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新课标通用版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作业
考点训练37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题组一 基础小题] 1.(2018·豫南七校摸底)1956年《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修正草案)》正式颁布,其内容是“按照可能和需要,把世界科学的最先进的成就尽可能迅速地介绍到我国的科学部门、国防部门、生产部门和教育部门中来,把我国科学界最短缺而又是国家建设所最急需的门类尽可能迅速地补足起来,使12年后,我国这些门类的科学和技术水平可以接近苏联和其他世界大国”。这一规划( ) A.是“大跃进”运动在科教领域的产物 B.表明国家重点发展国防科技的主要宗旨 C.与国家科技教育实际存在着一定差距 D.反映了科技教育落后局面下追赶的愿景 答案 D 解析 材料“1956年”“使12年后,我国这些门类的科学和技术水平可以接近苏联和其他世界大国”反映了建国初期,科技教育落后局面下追赶的愿景,故D项与事实相符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大跃进”运动是在1958年才开始的,故排除A项;材料中把科技、国防、生产、教育均列入其中,而且都要“迅速地补足”,并没有突出国防科技,故排除B项;规划充分考虑到国家的实际,并提出了追赶要求,故C项说法不正确,排除。 2.(2018·江苏沭阳期中)温家宝曾在国家科学奖励大会上提出“要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下列各项科技成就中,能够体现我国在科技上领先世界的成就是( ) 答案 C 解析 材料“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反映的是该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结合选项可知,1973年,袁隆平培育籼型杂交水稻成功,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的国家,故C项正确。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原子弹试爆成功的国家,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中国是第五个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与材料“要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不符,故D项错误。 3.(2019·河北邢台月考)针对1963年美、苏、英三国签订禁核条约,1964年中国核试验成功后,亚非国家和英、法的與论普遍认为,联合国没有中国参加、禁核的努力没有中国的合作不可能起作用。据此可知,中国核试验的成功有助于( ) A.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 B.中国在联合国发挥重要作用 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D.实现两大阵营间的力量均势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联合国没有中国参加、禁核的努力没有中国的合作不可能起作用”可知,原子弹的成功研制有助于改善中国外部环境,有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A项正确。材料强调中国核试验的成功有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尚未涉及中国在联合国发挥重要作用, 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世界格局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两大阵营的信息,排除D项。 4.(2019·辽宁阜新月考)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究其原因是( ) A.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 B.苏联长期的技术支持 C.主观努力拼搏的结果 D.雄厚物质基础的保障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故“苏联长期的技术支持”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取得主要是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科技工作者们主观努力拼搏,C项正确。20世纪60、70年代处于文革时期,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不可能存在雄厚的物质基础,排除D项。 5.(2019·北京西城期中)1988年9月邓小平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文中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科技发展最终要靠生物工程技术 B.启发袁隆平成功选育“南优二号” C.促成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制定 D.对“科教兴国”战略有重要影响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信息来看,邓小平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强调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对“科教兴国”战略有重要影响,故答案为D项。材料认为农业问题要由生物工程解决,而不是科技发展,排除A项;袁隆平选育“南优二号”是在1973年,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制定是在20世纪50年代,均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C两项。 6.(2019·河南联考)党的十二大把教育和科学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十三大提出“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十四大强调“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反映了( ) A.科教兴国战略得到了落实 B.我国科技教育水平的落后 C.党对科技教育发展的重视 D.高校改革促进教育的进步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教育和科学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由此可知党把科技和教育放到了重要地位,体现了党对科技和教育发展的重视,C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提出的,不符合材料时间,A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我国科技和教育的发展程度,且我国科技教育水平的落后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高校改革,D项错误。 7.(2019·云南文山月考)北京时间2012年6月24日,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蛟龙号”下潜首次突破7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7020米,开创了世界同类型的科学作业类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这意味着“蛟龙号”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自由行动。这说明( ) A.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 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C.深海探测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答案 B 解析 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随着也不断提高,因此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故B项正确。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和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的说法错误,排除A、D两项;深海探测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夸大其词,排除C项。 8.(2019·贵州航天高级中学月考)1956年,毛泽东表示不能同意“巴甫洛夫是社会主义的,摩尔根、孟德尔是资产阶级的,李森科、米丘林是社会主义的”这样的说法。他认为,把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帽子套到自然科学上去是错误的。这一思想( ) A.正确分析了当时社会主要矛盾 B.反映了“百家争鸣”的主张 C.标志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始终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 答案 B 解析 1956年,针对社会主义建设经济需要,毛泽东在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领域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材料中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故B项正确。中共八大上正确分析了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中论述的是自然科学,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属于经济领域,故C项错误;文革期间“双百方针”遭到破坏,故D项错误。 9.(2018·江西南昌十中月考)评弹是一种盛行于江南地区的曲艺门类,在新中国成立前曾广为流传。1951年3月后评弹书目一度停演。50年代末60年代初,评弹再次焕发了新春,许多传统书目被保存、整理和传承,同时大量新的评弹书目不断推出。评弹艺术的再度发展主要得益于( ) A.社会民众强烈需求 B.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C.“双百”方针的提出 D.“二为”方针的提出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在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促成了文学艺术科技的繁荣,材料以评弹艺术为例,揭示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文艺繁荣发展的时代特征,主要原因在于“双百”方针的提出,故C项正确。