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训练(全国)(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训练(全国)(4)

2018 届一轮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 训练(全国)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2 分) 任继愈:大师风范 空谷幽兰 2016 年 4 月 2 日,春日里的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已有 15 年历史的“文津讲坛”,在这 里第 815 次开讲。像以往的 800 多个周末一样,读者从四面八方会聚到临琼楼二层的报告厅, 聆听名家高论,享受文化的滋养。只是,最近的七年间,人群中少了那位拄着拐杖的敦厚长 者——任继愈。   任继愈出生于山东省平原县望族,他的名字包含了“继承韩愈”之意。 “七七事变”爆发,正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的他随校南迁,参加了“湘黔滇旅行 团”,这次历时 68 天、徒步 1300 多公里的“长征”,让他目睹中国的现实并叹服于这个伟 大民族的坚韧:农村破败,旧屋紧闭。轿夫们吸得起鸦片戒不起——买盒鸦片 1 毛钱,戒烟 一个月不能工作,没饭吃。他的人生理想和学术方向由此转变,“我深信研究高深的学问, 不能离开哺育我的这块灾难深重的中国土地。从此,我带着一种沉重的心情来探究中国传统 文化和传统哲学”。 任继愈师承汤用彤、贺麟、熊十力等名家,长期在北大哲学系任教,创办了中国社会科 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学术研究卓有成就,但他最大的功绩,是竭力保存中华文化的薪火。 在生命的最后 30 年,他却把学术工作一压再压,投入到古籍文献的整理出版工作之中。 他认为,中华文化是有生命力的、活着的文化,它支撑着中华民族几千年间屹立不倒。文化 的再次繁荣不是等来的,要靠长期的积累。本着这种文化自觉,他组织和主持了《中华大藏 经》《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中华大典》和“二十四史”点校本及《清史稿》修订等一 系列国家大型文化工程。 这些多是绵延十几年难以完成的浩大工程,每一项,他都会亲力亲为,从不做挂名主编: 点将选人、选题、写提纲、审阅点校,动辄写六七百字的编辑意见。拿《中华大典》来说, 这是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文化出版工程,1990 年国务院批准,至今尚未完成。它参照现 代图书分类方法,对先秦至 1911 年中国优秀文化典籍进行梳理汇编,共分 24 典,含 110 余 分典,收书 2 万多部,总字数 8 亿,规模是《永乐大典》的两倍。任继愈不仅担任总编辑, 还兼任《哲学典》和《宗教典》的主编。 1987 年 5 月,任继愈就任北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前身)馆长。国家图书馆就此恢复 了知名学者担任馆长的传统,任继愈也开启了守护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程。 任继愈清楚地知道,图书馆收藏的目的是为了流通。他大事着眼,小事用功——设置专 藏阅览室,关注图书编目工作,收集名家手稿,开创文献缩微事业……发现大量普通公众进 入国图仅仅是借阅普通书籍,他敏锐意识到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不平衡,遂在当选为人大代 表期间不断呼吁和建议发展社区公共图书馆。2002 年,国图出版社将镇馆之宝《永乐大典》 劫余卷帙 161 册仿真再版;2005 年,他又呼吁将馆藏文津阁《四库全书》影印出版,嘉惠 学林。 任继愈力主开设“文津讲坛”,不但自己亲自登台,还以 90 高龄之身不辞劳苦地策划 选题,亲自邀请红学家周汝昌、历史学家张岂之、经济学家厉以宁等担任主讲人,使文津讲 坛成为推广优秀文化的重镇。任继愈积极支持“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曾三登讲坛, 主讲《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经验》《关于道德经》《今日看易经》。 2009 年,93 岁的任继愈辞世。斯人已逝,但风范长存。 《中华大典》办、中宣部出版局伍杰说,1988 年任老接受《中华大典》总主编的聘任 时,没有一分钱的报酬,他却义不容辞,他主编的《哲学典》是最先完成的。21 世纪初, 国家投资了一些钱,给他一些报酬他不要。后来给他一张补助卡,告诉他可以领取补贴工资, 他笑了笑说:“我不要。”将卡退回到办公室放着,始终没取过一分钱。 国家图书馆编审曹月堂回忆说,《中华大典》有关儒学部分,出清样后编者和出版方发 生分歧,任老当机立断:返工重审。出版方急于出版,说最好赶在任老 90 大寿前出版,任 先生毫不客气地说:“我从来不考虑做寿的事!”几个人又做了 4 个月。与任老相交 20 年, “想到他,就不感到孤独;想到他,就对自己有要求”。 子夏说君子,“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任老为学为人的特质,如空谷幽 兰,让人难以忘怀。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张稚丹,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任继愈的胞弟、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说:家兄认为“儒佛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 载体”,他用毕生精力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嫁接在一起。“文革”前他因质疑日丹 诺夫对哲学的定义被称为修正主义,险划右派;“文革”中不参与“批儒评法”让江青光火; “文革”后他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坚持又被当成左的靶子。但他坚信,经过自己深思 熟虑、反复论证的观点是正确的,“世间没有纯学术。但有一点可以说,我写的,完全是我 想通了的”。 ②任继愈坚信在未来二三十年中国将迎来有史以来又一轮新的文化高潮。我们这一辈人 最应该做的是文献整理工作,给后人、给文化发展高峰打基础。 (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从“文津讲坛”写起,自然引出本文的传主----力主开设“文津讲坛”的 任继愈先生,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任老的深切缅怀之情。 B.任老积极投身古籍文献的整理出版工作,组织和主持了一系列国家大型文化工程, 在保存和传承中华文化薪火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C.任老开设的“文津讲坛”和“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分别针对社会大众和 高级领导干部,他都曾经多次登台开讲,听众受益颇多。 D.任继愈认为儒佛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他用毕生精力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 传统文化嫁接在一起,曾被人当成批判的靶子。 