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白银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 ‎(总分100分答题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 ‎1.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 A. 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 “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C. “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 “依法治国,中央集权”‎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为墨家主张;C为孔子思想;D为法家思想。因此ACD均错。B为孟子思想。孟子主张仁政,并提出了民贵君轻的观点。故选B。‎ 考点:战国百家思想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战国百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是考试的重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战国百家思想出现的背景和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2. 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 A. 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 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 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 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本质的能力,对材料现象的准确分析是解题的关键,由材料中的“魏太子下车”可以判断是战国时期,“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等信息可以得出士阶层的不断崛起以及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A符合题意;B在材料中无体现;“他随时都能够再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说明忠君思想并不浓厚,再加上魏太子致意竟不回礼等,排除C、D。故选A。‎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背景——士阶层的崛起 ‎3.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董仲舒认为: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中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该段材料反映了西汉 A. 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 B. 儒家伦理思想影响到法律 C. 董仲舒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 D. 汉武帝废除了同态复仇原则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在西汉时期刑法的审判要征求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的意见,这说明儒家思想在当时占据重要地位,法律的执行受到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和干扰,故B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审判方式的改变,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对同态复仇的态度,故D项排除。‎ ‎4. ‎2010年1月15日下午15时31分左右(北京时间)出现了号称“千年最长日环食”的天象奇观。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使汉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大一统 C. 天人感应 D. 君权神授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可以联系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如果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故正确答案为C项。A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思想文化专制,为维护大一统服务。B项主张与材料无关。D项君权神授指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故ABD三项排除。 ‎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皇天见异,以戒朕躬”联系董仲舒天人感应的内容即可得出答案。‎ ‎5.“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泱洽:贯通)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 A. 知行合一 B. 发明本心 C. 格物致知 D. 致良知 ‎【答案】C ‎【解析】‎ 材料主张道理在上,通过接触实践去掌握,理学的格物致知,在哲学上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C项正确;ABD项属于心学的内容,排除。‎ 点睛:宋明理学是考试的重点。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陆王心学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主要是在明朝。程朱理学在两宋之际就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方法论上强调格物致知或者发明本心、致良知,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等都需要掌握。‎ ‎6.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 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 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 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东晋的儒者陶渊明、南朝刘宋道士陆修静、东晋僧人慧远三人属于不同时期的人物,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故事的虚构,表明儒道佛三教文化的共依共存,体现了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A项正确;B项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发生于西汉,时间不吻合,排除;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与材料联系不大,C项排除;D项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说法不符合史实,唐宋尤其是宋代风格以写意为主,排除。故选A。‎ ‎7.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 A. 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 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 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 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能力。