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许昌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许昌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许昌高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 地理试题 某人驾车匀速从图1中的a地到e地,单位距离油耗仅受地形影响而变化,道路中相邻两个小黑点之间的油耗相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行程中,a→b、b→c、c→d、d→e四路段中,一直上坡的是( )‎ A. a→b B. b→c C. c→d D. d→e ‎2. 推测b→d段绕行c地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 森林 B. 地形 C. 耕地 D. 村落 ‎【答案】1. B 2. B ‎【解析】‎ ‎【1题详解】‎ 道路中相邻两个小黑点之间的油耗相同,若一直上坡应该是耗油量增加,故小黑点之间距离应该逐渐缩小,结合图中可以判断b→c符合。‎ ‎【2题详解】‎ b→d中间有森林分布,可以判断多山地,故道路绕行至c地,以避开坡度较陡的地形,减小坡度。所以推测b→d段绕行c地的影响因素最有可能是地形。‎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暑假到我国南方某小流域源头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到该流域相关信息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图中 AB、CD 两河段长度相同,则两河段流速 A. AB段流速较快 B. CD段流速较快 C. 两河段流速相等 D. 无法比较 ‎4. 图中P处与湖泊沿岸的高差最接近 A. 170m B. 180m C. 190m D. 200m ‎5. 当Q居民点遭受泥石流威胁时,最佳逃生路线是 A. 1 B. 2 C. 3 D. 4‎ ‎【答案】3. B 4. A 5. D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AC两点均位于河谷地带,海拔均为300m。但AB段位于湖泊、瀑布的上游,瀑布的落差为26米,则B点的海拔为226-300米之间,据此AB的落差为0-74米;CD段位于湖泊、瀑布的下游,则D点的海拔应为200-274米之间,据此CD的落差为26-100米之间,CD的落差大于AB,根据材料,AB、CD两河段长度相同,则CD段的流速大于AB河段,据此分析选B。‎ ‎【4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图中P处的海拔为300-400米,湖泊位于瀑布的上游,瀑布的落差为26米,则湖泊的海拔为226-300米之间,则P点与湖泊沿岸的高差为0-174米,结合选项,最接近170m,据此分析选A。‎ ‎【5题详解】‎ 泥石流发育于河谷中,并且愈往下游,泥石流的破坏性越大,危险越大,因此在山区遭遇泥石流时,应往与泥石流近乎垂直方向的山坡地跑,据此结合图示最佳逃生路线为4,选D。‎ ‎【点睛】等值线图的判断一般需要用到的二大规律:一是高高低低规律——等值线向高纬度凸,则其值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方高;等值线向低纬度凸,则其值比同纬度的其他地方要低。二是等值距全图一致规律——即任意两条相邻等值线之间的数值差等于0或等于一个等值差。‎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1.判断等高距的大小——即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 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的数值大小按“大于小数,小于大数”,也就是说介于两者之间的一个开区间。‎ ‎2.判断地形部位 山脊——等高线弯曲部位由高向低处凸,多形成分水线。‎ 山谷——等高线弯曲部位由低向高处凸,多形成集水线,在此处易发育成河流。 陡崖——几条等高线相交重合的地方,其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是 ‎(N—1)× d < H < (N + 1) × d,其中N是等高线重合的条数,d是等高距。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比较密集,河谷呈V字型。 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 高原——海拔高度大,但相对高度较小,等高线边缘密集,中部稀疏。‎ 盆地——中间低,四周高。‎ 天津王先生的家是一个高层建筑的二楼,令他苦恼的是因为南楼遮挡,寒冬的正午直到1月16日阳光才能照射进阳台;朋友李先生家的顶楼阳台则没有这样的烦恼,但为了更好地采光晾晒衣服,李先生家的伸缩式晾衣架的高度在不同季节绳索距离楼顶的高度还是要调一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 王先生家的阳台正午时分每年大约有多长时间没有阳光射入?