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一滴水经过丽江》 人教版(2016部编版) (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一滴水经过丽江》 人教版(2016部编版) (2)

阿 来 1.准确认读并理解重点字词。 2.了解游记的特点,梳理作者的游踪,把握作者 写作手法的多变。 3.品味作品充满诗意的语言风格。 教学目标 阿来,当代中年作家,藏族,1959年出生于 四川西北部阿坝藏区的马尔康县,俗称“四土”, 即四个土司统辖之地。毕业于马尔康师范学院, 现任成都《科幻世界》杂志主编,1982年开始 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 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 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 定》,长篇散文《大地的阶梯》。   阿来凭借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成为第五 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可谓众望所归。 作者介绍 丽江 云南省辖地级市,位于云南省西北 部,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 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 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距昆 明市527公里。丽江市位于云贵高原与青 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 最高点为玉龙雪山主峰,海拔一般都在 2000米以上,属低纬暖温带高原山地季风 气候,境内水利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 多,为云南省重点林区、中国水电西电东 送基地之一。 知识链接 草甸(diàn) 矗立(chù) 闸口(zhá) 翡翠(fěi) 眺望(tiào) 砚池(yàn) 擦拭(shì) 目眩神迷(xuàn) 五彩斑斓(lán) 注音 • 轻盈:形容人或物(女子、蝴蝶等)动作、姿态 轻柔优美漂亮。 • 喧哗:声音大而杂乱。 • 驿道:中国古代为传递政府文书、驿马通行而开 辟的交通大道。沿途按一定距离设置驿站。 • 矗立:高耸直立。 • 苍劲:老练刚劲。 • 映照:光线照射。 • 闸口:闸门开时水流通过的孔道。 理解词义 • 犹豫:犹移。迟疑不决。 • 翡翠:也称翡翠玉、翠玉、缅甸玉,是玉的一种。 • 眺望:从高处远望。 • 硕大:非常大、特别大。硕,大。 • 亭台楼阁:泛指多种供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 • 五彩斑斓:表示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斑斓, 颜色驳杂,灿烂多彩。 理解词义 1.为什么“我”要落在玉龙雪山顶上? 玉龙雪山在丽江北边,为下文“我”向下观察丽江作了铺垫。 2.“我”下山的路上看到了什么? 高大挺拔的松与杉、开满鲜花的杜鹃和山茶、马帮、驿道、 纳西族村庄和明朝时正在建筑的四方街。 3.第6段中“几百年”有什么作用? 点明“我”沉睡的时间之长,暗示丽江将会发生巨大变化。 合作探究 4.“我”再次醒来,丽江发生了什么变化? 丽江已经是一座很大的城了,城里也不是只有最初筑城的纳西 人了。如今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要来丽江,看纳西古城的四方 街,看玉龙雪山。 5.作者为什么要让“我”出现在水车上? “我”随着水车来到高处,能更好地观看古城。 合作探究 6.“我”观赏到了丽江的什么民俗画面? 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玉器店、演奏古代音乐的老者、东 巴象形文字、种着兰花的三坊一照壁的院子。 7.写寄居的游客有何作用? 表现丽江外地游客聚集的特点。 合作探究 这篇课文以“一滴水”的身份,讲述自己由雪 变成冰川,再变成一滴水,再由一滴水经过驿道、 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等地方,最后奔流到 金沙江的经历,表现了丽江古城的历史变迁和风 物人情。 1.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作者以“一滴水”流经丽江的方式,描述这“一滴水”看到的景象,展 现丽江的历史变迁、自然景物和人文风情。构思新颖,视角独特,不落 俗套。 2.语言富有诗意。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风景如画的丽江和丽江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 用生动、精美的语言介绍了丽江民俗民风,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如果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万个游 客心中有一万个丽江也不为过。丽江是喧嚣的,你可以彻夜狂 欢;丽江是宁静的,你可以坐在洒满阳光的院落发呆良久。这 座充斥了爱与奇遇的风情古城,承载着满满的情意与感性。也 许是丽江古城内小桥流水人家的柔软风情让人在静谧中左思右 想,抑或是夜晚风格各异的酒吧让人魅惑张扬。不过,无论是 蓝天白云,雪山潺流,炊烟人家,还是风情酒吧,闲适的一切 生物,这一切怎能不让人为她张望,为她痴狂?朋友,去丽江, 感受一下她的美吧! 1.走近作者 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凭长篇小说 《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成为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其 代表作有《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传》等。 2.主题解说 这是一篇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的游记,作者以第一人称叙述手法,借助一滴 水的旅行,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丽江的自然 景物、人文风情。 4.重点聚焦 师:“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 在文中起何作用? 生: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段中的“我想起来,自己的前生,在从 高空的雾气化为一片雪,又凝成一粒冰之前,也是一滴水”,开启下文对一 滴水是如何经过丽江的叙述。 