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辽宁省铁岭市部分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八)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辽宁省铁岭市部分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八) 解析版

‎2020年辽宁省铁岭市部分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八)‎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1小题一第10小题,每小题1分;第11小题~第15小题,每小题1分)‎ ‎1.(1分)下列工业生产的环节,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机械采矿 B.粉碎矿石 C.冶炼钢铁 D.铸造成型 ‎2.(1分)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点燃酒精灯 ‎ C.称量固体 D.取固体 ‎3.(1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活性炭吸附可将硬水软化 ‎ B.用食盐水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 ‎ C.用碳酸氢钠作发酵粉焙制糕点 ‎ D.用氢氧化钙可治疗胃酸过多 ‎4.(1分)下列关于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成纤维的透气性比天然纤维好 ‎ B.合成材料包括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金 ‎ C.可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羊毛纤维和棉纤维 ‎ D.废弃塑料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可随意丢弃 ‎5.(1分)CO2和O2是自然界中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它们的相同点是(  )‎ A.都能灭火 B.都能供给呼吸 ‎ C.都无毒 D.都是含氧化合物 ‎6.(1分)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氮气可用作工业制硝酸 ‎ B.稀有气体可用作电光源 ‎ C.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 D.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7.(1分)下列物质中,可作化肥,且能促进作物茎杆粗壮,增强作物抗倒伏能力的是(  )‎ A.氯化钾(KCl) B.硝酸(HNO3) ‎ C.尿素[CO(NH2)2] D.磷酸二氢钙[Ca(H2PO4)2]‎ ‎8.(1分)误食工业盐亚硝酸钠(NaNO2)会使人中毒。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 B.+3 C.+4 D.+5‎ ‎9.(1分)下列关于浓硫酸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有脱水性可以作干燥剂 ‎ B.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 C.有吸水性可以用来干燥氨气 ‎ D.稀释浓硫酸时,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中 ‎10.(1分)碳和碳的化合物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碳酸转化成X一定要在加热条件下进行 ‎ B.由碳转化为X一定发生的是化合反应 ‎ C.物质X一定是二氧化碳 ‎ D.若使一氧化碳转化成X,只能通过一氧化碳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获得 ‎11.(2分)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归纳正确的是(  )‎ A.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 B.置换反应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 C.甲醛溶液可用于浸泡海产品保鲜 ‎ D.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都能放出氨气 ‎12.(2分)对于复分解反应:X+2NaOH═2Y+Cu(OH)2↓,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X一定是Cu(NO3)2 B.Y可能是Na2SO4 ‎ C.X可能是CuCl2 D.Y可能是H2O ‎13.(2分)推理和归纳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一定由原子构成 ‎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是单质 ‎ D.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14.(2分)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现燃气泄漏,应关闭阀门并打开排风扇 ‎ B.高层住宅着火时,乘电梯逃生 ‎ C.室内失火,立即打开门窗排出浓烟 ‎ D.加油站内,禁止接打手机 ‎15.(2分)检验、鉴别、除杂和分离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后分别加入稀硫酸 B 区分二氧化碳和氮气 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 C 除去KNO3溶液中的少量KCl 加过量AgNO3溶液并过滤 D 分离NaCl和CaCO3固体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16.(4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金原子   ;‎ ‎(2)铁离子   ;‎ ‎(3)标出氯化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 ‎(4)酒精   。‎ ‎17.(5分)我们每天的生活都与化学密切相关。‎ ‎(1)小明同学坚持每天跑步,他所穿运动鞋的制鞋材料如下:①鞋底是合成橡胶②鞋面是牛皮③鞋带是尼龙绳,其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填序号)。‎ ‎(2)小明坚持步行上学,不用家长开车送。从环保的角度看,这样做的好处是   。‎ ‎(3)晚上放学,小明乘坐公交车回家,公交车以天然气为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天然气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4)妈妈给小明准备的晚餐食谱如表,从膳食均衡角度考虑,建议应补充的营养素是   。‎ 主食 馒头、米饭 副食 红烧牛肉、清蒸鱼 饮料 酸牛奶、白开水 ‎18.(4分)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和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按要求填空:‎ ‎(1)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   种元素。