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4课蚂蚁教案
第4课《蚂蚁》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并学习文中对蚂蚁传神生动的描写。 2.掌握文中由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法。 3.借助文章,加深对生存、生命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中的第一、二点为重点,第三点为难点。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预习: 1.认真朗读文章三遍以上,并标画出描写蚂蚁的生动词语。 2.思考:本文通过蚂蚁想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 理解、分析文中对蚂蚁的生动描写;感受文章对生存、生命的深刻思考;理解感悟式的写法。 教学步骤: 一、学生朗读全文,积累词语。 畏畏缩缩 左顾右盼 义无反顾 怜悯 主宰 蹒跚 戳破 (建议:要有侧重点地掌握词语的音、形、义) 二、整体把握文章(划分层次,明确主要内容)。 本文层次十分清晰,可分为两部分,如何划分? 明确:1-5为第一层次 6-9为第二层次 请概括层意。 明确:第一层(对一只发现饼干屑蚂蚁的生动描写);第二层(由蚂蚁而引发的个人感悟)。 三、分析文章,理解感悟式写法。 1.第一层次理解与分析 1-5自然段有四个自然段是描写蚂蚁的。请同学们专注朗读1、2、3、5四个自然段,想想这是只怎样的蚂蚁? (朗读后,学生交流)明确:胆小而又自足的蚂蚁。 - 3 - 请同学们标画出表现蚂蚁“胆小”和“自足”的相关语句,再读读。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蚂蚁写得如此传神呢? (学生交流)明确:因为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刻画了蚂蚁的动作、神态、心理。 请选择你认为最传神生动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词句品味)。 (可结合课后“词句品味与积累”,交流展示)。 (结合练习题一):文中运用了一系列拟人化的词语来写蚂蚁是为了赞扬蚂蚁吗?目的是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不是为了赞扬蚂蚁。在文中作者只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目的是为了传神生动地描写蚂蚁,同时有一定的幽默感(如:义无反顾、重大判断等) 总结:像作者一样,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你笔下的动物就可能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但这必须建立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 板书: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 2.第二层次理解与分析 第二层是写作者的内心感悟。请同学们细读6-9自然段,分析作者是如何感悟的,感悟的切入点是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蚂蚁)凭借运气获得了饼干屑,就快乐得要晕过去,不知道上方就有一副怜悯的眼光在居高临下地观察它,更不知道某一根手指顷刻之间就能将它捻成碎末——(联想)——(我)另一高度上面同样有一副眼光正在注视着“我”,主宰“我”的命运。 由上述可知,虽然蚂蚁在人类的眼中是个十分渺小的事物,然而我发现此时我们与蚂蚁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交流)明确:往往自足于眼前的幸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从整个生物界来说,我们与蚂蚁一样只是生物链中的一个因素,我们何尝不也是一只渺小的蚂蚁! 板书: 人类也是一只蚂蚁 ↑ 蚂蚁 ———— 感悟 ———— 人类 (感悟式写法) ↑ 自足于眼前的幸福 - 3 - 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文章末尾说“蚂蚁是令人感慨的动物”而不是说是令人感动的动物,为什么? (学生交流)明确:从全文上看作者对蚂蚁毫无感动之情,而是一种怜悯和同情,不忍心伸手戳破它的快乐,而由蚂蚁联想到人类自己。请同学们想想,作者内心有怎样的感慨? (自由发言)明确:对生命的悲悯、同情,对自足于眼前幸福的反思,对无法主宰自我生命的无奈,对生命意义的冷静思考等等。 四、作业: 根据平时的观察,选择你熟悉的一种动物,写一则生动的片段(200字左右)。 要点: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 针对感悟式的写法和对动物的生动描写,通过写作深化认识,学会运用。 教学步骤: 一、展示学生所写的动物片断。 1.以四人为一小组,互阅习作,以训练中的两个要点为标准,推荐最优秀的写作片段一则。 2.小组代表上台朗读习作,学生互相点评。 3.教师总结,并让学生在原作上加以修正。 二、感悟式写法的训练。 从《蚂蚁》一文可知,感悟式写法必须借助联想,同时联想还得有恰当的契合点。《蚂蚁》一文就以“自足于眼前幸福,无法主宰命运”为契合点。请同学们在原作的基础上,找个契合点,由物及人进行联想,续写一段自己的感悟。 学生(现场写作,在原文基础上续写一段感悟),学生代表交流展示,教师点评。 三、明确感悟的特殊性 感悟还要有特殊性,不要落入俗套。作者南帆就是这样。一般人可能由蚂蚁感悟到勤劳或生命力顽强等等,但作者却与众不同,由蚂蚁感悟“幸福”“命运”等问题,这是十分可贵的。同学们能否对自己的感悟再作思考,也力求与众不同,有一定高度。 学生(现场交流,修正) 四、课后将文章抄正、上交。 - 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