(  )‎ A. 18天 B. 36天 C. 25天 D. 50天 ‎7. 与上海的同等情况相比较,李先生家正午时悬挂晾衣架的绳索长度(  )‎ A. 冬季长,夏季短 B. 冬季长,夏季长 C. 冬季短,夏季长 D. 冬季短,夏季短 ‎【答案】6. D 7. D ‎【解析】‎ ‎【6题详解】‎ 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南楼产生的影子越长,北楼被遮挡的时间越长。由材料分析可知,王先生家在冬季的正午直到1月16号阳光才能照射进阳台,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可知,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之后逐渐变大,由此推算,1月16日距离12月22日相差24日,因此在12月22日之前的24天内,也没有阳光照到阳台,即一共48天左右,据此分析选D。‎ ‎【7题详解】‎ 上海的纬度较天津的低,因此冬季和夏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影子较短,所以在晾晒衣物是,相同情况高度晾衣杆的高度可以低一点,绳索则需要长一点,因此,天津李先生家正午时悬挂晾衣架的绳索长度较短,据此分析选D正确。‎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 此时天气最可能是 A. 晴朗、无风 B. 阴雨、无风 C. 晴朗、大风 D. 阴雨、大风 ‎9. 图示大气现象 A. 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上升引起 B. 可能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 C. 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下沉引起 D. 有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扩散 ‎【答案】8. A 9. B ‎【解析】‎ 图片中阳光充足,炊烟、山岚明亮。无风,炊烟竖直升起。阴雨天炊烟、山岚是灰暗的,大风时炊烟是倾斜的。静风天气,空气流动速度慢,可能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 ‎【8题详解】‎ 图片中炊烟、山岚明亮,说明阳光充足。炊烟竖直升起,说明无风。此时天气最可能是晴朗、无风,A对。阴雨天能见度不高,炊烟、山岚是灰暗的,大风 时炊烟是倾斜的,B、C、D错。‎ ‎【9题详解】‎ 图示大气现象是一种静风天气,空气流动速度慢,可能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B对。可能是由近地面逆温现象引起,A错。近地面大气强烈下沉,炊烟不能上升,会积聚在近地面,C错。不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扩散,D错。‎ 下图为玻利维亚西南部某城区及附近等高线图,该城1595年建城,十九世纪末以后,矿产的开采成为城市经济支柱。2019年1月该城市附近频繁发生因大雾而引发的严重车祸。‎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该城市在该海拔建城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 矿产 B. 气候 C. 水源 D. 交通 ‎11. 图示地区该季节大雾天气较多的原因可能有 ‎①河湖多,空气湿度大 ‎ ‎②海拔高,昼夜温差大 ‎ ‎③植被稀少,风力强劲 ‎ ‎④冰川广布,水汽充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2. 图中车祸发生地的坡度比(坡角的正切值)为1/5,该图的比例尺最接近 A. 1∶5000 B. 1∶50000 C. 1∶70000 D. 1∶100000‎ ‎【答案】10. B 11. A 12. C ‎【解析】‎ ‎【分析】‎ 本组试题以玻利维亚西南部某城区及附近等高线图为背景,考查城市选址、天气和坡度的相关知识。‎ ‎【10题详解】‎ 基础性知识,玻利维亚为低纬地区,高海拔地区气候凉爽,故该城市在该海拔建城考虑的首要因素是气候,故选B。‎ ‎【11题详解】‎ 玻利维亚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白天蒸发较强,空气中水汽较多,夜晚温度低,有利于水汽凝结;从图中可以看到湖泊,可以增加空气中水汽;而风力强劲,大气不稳定,雾不易形成;从图中海拔高度可以判断,该城附近没有冰川分布(安第斯山虽有冰川,但雾是小尺度的天气现象,其他地区的冰川可能对气候产生影响,但不会对该城雾的形成产生多大的影响),故选A。‎ ‎【12题详解】‎ 先用直尺垂直于等高线,过“车祸点”量出两等高线之间距离为7.5mm(测量有误差,但应在7~8mm之间),根据材料:“坡度比(坡角的正切值)为1/5”,tanα=h/L=100m/L=1/5,算出L=500m,比例尺=50000/0.75≈66667,故选C。