“父老”在古代指的是职掌管理乡里事务的年长者。朱熹在这段话中对父老提出了三点期望:一是希望他们教导年轻人遵守伦理道德规范。二是要求年轻人明辨是非,去恶从善。三是要安心于农业生产。这三层意思综合在一起,就是在劝导百姓能够遵循现有秩序来生活,故选D。ABC三项其实都是正确的,但是这三个选项都被D项包含进去,故D项是最佳选择项。‎ ‎【考点定位】程朱理学 ‎8.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包含有朴素的辩证思想 B. 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 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D. 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结合所学,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因此主张为天下人立法,以限制君权,故C符合题意;A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属于封建儒家思想范畴,不属于近代民主思想,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联系所学黄宗羲的思想分析解答。‎ ‎9. 王夫之认为“天下惟器而已矣” “据器而道出”“无器而道毁”“无其器则无其道”。他所说的“器”指的是 A. 客观存在的事物 B. 人们的感知器官 C. 科学试验的仪器 D. 万物发展的规律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道”和“器”是中国古代的一对哲学范畴。“道”是无形象的,含有规律和准则的意义;“器”是有形象的,指具体事物或名物制度。道器关系实即抽象道理与具体事物的关系,或相当于精神与物质的关系,A选项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BCD选项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 ‎10.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说:“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从法律为最高职责。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而不问命令从何而来,命令是否正当。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利究竟基于什么。”这说明智者学派所起到的社会作用是 A. 中断了古希腊法制建设 B. 促使了古希腊人个人意识觉醒 C. 阻碍了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D. 使得神学思想逐渐绝迹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中以前古希腊人只知“服从法律”到现在去“检验”法律合法与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智者学派兴起后,人们开始对命令、法律进行重新审视,即开始用理性思维去判断事物的正确性与合理性,重视人的利益和感受,促使了古希腊人个人意识觉醒,故B符合题意;A不符合史实,排除;智者学派促使人文精神觉醒,推动了古希腊的民主制度的发展,排除C;D表述太绝对,错误。‎ ‎11. “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雇佣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远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苏格拉底的上述观点反映他 A. 要求哲学家管理国家 B. 反对直接民主制度 C. 赞扬君主专制制度 D.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的意思是即使是舵手、建筑师这样的职位也不会请一个没有相关知识的人来做,更何况是管理国家呢?反映了苏格拉底对抽签选举为代表的直接民主的不满,要求有专业管理经验的人来管理国家。故选B。AC说法错误,苏格拉底并不反对民主制,只是反对直接民主制。D项与材料意思明显不符。‎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起源·智者运动·苏格拉底思想 ‎【名师点睛】‎ 区分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卓越思想家,但他不属于智者学派。智者学派强调人的感性(自由),忽视道德;苏格拉底强调人的理性(美德)。‎ ‎12.《西斯廷圣母》中的圣母文雅慈祥,让人感到她是一位人类的慈母。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克拉姆斯柯依说,这幅圣母像“即使到人类停止信仰的时候,仍不失其价值”。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 A. 作品体现了人文精神 B. 作品艺术价值极高 C. 《圣经》对西欧影响深刻 D. 作者拉斐尔在绘画史上的地位 ‎【答案】A ‎【解析】‎ ‎《西斯廷圣母》是从宗教的题材出发,“即使到人类停止信仰的时候,仍不失其价值”体现出人文主义思想,故A正确;B不是材料体现主旨;C和D均不是从人文主义思想角度阐述。‎ ‎1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 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 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 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 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中的“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可以看出,市民阶层的意志对教会的影响,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工商业阶层的成长壮大,故答案为A项。13世纪后半期,文艺复兴运动尚未开展,人文主义不可能得到广泛传播,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尊重市民意志不能反映教会权威的提高;新教理论的形成是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中,排除D项。‎ ‎【考点定位】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背景 ‎【名师点睛】文艺复兴是反映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些新兴资产阶级包括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他们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的幸福;重视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经营手段创造幸福胜过关心虚幻的神学说教;追求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材料所述,教会注意尊重市民的意志,说明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 ‎14. 1521年,德国威登堡的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图意在( )‎ A. 抨击罗马教廷 B. 推销“赎罪券”‎ C. 反对宗教改革 D. 倡导宗教宽容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据题目可知该木板画的左侧耶稣基督在地上为门徒洗脚的画面反映的是耶稣基督对门徒的仁慈,据题目可知该木板画的右侧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则反映了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两图对比是为了显示耶稣的高尚和罗马教皇的炫耀与腐化,结合1521年已经开始宗教改革,故选A。