师:“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中的“水的方 式”是一种怎样的方式? 生:“水的方式”是液态的、流动的,灵动活泼,不拘形式。无论水车上的 眺望,玉河中的徘徊,还是进入浇花人手中的大壶,落在一朵香气隐约的兰 花上,都体现了这一点。 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蘸墨 喉咙 挺拨 晶莹夺目 B.擦拭 漫溢 蜿蜒 亭台楼阁 C.喧腾 蒸发 掌故 目炫神迷 D.犹豫 流淌 照壁 五彩班斓 【解析】 A.挺拔; C.目眩神迷;C.五彩斑斓。 B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今天,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________到高处,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 凉的水做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 看到了狮子山上________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 水而去的________老街。 A.扬 遒劲 弯曲 B.抛 苍劲 弯曲 C.扬 苍劲 蜿蜒 D.抛 遒劲 蜿蜒 C B 5.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阿凡题:1087157) A.我市快速公交的正式运营,极大地缓解了市内交通拥堵。 (在“交通拥堵”后加上“状况”) B.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已有800多年左右的历史,是 “南方丝绸之路”及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删去“左右”) C.在那壮美的青藏高原上,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删去 “在”和“上”) D.做为新时代的公民,我们要养成并且提高认真阅读的习惯。 (将“并且”改为“和”) 【解析】 D.删去“并且提高”。 D 下三叠泉 张抗抗 ①多奇怪,竟然是一直往下走。 ②参差不齐的石阶,夹在突兀嶙峋的峭壁之中,朝望不见底的深谷延伸,两 边时而钻出一株已被无数路人摸得 _________(A.光亮 B.油滑 C.光滑) 了的树干。飘忽不定的雾气,在密密的林间回荡,只听得那一路召唤我们的 山泉,在不远的石壁后、溪涧里的哗响,却总也走不到头,总也不见这座名 山中最最吸引人的所在——三叠泉。 C ③过了观瀑亭,石级便几乎是垂直朝下。它们险峻陡峭,不时变换方向,形 成重叠的“之”字形,铺向谷底。无论远来的游客怎样在这上不着天、下不 着地的中途,气喘吁吁的抱怨着艰难的旅程,咒骂那不肯轻易露面的庐山水 神,石阶总是默然无语,执拗地要把人带到四面是万丈悬崖的深涧中去。 ④我知道,退路是绝没有的。 ⑤回到观瀑亭去,便只能远远地欣赏三叠泉的雄姿,没有银河飞泻的快感, 没有水珠迸溅的凉意,就像欣赏一幅风景画。看风景画,又何必千里迢迢来 庐山呢? ⑥庐山人说:“不到三叠泉,枉为庐山客。” ⑦既然已经出征,又干吗找退路呢? ⑧可我仍然觉得奇怪,我到过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无一不是先向上攀援、 攀登,向上走,才有蓝天、白云、山峰、雄鹰…… ⑨只有这三叠泉,一个劲儿朝下、朝下,望不见天顶,只有冉冉云雾, _______(A.弥散 B.弥漫 C.笼罩)在我脚下,将我轻轻包围、淹没…… B ⑩“人们不大容易相信,获取最宝贵的东西有时并不在山顶,是吗?”我问同 行的一位年轻的旅伴。 ⑪“三年前我们曾去三叠泉,就是从石壁上爬下去的。”他指着对面的绝壁说。 ⑫我不由倒抽了一口冷气。从绝壁上寻找三叠泉,自然是没有退路的。他们 也是走到走不下去时,才自己辟出一条路来…… ⑬我们终于走进那幅凝固的画中来了。沐浴在霏霏雨雾之中, 顿觉清凉。默默倾听那奔腾不息的山泉无穷无尽的喧嚣,细细 体味着山、泉、林、雾终成一体的庐山,在众山之中独一无二 的含蓄美,似又寻到了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庐山的真面目。 ⑭这罕见的三级瀑布,必是集几千年日月之精华,才蕴含了如 此巨大的力量和魄力从高山之巅一跃而下,完成这等雄伟的壮 举。我仰望这百丈银练,觉得自己变渺小了……而这种感受, 却只有走了那么险陡的一段“下坡路”,站在峡谷涧底才会得 到的。 ⑮如果按原路回去,便一直是朝上走。真奇怪,回路是向上 的…… (有删改) 6.根据文意,从第②段和第⑨段的括号中为空白处选填恰当的词。 7.第⑬段中加点的“那幅凝固的画”有什么特点?(限用文中词语回答) 山、泉、林、雾终成一体(含蓄美)。 8.对文章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第⑥段引用庐山人说的话“不到三叠泉,枉为庐山客”,揭示了庐山最 吸引人的地方是三叠泉,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探寻三叠泉的决心和勇气。 B.第③段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石阶描写得生动传神,既突出了石阶 的“默然”“执拗”的特点,又和游人的抱怨、咒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作者游览三叠泉,途经参差不齐的石阶——观瀑亭——垂直石阶——观瀑亭—— 三叠泉。 D.本文记叙了作者游览三叠泉的经过和感受,景中有情,情中寓理,含蓄 深刻,别具一格。 C 9.文中画线的句子抒写了作者仰望三叠泉的感受,富有哲理,耐人寻味。请 谈谈你受到的启示。 示例: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时走一段“下坡路”,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也 未必是一件坏事。吃一堑,长一智,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 阅读范题 第8题 技巧点拨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章信息。通过分析排除可知C项 不正确,C项错在作者并没有返回“观瀑亭”,文中第⑤段“回到观瀑亭去, 便只能远远地欣赏三叠泉的雄姿……看风景画,又何必千里迢迢来庐山呢?” 是作者的心理活动。 智慧锦囊 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首先要通读全文,初步掌握全文意思。找到 题干中分析对象在原文中的位置,瞻前顾后,整体把握。可采用排除法逐项 排除,以便缩小范围,使问题项暴露,并分析问题之所在,确保所选答案准 确无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