‎ ‎(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填字母序号)。‎ ‎(3)写出A粒子的符号:   。‎ ‎(4)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5)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或“失”)电子。‎ ‎19.(5分)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填“>”、“<”或“=”)丙物质的溶解度。‎ ‎(2)t2℃时,将50g水加入到盛有10g甲物质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甲物质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烧杯内的物质降温到t1℃,烧杯内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t3℃时,100g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40g乙物质,此说法   (填“正确”或“错误”)。‎ ‎(4)假设甲、丙均为白色固体,利用t3℃时的溶解度数据,   (填“能”或“不能”)鉴别出甲、丙两种物质。‎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16分)‎ ‎20.(4分)下列各组固体物质,只用水能否鉴别出来,说明理由。‎ 氢氧化钠和硝酸铵   (填“能”或“不能”),理由   ;‎ 硫酸铜和氯化钠   (填“能”或“不能”),理由   。‎ ‎21.(7分)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某同学认为“铝合金、氧化铝、氧化铁等都属于金属材料”,你认为他的观点正确吗?   (填“正确”或“不正确”)。‎ ‎(2)将黄铜(铜锌合金)和生铁分别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都有残留固体,其中一种固体一定含   ,另一种固体一定含   。‎ ‎(3)本钢是著名的大型国有企业,请写出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炼铁时应将尾气处理达标后排放,目的是   。‎ ‎(4)在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生成氢气质量(m)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A表示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曲线 ‎②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 ‎③反应结束后稀硫酸都没有剩余 ‎④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一定都有剩余 ‎⑤反应结束后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 ‎22.(5分)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是氧化物,D为单质,C与E反应可形成蓝色溶液。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 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两端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E的化学式为   。‎ ‎(2)C的类别是   (填“酸”“碱”或“盐”)。‎ ‎(3)C→D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 ‎(4)B→A的化学方程式是   。‎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18分)‎ ‎23.(4分)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图A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该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   (写一点)。‎ ‎(2)图B是验证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的实验,实验中除了要控制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   相同。‎ ‎(3)图C是倾倒二氧化碳实验,该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4)图D是粉尘爆炸实验,该实验中蜡烛的作用是   。‎ ‎24.(6分)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 ‎(1)写出图中的仪器F的名称:   。‎ ‎(2)实验室用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混合,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单质或化合物气体,请选择上述仪器,按照产生气体的流向从左到右的顺序,连接成一套实验装置:F   E(填写字母标号),组装好的发生装置具有的优点是   。若制备单质气体为氧气,则其反应原理是   (写化学方程式);若制备化合物气体,则所需的实验药品是   。‎ ‎25.(8分)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溶液(标签如图所示)。同学们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他们首先向老师请教,老师告诉他们初中化学实验室中的含钠化合物可能是NaOH、NaCl、Na2SO4、NaNO3、Na2CO3、NaHCO3,并给出相关资料,让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探究。‎ ‎【相关资料】(1)NaOH、Na2CO3、NaHCO3的溶液呈碱性,NaCl、Na2SO4、NaNO3的溶液呈中性。‎ ‎(2)NaHCO3属于可溶物质(室温下溶解度小于10g),而其它物质属于易溶物质(室温下溶解度大于10g)。‎ ‎【交流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该溶液一定不是NaHCO3溶液,他们的理由是   ‎ ‎【实验探究】为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   进行比较 试纸条变蓝 该溶液的pH=10,通过比较。可能是   溶液。‎ Ⅱ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   ‎ 该溶液为Na2CO3溶液。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思评价】老师指出该结论不严密。理由是若该溶液为NaOH溶液,在空气中发生变质,也能产生上述现象。请写出NaOH在空气中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8分)‎ ‎26.(3分)2014年2月7日,索契冬奥会开幕.奥运会火炬采用的燃料是丙烷(分子结构模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丙烷由   (填数值)种元素组成.