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5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教案 首师大版 - 副本 (2)
1 小 学 科 学 第 八 册 教 材 说 明 本册教材有《技术与科学》、《设计与制作》、《飞行与空间技术》、*《科技探 索》等 4 个教学单元,共 19 篇课文。全学期授课为 36 课时,本册教材计划授课 30 课时,其余 6 课时为校本课程时间。 (1)单元课时安排 单元 单元课时 单元 单元课时 《技术与科学》 8 《 飞 行 与 空 间 技 术》 8 《设计与制作》 7 *《科技探索》 4 总计 30 课时 (2)各课课时安排 序 号 课题 课 时 序 号 课题 课 时 1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2 12 太空生活 1 2 制作简易显微镜 2 13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1 3 微生物 2 *14 五土栽培 1 4 微生物技术 2 *15 温室技术 2 5 自行车的发明与发展 1 *16 克隆技术 1 6 自行车的结构 2 *17 机器人 1 7 自行车的行驶 2 *18 信息技术 1 8 制作机器模型 2 *19 海洋技术 1 9 降落伞 3 10 飞机 2 11 人造天体 1 2 小 学 科 学 第 八 册 教 学 进 度 周次 时 间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1 2.16—2.20 1、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2 2 2.23—2.27 2、制作简易显微镜 3、微生物 3 3.2—-3.6 4、微生物技术 5、自行车的发明与发展 4 3.9---3.13 6、自行车的结构 5 3.16—3.20 7、自行车的行使 6 3.23—3.27 8、制作及其模型 7 3.30—-4.3 9、降落伞 8 4.6---4.10 10、飞机 9 4.13—4.17 11、人造天体 10 4.20—4.24 12、太空生活 放假 11 4.27—-5.1 12 5.4----5.8 13、人类对宇宙的探索*14、无土栽培 13 5.11—5.15 15、温室技术 16、克隆技术 14 5.18—5.22 期末复习 期末考试 15 5.25—5.29 16 6.1----6.5 17 6.8---6.12 18 6.15—6.19 19 6.22—6.26 20 6.29---7.3 3 学生情况分析及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措施 五年级学生大部分知识掌握得比较好,纪律比较稳定,能够自己设计实验,并能对 实验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了解科学探究的 过程,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不过在学习中也存在浮躁,重视实验结果,轻实验过程的现 象。 1、加强对教材的理解,不仅要对本册教材的知识点与能力要求做到熟悉,还要对整个课 程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熟悉。 2、认真备课,加强对学生问题估计的设计,做到“有备”上课,提高课堂效率。 3、在备课中要体现有针对性的设计训练学生的活动,并对教材进行调整。 4、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学生的实验记录,注重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使 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提高,有所收获。 5、改变课堂评价语言,以激励性语言为主,课上对学生的要求要到位。 6、适当加一些课堂巩固题,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记忆深刻。 本册教学要求 知 识 要 求 1、初步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的过程,学会使用显微镜。 2、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分布;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学 会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和灭菌的方法;知道生活中简单利用微生物的方法与技能。 3、了解自行车的发明与发展历史;知道自行车的重要构造和用途;知道自行车是怎样行 驶的;知道三种传动装置的特点和应用。 4、知道降落伞、飞机的主要构造和用途;知道影响降落伞速率的主要因素;了解降落伞、 飞机的发明与发展的过程;初步知道飞机是如何起飞的。 5、知道人造天体的种类和作用;了解宇航员在太空中的一些情景;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 索概况。 4 能 力 要 求 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研讨、比较、分类、推断、描述、交流、解决问题等科学 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体验 科学工作者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人合作的科学精神。通过观察、实验、 调查、研讨、比较、分类、推断、描述、交流、解决问题等科学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 工作者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人合作的科学精神。 德 育 要 求 发展学生爱大自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感受科学、技术与 社会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愿意合作与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 断发展的,意识到人与自然 要和谐相处。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片、新事物,关注与 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本册教学重点难点 重 点 1、培养学生学科学、做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2、学会使用显微镜,知道生活中简单利用微生物的方法与技能。了解自行车的发明与发 展历史;知道自行车的重要构造和用途;知道自行车是怎样行驶的;知道三种传动装置 的特点和应用。知道降落伞、飞机的主要构造和用途;知道影响降落伞速率的主要因素; 了解降落伞、飞机的发明与发展的过程;初步知道飞机是如何起飞的。知道人造天体的 种类和作用; 3、知识进行自主研究、探讨的训练 4、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 难 点 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研讨、比较、分类、推断、描述、交流、解决问题等科学 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体验 科学工作者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人合作的科学精神。通过观察、实验、 调查、研讨、比较、分类、推断、描述、交流、解决问题等科学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 工作者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人合作的科学精神。 5 准 备 课(1 课时) 一、 简单总结上学期科学课学习情况。 二、 提出本学期科学课上课要求: 1.摆放文具的位置,注意:铅笔盒不能发出声音。 2.有问题举手,举手时不许叫,没叫到时放下手。如果有特殊问题或上厕所时, 举拳头姿势(左手)。 3.拿书姿势提醒一下。 4.上课时手平放腿上,不背后放。 5.排队去自然教室时要安静,右手将书夹紧,可以不带文具盒,以免有响声。 6.进自然教室后椅子怎么拿?一定注意轻拿轻放,爱护桌椅。 7.出教室时,不要拥挤,保持安静。 8.分组讨论时的要求。 9.奖励措施。(考试要求等) 1.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阅读和讨论,使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发明和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使学 生初步了解科学与技术是相互促进的。 2、指导学生初步学习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并在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物体的 比较中,使学生了解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技术的重要作用。 3、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记录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初步学习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 难点:如何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到科学与技术是相互促进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普通显微镜、投影、短片 小组准备:放大镜每组 1 个,普通光学显微镜,每组 1 台,细小物质如毛发、纤 维等,制作好的玻片标本。