“社会民众强烈需求”不是评弹艺术再度发展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是在1952年底,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二为”方针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背景时间均不对,故D项错误。 10.(2019·江苏南京调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各种受教育机会。该时期我国( ) A.已经形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已经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C.颁布法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D.建立起新中国人民教育事业 答案 D 解析 到1965年,我国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国民教育系统, 排除A项;材料只是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各种受教育机会”,并不等于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排除B项;我国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才颁布法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排除C项;材料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这就为新中国人民教育事业作出宪法保障,故选D项。 11.(2018·江苏沭阳期中)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约有人口5.5亿,全国文盲占人口总数的80%。到1978年,青壮年文盲率已经下降到18.5%。1949年全国平均每万人中有大学生2.2人,1978年上升为8.9人。以上现象的变化得益于( ) A.义务教育的普及 B.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C.希望工程的推动 D.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答案 B 解析 我国初步形成国民教育体系是1965年,“青壮年文盲率已经下降到18.5%。1949年全国平均每万人中有大学生2.2人,1978年上升为8.9人”主要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推动,B项正确。A项是20世纪90年代,D项是1995年提出,时间均不符,故排除;C项是支持西部教育方式,与材料不符,排除。 12.(2019·四川仁寿测试)据统计,1977年中国有570万人报考大学,年龄最小的仅十三四岁,最大的则有三十六七岁,27万人荣幸成为“七七级”。“老少同学”成为这时期一种特别现象。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国家的考试制度从此稳定 B.考试的公平公正得以体现 C.国家的人才短缺得以解决 D.高考的年龄结构得以优化 答案 B 解析 高考制度是我国当前最为公正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使考试的公平公正得以体现,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1977年恢复高考的情况,无法体现A、C两项;“老少同学”现象并非是年龄结构优化,D项错误。 [题组二 模拟小题] 13.(2019·山东济南一中期中)据统计,1960年中国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 有90%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而在1960年,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这一现象( ) A.反映了我国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形成 B.适应了中国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C.说明我国高校教育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D.反映了我国高校学科建设均衡发展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增加,只反映出高等教育的发展,不能代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故A项错误;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增加,适应了国家经济发展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需要,故B项正确;C项“我国高校教育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明显错误;材料只反映出工科毕业生总体数量增加,无法看出高校学科建设的均衡性,故D项错误。 14.(2019·江西抚州月考)我们国家历来重视知识分子,早在1956年的全国知识分子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指出: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应该给知识分子以应有的信任和支持,给他们以必要工作条件和适当待遇。这一举措( ) A.适应了过渡时期的需要 B.配合了国家的改革开放 C.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 D.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题中之义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1956年”“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周恩来的讲话是为了激发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故答案为C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结束,排除A项;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排除B项;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排除D项。 15.(2019·广东百校联考)下面是1951~1959年《中国青年报》中新闻漫画题材比例变化的折线图。这些变化( ) A.说明现实环境对艺术创作影响较大 B.表明“双百”方针得到顺利贯彻执行 C.反映了新闻题材创作形式的多元化 D.弱化了报刊与杂志的政治宣传功能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新闻漫画题材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社会生活中的比例呈现曲折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实环境对艺术创作影响较大”,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双百”方针贯彻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强调新闻漫画题材比例的变化,与现实环境影响有关,没有涉及“新闻题材创作形式的多元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弱化了报刊与杂志的政治宣传功能”,排除D项。 [题组三 高考小题] 16.(2017·全国卷Ⅲ) 右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答案 C 解析 该作品创作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政府开展扫盲教育,故出现了婆媳二人冒着严寒去补习班的情景。对这一社会现实的描绘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的风格,故C项正确。传统文人画注重写意,不符合该画风格,故A项错误;同一时期西方流行现代主义,故B项错误;该作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不是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故D项错误。 17.(2018·江苏高考)《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答案 B 解析 注意题目限定“改革开放以来”。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故A项错误;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是在2003年,故B项正确;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故C项错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是在1973年,故D项错误。 18.(2016·浙江高考)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已进入核时代。曾长期领导核科学事业的聂荣臻元帅回忆道:“我们国家很大,不可能靠购买武器来支撑国防……唯一的出路只有尽可能吸取国外先进成果,走自己研制的道路。”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开始于( ) 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答案 B 解析 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能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故选B项。 19.(2014·北京高考)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答案 A 解析 抓住时间信息“1977年”和历史事件信息“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可分析得出A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在1995年,B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在1978年,C项错误;“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是邓小平在1983年提出的,D项错误。 20. (2014·江苏高考)右图为李岚清同志篆刻的一方印。