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百校联考2020届高三第五次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百校联考2020届高三第五次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江苏百校联考高三年级第五次试卷语文 语文 I 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诗歌是流动的音乐,音乐是律动的诗歌。自古以来,音乐就与诗歌 。新月派新诗格 律的建构既有对古典的继承,又有对国外资源的 。郑敏认为“新月派建筑美应当包括行 距、长短句的结合、诗的结尾的突兀之美;在音乐方面注意到错落抑扬。徐志摩的《偶然》 在音乐性和境界上都是与优秀的古典诗 的”。 A. 相辅相成 鉴别 一脉相承 B. 相辅相成 借鉴 一脉相承 C. 相得益彰 借鉴 一唱一和 D. 相得益彰 鉴别 一唱一和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 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 对象、褒贬误用、语意重复、自相矛盾、谦敬错位、不合逻辑。正确辨析成语,要在识记的 基础上理解透彻成语的含义,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第一空,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相得益彰: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 的好处。结合上文的“诗歌是流动的音乐,音乐是律动的诗歌”,强调“自古以来,音乐就 与诗歌”互相补充,互相配合,使用“相辅相成”恰当。可以排除 C 和 D 项; 第二空,借鉴:跟别的人或事相对照,以便取长补短或吸取教训。鉴别:辨别真假好坏。结 合上文的“新月派新诗格律的建构既有对古典的继承,又有对国外资源的……”,使用“借 鉴”恰当。可以排除 A 项。 第三空,一脉相承:由一个血统或一个派别传下来。一唱一和:互相配合,互相呼应(多含 贬义)。联系前文“徐志摩的《偶然》在音乐性和境界上都是与优秀的古典诗……”,使用“一 脉相承”更恰当。 故选 B。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时值盛夏,在溪水国家森林公园,我寻访红松。 那是红松! - 2 - ①石阶木桥、草亭木屋,与山林浑然一体。 ②沿山路上行,只见草木葳蕤,蕨苔遍地,乔木灌木、针叶阔叶高低错落。 ③迎面扑来树叶与青草、朽木与落叶混合的浓郁气息。 ④四周忽然幽暗,一株褐红色的巨木横空出世,挡住去路,居高临下,冷傲威严。 ⑤吸气吐气,肺腑通透,神清气爽。 ⑥树干浑圆敦实,树皮寸寸皴裂,呈现出清晰的时间刻度。 A. ①②③⑤⑥④ B. ②①⑤③④⑥ C. ②①③⑤④⑥ D. ①②⑤③⑥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 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根据寻访路线,上山才见到石阶木桥、草亭木屋等景物和山林浑然一体,因此②①顺序确定, 排除 AD。先有“浓郁气息”才有后面的“吸气吐气”,因此确定③⑤顺序,排 B。 故选 C。 3.下列诗句与古代劳动场景相对应的一项是( ) ①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②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③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④攀条上树表,牵坏紫罗裙。 A. ①采莲②打铁③采桑④割麦 B. ①打铁②割麦③采莲④采桑 C. ①打铁②采桑③割麦④采莲 D. ①采桑②打铁③采莲④割麦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内容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 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 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表达了什么内容。 A 项,由“炉火”“红星”,即(火星儿)可知是打铁情形; B 项,由“暑上气”“背灼”可知是割麦场景; - 3 - C 项,由“湿钏”“风鉴”可知是采莲场景; D 项,由“攀条”“上树”可知是采桑情形。 故选 B。 4.对下面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 心境一方面是个人价值观在内心里的隐性显现;另一方面,又会反过来影响人们对生活 的判断与交流。当你有一种积极、乐观的心境时,就算发生的各种事件较为不利,自身也能 产生一种易于接受、心情舒适的反应。反之,当人的心境偏于低沉,即便有一些开心之事, 也依然会存在着许多消极的情绪体验,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心境的弥散性。因此如何使自 己对生活的看法更客观、更正确,从而使自己的心境趋于平和、乐观,对于一个想享受生活, 有志创造的人,就显得万分必要。 A. 心境就是个人价值观在内心里的隐性显现。 B. 发生不利的事情也要乐于接受让心情舒适。 C. 心境的弥散性让人产生低落情绪消极处世。 D. 心境平和乐观能够愉悦生活并发挥创造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语段的能力。概括材料的内容要从题目所给的材料中找出有 用的信息,并加以总结、分析,得出题中要回答的问题的答案。 A 项,概括不全面,语段强调的是两方面,“心境一方面是个人价值观在内心里的隐性显现; 另一方面,又会反过来影响人们对生活的判断与交流。” B 项,概括不全面,只讲述了“发生不利的事情”这一方面。 C 项,概括不全面,只讲述了“心境的弥散性”这一方面。 D 项,概括准确,“心境平和乐观能够愉悦生活并发挥创造力”是语段的中心,由“因此”可 以看出。 故选 D。 【点睛】概括语段要点技巧点拨 1.摘取连缀法。提取句子主干,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照题干要求进 行连缀,此法适用于封闭性语段,以及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的材料。 2.分层概括法。这是压缩语段时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考生答题时要有整体意识,不可疏 漏或断章取义。考生在通读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语段的层次,概括层意,抓住重点;再将概 - 4 - 括、归纳的信息进行提炼、筛选,保留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将提 炼、筛选的主要信息用简练、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此步骤可简单概括为:划分层次—概括 层意——分清主次——去次存主——连缀语句。 