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6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1.谈话(出示放大镜):放大镜是一 种观察仪器;我们以前经常用到它, 谁来说说如何使用?有什么注意事 项?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如何使用科学 仪器观察物体。 汇报:手持镜柄, 将放大镜放在布条 或字上方,慢慢地 向上移动,直到观 察清楚为止。也可 以将放大镜先放在 眼前,然后慢慢往 下移动,直到观察 清楚为止。 不能用手碰镜片。 明确本科 的研究任 务。 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 对放大镜 观察到物 体进行画 图。 学习使用 显微镜 1.以前我们经常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但从没有对观察的物体进行记录,下 面我们就用放大镜观察玻片标本,并 对观察到的物体,以画图的方式进行 记录。 2.请学生到前面展示。 3.讲述:物体到底是什么样的,看来 利用放大镜确实不能看清楚,那该怎 么办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种新 的观察仪器——显微镜。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使用显微镜。 板书:使用显微镜。 一、认识普通光学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和作用。 出示显微镜: 1.目镜——含有一个透镜。 2.物镜——放大倍数不同的低倍透 学生利用放大镜观 察玻片标准,并画 图记录。 学生展示。 学生思考、汇报。 希望提到显微镜, 如果不能想到,教 师可进行提示。 指导学生 初步学习 使用普通 光学显微 镜 7 镜和高倍透镜。 3.镜筒——上面装目镜,下面装转换 器和物镜。 4.转换器——装有物镜,可以转动, 每转动一次可以将一个不同放大倍 数的物镜置于镜筒下。 5.载物台——放置标本的平台。 6.标本夹——把标本固定在载物台 上。 7.通光孔——可以让光线通过。 8.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载物台 上的标本。 9.准焦螺旋——转动螺旋可以使镜 筒靠近或远离载物台,以便看清楚标 本的像(包括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 旋)。 10.镜臂和镜座——显微镜的躯干。 二、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装 从镜箱取镜时,要用右手握住镜臂, 左手托住镜座。显微镜一般要安放在 实验台略偏左的位置,并按上目镜和 物镜。不要用手触摸镜头。 2.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 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双手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 到镜筒内,直至看到明亮的视野。 3.安装玻片标本 学生认真听讲,看 书第五页显微镜各 部分名称图,进行 记忆,并在此基础 上在显微镜上进行 辨认。 学生认真倾听。 8 比较放大 镜和显微 镜在进行 观察时的 差异 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 上,用压片夹夹好,使标本正对通光 孔的中心。 4.观察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使物 镜尽量接近玻片,但不要触及玻片。 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粗准 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清 楚物像。如还有些模糊,调节细准焦 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5.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6.观察完毕,整理显微镜。 把显微镜擦拭干净,恢复原状。用 与取镜相同的方法将显微镜放回镜 箱。 (教师实物讲解演示,板书主要步 骤) 教师安排学生负责协助教师进行管 理。 汇报、讨论: 1.描述、比较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 到的现象的差异。 2.放大镜与显微镜在探究活动中的 作用。 学生认真研读第六 页显微镜的使用方 法。 在显微镜模型上练 习,之后,在实物 上练习。 学生将观察到的结 果以画的方式记录 下来。 学生汇报:希望 1.观察的结果是很 不相同的,放大镜 不能满足人们对细 小物体的观察,显 微镜能够比放大镜 更好地观察细小物 在使用显 微镜的过 程中,发 展观察、 记 录 能 力。 在使用放 大镜和显 微镜观察 物体的比 较中,使 学生了解 在科学探 究活动中 技术的重 要作用。 9 体,会有许多新发 现 2.使学生了解在科 学探究活动中技术 的重要作用。 显微镜的 发明与发 展过程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显微镜,并学习 了使用方法,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 的发明与发展过程。 2.请学生阅读第 2 页到第三页的资 料。 包括: ①詹森父子发明显微镜的条件(背 景); ②胡克等科学家利用显微镜的科学 发现; ③阿贝根据光学研究的成果,提出了 改进光学显微镜的方法,人们最终制 成了现代的光学显微镜; ④电子显微镜的发明。 3.讨论:通过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 展过程,我们知道了什么? 4.教师小结:科学与技术是相互促进 的。显微镜的发明需要有一定的技术 基础,即能够研磨出适当的透镜,又 需要对各种透镜有比较深入的认识, 才有可能发明显微镜。只有依靠科学 与技术,显微镜才能有重大的发展。 而利用显微镜又能有许多重大的科 学发现。 学生阅读资料、并 补充资料。 学生汇报。 学 生 画 出 重 点 资 料。 通过学生 阅读和讨 论,使学 生了解显 微镜的发 明和发展 过程。在 此基础上 使学生初 步了解科 学与技术 是相互促 进的。 布置作业 课下组内互查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及使用方法(口述) 板书设计: 10 1.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使用方法 发明与发展 1.目镜 1.取镜和安放 1.詹森父子发明 2.物镜 2.对光 2.伽利略改良 3.镜筒 3.安装玻片标本 3.胡克自制 4.转化器 4.观察 4.阿贝提出改进方法, 5.载物台 5.记录 现代显微镜制成。 6.标本夹 6.整理显微镜 5.电子显微镜的发明 7.通光孔 8.反光镜 9.准焦螺旋 10.镜臂和镜座 课后小记: 2.制作简易显微镜 教学目标: 1、通过设计制作简易显微镜,发展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2、设计制作简易显微镜,发展设计和动手制作能力。 3、了解通过两个放大镜的一种组合观察物体,与通过普通显微镜观察物体,二者 所依据的原理是相同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制作简易显微镜,发展设计和动手制作能力。 难点:如何通过设计制作简易显微镜,发展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每组两个普通放大镜,一些玻片标本,反光的小镜子。 课时安排:2 课时 11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导 入 新 课 谈话: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 一种新的观察仪器——显微镜,它能 观察到更加微小的物体。今天我们要 向研究显微镜的人们那样,学习制作 一个简易的显微镜。板书:制作简易 显微镜。 学生认真倾听 使 学 生 明 确 本 课 的 教 学 任务。 学 习 新 课 利 用 一 个 和 两 个 放 大 镜 观 察 物体 确 定 问 题 活动: 1.用一个放大镜观察物体(印有文字 的物体)。 2.显微镜有连个透镜,一个目镜,一 个物镜。下面我们用两个放大镜观察 刚才的物体。靠近眼镜的那个放大镜 相当于显微镜的目镜,远离眼镜而靠 近物体的那个放大镜相当于显微镜 的物镜;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相当 于显微镜镜筒的长度;前后移动放大 镜,类似于上下转动显微镜的准焦螺 旋,使透镜远离后靠近被观察的物 体。 3.通过连个放大镜观察物体,你有什 么收获? 4.教师小结:通过两个放大镜的组合 观察物体,与通过普通显微镜观察物 体的原理是相同的。 1.提问:可以利用两个放大镜制作一 个简易显微镜吗?怎么利用两个放 学生活动 利用一个放大镜 观察物体。 学生将两个放大 镜按照适当的距 离组合起来,观 察物体。 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 了 解 通 过 两 个 放 大 镜 的 一 种 组 合 观 察物体,与通 过 普 通 显 微 镜观察物体, 二 者 所 依 据 的 原 理 是 相 同的。 设 计 制 作 简 易显微镜,发 12 研 究 问 题 的 各 个方面, 并 提 出 可 能 的 解 决 方 案。 进 行 设 计、并制 作。 大镜和其他材料制作一个简易显微 镜呢? 2.请学生上前展示。 3.选择一个方案进行制作。 