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历史(中考班)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一历史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题) 1.“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 A.筒车 B.翻车 C.曲辕犁 D.水排 2.明末清初学者张履祥在《补农书》中描述了浙江嘉兴一带植桑的情况:“—亩可养十数筐,少亦四五筐,最下二三筐”,“米贱丝贵时则蚕一筐即可当一亩之息。”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 ) A.栽桑养蚕收入已可超过种粮 B.开始成为重要的丝织业中心 C.桑蚕业是农民基本收入来源 D.经济作物种植超过粮食作物 3.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了( ) A.江南乡村社会的土地过度集中 B.江南乡村社会人口与土地矛盾比较尖锐 C.江南乡村社会的自给自足 D.江南乡村社会的精耕细作 4.考古学家发现,在出土的许多汉代漆、陶器上,往往有“市”“亭”等戳记(“市”和“亭”指各地官府管理的手工业和商业区)。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上有铭文“成市草”“市府草”等,经考证,“成市草”“市府草”为成都县的市所造,而这类产品曾在汉代一些小官吏或平民墓葬中出现。由此可知,汉代地方官营手工业生产( ) A.冲击当时的等级观念 B.具有一定的商品生产性质 C.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D.导致私营工业的日益萎缩 5.一份来自江苏巡抚的奏疏中提道:“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此奏疏( ) A.标志着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反映了苏南地少人多的现象 C.肯定雇佣关系存在的合理性 D.表明官员对经济的保守态度 6.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 A.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B.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7.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催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在苏州,棉布业市镇有南翔镇、新泾镇、月浦镇、江湾镇等;丝绸业市镇有著名的盛泽镇、黄溪镇、濮院镇等,这说明当时( ) A.商业分工越来越细致 B.市镇的规模不断扩大 C.城乡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 8.《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对中国古代城市化率的变化情况有如下统计:( ) 南宋时期城市化率程度最高的原因是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②坊市界限被打破③政府不再限制商业发展④商业发展的推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D.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10.土地兼并往往导致社会矛盾频发,统治者虽然采取措施,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但始终不能阻止封建社会土地兼并问题的出现。其根源在于( ) A.封建土地私有制 B.社会动荡不安 C.豪强地主势力阻挠 D.重农抑商政策 11.据《明神宗实录》载:“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一旦禁止,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聚,万一乘风揭竿,扬帆海外,无从追捕,死党一成,勾连入寇。”材料的主张( ) A.阻碍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B.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抗清斗争 C.禁止民间进行对外贸易 D.表明明初的海禁政策面临挑战 12.明代商人并不完全以逐利为终极目的,他们也以读书做官、富贵双赢为人生终极目标。这最能说明( ) A.社会阶层与经济形态具有高度匹配性 B.追逐政治权力成为商人首要目标 C.科举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传统观念对商人阶层有一定影响 13.汉高祖刘邦曾下诏,令兵解甲归田,赐以田宅,允许在战争中流亡山泽的人还乡,恢复其田宅爵位。汉高祖这一措施有利于( ) A.增加自耕农所占的比重 B.提高民众的政治地位 C.促进商业的恢复与发展 D.削弱豪强地主的势力 14.云梦秦简中秦律规定,制作同一种器物其大小、长宽必须相同。汉武帝时代,中央在盐、铁产地设置盐官和铁官,实行统一生产和统一销售。《唐会要》卷八六记载:“贞观十月敕:五品以上,不得入市。”这些规定说明( ) A.国家对经济管理法制化 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政府对商业控制较严格 D.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15.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兼并严重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16.新航路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下列属于商业革命表现的是( ) ①商品种类增多②贸易范围扩大③股份公司出现④欧洲商贸中心转移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7.哥伦布说过:“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有了黄金,要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欧洲人对黄金的这种贪婪地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 A.掠夺黄金是为了满足欧洲人的生活需要 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 C.资本主义生产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需求 D.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地方时所要的第—件东西 18.201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520周年。欧洲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为其立碑。这引起美洲印第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这样的标语“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2017年5月14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提到的“黑石号”是见证海上丝绸之路悠久历史的珍贵文物,也是见证中国和印尼两国友好交流的历史信物。