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2018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4分) 1.(2分)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 A.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2.(2分)在某次战争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鸦片战争 3.(2分)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它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主要是指( ) A.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B.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C.建立了中华民国 D.推翻了封建统治 4.(2分)贵州旅游资源丰富,很多人认为贵州省的旅游可归纳为:一栋房子(如图),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黄果树瀑布)。你认为贵州省这栋房子能够成为旅游景点是因为这里( )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宣告了长征的胜利结束 第18页(共18页)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5.(2分)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推论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1935年,日本加紧侵略华北 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十年内战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 1937年“七七事变” 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 D 1940年百团大战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抗战的威望 A.A B.B C.C D.D 6.(2分)国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为新中国诞生而创作的,画面再现了新中国成立时人民的喜悦和对新生活的向往,生动表达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是( ) A.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了民主共和 B.中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获得了民族解放 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 D.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进入小康社会 7.(2分)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课堂笔记。请你根据内容为其拟订一个最恰当的标题(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18页(共18页) C.国有企业改革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2分)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会议召开后不久,有外电评论道:“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外电评论的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9.(2分)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传播了人文主义 B.发现了美洲大陆 C.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体 D.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10.(2分)1800年,大约五分之一的英国人口居住在城镇,城镇规模大约一万人。而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庞大的乡村社会被城市化了,全国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城里工作和生活。这则材料最适合用来说明( ) A.文艺复兴的意义 B.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C.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D.工业革命的影响 11.(2分)有人说: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分别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障碍和内部障碍。其中“外部障碍和内部障碍”指的是( ) A.英国殖民统治和农奴制度 B.封建专制统治和农奴制度 C.英国殖民统治和黑人奴隶制度 D.封建专制统治和黑人奴隶制度 12.(2分)下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B.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C.20世纪末,欧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D.21世纪初,美国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 13.(9分)习近平同志指出“ 第18页(共18页) 中国梦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青年学生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材料一: (1)请指出如图所示的这条中西交往的重要通道的名称。为开通这条通道做出杰出贡献的历史名人是哪位? 材料二: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曙光。 (2)根据材料二所述“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是什么?“一道闪电划过”指什么?为什么黑暗依旧? 材料三:中国梦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核心力量。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经过艰难探索,终于找到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正确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之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正确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答一点即可) 材料四: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以什么历史事件为开端?“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 14.(9分)近现代史上的中美日关系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未获实利,随即将目光转向了东方,加快了同日本争夺的步伐。在美国的发起下,1921﹣ 第18页(共18页) 1922年,美、英、法、日、意、中等九国在华盛顿举行国际会议。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华盛顿会议上集中反映了美日在哪一地区的矛盾?这次会议对中国产生了什么严重后果? 材料二: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突然和蓄谋的进攻……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进入战争状态。 ﹣﹣摘自罗斯福《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为什么说“1941年12月7日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面对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1942年1月反法西斯国家有什么重大举措?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政策,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20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改善两国关系。 ﹣﹣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面对美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敌对政策,新中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外交取得怎样的成就?(答一点即可)20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 (4)纵观中美关系发展的历程,谈谈中美应该如何处理两国关系才有利于两国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至少答两点) 15.(8分)20世纪的世界风云变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30年代)发生了人类经济史上撼动级数最强烈的“大地震”,其“震中”就在一向自诩为全球安全港的美国。 (1)材料一中“大地震”是指哪一灾难?“震中”国家又是如何应对的? 材料二:50年代的初期至70年代初期二十年间,美国、欧共体、日本制造业的总产量一跃增加4倍之多……在经济爆炸增长的同时……却早已隐含着危险之势,即地球环境的污染以及生态平衡的破坏。 (2)根据材料二日本经济爆炸增长的原因有哪些?(写两点即可)文中的“危险之势”指什么? 材料三:(80、90年代)欧洲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发生剧变……将稳定了国际关系40年之久的国际政治体系完全破坏。 ﹣﹣以上材料摘自《极端的年代》 第18页(共18页) (3)材料三中的“国际政治体系”指哪一格局?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21世纪的今天,人类仍然面临诸多问题,请你举出一例。 第18页(共18页) 2018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4分) 1.(2分)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 A.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B.东起山海关,西至临洮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长城的起止点的相关史实。对比掌握明长城和秦长城的异同点。 【解答】为了防御北方蒙古骑兵南下侵扰,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先后花了近二百年时间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在长城修筑史上,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坚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长城的起止点的相关史实。 2.(2分)在某次战争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鸦片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知道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随之而来的是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解答】题干关键信息是“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随之而来的是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故选:B。 【点评】 第18页(共18页) 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3.(2分)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它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主要是指( ) A.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B.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C.建立了中华民国 D.推翻了封建统治 【分析】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 【解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A项可以排除,辛亥革命并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B项虽说法正确,但它发生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前,属于辛亥革命得以成功的条件,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辛亥革命结束后中国封建制度并没有被推翻;C项说法正确,辛亥革命的“胜利”主要指的是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掌握辛亥革命。