4.在制作的基础上,讨论怎样该井自 制的简易显微镜。 5.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一方面要求观察效果好, 另一方面要求外表美观。 学生讨论、绘制 制作简易显微镜 的简图。 其他组学生认真 倾听,并提出自 己的意见。 学生进行制作, 并调试。如果效 果不好,现组内 讨论,必要时拿 到 全 班 进 行 讨 论。 学生讨论、并改 进。 展 设 计 和 动 手制作能力。 布 置 作 业 继续制作观察效果更好的显微镜。 板书设计: 2.简易显微镜 确定问题 研究问题 进行设计、制作 评价制作效果 课后小记: 13 3.微生物 教学目标: 1、了解微生物的大小、形态、分布、作用、定义及其所涵盖生物的种类。 2、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学会生活中常用到的简单消毒方法和灭菌方法。 3、通过一些观察和分析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发展、分析和解释问题、推理和概 括等能力。 4、提高使用显微镜的技能。 5、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 6、初步形成对微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具有对微观世界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微生物的大小、形态、分布、作用、定义及其所涵盖生物的种类。学 会生活中常用到的简单消毒方法和灭菌方法。 难点:通过一些观察和分析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发展、分析和解释问题、推理 和概括等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病毒、支原体和衣原体等一些微生物 放大图片;微生物有利和有害方面的图片或照片。 小组准备:酵母菌的永久装片、显微镜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导 入 新 课 1.引入:前面学习的都是肉眼可以看 到的生物世界,在本课中将要引入 的是一个肉眼看不到、却又是热闹 非凡的生物世界——微生物世界, 这个世界借助于显微镜,也可以展 现在人们的眼前。 2.让学生们相互交流对微生物的了 解情况。 相互交流和讨论 彼此对微生物的 激发学生对微 生物的好奇心, 调动学生学习 微生物知识的 积极性。 14 3.将学生所了解的有关微生物的情 况写在黑板上。 认识情况 观 察 1 和观察 2 1.引入:人们是如何发现微生物的? 当人们发明了显微镜之后,开始将 很多东西都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研 究,正是在这样的观察研究过程中, 人们发现在显微镜下还生活着一个 肉眼所看不见的世界,在这个世界 中,生物的种类也很多。那么,在 显微镜下生活的生物中的一种—— 酵母菌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2.进行观察 1 的活动。 3.对观察 1 进行总结,得出具有一般 性意义的结论。 4.进行观察 2 的活动。 5.总结观察 2,形成对微生物最为粗 浅的认识。 1.做观察 1 的活 动。 2.就观察 1 得到 的 现 象 进 行 分 析、讨论和归纳, 得出具有一般性 意义的结论。 3.做观察 2 的活 动。 4.总结观察 2,形 成对微生物最为 粗浅的认识。 1. 对 微 生 物 形 成感性认识。 2. 提 高 使 用 显 微镜的技能。 学 习 微 生 物 的 形态、大 小 、 分 布、繁殖 特 点 及 作用 1.引入:当对微生物进行过观察,有 了最基本的认识之后,那么,微生 物到底具有哪些特征呢?这可以从 微生物的形态、大小、分布、繁殖 特点及作用几个方面分别来看。 2.展示有关微生物的态度、大小、分 布、繁殖特点及作用等几个方面的 资料,让学生就与教材中相对应的 每个方面进行交流和讨论。 3.利用一些实例进行讲解,如“从古 至今,已经有无数的生命曾经在这 个地球上生存过,但现在我们所生 存 的 环 境 为 什 么 不 是 横 尸 遍 野 1.阅读教材。 2.根据教师的要 求,提前准备关 于微生物知识的 资料,在上课时 进 行 交 流 和 讨 论。 3.根据教材、资 料和实例分析, 形成关于微生物 的整体认识。 形成对微生物 的整体认识。 15 呢?”,“如果将一块橘子皮埋在地 下,过一段时间之后,再挖开地面 寻找,却再也找不到橘子皮的裂痕 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有 益 微 生 物 的 作用 1.问题:同学们对微生物对人有益的 方面都有哪些了解呢? 2.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 3.用实例对微生物的有益作用进行 说明。 4.出示一些有益微生物的形态图片。 5.归纳出有益微生物的几个方面作 用。 1.讨论微生物对 人有益的方面。 2.学习微生物对 人有益的方面。 认识大自然中 的微生物并不 全是有害的,而 是大多数种类 对人有益。 有 害 微 生 物 的 影响 1.问题:同学们对微生物对人有害的 方面都有哪些了解呢? 2.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 3.用实例说明微生物对人体有害的 影响。 4.出示一些有害微生物的形态图片。 5.归纳出有害微生物几个方面的影 响。 1.讨论微生物对 人有害的方面。 2.学习微生物对 人有害的方面。 了解有害微生 物对人影响的 几个方面。 实 验 简 单 的 消 毒 方 法 1.讨论:家庭中经常使用的消毒方法 都有哪些?(特别是在 2003 年春季 的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 2.让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实验方法。 3.指导学生实际操作课文中的简单 的消毒方法。 4.要求学生指出每类消毒方法的要 点。 1.讨论家庭中经 常使用的消毒方 法类别。 2.实验操作。 3.分析归纳每类 消 毒 方 法 的 要 点。 能够学到生活 中常用的消毒 方法,并在实际 生活中应用。 实 验 灭 菌 方 1.讨论:家庭中经常使用的灭菌方法 都有哪些?(特别是在医院或家中 1.讨论家庭中经 常使用的灭菌方 能够学到生活 中常用的灭菌 16 法 有重病人期间。) 2.让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实验方法。 3.指导学生实际操作课文中的灭菌 方法。 4.要求学生指出每类灭菌方法的要 点。 法类别。 2.实验操作。 3.分析归纳每类 消 毒 方 法 的 要 点。 方法,并在实际 生活中应用。 布 置 作 业 课下组内互查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及使用方法(口述) 板书设计: 3.微生物 体型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统称微生物 有益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有害(消毒、灭菌) 课后小记: 4.微生物技术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人们对微生物的利用已经到了专业化阶段。 2、认识微生物的利用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3、认识微生物技术的应用范围已经越来越广。 4、认识微生物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微生物的利用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难点:认识微生物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准备: 现代微生物技术发展方面的资料或图片。 17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导 入 新 课 1.问题:既然有大量的微生物是有 益的,人们可以利用它们来做很多 事情,那么,同学们知道现在科学 家们对它们是如何利用的呢? 2.归纳学生提出的科学家对微生物 利用的可能方式。 3.问题:那么古代的人们对微生物 又是如何看待和利用的呢? 4.交流:人们对微生物的利用古已 有之。 讨 论 教 师 提 出 的 问题。 让 学 生 认 识 到 人 们 对 微 生 物 的 利 用 在 很 早 以 前 就开始了。 1.指导学生阅读本课的第一个阅读 内容。 2.让学生归纳出这段阅读内容的主 题。 3.让学生归纳出这段阅读内容中对 微生物的利用涉及的几个方面。 4.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人类对微生物 利用的发展过程。 5.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在自然界中是 具有主观能动性的。 6.归纳提炼阅读内容的主题、所涉 及的方面、基本的发展历程等。 根 据 教 师 的 要 求 阅读、归纳、思考 和总结。 让 学 生 粗 浅 认 识 人 们 对 微 生 物 利 用 的发展历程。 实 践 1 “ 面 包 的制作” 1.提问:有哪位同学在家里做过面 包或蒸过馒头?如果做过这些事 情,你是怎样做的?你愿意将你的 制作过程说给大家分享吗? 1.明确制作这些食 品 的 具 体 过 程 及 制作要点。 2.在家中自己完成 学 习 面 包 的 制作,体会人 们 对 微 生 物 的 利 用 就 发 18 2.(可能有)同学相互交流做这些 事情的过程。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制作面 包(或蒸馒头)的过程。 4.对学生阅读过程中有些不明白的 地方给予说明和指导。 5.板书面包制作的流程示意图。 6.要求学生根据板书上的要点,回 家中根据喜好制作出一种食品。 7.规定时间,让学生将自己制作的 食品带到学校来,大家一起品尝, 并相互交流制作的经验。 