【答案】C 【解析】这是对文本内容、手法的综合考查。选项中 C 项,“他都曾经多次登台开讲”的说 法有误,文中说他在“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上三登讲坛,而“文津讲坛”只说 他曾亲自登台,并没有说主讲过多次。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 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 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 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 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 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 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 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 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记, 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确。本题中错误的选项基本都属于,曲解文 意,只要回到文本中一一对照,便可发现错误。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任继愈选择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求学方向,一方面源于 他名字中“继承韩愈”的内涵,更由于抗战时他随校南迁的一段人生经历。 B.曾师从汤用彤、贺麟、熊十力等名家,任继愈学术研究卓有成就,但他一生最主要 的时间精力都致力于保存中华文化的薪火。 C.任继愈有着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他认为中华文化支撑着中华民族几千年屹 立不倒,他坚信在未来二三十年,中国将迎来有史以来又一轮新的文化高潮。 D.《中华大典》是共和国成立以来编写完成的最大的文化出版工程,规模是《永乐大 典》的两倍,任继愈不仅担任总编辑,还兼任《哲学典》和《宗教典》的主编。 E.文章最后一段引用子夏对君子的评价,还用“空谷幽兰”的比喻与题目遥相呼应, 使文章结构紧凑,也流露出作者对任老的景仰和追思之情。 【答案】CE (3)文章题为“任继愈:大师风范,空谷幽兰”,试结合全文探究任继愈身上体现出哪些 可贵的精神品格?(4 分) 【答案】①爱国报国热情。抗战时随校南迁,他目睹灾难并叹服于这个伟大民族的坚韧,使 他“带着一种沉重的心情来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他的人生理想和学术方向 由此转变。 ②甘为人梯,埋头文献整理工作。任继愈学术研究卓有成效,但他坚信在未来二三十年中国 将迎来新一轮文化高潮,因而甘心埋头文献整理工作,给后人、给文化发展高峰打基础。 ③不避繁难,亲力亲为。他组织和主持了一系列国家大型文化工程,从不做挂名主编,有时 候担任总编辑,还兼任分典主编。 ④淡泊名利,不计报酬。接受《中华大典》总主编聘任时,没有一分钱的报酬,他却义不容 辞。后来国家给他一些报酬他也不要,给他一张补助卡,他也始终没有取过一分钱。 ⑤治学严谨,不急功近利。出版方急于赶在任老 90 大寿前出版《中华大典》有关儒学部分, 任老当机立断,坚持返工重审。 ⑥不畏强权,坚持学术观点。文革中不参与“批儒评法”让江青大为光火;文革后他对马克 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坚持又被当成左的靶子。但他坚信,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反复论 证的观点是正确的。 点睛:探讨文本反映得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价 值影响,并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艺术处理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讨类似问题时,一 方面需要探讨文本之中蕴含的传主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一方面要求我们联系现实生活 探讨其现实意义。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 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 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 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1)要点须全面;(2)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 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具体步骤: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 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 1……2……3……”,把理由分点罗列。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 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2 分) 统一的秦朝邮驿 秦王朝是我国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时代的开始。秦始皇所制定的统一文字、度量衡、车 轨、道路等制度,对我国后代有深远影响。在开创统一的邮驿制度方面,秦朝也有不世之功。 虽然秦王朝仅仅存在 15 年,但以惊人的努力完成了全国范围的交通和通信网络。驰道 是秦朝道路网的主干。它以首都咸阳为中心,“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 毕至”(《汉书·贾山传》)。秦朝驰道十分壮观:“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 以金锥,树以青松”。一步为 5 尺,50 步合今 25 丈(约 80 米),10 米左右就栽一棵青松。 一路绿影婆娑,十分美观。这样的大道遍布全国。另有一条专为抵御北方匈奴的“直道”, 从咸阳北的云阳开始,途经黄河,直抵今包头市的秦九原郡。这是由名将蒙恬指挥修筑的, 全长 1800 余里。此外,在南方还修了到两广和西南的“新道”。这样,就在全国形成一个纵 横交错的交通网。这些大道,路平道宽,沿路驿站、离宫、馆舍和军事设施遍布。  秦朝 的邮驿统一了称呼。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对邮驿通信的称呼都不一样,秦朝把“遽”、“驲”、 “置”等不同名目一概统一称呼为“邮”。从此,“邮”便成为通信系统的专有名词。在秦朝, “邮”负责长途公文书信的传递任务,近距离的另用“步传”,即派人步行送递。在邮传方 式上,秦时大都采用接力传送文书的办法,沿政府规定固定的路线,由负责邮递的人员一站 一站接力传达下去。 邮路沿途,都有固定的信使进食和住宿处所。这些休憩处或称为“邮”,或称为“亭”。 