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常德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 文 满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阅读下面非文学类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建筑的特征(节选) 梁思成 ①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 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 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 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 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②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③由这“文法”和“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虽然原先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材料的限制,同样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这条发展的途径,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在中国,则因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这样的框架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 ④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⑤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的“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这许多例子说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 ⑥我们若想用我们自己建筑上的优良传统来建造适合于今天我们新中国的建筑,我们就必须首先熟悉自己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否则我们是不可能写出一篇中国“文章”的。关于这方面深入一步的学习,我介绍同志们参考《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和宋李明仲的《营造法式》。关于前书,中国营造学社出版的《清式营造则例》可作为一部参考用书。关于后书,我们也可以从营造学社一些研究成果中得到参考的图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建筑的“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可以用极不相同的“ 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 B. 无论宫殿、庙宇还是山亭、水榭、影壁、牌楼都是中国建筑,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 文法”所组织起来的。 C. 中国建筑的“词汇”和“文法”,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为世界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 D. 建筑的“词汇”和“文法”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它们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而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2. 对第⑤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规则和和惯例来处理它们的建筑,但是他们是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 B. 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等,无论是方是圆,无论是宽是窄,无论是高是低,无论是否雕花,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 C. 尽管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或者世界其它地方的窗子形式不同,所用材料不同,但其作用却完全相同。 D. 中国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建筑特点和建筑风格完全一样,但作用却不尽相同。 3. 根据选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 文法”所组织起来的建筑,才算得上中国建筑,才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 B. 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建筑手法各不相同,形式不一,所用材料也不一样,是因为建筑大师们的设计理念不同。 C. 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中国建筑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仍为主要结构方法。 D. 《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和宋李明仲的《营造法式》有助于我们熟悉中国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写出一篇中国“文章”。