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通史版第40讲二战后世界经济模式的调整作业
第40讲 二战后世界经济模式的调整 一、选择题 1.(2019河北衡水模拟)当最高法院宣布《农业调整法》违宪以后,在时任农业部长的竭力争取下,美国国会通过了《土壤保持与作物调配法》,法案规定:对凡不再种植消耗土壤肥力作物,而改种保持土壤肥力作物,且进行土壤整治的农民,由国家发给奖金。这一法案的通过( ) A.掀起了一场现代环境保护运动 B.意味着美国分权制衡的原则已被打破 C.有利于合理调节农产品的供应 D.实现了对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全面控制 答案 C 法案是由国会通过的,所以B项表述错误。材料是对于农作物的调整,的确有利于美国的土壤环境保护,但是不能得出A项。该法案规定通过政府调节来引导农民改善种植,所以C项正确。D项表述过于绝对化,况且材料不涉及流通领域。 2.(2019河南郑州模拟)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移民和国籍法》,规定科学和艺术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移民和美国急需的熟练及非熟练劳工享有优先权,移民入境后从事美国人不能或不愿从事的职业,且从事的职业不会引起已经从事此种职业的美国人的失业或工资水平的下降。此规定( ) A.有利于战后美国经济的恢复与重建 B.取消了移民政策的种族歧视观念限制 C.适应了美国解决“滞胀”问题的需要 D.体现了美国移民政策的实用主义原则 答案 D 注意材料的关键在于“有突出成就的移民和美国急需的熟练及非熟练劳工享有优先权”“从事美国人不能或不愿从事的职业,且从事的职业不会引起已经从事此种职业的美国人的失业或工资水平的下降”,这显然都是从美国的角度出发的,所D项正确。A、B、C三项都无法与材料的主题挂钩,且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C项表述时间不吻合。 3.(2018四川宜宾调研)1981年,里根发表就职演说时说:“政府不能解决问题,它本身就是问题”;撒切尔夫人则主张,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并让市场在更大的领域与程度上主导英国经济转型。据此可知,两人都强调( ) A.加强政府干预,促进经济转型 B.扩大政府开支,增加货币发行 C.恢复自由放任,激发市场活力 D.限制政府权力,发挥市场作用 答案 D 材料强调的是合理发挥政府和市场调节经济的作用,限制政府权力,故D项正确;材料主张减少政府干预,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提及财政、货币调节经济的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主张减少政府干预,而非不干预,故C项错误。 4.(2018安徽“江南十校”模拟)美国三大产业占GDP比例统计表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50 7.0% 38.0% 55.0% 1980 2.5% 33.4% 64.1% 2006 1.0% 20.0% 79.0% 上表反映出( ) A.美国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的趋势 B.美国制造业的逐渐衰落 C.经济危机阻碍了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D.美国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答案 A 表格显示第一、二产业逐渐下降,第三产业逐渐上升,体现出美国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的趋势,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美国制造业逐渐衰落,故B项错误;表格无法体现C项;材料中没有和其他国家对比的信息,故D项错误。 5.(2018福建福州模拟)有人认为:“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逻辑。不管西方舆论对新自由主义医治资本主义‘经济痼疾’的功能如何赞美,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似乎总是不合时宜地袭来。……在新自由主义盛行的这些年代,‘经济和金融危机’已成为流行病”。这说明( ) A.资本主义社会因经济危机而步入绝境 B.新自由主义导致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 C.新自由主义医治经济危机的作用有限 D.经济危机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答案 C 所谓新自由主义就是要求发挥市场的作用,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借此来医治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虽然有所成效,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问题,所以说其作用有限,C项正确。A、D两项表述过于绝对化;B项忽略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本身。 6.(2018课标Ⅲ)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答案 A 七年经济计划仍然将经济发展重点集中在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上,体现出鲜明的斯大林模式的特征,故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已结束,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经济发展的计划性,与新经济政策注重市场的作用不符,C项错误;材料表明七年经济计划延续了此前的一贯做法,没有体现出国家对经济控制的加强,D项错误。 7.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 )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 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 答案 D 提高谷物和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属于对农业政策的调整,故D项符合题意。农业集体化主要推行于斯大林执政时期,A项错误;“加速发展战略”是戈尔巴乔夫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B项错误;当时在冷战格局下,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对苏联影响不大,C项错误。 