有的研究家认为,这些称呼,是按不同的邮递方式来决定的,比如说,步递停留之处称为 “亭”,马递站称为“驿”。其实,在秦朝时还不像后来那么严格。如为秦统一立下汗马功劳 的名将白起,最后被迫自杀的地点,有的书上称为“杜邮”,但有些书又称为“杜邮亭”。这 就说明邮、亭实际可以并用。在始皇陵西侧,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一片瓦,上有瓦文“平阳 驿”,说明“驿”在秦时也是邮路上居停点的习惯用法。秦朝还有“传舍”的称呼。如秦末 汉初刘邦和说客郦食其见面,便是在一处叫“高阳传舍”的地方(《史记·郦生列传》)。楚 汉战争中,高祖刘邦去夺割据势力张耳、韩信的大权,也曾住在修武的一处“传舍”里 (《史记·淮阴侯列传》)。关于“亭”,有不同的认识。有的学者认为秦朝的亭是一种负责 地方治安的组织。有学者却认为亭负担的更多任务是依次递送公文和邮件。秦制 30 里一传, 10 里一亭,亭设有住宿的馆舍。按秦法,亭应及时负责信使的传马给养、行人口粮、酱莱 和韭、葱等,甚至供应粮食的升斗、酱和莱的数量,都有严格的规定。近年出土的《睡虎地 秦墓竹简》里,对此有明确的记载。这些记载,给后人留下了 2000 多年前我国邮驿状况的 生动情景。 秦朝有效的通信系统,起着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中央政府可以源源不断接到各地 方的情况通报。由于政府规定了地方向上汇报请示必以书面形式,秦始皇每天要阅批的奏章 就重达 120 斤的(竹木简片)。秦政府还通过这些通信系统,及时了解边防和民间的动态, 采取果断的军事措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 A.秦朝统一以前,各国对邮驿通信有不同的称呼,如“遽”、“驲”、“置”。 B.金朝建立后,统一了邮驿通信的称呼,但实际上邮路沿途提供食宿处,在当时仍有 不同的称呼。 C.“邮”“亭”是邮路沿途提供食宿的住所,是按不同的邮递方式来区分的。 D.清朝有一同性称呼的继承与变化,给后人留下了 2000 多年前我国邮驿状况的生动情 景。 【答案】D 【解析】题干“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 中的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D 项由原文“对此有明确的记载”和“生动”可知,“这些记载”是这《睡虎地秦墓竹 简》记载的关于停驿等的具体情形,不是指“邮驿称呼”。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题干一般是““对文章有关内 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 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 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 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概括文章的内容。D 项就是曲解文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4 分) A.为了及时了解边防和民间的动态,秦朝的邮传方式大都采用换马不换人的接力传送 方式。 B.文章列举“杜邮亭”“平阳驿”等史料是为了说明“邮”“亭”“驿”在秦代时还没有 严格的区分开来。 C.“亭”的功能在秦代到底是怎样的?目前的研究还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 D.到了秦代,“邮”便成为通信系统的专有名词,秦代沿道设邮有利于上传下达。 【答案】A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 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 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 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 差别。A 项就是曲解原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 A.如果没有驰道、直道和新道等道路的建设。邮驿通信就很难形成四通八达的局面, 中央政府也难以及时掌握各地的动态。 B.秦朝建立后,以惊人的努力完成了全国范围内的交通通信网络,致使清王朝仅仅存 在十五年。 C.家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为油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反过来看,遍布全国的邮驿通 信,也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D.警察建立后,对很多制度加以统一,集中统一的邮驿制度和统一的度量衡制度一样, 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答案】B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 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 “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曲解文意”“偷换概念”等类 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 B.就是曲解 文意。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4 分)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有形的思维。二者都是 思维的外化。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 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 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的道理是没用的。形 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不仅中国的古 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等无一不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 的。 创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人们进行抽象思维,还很难脱离具 体形象来进行,往往要依赖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表现在文字的创造上,形 与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人们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文字的产生一方面是以人类抽象 思维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但另一方面,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 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 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还主要表现在古文字上的词类上,表现为形容词的极端贫乏。