‎ ‎【点睛】关注图例和注记信息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下图为某地连续5天气温和太阳辐射的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3. 该地5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  )‎ A. 第1天 B. 第2天 C. 第3天 D. 第4天 ‎14. 该地最高气温持续走高的原因是(  )‎ A. 天气持续晴朗无风 B. 太阳辐射持续增强 C. 大气热量持续盈余 D. 大气逆辐射逐渐走弱 ‎【答案】13. B 14. C ‎【解析】‎ ‎【分析】‎ 考查太阳辐射和大气热力的作用相关知识。‎ ‎【13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实线代表气温,虚线代表太阳辐射。一天的时间段是从零点到24:00,也就是第二天的零点。从图中可以看出,五天当中最低气温出现在第二天的凌晨。因此正确答案选 B。直选法即可。‎ ‎【14题详解】‎ 热量的多少决定了气温的高低,该地最高气温持续升高说明热量在不断地增加。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辐射,除了第一天相对较低之外,其他四天都比较高,并且都达到了峰值800左右。通过温度可以看出,该季节是当地的夏季,白天受太阳辐射的影响热量较多,晚上还没来得及降温,或者说降温消耗的热量远小于白天升温的热量,第二天开始热量持续增加,导致温度不断升高,因此正确答案选C。无法看出天气持续晴朗,无风。太阳辐射每天上午是不断增加的,但是从下午开始是逐渐减少的,因此不能说太阳辐射持续增强,也无法看出大气逆辐射逐渐走弱。A B D错误。‎ ‎【点睛】太阳辐射是导致地面升温的原因,二地面辐射是导致大气升温的原因。‎ 近年来,滑翔伞运动成为国内年轻人追捧的极限运动之一。滑翔伞需要借助自然上升气流达到滑翔与滞空目的,下左图示意了滑翔伞运动的部分自然动力原理,右图是我国某大型滑翔伞训练基地(30°N,120°E附近)地形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如左图所示,在右图中甲、乙两地驾滑翔伞滑翔和滞空需要借助不同的上升气流,其中( )‎ A. 乙地上升气流白天比夜晚强烈 B. 甲地气流不会受人类活动影响 C. 在乙地主要借助热气流上升 D. 在甲地主要借助山脊气流上升 ‎16. 图中滑翔伞训练基地的自然条件特别适合这项运动,因其( )‎ ‎①起飞场位于山谷,地形较低平开阔 ‎②三面环山,风向较稳定 ‎③起飞场高度适中,与山麓落差约370米 ‎④全年气候暖湿适合训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5. A 16.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热力环流。‎ ‎【15题详解】‎ 从图示可知,甲地为平地,只能借助热气流上升,乙地可以借助山脊气流上升。甲地为平地多为耕地,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乙地为山地,白天吹山风,上升气流比夜晚强。故A正确, BCD错误。‎ ‎【16题详解】‎ 滑翔运动要求大气稳定,起飞高度要适中。练基地的自然条件应该在大气稳定地区安全,高度适中,不一定全年适合,起飞点应位于高处。由图可知,图中滑翔伞起飞点海拔高度是410米,山麓地带的海拔高度是50米左右,其落差大约是370米。故C正确,ABD错误。‎ ‎【点睛】练基地的自然条件应该在大气稳定地区安全,高度适中,不一定全年适合,起飞点应位于高处。滑翔运动要求大气稳定,起飞高度要适宜。‎ 图(a)是我国华北地区某年某时段雾霾天气状况,(b)是石家庄市包含该时段在内的一周天气预报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 ‎17. 石家庄市的严重雾霾天气可能 A. 发生在28日,于31日结束 B. 发生在31日,3日后结束 C. 伴随降温、雨雪天气生成 D. 伴随平流层逆温现象出现 ‎18. 图中大气污染 A. 主要源自生活燃煤和垃圾填埋 B. 集聚程度与城市发达程度一致 C. 受地形阻挡,中部重霾区呈带状 D. 受西北风吹送,将从东向西消散 ‎【答案】17. A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雾霾的生成需要静风、污染颗粒多且不易扩散。图示显示,30-31日,气温、气压变化剧烈,31日后,气温下降,气压上升,说明该地在30-31日经历了冷锋过境天气,冷锋过境带来的降水等天气变化会导致大气中的尘粒减少,故自31日后雾霾会相对减轻,BC错误;逆温现象发生在对流层,D错误;31日前尤其28日,气温高,大气上升较强烈,大气中的尘粒较多,石家庄处于太行山东侧西北风的下沉气流区内,该时段没有降水天气出现,且地势较低,污染物难以扩散,极易形成雾霾天气。据此分析选A。‎ ‎【18题详解】‎ 图中显示的大气污染主要是雾霾,雾霾污染源主要是各类生产活动及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形成的。垃圾填埋会减轻污染,A错;大气污染状况与污染物的排放量、天气、地形、环保意识等均有关,并不与发达程度一致,相反,发达区域由于更加重视环境保护,污染程度可能较轻,B错;图中显示,华北中部雾霾呈带状分布,这与其西部太行山的走向有关,C对;受西北风吹送,雾霾将会自西向东吹散,据此分析选C。