8.(2018河北唐山一模)下表内容呈现的是1977年六个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据此可知( ) 邮政 电站 煤炭工业 铁路运输 航空运输 英国 100 100 100 100 75 加拿大 100 100 私有 75 75 法国 100 100 100 100 75 联邦德国 100 75 50 100 100 日本 100 私有 私有 75 25 美国 100 25 私有 25 私有 A.发达国家加大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 B.当时英法两国国有经济比重最高 C.混合经济更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D.资本主义国家模仿了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 A 从材料信息看,1977年时,六个发达国家的国有经济比重较大,这体现了发达国家加大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故选A项。材料信息只涉及六个国家的几个部门,无法说明当时英法两国国有经济比重最高,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C项;国有经济比重较大无法说明资本主义国家模仿了计划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 9.(2018湖北八市3月考试)某经济学理论认为,强制是一种罪恶,因此国家的强制力必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市场价格机制本身就是最有效的调节机制。私有化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一剂良药。在这一理论的影响下( ) A.胡佛奉行政府是经济的“守夜人” B.撒切尔夫人推行“混合经济” C.克林顿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D.戈尔巴乔夫实行“加速发展战略” 答案 B 从材料信息看,该经济理论主张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强调发挥市场的作用。撒切尔夫人推行“混合经济”体现了这一理论,故选B项。A项体现了传统的自由主义,排除;克林顿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其 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故C项与题意不符;“加速发展战略”试图以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D项与题意不符。 10.(2018江西九校联考)赫鲁晓夫执政时,在1957年,把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把中央管辖企业下放给经济行政区和地方管理;在1961年,又把全国分为17个大经济区,设立国民经济工作协调和计划委员会直接领导;在1963年,把105个经济行政区合并为47个,设立苏联部长会议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统一领导。由此可见,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 A.体制改革步子过大、操之过急 B.缺乏明确思路,导致前后矛盾 C.计划管理体制得到一定削弱 D.政府部门机构重叠、职责不清 答案 B 从材料信息看,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赫鲁晓夫不断调整经济行政区,领导经济建设的机构也不断改变,这说明其经济改革缺乏明确思路,导致前后矛盾,故选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操之过急,排除A项;根据材料中“苏联部长会议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统一领导”可知C项错误;材料信息旨在强调赫鲁晓夫改革缺乏明确思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11.(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戈尔巴乔夫是苏联解体的关键人物,但在1990年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由俄罗斯教育部审查认定、国家历史学会编写的新版历史教科书对此评述为:“苏联民众对此的反应却是敌对的、冷淡的。与此同时,西方社会却在庆祝戈尔巴乔夫对‘冷战’和平演变的巨大贡献。”对此评述理解正确的是( ) A.苏联解体主要是由于西方和平演变 B.苏联改革没有解决好民生问题 C.俄罗斯重视国家的意识形态导向 D.历史教科书具有社会教育功能 答案 C 从材料信息看,对于戈尔巴乔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一事,俄罗斯教育部审定的教科书认为,苏联民众持敌对和冷淡态度,西方则赞赏戈尔巴乔夫对结束“冷战”所做的贡献。这种评述反映出俄罗斯重视国家的意识形态导向,故选C 项。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故A项错误;B项虽然符合史实,但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信息无意强调历史教科书的教育功能,故D项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 12.(2018安徽“江南十校”3月考试) 年份 法国 德国 瑞典 英国 1960 14.4 17.1 15.6 12.4 1970 26.3 27.8 27.4 19.6 1980 30.9 26.6 33.2 20 1985 34.2 25.8 32 20.9 上表是部分福利国家社会福利支出占国民总产值比例表(单位:%),对表中信息分析最准确的是( ) A.福利国家是自由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B.马歇尔计划为之实行奠定物质基础 C.福利国家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发展相关 D.反映了西方经济发展处于黄金时期 答案 C 从材料信息看,从1960年到1985年,法国、德国、瑞典和英国的福利支出在国民总产值中整体呈上升态势,这与这些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关,故选C项。