‎ ‎(2)丙烷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 ‎(3)44g丙烷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与   g二氧化碳中含有的碳元素的质量相等.‎ ‎27.(5分)某同学做NaOH溶液与稀H2SO4反应实验,取100g NaOH溶液与一定量的稀H2SO4恰好完全反应,得到284g 10%的Na2SO4溶液,求原H2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后结果保留到1%)‎ ‎2020年辽宁省铁岭市部分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八)‎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1小题一第10小题,每小题1分;第11小题~第15小题,每小题1分)‎ ‎1.(1分)下列工业生产的环节,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机械采矿 B.粉碎矿石 C.冶炼钢铁 D.铸造成型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机械采矿、粉碎矿石、铸造成型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机械采矿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粉碎矿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冶炼钢铁,钢铁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铸造成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1分)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点燃酒精灯 ‎ C.称量固体 D.取固体 ‎【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C、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横、二放、三慢竖”‎ ‎)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可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3.(1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活性炭吸附可将硬水软化 ‎ B.用食盐水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 ‎ C.用碳酸氢钠作发酵粉焙制糕点 ‎ D.用氢氧化钙可治疗胃酸过多 ‎【分析】A.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来分析;‎ B.根据水垢的性质来分析;‎ C.根据碳酸氢钠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来分析。‎ ‎【解答】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不能将硬水软化,选项说法错误;‎ B.氯化钠与水垢的成分不反应,所以不能用食盐水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选项说法错误;‎ C.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且还能与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可用碳酸氢钠作发酵粉焙制糕点,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钙治疗胃酸过多,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4.(1分)下列关于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成纤维的透气性比天然纤维好 ‎ B.合成材料包括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金 ‎ C.可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羊毛纤维和棉纤维 ‎ D.废弃塑料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可随意丢弃 ‎【分析】根据已有的材料的类别和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合成纤维的透气性不如天然纤维好,说法错误;‎ B、合金属于金属材料,说法错误;‎ C、羊毛纤维的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纤维的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有烧纸的气味,故可以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羊毛纤维和棉纤维,说法正确;‎ D、废弃塑料会引起白色污染,不可随意丢弃,说法错误;‎ 故选:C。‎ ‎5.(1分)CO2和O2是自然界中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它们的相同点是(  )‎ A.都能灭火 B.都能供给呼吸 ‎ C.都无毒 D.都是含氧化合物 ‎【分析】可以根据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等方面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不能灭火。‎ B、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C、都是无毒、无味的。‎ D、氧气属于单质,不属于化合物。‎ 故选:C。‎ ‎6.(1分)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氮气可用作工业制硝酸 ‎ B.稀有气体可用作电光源 ‎ C.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 D.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及其用途分析判断。氮气可用来制取硝酸,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有色的光,氧气有助燃性,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解答】解:A、氮气可用来制取硝酸,故说法正确;‎ B、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有色的光,可用作电光源,故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可以做气体肥料,故说法正确;‎ D、氧气有助燃性,可用作火箭发射的助燃剂,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故说法错误。‎ 故选:D。‎ ‎7.(1分)下列物质中,可作化肥,且能促进作物茎杆粗壮,增强作物抗倒伏能力的是(  )‎ A.氯化钾(KCl) B.硝酸(HNO3) ‎ C.尿素[CO(NH2)2] D.磷酸二氢钙[Ca(H2PO4)2]‎ ‎【分析】氮肥能使农作物枝叶繁茂、叶色浓绿、还能提高产量,钾肥能使农作物抗倒伏、抗病虫害.‎ ‎【解答】解:可使农作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还能使农作物茎干粗硬,增强抗倒伏的能力的化肥中应该含有钾元素。