8.让学生讨论“制作”后面的讨论 题,可以畅所欲言。 所 喜 欢 食 品 的 制 作。如果有必要, 可 以 接 受 家 长 的 指导。 3.将自己制作的食 品 带 到 学 校 来 供 大家品尝。 4.相互交流制作体 会和经验。 5.创造性地讨论讨 论题,大胆地讲出 自己的新想法。 生 在 我 们 的 身边。 实 践 2 “ 泡 菜 的制作” 1.提问:有哪位同学在家做过泡 菜?如果做过,是怎样做的?你愿 意将自己的制作过程说给大家分享 吗? 2.(可能有)同学相互交流做这些 事情的过程。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制作泡 菜的过程。 4.对学生阅读过程中有些不明白的 地方给予说明和指导。 5.板书泡菜制作的流程示意图。 6.要求学生根据板书上的要点,回 家中根据喜好制作出泡菜。 7.规定时间,让学生将自己制作的 食品带到学校来,大家一起品尝, 并相互交流制作的经验。 1.明确制作这些食 品 的 具 体 过 程 及 制作要点。 2.在家中自己完成 所 喜 欢 食 品 的 制 作。如果有必要, 可 以 接 受 家 长 的 指导。 3.将自己制作的食 品 带 到 学 校 来 供 大家品尝。 4.相互交流制作体 会和经验。 5.创造性地讨论讨 论题,大胆地讲出 自己的新想法。 学 习 泡 菜 的 制作,体会泡 菜 制 作 中 人 们 对 微 生 物 的利用。 19 8.让学生讨论“制作”后面的讨论 题,可以畅所欲言。 阅读“现 代 微 生 物技术” 1.引入:对于微生物的利用,如果 是大规模的,又是自动化和机械化 的,即具有现代化工业生产特点的, 就属于现代微生物技术的范围。 2.指导学生阅读关于现代微生物技 术的内容。 3.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 不容易理解的问题进行解释。 4.引导学生归纳出现代微生物技术 应用的几个方面。 5.引导学生归纳出现代微生物技术 的特点。 6.结合当时教学的实际,适当添加 反映现代微生物技术发展的资料。 7.提供反映现代微生物技术发展的 资料,以便给学生留下比较具体的 印象。 1.阅读关于现代微 生 物 技 术 的 阅 读 资料内容。 2.讨论阅读过程中 遇 到 的 一 些 不 容 易理解的问题。 3.归纳现代微生物 技 术 应 用 的 几 个 方面。 4.归纳现代微生物 技术的特点。 5.如果有可能,在 课 前 收 集 一 些 反 映 现 代 微 生 物 技 术的资料,供课上 讨论用。 让 学 生 认 识 现 代 微 生 物 技术的特点。 布 置 作 业 继续制作观察效果更好的显微镜。 板书设计: 4.微生物技术 面包的制作: 泡菜的制作: 课后小记: 20 5、自行车的发明与发展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自行车的发明和发展过程。 2、理解自行车是代替或延伸人类能力的一种机械。 3、激发学生关注自行车上的科学技术应用及其发展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自行车的发明和发展过程。 难点:理解自行车是代替或延伸人类能力的一种机械。 教学准备:有关自行车发明和发展的多媒体演示图片,学生搜集自行车的有关资 料。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利用实投出示概念图: 自行车 谈话:大家对自行车都很熟悉,你了解 关于自行车的哪些事情?(教师在图上 进行简单记录) 1、学生看图并思 考。 2、学生根据已有经 验回答。 使学生明确本课 的研究对象。 学习新课 (一) 不同时期 的自行车 排序游戏 (二) 1、利用多媒体出示自行车发展过程中各 个时期的图片,谈话:我们来做个小游 戏,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不同时期的自 行车图片,按它们出现的前后排序。 2、指导学生汇报排序结果。 (说明推断的理由) 3、谈话:我们的排序是否正确呢?同学 们以小组为单位阅读书中 P21—22 的内 1、学生分组观察图 片,进行排序。 2、分组汇报观察排 序结果。 3、学生分组阅读, 调整排序并进行记 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初步了解 各个时期的自行 车。 培养学生的小组 合作能力和阅读 21 指导学生 阅 读 资 料,了解 自行车发 明与发展 的过程 巩固与 延伸 容,交流搜集的有关自行车资料,检查 并调整排序。 要求:认真阅读,将重要内容摘记下来。 4.教师小结:(出示课件) (1)自行车的发明。 (2)自行车的发展历史: 1770 年西夫拉克(法)发明了最早的 自行车,结构简单,只是用木料做成两 个轮子装在玩具木马的腿上。 1817 年德莱斯(德)发明了带车把的 自行车。 1839 年麦克米伦(英)在轮上安装了 脚踏板凳驱动装置。 1869 年吉尔梅(法)把脚蹬装在车身 中间,用链条将动力传给后轮。 1887 年邓禄普(英)发明了充气轮胎。 20 世纪后,自行车的结构形式基本确 定下来,开始风靡世界。 组织学生进行未来自行车的设计活动。 要求:不仅要美观、实用;还要有其特 定的功能。 录。 4、学生汇报阅读研 究结果。 1、学生分组讨论。 2、绘制未来自行车 的设计图。 能力。 认识自行车的发 明和发展过程。 理解自行车是代 替或延伸人类能 力的一种机械。 激发学生关注自 行车上的科学技 术应用及其发展 的兴趣。 布置作业 继续绘制未来自行车的设计图。 板书设计: 5、自行车的发明与发展 自行车的发明: 自行车的发展历史: 1770 年西夫拉克(法) (课件略) 发明了最早的自行车,结构简单, 只是用木料做成两个轮子装在玩 22 具木马的腿上。 课后小记: 6、自行车的结构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自行车的基本构造。知道自行车是一种人力机械交通工具,是由许多 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 2、能通过对自行车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小组合作研 究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发展学生对科学技术应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知道自行车的基本构造,知道自行车是一种人力机械交通工具。 难点:认识自行车是一种人力机械交通工具。 教学准备: 一辆自行车,特殊自行车的各种资料,学生搜集自行车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自行车的发 明和发展历程,那么你知道自行车是由 哪些基本的部分组成的吗?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自行车的结 构。(板书课题)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 回答。 明确本课的研究 问题。 学习新课 (一) 组织学生观察一辆自行车 1、观察实物自行车组成,谈话:请大家 仔细观察自行车,看看它是由哪些基本 1、学生分组观察自 行车,进行研究。 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认识自行 23 认识自行 车的基本 构造 (二) 指导学生 按小组确 定研究问 题,分组 进行研究 阅读、 拓展 部分组成的? 2、指导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3、小结:(出示课件:自行车结构图) 普通自行车有车架、车轮、车座、转向 装置、传动装置、刹车装置等基本部分。 4、指导学生学习阅读 1,交流搜集的资 料。 (认识自行车各部分的详细结构) 1、引导学生提出有关自行车的问题 谈话:通过对自行车结构的学习,你对 它的哪部分比较感兴趣? 讲述:同学们可以根据各自的兴趣组成 研究小组,进行研究。也可以在书中 P24 的研究问题中选取一个。 2、进一步观察自行车,设计本组的研究 方案。(研究方法:观察、实验、调查等) 3、组织全班进行交流、评价。 (有的问题课上研究的时间不够,部分 研究可以在课外进行) 4、组织学生交流。 1、组织学生阅读 P25“普通自行车上的 轮轴”。 2、调查:特殊功能自行车的结构特点。 2、汇报观察结果。 3、学生分组阅读, 学 生 进 行 交 流 讨 论。 4、学生汇报阅读研 究结果。 1、学生说出自己的 意见,并自由结合 研究小组。 2、分组设计研究方 案。 3、完善研究方案后 实施。 4、学生使用多种方 法表达、研究的结 果。 1、学生分组阅读。 2、课 下 进 行 调 查 活动。 车的基本构造。 培养学生的小组 合作学习能力和 阅读能力。 理解自行车是代 替或延伸人类能 力的一种机械。 激发学生关注自 行车上的科学技 术应用及其发展 的兴趣。 布置作业 调查特殊功能自行车的结构特点。 板书设计: 24 6、自行车的结构 车架 车轮 自行车的基本部件 车座普通 转向装置 传动装置 刹车装置 课后小记: 7、自行车的行驶 教学目标: 1 知道自行车行驶的原理。 2 初步具有对自行车的结构与行驶的关系的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自行车行驶和哪些部件有关系。 难点:自行车行驶的原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辆自行车,图片,录像资料 课时数:2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研究的基 础上,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研 究自行车,自行车到底是怎么行 驶的呢? 1、谈话,我们有很多同学平时在 生活当中都使用过自行车,请你 学生先讨论,然后 汇报。 由旧知识 引入新知 识 25 二 新课 们根据经验来所以说你们认为一 辆普通的自行车是怎么在路上行 驶的? 2、观察: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 一辆自行车,首先将自行车的支 架立起,使自行车立在地面上, 摇动脚蹬,请你们看一看自行车 轮子能转动和自行车上的什么有 关系。 