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C项,“为世界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扩大了范围,原文是“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强调的是范围广泛,而非世界范围。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D项,“建筑特点和建筑风格完全一样,但作用却不尽相同”错,结合文本“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应该是作用基本相同,建筑特点和建筑风格不一定相同。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B项,根据原文“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由此可知,“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的建筑手法”与某一个建筑大师没有必然的联系。 故选B。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 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逍遥游 庄子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B. 绝云气,负青天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C. 行比一乡,德合一君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D. 若夫乘天地之正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5.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奚以知其然也 报养刘之日短也 B. 汤之问棘也是已 感吾生之行休 C. 有鸟焉,其名为鹏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D.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6.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形象地描绘了鲲鹏的神奇变化,以及大鹏展翅南飞的雄奇壮观,描写了小鸟对大鹏的讥笑,从而以鲜明的“小大之辩”来说明了“小知”不及“大知”。 B. 庄子认为有些人智慧能胜任一个官职,行动能庇护一乡之众,道德能符合一个国君的要求,而才能得到全国的信任,也只不过像仅仅能腾跃几丈的小麻雀罢了。 C. 庄子认为蝉、小鸟和在一乡一国有作为的人,并没有达到“逍遥游”,只有能在九万里高空飞翔的大鹏和能驾风远行的列御寇才算得上真正的“逍遥游”。 D. 庄子追求的“逍遥游”的境界,是几乎不可能达到的,但是他以寓言作比喻,寓哲理于离奇的想像和形象化的描写之中,代表着庄子非凡的文学成就。 7. 请把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⑵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⑶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答案】4. D 5. B 6. C 7. ⑴普通人和他相比,不是很悲哀吗? ⑵世人都称赞他,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奋勉;世人都责备他,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沮丧。 ⑶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的境地,他还要凭借什么呢?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D项,顺应,顺随; A项,几/定数; B项,直上穿过/断绝; C项,品行,善行/将要。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B项,均为取独。 A项,表疑问/表肯定; C项,句末语气助词(作兼词亦通)/疑问代词,什么; D项,对于/比。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C项,“只有能在九万里高空飞翔的大鹏和能驾风远行的列御寇才算得上真正的‘逍遥游’”错误,庄子认为大鹏与列御寇有所待,还不是真正的逍遥游。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⑴匹,相比;不亦……乎,不是……吗? ⑵举,全;劝,奋勉;非,沮丧。 ⑶御,驾驭;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置句,译为“他还要凭借什么呢” 【点睛】译文: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比不上寿命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清晨的菌类不会懂得什么是晦朔,寒蝉也不会懂得什么是春秋,这就是短寿。楚国南边有叫冥灵的大龟,它把五百年当作春,把五百年当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树,它把八千年当作春,把八千年当作秋,这就是长寿。可是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人们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可叹吗?商汤询问棘的话是这样的:“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种鱼,它的脊背有好几千里,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这才向南飞去,打算飞到南方的大海。斥鴳讥笑它说:‘它打算飞到哪儿去?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不同了。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职,品行合乎一乡人心愿,道德能使国君感到满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是这样哩。