‎ 氯化钾中含有钾元素,能使农作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还能使农作物茎干粗硬,增强抗倒伏的能力。‎ 故选:A。‎ ‎8.(1分)误食工业盐亚硝酸钠(NaNO2)会使人中毒。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 B.+3 C.+4 D.+5‎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亚硝酸钠(NaNO2)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钠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可知亚硝酸钠(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1)+x+(﹣2)×2=0,则x=+3。‎ 故选:B。‎ ‎9.(1分)下列关于浓硫酸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有脱水性可以作干燥剂 ‎ B.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 C.有吸水性可以用来干燥氨气 ‎ D.稀释浓硫酸时,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中 ‎【分析】A、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与铁发生钝化,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能与氨气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作干燥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B、浓硫酸与铁发生钝化,不能与铁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浓硫酸能与氨气反应,不能用来干燥氨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0.(1分)碳和碳的化合物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碳酸转化成X一定要在加热条件下进行 ‎ B.由碳转化为X一定发生的是化合反应 ‎ C.物质X一定是二氧化碳 ‎ D.若使一氧化碳转化成X,只能通过一氧化碳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获得 ‎【分析】A、根据碳酸在常温下能分解分析;‎ B、根据碳转化二氧化碳反应的特征分析;‎ C、根据物质的转化关系分析;‎ D、根据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的反应分析。‎ ‎【解答】解:由物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可知X为二氧化碳。‎ A、由于碳酸在常温下就能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故A错误;‎ B、由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可以通过碳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不一定发生的是化合反应,故B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物质X一定是二氧化碳,故C正确;‎ D、若使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可以通过一氧化碳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不一定通过一氧化碳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获得,故D错误。‎ 故选:C。‎ ‎11.(2分)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归纳正确的是(  )‎ A.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 B.置换反应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 C.甲醛溶液可用于浸泡海产品保鲜 ‎ D.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都能放出氨气 ‎【分析】A、根据有机物的特点考虑;‎ B、根据置换反应的特点考虑;‎ C、根据甲醛有毒回答本题;‎ D、根据铵态氮肥能与熟石灰反应产生氨气回答本题。‎ ‎【解答】解:A、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都属于无机物,故A错;‎ B、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单质的化合价是零,到了生成物中化合价不是零,所以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B正确;‎ C、甲醛有毒不能用于浸泡海产品,故C错;‎ D、铵态氮肥能与熟石灰反应产生氨气,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不一定产生氨气,故D错。‎ 故选:B。‎ ‎12.(2分)对于复分解反应:X+2NaOH═2Y+Cu(OH)2↓,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X一定是Cu(NO3)2 B.Y可能是Na2SO4 ‎ C.X可能是CuCl2 D.Y可能是H2O ‎【分析】A、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分析X物质;‎ B、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原理进行分析;‎ C、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分析X物质;‎ D、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解答;‎ ‎【解答】解:A、根据反应有氢氧化铜生成,所以X中一定含有铜元素,如果X是CuCl2或Cu(NO3)2化学方程式都正好相平且符合反应规律,故A错误;‎ B、根据Y中一定有钠元素,复分解反应是相互交换成分得到的,如果Y是硫酸钠则化学方程式不平,故D错误;‎ C、根据反应有氢氧化铜生成,所以X中一定含有铜元素,如果X是CuCl2或Cu(NO3)2化学方程式都正好相平且符合反应规律,故正确;‎ D、若Y是H2O,则生成物中无钠元素,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守恒,故错误;‎ 故选:C。‎ ‎13.(2分)推理和归纳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一定由原子构成 ‎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是单质 ‎ D.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考虑;‎ B、根据溶液的特点考虑;‎ C、根据单质的定义考虑;‎ D、根据灯泡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考虑。