3、教师小结:自行车上和自行车 的行驶有关系的部件是脚蹬、链 条和链轮。 4、观察:请你们看一段录像。 5、提问:自行车是怎么行驶的。 6、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小 结:当人踏动脚蹬时,就能把动 力同过曲柄、连轮、链条、飞轮、 后州传递到自行车的后轮上,使 自行车的轮子转动。把动力传到 轮子上去的叫传动。像自行车这 样的传动装置叫做链条传动。 7、请你们阅读书上的资料。 8、提问:传动装置有哪些,自行 车的传动装置属于哪一类? 学生认真观察。 组内进行讨论,并 且进行记录。 向 大 家 汇 报 本 组 的记录结果。 学生观看录像。 学生充分讨论。 回报结果。 学 生 阅 读 传 动 资 料。 学生讨论后回答。 让 学 生 观 察 , 讨 论。 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讨论,汇报。 让学生根 据自己的 生活经验 说一说。 给学生充 26 三、布置作业: 9、观察:请一位同学将自行车用 架子固定好。先在链条传动装置 的两个链轮上各做一个标记,然 后用手摇动脚蹬。观察两个链轮 的转动有什么关系? 10、讨论:如果将链条传动装置 上的两个链轮的位置调换一下, 会发生什么现象? 11、请你们讨论,构思一个以链 条传动为装置的小玩具。 回家之后请你和家长一起来研究 一下,在自行车前进的时候,究 竟是前轮带动后轮行驶,还是后 轮带动前轮行驶呢? 学生讨论。 分的时间 去观察和 讨论。 并且把要 回答的问 题在组内 理 清 头 绪。 板书设计: 7、自行车的行驶 传动装置:链条传动 皮带传动 齿轮传动 课后小结: 8、制作机器模型 教学目标: 1 知道三种传动装置的特点和应用。 2 初步具有制作机器模型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积极与人交往,乐于与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三种传动装置的特点和应用。 27 难点:初步具有制作机器模型的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三种传动装置的资料 学生准备:设计记录单、自备材料 课时数:2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一、导入: 二、新课: 1、实验 1: 1、提问:(出示齿轮的图片) 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个机械零 件?它有什么特点? 2、组织学生汇报观察和讨论 的结果。 3、小结:有整齐的齿边的轮 子,人们称为齿轮。在自行车、 钟表等工具和仪器中,常常可 以看到许多大小不同的齿轮。 为什么要使用齿轮呢? 4、提问:把两个齿数相同的 齿轮组装在一起。 (1)如果其中一个齿轮顺时 针转动,另一个齿轮会怎样转 动? (2)如果其中一个齿轮逆时 针转动,另一个齿轮会怎样转 动? 5、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6、组织学生实验。 学生观察和讨论。 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猜想与讨论。 学生组装齿轮,按 小组进行实验,研 究 齿 数 相 同 的 齿 轮的转动情况。 明确观察任务。 认识齿轮的结 构特点。 发展学生对问 题的猜想能力。 训练和发展学 生的试验能力。 28 2、实验 2: 3、实验 3: 7、组织学生汇报实验过程和 结果。 8、小结:齿数相同的齿轮组 装在一起,当一个齿轮做顺时 针运动时,可以带动另一个齿 轮做逆时针运动,这个实验说 明齿轮可以传递运动,还能改 变运动方向。 9、提问:把两个齿数不同的 齿轮组装在一起,并在齿轮的 咬合处做个记号。 (1)当一个齿轮转动一圈时, 另一个齿轮转动了多少圈? (2)当两个齿轮上得记号又 相遇时,他们各自转动的多少 圈? 10、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11、组织学生实验。 12、小结:齿数不同的齿轮组 装在一起,可以传递运动,改 变运动的方向和快慢。 13、提问:把三个大小不同的 小组汇报 学生猜测与讨论。 学 生 交 流 各 自 的 想法。 学生组装齿轮,按 小组进行实验,研 究 不 同 迟 熟 的 齿 轮的转动情况。 学生猜测与讨论。 学生汇报。 训练和发展学 生的归纳概括 能力。 发展学生对问 题的猜想能力。 训练和发展学 生的实验能力。 29 4、小结: 三、设计: 齿轮组装在一起,它们会怎样 转动呢? (1)如果第一个齿轮顺时针 转动,第三个齿轮会怎样转 动? (2)如果第二个齿轮顺时针 转动一圈,第一、第三个齿轮 个会怎样转动? 1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15、组织学生实验 16、组织学生汇报实验过程和 结果。 17、小结:这个实验说明齿轮 可以传递运动,还能改变运动 的方向和快慢。 18、提问:我们对三个问题做 了比较充分的试验与研究。现 在,你认为齿轮有什么作用 呢? 19、组织学生讨论,发表自己 的看法。 20、总结:齿轮的作用有以下 几个方面: 可以传递运动,是一种传动装 置;可以改变运动的方向;可 以改变运动的快慢。 你能应用所学的机械核电等 科学知识,设计一台机器模型 学生组装齿轮,按 小组进行实验,研 究 三 个 大 小 不 同 的 齿 轮 的 转 动 情 况。 学生思考,整理自 己的认识。 学 生 发 表 自 己 的 意见。 学生讨论,动手画 设计图。 发展学生对问 题的猜想能力。 训练和发展学 生的实验能力。 训练和发展学 生的归纳概括 能力 发展学生的归 纳概括能力和 有条理的表达 和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 设计能力 30 吗? 展 示 本 组 的 设 计 图 , 并 且 进 行 说 明。 五、板书设计: 8 制作机器模型 齿轮的作用:可以传递运动,是一种传动装置; 可以改变运动的方向; 可以改变运动的快慢。 课后小结: 9、降落伞 教学目标: 1、了解降落伞的发明和发展历史;知道降落伞的组成和用途。 2、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知道降落伞下降的速率与空气 的阻力有关系。 3、能够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并制作简易降落伞。 4、通过对降落伞的观察、制作和实验等活动,体验科学的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5、在探究活动中尊重事实,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 6、具有合作与参与的意识,主动进行分享与交流的品质。 教学重点: 知道降落伞的组成和用途;知道降落伞下降的速率与空气的阻力有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对降落伞的观察、制作和实验等活动,体验科学的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1 课前准备: 1、线段、衣夹、手帕、牛皮纸、塑料代、剪刀、秒表、材料袋内制作降落伞的材 料。 2、各种降落伞的图片、资料,实验记录。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 1、出示降落伞下降的图片或录像同学们。 你知道他有什么用途吗? (展示图片) 总结:降落伞的用途很广,主要用于航空运 动、空降伞兵、空难救护、飞船返回地面、 卫星回收等。 2、你知道降落伞是怎么发明和发展的吗? 阅读教材 36 页 降落伞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 学生汇报 3、制作降落伞 你们想自己制作一个降落伞吗? 组织学生分组根据具有的材料设计制作降落 伞的方案。 学生汇报 教师让学生说说。还要注意什么问题。 制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注意安全,线段从四 个角下垂到结的长度应相同。 教师巡视并且指导。 学 生 介 绍 自 己 知 道 的 作 用 学生自学 学生开始讨 论。 学生分组根 据设计方案 制作降落伞。 了解降落 伞的的用 途 了解结构 和发展 培养学生 设计和动 手制作的 能力 32 4、(活动)投降落伞。 比比看谁的降落伞好? 5、讨论 说说谁的好为什么? (下降的平稳、不乱晃) 你认为降落伞的好坏与什么有关? 你打算怎样解决?需要哪些材料? (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学 生 到 室 外 投降落伞 讨论分析:降 落 伞 怎 样 才 算好 相 同 问 题 的 同 学 结 成 一 组讨论 观察降落 伞的使用 问题。 尝试解决 你能预想一下问题的结果吗? 交 流 学 生 的 想法。 延伸 回家以后自己可以先进行一下试验,看谁能 找到答案。 板书设计 9、降落伞 伞面:大小 形状 伞绳:多少 长短 重物:轻重 课后小结: 33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知道降落伞下降的速率与空气 的阻力有关系。 2.能够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并制作简易降落伞。 3.通过对降落伞的观察、制作和实验等活动,体验科学的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4.在探究活动中尊重事实,不怕困难的科学态度。 5.具有合作与参与的意识,主动进行分享与交流的品质。 教学重点: 知道降落伞下降的速率与空气的阻力有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对降落伞的观察、制作和实验等活动,体验科学的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课前准备: 1、线段、衣夹、手帕、牛皮纸、塑料代、剪刀、秒表、材料袋内制作降落伞的材 料。 2、各种降落伞的图片、资料,实验记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 1.