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测试题(含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下列常见的声现象中能够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是( B ) A.雨滴打到雨伞上的“嗒嗒”声能被清晰地听到 B.潜泳者能听到河岸边“劈里啪啦”的鞭炮声音 C.站在小溪边能听到溪水“哗哗”流淌着的声音 D.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打破清晨森林的宁静 2.★如图所示,盲人陈燕在“挑战不可能”节目中,利用手掌拍击和喉咙呼喊发声,依靠声波的反射辨识物体,赢得现场观众的一致认可和赞扬,被誉为“声呐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陈燕发出的声音频率小于20 Hz B.陈燕的声音速度为3×108 m/s C.陈燕距离障碍物小于0.1米才能听到回声 D.陈燕的声音靠手掌或者喉咙的振动发声 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无关 B.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如图所示,用硬纸片做成一个无盖的纸盒,罩住一只正在播节目的半导体收音机,在纸盒上放一只“小老鼠”,将会看到“小老鼠”翩翩起舞,这一现象说明了( D ) 8 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传声不需要介质 C.响度与频率有关 D.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5.★“小明,上学啦!”家住一楼的小强大声喊着三楼的小明,邀他一起上学,对这一过程中的声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C ) A.小强的喊声大,说明他的声音的音调高 B.小强的喊声越大,他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 C.小明从喊声中听出是小强,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小明的妈妈提醒他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6.噪声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为了减弱噪声,下列措施在实际中不可行的是( A ) A.在闹市区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B.在住宅小区多植树 C.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 D.在高速路旁设置隔声板 7.如图所示,(a)、(b)、(c)分别是音叉、单簧管和小提琴以相同的音调发声时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的波形,各波形不同,实际上表示了乐音的三要素中的( B ) A.响度不同 B.音色不同 C.振幅不同 D.音调不同 8.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 C ) A.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 8 B.降低飞机发动机噪声的频率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减少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 9.LIGO“引力波探测器”探测到13亿年前两个黑洞合并时产生的引力波,它的频率大约是100 Hz。人的听觉范围一般在20~20 000 Hz。关于这个引力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它属于次声波 B.在1 s内,振动约100次 C.它属于超声波 D.频率太低,人耳听不到它 10.地震、海啸前,会激发次声波,虽然次声波超出了人类的听觉范围,但会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由表格数据可知能对地震、海啸具有一定预警能力的动物是( D ) 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Hz) 蝙蝠 1 000~120 000 海豚 150~150 000 猫 60~65 000 大象 1~20 000 A.蝙蝠 B.海豚 C.猫 D.大象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人听到的声音越来越 小 ,当把空气都抽出之后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12.如图所示,水面上两船相距15 km,实验员在一条船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使其发光;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10 s后,通过水里的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钟声是由钟的 振动 而产生的,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为 1 500 m/s。(不考虑光传播的时间) 13.如图所示,蝙蝠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蝙蝠所采用的这种方法叫做 回声定位 。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发明了 声呐 。 8 14.某网站的论坛上记载:“太空中一小天体于昨晚子夜时分与木星相撞,发出巨大的响声,惊醒无数梦中人……”。你认为其内容是 不真实的 (选填“真实”或“不真实”),理由是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15.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标识牌。如图甲所示,标识牌上的示数60可以反映当时环境中声音的 响度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如图乙所示标志,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在 声源处 减弱噪声。 16.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四大污染之一,控制噪声污染的途径很多,例如人们可以在 声源 处控制噪声,包括改进声源结构、安装消声器等;可以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也可以在 人耳 处减弱噪声,如戴耳塞、头盔等。 17.野生大象群也有自己的“语言”,研究人员录下象群“语言”交流时发出的声音,发现以2倍速度快速播放录音时,人耳能听到比正常播放时更多的声音。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时,声波的频率是正常播放时的2倍,此时声音的音调 变高 (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能听到更多声音的原因是 部分次声变成可听到的声音 。 18.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有资料显示,噪声每经过100 m宽的林带可降低20~25 dB (选填“dB”或“Hz”)。某火车站的两侧种植着许多树木,这是在传播途中(选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控制噪声。 19.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了 超声 波的回声来确定车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当探头发出的超声波在0.01 s后被接收器接收到,随即雷达开始报警,若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为340 m/s,则此时轿车离障碍物的距离是 1.7 m。 20.地震时会产生人听不到但有些动物能够提前感知的 次声波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语音智能门禁系统能“辨音识人”,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音色 。 