至今,印尼的帕楠称寺庙门前悬挂着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对联:“七度使邻邦有明盛纪传异域,三宝驾慈航万国衣冠拜故乡。”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 ) A.时代背景不同 B.涉及地域不同 C.航船动力不同 D.航海性质不同 19.18世纪,通过不断对外殖民扩张、与欧洲一些国家展开争霸战争、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途径,英国最终成为世界瞩目的“日不落帝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英国先后打败的对手有( ) A.西班牙、荷兰、法国 B.荷兰、法国、印度 C.荷兰、法国、中国 D.荷兰、法国 20.18世纪初,荷兰每年还有大约200艘船开往圣彼得堡,50年后则减少到原来的2/3,到1795年只剩下1艘,而同年英国有500艘商船开往圣彼得堡。此状况可折射出( ) A.俄国进口商品结构变化 B.荷兰造船业日益衰落 C.英荷对外贸易争夺激烈 D.欧洲商业霸权的转移 21.新航路的开辟让欧洲各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名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其中“新航路的受害者”应是( ) A.西班牙 B.英国 C.荷兰 D.意大利 22.表:英国女性对家庭的经济贡献(%),由下表可推知:1787-1865年,英国( ) A.女性的政治地位逐渐提升 B.机器生产加剧了工业失业 C.轻纺工业成为重要经济部门 D.开始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 23.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 ) 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 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 C.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 D.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 24.“人工智能AI”“无人驾驶汽车”“3D打印技术”等是2017年的科技关键词。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有可能成为当时关键词的是( ) A.“重商主义”“奴隶贸易”“手工工场” B.“商品输出”“殖民扩张”“现代工厂” C.“资本输出”“全球扩张”“垄断企业” D.“自由放任”“国家垄断”“跨国公司” 25.美国第一个大型的专业实验室是由爱迪生在1876年建立的,集中了近百名科学家、工程师和技师。许多大企业也建立起工业实验室和研究所,如贝尔系统的基础研究就聘请了由英德留学回来的应用科学家和工程师。这说明当时的美国( ) A.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密切结合 B.大发明家决定科研水平和质量 C.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D.在理论科学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26.1897年到1904年,美国出现了第一次企业并购浪潮,在8年间,被并购的企业达3010家,并购资产总额达69亿美元。下列对这次企业并购说明正确的是,企业并购( ) A.严重阻碍了工业化发展 B.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C.提高了企业国有化程度 D.适应了社会化生产需要 27.有人说“强盗——殖民经济”引发了工业革命。这样说是强调了工业革命产生需要的重要条件是( ) A.充足的资金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B.巨额的财富和生产技术的提高 C.充足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D.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28.某历史研究小组的同学收集了“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两次工业革命”、“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发展”等相关资料。他们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 A.城市化进程 B.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C.社会生活的变迁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29.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 ) A.垄断组织出现 B.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 C.化学工业建立 D.汽车制造成为主要的生产部门 30.“小孩走路自然需要父母的帮扶,当他成年的时候,父母的帮扶已经成为他赛场夺冠的羁绊,因为他体格健壮,需要的是无拘无束的赛场驰骋。”如果这个比喻用来形容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思想产生的重大影响,比较贴切的应是( ) A.倡导重商主义经济思想 B.主张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C.实行凯恩斯主义 D.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二、非选择题(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今背本而趋末,…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材料三: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请回答: (1) 材料一体现了怎样的经济政策?在封建社会早期它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5分) (1) 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 (2) 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并说明其影响。(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现代世界的南北分裂、贫富悬殊,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大约公元1500年之后的几个世纪。在这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 材料二: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述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3分) (2) 材料一中“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你同意其观点吗?请说明理由。