‎ ‎【解答】解: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物质不一定是由原子构成,故A错;‎ B、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属于纯净物,故B错;‎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是单质,故C正确;‎ D、灯泡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14.(2分)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现燃气泄漏,应关闭阀门并打开排风扇 ‎ B.高层住宅着火时,乘电梯逃生 ‎ C.室内失火,立即打开门窗排出浓烟 ‎ D.加油站内,禁止接打手机 ‎【分析】A.根据防范爆炸的做法来分析;‎ B.根据火场逃生的做法来分析;‎ C.根据室内着火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D.根据防范爆炸的做法来分析。‎ ‎【解答】解:A.家中燃气泄漏,不能打开排风扇,以防止产生的电火花引发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B.发生火灾时,往往发生停电事故和应烟囱效应发生窒息,所以高层楼房着火不能乘电梯逃生,故选项说法错误。‎ C.室内失火,立即打开门窗会造成室内空气流通,火势会进一步蔓延,故选项说法错误。‎ D.加油站内的空气中弥漫着燃油蒸气,禁止接打手机,以防产生的电火花引燃燃烧蒸气,甚至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5.(2分)检验、鉴别、除杂和分离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后分别加入稀硫酸 B 区分二氧化碳和氮气 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 C 除去KNO3溶液中的少量KCl 加过量AgNO3溶液并过滤 D 分离NaCl和CaCO3固体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A.A B.B C.C D.D ‎【分析】A、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B、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C、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根据氯化钠和碳钙的溶解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稀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会观察到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色;与铁粉反应生成氢气,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正确。‎ B、二氧化碳和氮气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错误。‎ C、氯化钾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银(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错误。‎ D、氯化钠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可加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可分离出碳酸钙,应再蒸发结晶分离出氯化钠,故选项实验方案设计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16.(4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金原子 2Au ;‎ ‎(2)铁离子 Fe3+ ;‎ ‎(3)标出氯化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K ;‎ ‎(4)酒精 C2H5OH 。‎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两个金原子就是在金元素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2,故填:2Au;‎ ‎(2)铁离子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书写在铁元素符号的右上角,且数字在前,符号在后,故填:Fe3+;‎ ‎(3)氯化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写在氯化钾化学式中氯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符号在前,数字在后,故填:K;‎ ‎(4)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故填:C2H5OH。‎ ‎17.(5分)我们每天的生活都与化学密切相关。‎ ‎(1)小明同学坚持每天跑步,他所穿运动鞋的制鞋材料如下:①鞋底是合成橡胶②鞋面是牛皮③鞋带是尼龙绳,其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①③ (填序号)。‎ ‎(2)小明坚持步行上学,不用家长开车送。从环保的角度看,这样做的好处是 减少空气污染 。‎ ‎(3)晚上放学,小明乘坐公交车回家,公交车以天然气为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甲烷 ,天然气属于 不可再生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4)妈妈给小明准备的晚餐食谱如表,从膳食均衡角度考虑,建议应补充的营养素是 维生素 。‎ 主食 馒头、米饭 副食 红烧牛肉、清蒸鱼 饮料 酸牛奶、白开水 ‎【分析】根据材料的类别、保护环境的措施、能源的种类以及食物中的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①鞋底是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 ‎②鞋面是牛皮属于天然材料;‎ ‎③鞋带是尼龙绳属于合成材料;‎ 故其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①③,故填:①③。‎ ‎(2)小明坚持步行上学,不用家长开车送。从环保的角度看,这样做可以减少空气污染,故填:减少空气污染。‎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填:甲烷;不可再生。‎ ‎(4)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是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分,馒头米饭富含糖类,红烧牛肉富含油脂和蛋白质、无机盐,清蒸鱼富含蛋白质,酸牛奶富含蛋白质,白开水富含水,故从膳食均衡角度考虑,应补充的营养素是维生素,故填:维生素。‎ ‎18.(4分)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和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按要求填空:‎ ‎(1)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 三 种元素。‎ ‎(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B (填字母序号)。‎ ‎(3)写出A粒子的符号: Na+ 。