3.语意并取法。即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考生在做题时可通过跳读 或浏览的方法阅读全文,迅速把握材料的思路和整体结构,找出内容的要点和重点。 二、文言文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雄传 曹雄,西安左卫人。弘治末,历官都指挥佥事,为延绥副总兵。武宗即位,用总督杨一 清荐,擢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固原。以瑾[注]同乡,自附于瑾。瑾欲广树党,日相亲 重。 正德四年,雄上言:“故事,布、按二司及兵备道臣文移达总兵官者,率由都司转达。 今边务亟,征调不时,都司远在会城,往返千里,恐误军机。乞如巡抚大同例,径呈总兵官 便。”兵部尚书曹元希瑾意,覆如其言。既复受瑾属,奏雄镇守未佩印,宜如各边例,特赐 印以重其权。乃进雄署都督同知,以延绥总兵官吴江所佩征西将军印佩之,而别铸靖虏将军 印予江。及总督才宽御寇沙窝为所杀,雄拥兵不救。佯引罪,乞解兵柄,令子谧赍奏诣京师。 瑾异谧貌,妻以从女,而优诏褒雄,令居职如故,纠者反被责。 寘鐇反宁夏,雄闻变,即统兵压境上。令都指挥黄正以兵三千入灵州,固士卒心,约邻 境刻期讨。密焚大、小二坝积草,与守备史镛等夺河西船,尽泊东岸。贼党何锦惧,急帅兵 出守大坝,以防决河。雄乃令镛潜通书仇钺,俾从中举事,贼逐成擒。是役也,功虽成于钺, 而居外布置,贼不内顾,雄有劳焉。捷闻,瑾以平贼功归之,进左都督。谧亦官千户。雄不 安,引咎自劾,推功诸将,降旨慰劳。未几瑾败,言官交劾,降指挥佥事,寻征下狱,以党 逆论死,籍其家。诏宥之,与家属永戍海南,遇赦不原。 雄长子谦,读书能文,有机略,好施予。故参政李仑、主事孔琦家贫甚,雄请周恤其妻 子,以劝廉吏,谦意也。御史高胤先被逮,无行赀。谦为治装,并恤其家。受业杨一清,闻 一清将起用,贻书止之日:“近日关中人材,连茹而起,实山川不幸。独不留三五辈为后日 地耶?”时陕人率附瑾以进,故谦云然。雄下狱,谦亦被系,为怨家箠死。 (选自《明史·曹雄传》) [注]瑾,即刘瑾,为明孝宗、明武宗年间太监,掌握内庭重权,贪污受贿大行其道,后事败, 被凌迟。 - 5 -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令子谧赍.奏诣京师 赍:带着 B. 俾.从中举事 俾:使,让 C. 诏宥.之 宥:宽容 D. 以劝.廉吏 劝:劝告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曹雄在弘治末年就担任副总兵职位。明武宗即位后,曹雄由于总督杨一清的举荐官职得以 晋升,担任总兵之职。 B. 曹雄敢于进言。他认为布、按二司等部门的文书经过周转贻误军机,应该直接呈送总兵官, 皇帝认可他的建议。 C. 因同乡关系,曹雄依附权臣刘瑾,后来为加重曹雄权力,朝廷晋升他为代理都督同知,赐 予他佩带征西将军之印。 D. 以前的参政官李仑、主事官孔琦家境贫寒,曹雄请示朝廷救济他们的妻子儿女,其实这是 曹雄长子曹谦的想法。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瑾异谧貌,妻以从女,而优诏褒雄,令居职如故,纠者反被责。 (2)未几瑾败,言官交劾,降指挥佥事,寻征下狱,以党逆论死,籍其家。 8. 在平定宁夏叛乱这一事情上,曹雄表现出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案】5. D 6. B 7. (1)刘瑾觉得曹谧相貌不凡,便将侄女嫁给他,而特别下诏褒奖曹雄,命他仍官居原职, 检举他的人反而遭到指责。 (2)不久刘瑾事败,言官纷纷弹幼曹雄,他因而被降为指挥佥事,不久被捉拿关进监狱,以结 党叛逆之罪被判死刑,抄没家产。 8. 有勇有谋,善于用人,勇于自责,不贪已功。 【解析】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 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D 项,“以劝廉吏”是说“以此来勉励廉洁官员”,劝:勉励。 - 6 -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 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 较分析。 B 项,“皇帝认可他的建议”错误,原文是说“兵部尚书曹元希瑾意,覆如其言”,即不是皇 帝认可,而是兵部尚书按刘瑾之意,同意了他的请求。 故选 B。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 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 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第一句中,“异”是意动用法,应理解为“以……为异,觉得……不凡”;“妻以从女”是 状语后置句;“妻”是名词动用,应理解为“嫁,嫁给”;“优诏”应理解为“特别下诏”; “令(之)居职如故”是省略句。 第二句中,“未几”应理解为“不久”;“交”应理解为“纷纷”;“寻”应理解为“不久”; “论”应理解为“被判”;“籍”是名词动用,“抄没”。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要 到传记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 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 从“寘鐇反宁夏,雄闻变,即统兵压境上。令都指挥黄正以兵三千入灵州,固士卒心,约邻 境刻期讨。密焚大、小二坝积草,与守备史镛等夺河西船,尽泊东岸……”可以看出,曹雄 有勇有谋;从“雄乃令镛潜通书仇钺,俾从中举事,贼逐成擒”可以看出,曹雄善于用人; 从“雄不安,引咎自劾”可以看出,曹雄勇于自责;从曹雄“推功诸将”可以看出,曹雄不 贪已功。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 7 -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曹雄,西安左卫人。弘治末年,历任都指挥佥事,担任延绥副总兵。武宗即位后,由于 总督杨一清的举荐,曹雄被提升为代理都督金事,充任总兵官,镇守固原。他因为与刘瑾是 同乡,便依附于刘瑾。刘瑾想广树党羽,日益亲近看重曹雄。 正德四年(1509),曹雄上奏道:“依照旧例,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及兵备道臣送达总兵 官的公文,一般都是由都司转达。而今边境事务紧急,随时需要征调,而都司却远在省城, 往返千里之遥,恐怕要贻误军机。请按照巡抚大同的旧例,公文直接呈送总兵官就行了。” 兵部尚书曹元按刘瑾之意,同意了他的请求。不久又受刘瑾之托,上奏说曹雄出外镇守没有 佩印,应当按照其他边将旧例,特别赐给他印绶来加重他的权力。朝廷于是晋升曹雄为代理 都督同知,让他佩带延绥总兵官吴江所佩的征西将军之印,而另外铸成靖虏将军印交给吴江。 等到总督才宽在沙窝抵御贼寇被杀,曹雄却拥兵不救。他假装认罪,请救解除兵权,命其子 曹谧携带奏章到京城。刘瑾觉得曹谧相貌不凡,便将侄女嫁给他,而特别下诏褒奖曹雄,命 他仍官居原职,检举他的人反而遭到指责。 寘鐇在宁夏谋反,曹雄获悉此事,马上领兵直压境上。