(6分) (3) 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促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科技进步成果。(4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由此引发了一场“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而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方舟《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材料二 材料三:英国、德国和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变化表 国别时间 英国 德国 美国 1870年 32% 13% 23% 1900年 20% 17% 30% 1913年 14% 19% 36% 材料四:电灯以耀眼的光芒宣告,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在当时的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 材料一中大量贵金属涌入欧洲开始于哪一事件之后?“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的含义是什么?(4分) (2) 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该时期的英国殖民政策有何不同?导致这种殖民政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对殖民地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7分) (3)根据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英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并分析造成这种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3分) 参考答案 1.A《调笑令》描述的是利用水力进行农田灌溉的水利工具,即唐朝的筒车,故选A。翻车是曹魏时期利用人力灌溉农田的工具,故B错误;曲辕犁为耕作工具,水排为冶铁工具,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D错误。 2.A根据材料信息“米贱丝贵时,则蚕一筐即可当一亩之息”可以分析得出,明末清初江浙嘉兴一带栽桑养蚕收入已可超过种粮,故A项正确。B项,材料的主旨内容是浙江嘉兴地区的桑蚕业在明末清初发展较好,无法推断出其是否成为重要的丝织中心,故排除。C项,无法从材料信息中得出农民的基本收入来源是桑蚕业,故排除。无法从材料得出经济作物种植规模超过了粮食作物,故D项排除。 3.C本题考查我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依据材料可知,古代史家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农户都家给人足,有自己的田地可以种植粮食作物,可以获得木柴、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婚嫁也能在乡村范围内完成,邻里和睦,男耕女织。结合所学可知,江南农村的社会可以做到自给自足。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并未体现江南乡村社会的土地过度集中;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并未体现江南乡村社会人口与土地矛盾比较尖锐;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并未体现江南乡村社会的精耕细作。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4.B根据材料“汉代许多漆、陶器上,往往有‘市’、‘亭’等戳记”,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上有铭文“成市草”、“市府草”等,经考证,“成市草”、“市府草”为成都县的市所造,而这类产品曾在汉代一些小官吏或平民墓葬中出现,由此表明,汉代地方官营手工业也在一定程度上从事商品生产,具有一定的商品生产性质,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对当时等级观念的冲击,A项排除;官营手工业是由政府控制的,产品是供皇室和贵族使用的,本身无法促进商品经济发展,C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对私营手工业的影响,D项错误。 5.C由题干信息“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可知该奏疏肯定了雇佣关系,C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排除A;材料的主旨不是反映苏南地少人多的现象,排除B;既然该奏疏敢于承认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说明官员对经济的开明态度,排除D。 6.B从材料中“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的名字的信息可以看出当时的官营手工业分工相当精细,从“其底部刻有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的信息可以看出当时的官营手工业由官府掌控,故B正确。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效率低下的信息,故A错误。官营手工业主要满足皇室和官府的需要,其产品不在市场上流通,故C错误。 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其生产成本较高,故D项错误。 7.D从材料信息反映的明清江南地区棉布业市镇、丝绸业市镇的兴起,说明当时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不同地区的生产存在地方特色。故答案为D项。材料涉及的是手工业生产,和商业分工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市镇的规模,排除B项;材料主旨未涉及城乡经济联系,排除C项。 8.D南宋时期并不是国家统一,社会稳定,①错误;据所学知识,③政府不再限制商业的发展的说法错误,因为政府对商业的发展总体上是控制的,但不是不再限制,根据材料中的表格所提供的朝代,与南宋进行比较不难发现, ②④是城市化率程度最高的原因。选择D符合题意。 9.D “ 近代的前夜”中的近代指的是中国出现了向近代社会迈进的趋势。资本主义萌芽即是向近代社会迈进的标志。其实质是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计日受值”符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特点,故D项正确。租佃制属于封建生产关系,故A项错误。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仍属于传统生产方式,故B项错误。C项体现不出社会发展的近代化趋势。 10.A本题考查土地兼并的根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土地私有制,故A正确;社会动荡不安会加速土地兼并,但不是根源,故B错误;豪强地主势力阻挠不是土地兼并的根源,故C错误;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发展农业,需要限制土地兼并,与材料要求不符,故D错误。 