B与题意无关,CD与题意相反,故排除。‎ ‎【考点定位】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15.下列是某校举办的一场东西方文化展览的一部分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卢梭《社会契约论》‎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下列对这两位思想家的共同之处分析正确的是 A. 都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B. 都是工业革命之后在思想意识领域的反映 C. 都主张推翻君主制 D. 都促成本国爆发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 ‎【答案】A ‎【解析】‎ ‎【详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猛烈批判了君主专制制度,卢梭《社会契约论》主张主权在民,反对君主专制,两位思想家都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A符合题意;两位思想家的思想均产生在工业革命前,排除B;黄宗羲没有主张推翻君主制,排除C;法国的启蒙运动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并没有打破儒家思想的统治,也没能引发一场社会革命,排除D。‎ ‎16.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空,在我之中的道德法则”这表明康德 A. 反对暴力革命 B. 主张自由和理性 C. 反对财产平等 D. 主张实行法治 ‎【答案】B ‎【解析】‎ ‎【详解】“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空,在我之中的道德法则”表明康德主张思想自由和理性,故B符合题意;ACD材料信息未体现,排除。‎ ‎17.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 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 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 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 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答案】B ‎【解析】‎ 由材料“《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可知,古代中国药物学著作大都是由国家或者朝廷制定或颁行的,由此得出,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B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药学发展的支持,没有体现政治制度的影响,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C不正确;药学的发展与宋明理学没有必然联系,D不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古代科技的成就,与时代热点紧密结合。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代,国家对科技的重视和支持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 ‎18.2008年9月,将“神七”成功送入太空用的火箭是长征2号F火箭,现在的火箭与中国早期“火箭”虽然相去甚远,但原理却是一样的。如果你要查找火箭作为火药武器最早记录。应该翻阅 A. 《石氏星表》 B. 《授时历》 C. 《唐书》 D. 《本草纲目》‎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出现“火箭”,故C符合题意;《石氏星表》《授时历》是天文历法著作,《本草纲目》是药物学著作,与“火箭”无关,排除AB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中国早期‘火箭’”,联系所学火药的使用分析解答。‎ ‎19.‎ ‎ “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 A. 《诗经》 B. 楚辞 C. 汉赋 D. 唐诗 ‎【答案】A ‎【解析】‎ 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指的是其内容体现百姓生活,形式通俗,结合所学知识,只有A项最符合,《诗经》中的“风”部分最能体现这一特点。‎ ‎【考点定位】必修三·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化·中国古代的文学。‎ ‎20. 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 李煜 B. 李清照 C. 陆游 D. 辛弃疾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学成就。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学士词”词风是豪放派,而辛弃疾的词风也属于豪放派,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李煜属于婉约派,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李清照也属于婉约派,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陆游属于诗人而非词人,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词风 ‎21. 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 A. 《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 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 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 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答案】B ‎【解析】‎ 材料反映了司马迁收录关于黄帝的传说写入《史记》,古代传说是史料的来源之一,判断B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C、D项说法错误,最真实的史料是考古发现的文物。‎ ‎【考点定位】必修三·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史学常识 ‎22. 印度总理尼赫鲁曾说:“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关于颜真卿字体(右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温柔婉约,如春意柳莺 B. 讲究法度与规范 C. 追求个性,倡导有意无法 D. 潇洒风流,如斜风细雨 ‎【答案】B ‎【解析】‎ 颜真卿是唐代的书法家,唐代的书法作品讲究法度与规范,故选B。‎ ‎23. 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繁花似锦。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 A. 图一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反映了吸收外来文明的特征 B. 图二是唐朝吴道子的作品,反映了风俗写意的特征 C. 图四剧种在清朝同光年间产生,反映了“徽汉合流”的特征 D. 图三作品作者是关汉卿,反映了多元一体的特征 ‎【答案】D ‎【解析】‎ ‎【详解】《洛神赋图》是顾恺之的作品,反映的是三国时期的一段爱情悲剧,但没有吸收外来文明的特征,故A错误;《天王送子图》是吴道子的作品,反映了唐朝绘画创制法度,雍容华贵的特点,故B错误; 《窦娥冤》作者是关汉卿,反映了多元一体的特征,故D正确;京剧形成于清朝道光年间,故C错误。