而宋荣子却讥笑他们。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不会因此越发努力,世上的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清楚地划定自身与物外的区别,辩别荣誉与耻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呀!宋荣子他对于整个社会,从来不急急忙忙地去追求什么。虽然如此,他还是未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列子能驾风行走,那样子实在轻盈美好,而且十五天后方才返回。列子对于寻求幸福,从来没有急急忙忙的样子。他这样做虽然免除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依凭呀。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菩萨蛮 【宋】谢逸 暄风迟日春光闹。蒲萄水绿摇轻棹。两岸苹烟低。青山啼子规。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 8. “暄风迟日春光闹”一句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蒲萄水绿摇轻棹”一句运用了____修辞手法。“暄风”是________的意思。 “两岸苹烟低。青山啼子规。”两句在写景上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手法。 9. 本词的上、下片,女主人公心情完全不同,请具体分析。 【答案】8. (1). 拟人 (2). 比喻 (3). 春风(暖风) (4). 动静结合 9. 上阕,写女主人公陶醉于热闹的春光之中,写出了她内心的喜悦;下阕写女主人公因听到子规的啼叫,联想到自身,于是难以入眠、借酒浇愁,写出了她内心的忧愁。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表达特色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须从三方面建立起模式:构建起关于表达特色(表达技巧、艺术表现)的知识网络系统模式。如常见的描写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每一方向下的任何一种手法技巧的辨认及表达效果,都应在头脑中建立并储存起来。把握思维模式,从五个角度切入思考。①修辞手法(优先) ;②表现手法(次之) ;③表达方式(其次) ;④ 文章章法;⑤语言表达(④⑤两个角度考查时,一般有明确的提示) 。思考分析时的两个结合。 ①解答任何表达特色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没有纯客观的艺术技巧,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②解答表达特色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 ①拟人。词人用“闹”赋予春光以人的性情,写出了春意盎然的生机活力。②比喻。用葡萄的紫绿比喻春水,形象地写出了春水的碧绿、动人。暄风的意思是春风(暖风)。“两岸苹烟低。青山啼子规”。春风、春光、春水、春草为静,子规啼叫是动,动静结合,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从诗歌的标题、作者、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关键词、注释等入手。,女主人陶醉于热闹的春光,写出了她的内心喜悦;下阕女主人,因听到子规的啼叫,联想到自身,于是难以入眠、借酒浇愁,写出了她内心的忧愁。上阕“暄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描绘春日冶游图景,写女主人公陶醉于热闹的春光之中,写出了她内心的喜悦;下阕“两岸苹烟低。青山啼子规” 这是一个由乐转悲的过渡。虽然看起来只是写景,似"芳草","杜鹃"等语汇与意象有其特殊的内容积淀。芳草萋萋的景色,常回来暗示着情亲者的远游未归。"不如归去"的鸟语,更坐实和加重了这一重暗示。女主人公愁极失眠,写出了她内心的忧愁。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⑴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⑵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⑶李密在《陈情表》的结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明自己的忠贞之情。 【答案】 (1). 悟已往之不谏 (2). 知来者之可追 (3). 落霞与孤鹜齐飞 (4). 秋水共长天一色 (5). 臣生当陨首 (6). 死当结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1)谏 (2)鹜(3)陨 【点睛】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 施耐庵 ①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上生些焰火起来。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②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祐,改日来烧纸钱。”又行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林冲住脚看时,见篱笆中挑着一个草帚儿在露天里。林冲径到店里。主人问道:“客人那里来?”林冲道:“你认得这个葫芦么?”主人看了道:“这葫芦是草料场老军的。”林冲道:“原来如此。”店主道:“既是草料场看守大哥,且请少坐。天气寒冷,且酌三杯,权当接风。”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些碎银子。把花枪挑着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③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把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一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傍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④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的烧着。