并命都指挥黄正率领三千士兵进 入灵州,稳定士兵之心,又与邻地相约限期征讨。曹雄暗中派人焚烧大、小二坝的积草,与 守备史镛等夺取黄河西岸的船只,全部停泊到东岸。贼党何锦心中畏惧,急忙率兵出守大坝, 以防黄河决口。曹雄于是命史镛暗中写信给仇钺,让他从中率兵举事,贼寇于是被擒。这一 战役,功劳虽成在仇钺之手,但在外布置,使贼寇不能内顾,曹雄立有功劳。捷报上奏后, 刘瑾将平贼之功归于曹雄,他因而被晋升为左都督。曹谧也被封为千户。曹雄心中不安,引 咎弹劾自己,将功劳推给诸将,皇帝降旨慰劳。不久刘瑾事败,言官纷纷弹劾曹雄,他因而 被降为指挥佥事,不久被捉拿关进监狱,以结党叛逆之罪被判死刑,抄没家产。皇帝下诏赦 免了曹雄,命他与家属永守海南,遇到赦免也不得返还。 曹雄的长子曹谦,读书写文章,有智谋,爱好施与别人。以前的参政李仑、主事孔琦家 里很贫穷,曹雄请求周济抚恤他们的妻子儿女,以此来勉励廉洁官员,其实这是曹谦的想法。 御史高胤先被逮捕,没有上路的钱财(盘缠)。曹谦为他置办,并抚恤他家里人。曹谦受教于 杨一清,听说他将要被起用,赠与书信阻止他说:“近来关中的人才,相互推荐起用,实在 是江山不幸。难道不留一些以后的余地吗?”当时陕西人都依附刘瑾而得以进用,所以曹谦这 么说。曹雄被关进监狱,曹谦也被捕关押,被仇家鞭箠拷打而死。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前卫县李宷少府 高适 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 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 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 此地从来可乘兴,留君不住益凄其。 9. 简要分析首联的作用。 10. 诗歌的后三联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9. ①点题并交代送别的季节;②以乐景衬悲情,通过“翩翩黄鸟”低垂杨柳”“和 煦春风”等典型意象,勾勒出一幅明丽的春景图,反衬诗人内心的悲愁。 10. ①颔联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抒发了对友人一去千里的哀怨,对十年友谊的深切怀念; ②颈联运用想象(虚写)手法,表达了对友人乘舟远去后的牵挂以及自己送别友人返程时的怅 惘;③尾联直抒胸臆,抒发留君不住的凄婉之情。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从内容和形式的 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 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本题要求分析首联的作用,解答时注意从内 容、结构、手法等角度分析。 首联,诗人选取最能表现春天时令的“翩翩黄鸟”、低垂的杨柳、和煦的春风,勾勒一幅明 丽的春景图。友人离别,凄楚可知,与知交分离在即,不能共同来享受这良辰美景,内心不 能不倍感“悲”愁。而诗人却以明媚的春景来衬托这种内心的“悲愁”,更反衬出内心“愁” 怨之深。“送客”点题,表明是送别诗,“悲”字表明作者的情感。首联出句描写了春天的 美好,对句写出送别的悲伤,以乐景衬悲情。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把握诗歌的基调和情感要从诗歌的标 题、作者,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关键词、注释等入手。答题时先答出感情,然后结合诗句的 内容解说。 颔联写友人此别离,将远去“千里”,日后难得相见,不能不“怨”;以友情来说,与李寀 - 9 - 并非一年半载短暂之谊,而是有“十年”交往的深厚感情,此次分手,各奔东西,相距千里, 不可能不“悲”。伤。“怨别”“论交”,以回环曲折之妙笔将过去现在融于一联,将临别 时的复杂感情描摹得深婉动人。颈联的意思是说友人“远”去的一叶“孤帆”飘然而逝,只 剩下诗人匹马单骑,依依不舍地“绕梁山”而回返。“远”,表现了诗人目驰神往,极力眺 望友人“孤帆”远去的神态,也曲折传达出此时此刻诗人内心的复杂心理活动:正因为山长 水远,见面无由而产生的巨大怅惘和迷茫,从而在主观上产生一种遥远之感。“迟”,既是 对上述这种主观感受的形象写照,又是对诗人不忍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的形象表达。这 是一种虚写想象的手法。尾联“留君不住”“益凄”直接表达内心的凄然之情。 【点睛】解答情感题要四看,看题目,看作者,看内容,看注释。而内容是主要的,把握内 容需要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 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3)余嘉其能行古道,______。(韩愈《师说》) (4)辘辘远听,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5)纵一苇之所如,______。(苏轼《赤壁赋》) (6)______,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7)大道之行也,______。(《礼记·礼运》) (8)早已森严壁垒,______。(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 【答案】 (1). 陟罚臧否 (2). 云归而岩穴暝 (3). 作《师说》以贻之 (4). 杳 不知其所之也 (5). 凌万顷之茫然 (6). 扈江离与辟芷兮 (7). 天下为公 (8). 更加众志成城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要求学生 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 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陟、罚、臧、否、贻、扈、芷。 【点睛】名句默写题,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 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 - 10 - 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 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 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 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 “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五、现代文阅读(一)(15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四世同堂(节选) 老舍 ①已是掌灯的时候,门外的两株大槐像两只极大的母鸡,张着慈善的黑翼,仿佛要把下 面的五六户人家都盖覆起来似的。别的院里都没有灯光,只有三号——小羊圈唯一的安了电 灯的一家冠家的院里灯光辉煌,像过年似的,把影壁上的那一部分槐叶照得绿里透白。 ②瑞全到一号去叫门。不敢用力敲门,他轻轻地叩了两下门环,又低声假嗽一两下。里 面才低声地问了声:“谁呀?”他听出来,那是钱伯伯的声音。 ③“我,瑞全!”他把嘴放在门缝上回答。 ④里面很轻很快地开了门。 ⑤门洞里漆黑,教瑞全感到点不安。他一时决定不了是进去还是不进去好。 ⑥“老三进来!”钱先生在屋中叫。瑞全进去,还没坐下,老者就问:“怎样?得烧书?” ⑦瑞全的眼向屋中扫视了一圈。“这些线装书大概可以不遭劫了吧?日本人恨咱们的读 书人,更恨读新书的人;旧书或者还不至于惹祸!” ⑧“呕!”钱默吟的眼闭了那么一下。“可是咱们的士兵有许多是不识字的,也用大刀 欧日本人的头!对不对?”瑞全笑了一下。“侵略者要是肯承认别人也是人,也有人性,会 发火,他就无法侵略了,日本人始终认为咱们都是狗,踢打着都不哼一声的狗!” ⑨“那是个最大的错误!”钱先生的手伸了一下,请客人坐下。他自己也坐下。“我是 向来不问国家大事的人,因为我不愿谈我所不深懂的事。可是,有人来亡我的国,我就不能 忍受!我可以任着本国的人去发号施令,而不能看着别国的人来做我的管理人!”他的声音 还像平日那么低,可是不像平日那么温柔。楞了一会儿,他把声音放得更低了些,说:“你 知道吗,我家老二今天回来啦!” ⑩“二哥在哪儿呢?我看看他!” ⑪“又走啦!又走啦!”钱先生的语声里似乎含着点什么秘密。 - 11 - ⑫“他说什么来着?” ⑬“他?”钱默吟把声音放得极低,几乎像对瑞全耳语,“他来跟我告别!” ⑭“他上哪儿?” ⑮“不上哪儿!他说,他不再回来了!教我在将来报户口的时候,不要写上他;他不算 我家的人了!”钱先生的语声虽低,而眼中发着点平日所没有的光;这点光里含着急切兴奋, 还有点骄傲。 ⑯“他要干什么去呢?” ⑰老先生低声笑了一阵。“我家老二就不服日本人!你明白了吧?”瑞全点了点头。“二 哥要跟他们干?可是,这不便声张吧?”“怎么不便声张呢?”钱先生的声音忽然提高,像发 了怒似的。 ⑱而后,把声音又放低,对瑞全讲:“这是值得骄傲的事!我——一个横草不动,竖草 不拿的会有这样的一个儿子,我还怕什么?我只会在文字中寻诗,我的儿子可是会在国破家 亡的时候用鲜血去作诗!我丢了一个儿子,而国家会得到一个英雄!什么时候日本人问到我 的头上来:那个杀我们的是你的儿子?我就胸口凑近他们的枪刺,说:一点也不错!我还要 告诉他们:我们还有多少多少像我的儿子的人呢!你们的大队人马来,我们会一个个的零削 你们!你们在我们这里坐的车,住的房,喝的水,吃的饭,都会教你们中毒!中毒!”钱先 生一气说完,把眼闭上,嘴唇上轻颤。 ⑲瑞全听楞了。楞着楞着,他忽然立起来,扑过钱先生去,跪下磕了一个头:“钱伯伯, 我也打算走!” ⑳“走?”钱先生细细看了看瑞全。“好!你应当走!你的心热,身体好!” “你没有别的话说?”瑞全这时候觉得钱伯伯比任何人都可爱,比他的父母和大哥都更 可爱。 ㉑“只有一句话!到什么时候都不许灰心!记住吧,老三!” ㉒“我记住!我走后,只是不放心大哥!瑞宣大哥是那么有思想有本事,可是被家所累, 没法子逃出去!在家里,对谁他也说不来,可是对谁他也要笑眯眯的像个当家人似的!我走 后,希望伯伯你常常给他点安慰;他最佩服你!” ㉓“那,你放心吧!咱们没法子把北平的一百万人都搬了走,总得有留下的。我们这走 不开的老弱残兵也得有勇气,差不多和你们能走开的一样。你们是迎着炮弹往前走,我们是 等着锁镣加到身上而不能失节!来吧,我跟你吃一杯酒!”钱先生向桌底下摸了会儿,摸出 个酒瓶来。不顾得找酒杯,他顺手倒了两半茶碗。一仰脖,他把半碗酒一口吃下,咂了几下嘴。 - 12 - ㉔瑞全没有那么大的酒量,可是不便示弱,也把酒一饮而尽。 ㉕酒力登时由舌上热到胸…… (选自《四世同堂》,有删改) 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独具匠心,小羊圈胡同里的黑暗与冠家的灯火通明形成对比,暗示社 会环境黑暗,令人压抑。 B. 瑞全和钱先生谈论“烧书”的事情,一方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另一方面表明了 人物认清形势不甘为亡国奴的心理。 C. 作为小说的次要人物,钱家老二尽管出场较少,但意义非凡,既推动情节发展,也烘托了 人物形象,凸显作品主题。 D. 最后的饮酒场景是小说的高潮部分,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 豪迈,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13. 简要分析钱先生这一人物形象。 14. 探究小说结尾“酒力登时由舌上热到胸……”的丰富意蕴,并分析这句话对于表现主旨 的作用。 【答案】12. C 13. ①对瑞全袒露心声以及教他不要灰心、为他斟酒壮行等等,表现钱先 生对进步青年的信任、理解与关心;②支持儿子参与抗日并为之感到骄傲,表现钱先生无私 的爱国情怀;③痛恨侵咯者的暴行,愿不惜牺牲与之斗争,表现了钱先生崇高的民族气节。 14. 丰富意蕴:①瑞全因不胜酒力而产生的身体反应;②钱先生的教导和鼓励,点燃了瑞全 一腔报国热情,让他浑身热血沸腾。对于表现主旨的作用:作者对觉醒的爱国青年毅然决然 走向抗日战场的赞许,对普通民众坚守民族大义的肯定。 【解析】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层次的概括, 思想情感赏析、写作手法的评价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不正 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 项,“作为小说的次要人物,钱家老二尽管出场较少”错误。钱家老二没有出场,是通过瑞 全和钱先生二人对话表现的。 故选 C。 【13 题详解】 - 13 -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 求学生简要分析钱先生这一人物形象。学生应把握上下文,梳理文章思路,依据文章的情节, 圈出直接点明性格特点的内容,还可以根据文章主人公表现来概括分析。注意结合具体文章 内容分点作答。 ①由第二十一段“只有一句话!到什么时候都不许灰心!记住吧,老三!”和二十三段“那, 你放心吧!咱们没法子把北平的一百万人都搬了走,总得有留下的。我们这走不开的老弱残 兵也得有勇气,差不多和你们能走开的一样。你们是迎着炮弹往前走,我们是等着锁镣加到 身上而不能失节!来吧,我跟你吃一杯酒!”可知,钱先生对进步青年信任、理解与关心; ②由第十八段“这是值得骄傲的事!我——一个横草不动,竖草不拿的会有这样的一个儿子, 我还怕什么?我只会在文字中寻诗,我的儿子可是会在国破家亡的时候用鲜血去作诗!我丢 了一个儿子,而国家会得到一个英雄!什么时候日本人问到我的头上来:那个杀我们的是你 的儿子?我就胸口凑近他们的枪刺,说:一点也不错!”可知,钱先生支持儿子参与抗日并 为之感到骄傲,表现钱先生无私的爱国情怀;③第九段“可是,有人来亡我的国,我就不能 忍受!我可以任着本国的人去发号施令,而不能看着别国的人来做我的管理人!”和第十八 段“我还要告诉他们:我们还有多少多少像我的儿子的人呢!你们的大队人马来,我们会一 个个的零削你们!你们在我们这里坐的车,住的房,喝的水,吃的饭,都会教你们中毒!中 毒!”表现出钱先生痛恨侵咯者的暴行,愿不惜牺牲与之斗争,表现了钱先生崇高的民族气 节。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结尾意蕴及其作用的探究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需首先明确题目要 求,如本题探究小说结尾“酒力登时由舌上热到胸……”的丰富意蕴,并分析这句话对于表 现主旨的作用。