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7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版步步高《考前三个月》专题课件:专题五 必考点16 农业生产及其影响
必考点 16 农业生产及影响 专题五 人类产业活动 栏目索引 明考向 对点练 析考点 悟真题 01 02 03 04 考向 1 农业生产活动 1.(2016· 全国文综乙卷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 25 ℃ 以上才能孕育花蕾, 32 ~ 37 ℃ 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 20 时左右至次日 10 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悟 真题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 1983 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 2000 年,横县获 “ 中国茉莉之乡 ” 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 80% 以上,占世界总产量 60% 以上。下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1) 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 。 解析答案 解析 横县在北回归线以南,纬度低,热量丰富,高温时间长,有利于茉莉的生长;横县北部地势高,冬季可以阻挡寒冷气流,因此受寒潮影响小;而江苏、杭州地形平坦,易受寒潮的影响,且江浙地区受梅雨天气和伏旱天气影响,会出现长时间的过干和过湿现象,都不利于茉莉生长。 答案 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 ( 降水较多 ) , ( 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或伏旱期过旱且时有超过 37 ℃ 的高温 ) ;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2) 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 解析答案 解析 由 题干可知,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冲积而成的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有利于茉莉种植;茉莉分布在地势较高的旱地, 有利于雨季排水,防止洪涝灾害,有利于防止土壤过湿影响茉莉的正常生长, 而且离河流近,有利于旱季引水灌溉,保证茉莉的正常生长 。 答案 ( 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 ) 平坦便于种植;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 (3) 目前横县县城集聚了 100 多家茉莉花茶厂。分析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 解析答案 解析 由 材料可知,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种植规模大。从图中可以看出横县离南宁近,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好,有利于茉莉花茶的销售和原料的运输 。 答案 ( 茉莉花茶生产应接近茉莉花产地。 ) 横县茉莉花生产规模大,花源供应充足且品质佳;县城交通便利,便于收集茉莉花 ( 蕾 ) ;县城基础设施较好,便于生产组织。 ( 离南宁市较近,便于产品销售。 ) (4) 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 ① :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 。 解析 区域 的开发,应该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利用优势资源,形成特色产业和品牌效应,从而吸引相关产业集聚,扩大规模,获得规模效益,并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就业,走可持续发展的脱贫致富之路。 答案 因地制宜 ,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扩大生产规模以达到规模效益和影响 ( 实行专业化生产 ) ;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 解析答案 问题 ② :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解析 横县 具有 “ 中国茉莉之乡 ” 的称号,应该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大品牌宣传,提高知名度;同时应加大科技投入,开发新品种,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在发展茉莉经济的同时,开发以茉莉为主题的文化产业,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多元化,推动当地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答案 加强茉莉种植和茉莉花茶生产的科研投入,确保茉莉花茶的品牌优势; 加大茉莉花其他产业化应用的研发;开发新产品;拓展旅游、文化市场,实现经营多元化。 解析答案 2.(2016· 浙江文综 )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 (1) ~ (3) 题。 材料一 图 1 为某区域略图,图 2 为图 1 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 图 1 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从甲地的高原半干旱草原带,变为丁地的热带季雨林带 。 材料三 由于河流每年带来的 2 亿吨的泥沙,图 1 中戊区域形成了面积 8 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 。 (1) 图 1 中甲地和丁地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甲地和丁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______ 、 ______ 。分析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异同点 。 解析答案 解析 根据 图中经纬度以及地理事物的分布可知,甲地位于青藏高原,主要粮食作物为青稞;乙地位于恒河平原,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 。 