从甲 古文看,形容词数量相当少,只有白、厚、明、光、赤、美、丽等为数不多的形容词。事物 的性质包含在事物之中,与事物不可分离,只能通过人的思维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 分开。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 早期文字中的“鱼”字是各种各样的鱼类象形,后来逐渐概括出一种共同的鱼的特征的 象形文字,作为各种各样鱼的代表。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 没有概括过程,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这种概括能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 性质,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性和偶然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 在概括能力发展的同时,形象思维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着。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 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古人类从事物中抽象出事物的性质,从 而创造了形容词后,又创造着代表新的形象的词。例如,从羊的肥大的形象创造了“美”字, 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等新的名词。形容词产生后,也使原有的一些代表具体形 象的词成为更形象生动的新词。例如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镜”“明 月”,使形象更逼真。古人类从众多的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后,又以此为 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的字。 从古文字的演变进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使人类能够更探更广地认识 世界。 (摘编自朱长超《从古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 A.“语言”与“文字”都是思维的外化,如同可以通过古代语言来考察原始思维一样, 我们也可以从古文字来考察原始思维。 B.创造文字的时代里,人们常需要依赖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抽象思维。那 时候,人们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 C.概括让人们认识到了事物的共性,没有概括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因而 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 D.古人类充满智慧,能够从众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之后,又以此 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字。 【答案】C 【解析】“扩大范围”。原文是“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 C 选项表述忽略了“早期文字”的范围。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 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 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 C 混淆范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4 分) A.因为文字是有形的思维,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所以从某个意义 上而言,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B.人们在古诗歌中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在原始神话中用具体故事来说明某种 道理。这种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便是象形。 C.事物的性质与事物不可分离。形容词是对事物性质的抽象概括,当人们具备一定的 抽象思维能力之后,形容词才有可能出现。 D.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关系密切、辩证发展。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 【答案】B 【解析】“曲解文意”。原文是“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并 不是 B 选项提的“这种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便是象形”。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 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 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 B 曲解文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 A.古文字是考察原始思维的宝贵资源,因而,当下对古文字的研究与保护,不仅是对 人类文化的尊重,更是对人类历史的尊重。 B.古中国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都是从象形开始创造古文字。这说明 古代东西方人的思维中存有相同的因子。 C.文字的产生是以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因而,如果人类抽象思 维的能力不太发达,人类就不太可能创造出文字。 D.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中辩证地发展,推动人类思维能力不断 发展,使人类更好地认识世界。 【答案】C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是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 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 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 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 C 项混淆范围。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