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018-2019学年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 28题,共计56分) 1.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 A.坊市制度的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的进步 D.海外贸易的发展 2.下列材料中能够反映我国古代占据统治地位的经济政策的是( ) A.“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B.“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C.“乡农卖丝争赴市,客船大贾米行商” D.“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抑议之” 3.《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段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春秋时采用铁器和牛耕技术 B.私田主人的土地私有权得到承认 C.私田数量急剧增加 D.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4.明清时期的“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这一说法中的“富室”是( ) A.地主 B.资本家 C.商邦 D.官僚 5.某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搜集到以下图片资料,它们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 铁制农具的发展演变 B. 小农经济的重要因素 C. 江南经济的迅猛发展 D. 精耕细作的不断扩展 6.明朝时,松江有“卖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女皆以做袜为业,从店中给酬取值。”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松江绝大多数劳动者成了雇佣劳动者 B.卖袜店商人直接支配生产,变成了资本家 C.松江棉纺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 表明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7.《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传统观念影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 C. 外来棉纺织品的竞争力强 D. 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 8.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9.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 ) ①农业经济衰退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0. 哥伦布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历史人物。作为开拓者,他“发现” 了新大陆,使新旧两个大陆建立了联系;作为殖民者,他对美洲人民进行了野蛮的侵略和屠杀。“在他身上,既有新时代的光辉,又有旧时代的烙印”。其中对“有新时代的光辉”的理解,最恰当是( ) A.促进各地文明交融 B. 体现敢于冒险精神 C. 体现社会转型要求 D. 传播先进生产方式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写到十四世纪以后“欧洲则组织起在世界各地从事贸易活动的合股公司……,这些合股公司是无与伦比的,因为他们所具有的合股性质限定了投资者的责任,使投资所起的作用与经营管理的职责相分离”,材料反映了( ) A.新航路后的“商业革命” B.新航路后的“价格革命” C.公司的出现导致了早期的殖民扩张 D.公司主要出现在意大利 12.“当年大西洋上开往欧洲大陆的船只装载的每一种货物,都为一个后来的拉美国家规定了命运,疯狂的人力、物力资源掠夺造成了拉美大陆上‘哪里越是富的不能再富,哪里就越是穷的不能再穷’的人类文明悖论。”第一个切开拉丁美洲血管的西方列强是( ) A.葡萄牙 B. 西班牙 C. 荷兰 D. 英国 13.《全球通史》指出,“控制奴隶贸易,16世纪时是葡萄牙,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是荷兰,18世纪则是英国”。这反映了欧洲殖民活动( ) A.与工业革命发展同步 B.以综合国力作为基础 C.拥有稳定的殖民秩序 D.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14.据载,在整个18世纪,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翻了几倍,价值达到1.8亿两白银,其中英国人的消费占据了一半以上。推动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自然经济抑制了进口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 C.清政府对外贸易的重视 D.西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15.众所周知,欧洲著名城市首先出现在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也最早萌发于地中海沿岸。然而,到了18世纪,远在大西洋沿岸的英国却成为资本主义霸主,这主要因为( ) A.英国地理位置优越 B.英国注重资本原始积累 C.意大利队文化传统 D.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16.《西方社会史》中说:“19世纪晚期,整个欧洲有一次‘残酷体育’的大衰落,例如斗牛和斗鸡,取而代之的是现代体育的比赛,其中赛跑和足球是最受欢迎的”。这段描述说明( ) A.现代奥运会是19世纪晚期出现的 B.传统体育运动随工业革命而衰落 C.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现代体育兴起 D.工业化和城市化推动文明的进步 17.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18.美国史学家所著的《全球文明史》在“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目中这样论述到:“欧洲的海上霸权和大西洋与太平洋航路的开通,在世界历史上造成了三个重大后果。其一,为食物、疾病和一些工业制品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国际环境。其二,创造出了一种新的世界经济,首次将美洲包括在国际贸易中,并为欧洲和亚洲确定了不同的框架。其三……”根据你的理解,省略号部分最合适的表述应该是( ) A.“促使哲人们去寻找和发现支配人类社会的永恒的法则。” B.“一个基于议会理念之上的政治制度逐渐成型并走向成熟。” C.“孕育了被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的崭新的生产方式。” D.“为西方以殖民的方式直接进入世界的某些地区创造了条件。” 19.18世纪末,英国首相曾说:“商业、工业的交换始终会找到与自己相适应的状态,它们只会被人为的措施所搞乱,这些措施一旦干扰它们的自然活动,就会阻止它们发挥良好作用。”符合这种精神的是( ) A.重视工商业的发展 B.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较大幅度削减关税 D.注重经济立法活动 20.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推动这一“方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金融中心的转移 D.中国市场的扩大 21.在19世纪之前的两千多年里,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主流是朝着相互分离的方向发展的,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汇合到16世纪才开始,西方的影响到19世纪才得以加强。其主要原因是中西方缺乏( ) A.文明交流的技术条件 B.