答案 青稞 ( 小麦 ) 水稻 相同点:河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雨热同期;甲地降水少,丁地纬度低,两地光照充足。 不同点:甲地海拔高,热量不足;丁地纬度低,海拔低,热量丰富;甲地处于背风坡,降水量少;丁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多;甲地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 (2) 图 1 中所示道路沿线,乙地 ( 海拔 5 250 米 ) 和丙地 ( 海拔 2 000 米 ) 自然带类型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_ ____ 。分析该道路沿线自然带分异的主要原因。 解析答案 解析 读 图可知,乙地 ( 海拔 5 250 米 ) 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北坡基带处,自然带的类型为高山草甸带;丙地 ( 海拔 2 000 米 ) 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基带处,自然带的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该道路沿线体现的是垂直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 答案 高山 草甸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原因:海拔和坡向不同引起的热量和降水量差异 。 (3) 分析戊区域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 。 解析 戊区域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社会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有流域面积、地势起伏、降水的强度和时间、植被状况等,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等。 答案 流域 面积大,泥沙来源广 ( 泥沙来自两条河流 ) ;流域内降水量大 ( 两河支流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迎风坡 ) ;夏季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流域内地形坡度大;坡地开发,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 。 解析答案 3.(2014· 新课标全国文综 Ⅱ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 1957 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 1.24 万平方千米,人口 20 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 “ 中国绿色米都 ” 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 (1) 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 解析答案 解析 三 江平原地处我国东北的寒冷偏远之地,开发历史短,再加之地广人稀,工业、交通等落后,因而人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很轻,环境质量好 。 答案 开垦 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 ( 废气、废水、废渣等 ) 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 (2) 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 解析 虫害 的多少与气候密切相关, 通常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的地区虫害少; 降水少、气候干燥的地区虫害少。因为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干燥少雨不利于害虫的生存与繁殖 。 答案 纬度 高 (48°N 附近 ) ,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 ( 虫卵 ) 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解析答案 (3) 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 解析 由 材料可知,建三江地区土壤肥沃,肥力高,加之利用现代技术 “ 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 ,因此施用的化肥少 。 答案 土壤 肥沃 ( 肥力高 ) ;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解析答案 (4) 建三江被称为 “ 中国绿色米都 ” 。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 解析答案 解析 “ 绿色 ” 代表无污染或者污染程度很低。由材料和前面三问可知,建三江环境质量好;土壤肥沃,化肥施用量少;纬度高,气温低,虫害少, 农药施用量少,因而三江平原的农产品几乎不受污染,符合绿色产品的标准。 建三江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较高,粮食产量大,商品率高。 答案 环境质量 优良 ( 污染少 ) ;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 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 4.(2013· 新课标全国文综 Ⅰ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 1 134 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 20 世纪 50 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下图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1) 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 。 解析 由 图知,尼罗河中的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只有一条水道,且该 河段有多处瀑布,鱼类无法逆流通过 。 答案 ( 维多利亚湖 ) 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中 ( 北部唯一出口通向尼罗河 ) ;湖泊海拔高,尼罗河上游多瀑布,阻挡了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 。 