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推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的推故。”那人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得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注:林冲,外号豹子头,东京(现河南开封)人,曾为八十万禁军教头。 11. 第①段中划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12. 联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全文内容,说说第④划横线的句子中所说的“这条计”是指什么计?它“好”在哪里? 13. 第④段中写了三个人的对话,简要分析对话的作用。 14. 根据本段文字提供的信息,概括林冲的性格特点。 【答案】11. ①内容上,本句为环境描写,不仅描写了草屋的破败,而且写出了风大之。②在情节的发展上,为下文写草屋的倒塌,林冲因草屋倒塌后栖身山神庙埋下伏笔。③在人物形象刻画上,恶劣的环境与林冲的淡定态度形成对照,烘托了林冲随遇而安的性格。④在艺术手法上,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身为80万禁军教头的林冲竟落到如此下场。 12. “这条计”指安排林冲看管草料场,然后火烧草料场来谋害林冲。“好”处:①既可以烧死林冲,又不留下把柄(不留痕迹);②即使林冲逃得性命,烧了大军草料场,也是个死罪。 13. ①通过人物对话,交代了草料场起火的真相,与前文林冲盖火、摸火的情节形成呼应。②使林冲知道了高太尉陷害自己的原因和当下家里的情况,为后来的奋起反抗作了铺垫。③揭示了三人极力讨好上司、为虎作伥的性格特点。④有助于揭示官逼民反的主旨。 14. ①随遇而安(委曲求全),心存幻想。②做事细心。③责任感强。④刚强淡定。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句段的作用。解答本题时,需要结合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位置来回答。有指定就问题回答,没有指定,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本句为环境描写,描写了草屋的破败,“四下里崩坏”写出了风大之,“又被朔风吹撼”,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林冲——本是一个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过着安定生活的中产者,身为80万禁军教头的林冲竟落到如此下场。在情节的发展上,为下文写草屋的倒塌,“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因草屋倒塌后栖身山神庙埋下伏笔。在人物形象刻画上,恶劣的环境与林冲的淡定态度形成对照,烘托了林冲随遇而安的性格”。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一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突出了林冲随遇而安的性格。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时,把握关键词,最后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这句话是三人密谋之后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的推故。” “这条计”指的是火烧草料场来谋害林冲;结合文本 “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可知,烧死林冲不留痕迹,即使林冲不被烧死,烧了大军的草料场也是死罪。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描写的作用,解答本题时,需要关注对话所交代的内容,对什么人物(情节、主题)起到了什么作用。谋害林冲几句对话的角色分别是管营、陆虞候、富安。内容上,通过人物对话,“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 ,交代了草料场起火的真相,与前文林冲盖火、摸火的情节形成呼应。对话中“‘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使林冲知道了高太尉陷害自己的原因和当下家里的情况,使得后来的奋起反抗顺理成章,做了铺垫。“‘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塑造了三人极力讨好上司、为虎作伥的性格特点,有助于揭示官逼民反的主旨。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欣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要紧扣故事情节.可先用一句话确定人物的职业和社会地位:然后再根据故事的内容,逐一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特点。①随遇而安(委曲求全),心存幻想。(初进草屋时看到草屋破旧,打算修草棚,准备长期干下去。)②做事细心。(出门买酒时“将火炭盖了”,买酒回来,发现草屋倒塌后,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又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③责任感强(出大门时,还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④刚强淡定(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身为80万禁军教头,如今沦落到如此地步,面对恶劣的环境能坦然处之。) 四、语言文字运用(26分第14至20小题,每题3分,共10分,21题5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 轻鸢(yuān)剪掠 彤(tóng)云 埋(mán)怨 寒砧(zhēn) B. 