福利国家属于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政策,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为战后欧洲经济复兴提供了条件,但并未对这些国家建立福利国家奠定物质基础,故B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西方经济处于“黄金时期”,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时,工业领域的所有制改造已经基本完成,所以,五年计划期间,所有制改造的重点在农业领域。在中央的推动和压力下,苏联农村出现了大跃进式的集体化浪潮。到1933年,富农首当其冲被消灭,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纳入到了社会主义大家业中,苏联从小农国家变成了拥有规模最大农业的国家。农业集体化运动用强制的手段和“阶级斗争”的方式完成生产关系的变革,使苏联建构起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此,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我们要发展工业,但绝不能够减轻农业发展的意义,特别要保证粮食生产的增加。为克服分散的个体经济的落后性,提高农业生产,必须积极地和有步骤地在自愿互利原则的基础上把贫农和中农联合起来,发展农业合作化。农业机械化五年内只能在局部范围内试办,到1957年参加现有初级形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将占全国农户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个农业合作计划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和保证全部经济计划的实现将是很重要的,对于限制和逐步地消灭富农经济有决定意义。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 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实施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目的和主要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给我国制定“一五”农业合作计划的启示,并简述实施农业合作计划的意义。(15分) 答案 (1)目的:为工业化服务。 特点:由中央强制推行;规模和速度大跃进;全面地将农民纳入到集体的计划体制之下;注重积累,牺牲农民利益。 (2)启示:工业农业协调发展;积极推进与自愿结合;有计划地发展经济;限制和逐步消灭富农经济;以确保农业发展为目标。 意义:减少了进行农业改造的阻力,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为工业化建设积累了资金和提供了市场;开创了新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和途径。 14.(2018河北保定模拟)在加速发展的全球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保障成为各国关注的重要而紧迫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是中国传统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子女赡养父母作为“孝”的基本内容而得到普遍认同。“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中国传统养老不但注重物质奉养,还要顾及精神需求。《礼记》记载:“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 养,不敬何以别乎?”此外,历朝统治者都对家庭养老格外关注,经常对年长者需要赡养的家庭给予经济补助、减免赋役等方面的扶持。 ——摘编自刘勇《中西方养老文化的初步比较研究》 材料二 欧洲的广大农村地区从中世纪开始,流行一种老年人与年轻人签订退休协议的习俗。年迈的农夫或其妻子将农场及相关财产转让给家中的年轻人,年轻人按照与老年人签订的协议,定期向老年人提供生活所需物品。中世纪贵族们在晚年将大笔财产赠予修道院而被接纳到宗教团体中来,从而保证了老年赡养。这种做法在工业化初期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发扬,不仅是贵族,就连手工业者等劳动者也开始用这种方式来保证自己的老年生活了,与人们签订养老契约的机构扩展到地方政府、兄弟会、友爱社等众多机构,革命性地出现了与老年人签订养老契约的专业机构,这成为近代养老保险的前身。 德国在1889年率先推出了社会养老保险,此后,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到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支撑下不断膨胀,成为“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中最重要的福利保障制度。 ——摘编自张海川《西方家庭养 老的时代演进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中国与中世纪欧洲养老的异同。(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欧洲养老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原因。(10分) 答案 (1)同:都以家庭养老为主。 异:古代中国受道德约束,中世纪欧洲以契约维系;古代中国家庭赡养与国家扶持相结合,中世纪欧洲是家庭养老与教会养老相结合;古代中国养老兼顾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西方以物质供养为主。 (2)趋势:社会化、制度化、福利化。 原因:对传统养老方式的继承;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缓和社会矛盾的需要;国家干预经济,调解分配的重要手段。 解析 第(1)问,直接根据材料进行概括与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与人们签订养老契约的机构扩展到地方政府、兄弟会、友爱社等众多机构”“ 德国在1889年率先推出了社会养老保险,此后,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成为‘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中最重要的福利保障制度”可归纳出其趋势是社会化、制度化、福利化;第二小问应从历史传统、经济发展、政府政策调整、目的以及家庭结构变化等角度分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