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并且预想 了实验方案,今天我们来一起研究一下吧! 2.说说你们组研究什么问题,怎样进行研 究? (降落伞的下降的速率可能与伞面的大小、 伞绳、空气气压、重物有关系) 设计、完善研 究方案 学习实验 方法 尝试解决 1、 学生分组进行研究试验,教师分别进 行试验指导 (学生边试验边填好表格,做好试验记录) 帮 助有困难的组完成实验设计 学 生 分 工 合 作进行试验 体验科学 的探究的 过程和方 法。 34 2、 指导各组根据实验记录进行实验总 结。 3、 学生交流本组的实验结果,总结降落 伞的下降速率快慢的原因。 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 的合作意 识 延伸 7、自己调整自制的降落伞,看谁能把一个 鸡蛋从而层楼降落而不坏。 激发继续 学习的兴 趣 板书设计 9、降落伞 降落伞的速率与伞面的大小、伞绳的多少和重物的轻重有关系 课后小结: 10、飞 机 教学目的: 1、通过机翼上升实验和螺旋桨的牵引实验,感知飞机是如何飞行的。 2、知道一些飞行器,主要是飞机的发明和发展过程。 3、通过制作滑翔机模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并感知飞机的飞行。 4、通过对飞机飞行过程的研究,发展学生对科学与技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机翼上升实验和螺旋桨的牵引实验,感知飞机是如何飞行的。 难点:在理解飞机的飞行原理后,通过制作滑翔机模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 能力,并感知飞机的飞行。 教学准备: 35 教师准备:有关飞机的相关资料;电风扇;螺旋桨等。 学生准备:学具袋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教 学 目 标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学意图 组织学生交 流资料 1、启发:今天我们一起来 研究一个更加复杂的机器 ——飞机。课前,同学们 已经查找了相关的资料, 下面我们一起来汇报一 下。 1、小组同学整合资料, 选择感兴趣的资料准 备汇报。 2、小组同学汇报资料: 飞机的发明,发展等。 激 发 学 习 兴 趣,导入新课 认 识 飞 机 的 发 明 发 展 过 程 指导学生提 出问题,解决 问题。 1、启发:刚才通过我们的 介绍对于飞机我们已 经了解了很多,但还由 一些问题我们还是由 一些疑问的:飞机是怎 么飞起来的? 2、教师演示实验:机翼的 上升实验。 3、教师演示实验:螺旋桨 牵引力的实验。 1、学生进行猜想,假设。 2、通过机翼上升实验, 初步了解飞机上升的 原理。 3、学生提问:在实际生 活中,又是什么力量 是机翼上升的呢? 4、通过两个实验,学生 了解:飞机是由于发动机 转动螺旋桨产生牵引力 或直接向后喷气产生推 力,是飞机加速前进。在 飞机向前运动时,空气流 过机翼,产生升力,当飞 机达到一定的速度时,飞 培 养 学 生 猜 想的能力 培 养 学 生 观 察 能 力 和 分 析能力 认 识 到 螺 旋 桨的作用 36 机就能升空飞行。 板书设计: 课后小结: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制作滑翔机模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并感知飞机的飞行。 2.通过对飞机飞行过程的研究,发展学生对科学与技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机翼上升实验和螺旋桨的牵引实验,感知飞机是如何飞行的。 教学难点: 通过制作滑翔机模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并感知飞机的飞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飞机的相关资料;电风扇;螺旋桨等。 学生准备:学具袋 教学过程: 教 学 目 标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学意图 指导学生了 解滑翔机的 工作原理 1、介绍滑翔机的飞行原 理:滑翔机没有发动机, 它有多种飞行方式,其中 一种常见的起飞方式用小 1、通过教师介绍,了解滑 翔机的飞行原理。 激 发 学 习 兴趣,了解 滑翔机 37 型飞机把它拖到高空,然 后再利用气流在空中翱 翔。 组织学生制 作滑翔机模 型 1、组织学生制作学具中 的滑翔机模型。 2、组织学生进行比赛:看 谁的飞机在空中停留的时 间最长。 1、学生制作并在教师带领 进行试飞。 2、试飞后,进行改进,准 备参加比赛。 培 养 学 生 合作、制作 的能力 激 发 继 续 学 习 的 兴 趣 课后小结: 11、 人造天体 教学目标: 1 知道一些探测宇宙空间的工具与空间技术的应用。 2 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 3 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4 培养搜集信息、资料获得相关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一些探测宇宙空间的工具与空间技术的应用 教学难点: 知道一些探测宇宙空间的工具与空间技术的应用 教学准备: 有关人造卫星、运载火箭、宇宙飞船、航天飞机、行星探测器、宇宙空间站的文 本、图片、影视资料;各种航天器模型;制作“神州号”宇宙飞船模型的材料等。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38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人造天体的图片 谈话:这是什么? 你知道吗? 讲解:每一张天体的图片的名 称 谈话:人造卫星、宇宙飞船、 航天飞机、星际探索器、人造 空间站等都是太空中的人造 天体。对于这些人造天体你有 什么想研究的内容吗?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人造 天体(板书课题) 学生观察、交流 学生倾听 学生思考、提问 激 发 学 生 学 习兴趣,提出 问题 二、导入新 课 谈话:你看到这些人造天体, 你认为人造天体与宇宙中的 自然天体有什么不同吗? 小结:人造天体是人类探索宇 宙的工具。 讲解:20 世纪 50 年代,前苏 联成功的向太空发射了第一 颗人造地球卫星,从此人类进 入了天空的时代。我国在 1970 年 4 月 24 日,我国使用自己 研制的长征 1 号火箭,成功地 向太空反射了第一颗人造地 球卫星——“东方红”1 号, 是我国称为继前苏联、美国、 学生思考 交流 学生以小组形式 活动,展示、讲 解自己的资料 (发展、用途、 作用、种类) 培 养 学 生 分 析的能力 培 养 归 纳 概 括的能力 39 法国、日本、第 5 个靠自己力 量把卫星发射上天的国家。你 还知道人造卫星的哪些知识, 能介绍给大家吗? 小结:录像 谈话:在人造天体中除了人造 地球卫星,还有宇宙飞船、航 天飞机等人造天体,你能介绍 给大家吗? 小结:录像 学 生 收 集 的 资 料,以小组的形 式活动,做一张 人造天体的知识 展报 展示 讲解 评 价 培 养 搜 集 资 料的能力 三巩固教学 制作:我国“神舟”5 号的模 型 作业:查阅有关宇宙空间站的 资料,太空中工作的宇航员的 生活情况 学生制造 展示 课下搜集 培 养 制 作 能 力 板书设计: 11 人造天体 人造卫星 宇宙飞船 人造天体 航天飞机 星际探索器 人造空间 课后小结:: 40 12、太空生活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类对太空探索所付出的努力 2 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3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设想解决空间生活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对太空探索所付出的努力 教学难点: 想象太空生活 教学准备: 太空环境的资料,宇航员在太空生活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导入新课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造 天体,你从中知道哪些知识, 能讲给大家吗? 谈话:我们利用人造天体逐渐 进入到太空,你知道人类是怎 样进入到太空的吗?人们在太 空中是怎样生活的吗?今天我 们继续学习相关知识。 学生回忆、交 流 回 忆 巩 固 学 习知识,导入 新课 激 发 学 习 兴 趣 二、新课教学 出示人类进入太空的图片 谈话:这是人类进入太空的图 片,你知道图片中的故事吗? 小结:1961.4.12 加加林第一个 升上太空的宇航员;1965.3.18 人类第一次在太空中行走; 1969.7.21 阿姆斯特朗第一个 学生观察 讲 述 培 养 学 生 探 索 宇 宙 的 兴 趣,了解人们 探 索 宇 宙 的 过程 41 踏上月球的表面。 谈话:人类进入太空的生活与 地球的生活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因为太空中没有人生存 所需要的空气和水;其次是太 阳光辐射强烈,温差极大;再 是物体失去重量,飘浮在空中。 谈话:宇航员在这样的条件下 生活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 们是怎样解决的呢? 小结: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 (呼吸、食物与水、洗澡、隔 热防寒、失重、睡觉等) 谈话:宇航员进入太空,在太 空中生活工作,会给我们带回 哪些信息? 