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难度较大。 4.(2分)贵州旅游资源丰富,很多人认为贵州省的旅游可归纳为:一栋房子(如图),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黄果树瀑布)。你认为贵州省这栋房子能够成为旅游景点是因为这里( )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宣告了长征的胜利结束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遵义会议相关知识的掌握。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解答】 第18页(共18页)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开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题干中贵州省这栋房子能够成为旅游景点是因为这里召开过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 5.(2分)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推论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1935年,日本加紧侵略华北 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十年内战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 1937年“七七事变” 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 D 1940年百团大战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抗战的威望 A.A B.B C.C D.D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和正式建立。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和正式建立的标志。 【解答】A.1935年,日本加紧侵略华北,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史实与推论正确,不符合题意。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十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民党8月中旬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的决议,把红军和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十年内战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史实与推论不正确,符合题意。 C.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史实与推论正确,不符合题意。 D.1940年百团大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抗战的威望,史实与推论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和正式建立的相关内容,运用所学,分析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6.(2分)国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为新中国诞生而创作的,画面再现了新中国成立时人民的喜悦和对新生活的向往,生动表达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18页(共18页) 的含义是( ) A.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了民主共和 B.中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获得了民族解放 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 D.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进入小康社会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的知识点,重点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解答】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人民百年被侵略的屈辱历史,从此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是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视图和对历史资料的理解分析能力,要理解重要历史事件的意义。 7.(2分)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课堂笔记。请你根据内容为其拟订一个最恰当的标题(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三大改造的有关内容。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答】 第18页(共18页)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和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通过三大改造我国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故选:A。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三大改造的有关内容。 8.(2分)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会议召开后不久,有外电评论道:“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外电评论的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四大. 【解答】解答本题的关键是“20世纪90年代初”。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议,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9.(2分)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传播了人文主义 B.发现了美洲大陆 C.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体 D.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对新航路开辟和文艺复兴影响的比较。 【解答】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国与世隔绝的状态,通过新航路的开辟,人们之间的交往密切了,世界各大洲之间也有了联系,世界各地的商品在欧洲市场上都能买到,所以新航路的开辟也被称为“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同时期的文艺复兴运动宣传人文主义,被称为“人被发现的时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是文艺复兴的影响,B、C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和文艺复兴都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故选:D。 【点评】新航路开辟和文艺复兴影响的比较的内容的识记。 第18页(共18页) 10.(2分)1800年,大约五分之一的英国人口居住在城镇,城镇规模大约一万人。而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庞大的乡村社会被城市化了,全国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城里工作和生活。这则材料最适合用来说明( ) A.文艺复兴的意义 B.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C.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D.工业革命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应重点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解答】依据材料“1800年,大约五分之一的英国人口居住在城镇,城镇规模大约一万人”和“全国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城里工作和生活。”可知,这说明了工业革命导致英国城市人口增加。这则材料最适合用来说明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故选:D。 【点评】本题把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要注意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11.(2分)有人说: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分别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障碍和内部障碍。其中“外部障碍和内部障碍”指的是( ) A.英国殖民统治和农奴制度 B.封建专制统治和农奴制度 C.英国殖民统治和黑人奴隶制度 D.封建专制统治和黑人奴隶制度 【分析】本题考察知识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根本原因、影响,美国南北战争的根本原因、影响,注意两者之间的区分。 【解答】美国独立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所以独立战争的外部障碍是“英国的殖民统治”。南北战争的根本原因是美国南方的种植园奴隶制经济和北方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矛盾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故扫除的内部障碍是“黑人奴隶制”。 故选:C。 【点评】考察大国史里的美国史内容,注意区分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相关内容。 12.(2分)下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第18页(共18页) B.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C.20世纪末,欧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D.21世纪初,美国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分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A.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近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在钢铁、汽车、船舶、电器等许多重要生产领域,日本都名列世界前列。故A项正确。 B.二战期间和战后至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成为经济超级大国。70年代初,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开始出现贸易逆差,并不断扩大。故B项错误。 C.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成立以后,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故C项错误。 D.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逐渐有了稳定持续的发展,在保持低通胀、低失业率和减少财政赤字的同时,发展速度名列西方发达国家前列,进入新经济时代。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知识的掌握,建议学生重点掌握经济发展的原因及主要表现。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 13.(9分)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青年学生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材料一: (1)请指出如图所示的这条中西交往的重要通道的名称。为开通这条通道做出杰出贡献的历史名人是哪位? 第18页(共18页) 材料二: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曙光。 (2)根据材料二所述“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是什么?“一道闪电划过”指什么?为什么黑暗依旧? 材料三:中国梦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核心力量。