解析答案 (2) 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 解析答案 解析 尼罗河与维多利亚湖均位于热带,气温差异不大,排除气温因素。尼罗河鲈鱼的生存环境主要的变化在于湖与河的差异,应从生存空间和饵料两方面分析维多利亚湖的优势。 答案 维多利亚湖湖面广阔,为体型大的尼罗河鲈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湖中鱼类为尼罗河鲈鱼提供充足的饵料。 (3) 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 解析答案 解析 可 迁移外来物种入侵的原理理解尼罗河鲈鱼对其他鱼类的影响; 尼罗河鲈鱼的特点决定其捕捞方式与原生鱼类捕捞方式不同,其迅速繁殖, 促进了专业捕捞业的发展,冲击了当地传统捕捞业 。 答案 尼罗河 鲈鱼体型大,食量大,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 ( 尼罗河鲈鱼体型大,捕捞技术和方法与当地传统不同, ) 冲击当地传统捕捞业,同时出现专门捕捞尼罗河鲈鱼的捕捞业 。 (4) 说明尼罗河鲈鱼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 。 解析 应从 尼罗河鲈鱼本身的产量、经济效益和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两个角度分析。 答案 产量 大,价格高, ( 国际市场需求量大, ) 出口创汇;捕捞、加工、运输等产业随之发展,扩大就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 解析答案 考向 2 农业地域类型 1.(2015· 福建文综 )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完成 (1) ~ (2) 题 。 (1) 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 . 季风水田农业 B. 乳畜业 C. 大牧场放牧业 D. 混合农业 解析 √ 解析 由 农业生产模式可以得出,该农业生产主要以水稻种植业和畜牧业相结合,因而属于混合农业。 (2) 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 ( ) A . 价格低廉 B . 减耗保鲜 C. 绿色优质 D . 品种丰富 解析 √ 解析 该 种农业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是在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生产,不使用化肥,既合理利用了资源,又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2.(2014· 新课标全国文综 Ⅱ ) 右 图 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 (1) ~ (2) 题 。 (1) 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 ) ① 盛行西风 ② 地形抬升 ③ 暖流增湿 ④ 反气旋活跃 A. ①② B . ②③ C. ③④ D . ①④ 解析 √ 解析 根据 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以判断出图示岛屿为新西兰的南岛,该岛地处西风带内,岛屿的西南部为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故选 A ; 由 洋流的分布可知,该岛屿附近无暖流分布,如果反气旋活跃则降水不会丰富,故 ③④ 说法错误,排除 B 、 C 、 D 。 (2) 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最适宜在图示岛屿发展的是 ( ) A. 水田农业 B . 迁移农业 C. 种植园农业 D . 畜牧业 解析 √ 解析 根据 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可以判断该岛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阴雨潮湿,热量条件较差,不适合发展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加之该岛多山地,因而最适宜发展畜牧业 ( 或乳畜业 ) 。 考向 3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3· 新课标全国文综 Ⅰ ) 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 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 “ 白色污染 ” 。据此完成 (1) ~ (3) 题。 (1) 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 ( ) A. 春季 B . 夏季 C. 秋季 D . 冬季 解析 我国 大多数地区春季气温较低,由于夏季风尚未到达,降水较少,为达到保温、保湿和保土目的而覆膜 。 解析 √ (2) 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 ( ) A. 东南沿海地区 B. 西南地区 C. 东北地区 D . 西北 地区 解析 西北 地区春季干旱,纬度较高,特别是夜晚地温较低,覆盖地膜能很好地提高地温和保持水分 。 解析 √ (3) 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 ) ① 危害作物根系发育 ② 阻碍土壤温度提升 ③ 阻碍土壤水肥运移 ④ 加快表土流失速度 A. ①③ B . ①④ C. ②③ D . ②④ 解析 地膜 残留土壤后,会破坏土壤内部结构,危害作物根系发育,阻碍水肥运移。 解析 √ 返回 明考向 返回 1.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经营模式及分布规律。 2. 相似区域农业地域类型的异同点分析,如我国季风水田农业与日本季风水田农业的异同点等。 3.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析考点 1.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2.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3. 农业地域类型的判读方法 (1) 看生产结构 ① 以种植业为主: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 ② 以畜牧业为主: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 ③ 两者各占一定比重:混合农业。 (2) 看商品率 商品率较低的是季风水田农业和原始迁移农业,其他主要类型商品率都较高。 (3) 看集约程度 ① 季风水田农业劳动力投入较多,单位生产规模小; ② 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4. 