小结:宇航员的在太空中的重 要性 学 生 讨 论 交 流 学 生 交 流 收 集的资料,以 小组为单位, 整理、记录资 料,并且展示 给 其 他 组 的 同学 学 生 思 考 讨 论交流 培 养 学 生 质 疑能力 培 养 搜 集 资 料能力 三、巩固教学 1 阅读课文中的资料 2 作业: 收集人类探索宇宙和有关 宇宙的知识 学生阅读 交 流 课下完成 培 养 交 流 表 达能力 板书设计: 12、太空生活 生活与工作中的 基本问题 解决方案 42 呼吸 食物及饮水 洗澡 隔热与防寒 失重 与别人交谈 课后小结: 13、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史 2 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3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史 教学难点: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准备: 有关的资料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43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 谈话: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有关宇宙 中的知识,通过你的学习,你还 有想研究的内容吗? 谈话: 今天我们继续了解有关宇宙的 内容 (课题板书) 学生思考 交流 由学生喜欢 的问题入手 进行学习, 培养问题意 识 新课教学 谈话: 我们也是宇宙中的一份子,你知 道我们生活的宇宙空间是什么 样的呢?有多大呢? 谈话: 如果黑板相当于宇宙,那地球会 有多大呢? 小结:宇宙的意思是无限空间和 无限时间的意思,它是无边无际 的。 谈话: 宇宙虽然大,但是我们对它也有 了些了了解,如:太阳系距离银 河系的位置、运动;银河系的组 成;银河系以外的星系有多大。 谁能给大家说一说。 小结:银河系和银河系以外的知 识 学生想象 讨论 交流 学生 阅读 课文 进行交流 再将 自己 收集 的资 料进 行交 流 学生进行猜 想,培养合 作意识 了解宇宙当 中的银河系 44 谈话:我们目前了解宇宙的知识 不是很多,但也是科学家们经过 长时间的辛勤研究得来的,你知 道哪些科学家为我们做出了贡 献? 小结: 以学生做的展板为例进行小结 学生 按照 年份 的变 化将 科学 家排 列进 行介 绍(展板) 培养搜集资 料的能力 巩固教学 谈话:你认为宇宙有没有边缘? 宇宙里的星球会不会消 失? 地球外的星球上有没有 外星人? 学生 讨论 猜想 交流 板书: 13、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河外星系 (10 亿多个银河系) 银河系 (1000 多亿颗恒星) 课后小结: 45 14. 无土栽培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无土栽培的栽培方式。 2、指导学生制作营养液、初步学习无土栽培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参与无土栽培过程,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坚持不懈地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制作营养液,初步学习无土栽培技术。 难点:坚持不懈、认真细致地参与无土栽培过程。 教学准备: 分组进行准备无土栽培所需容器和材料;若干个种苗、营养液、水、固定种苗的 基质。 调查用的记录纸、各种无土栽培的植物图片。小花盆、铅笔。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谈话: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 发展,新型的技术层出不 穷。今天我们学习无土栽培 技术。 明 确 本 课 的 学 习 任务。 观察与讨 论 参观:组织学生参观北京锦 绣大地的无土栽培车间。 讨论:指导学生分组进行讨 论。 学生观察(栽培的 莴苣、油菜、三叶 芹、草莓、甜椒、 番茄、茄子、甜瓜 等) 学 生 进 行 讨 论 : “ 无 土 栽 培 技 术 有 什 么 特 点 ? ” (没有污染、没有 病虫害等) 扩大学生的视野, 丰富知识。 使 学 生 了 解 新 技 术(无土栽培)的 特点。 46 观察与调 查 指导学生了解用基质栽培 蔬菜的特点。 指导学生认识一些营养液。 学习怎样配置营养液。 5L 自来水+硝酸钾 3g、硝酸 钙 5g、硫酸镁 3g、磷酸铵 2g、硫酸钾 1g、磷酸二氢钾 1g 调查:在栽培这些 植物的时候,是用 哪 些 材 料 来 代 替 天然土壤的。 调查:在栽培这些 植物的时候,是怎 样给植物施肥的。 学习配置营养液。 学 习 配 置 营 养 液 的方法。 培 养 学 生 的 操 作 能力 活动与交 流 组织学生利用无土栽培技 术,栽培一棵植物。 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学 生 按 照 无 土 栽 培 技 术 操 作 过 程 有序的栽培植物。 请 同 学 们 欣 赏 自 己种植的作品。 介 绍 自 己 的 栽 培 经过和体会。 培 养 学 生 栽 培 技 术的操作能力;与 人合作的能力。 培 养 学 生 的 表 达 与交流的能力。 布置作业 课下细心照顾自己栽培的植物,并记录它的生长变化。 板书设计: 14. 无土栽培 无土栽培技术的好处:无污染、无病虫害、效率高、品质好…… 营养液配制:5L 自来水+硝酸钾 3g 硝酸钙 5g 硫酸镁 3g 磷酸铵 2g 硫酸钾 1g 磷酸二氢钾 1g 课后小记: 47 15. 温室技术 教学目标: 1、了解温室采用了多种技术为植物的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 水分、养料等。 2、初步具有观察、想象、分析资料的能力和设计简易温室的实践能力。 3、感受科学技术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体验科学技术与生产相互促进,不断发展的 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温室采用了多种技术为植物的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难点:设计简易温室的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温室中各种设备的图片、录像或课件。 小组准备:制作“小温室”的塑料薄膜、支撑棍、胶条等。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谈话:冬天能吃到哪些反季 节生产的蔬菜? 讨论、汇报 引 入 对 温 室 的 研 究 学习新课 谈话:在寒冷的冬季,室外 冰天雪地,温室内为什么能 生长蔬菜、瓜果和花卉等多 种植物呢?(引导学生回忆 有关植物生长条件的知识, 启发学生归纳和整理已经 学习过的知识,把知识系统 化。) 提问:温室里是怎样给植物 观察 分组讨论 全班交流 自选 1~2 个环境条 使 学 生 了 解 温 室 为 植 物 的 生 长 创 造 适 宜 的 环 境 条 件:温度、光照、 水分、养料等。 使 学 生 了 解 温 室 48 生长创设了适宜生长的环 境条件的?(引导学生观察 温室的各项设备,关注温室 技术) 研究 1:冬季和夏季,在温 室中如何分别给植物创设 适宜生长的温度条件? 研究 2:在温室中如何给植 物的生长创设适宜的养分、 水分、湿度和空气条件? 研究 3:在温室中如何给植 物的光合作用创设适宜的 空气条件? 小结:P65、66 件进行研究 分组研讨 全班交流 看书阅读 采用的一些技术 感 受 科 学 技 术 丰 富了我们的生活。 体 验 科 学 技 术 与 生产相互促进,不 断发展的关系。 活动:用透明塑料薄膜,在 教室的窗台处,设计并搭建 一个“小温室”。(准备充足 的材料和工具) 提示:要考虑如何进行观测 的问题(种植什么植物?温 度计、湿度计的位置?搭 建?……) 分组设计 全班交流 分组制作 全班展示 培 养 学 生 设 计 简 易 温 室 的 实 践 能 力。 布置作业 在“小温室”中种植几种植物,并定时地观测记录“小温室”里的温 度、湿度和植物生长情况。 板书设计: 15. 温室技术 温室为植物生长创设的环境条件:温度、养分、水分、湿度、空气、光照 49 课后小记: 16. 克隆技术 教学目标: 1、了解克隆技术为人类带来美好前景。 2、初步具有描述科学技术内容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具有搜集克隆技术资料的 能力。 3、对克隆技术的内容有兴趣,对最新克隆技术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克隆技术是繁衍生物的一种细胞工程。 难点:感受科学是一把双刃剑。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有关克隆技术的资料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导 入 新 课 谈话:你知道克隆羊“多莉” 的哪些事情? 汇报:课前搜集到的 “多莉”的故事 引起学生对克隆 技术的兴趣 学 习 新 课 科学家是怎样用克隆技术“制 造”出“多莉”来的呢? (克隆技术改变了哺乳动物孕 育和繁衍后代的规律,用细胞 工程的方法就可以孕育出具有 同样遗传特性的生命物质。) 如果用克隆技术克隆出许多个 阅读:P69 了解克隆技术是 繁衍生物的一种 细胞工程。 50 你,你将如何对待呢? 克隆技术为人们描绘了一个什 么样的前景?你是怎么想的? (人们了解和操纵生命的能力 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它会给 人类带来许多恩惠,克隆羊拉 开了生物学世纪的序幕。) 分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阅读:P70—71 我们如何迎接生物 学世纪的到来,成为 新世纪的小主人? 培 养 学 生 的 表 达、交流能力 了解克隆技术为 人类带来美好前 景。 感受科学是一把 双刃剑,科学技 术的发展可以造 福人类,也能毁 灭自己。 课 堂 小 结: 克隆技术是繁衍生物的一种细 胞工程。它可以造福人类,也 能毁灭人类。 布 置 作 业 用资料卡片的方法,搜集有关克隆技术的资料。 板书设计: 16. 