‎ ‎24.罗素写道:“几乎所有现代世界与古代世界之间的区别,都得归功于在17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17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指的是 A. 生物进化论 B. 经典力学 C. 相对论 D. 量子理论 ‎【答案】B ‎【解析】‎ ‎【详解】“17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是经典力学的形成,牛顿在1687年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故答案为B项。生物进化论形成的标志是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发表,排除A项;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属于20世纪的科学成就,排除C、D项。‎ ‎【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7世纪”。联系所学可知,只有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于1687年,属于17世纪,其他均不符合题干要求。据此确定答案。‎ ‎25. 电视剧《神话》是国内首部“穿越”题材电视剧,让历史人物蒙毅大将军和公主穿越古今。目前,人类实现“穿越时空”梦想的科学依据主要是( )‎ A. 量子论 B. 太阳中心论 C. 牛顿力学 D. 相对论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人类实现“穿越时空”梦想科学依据主要是相对论,D项符合题意。‎ ‎26.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 A. 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B. 赫胥黎创立人猿同祖论,否定“上帝造人说”‎ C. 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D.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答案】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否定了生物“神创说”,基督教信仰再次产生严重危机,故D项正确;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是在1517年,故A项错误;1863年赫胥黎发表人猿同祖论,故B项错误;1689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标志着经典力学理论创立,故C项错误。‎ 点睛:‎ 时空意识是高考必考的五种基本素养之一,本题考查时间观念。解题的技巧是准确把握时间信息,然后根据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排除。‎ ‎27.神创说和进化论是人类在生命起源问题上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达尔文进化论思想最终取代神创说的根本原因是 A. 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 B.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 思想解放运动的洗礼 D.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人类在生命起源问题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即神创说和进化论思想。进化论思想取代神创说反映了人类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选B,其他选项非根本原因,注意根本原因从经济角度和生产力角度去思考。‎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原因 ‎28.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工业先声》的解说词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这表明( )‎ A. 牛顿是工业革命倡导者 B.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力进步 C. 改良蒸汽机问世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D. 科技为生产发展提供了条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牛顿的力学体系的建立为瓦特改良蒸汽机“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促成工业革命的大门被打开,说明科技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条件,D项正确。牛顿不是工业革命的倡导者,科技紧密结合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改良蒸汽机是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突破,是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不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ABC三个选项错误。‎ ‎29.如图为美国劳动力构成变化 造成美国劳动力构成变化的原因是 A. 互联网时代,非体力劳动人员急剧增加,体力劳动人员急剧减少 B. 经济危机导致大量体力劳动者失业 C. 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大力发展科技,非体力劳动者人员急剧增加 D.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答案】D ‎【解析】‎ 由图示可知,1945年以后体力劳动人员比重下降,非体力劳动人员比重上升,结合所学,这种现象正是因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引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故D正确;互联网的诞生是1969年,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经济危机是在1973年,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C项不是题干的主旨,应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需要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图示的解读与分析,注意图示中的时间和数据变化状况,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即可得出答案。‎ ‎30.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 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 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 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 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1831~1841年伯明翰因为是工厂集中而出现人口死亡率上升的现象,结合这一时间考虑是因为工业革命导致的城市生存环境恶劣所导致的,故选A;B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现象,不符合题干所述时间,故排除;C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二、材料阅读 ‎31.