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3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新高考专版第六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作业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六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时空定位 【阶段特征】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 政治 两次鸦片战争使列强逐步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经济 列强对华商品输出,中国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标,掀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这是近代中国最先进的生产方式,顺应了工业文明的潮流和趋势;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下,中国社会生活出现新气象,呈现新旧并存和中外融合的特点 思想 文化 “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思潮,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著《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以此为指导掀起了洋务运动,但仅停留在学习西方“器物”的浅层次上;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把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提升到“制度”的层次 【考情探究】 5年考情 备考策略 考题分布 考查角度 考情综述 全国 课标 Ⅰ卷 2017,28,4分 洋务运动兴办的民用企业(开平煤矿) 近三年高考题对本单元的考查,从知识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特别是洋务运动上;从题型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非选择题则体现了与时政热点的联系;从学科核心素养上看,主要考查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素养 (1)整理鸦片战争后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变化,并注意分析变化的原因、影响 (2)运用唯物史观,从新的视角审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重大事件,如洋务运动 (3)注意同时期中国与西方的对比与联系,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世界意识 全国 课标 Ⅱ卷 2019,41(1),15分 鸦片战争后,我国海关税率的变化及其原因 2018,28,4分 近代外交观念对中国的影响 2018,42,12分 洋务企业变迁的启示 2017,28,4分 洋务运动兴办的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 2017,41(1),15分 洋务运动——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 【考点集训】 考点一 两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1.1834年,英国第一任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提出,清政府“在思想上极为愚蠢而且在道德上极为堕落,梦想他们自己是世界上唯一的民族,完全不了解国际法的原理和实践,所以该政府不能够由文明国家按照它们中间所公认的和实行的那些规则加以处理或对待”。该言论旨在( ) A.指责晚清政府保守落后 B.要求中国遵循国际法则 C.向中国要求平等权利 D.为发动对华侵略作辩解 答案 D 2.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译注的大量的国际法著作为晚清社会带来了新的观念……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中国外交也开始重新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材料表明近代中国( ) A.通过运用国际法谈判维护了国家主权 B.在西方列强侵略的过程中逐渐融入世界 C.领事裁判权的丧失促进了外交近代化 D.在不平等条约的影响下转变了外交观念 答案 B 3.陈旭麓说,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西方威胁的险恶环境,时代变了,道光帝却浑然不觉。毛海建说,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也是不确定;当时中国最优秀的思想家也未能辨明中国的方向,这是整个民族的不幸。这说明( ) A.鸦片战争刺激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B.鸦片战争后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C.鸦片战争后人们并没有真正了解世界大势 D.鸦片战争打破了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 答案 C 4.1847年英国议会的一个报告说:“我们应当承认,近来同这个国家(中国)的贸易处于十分不能令人满意的状态,扩大我们的交往的结果并没有证实我们的合理的期望,自然,这种期望是以自由进入这个蔚为壮观的市场为依据的。”为改变此贸易状况,英国政府决定( ) A.迫使清政府接受关税协议 B.伙同其他列强瓜分中国 C.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 D.拓展对华资本输出途径 答案 C 5.在缔结《北京条约》之时,清政府“设抚夷局”掌对外交涉事宜。后因交涉日增,奕等于咸丰十年底奏请设立总理衙门并表示“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这反映出( ) A.清政府被动适应近代外交 B.清政府重视维护国家主权 C.闭关锁国政策根深蒂固 D.军机处仍是最高权力机关 答案 A 6.咸丰三年,太平天国在答复英使文翰的信中公开宣布:“天下为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彼此之间既无差别之处,焉有主从之分。”“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这表明太平天国( ) A.坚持“天朝上国”的观念 B.奉行独立自主平等的外交政策 C.希望得到英国经济的支援 D.