我国主要农业区、农作物分布及区位条件 5. 农业生产活动造成的影响 (1) 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如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导致荒漠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 (2) 过量施用化肥、农药等生产活动导致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污染。 易错点 (1) 农业类型和农业地域类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农业类型侧重农业部门结构,如种植业、畜牧业等,农业地域类型侧重于农业区域特点,某个区域范围内主要发展同一种农业生产活动,如亚洲的季风水田农业。 (2) 并不是说养殖业和种植业在一起就是混合农业了。二者必须是在同一地域内的有机结合、相辅相承、各占一定比例才称得上混合农业。如我国东部农耕区虽然也有家禽饲养活动,但多是圈养,且养殖业的比例太低,没有和耕作业有机结合,所以不是混合农业。 (3) 我国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有商品谷物农业类型。但和世界发达国家的商品谷物农业不同的是,我国是国营农场,外国多家庭经营。 (4)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属于自给农业,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但并不是所有亚洲国家的季风水田农业商品率与机械化水平都低,如泰国的季风水田农业商品率就较高,日本的小型机械化程度非常高。因此分析问题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防止脱离材料盲目归类。 (5) 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阿根廷、南非、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区位条件主要有优质草场、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交通便利等。 乳畜业主要分布在西欧、美国等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主要区位条件是接近市场及饲料供应地,专业化、集约化程度高,商品率高,交通便利等 。 返回 (6) 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地区需要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但并不是绝对的。如果某地降水稀少,但地表水资源丰富,能够发展灌溉农业,则它可以发展季风水田农业,如我国西北地区的水稻生产 。 (7) 混合农业是按生产对象划分的。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虽然与澳大利亚和西欧的混合农业相差甚远,但仍然属于混合农业 。 题组 1 农业生产活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脐橙原产于巴西,是甜橙类的特殊品种。脐橙的经济栽培受地理气候因素制约较大,有其特定的适生条件,大致界定为:年平均气温 18 ~ 19 ℃ , ≥ 10 ℃ 年积温在 6 000 ~ 6 500 ℃ 之间, 1 月份平均温度 7 ℃ 左右,年降雨量 1 000 毫米左右,年日照 1 600 小时左右。此外脐橙又具有变异性,因地理气候环境不同,各地具有其适应不同气候条件的良种。 对点练 “ 中国脐橙之乡 ” ( 如下图所示 ) ,该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形成了全年有鲜橙成熟上市的格局。为了提高脐橙的产量和质量,果农在果树行间种植草类植物。 (1) 描述秭归地形特征。 解析答案 解析 描述 地形地势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 ( 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 主要描述主要地形构成,与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倾斜方向和走势、区域极值 ( 地势最高值、最低值 ) 。读图可知,从等高线数值来看,秭归地区海拔多在 500 米以上,海拔高,起伏较大,以山地地形为主。从等高线分布来看,南北两侧海拔高,中部海拔低 。 答案 以 山地地形为主,地势南北高,中低 。 (2) 分析秭归地形对脐橙种植的有利影响。 解析答案 解析 地形 对脐橙种植的有利影响主要结合材料中给出的脐橙的生长条件考虑。 “ 年平均气温 18 ~ 19 ℃ , 1 月份平均温度 7 ℃ 左右 ” ,秭归地区北部有山地阻挡,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小,降温幅度小,有利于越冬。 “ 该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形成了全年有鲜橙成熟上市的格局 ” 是由于该地纬度低,海拔高,垂直地带性明显 。 答案 北部 山地,冬季阻挡冬季风南下,冬季较暖,利于脐橙越冬;垂直地带性明显,不同海拔地区种植不同季节成熟的脐橙品种,使四季都有鲜脐橙上市,延长销售时间 。 (3) 说明果园中果树行间种植草类植物的作用。 解析答案 解析 果园 中果树行间种植草类植物的作用主要从地表植被覆盖率提高对于环境的影响角度分析。果园内种植牧草不但可减缓雨水径流,山坡地减少水土流失,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质。并且适宜的牧草可保护、繁衍果树害虫的天敌,如七星瓢虫等,可有效抑制蚜虫、叶螨、叶蛾、红蜘蛛等,达到生态治虫的目的。同时增收的牧草,既可用于淹青、沤肥还肥于土,也可用于养殖畜禽增收,畜禽粪可追肥于果园,促进果树生长增收,形成良性循环 。 答案 果园 中果树间种植草类植物可以改善果园小气候,增加果园湿度,夏季降低地表温度,冬季提高地表温度;利于地表水下渗,维持土壤水分,增加土壤有机质,防止水土流失;有利于虫害天敌生存,利于控制虫害。 ( 答案合理即可 ) (4) 当地政府准备扩大脐橙种植面积,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 解析答案 解析 赞同 与不赞同均可,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赞同主要从对当地经济发 展的有利影响考虑。当地种植脐橙的历史悠久,有 “ 中国脐橙之乡 ” 的美誉。 自然条件适宜,脐橙品种优良,市场需求量大,扩大种植面积可以增加果农收入;发展与脐橙相关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机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不赞同主要从种植的不利条件及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角度 考虑。