命运多舛(chuǎn) 央浼(miǎn) 辖(xiá)制 蜂窠(kē) C. 气息奄奄(yān) 提(dī)防 胡诌(zhōu 夙(sù)愿 D. 载欣载(zài)奔 玷(zhān)辱 讥诮(qiào) 蚁冢(zhǒng)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然后依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正误 B项,央浼(měi) C项,气息奄奄(yǎn) D项,玷(diàn)辱 故选A。 【点睛】对多音字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善用排除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的。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 ①记者暗访了该市的“乞丐王国”,惊奇地发现乞丐们尽管生活艰难,但却钟鸣鼎食,非常乐观。 ②一些不良商家利用与名人名字谐音作为产品商标,居然还自鸣得意地称这种做法为“创意经济”。 ③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的茕茕孑立 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 ④长城与黄河,这硕大无朋的“中国同心结”,在这里交汇,美得地老天荒,美得让人回肠荡气。 ⑤接到高中录取通知的时候,爸爸苦口婆心地嘱咐我:“高中和初中不一样,更要加紧学习啊。” ⑥政府与民众不是施舍与被施舍的关系,任何人有困难都应该得到政府的帮助,并无需感恩戴德。 A. ①②⑤ B. ②③⑥ C. ①④⑤ D. ③④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①钟鸣鼎食,形容贵族人家生活奢侈豪华。(见于《滕王阁序》)。语境是“乞丐”,对象使用不当,错误。 ②自鸣得意:表示自己很得意。多用于贬义。(见于《咬文嚼字》)语境是“不良商家的做法”,正确。 ③茕茕孑立,形容孤孤单单,无依无靠。(见于《陈情表》),语境是修饰“中国弱女子”,正确。 ④回肠荡气: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见于《谈中国诗》)语境是修饰“长江、黄河”,对象不当。 ⑤苦口婆心:形容怀着好心再三恳切劝告。(见于《作为生物的社会》)语境是爸爸恳切劝告,正确。 ⑥感恩戴德:对别人所给的恩德表示感激。(见于《宇宙的未来》),语境是“民众对政府的感激”,正确。 故选B。 1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朝不虑夕 怏怏不乐 赝品 斟酌 B. 哀声叹气 战战兢兢 付梓 周济 C. 日薄西山 安然无恙 辨论 陨首 D. 形影相吊 矫首以待 夙愿 颦蹙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然后结合掌握情况,仔细辨析选择。 B项,唉声叹气 ; C项,辩论; D项, 翘首以待; 故选A。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我们虽然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很多,将来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B. 祖父明白翠翠为什么事情不高兴,便唱起摇橹人驶船下滩时催橹的歌声,声音虽然哑沙沙的,字眼儿却稳稳当当毫不含糊。 C. 织巢蚁属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 D. 如果我们计算能看得见的恒星并把它们的质量相加,我们得到的,大约不到临界值的百分之左右。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项,关联词位置不当。主语不同, “我们”“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两个主语,“虽然”应放在句首。 B项,搭配不当。“唱起”与“歌声”不能搭配。 D项,“大约”与“左右”语义重复 故选C。 19.下列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银河在古代诗文中又称为“河汉”“星汉”“云汉”等。相传大禹治水,将全国划为九个州,现在以“九州”代指中国。 B. 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属于前者,“庆历四年春”属于后者。 C. 《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几百个,其中最为突出的有曹操“奸绝”,关羽“义绝”,孔明“智绝”。 D. 古人生前有名有字,有的还有号,死后都有谥号,谥号是根据其生前品德行为来定的,有专门的《谥法》为依据。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 D项,“死后都有谥号”错误,普通人没有谥号。 故选D。 【点睛】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0.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翻译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① 掌握了外语是不够的,学好母语同样是翻译的基本功。② ,翻译③ 是机械的语言转换,④ 是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交流。⑤ 对本国与对象国的文化缺乏了解,要做好翻译⑥ 是不可能的。 A. 仅仅 此外 不仅 也 如果 几乎 B. 只是 此外 不但 而且 假如 根本 C. 只是 另外 不仅 也 如果 根本 D. 仅仅 另外 不但 而且 假如 几乎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使用关联词的能力。要分析句子间的关系和关联词语的搭配,多用排除法,这类题目首先要浏览语段,了解大概内容,通过把握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确定关联词。另外",书面语中多用"此外";此处应该使用“此外”,排除CD两项;不但……而且是递进关系,不仅……也是递进关系,前者相连的句子的关系同级后者“也”带的句子关系更高级。