下列邓小平的活动,发生在“文革”后与之密切相关的是( ) A.1975年进行“全面整顿” B.1979年试点创办“特区” C.1983年提出“三个面向” D.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图片中的“科教”这一限制词,同时要注意题干中的“‘文革’后”这一时间限制词。A项发生在“文革”期间,从时间上排除;B项中创办“特区”和D项中发表“南方谈话”都属于邓小平在经济领域的活动,与“科教”这一限制词不符,可排除B、D两项。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此C项符合题意。 [题组一 基础大题] 21.(2019·北京朝阳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顺应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制定正确的科技战略,推动中国科技现代化的大力发展和科技大国的成长,并由此奠定了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的不朽基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果断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把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列为发展重点。20世纪60、70年代,“两弹一星”先后研制成功。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根据世界高科技发展趋势,面对高技术领域激烈的国际竞争,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4位科学家联名上书中共中央,提出跟踪研究世界高新技术动向、发展中国高新技术的建议。国务院立即组织200多位专家研究制定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因该计划于1986年3月提出,所以称“863”计划。“863”计划在许多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部分成果向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延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高新技术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其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实施“863”计划的历史背景,说明其影响。 答案 (1)成就: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64年,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65年,在世界上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影响:“两弹一星”等高新科学技术成果最先应用于军事领域,增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袁隆平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为世界农业科技做出了重大贡献。 (2)背景:改革开放增强了国家实力;世界高技术领域竞争激烈;跟踪研究世界高新技术动向、发展中国高新技术。 影响:“863”计划在许多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部分成果向商品化、 产业化方向延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核武器、空间技术、生物技术方面的成就。第二小问影响,从增强国防实力、增加粮食产量等方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背景,从中国的改革开放、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追赶西方国家等方面分析。第二小问影响,从材料二“在许多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部分成果向商品化、产业化方向延伸,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概括即得。 [题组二 模拟大题] 22.(2019·河北邢台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54~2007年中国高等院校数量(单位:所)在部分省份的统计。 省份年份 北京 山西 辽宁 上海 河南 湖北 广西 广东 新疆 1954年 25 4 14 16 5 12 3 5 2 1960年 80 47 92 43 67 70 40 50 11 1964年 52 11 26 24 12 22 9 19 7 1971年 16 9 23 17 11 20 9 18 7 1980年 50 16 36 34 25 36 18 30 12 1990年 67 26 62 50 47 58 23 45 21 2007年 79 59 79 60 82 86 55 105 31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81~200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 (示例一)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空间分布趋于合理。 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家建设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高等教育事业走向复兴和发展,突出表现在各省的高等院校数量都有较大增加,尤其是内陆地区,这使得我国高等教育的空间分布趋于合理,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国民文化素养, 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 (示例二)特征:新中国建国初期高等教育主要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 探讨:建国初期,由于我国工业化基础薄弱,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和“一五”计划的实行,借鉴苏联工业建设经验,国家的工业化布局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辽宁等省的高校数量增加较快,这反映了高等教育主要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的特征。 解析 解决本题主要是正确解读表格信息“1954~2007年中国高等院校数量(单位:所)在部分省份的统计”和结合新中国教育发展的相关史实,紧扣设问要求“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进行探讨”确立论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论证即可。例如,根据表格1980~2007年的信息可确立论题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院校空间分布趋于合理”。根据论题,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从工作重心转移、经济发展与教育的关系、高等教育的空间分布的特点、高等教育发展的意义等方面围绕主题分析作答。另外考生还可从“新中国建国初期高等教育主要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确立论题,论证过程中,史实结合、逻辑准确即可。 [题组三 高考大题] 23.(2018·全国卷Ⅱ)[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1977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在《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奋发努力,学政治、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同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1978年11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198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此后,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 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答案 (1)背景:“十年浩劫”使科技事业受到冲击和破坏;改革开放;世界科技革命的影响。 (2)内容:建立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恢复、新建科研机构,恢复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影响:实现科技领域拨乱反正,扭转轻视科技文化的不良风气;推动科研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解析 第(1)问,由材料中的“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并结合所学“文革”时期的相关史实,可以得出“十年浩劫”使科技事业受到冲击和破坏;结合所学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展开的;再结合所学世界史关于科技方面的相关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我国对外开放,世界科技革命影响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第(2)问,“内容”,由材料中“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等信息,可以得出建立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由“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可以得出恢复、新建科研机构;由“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可以得出恢复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由“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可以得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影响”,需要根据上述内容和科技体制改革的相关背景以及我国科技发展的成果等知识回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