‎ ‎(4)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2.99 。‎ ‎(5)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得 (填“得”或“失”)电子。‎ ‎【分析】(1)根据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根据威力的结构写出粒子的符号;‎ ‎(2)根据最外层电子数是8(氦为2)的结构为稳定结构分析回答;‎ ‎(3)根据微粒结构写出微粒的符号;‎ ‎(4)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解答;‎ ‎(5)根据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分析。‎ ‎【解答】解:(1)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由图可知,A、B、C、D四种粒子共有三种质子数,共表示三种元素。‎ ‎(2)由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B的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该层上有2个电子,属于稳定结构的原子;‎ ‎(3)由A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是11,电子数是10,是钠离子,符号是:Na+;‎ ‎(4)从E图中可以得知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2.99;‎ ‎(5)D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7,大于4,在反应中容易得电子。‎ 故答案为:‎ ‎(1)三;‎ ‎(2)B;‎ ‎(3)Na+;‎ ‎(4)22.99;‎ ‎(5)得。‎ ‎19.(5分)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 (填“>”、“<”或“=”)丙物质的溶解度。‎ ‎(2)t2℃时,将50g水加入到盛有10g甲物质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甲物质的 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烧杯内的物质降温到t1℃,烧杯内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减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t3℃时,100g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40g乙物质,此说法 错误 (填“正确”或“错误”)。‎ ‎(4)假设甲、丙均为白色固体,利用t3℃时的溶解度数据, 能 (填“能”或“不能”)鉴别出甲、丙两种物质。‎ ‎【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 根据溶解度不同,可以区分溶解度不同的物质。‎ ‎【解答】解:(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丙物质的溶解度。‎ 故填:<。‎ ‎(2)t2℃‎ 时甲溶解度是20g,将50g水加入到盛有10g甲物质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甲物质的饱和溶液;‎ 将烧杯内的物质降温到t1℃,析出晶体,仍然是饱和溶液,但是烧杯内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故填:减小。‎ ‎(3)t3℃时乙溶解度是40g,100g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4小于40g的乙物质,此说法错误。‎ 故填:错误。‎ ‎(4)鉴别方法:取两种物质各40g,分别放入两支盛有100g水中烧杯中,搅拌,最终能够完全溶解的是甲,不能完全溶解的是丙。‎ 故填:能。‎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16分)‎ ‎20.(4分)下列各组固体物质,只用水能否鉴别出来,说明理由。‎ 氢氧化钠和硝酸铵 能 (填“能”或“不能”),理由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 硫酸铜和氯化钠 能 (填“能”或“不能”),理由 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氯化钠溶液呈无色 。‎ ‎【分析】用水作为试剂鉴别,根据物质的溶解性、溶于水的温度变化、溶于水后溶液呈现不同的颜色,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用水可以鉴别。‎ ‎(2)硫酸铜易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用水可以鉴别。‎ 故答案为:‎ ‎(1)能;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2)能;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氯化钠溶液呈无色。‎ ‎21.(7分)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某同学认为“铝合金、氧化铝、氧化铁等都属于金属材料”,你认为他的观点正确吗? 不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 ‎(2)将黄铜(铜锌合金)和生铁分别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都有残留固体,其中一种固体一定含 铜 ,另一种固体一定含 碳 。‎ ‎(3)本钢是著名的大型国有企业,请写出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3CO2Fe+3CO2 。炼铁时应将尾气处理达标后排放,目的是 防止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 ‎(4)在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生成氢气质量(m)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③⑤ 。‎ ‎①A表示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曲线 ‎②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 ‎③反应结束后稀硫酸都没有剩余 ‎④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一定都有剩余 ‎⑤反应结束后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 ‎【分析】(1)根据金属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 ‎(2)根据黄铜和生铁的组成及氢前金属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碳不与盐酸反应进行分析;‎ ‎(3)根据工业炼铁的原理进行分析;‎ ‎(4)①根据锌的活动性比铁的活动性强,等质量的金属,锌反应的时间短进行分析;‎ ‎②由方程式分析可知:相等质量的铁和锌与硫酸反应,铁生成氢气多;‎ ‎③由图示可知: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所以硫酸均反应完;‎ ‎④由图示可知: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所以硫酸均反应完;由方程式分析,二者反应结束后,可能金属都有剩余,也可能锌恰好反应完,铁有剩余;‎ ‎⑤由图示可知: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进行分析。