‎ ‎【点睛】雾霾天气形成的基本因素归纳如下:‎ ‎(1)大气稳定,空气不流动是主要因素。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悬浮在空气中。‎ ‎(2)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流和车流形成扬尘。‎ ‎(3)城市建设、工厂制造等产生的直接污染和二次污染。‎ ‎(4)城市机动车尾气的排放。‎ ‎(5)冬季取暖排放的烟尘等污染物。‎ 一种符号可以表示不同的地理事物,下图PQ表示一种地理事物,M、O、N位于同一直线上,回答下列各题。‎ ‎19. 若PQ表示某地区近地面低压槽上的锋线,且N地吹西南风,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O、N三地气压值相等 B. M地气压值高于N地 C. M地的风力小于N地 D. M地的气温低于N地 ‎20. 若PQ表示山区某一河流,河谷的等高线向Q方向弯曲,M地的地表水向东注入河槽,N地地表水向北流注入河槽,两地地表水同时到达该河流的出口断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仅考虑地形因素,M地向东到河道缓于N地向北到河道 B. 据材料可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温带,且N地处于阳坡 C. 仅考虑植被因素,M地周边差于N地周边 D. 该河流大致由东北流向西南 ‎【答案】19. D 20.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天气系统和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 ‎【19题详解】‎ 读图,若PQ表示某地区近地面低压槽上的锋线,且N地吹西南风,说明P地是低压中心,且风向向右偏,图示位于北半球锋面气旋的左侧,是冷锋。则M地位于冷气团一侧,M地的气温低于N地。故D项正确。A项,M、O、N三地气压值不一定相等。故A项错误。B项、C项,图中没有等压线,不能判断M地气压值高于N地、M地的风力小于N地。故B项、C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20题详解】‎ 仅考虑地形因素,M地向东距河流较近,流速慢,所以M地向东到河道缓于N地向北到河道。故A项正确。D项,根据题目信息,若PQ表示山区某一河流,河谷的等高线向Q方向弯曲,则Q地的地势高,该河流大致由Q流向P,即由西南流向东北。故D项错误。B项,据材料不能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温带,且N地处于阳坡。故B项错误。C项,两地地表水同时到达该河流的出口断面,M地距离河口较近,说明M地坡度较小,仅考虑植被因素,M地周边优于N地周边。故C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点睛】根据材料中的低压槽与锋线,结合风向,判断低压中心位置,锋面气旋所在半球。没有等压线分布状况,不能比较气压高低,风力大小。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河流在相同时间,流过的距离长,说明流速快,流经区的坡度大。‎ 福建省云霄县背山面海,种植枇杷的条件优越,枇杷产量大、品质好,2001年获“中国枇杷之乡”的美誉。云霄枇杷树根系浅,枝繁叶茂,性喜温暖,花期在11~12月,冬季低温会影响开花结果;果实转熟期,表面易受强日 照灼伤;枇杷果皮薄嫩,果肉柔软多汁,不易储存,鲜果上市期短。枇杷套袋技术(果农把幼果装入特制纸袋)、枇杷与茶叶间种技术得到广泛推广。‎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 ‎21. 云霄县是我国枇杷越冬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下列对云霄县枇杷越冬条件好的原因分析不准确的是 A. 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 B. 临近海洋,冬季气温受海洋增温调节作用影响 C. 较封闭的山谷,不易散热 D. 三面环山,冬季受寒潮(强冷空气)的影响小 ‎22. 风害是影响云霄县枇杷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对云霄县枇杷生产风害影响最明显的季节和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 春季;华南准静止锋的影响 B. 夏季;东南季风因地形产生“狭管效应”‎ C. 秋季;热力环流导致海风强盛 D. 冬季;寒潮带来强劲的西北风 ‎【答案】21. C 22. B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了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学生阅读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试题难度一般。