“几乎”指将近于,接近于,差点儿(儿化) ;“根本”,彻底,根本过于绝对,排除B。“仅仅”副词,表示限于某个范围; “只是”更突出强调作用,语境是“仅仅掌握了外语是不够的”,“假如”指的是一种经历过事情之后的想法;“如果”指的是对未发生的时候的一种假设,语境是未完成的,故选A。 21.淮阳中学高二某班对第一次月考语文学科的情况进行了统计,请你根据下面表格中的信息,写出一条结论,并向语文老师提出建议。 结论:____ 建议:____ 【答案】 (1). 该班语文整体水平较差。(意思相近即可) (2). 加强语文教学特别是古诗文的教学。(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图文转换。图文转换综合考查对材料的分析能力,要求从图中分析信息,进行提炼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解。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考查语言表达及分析能力。此类题一般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看标题,即题干信息;第二,看表格里的文字;第三,看表格的数字分析表格可知,此表格是“淮阳中学高二某班对第一次月考语文学科的情况”,分为“论述类文章、文言文、古诗鉴赏、文学类文章、语言文字运用、作文”六部分,即要分析某一种阅读的横向比较,通过“得分率”,通过对数值的分析,可知,该班语文整体水平较差。也要比较不同题目的纵向对比,分析表格可知,文言文、古诗鉴赏得分(率)较低,由此可得出可以从古诗文的教学方面提出建议。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显得比现代汉语简洁,①_____________,这就是省略句。②_______,有省主语的,有省谓语的,有省动词或介词宾语的,还有省介词的。③_____,常见的承前省略,蒙后省略,另外还有叙述过程中的省略。了解省略重在应用,要能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把省略的内容恰当地补充出来。 【答案】 (1). 原因之一是常省略句子的某些成分 (2). 从省略的对象看 (3). 从省略的方式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及衔接的能力,属于嵌入型补写,是客观题。解答本题,考生要通读全文段,把握文意,理清顺序.分析空格所在的语境,明确前后文的限定,注意前后的衔接.分析所要补写的句子,辨明其间的关系,判断选择。①句是对前文“句子结构显得比现代汉语简洁”的解说,再结合①后内容“这就是省略句”,结合“这”的指代内容,①句应阐释简洁的表现。按逻辑顺序,②后分说“有省主语的,有省谓语的,有省动词或介词宾语的,还有省介词的”,②处应该是总结句子“从省略的对象看”。③后分说“常见的承前省略,蒙后省略,另外还有叙述过程中的省略”,③处应该是总结句子“从省略的方式看”。 六、作文(二选一)(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是人的共性,譬如老人跌倒在地,小孩在街道边啼哭,年轻女孩跪在街边乞讨,小孩失足落水,同学被老师喊进办公室,考试成绩公布……这些情况都可能引发人们的关注,议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 你也许有过这样的经历,请把你见过某个场景描写出来。 要求:⑴要体现正能量。⑵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⑶标题自拟。⑷不少于800字。 【答案】最受感动的一件事 在我们的生活中,见过许多舍己救人的事,其中我在网上见过一件舍己救人的事,令我最受感动的一件。 2007年8月15日10时30分,武夷山风景区九曲溪的五曲边上,来自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的8岁男孩王逸斐和其他几个孩子一起在溪边兴奋地玩耍着。 突然,小逸斐脚下一滑,一下落入7米深的溪水中。小逸斐的母亲李艳见状,本能地冲向水边想救孩子上岸,却在慌乱中一同滑入深水。由于近日连降暴雨,水流湍急,母子俩在急流中挣扎,情势危急。 惊闻呼救声,途经此地的福建公安边防总队武夷山边检站警官李小化立即纵身跳入水中,他先将王逸斐从水中奋力推到岸边,又返身抢救水中的李艳。他刚刚拉住李艳的身子,两人却突然被湍急的溪流冲到下游。 不谙水性的李艳拼命扑腾挣扎,水一下子没过头顶。李小化在体力不支的情况下用头和上肢全力将李艳托出水面,全力游向岸边。 此时,当地导游郎爱英跳入水中协助李小化将李艳拖回岸边。然而,回到岸边的郎爱英发现,自己和李艳上了岸,李小化却被卷入激流,不见了踪影。 经过近4个小时的仔细搜救,下午两点半,人们在溪底发现李小化的遗体。 李小化的遗体打捞上岸后,有一幕让人永生难忘:李小化双手前举,牺牲前一刻还保持着奋力救人的姿势,而他的脚上是还未脱去的袜子。 没把李小化捞出来的时候,李艳母子和游客、行人都在为李小化保佑、祈幅着。当把李小化捞了上来时,李艳母子跪在他们的恩人面前,痛哭失声,久久不肯站起。之后,还曾说:“李小化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被他无私高尚的精神所感动。同时,我记住的他是一名边防军人,一名武夷山人。军人是最可爱的人,武夷山人精神永存我心。” 当时29岁李小化结婚刚满5个月。用家人的话说,家没有拴住李小化的心,因为他的心属于部队,李小化始终是把一门心思扑在了工作上。 我深深地被感动了,这位英雄身上有一种伟大的精神,那就是舍己救人。虽然事隔已经有两年了,可这件舍己救人的事永远会留在人们的心中,“李小化”这个名字也永远会被大家记住的。 【解析】 【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审读材料首先以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情是人的共性的问题,其后以举例的方式列举了生活中的小事,可以进行分类,材料后面“这些情况都可能引发人们的关注,议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是对考生提出的要求,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有自己的思考与见解,考生应该依据生活小事加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构思行文。题目要求中明确提出文体要求记叙文,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立意:1.