 结构层次: 文章首先结合材料亮明观点,揭示主题——择心之所属,也是立利国之业,然后指出职业的 选择应将个人兴趣与时代需要相结合,接着引用路遥的话来说明发现自身特长是职业选择的 依据,并反驳网友关于大材小用的错误观点,另外再指出职业的选择还与国家、社会息息相 关,最后发出呼吁,号召青年们带着热爱,选择理想的职业并为之奋斗,更希望能够响应国 家号召,去基层锻炼自己,实现自身价值。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