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怀古咏史诗鉴赏学案
2018 届高三一轮复习 怀古咏史诗鉴赏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一、高考真题体验 (2015 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 山阳,桑榆漫漫漳河曲。城郭为墟①人改代,但有西园明月在。鄴傍高冢多贵臣,蛾眉曼睩 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张说《鄴都引》,选自《全唐诗》) 【注】虚:废墟。 (1)请赏析“城郭为墟人改代,但有西园明月在”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6 分) 【答案】 “城郭为墟人改代,但有西园明月在”,以都邑变为废墟,人世盛衰更替与月之 千秋永照对比,突显人非物换,抒发了世事沧桑,人生如寄的感慨。 【感知】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 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 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 等目的。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近几年高考,各地多有涉及,复习时应慎重对待。 二、咏史怀古诗常识及解题规律 (一)咏史怀古诗类别: 1. 咏古迹 2.怀古人 3.忆古事 (二)咏史怀古诗形式标志。 标题有古迹、古人名,或有“咏”“怀古”“咏怀”等字眼。 (三)怀古咏史诗特点 内容:国家-----国运衰微 统治者------荒淫奢侈 名胜-----昔盛今衰 古人------壮志未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手法:常用典故、借景抒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衬托、抑扬、讽刺等。 (四)鉴赏步骤: 弄清史实 → 体悟感情 → 分析技巧 即 怀什么古 → 作者怀古的态度情感 → 怎么怀古 (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典故) (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其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和观点(体悟意图、 领悟感情) (3)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手法) 【小结】答题方法:寻找连接点; 归类,探求主旨 凡是课本、读本及其注释、练习中所出现过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典故都应牢牢加以掌握, 切不可等闲视之。对于唐宋著名诗人的大体经历,也要略知一二,这样,在不懂得诗人创作 该篇时的背景之情况下,也能做个大体的猜测,不至于两眼抹黑。这是最基本的。 三、【范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 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 分) 【解题步骤】 1.了解诗人笔下的古人、古事、古迹是怎样的? (作者"怀"什么"古") 2.把握诗人态度,归结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 3. 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怀什么古); 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 (2)比喻。(手法)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 用,忧国忧君忧民。 四、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 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 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 分) 答: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 分) 答: 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城 望湖楼晚景 刘敞 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 横风吹雨入楼斜, 重楼闲上倚城隅。 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 雨过潮平江海碧, 一片江南水墨图。 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 风骤雨。(2 分) 答: (2)两诗第一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 分) 答: (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 分) 答: 3、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 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 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湖北卷) 华清宫 吴融 过华清宫 李约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 说明。(4 分) 答: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 分) 答: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答: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 说明。(4 分) 答: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 分) 答: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 王 珪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 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1)概括这首诗中间两联的内容,并说说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3 分) 答: (2)作者在诗中是怎样表达“凄凉”的?(4 分) 答: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杜 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1)首句中的“深”字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首句在全诗中的作用(3 分) 答: (2)本诗的前四句和后四句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 分) 答: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7 分) 南 乡 子 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 此诗为王安石晚年谪居金陵、任江宁知府时所作 (1)这首词的上阕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3 分) 答: (2)这首词以“槛外长江空自流”作结,有何妙处?(4 分) 答: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7 分) 题金城①临河驿楼 岑 参 古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② 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 庭树巢鹦鹉,园花隐麝香 忽如江浦上,忆作捕鱼郎 [注] ①金城:在今甘肃兰州西北②五凉:指晋和南朝宋时北方十六国中的前凉、后凉、西凉、 北凉、南凉,其地均在甘肃境内 (1)诗中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重险”的?