11.D材料没有涉及海禁政策与小农经济的关系,排除A;材料《明神宗实录》反映的明朝的信息,当时清朝尚未建立,排除B;材料认为禁止“边海之民”出海将会导致他们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最终成为敌对势力,意在说明海禁政策不合时宜,存在弊端,故C错误,D项正确。 12.D由材料“明代商人并不完全以逐利为终极目的,他们也以读书做官、富贵双赢为人生终极目标”可知明代商人追求读书做官,说明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人有一定的影响,在追求财富的同时他们希望提高社会地位,故D正确;材料未体现社会阶层与经济形态具有高度匹配性,故A错误;材料讲商人以读书做官、富贵双赢为人生终极目标,没有讲其首要目标是追逐政治权力,故B错误;中国的小农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是科举制阻碍的,故C错误。 13. 从材料中的“令兵解甲归田,赐以田宅,允许在战争中流亡山泽的人还乡,恢复其田宅爵位”来看,这些拥有土地的人耕种自己的土地,从而增加了自耕农在农民群体中所占的比重。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涉及民众政治地位的变化,排除B项;这一措施促进了农业的恢复与发展,排除C项;这一措施没有涉及豪强地主,排除D项。 14.C根据材料中秦朝时“制作同一种器物其大小、长宽必须相同”,汉朝时期对盐铁生产“实行统一生产和统一销售”,唐朝时期规定“五品以上,不得入市”等规定可知,古代政府对商业控制比较严格,对商业各方面的规定严格,故C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古代政府对商业方面的管理较为严格,无法得出国家对经济管理法制化,材料没有体现法制化的内容,故不选A选项;材料内容体现了政府对商业的管理严格,没有体现抑制商业政策,故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政府对商业的严格管理和控制,没有体现官营手工业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 15.B宋代经济发展繁荣,严重衰退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项;导致“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的重要因素是由于宋朝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土地兼并严重,并不是政府管理失控,故选B项,故排除D项;坊市制度主要实行于城市当中,坊市制度的崩溃与否与题意中的现象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C项。 16.D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商品种类增多,如烟草、可可以及中国的茶叶等商品开始出现在欧洲市场上,故①正确。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商路和贸易的枢纽,贸易中心不断转移,贸易范围不断扩大,故②④正确。为了控制国内外贸易,英、法、荷等国建立了一批股份贸易公司,故③正确。综上所述,排除ABC,所以选D。 17.C材料中的“有了黄金,要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体现出哥伦布对黄金的贪婪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需求,故答案为C项。A项没有涉及时代背景,BD项不是“本质反映”,排除。 18.D “ 美洲印第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这样的标语‘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体现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具有殖民侵略性质,“七度使邻邦有明盛纪传异域,三宝驾慈航万国衣冠拜故乡。”体现出郑和下西洋是友好交往的政治活动,反映了二者航海性质不同,故D正确;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时代背景都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A错误;B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排除;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航船动力都是风力,C错误。 19.D注意限定条件“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和“对手”,可知时间是1640年后,根据所学,英荷战争最早开始于17世纪50年代,英法七年战争发生在1754年至1763年,故D项正确;由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是在1588年被英国打败的,排除A项。印度和中国是英国侵略的对象,排除BC项。 20.D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荷兰到达圣彼得堡的商船越来越少,而英国的越来越多,这反映出,18世纪,英国逐渐掌握欧洲商业霸权,逐渐成为了新的海上霸主,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俄国的商品结构,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出荷兰造船业的状况,故B项排除;C项包含在D项之中。 21.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贸中心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逐渐衰落,被称为“新航路的受害者”,故D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从美洲掠夺了大量黄金白银,但是转手流入英法和亚洲,被称为“黄金的漏斗”,故A项错误;英国走上了殖民掠夺的道路,故B项错误;荷兰成为现代银行和商业制度的开创者,故C项错误。 22.C从表格中的数据来看,在农业区和矿业区,女性对家庭的经济贡献逐步下降,而工业区的女性对家庭的经济贡献比例较大,且稳步上升。联系所学和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轻纺工业成为重要经济部门,女性适宜从事轻纺工业,从而对家庭的经济贡献较大。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女性政治地位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当时英国的失业状况,排除B项;材料中的现象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无关,排除D项。 23.D依据材料可知,这位加拿大人认为英国工业生产的烟雾是舒服的,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这表明了她对英国工业革命赞赏的态度,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她对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这种污染的赞赏,不是漠不关心;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她对工业革命这种污染的赞赏,并未反映她对化学和医学知识无知;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她对工业革命这种污染的赞赏,不是为本国空气纯净自豪。