关爱独居老人 ,传承中华美德; 2. 情暖与爱同行; 3.关爱老人 4. 鼓励和奖励给予那些平凡人 素材:1. 在东风48学校,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幕:中午放学后,老师们的办公桌旁围满了学生。这是老师们放弃午休时间,将学困生聚集到一起,开展课后辅导的一幕。为了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功能,解决好群众操心事、烦心事,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密切关注“留守儿童、贫困生、学困生、残疾学生”等弱势群体。9月以来,为着力解决弱势群体家庭无力辅导孩子功课的现实,市直各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他们快乐学习,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一直以来我们都十分关注学校那群相对特殊的孩子,他们或因家境困难、或因父母离异、或因身体残疾、或因父母外出打工,较同龄人敏感、自卑、不合群,甚至学业差一些,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爱。”东风48小学校长王小红说,学校通过评选“自强之星”、举办留守儿童联欢会、组织“爱心小伙伴”结对等活动,让弱势群体学生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温暖。“我要好好学习、积聚力量,将来有能力去点亮其他小朋友的微心愿,把这份善良、美好和爱心传承下去。”东风48小学小丽(化名)收到爱心礼物时开心地说。 2. 又是一年的秋季,随处可见的桂花已经香飘十里,还记得半年前健鼎志愿者服务队2017探访江南颐养院的老人,精彩表演,打扫卫生,倾听心声……老人们一天都被我们的志愿者的热情包围着。11月,让我们送上飘香的大米与具有快乐节奏的非洲鼓,与他们一起携手联欢,温馨度周末。天空曾有缺,炼石补足;人间总有残,用爱圆满。志愿者所有的精神就是一种力量,就好像奥运火炬传递一样,在每个人手中传递,同时也汇聚了所有人的热情将爱传递给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3. 法库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副大队长赵辉在检查堵控工作中,开车行至丁家房镇丁家房村时,发现有一位老人躺在路边,赵辉立即下车查看。当时,老人面部及手臂有出血情况,且无法动弹。赵辉在询问情况后,了解到老人是摔倒所致,立即与其邻居取得联系,在等待的过程中,赵辉始终陪在老人身边,陪老人聊天,安抚老人的情绪。老人邻居到来后,由于放心不下老人,赵辉还将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了邻居,并告知其如有需要,可随时联系,赵辉的热心和尽职得到了受伤老人及其邻居的充分认可。 4. 据平顶山市公安局轻工路派出所民警梁栋介绍,9月30日(农历八月十五)下午2时,有一芦姓男子打电话报警称,平顶山市区开源路湛河桥东侧200米处有一小男孩找不到父母了。接到报警后,他和另一值班民警迅速驾车赶到现场,发现一名三四岁的小男孩一直在哭,周围有10多人围观,并见到了报警人。报警人是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系工业设计专业的大三学生芦志鹏。 结构层次:开篇简明扼要,精炼有序,开门见山。在我们的生活中,见过许多舍己救人的事。文章叙述非常有条理,过渡自然,多处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李小化救助落水者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结尾恰到好处地点明中心,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24.根据下面标题提供的景物,发挥自己的想像,写一篇记叙文。 阳光·沙滩·银杏树 要求:⑴要体现正能量。⑵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⑶标题中出现的景物要体现在文章中。⑷不少于800字。 【答案】阳光·沙滩·银杏树 记忆中,那一张张印着过去的相片像大浪淘沙,一点点的失去,又一点点地获取。可或许总是有一些,它们像最初那样熠熠发光,被视做永恒,正如那沁人心脾的阳光、那片黄金沙滩、街道两旁的银杏树,这便是我家乡的景色。它很朴素,甚至于简单不过,没有什么特点,可它所给予的温暖,却是刻骨铭心。 记得故乡家乡那缕温暖的阳光。中考考试失利的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踏过那一片片枯叶,发出“咔嚓”的细小声响,内心的失意伴着脚步声愈发沉重,眸子里只剩下脚下四分五裂的叶子的图景,我在寒风凛冽中感到身心疲惫,通红的双手在冰冷的口袋里无助地瑟缩着,渴望寻求到一份怡人的温暖……倏地,一束暖流从头顶倾洒而下,沁人心脾的温暖霎时涌入胸膛,那是一份青春的热血和火热。金黄的阳光肆意地在脸庞上绽放,那默默飘落的叶片们散发出金光,不遗余力。回眸望,身后是那片叶瓣,随着风的脚步吹拂在我眼前,它那无尽的金光,便是我心之所向。那一刻,画面定格,上面有我怡人的微笑和眼眸中映射出的点点光芒,璀璨明亮。这片夕阳,这份温暖,我忘不了。 记得故乡有片金灿灿的沙滩。沙滩离我家不远,三面群山环绕,远远望去,整片沙滩就像一片黄灿灿的金子,黄金沙滩应该由此得名吧。从小我就是在沙滩上玩大的,黄金沙滩带给我多大的欢乐啊!每当夏天,我和姐姐总要到那里去玩。脱了鞋,走在松软的沙滩上,脚底痒痒的,沙子就像一个个顽皮的小孩那样,从我的脚趾缝里漏出来,我觉得舒服极了,就像脚底按摩一样。我们在沙滩上玩追逃,建城堡,还用沙子将整个身体埋起来,尽情享受日光浴。沙滩上撑着不少五颜六色的大伞,伞下不少人正坐在椅子上,悠哉乐哉的边喝果汁边聊天。许多小孩子在沙滩上追逐着,嬉戏着。玩沙子的不仅有小孩,也有大人,他们用沙子搭成一个个景物,有城堡,乌龟,花朵,甚至还有小人呢!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沙滩。这片沙滩,这份喜悦,我忘不了 记得故乡随处可见的银杏树。每当我徜徉在银杏树下,抚摸它那富有历史沧桑感的龟裂树皮,尝试拥抱它那两三人才能合抱的粗壮枝干,一种由衷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最美的还是秋天,银杏树果实累累,三五个一簇金黄果实挂满枝头。