‎ ‎【解答】解:(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显然金属氧化物不属于金属材料;‎ ‎(2)铜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后面,不与盐酸反应,放入足量稀盐酸反应后有剩余,生铁中的碳与酸不反应,放入足量稀盐酸反应后有剩余,所以一种固体一定含铜,另一种固体一定含碳;‎ ‎(3)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具有毒性,排入空气会导致污染;‎ ‎(4)①锌的活动性比铁的活动性强,等质量的金属,锌反应的时间短,故①正确;‎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Fe+H2SO4═FeSO4+H2↑,可知每56g铁生成2g氢气,根据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可知每65g锌反应生成2g氢气;所以若是相等质量的铁和锌与硫酸反应,铁生成氢气多,而不会相等,故②错误;‎ ‎③置换反应是金属置换酸中的氢元素,所以若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硫酸均反应完,故③正确;‎ ‎④由图示可知: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所以硫酸均反应完;由方程式分析,二者反应结束后,可能金属都有剩余,也可能锌恰好反应完,铁有剩余,故④错误;‎ ‎⑤由图示可知:反应后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故⑤正确。‎ 故答案为:(1)不正确;‎ ‎(2)铜;碳;‎ ‎(3)Fe2O3+3CO2Fe+3CO2;防止尾气中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4)①③⑤。‎ ‎22.(5分)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是氧化物,D为单质,C与E反应可形成蓝色溶液。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两端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E的化学式为 CuO 。‎ ‎(2)C的类别是 酸 (填“酸”“碱”或“盐”)。‎ ‎(3)C→D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置换反应 。‎ ‎(4)B→A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O=Ca(OH)2 。‎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A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A是氢氧化钙,B是氧化物,能与氢氧化钙相互转化,故B是水,C与E反应可形成蓝色溶液,故C可以是盐酸,E是氧化铜,C生成D为单质,则D可以是氢气,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 解:A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A是氢氧化钙,B是氧化物,能与氢氧化钙相互转化,故B是水,C与E反应可形成蓝色溶液,故C可以是盐酸,E是氧化铜,C生成D为单质,则D可以是氢气,代入框图,推断合理;‎ ‎(1)E是氧化铜,其化学式为CuO,故填:CuO。‎ ‎(2)C是盐酸,所属类别是酸,故填:酸。‎ ‎(3)C→D可以是盐酸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化学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 ‎(4)B→A可以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是CaO+H2O=Ca(OH)2,故填:CaO+H2O=Ca(OH)2。‎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18分)‎ ‎23.(4分)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图A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该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 调节装置内外压强平衡 (写一点)。‎ ‎(2)图B是验证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的实验,实验中除了要控制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 澄清石灰水的体积 相同。‎ ‎(3)图C是倾倒二氧化碳实验,该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 ‎(4)图D是粉尘爆炸实验,该实验中蜡烛的作用是 点燃面粉(或使面粉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 ‎【分析】(1)根据装置的特点以及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控制变量的做法来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4)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解答】解:(1)红磷燃烧放出热量造成装置内的气压增大,因此此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平衡装置内外压强,防止瓶塞飞出。故填:调节装置内外压强平衡;‎ ‎(2)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根据石灰水变浑浊物的多少来检验二氧化碳的量,根据影响生成浑浊物量的因素可知,实验条件除了要控制两个盛装气体样品的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滴入澄清石灰水的量相同;故填:澄清石灰水的体积;‎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实验中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故填: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4)图D是粉尘爆炸实验,该实验中蜡烛的作用是点燃面粉或使面粉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故填:点燃面粉(或使面粉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24.(6分)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 ‎(1)写出图中的仪器F的名称: 锥形瓶 。‎ ‎(2)实验室用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混合,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单质或化合物气体,请选择上述仪器,按照产生气体的流向从左到右的顺序,连接成一套实验装置:F A、C、B E(填写字母标号),组装好的发生装置具有的优点是 能够控制反应速率 。