学生应注意句子意蕴包含三层意义:第一,表层意义,即语句的字面意义; 第二,句内意义,即语境意义(临时意义);第三,句外之意,即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 产生的意义。结合句子的位置,在主旨方面应注意,通过内容深化,升华主旨。 表面上来看,结合第二十四段“瑞全没有那么大的酒量,可是不便示弱,也把酒一饮而尽” 和“酒力登时由舌上热到胸”可知,瑞全酒力发作身体产生反应;结合第二十三段“那,你 放心吧!咱们没法子把北平的一百万人都搬了走,总得有留下的。我们这走不开的老弱残兵 也得有勇气,差不多和你们能走开的一样。你们是迎着炮弹往前走,我们是等着锁镣加到身 上而不能失节!来吧,我跟你吃一杯酒!”可知,在钱先生的教导和鼓励下,瑞全浑身热血 沸腾,一心报国。对于主旨来说,“酒力登时由舌上热到胸”提示到瑞全觉醒,他毅然决然 - 14 - 走向抗日战场,作者对这种行为充满赞许,也表现出作者对普通民众坚守民族大义的肯定。 六、现代文阅读(二)(12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新诗的“汉语性” 陈爱中 一般来说,只有诗歌这种文学形式才特别强调其语言属性,这取决于诗歌处于一个民族 语言的先锋性地位,其创造性经验是丰富语言词汇和表现力的重要源泉。“五四”时期的胡 适之所以急切而匆忙地用白话写诗,原因就在于他认为白话只有在诗歌创作领域取得成功, 白话取代文言的革命也才算大功告成。 相对于小说和散文等趋向于说明性、逻辑叙述性的文体,人们常说诗歌是不可翻译的, 否则会丢掉原文具有的独特“韵味”,而这个韵味也就是“新批评”理论中的“肌质”,比 如声音、节奏和原型意象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元素,等等。或者也可以说,什么时候有了只有 汉语才能呈现的这种“肌质”,汉语新诗就拥有了与其他民族诗歌对话的前提和资格,进而 涌现出可以和西方经典诗歌相媲美的经典文本。 汉语文化的近现代化是被动的,这种被动性既体现在现代汉语的生成模式上,亦是现代 汉语新诗长时间不得已的选择,发展到后来则成为一种无意识行为,甚至成为汉语新诗开放 性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新诗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提供的实践经验来看,有些批评者用“翻译体”来形容汉语 新诗的语言样式,自有其深厚的历史依据与现实支撑。他们在指出汉语新诗的历史局限性的 同时,也忽视了现代汉语作为语言媒介在语言表现张力上的薄弱处,以及百年中西方历史现 实的同质性所带来的诗学经验的同质性,由此而形成的汉语新诗的先天弱势和由之而来对异 域诗歌的倾轧之势。 自然,无论是现代汉语还是汉语新诗,这种萌生期的孱弱和“别求新声于异邦”的历史 轨迹,并不是也不可能是常态,需要足够的时间积累和足以孕育出新质的文化土壤。 随着新时代文化语境的到来,诗人生活在一个复杂、多元,具有民族文化自信和语言自 信的时代氛围中,必然能够在创作中敏锐地将富有创造性的个体经验在愈发成熟和复杂的现 代汉语中表现出来,从而创造出足以和西方经典诗歌相对话的汉语新诗“肌质”来。 首先,继续坚持扮演汉语新诗在语言变革过程中的先锋角色,映现并介入现代汉语的发 展进程中,形成良好的互动。一般来说,将“精神方面的旨趣”作为表现对象(黑格尔语)的 诗歌,其对语言的使用是不同于一般大众的,而是加诸创造性的个体经验的。现代诗人、诗 - 15 - 歌理论家袁可嘉先生在《诗与意义》中说:“我们必须牢记,每个单字在诗中都代表复杂符 号,而非日常应用时的单一符号;而诗的意义也就存在于全体的结构所最终获致的效果里。” 正是在这种“最终获致的效果里”,日常语言在背离大众的“词典意义”,获得“另一个” 表达的同时,相应的语言系统也产生了新质,这就是新诗对汉语应该起到的作用。 其次,尽管有些学者如布尔迪厄将文化场或者诗歌场视为经济场的反面,被不少学者视 作汉语新诗远离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文化中心的合理性。但新诗的现实恰恰证明了这种理论 虚妄的一面。新世纪尤其是新时代以来,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语境下,开拓出多种创作和 接受渠道。打工诗歌、底层诗歌、地震诗歌等各种来自语言底层和特殊社会现象的诗歌文本, 各种诗歌方言写作的尝试,等等,都让构建诗歌的“汉语故事”成为可能。可以说无论是诗 人群的数量还是研究者的从业人群,都让汉语新诗有足够的自信来重新审视域外诗歌资源与 传统汉语诗歌资源,甚至是自身的历史资源。 对汉语新诗来说,在原有的基础上,寻找并建构出新诗的“汉语性”,正当其时。 (选自《光明日报》2020 年 4 月 5 日,有删改) 1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般而言,因为诗歌处于一个民族语言的先锋性地位,所以特别强调其语言属性,其创造 性经验也显得尤为重要。 B. 具备了汉语呈现的独特“韵味”,汉语新诗才拥有了与其他民族诗歌对话的前提和资格, 可以产生媲美西方的经典诗歌。 C. 根据新诗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提供的实践经验,有人批评汉语新诗的语言样式属于“翻译 体”,这种批评不无道理。 D. 文化场或者诗歌场作为经济场的反面而存在,因而汉语新诗应该远离经济发展的社会文化 中心,这一论断是合理的。 16.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列举“五四”时期胡适用白话写诗进行语言革命的例子,论证诗歌对于一个民族 语言的重要意义。 B. 作者把诗歌与小说、散文等文体进行对比,强调诗歌具有独特的“韵味”,具有承载民族 文化的重要元素。 C. 针对汉语新诗的历史局限性和先天弱势等常态化问题,作者主张可通过时间积累和孕育新 的文化土壤解决。 D. 文章末尾部分引用黑格尔等人的言论阐述汉语诗歌应有的角色定位,并对建构新诗的汉语 - 16 - 性充满自信。 17. 如何建构新诗的“汉语性”?请简要概括。 【答案】15. D 16. C 17. ①针对汉语新诗的先天弱势,提升现代汉语的语言表现张力;②保持汉语新诗在语言变 革过程中的主导性,和现代汉语的发展进程形成良好的互动;③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媒体, 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语言自信,开拓更多创作和接受渠道。 【解析】 【分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 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D 项,“这一论断是合理的”错误,倒数第二段“新诗的现实恰恰证明了这种理论虚妄的一 面”。 故选 D。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 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 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C 项,“常态化问题”说法错误,文章第五段说这些问题“并不是也不可能是常态”。 