选择、填空题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得分 答案 B D D D C 题号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B D 8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得分:______ 11. 小 不能 12. 振动 1 500 13. 回声定位 声呐 14. 不真实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5. 响度 声源处 16. 声源 人耳 17. 变高 部分次声变成可听到的声音 18. dB 传播途中 19. 超声 1.7 20. 次声波 音色 三、实验探究题(共27分) 21.(16分)小明做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如图所示。 (1)如图甲,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在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 小 。 (2)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变 大 。 (3)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 小 ;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电铃响铃的声音了。 (4)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真空不能 传声 。 (5)此实验中,用抽气机抽气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真空,实验的结论是通过 A (填序号)得出的结论,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理想实验。 A.推理假设 B.实验验证 C.归纳总结 (6)小明还想利用家里的暖水瓶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如图乙所示是暖水瓶的简易剖面图。他把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下列是他设计的几组比较因素,其中合理的是 B (填序号)。 A.将同一个暖水瓶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C.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D.把同一个暖水瓶的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8 22.(6分)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张力有关。于是他想用实验进行探究。 (1)利用弦音计做研究,如图甲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张力相同。 ①若他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 长度 的关系。 ②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 a 和 b 两弦线做实验。 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线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弦线越粗,发出的音调越低 。 (2)请你据图乙判断,在张力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 A 点,最低的是按住 B 点。 23.(5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特性”的实验中,小华将塑料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 (1)用手拨动塑料尺会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 (2)小华逐渐减小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塑料尺,小华看到塑料尺的振动 变快 (选填“变快”“不变”或“变慢”),塑料尺发出声音的音调 变高 (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 (3)小华减小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塑料尺过程中,还发现塑料尺发出声音的响度明显变大,这是因为 D A.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响度越大 B.振动频率越低,声音的响度越大 8 C.振动幅度越小,声音的响度越大 D.两次实验没有控制塑料尺的振动幅度相等 (4)小华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速度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 音色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四、解答题(共23分,解答时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答案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给分) 24.(6分)有些场所要尽量减少声音的反射,例如影剧院的四壁常用多孔、表面粗糙的吸音材料装饰,多孔、粗糙的表面呈楔形,放大了看就像一个个“牛角尖”,如图所示,声波钻进吸音壁的楔形“牛角尖”,就不再反射回来,声波被大量吸收。 一场大雪过后,大地银装素裹,这时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根据上述信息解释这一现象。 答: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将会发生反射,由于松软积雪中的缝隙很多,声音进入后,很难再反射出来,因此刚下的雪,能很好地吸收声音,所以大雪后,大地披上了银装,周围特别宁静。 25.(8分)一辆车以72 km/h的速度沿直线匀速驶向前方山脚下的隧道,在到达隧道入口前鸣了一次笛,3 s后听到从山脚反射回来的鸣笛声,v声取340 m/s。 (1)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s1和声音传播的路程s2各是多少? (2)听到回声时,汽车距隧道入口的距离又是多少? 解:(1)汽车的速度v车=72 km/h=20 m/s,由v=得,汽车行驶的路程: s1=v车t=20 m/s×3 s=60 m; 声音传播的距离: s2=v声t=340 m/s×3 s=1 020 m; (2)设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到隧道的距离为s3,则2s3=s2-s1,s3===480 m。 8 答:略。 26.(9分)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阅读下表,回答问题。已知在长为0.85 km的空心金属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2.33 s(此时气温约为15 ℃)。问: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1) 空气(0 ℃) 331 冰 3 230 空气(15 ℃) 340 铜 3 750 煤油(25 ℃) 1 324 铝 5 000 水(常温) 1 500 铁 5 200 (1)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哪种介质传来的? (2)敲击后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另一端要多长时间? (3)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解:(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慢,在金属管中传播速度快,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2)由v=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 t空气===2.5 s; (3)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 t金属=t空气-Δt=2.5 s-2.33 s=0.17 s;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 v金属===5 000 m/s。 查表知:金属管是铝制成的。 答:略。 8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