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木兰诗(第2课时)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4木兰诗(第2课时)教案

课题 ‎24 木兰诗 第 2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适当介绍诗词的历史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与思想。 ‎ ‎2、加强朗读教学,理解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 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的意境与艺术魅力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情感与态度:‎ ‎ 学习木兰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 ‎1、故事情节和木兰形象。 2、 记叙的详略处理 3、对偶和排比 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设计 个性补充 第二课时 一、析读课文内容。‎ ‎1.一朗读课文,理清层次。‎ 课文叙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根据下列情节,试划分课文层次。‎ 开端:可汗点兵 木兰叹息 发展:代父从军 奔赴战场 高潮:十年征战 凯旋归来 结局:放弃赏赐 辞官返乡 ‎2、二研读课文,分析叙事的详略安排。‎ 问题一:这首诗详写什么?略写什么?文章为什么作这样的安排?‎ 学生自读全文,讨论。‎ 讨论明确:这首诗详写:从军缘由,行前准备,征途思亲,凯旋辞官,返回家园。略写:战场生活,百战情况。‎ 问题二:文章为什么作这样的安排?‎ 学生深入探究讨论。‎ 讨论明确: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详略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3、三精读课文,分析木兰的形象。‎ 问题一:请同学精读课文,结合具体诗句,说说木兰有哪些可敬、可爱之处。‎ 学生精读课文,要求:(1)画出表现木兰品质、性格的诗句;(2)批注自己的理解。 ‎ 讨论明确:(1)孝敬父母的精神可敬。“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一个女孩子看到家里没有兄长,父亲已年老力衰,毅然替父从军,这种精神可敬。(2)英雄气概可敬。“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 她和将士们一起拼死作战,十年驰骋于疆场,这种英雄气概也可敬。(3)不慕高官厚禄的精神可敬。“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凯旋了,应是论功受赏,可她却辞官还乡,高尚行为可敬。(4)热爱生活、亲人,让人感到可爱。“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的表现,让人感到可爱。“不闻爷娘唤女声”的反复提及,表现了木兰对亲人的思念,也显示了木兰的可爱之处。‎ 问题二: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原因是什么? ‎ 学生分组讨论。‎ 讨论明确: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百姓,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因此,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延伸拓展 ‎1、背诵全诗。‎ 请学生再次观看图片,结合图片内容,学生分节背诵全诗。‎ ‎2、想象作文。‎ 阅读课文第六段,木兰还乡后与亲人团聚的喜庆情景,发挥联想与想象,扩展诗中的画面内容,扩写为一篇记叙文。‎ 要求:(1)有故事情节;(2)有具体人物描写。‎ ‎3、课外链接 题木兰庙 【唐】杜牧 ‎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 花木兰女扮男装去参军打仗,一去就是十二年.她在梦乡里,也会和女伴们一起对镜梳妆;只是为了替爷从军.保家卫国,多次想回家时竭力克制着自己与边关将士大碗喝酒.想想木兰为了安靖边烽,万里从戎,她也将会和王昭君和亲,死留青冢一样,永远博得后世敬爱!‎ 作业 ‎1.按要求默写。 ‎ ‎(1)《木兰诗》中表现军情紧急、将士奔赴战场行军急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描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句子 ‎ ‎(3)表现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一家人喜迎木兰归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用比喻的修辞赞颂木兰机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又是怎么样来体现自己对家人的爱、对国家的爱呢?‎ 教学札记 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