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 C.文明交流的历史基础 D.文明扩张的经济动力 22.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 A.电力与蒸汽 B.蒸汽与煤炭 C.电力与钢铁 D.煤炭与钢铁 23. 司汤达小说中人物曾说:“自从蒸汽机成为世界的王后以来,贵族头衔已成为无用之物。”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 A.客观真实,可以采信 B.主观臆断,有待考证 C.背离史实,不足为信 D.小说家言,皆不可信 24.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 A.19世纪60年代 B.19世纪7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 25.下面是“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工业建设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新中国的工业化( ) 重工业类 数量 轻工业类 数量 黑色冶金(钢铁)工业 15 纺织工业 53 有色金属工业 31 食品工业 34 电力工业 113 医药工业 4 煤矿工业 194 造纸工业 10 石油工业 13 其他轻工业 7 其他重工业 建筑材料工业 21 机械工业 157 木材工业 6 化学工业 36 A.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集中力量发展军事工业 C.以资源型工矿建设项目为主 D.以国家重大战略为导向 26.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毛泽东此论( ) A.阐明了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 B.重申了必须继续借鉴苏联模式 C.主张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D.引发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7.有学者指出,20世纪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被选择,并不是对合作组织的抛弃,而是对人民公社体制蕴含的“政府强制抽租”模式的内生反抗,是政府降低对农业资源的强制抽取程度支撑了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信念,并使之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了稳定。这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 A.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B.使农民的实际经济收益提高 C.取消了农民对国家的义务交售 D.彻底改变了农业集体所有制 28.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实现这一“重大突破”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题(29题21分,30题23分,共计44分) 29.(2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和北美,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 ——杨宁一《现代化理论》 材料二 估量整个民族工业,则其先决问题又当别论。于此吾人应特加注意者,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例如上海之我国纺织业与螺丝业,虽曾盛极一时,而其前途仍至渺茫。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条件):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 ——陈翰笙《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提》 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现代化”的类型及理由。(7分) (2) 结合史实分析‘现代化”过程中,中国近代经济结构有哪些“转变”?这种“转变”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11分) (3)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昙花一现”的原因?(3分) 30.(23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二 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三 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四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3分) (2) 材料二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结果如何?(6分) (3) 材料三中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6分) (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基本进程。(8分) 历史试卷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D D C B D D B B C A B B B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D B D C A D C A C D A B C 29.(1)类型:“传导型”国家。(2分) 理由: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逐步瓦解了自然经济,推动了中国向西方学习,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现代化起步打下基础。(5分) (2)转变: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诞生、发展。(答到外国资本主义、洋务经济等亦可)(2分) 影响:经济方面,由传统农业向近代化工业演变,资本主义曲折发展,例如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和机器,促进中国工业化;政治方面,由封建专制制度向近代民主制度演变,如维新变法主张发展君主立宪制;文化方面,由传统夷夏文化观变为向西方学习,如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等。(9分) (3)原因:国家不独立;战争和内乱不断;农村萧条。(3分) 30.(1)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3分) (2)实施:开展“大跃进”,大炼钢铁运动。(2分) 结果: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浪费了人力和资源,导致经济比例严重失调。(4分) (3)异军的作用:外资工业的兴起解决了中国工业的资金短缺和技术薄弱问题;乡镇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6分) (4)进程:①“一五计划”的实施和完成,为工业化的实现奠定了初步基础;②“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左”倾错误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工业化进程,使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拉大;③改革开放的进行,使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④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又开始走上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之路。(8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