故选 C。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 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 干意思在文中找到建构新诗的“汉语性”相关内容,关键句主要有:由“现代汉语作为语言 媒介在语言表现张力上的薄弱处,以及百年中西方历史现实的同质性所带来的诗学经验的同 质性,由此而形成的汉语新诗的先天弱势和由之而来对异域诗歌的倾轧之势”概括出第 1 点; 由“继续坚持扮演汉语新诗在语言变革过程中的先锋角色,映现并介入现代汉语的发展进程 中,形成良好的互动”“新世纪尤其是新时代以来,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语境下,开拓出 多种创作和接受渠道”“无论是诗人群的数量还是研究者的从业人群,都让汉语新诗有足够 - 17 - 的自信来重新审视域外诗歌资源与传统汉语诗歌资源,甚至是自身的历史资源”概括出 2、3 点。 【点睛】信息筛选概括题,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 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 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 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 七、现代文阅读(三)(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方舱”一词来源于“诺亚方舟”。一般由医疗功能单元、病房单元、技术保障单元等 部分构成,是一种模块化卫生装备,具有紧急救治、外科处置、临床检验等多方面功能。 由于机动性好,展开部署快速,环境适应性强等诸多优点,在特殊情况中,它发挥了急 救医院的作用。 方舱医院首次用于汶川抗震救灾中,并相继在玉树抗震教灾、卫勤使命、中俄联合演习 等重大任务中得到了实战检验,发挥了重要作用。医疗方舱及方舱医院通过医疗方舱遂行抗 震教灾多样化任务的实践,取得了第一手资料,为增强平战时卫勤保障能力提供了宝贵的经 验,为探讨现代化战争条件下形成救治能力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在汶川及玉树抗震救灾时, 野战方舱救治了大批的伤病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汶川讨在现代化战争条件下形成 救治能力提供了有效的依据。通过两次重大抗震救灾的实践,探索了野战方舱医院在抗震救 灾中的机动展开情况、救治伤病员成功案例、作用意义、经验问题及对策等,在野战方舱医 院的配置、人员编配、物资保障、方舱效能、军地资源联合等方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未来 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继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之后“方舱医院”又成为热词,什么是“方舱医院”?为什 么要建“方舱医院”? 简单来说,“方舱医院”就是可移动医疗空间的一种,类似野战机动医院,被称为医院 中的“变形金刚”。 它是由活动的“房子”建成,在野战条件下以医疗方舱、技术保障章方舱、病房单元、 生活保障单元及运力等为主要组成,依托成套的装备保障完成伤员救治等任务。麻雀虽小, - 18 - 五脏俱全! 在紧急时刻,“方舱医院”曾在我国抗震教灾等公共卫生应急保障中发挥巨大作用。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偶尔能见到这种类似的移动医疗空间。比如,你在“采血方舱”里献过 血吗? 而武汉这次为应对疫情推出的“方舱医院”,不同于战时或抗震救灾时启用的野战移动 类医院,它是固定地点的、通过大型场馆改建的,其移动性主要体现在病床和可运输的医疗 设施,也就是临时医院的场馆改装版。 (摘编自《新华网》2020 年 2 月 6 日) 材料三: “没有方舱医院,现在我可能还在家里独自与病魔战斗。”张女士是洪山体育馆方舱医 院第一批治愈出院患者。2 月 6 日,张女士因确诊新冠肺炎被送入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她成 为这一方舱医院建成后第一批进入治疗的患者。在方舱医院,张女士得到了精心的治疗,病 情很快好转。入院第五天,她的两次核酸检验结果都为阴性。第六天下午,她顺利出院,与 她一同出院的还有 27 名病友。 “方舱医院是目前解决收治主要矛盾的现实之策,也是朝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 方向努力。”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认为,借用一些大型场馆收治患者, 尽管医疗条件比不上大医院,但容量大,可以解决床位不足的问题。此外,大量收治患者,既 能让他们得到救治,还能起到隔离作用,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2 月 3 日,在中央指导组的推动下,武汉及全国各方救援力量连夜行动,紧急抽调 20 个 省的医疗教援队,将武汉的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改造成方舱医院,集中收治确诊轻症病人。 有些方舱医院建成不超过 24 小时,工作人员与时间赛跑,以最快的速度迎接患者。 这些患者临床分型为轻型或普通型患者,有生活自理能力,年龄在 18 至 65 周岁之间, 无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等基础性疾病及精神病。“这些轻症患者通常不需要太多、太高端的 抢教设备,在方舱医院能够满足救治需求。”陆军军医大学教授刘丁说,方舱医院还可以对 患者进行看护、观察,一旦出现病情恶化的情况,可以及时转到大医院重症监护室进行更好 的救治。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 年 02 月 28 日) 材料四: 在 3 月 29 日举行的“全球抗疫、四海同心”新冠肺炎多学科论坛上,美国麻省大学医学 院终身教授卢山表示,中国有两条非常重要的经验值得海外学习和借鉴:封城和建方舱医院。 - 19 - 由于各国在收治新冠病毒患者上采取的措施不同,因此各国的“方舱医院”在功能、选 址和配备上也不一样。 中国和韩国轻症惠者由方舱医院集中隔离,重症由新建或原来的医院收治。英美目前的 措施是轻症患者居家治疗,重症的由医院收治。 仔细研究伦敦版的“方舱医院”就能发现,它在功能上与武汉方舱医院不同。据《卫报) 报道,伦敦南丁格尔医院收治是“需要重症监护但生存机会最大”的比较年轻的新冠患者, 而年龄较大或患有严重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仍由原来的其他医院收治。而武汉方舱医院收治的 是轻症患者和疑似患者,武汉的火神山、雷神山以及 48 家定点医院则收治重症患者。所以, 伦敦南丁格尔医院需要担起的责任类似武汉的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 (摘编自《解放日报》2020 年 4 月 8 日) 18. 