满树金黄树叶好似挂满了幸福的黄手帕,它的颜色是那么纯净、浑然,即使用最好的颜料也无法调出。秋风吹来,银杏叶飘落仿如一群金黄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整个街道都装点上金黄的地毯。我和小伙伴们在“地毯”上追逐嬉戏,不时扬起一片片金黄的浪花。这些银杏树,这份美好,我忘不了, 时日至今,我已经离开家乡,然而我仍忘不了那过去故乡的有趣事儿。故乡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一屋一人,将永远留在心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命题作文。以“阳光·沙滩·银杏树”为题目,审题立意时需要特别注意这是一则以物象为题目的作文。物象运用时需要特别注意相关性,地点相关,经历相连,情感相通,品质相似。紧扣“阳光·沙滩·银杏树”三个物象,选取相关特征进行描写,借助联想、想象找到符合情境,要与人、事、主题架构关联处。 立意:1.成长历程 2.思乡 3.人生四季 素材:1. 静静地,去感受家乡的阳光,阳光就像母亲慈祥的眼神。早晚时分,阳光就像秋水一般,在那苍茫湛蓝,明净如水的天宇洒向山峦、河流、田野,飘向那翠绿的树叶间,钻进树木掩映的宁静村庄。坐在红砖红瓦小院,风也遁得无影无踪。此时此刻的太阳给人的感受,就像钻进浴缸里一样,舒适安谧。秋的早晚,有着秋水般冷峻严肃的目光,就像一位长者严肃无语的扫视,在这既有暖意,也有着寒气的流光里,给村庄里的人一种清醒、启迪、鼓舞。 2.暑假里,我又来到了那里,沙滩上撑着不少五颜六色的大伞,伞下不少人正坐在椅子上,悠哉乐哉的边喝果汁边聊天。许多小孩子在沙滩上追逐着,嬉戏着。玩沙子的不仅有小孩,也有大人,他们用沙子搭成一个个景物,有城堡,乌龟,花朵,甚至还有小人呢!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沙滩。沙滩的周围有许多卖泳衣的摊子,还有租借游泳圈的。我拿着妈妈给我新买的泳衣,去更衣室换了一下衣服,带上游泳圈,和老妈一起下了水。一开始,海水很浅,才没过我的脚指头,渐渐的,水深了起来,很快到了我的肩。我来到深海区,因为有游泳圈,所以我不怕。也许是由于今天阳光明媚,海水暖暖的,很舒服。我趴在游泳圈上游了好一阵子,有点累了,就干脆借助游泳圈的浮力,躺在游泳圈上,看着蔚蓝的天,两旁的青山,我眯上了眼睛?突然,一辆水上摩托车疾驰而过,溅了我一脸水花,但我一点儿也不生气,反而乐呵呵地笑了起来,继续和老妈一起嬉水?太阳偏西,我们才恋恋不舍的回了家,走时,我还回望了沙滩两眼,说:“我一定会再来的!” 3.世界上树种千千万万,我独爱银杏树。我的家乡是丹东市,那里是银杏树的故乡。走在丹东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那一行行高大挺拔的银杏树。每当我徜徉在银杏树下,抚摸它那富有历史沧桑感的龟裂树皮,尝试拥抱它那两三人才能合抱的粗壮枝干,一种由衷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每当冬天来临,狂风肆虐地咆哮,银杏树总是坚强挺立在风中,就连它的枝杈也顽强迎着风,宁可折断也决不弯曲。 4.当冬天最美时刻来临时,它仿佛也沉醉于美景中,片片雪花飞舞,在树杈间盘旋,轻轻地落在它的肩上,它从不感到厌烦,依然纹丝不动顶着满头雪花,仿佛街道两旁纪律严明的士兵。而到了春天,他又倔强地不肯逢迎春姑娘,直到迎春花谢掉,并长满绿叶,它才在枝杈上别人想不到的地方,拱出一粒粒嫩绿的芽胞。它没有鲜花的华丽外衣,但却充满生机。春雨过后,一簇簇扇形的小叶在春风中慢慢地舒展开,随着春风翻来翻去,犹如层层绿色波浪在枝杈间涌动。夏天里,银杏树仿佛婴儿小手般大小的扇形树叶挂满了宽大的树冠,茂盛极了。每当火辣辣的太阳烤着大地,此时银杏树下就变成了最好的遮阴场所,老人们在树下下棋,孩子们在树下嬉戏,人们都忘掉了酷暑。最美的还是秋天,银杏树果实累累,三五个一簇金黄果实挂满枝头。满树金黄树叶好似挂满了幸福的黄手帕,它的颜色是那么纯净、浑然,即使用最好的颜料也无法调出。秋风吹来,银杏叶飘落仿如一群金黄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整个街道都装点上金黄的地毯。我和小伙伴们在“地毯”上追逐嬉戏,不时扬起一片片金黄的浪花。我爱银杏树,因为它顽强,无论在寒冷的北方还是温暖的南方它都能顽强地生长;我爱银杏树,因为它历史悠久,3。45亿年前它就已经存在,人们称它为“活化石”;我爱银杏树,因为它正直,只有它从来不会受病虫害的困扰,总是那么健康有朝气;我爱银杏树,因为它的无私奉献,它的果实和叶子都是不可多得的药材;我爱银杏树,它不但给我遮阴挡雨,而且陪我成长、陪我嬉戏,银杏树记录着我的美好童年。 5. 寂静阳光里,我拖着疲惫的身躯,漫无目的地眺望熟悉而又陌生的村庄。那青色石头垒起的墙面,黄土木椽夯筑的院墙,劲拔婆娑的杨树,婀娜多姿的榆树柳树,枝叶繁茂的皮黛果树,杏树。它们掩着我昔时的家园,藏着我过去的梦,给我久别般的感慨和亲切。那石头垒砌的或长或短的田埂,一身露水在阳光里摇曳的冰草,臭蒿,芦苇依旧。童年那绿绿的苔藓犹在,那石隙之间蜗牛还在背着沉重的锅等待我去捉吗?雨过天霁树林里胖墩墩犹如小手的蘑菇,还在等我贪恋的采摘吗?阳光里,昔日在这个老榆树下谝大传的大人矫健步伐咋一下变得巍颤颤了……乡村里的道路依旧没有变化,这泥土被无数脚丫轮胎碾踏,亘古而干净的土径上,演绎着乡亲们的婚丧娶嫁。这曾是让我迷恋的路啊!二十年前,它日日膨胀着我飞出的欲望,现在又夜夜牵动我思归的神经。秋雨后的早上,雨点的痕迹依然清晰。我眼前又浮现出以往的种种回忆,童年时的笑声犹在,童年的顽劣也在。这小路,这树木在为我记忆,为我保存这一切,一切。 6. 继续前走,阳光里,村庄是如此寂静。村民们去地里劳动,带走了喧嚣和生动,带走了村庄的歌声和笑语,只留下几声麻雀的叽喳和划过空气的声音。故园和村庄把回忆像一盅酽酽的茶留给我,让我慢慢品味。多想找个以前的伙伴聊几句,多想随便走进谁家看看,可是让我失望了。忽然想起村里的许多老人,想和他们聊一会。可是他们都已不在了,就像我的父母一样,已经永恒地融入到那片他们曾经劳作的山岗上。 结构层次:“阳光·沙滩·银杏树”是比喻,是象征,是托物言志,作者自始至终紧扣阳光、沙滩、银杏树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比如作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具体生动地描写了家乡的阳光、沙滩、银杏树,本文中心突出,这篇文章从头至尾都在写用视觉、用听觉、用嗅觉、用触觉、用心灵去感知家乡的美景,表现对家乡的热爱。这篇文章文情并茂,记叙散文特征突出,富有诗情画意,值得“点赞”。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