从气候条件来看,该地海拔高,气温低,脐橙生产受冬季气温影响大, 容易受到冻害威胁;从对环境影响来看,地形坡度大,易产生水土流失,威胁三峡水库的安全 ( 减少三峡水库库容 )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污染三峡水库;同时,大规模增产,增加市场销售的风险。 解析答案 答案 赞同 :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生产技术水平高;被国家命名为 “ 中国脐橙之乡 ” ,具有品牌优势;自然条件适宜,脐橙品种优良,市场需求量大,扩大种植面积可以增加果农收入;发展与脐橙相关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机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不赞同:容易受到冻害威胁;地形坡度大,易产生水土流失,威胁三峡水库的安全 ( 减少三峡水库库容 )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污染三峡水库;大规模增产,增加市场销售的风险。 ( 答对其中 3 点即可 ) 题组 2 农业地域类型 1. 下图为 “ 海南岛农业分区示意图 ” 。读图回答 (1) ~ (2) 题。 1 2 (1) 海南岛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 热带迁移农业 B . 水稻种植业 C. 商品谷物农业 D . 大牧场放 牧业 解析 √ 解析 海南岛 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 , 雨 热同期,适于发展水稻种植业。 1 2 (2) 南繁基地被誉为 “ 国家种业硅谷 ” ,该地农作物新品种培育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 A. 面临南海,靠近东南亚, 地理位置 优越 B. 纬度低,光照、热量、水分条件优越 C. 地广人稀,耕地广阔,土地租金低 D.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解析 √ 解析 南 繁基地被誉为 “ 国家种业硅谷 ” ,主要是纬度低,光照、热量、水分等自然 ( 育种 ) 条件优越。 1 2 2. 图 A 为 “ 世界某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 ” 。图 B 中 X 轴代表农业人口密度, Y 轴代表农产品商品率。据此完成 (1) ~ (2) 题。 1 2 (1) 图 A 阴影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与图 B 中的 a 、 b 、 c 、 d 哪一个对应 ( ) A.a B.b C.c D.d 解析 √ 1 2 解析 从 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地为非洲南部,热带草原面积广,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 ; 图 B 中 a 表示农业人口密度较小、商品率较高的农业地域类型。 1 2 (2) 关于该地此农业地域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 水利工程量大 B. 专业化程度高 C . 主要农产品是小麦 D. 生产活动以牧牛为主 解析 √ 1 2 解析 水利工程 量大是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该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专业化程度高;该地生产活动以牧羊为主,主要农产品是畜产品。 1 2 题组 3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2015· 重庆文综 ) 下图是 “ 某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 ” 。读下图,回答下题。 1 2 ④ 区域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 ) A . 温室气体减少 B. 森林覆盖率减小 C. 入湖泥沙量降低 D. 草原生产量降低 解析 √ 1 2 解析 本地区原始森林分布较广, ④ 区域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是破坏森林,导致森林覆盖率下降, B 项符合题意。 1 2 2.(2013· 海南地理 ) 右 图 示意我国 39°N 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 (1) ~ (3) 题 。 (1) 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 A.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 解析 1 2 解析 图例 中显示有冰川,该地河流主要为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有时令河,会发生断流现象;结合该地纬度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势低洼处,地下水位较高,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容易产生土壤盐渍化。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丁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洼,土壤盐渍化最为严重。 1 2 (2) 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是 ( ) A. 光照 B. 水分 C. 坡度 D. 温度 √ 解析 解析 根据 图示:丙地区附近 等高线 稀疏,坡度 较小,地形较为平坦; 西北 地区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 , 光照 强烈。所以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1 2 (3) 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 ) A. 甲地区植被退化 B . 乙地区沙化 C. 丙地区荒漠化 D . 丁地区植被 改善 √ 解析 返回 解析 该 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流量小,河流流向为从甲流向丁。如果在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导致下游地区水量减少,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将导致下游丙、丁地区出现荒漠化。 1 2 本课结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