下列关于“方舱医院”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方舱医院”得名于传说中的“诺亚方舟”,具有机动性好,展开部署快,环境适应性强 等优点,主要运用于突发情况。 B. 武汉为应对疫情推出的“方舱医院”通过大型场馆改建而成,和战时或抗震救灾时启用的 野战类医院具有一样的移动性。 C. 武汉的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改造成方舱医院,集中收治确诊轻症病人。这些病患一旦病 情恶化,可以及时转院救治。 D. 伦敦版的“方舱医院”在功能上与武汉方舱医院不同,主要收治“需要重症监护但生存机 会最大”的比较年轻的患者。 1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方舱医院”不仅在我国抗疫斗争中显现出巨大的优势,在军事演习和抗震救灾等行动中 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B. 由于“方舱医院”的功能齐全,类似野战机动医院,是可移动医疗空间,故而被戏称为医 院中的“变形金刚”。 C. 在收治新冠病毒患者时各国措施不同,比如中韩两国的“方舱医院”在功能、选址和配备 上就完全不一样。 D. 病患在方舱医院内得到很好的医治并很快出院,我国“建设方舱医院”的经验值得海外国 家学习和借鉴。 20. 简要概括“方舱医院”在我国“抗疫”斗争中发挥的作用。 【答案】18. B 19. C - 20 - 20. ①容量大,可以解决床位不足的问题。②起到隔离作用,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③建成 时间短,以最快的速度收治患者。④功能强大,可以发挥多方面的作用。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 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 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B 项,“和战时或抗震救灾时启用的野战类医院具有一样的移动性”有误。由材料二最后一段 “而武汉这次为应对疫情推出的‘方舱医院’,不同于战时或抗震救灾时启用的野战移动类 医院,它是固定地点的、通过大型场馆改建的,其移动性主要体现在病床和可运输的医疗设 施,也就是临时医院的场馆改装版”可知,武汉方舱医院“不同于战时或抗震救灾时启用的 野战移动类医院",其“移动性”不同。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 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 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C 项,“比如中韩两国的‘方舱医院’在功能、选址和配备上就完全不一样”有误。由材料四 中第三段“中国和韩国轻症惠者由方舱医院集中隔离,重症由新建或原来的医院收治”可知, 中韩有相同之处。 故选 C。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应明确题目要求:简要概括“方 舱医院”在我国“抗疫”斗争中发挥的作用。选取其中的关键词“方舱医院”、“作用”, 然后回到文章中去,浏览全文内容,圈定答题区间,结合具体文章内容进行概括总结,注意 分点作答。 由材料一第一段“一般由医疗功能单元、病房单元、技术保障单元等部分构成,是一种模块 化卫生装备,具有紧急救治、外科处置、临床检验等多方面功能”可知,方舱医院功能强大, 可以发挥多方面的作用。 由材料三第二段“借用一些大型场馆收治患者,尽管医疗条件比不上大医院,但容量大,可 - 21 - 以解决床位不足的问题。此外,大量收治患者,既能让他们得到救治,还能起到隔离作用,防 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可知,方舱医院容量大,可以解决床位不足的问题,同时能起到隔离作 用,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由材料三第三段“有些方舱医院建成不超过 24 小时,工作人员与时间赛跑,以最快的速度迎 接患者”可知,方舱医院建成时间短,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收治患者。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 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 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 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 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 题干的选项。 八、作文(70 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经验通常来自实践。有的经验让你少走弯路,事半功倍;有的经验让你迷失自我,与成 功失之交臂。如何对待经验,取决于你的能力、态度和智慧。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挣脱经验之茧 成长就是一个模仿和学习的过程,在不断的跌跌撞撞中,我们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 套概念和经验。很多时候,它确实可以给我们提供一条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但,这些经验 也未必是万能钥匙,相反的,有时却成了束缚我们思想的囚笼。 遇到问题,如果我们不思变通,墨守成规,我们终会为自己的经验之茧所束缚。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的航天技术蒸蒸日上,护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字航员上天。可却有一 个难题出现了。在太空失重的条件下,普通的笔根本无法流出墨水。要知道在当时没有微型 电脑的情况下,一切机械数据和经验都需要用笔记录。时间刻不容缓,美国宇航局当即悬赏 10 万美元攻克这一技术难题。正当许多资深科学家埋头苦干之时,这一所谓难题竟被一个小 学生轻松解决了。他只说了一句话:“为什么不用铅笔呢?” 改用铅笔,这个看似复杂的问题便迎刀而解。可是这些早已用惯钢笔的科学家们却忽略 - 22 - 了铅笔这个小小的物件,困在早已习惯的经验之茧中而无法突破。可见,经验固然可以是我 们劈波斩浪的船帆,也可能成为阻碍前行的绊脚石。 挣脱经验之茧,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慧,它让思绪和信念可以在瞬间如化蝶般变得 极其唯美与自由。 100 米短跑项目一直是田径赛场上万众瞩目的重头戏。而在几十年前,还没有运动员能跑 进 10 秒大关,而专家也对人体的肌肉纤维和能量极限作了技术分析,得出了人类永远不可能 在小于 10 秒的时间跑完一百米的结论,这在当时成了经验之论。而美国运动员吉姆·海因斯 偏偏不信这个邪,在许多运动员选择驻足之时,依旧向 10 秒的大门沖击着。