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经过艰难探索,终于找到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正确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之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正确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答一点即可) 材料四: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以什么历史事件为开端?“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 【分析】本题以四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辛亥革命、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中国革命道路、三大改造完成、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等知识,明确青年学生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解答】(1)由图可知,这条中西交往的重要通道是丝绸之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张骞奉汉武帝之命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和中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丝之路的开辟出了重要贡献。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辛亥革命的胜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之后建立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所以说“一道闪电划过;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国家和人民的悲惨命运仍在继续,所以说“黑暗依旧”。 第18页(共18页) (3)根所学知识可知,在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经过艰辛的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将马克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使中国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1956年,三大改造的定成标志着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4)根据题干时间“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可知,“一均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指中国的改革开放,而改革开放的开端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在改革开放过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义道路。 故答案为: (1)丝绸之路;张骞。 (2)《辛丑条约》的签订,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国家和人民的悲惨命运仍在继续。 (3)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三大改造的完成。 (4)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辛亥革命、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中国革命道路、三大改造完成、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等知识。 14.(9分)近现代史上的中美日关系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未获实利,随即将目光转向了东方,加快了同日本争夺的步伐。在美国的发起下,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中等九国在华盛顿举行国际会议。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华盛顿会议上集中反映了美日在哪一地区的矛盾?这次会议对中国产生了什么严重后果? 材料二: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突然和蓄谋的进攻……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进入战争状态。 ﹣﹣摘自罗斯福《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为什么说“1941年12月7日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面对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1942年1月反法西斯国家有什么重大举措? 第18页(共18页)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政策,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20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两国领导人都认为有必要改善两国关系。 ﹣﹣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面对美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敌对政策,新中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外交取得怎样的成就?(答一点即可)20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 (4)纵观中美关系发展的历程,谈谈中美应该如何处理两国关系才有利于两国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至少答两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现代史上的中、美、日关系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日本偷袭美国军事基地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新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20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发生的变化的相关史实。 【解答】(1)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为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特别是美日之间的矛盾,美、英、法、中等九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2)据材料二“1941年12月7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7日,日本机群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军事基地珍珠港,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珍珠港事件”。珍珠港事件的爆发,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空前扩大。所以罗斯福说“1941年12月7日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美国、英国、苏联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正式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实行敌对政策,针对美国的外交孤立,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出席日内瓦会议,出席万隆会议。20世纪70年代,随着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国际地位的提高,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4)本题为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中美两国应该加强合作,发展友好关系,互通有无,互帮互利,共同发展等。 第18页(共18页) 故答案为: (1)亚太地区(远东、太平洋地区),它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2)日本偷袭珍珠港;签订《联合国家宣言》,成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出席日内瓦会议;出席万隆会议。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4)两国应该加强合作,发展友好关系,互通有无,互帮互利,共同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日本偷袭美国军事基地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新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20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发生的变化的相关史实。 15.(8分)20世纪的世界风云变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30年代)发生了人类经济史上撼动级数最强烈的“大地震”,其“震中”就在一向自诩为全球安全港的美国。 (1)材料一中“大地震”是指哪一灾难?“震中”国家又是如何应对的? 材料二:50年代的初期至70年代初期二十年间,美国、欧共体、日本制造业的总产量一跃增加4倍之多……在经济爆炸增长的同时……却早已隐含着危险之势,即地球环境的污染以及生态平衡的破坏。 (2)根据材料二日本经济爆炸增长的原因有哪些?(写两点即可)文中的“危险之势”指什么? 材料三:(80、90年代)欧洲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发生剧变……将稳定了国际关系40年之久的国际政治体系完全破坏。 ﹣﹣以上材料摘自《极端的年代》 (3)材料三中的“国际政治体系”指哪一格局?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21世纪的今天,人类仍然面临诸多问题,请你举出一例。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二战前发生了经济大危机,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今天的类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 【解答】(1)由材料一“(20、30年代)发生了人类经济史上撼动级数最强烈的‘大地震’,其‘震中’就在一向自诩为全球安全港的美国。”可知,“大地震”指的是1929﹣ 第18页(共18页) 1933年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首先爆发在美国,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逐步走出了危机。 (2)由材料二“50年代初期至70年代初期20年间,世界各地制造业的总产量一跃增加4倍之多……(世界经济)爆炸性增长的同时,……却早已隐含着危险之势,即地球环境的污染以及生态平衡的破坏。”可知,材料二中“爆炸性增长”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二战后,各国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利时机,采用新技术,积极恢复和发展经济;美国的扶持;制订符合国情的经济政策。文中的“危险之势”指的是地球环境的污染以及生态平衡的破坏。 (3)由材料三“(80、90年代)欧洲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发生剧变……将稳定了国际关系40年之久的国际政治体系完全破坏”可知,“国际政治体系”指的是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东西方冷战结束,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21世纪的今天人类仍面临诸多问题,如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 故答案为: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2)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美国的扶持;制订符合国情的经济政策;“危险之势”:地球环境的污染以及生态平衡的破坏。 (3)两极格局;苏联解体。 (4)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 【点评】掌握二战前后政治经济局势的发展变化。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9/30 7:02:08;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18页(共18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