‎ ‎【21题详解】‎ 根据材料及图可知,该地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利于越冬,A选项排除;该地背山面海,距海较近,冬季气温易受海洋增温调节作用的影响,温度较高,利于越冬,B选项排除;该地(北、西、南)三面环山,较封闭,虽然不易散热,但与冬季气温较暖没直接关系,应该为封闭的山谷,处在冬季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焚风效应)产生增温作用,C选项符合题意;该地三面环山,受地形阻挡,冬季受强冷空气影响小,利于越冬,D选项排除;综上所述,选C。‎ ‎【22题详解】‎ 从材料可知,枇杷树根系浅且枝繁叶茂,抗风能力差;夏季多台风;该地背山面海向东南开口(马蹄形)地形,与夏季风(东南风)风向一致,地形产生狭管效应加剧了风势,所以对云霄县枇杷生产风害影响最明显的季节为夏季。故选B。‎ 读世界局部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23. 图中P地降水量较南北两侧多的原因是 ‎①受海洋气流影响较大 ②受西北季风影响大 ③位于山地的迎风坡 ④距海洋较近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4. 造成M、N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A. 地形、纬度、大气环流 B. 地形、洋流、纬度 C. 洋流、纬度、大气环流 D. 洋流、地形、大气环流 ‎25. 图中T处为沙漠,而S处降水更少却没有形成沙漠,其原因是S处 A. 距海近,地下水水位高 B. 位于自流盆地,地下水丰富 C. 有河流流经,农业发达 D. 对自然植被的保护力度大 ‎【答案】23. C 24. A 25. C ‎【解析】‎ ‎【23题详解】‎ 根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南亚地区,区域降水主要来自西南印度洋上,以西南季风的形式影响该区域。P地位于印度西南部,地势较高,海洋水汽受到地形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其南北两侧丰富,据此选C。‎ ‎【24题详解】‎ MN两地降水迥异,分别形成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该现象既因二者的纬度不同、大气环流不同,也与二者的地形差异有关。N地受大陆气团影响大,N 地受海洋、西南季风影响大,N地地势低,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M地地势高,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地形雨丰富。据此选A。‎ ‎【25题详解】‎ 图中显示,T处为沙漠, S处虽然降水更少但有印度河及其支流等河流流经,农业发达,所以没有形成沙漠,S处降水少,地下水水位不高,地下水不丰富;地表植被少,历史上对自然植被的破坏很大。据此分析选C。‎ 位于土耳其东南部的哈兰和叙利亚北部部分地区有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民居,大约建于公元前2000年,每间屋一般由3至4个土塔相连通而成,从高处俯视,土塔并排组合起来像蜂巢一样,所以被称为“蜂巢屋”(如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据图文推测“蜂巢屋”分布区的气候特征 A.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B. 冬寒夏热,日较差大,降水稀少 C. 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D. 全年炎热干燥 ‎27. “蜂巢屋”的土塔每半年需维修一次,最可能的原因是 A. 为了保持土塔的新貌 B. 维修以增加当地收入 C. 因雨水冲蚀部分墙体 D. 当地的传统习俗 ‎28. 每间“蜂巢屋”一般由3至4个土塔相连通组成,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A. 抵御冬季风 B. 增大室内空间 C. 军事防御 D. 减弱太阳辐射 ‎【答案】26. A 27. C 28.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26题详解】‎ 据图判断,该地位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全年的降水较少,冬季温和多雨,是地中海气候最显著的特征.A正确。‎ ‎【27题详解】‎ 该地冬季降水较丰富,且土塔主要以泥土混合茅草等而盖成,易被侵蚀,每半年的雨季及风沙侵蚀前后,需要加固维修。C正确。‎ ‎【28题详解】‎ 蜂巢屋一般由3至4座土塔相连,可增加使用面积,B正确。‎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河流夏季径流量有增大趋势。下图示意某年新疆境内某条河流的各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百分比和径流变差系数(反映某地月径流量年际变化幅度)。‎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9. 