克隆技术 克隆技术——生物复制、细胞工程 课后小记: 17. 机器人 教学目标: 1、了解机器人技术在生活领域中的应用。 51 2、感受人类智慧的无限创造力。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实际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机器人技术在生活领域中的应用,感受人类智慧的无限创造力。 难点:制作机械手、设计未来的机器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机器人发展及应用的图片或音响资料,制作机械手的材料(塑料 管、小绳、竹竿等。 学生准备:有关机器人发展及应用的资料,设计未来机器人的用纸、笔或软件等。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导 入 新 课 1.谈话:你们了解机器人的事 情吗?你们知道哪些关于 机器人的事情? 2.板书课题。 3.播放机器人的音像资料。 学生讨论 学生观看 发展学生对新 知识的好奇心 和兴趣。 认 识 机 器 人 技 术 的 发 展 1.问题:你们在课下已经查阅 了有关机器人的资料,谁来 说说最早的机器人是什么 样子的?机器人技术是怎 样发展的? 2.总结: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历 程。 学生汇报自己查阅的 资料。 培养学生搜集 信息的能力。 了 解 机 器 人 的 种 类 和 用途 1.谈话: 1 我们先观察课文中的机器 人,你知道它们有什么用途 吗? 2 除了课文上介绍的几种机 学生汇报。 根据情况,也可让学 生展示自己上网搜集 或查阅的图片、文字 等资料。 培养学生整理 资料、分析资料 和语言表达的 能力。 增强学生的表 52 器人以外,你知道机器人还 有哪些用途? 2.教师把学生的发言记录在 黑板上,边记录边分类。 3.谈话:1985 年,前苏联发生 了一起家喻户晓的智能机 器人棋手杀人事件。全苏国 际象棋冠军古德柯夫同机 器人棋手下棋连胜 3 局,机 器人棋手恼羞成怒,突然向 金属棋盘释放强大电流,在 众目睽睽之下将这位国际 大师击倒。 4.提问: 1 机 器 人 能 和 人 友 好 相 处 吗? 2 机器人发生事故的原因是 什么? 5.总结:机器人技术受到许多 因素的影响,例如:硬件系统 故障;软件系统故障;电磁波 的干扰等。因此,机器人技术 是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完善的。 如果机器人的某个系统出现了 问题,就会给人类带来麻烦。 可采用小组竞赛或打 擂台的形式,学生进 行汇报。 学生思考讨论 达意识。 了解机器人技 术也不是完美 无缺的,需要人 们的不断改进。 发展学生辨证 思维的能力。 设 计 和 制 作 活 动 1. 制作机械手 提问: 1 怎样用塑料管、小绳和 一根竹竿等,制作一个 机械手? 制作机械手 培养学生动手 制作能力和自 信意识。 53 2 你能用这个机械手拿起 小球等东西吗? 2.设计未来的机器人 1 谈话:请你先想一想, 未来的机器人可能是什 么样子的?然后,将你 的设想画下来。 2 谈话:请大家将自己的 设计图保存好。下节课 再进行展示和交流。 机械手抓球比赛 学生设计(画图或用 软件) 培养学生的创 造思维能力。 布 置 作 业 3 课下继续设计,完善方案,进行展示和交流。 板书设计: 17. 机器人 有自己的“头脑” 有自己的结构 能产生一定的动作 课后小记: 54 18. 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知道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 当代高技术。 2、知道当前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信息技术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 3、初步具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生活服务的意识,掌握一些信息技术的基 本技能。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知道当前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信息技 术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 难点:初步具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生活服务的意识,掌握一些信息技术 的基本技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计算机教室、手机。 学生准备:关于信息技术的资料。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导 入 新 课 谈话:每天的学习、生活与电视、 电脑、电话有什么关系?这些电 器设备有什么特点? 讨论、汇报(传递信 息等) 引入对信息及 信息技术的认 识。 认 识 信 息 及 信 息技术 1.谈话:刚才,同学们都提到 了“信息”、“信息技术”,它们 是什么涵义呢? 2.小结:信息是指所有用语言、 文字、数据、符号、图像、声音 等表示的内容。信息技术是指获 取、传递、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技 术,包括电子技术、通信技术、 分组学习关于信息 技术的资料,并汇 报。 了解信息及信 息技术,认识信 息技术不等于 计算机技术,计 算机技术只是 信息技术的一 个方面。 55 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以及其他 有关技术。其中,通信技术和计 算机技术是当前发展十分迅速 的。 认 识 计 算 机 及 计 算 机 技术 1. 谈话:今天,我们坐在计算 机教室,又学过计算机课,谁能 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面前的计算 机? 2. 讲解: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 软件组成。硬件包括计算器、控 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 设备等。软件一般分为系统软件 和应用软件。 3. 谈话:计算机都可以做哪些 事情?你会用计算机做哪些事 情? 4. 教师小结:P76 学生观察汇报 学生讨论,边汇报边 演示 学生阅读 认识计算机的 组成 感受计算机技 术与人们生活 的关系十分密 切。 认 识 通 信技术 1.讲解:在信息技术中,当前 通信技术也发展迅速。比如 说手机。 2.提问:手机有哪些功能? 3.谈话:手机是如何工作的 呢? 小结:总之,当前的信息技术的 发展十分迅速,信息技术与人们 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我们应该 学生汇报 阅读 P77、78 感受通信技术 与人们生活的 关系十分密切。 56 掌握一些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 布 置 作 业 给老师或同学发一封电子邮件。 板书设计: 18. 信息技术 电子技术 通信技术 信息技术 计算机技术 控制技术 其他技术 课后小记: 57 19 海洋技术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洋技术主要包括海洋观测技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和海洋环境保护技术 等方面,知道海洋技术是当代高技术的一个重要领域。 2、知道海洋对人类生活的意义,认识发展海洋技术的重要性。 3、培养对海洋的热爱,增强保护海洋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海洋技术,知道海洋技术是当代高技术的一个重要领域,培养对海洋 的热爱,增强保护海洋环境的情感。 难点:知道海洋对人类生活的意义,认识发展海洋技术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海洋科学考察船、海洋卫星、海上石油钻井平台、钻井船的图片; 有关海底世界和海洋生物的音像资料。 学生准备:有关海洋技术的资料。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导 入 新 课 谈话: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海洋 的面积约占 71%。谁知道,海洋 有什么特点?海洋与人类生活有 什么关系? 看音像资料。 汇报:课前搜集到 信息。 引起学生对研 究海洋兴趣 了 解 海 洋 对 气 候 和 人 类 活 动 的影响 1 提问:海洋对气候和人类活动有 什么影响? 2 讲解:因为海洋是影响全球气候 和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的最重要 的因素,所以,对海洋进行观测是 十分必要的。 3 如何观测海洋呢? 学生汇报 看音像资料 讨论汇报结果 (教师补充) 培养学生的表 达、交流能力 58 了 解 海 洋 资 源 及开发 1 播放“海底世界”的录像。 谈话:海洋中还有许多人类可利用 的资源。 2 提问:海洋中有哪些资源?人类 是怎样开发的?与陆上开采比有 什么难度? 小结:总之,海洋对人类生活和生 产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我们要 保护好海洋。 看音像资料 小组讨论并汇报 (教师补充) 学 生 讨 论 保 护 海 洋的措施 了解海洋资源 开发的技术特 点、难度及其意 义。 培养对海洋的 热爱,增强保护 海洋环境的情 感。 布 置 作 业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海上城市或海底设施,说说你们的主要设想。 板书设计: 海洋观测 19. 海洋技术 海洋资源开发 海洋环境保护 课后小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