终于,在 1968 年的墨西哥奥运会上,吉姆·海因斯跑出了 9 秒 95 的成绩,在人们的惊呼声中,他平淡的说 了句:“其实那扇门是虚掩着的,我只是第一个有勇气叩开它的人。” 是啊,生活中还有多少门是虚掩着的,只是因为权威,因为经验,让我们固执的认为它 们是紧锁的,而失去了推开它的机会。 我们总是难免为困难和挫折所牵绊,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何不尝试打破常规,换 个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也许会得到另一番意境。 破茧化蝶,原来如此美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 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 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 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 审题: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话“经验通常来自实践”,是说经验的来源。第二句话是说“经 验在实践中的运用”,分两种情况对“经验”的作用、意义或影响进行解说,而这两种情况 又是相反相成的。第三句话解释了出现上述两种情况的原因,引导考生更深人地思考。 材料的核心概念是“经验”。“经验”来源于实践,还要运用于实践。经验本身没有优劣高 下之分,就是从实践中得来的知识或技能等,但是在运用于实践时因为人的(能力.态度和智 慧)不同,导致两种迥然不同的结果。“经验”的范畴,可以是他人的经验,也可以是自己的 经验,这在材料中并没有限制,因而取材的范围比较宽泛,可以是个人,可以是团体,甚至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写作中,可以就第二句话中的“有的经验让你少走弯路,事半功倍”进 行立意,也可以就“有的经验让你迷失自我,与成功失之交臂”进行立意。当然,也可以二 者兼而有之,辩证分析“经验”的两面性。但是无论怎样立意,文中必须涉及具体的“经验”, - 23 - 切忌泛泛而谈。 文体不限。写作记叙文要能在相应的情境中,讲述运用某种经验取得成功或者因为“经验主 义”导致失败的故事,从而体现人物的情感.态度和智慧。写作议论文要表明对“经验”的态 度(材料第二句的两种情况) ,探究因经验而成功的原因,剖析失败的教训(例如:经验不是 万能的,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善于变通, 结合材料第三句话进行深人分析。 参考立意:(1)经验是把双刃剑(2)经验助人成功(3)摆脱经验的束缚(4)化经验为人生 利器 参考素材: (1)当大海啸席卷泰国南部时,数以万计的生命消逝在了海洋之中。而当地一个渔村的一百 八十一名村民却早已逃到了高山上的一座庙中,从而躲过了这场劫难。 (2)而他们之所以能躲过这场灾难,是因为在无尽的岁月中,他的祖祖辈辈积累的经验,所 以他们躲过了灾难,活了下来。这个渔村世世代代与大海关系密切,他们的祖辈曾经给他们 留下过一条经验:“如果海水退去的时候速度很快,那么海水再次出现时的速度和流量会和 退去时完全一样。”他们记住了这一条经验,并实践在自己的身上,当大量海水迅速退去的 时候。他们早已经意识到了灾难的降临,他们一步步地向山的最高处出发了。所以,当大海 啸来临时,他们每一个人都活着,是经验救了他们,是祖辈世世代代传下来的经验救了他们。 (3)爱迪生发明电灯时,为了寻找合适作灯丝的材料,他和助手反复试验了一千多种材料, 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并不是失败了。它在每一次失败的过程中,都在不断积累着经验。 他失败了一千多次了,实际上,他积累了上千条经验。没把每一次失败的原因都给分析了一 遍。他认为,他并没有这失败,自己已经成功找到了一千多种不适宜作灯丝的材料。,所以, 在他至少走了千次弯路,而最终发明电灯。在这个过程中,他一次次的失败的经验起到了不 可或缺的作用。 (4)经验就好比一条路,而在你的前方,有着数不胜数的路,但有些路是死的,路被大石头 堵得死死的,但你毫无办法预知。这些路,只有你走过了,才知道他是死的。而当你走过了 一条死路,就是积累了一条经验。你知道此路不通,所以,找到成功的一条路,你又多了许 多把握。 (5)丰富的经验可以使人成功。莫泊桑是 19 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 曾写了无数篇短篇小说。从 1880 年起,基于莫泊桑在文学上的名气,有许多达官贵人来邀请 他去作客或参加上流社会的聚会与各种活动。对于那些,莫泊桑从不拒绝,人们经常能在各 - 24 - 种各样的上流社会聚会中看到莫泊桑的影子,无数作家对莫泊桑表示了极大的不满甚至鄙夷, 但莫泊桑似乎都像没有听到。几年后,莫泊桑开始深居简出,一连创作了《一生》《俊友》《温 泉》《像死一样坚强》等 6 部长篇小说,因为他长时间涉足上流社会,开阔了眼界,所以相对 于其他作家,他更能从广淘的背景中反映社会现实,笔触也从个人生活投向新闻界和政界, 造就了人生的高蜂。 (6)但有时由于丰富的经验过于“自信”,人们会因“经验”反而受到伤害。利弗利德是瑞 典哥德堡市的酷跑运动员。10 年的酷跑经历让他拥有丰富的经验,在当地,许多运动品牌商 喜欢找他拍广告。2012 年 10 月一天,利德答应为某运动鞋厂家拍一组酷跑镜头,他选了一处 密集的住宅区,开始酷跑前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熟悉环境。利德跑到一幢房子上看了 看,就告诉摄制组可以开拍了。在接近拍摄尾声处,他才发现栏杆边长满了青苔,他摔落到 了地面。后来,医生在利德的嘴部缝了 14 针、面部缝了 21 针,身体里植入 57 块钛钢板才勉 强保住他的生命。最后,当利德的同伴走到他去过的楼向下看,终于明白了,是一块不起眼 的广告牌遮住了他的视线,让他误以为自己看清一切。 结构示例:《挣脱经验之茧》,议论文文体。开篇辩证分析“经验”,进而指出:“如果我们 不思变通,墨守成规,我们终会为自己的经验之茧所束缚。”全文采用例证法,列举两个事 例:改用铅笔解决航天难题;破除“没有运动员能跑进 10 秒大关”的经验之论。从而论述“挣 脱经验之茧”的意义。结尾总结收束。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 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材料作文的审题 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 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 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 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 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 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就有几 个审视角度。 - 2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