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其思想主张在中外历史上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粱,吾得而食诸?”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论语》‎ ‎(1)材料一体现了孔子的哪些主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孔子提出以上主张的原因。‎ 材料二 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儒家思想与法国大革命》‎ ‎(2)伏尔泰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汲取哪些营养?其目的是什么?结合中国传统儒学的本质,指出伏尔泰认识的局限性。‎ 材料三 ‎2009年7月10日至12日在长沙举行了“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吴伯雄演讲指出:“文化像阳光、空气、水一样自然,中华之本就是文化之本,中华子孙勿忘文化的重要性……。”‎ ‎(3)海峡两岸共同探讨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这一问题有何现实意义?‎ ‎【答案】(1)主张: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礼(克己复礼)。原因:宗法制、分封制遭破坏;阶级矛盾尖锐。‎ ‎(2)营养:“民贵君轻”思想,用道德影响别人的思想。目的:反对君主专制;反对天主教神学思想。局限性:没有认识到传统的儒学思想对封建专制统治的维护,没有认识到儒学思想与启蒙思想的本质区别。‎ ‎(3)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提高两岸文化认同感;促进两岸的联系,促进祖国的早日统一。‎ ‎【解析】‎ ‎【详解】(1)主张:根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得出仁;根据“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得出礼。原因:结合所学春秋时期的社会背景,可从宗法制、分封制遭破坏、阶级矛盾尖锐等方面分析总结。‎ ‎(2)营养:根据“民为贵,君为轻”得出“民贵君轻”思想,根据“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得出用道德影响别人的思想。目的:根据“他反对君主专制”反对君主专制;根据“宗教的狂热”得出反对天主教神学思想。局限性:结合所学可知,伏尔泰没有认识到儒学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 ‎(3)可从提高两岸文化认同感、促进祖国的统一等方面分析回答。‎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中外科技发明比较表 时间 科技发明 中国 外国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1~400‎ ‎45‎ ‎28‎ ‎62%‎ ‎17‎ ‎38%‎ ‎401~1000‎ ‎45‎ ‎32‎ ‎71%‎ ‎13‎ ‎29%‎ ‎1001~1500‎ ‎67‎ ‎38‎ ‎57%‎ ‎29‎ ‎43%‎ ‎1501~1840‎ ‎472‎ ‎19‎ ‎5%‎ ‎453‎ ‎95%‎ 材料2:16~17世纪中国、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表 姓名 生率年代 著作 中国 李时珍 ‎1518~1593‎ ‎《本草纲目》‎ 徐光启 ‎1562~1633‎ ‎《农政全书》‎ 宋应星 ‎1587~1666‎ ‎《天工开物》‎ 欧洲 哥白尼 ‎1473~1543‎ 提出“太阳中心说”‎ 布鲁诺 ‎1548~1600‎ 提出宇宙无限论 培根 ‎1561~1628‎ 初创近代实验科学 伽利略 ‎1564~1642‎ 用望远镜观察天体,证实太阳中心说 牛顿 ‎1643~1727‎ 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材料3: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4:严复是我国著名的维新派人物。通过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引用到社会领域中来。他认为在种族与种族、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存在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竞争。中国如果不甘沦亡,就必须奋发图强,并立即做出抉择,实行变法。‎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3,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 ‎(4)据材料4,分析晚清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并说明其原因。‎ ‎【答案】(1)公元1—16世纪以前中国重大科技成就在世界的比例中占有明显优势地位,16世纪至1840年中国科技明显落后于世界。‎ ‎(2)差异:中国古代科技主要体现在应用技术,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和总结经验的方法;西方主要体现在理论科学,采取观察、实验以及逻辑推导的研究方法。原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闭关锁国政策。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解放运动兴起。‎ ‎(3)三大发明的外传,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火药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军事基础;指南针为西欧人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征服创造了条件;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4)积极宣传和介绍。原因:中国民族危机加剧,他们宣传进化,唤醒国人,以避免亡国灭种之灾。‎ ‎【解析】‎ ‎【详解】(1)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公元1—16世纪以前中国重大科技成就领先世界,16世纪至1840年落后于世界。‎ ‎(2)差异:根据材料2,可从中国古代科技重视应用技术、经验总结,西方科学重视理论探究、重视观察、实验以及逻辑推导等分析总结。原因:结合所学,可从明清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闭关锁国政策分析中国方面的原因,从资本主义发展、思想解放等说明西方科技发展的原因。‎ ‎(3)根据“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得出三大发明的外传,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根据“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得出火药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军事基础;根据“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得出指南针为西欧人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征服创造了条件;根据“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得出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4)根据“通过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引用到社会领域中来”得出积极宣传和介绍。原因:联系所学维新思想产生的背景,可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挽救亡国灭种之灾等角度分析回答。‎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