坚决反对列强干涉中国的内政 答案 B 考点二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7.下图为1838—186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该图反映出( ) A.自然经济无法抵制外来经济侵略 B.列强侵华以商品输出为主要方式 C.中国渐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英国在中国外贸中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 C 8.19世纪中期,中国产茶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张,福建武夷山开荒栽茶“漫山遍野,愈种愈多”,杭州於潜“仰食于茶者十之七”,湖南浏阳“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这表明( ) A.国内需求扩大使茶叶生产增加 B.通商口岸附近的农业逐渐破产 C.出口数量增加扭转了贸易逆差 D.开埠通商加速农业生产商品化 答案 D 9.华侨商人卫省轩,目睹“洋火”充斥中国市场,1879年在佛山独资创办巧明火柴厂。工人主体是村民,每到夏秋时节放其假收种庄稼。他还允许工人携带年幼的子女入厂做工。这使得员工对企业有很高的“忠诚度”。材料表明( ) A.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 B.传统经济影响近代企业管理 C.传统儒家思想影响深远 D.工农相结合发展道路的形成 答案 B 10.张之洞在1889年《筹设炼铁厂折》中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洋布、洋米而外,洋铁最为大宗。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转移于无形者。”据此可知( ) A.洋务派力图通过“实业”来“救国” B.兴办洋务企业得到清政府扶持 C.中国近代化主要表现在办实业 D.办铁厂就能解决依赖洋货问题 答案 A 考点三 新思想的萌发、实践和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 11.1839年,林则徐在《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的通令中指出:“况茶叶、大黄(一种中药材),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乃听尔年年贩运出洋,绝不靳惜(吝惜),恩莫大焉!”这反映出林则徐( ) A.主张平等商贸往来 B.抵制西方掠夺原料 C.讲究禁烟策略手段 D.文化封闭性的观念 答案 D 12.近代一批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冲破“贵华夏”“贱夷狄”传统思想观念的藩篱,开始以一种新眼光审视世界。这一新眼光主要“新”在( ) A.知识界出现了“经世致用”的呼声 B.鸦片战争的失败激发了国人的爱国心 C.一些有识之士开启了学习西方的思潮 D.“强国御侮”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答案 C 13.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说:美国“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这反映了魏源( ) A.对西方民主的感性认识 B.反对清朝的专制制度 C.希望中国推行民主制度 D.向往欧美的民主制度 答案 A 14.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时“投考者寥寥”,之后随着大量“有用”之西书被翻译和引入,1874年上海“格致书院”创办时得到了李鸿章等许多官绅的捐款资助。这一变化表明( ) A.传统儒学已经丧失主导地位 B.追求西学已经成为社会主流 C.“西用”思想的社会基础扩大 D.官绅阶层已经接受西政思想 答案 C 15.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用”在“体”中会发酵,势必不断促进事物的新陈代谢。因此,洋务运动中的好些人,觉察到桎梏与荆棘,寖寖乎要以“西体”为法,去改变中国的某些旧制。陈旭麓意在说明( ) A.戊戌维新是对洋务运动的否定 B.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根深蒂固 C.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历程障碍重重 D.“体用”言论为引进“西体”开路 答案 D 16.薛福成认为虽然实力是外交的基础,但“各国之大小强弱,万有不齐,究赖此公法以齐之,则可以弭有形之衅。而虽至弱小之国,亦可藉公法以自存”。据此可知,薛福成( ) A.认为国际外交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 B.指出在国际舞台上弱国无外交的真实状况 C.延续了清政府妥协退让的屈辱外交 D.主张中国应该在外交上合理运用国际法规 答案 D 【应用集训】 1.下表是关于三元里抗英斗争的不同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 出处 英军经由三元里往牛栏冈方向抢劫,三元里等80余乡数万民众将英军包围,歼敌200余人,后由余保纯(注:时任广州知府)解围,英军方得出围回归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 英军分扰三元里等处,民众愤甚,“歼而瘗(注:掩埋,埋葬)之”。英军大至,前来报复,民众十余万与之相战,斩其头领,歼敌数百人。余保纯(注:时任广州知府)前往劝谕,民众离散 《南海县志》 许多非正规部队在其阵地之后集结列阵,遂率军进攻。由于大雨,英军的燧发枪无法射击,对方与之肉搏。民众聚集万人,包围英方阵地。余保纯(注:时任广州知府)前往劝解,民众撤离 英方陆军司令郭富写给印度总督的报告 A.英军抢劫激起了民众反抗 B.民众在三元里与英军交战 C.政府镇压了民众抗英斗争 D.抗英斗争阻止了英国侵略 答案 B 2.关于鸦片战争,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中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自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从整个清朝历史看,鸦片战争发生于道光二十年的晚清时代,它是清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材料意在说明( ) A.应对鸦片战争进行辩证分析 B.鸦片战争是清史的一部分是错误的 C.应从不同角度看待历史事件 D.不同历史观必然得出不同历史结论 答案 C 3.美国学者普拉特在其著作中说:“撰写此书的目的之一,是协助恢复中国在19世纪的世界中应有的位置。……大清帝国通过贸易深深融入到世界经济中,有数千名外国人住在香港和上海。因此,中国这场内战与地球彼端的欧美有着千丝万缕的纠葛。”该学者( ) A.主张以世界史视野研究太平天国 B.