(4 分) 答: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3 分) 答: 1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释】台城:旧址南京,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结绮、临春:楼阁名 (1)前人认为刘诗中“竞”用的较好,认为韦诗中“无情”用的较好,请你说说他们分别好在 何处?(4 分) 答: (2)刘禹锡的《台城》和韦庄的《台城》,有哪些相同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4 分) 答: 12、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6 分)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 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 分) 答: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 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 分) 答: 【参考答案】 1、(1)【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 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 之情油然而生。 (2)【答案】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 2、(1)【答案】濛濛细雨 (2)【答案】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濛濛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所云“江南水墨图”意 境。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 (3)【答案】刘诗用“雨映寒江半有无”作为背景,用“浅深山色高低树”作为主景,虚实结 合,浓淡配置,相互映衬,描绘出“一片江南水墨图”的优美画面。 苏诗描绘的是由疾风、骤雨、雷电所构成的壮美景观,“横风吹雨”“电光时掣”先后出现,中 间插入“雨过潮平”的短暂平静,跌宕起伏,更凸显其壮观。 3、【答案】“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 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 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4、(1)【答案】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 分)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 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1 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 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 分) (2)【答案】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2 分)第 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2 分) 5、(1)【答案】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 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 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2)【答案】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 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 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6、(1)【答案】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 分)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 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1 分)第二首今昔(或时 间):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 分) (2)【答案】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2 分)第 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2 分)(意思答对即可。) 7、(1) 【答案】中间两联,描写诗人眼中的秋光别渚孤鸟,数帆归舟,晚风落叶,寒云压楼, 一句一景,(2 分)集中反映了秋光的萧瑟摇落,创造了一个寥落清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沉重的 心情(2 分) (2) 【答案】①选择“一鸟”“数帆”等意象,融情于景,营造了凄凉的意境;(2 分)②以“谁与 问”对应“独上江城”,直抒胸臆,表达凄凉心境(2 分) 8、(1) 【答案】“深”字,既表示对宋玉理解的程度,又体现出了千古文人遭遇相同的悲哀诗一 开头就对吟咏对象灌注了强烈的感情,为全篇的抒情定下了基调 (2) 【答案】诗的前四句主要写宋玉生前怀才不遇,后四句主要写其死后被世人误解表明诗人既 崇拜宋玉的辞章,又深感同样的悲凉寂寞,感慨中对国运的兴衰怀有讽喻 9、(1) 【答案】运用对比手法,将一片郁郁葱葱的王气正盛之地与四百年后的古墓荒丘作对比, 突出了眼前情境的荒凉,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愁情(“对比”1 分,对比的内容 1 分,突出“荒凉”1 分,“昔盛今衰”1 分) (2) 【答案】①紧承上文的游踪和感慨,衔接自然 ②一个“空”字,写出了长江奔流不息,从 不因任何事而改变的特点,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或物是人非)的感慨 ③使人展开联想 和想象,扩大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诗歌的意蕴 (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给满分) 10、(1)【答案】从城楼高峻、山势险要、河水绕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了“重险”(3 分)站在楼上 能看到五凉,说明地势之高;山道盘旋环绕,说明山势陡峭;水浸城墙,说明有河流作军事屏障 (1 分) (意思对即可) (2) 【答案】诗人客居塞外,忽然回忆起在故乡捕鱼的闲适情景(1 分)运用联想和想象,写出了诗 人羁旅漂泊生活中的孤独和寂寞,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3 分) (意思对即可) 11、(1)【答案】“竞”是“竞赛”、“竞相”之意,“竞”使豪华形象丰满,涵盖广泛,(1 分)表现诗人对六朝败亡引起无限感慨之情;(1 分)“无情”是没有情义,台城柳本就无情, (1 分)诗人指责柳无情,是人情思的体现,恰恰是诗人无限伤痛的表露。(1 分) (2)【答案】对比,借景抒情;(2 分)刘诗“万户千们成野草”与当年六代的帝王们竞相比 奢,建筑供享乐的高楼万巍阁相对比,韦诗通过点缀台城繁华和体现今日荒凉破败的六朝遗迹的 台城柳今昔对比,通过景物描写,抒发对历史变迁和王朝盛衰兴亡的感慨和思考。(2 分) 12、(1)【答案】答:借代、反问。 (2)【答案】通过“百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 “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