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4.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列强加紧对外资本输出,在全球扩张,而且垄断组织形成,故C正确;“重商主义”“奴隶贸易”“手工工场”属于工业革命之前的资本主义发展早期,故A错误;“商品输出”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故B错误;“国家垄断”属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跨国公司”属于经济全球化增强的现象,故D错误。 25.A从材料可知,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发明家为中心的应用科学家与工程师直接结合的特点,而且许多大企业也建立工业实验室和研究所,进一步加深了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的联系,故选A项。大发明家决定科研水平和质量夸大了史实,B错误;创立了不是说明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C错误;在理论科学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不符合事实,D错误。 26.D本题考查企业兼并的影响。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通过行业内优势企业对劣势企业的兼并,集中了同行业资本,使企业在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的控制能力。生产规模的扩大,新技术的采用,有利于企业达到最佳的生产规模,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适应了社会化生产的需要,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企业并购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和经济格局的调整优化,促进工业化的发展;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政府的态度;C 选项错误,企业并购是企业间的经济行为,不是企业的国有化。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7.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强盗——殖民经济”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财富和海外殖民地市场,故A正确;“强盗——殖民经济”无法体现生产技术的提高,故B错误;材料与国内市场无关,故C错误;材料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没有直接联系,故D错误。 28.D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由分散走向一体,世界市场雏形形成,“殖民扩张与掠夺”使世界市场不断拓展,“两次工业革命”及“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D项正确。AC两项均为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无法体现整个主题,排除。B项为政治民主化内容,题干事件反映的是经济现象,故排除。 29.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确实开始出现垄断组织,但这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和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而不是工业生产结构的变化,排除A;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世界进入工业化社会,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工业格局.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形成了以钢铁为代表的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格局,故选B;化学工业只是当时出现了一个新兴的工业部门,并不能代表工业结构发生重大改变,排除C;汽车工业是在19世纪末期兴起,而在这之前,钢铁工业的兴起就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排除D。 30.B材料体现的信息是:父母不应该成为孩子成长的障碍,要让孩子“无拘无束”的成长。这个比喻和西方工业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是一致的,也可以说是对这种思想的形象说明,故B性符合题意;A项符合“小孩走路自然需要父母的帮扶”,排除;CD项都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经济思想,排除。 31.(1)政策:重农抑商。(1分) 影响:有利于封建统治的确立与巩固;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4分) (2)由轻视商业到崇尚商业。明朝商品经济繁荣。(4分) (3)因素:财富主要用于购田置地;供应子女求取功名。(2分) 影响: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分) 32.(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分) (2)同意。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不同意。加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分化;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形成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6分) (3)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运河的修建和轮船的改进;跨洲铁路的修建;世界通讯网络的形成。(4分) 33.(1)事件:新航路的开辟。含义:西、葡掠夺的贵金属为英、荷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资本原始积累。(4分) (2)西班牙、葡萄牙主要是殖民掠夺财富;而材料二此时的英国是将海外殖民地作为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原因:工业革命导致的。(3分)影响: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加速了旧的经济体制的解体。(4分) (3)趋势:经济发展缓慢,失去了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原因:没有充分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美、德等国的迅速崛起与竞争。(3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