该河径流量年际变化最大的月份是 A. 2月 B. 5月 C. 8月 D. 11月 ‎30. 从长期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河流 A. 径流量增大 B. 径流变差系数变小 C. 径流量减小 D. 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 ‎【答案】29. B 30. C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为全球气候变化及影响等相关知识,试题难度一般。‎ ‎【29题详解】‎ 读图及材料,由图中径流变差系数可知5月径流变差系数最大,说明5月该河径流量年际变化最大。故选B。‎ ‎【30题详解】‎ 我国西北地区,位于大陆内部,境内河流多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夏季冰川融化量增大,河流补给量增大,但从长期来看,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高山冰雪数量减少,补给河流的水量将减少,径流量减小,故选C。‎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雪花是天空中的水汽经凝华而来的固态降水,结构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多呈六角形,像花。雪花形状与形成时的水汽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民间有用雪水治疗烫伤、冻伤的单方。吉林省是冬季降雪量最多的地区,也是中国最美的雪花分布区。下面左图是我国冬季温度适宜“最美雪花”生长地区分布,下右图为雪花形状与气温、水汽的关系图。‎ ‎(1)简析吉林省东部降雪多的原因。‎ ‎(2)推测吉林省东部主要的雪花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3)湖北江汉平原地区有谚语“一场春雪一次寒”,试解释其原因。‎ ‎【答案】(1)距海近,水汽充足;纬度较高,地势高,冬季气温低;地形抬升,大气中水汽遇冷凝结。‎ ‎(2)大片状冬季气温大部分为-15℃~-18℃;空气中水汽多,水汽处于过饱和状态。‎ ‎(3)春季寒潮爆发时,湖北易下雪,降温幅度大;中东部平原面积大,北部无高大山地阻挡,风力大,散热快;积雪融化,吸收热量,加剧气温下降。‎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天气系统等内容,同时考查了学生获取并分析材料及图中信息的能力,试题难度较难。‎ ‎【详解】(1)降雪的形成条件离不开充足的水汽和较低的温度,解答本小题要根据吉林省东部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特征加以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吉林省东部地势较高,距海较近,冬季来自海洋湿润气流与来自北部寒冷的空气相遇,在山地迎风坡产生大量降雪。‎ ‎(2)解答本小题首先根据左图判断出我国冬季温度适宜“最美雪花”生长地区分布温度范围,再根据右图为雪花形状与气温、水汽的关系图判读吉林省东部主要的雪花类型。根据左图,1月份吉林省东部平均气温在-14℃至-18℃之间,结合右图,平均气温在-14℃至-18℃之间,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形成大片状雪花类型。‎ ‎(3)分析湖北江汉平原地区有谚语“一场春雪一次寒”原因要根据所学知识从春雪的形成原因(锋面知识)及积雪融化对气温的影响方面分析。本小题强调春雪,春雪是由春季寒潮爆发,冷空气南下,降温幅度大,与南方暖湿空气相遇形成,属于冷锋天气;同时,积雪融化,吸收热量,加剧气温下降。‎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法国煤、石油等常规能源短缺,核电消费比重高(2014年达41.5%),可再生能源是其能源开发的主要方向。2015年9月,法国启动建设世界首个大型浮动式海上风电(使用没有底座的浮动型涡轮机)项目。图1为法国地形图,图2为法国土地利用规划图,图3为图1中甲、乙两地气候统计资料。‎ ‎(1)比较甲、乙两地降水特点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从地形和气候角度,说明法国农业土地利用规划的合理性。‎ ‎(3)与固定式陆地上风电相比,指出浮动式海上风电建设的优缺点。‎ ‎(4)判断寒潮、冰冻灾害对法国四类土地利用区危害最严重的是    ;试简析原因。‎ ‎【答案】(1)差异:降水总量甲多于乙;甲降水季节分配均匀,乙冬季降水稍多;成因:甲全年受西风影响;乙夏季受副高控制,冬季受西风影响。‎ ‎(2)西北部以平原为主,气候温和湿润,宜种植饲料(不利谷物成熟);北部以平原为主,(降水偏少)光热条件较好,利于小麦种植。中部以山地、丘陵为主,(热量条件差)草地面积广,适宜畜牧业用地。南部沿海和河谷地带,(地势较低)夏季候气候干热,光热条件利于葡萄等园艺作物种植。‎ ‎(3)优点:安装、维修便利;适宜空间大(不受水深差异的影响)。缺点:技术要求高;安全性低。