若制备单质气体为氧气,则其反应原理是 2H2O22H2O+O2↑ (写化学方程式);若制备化合物气体,则所需的实验药品是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 ‎【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 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解答】解:(1)仪器F的名称是锥形瓶。‎ 故填:锥形瓶。‎ ‎(2)连接成一套实验装置:F、A、C、B、E,组装好的发生装置具有的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速率;‎ 若制备单质气体为氧气,则其反应原理是:2H2O22H2O+O2↑;‎ 若制备化合物气体(二氧化碳),则所需的实验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故填:A、C、B;能够控制反应速率; 2H2O22H2O+O2↑;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25.(8分)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溶液(标签如图所示)。同学们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他们首先向老师请教,老师告诉他们初中化学实验室中的含钠化合物可能是NaOH、NaCl、Na2SO4、NaNO3、Na2CO3、NaHCO3,并给出相关资料,让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探究。‎ ‎【相关资料】(1)NaOH、Na2CO3、NaHCO3的溶液呈碱性,NaCl、Na2SO4、NaNO3的溶液呈中性。‎ ‎(2)NaHCO3属于可溶物质(室温下溶解度小于10g),而其它物质属于易溶物质(室温下溶解度大于10g)。‎ ‎【交流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该溶液一定不是NaHCO3溶液,他们的理由是 室温下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小于10% ‎ ‎【实验探究】为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 标准比色卡 进行比较 试纸条变蓝 该溶液的pH=10,通过比较。可能是 氢氧化钠或碳酸钠 溶液。‎ Ⅱ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 产生气泡 ‎ 该溶液为Na2CO3溶液。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 ‎【反思评价】老师指出该结论不严密。理由是若该溶液为NaOH溶液,在空气中发生变质,也能产生上述现象。请写出NaOH在空气中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 ‎【分析】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00%;‎ 显碱性溶液pH大于7;‎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交流讨论】‎ 同学们一致认为该溶液一定不是NaHCO3溶液,理由是室温下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小于10%。‎ 故填:室温下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小于10%。‎ ‎【实验探究】‎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进行比较,该溶液的pH=10,通过比较,可能是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溶液;‎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进行比较 试纸条变蓝 该溶液的pH=10,通过比较,可能是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溶液。‎ Ⅱ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产生气泡 该溶液为Na2CO3溶液。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反思评价】‎ NaOH在空气中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故填:2NaOH+CO2═Na2CO3+H2O。‎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8分)‎ ‎26.(3分)2014年2月7日,索契冬奥会开幕.奥运会火炬采用的燃料是丙烷(分子结构模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丙烷由 2 (填数值)种元素组成.‎ ‎(2)丙烷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3:8 .‎ ‎(3)44g丙烷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与 132 g二氧化碳中含有的碳元素的质量相等.‎ ‎【分析】(1)由分子结构模型图可以看出丙烷是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 ‎(2)由分子结构模型图可知其分子构成和分子中的原子个数;‎ ‎(3)由分子结构模型图可以写出丙烷分子式:C3H8;进而可进行有关计算.‎ ‎【解答】解:(1)由分子结构模型图可以看出丙烷是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故填:2;‎ ‎(2)由分子结构模型图可知其一个丙烷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和8个氧原子构成的,故填:3:8;‎ ‎(3)由分子结构模型图可以写出丙烷分子式:C3H8;设44g丙烷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与质量为x的二氧化碳中含有的碳元素的质量相等,则:44g×=x,解得x=132g;故填:132.‎ ‎27.(5分)某同学做NaOH溶液与稀H2SO4反应实验,取100g NaOH溶液与一定量的稀H2SO4恰好完全反应,得到284g 10%的Na2SO4溶液,求原H2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后结果保留到1%)‎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已知生成物硫酸钠的质量来求出硫酸的质量,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稀硫酸的溶液质量,利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原H2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2NaOH+H2SO4═Na2SO4+2H2O ‎ 98 142‎ ‎ x 284g×10%‎ ‎,‎ x=19.6g 原H2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7%‎ 答:原H2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