‎ ‎(4)葡萄种植区   葡萄种植区作物生长期长;春季和秋季冷空气对农作物(葡萄)的生长构成危害。‎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法国。‎ ‎【详解】(1)甲地位于欧洲西部,常年受西风影响,终年降水丰富;乙地位于欧洲南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多。(2‎ ‎)法国的地势特点是东南高,西北低,法国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西部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属地中海气候,东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据图说明,西北部宜种植饲料;北部利于小麦种植。中部以山地、丘陵为主,适宜畜牧业用地。南部沿海和河谷地带适合园艺作物种植。(3)优点可从安装维修和空间占用的角度说明,劣势主要是技术和安全。(4)葡萄种植区作物生长期长;春季和秋季的冷空气对葡萄的生长构成危害,小麦和牧草影响小。‎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伊塞克湖属于内陆湖,湖面平均海拔约1608米,面积约6200多平方千米,是世界最深的高山大湖,湖水清激澄碧,终年不冻。该湖东西两岸年降水量差异大,东岸地区有常年积雪。‎ 材料二 在伊塞克湖的沿岸地区,是吉尔吉斯斯坦的重要产棉区和畜牧区。随着灌溉技术的提高,灌溉用水量明显减少。湖中有20多种鱼类,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该湖已成为候鸟迁徙、过冬和繁殖之地。‎ 材料三 左图为伊塞克湖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为1990-2015年湖泊面积变化曲线。‎ ‎(1)简述伊塞克湖“清澈澄碧、终年不冻”特点的成因。‎ ‎(2)分析伊塞克湖入湖径流量东多西少的自然原因。‎ ‎(3)推测伊塞克湖1998年以来湖泊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 ‎【答案】(1)入湖径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泥沙含量少;湖水处于静水环境,泥沙大量淤积;北部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冬季水温较高;湖水盐度较高,不易结冰;湖泊深度和容积较大,不易结冰。‎ ‎(2)盛行西风经过湖面后,暖湿气流受山地阻挡抬升,水汽凝结在湖泊东岸形成丰富的降水(雪);东岸有高大山脉海拔高,气温低,有常年积雪,补给水源充足;东岸河流发有较多,入湖径流量大。‎ ‎(3)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加;全球气候变暖,水循环加快,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增多,入湖径流增大;灌溉技术提高,灌溉用水减少,入湖径流增多。‎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知识点有:湖水的水文特征成因、伊塞克湖入湖径流量东多西少的自然原因、影响湖泊面积变化的原因。‎ ‎(1)伊塞克湖“清澈澄碧、终年不冻”特点的形成与该湖的补给水源特点、水土水文特征、周边地形、湖水盐度及湖泊本身的特点有关。‎ ‎(2)中亚位于亚洲中部,图中湖泊的东岸位于西风带,受西风带影响且在山地的迎风坡,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且有山地冰雪融水补给。‎ ‎(3)伊塞克湖1998年以来湖泊面积呈波动增大的特点,这与湖泊的补给水源的增多有关。‎ ‎【详解】(1)伊塞克湖居于内陆,入湖径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泥沙含量少;湖水处于静水环境,泥沙大量淤积;北部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冬季水温较高;湖水盐度较高,不易结冰;湖泊深度和容积较大,不易结冰。这些条件促进了伊塞克湖“清澈澄碧、终年不动”。‎ ‎(2)联系中亚的有关地理知识可知当地降水主要来自大西洋,湖泊东岸位于西风带;来自大西洋、湖泊蒸发的水汽被吹送到湖泊东岸,受山地抬升、冷却凝结,形成降水;同时,湖泊的东岸海拔高,气温低,有常年积雪,补给水源充足。这些条件使得该湖的东岸河流发育较多,入湖径流量大。‎ ‎(3)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加;全球气候变暖,水循环加快,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增多,入湖径流增大;灌溉技术提高,灌溉用水减少,入湖径流增多 ‎【点睛】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需要熟悉湖泊所在地区的地理背景,尤其是气候特征,充分挖掘材料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