认为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内战 C.强调以世界史视野研究武昌起义 D.深受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答案 A 4.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是由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犯了许多严重的错误,有人则认为是敌我力量悬殊所致。这种不同( ) A.反映了不同的政治立场 B.由评价者所处时代决定 C.可用唯物史观加以整合 D.有待更多史料验证对错 答案 C 5.对于洋务运动,有人提出“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也有人提出洋务运动“求强”“求富”,引进了机器和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对这一分歧解释合理的是( ) A.忽视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 B.对洋务派追求目标认识不同 C.研究洋务运动的视角不同 D.对洋务运动难以客观的评价 答案 C 【五年高考】 考点一 两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1.(2018天津文综,5,4分)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良歹分明,情甘帖服。”这表明当时( ) 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 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 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 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 答案 A 2.(2018课标Ⅱ,28,4分)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答案 D 3.(2017江苏单科,6,3分)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贫富不均 B.莠民作乱 C.民性懦弱 D.吏治败坏 答案 D 4.(2017天津文综,5,4分)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都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 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 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 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 答案 C 5.(2016江苏单科,6,3分)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 B.基督教平等思想 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 D.“中体西用”思想 答案 D 6.(2015重庆文综,6,4分)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极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盖大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 ) A.自然灾害频仍 B.社会治安混乱 C.土地兼并严重 D.官吏贪暴腐败 答案 D 7.(2015江苏单科,6,3分)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 )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答案 D 8.(2015安徽文综,15,4分)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B 9.(2015天津文综,13,6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4年,清廷官员至英国使臣律劳卑广州住处商谈贸易问题,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中方要求将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英方则坚持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主席的突出位置。两者争执不下,商谈未能进行。 ——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 ——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1)材料一中,中英双方争执的内容是什么?反映了清廷官员怎样的心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使臣所持态度的国内背景。(6分) 答案 (1)座位次序(外交礼仪之争)。 以天朝上国自居。 英国进行工业革命,国力强盛。 10.(2015浙江文综,38,7分)(节选)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杨廷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 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 (1)阅读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与影响。(7分) 答案 (1)通过法律途径修订不平等条约,废除领事裁判权。 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后)。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完整,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考点二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11.(2019课标Ⅲ,28,4分)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答案 B 12.(2019北京文综,16,4分)为下表选取表名,最恰当的是( ) 名称 相关信息 开滦唐山煤矿 1878年建,中国近代煤炭工业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 1880年建,北方最早的船舶修造厂 北洋银元局 1902年建,位于天津,造币中心 京师自来水公司 1908年建,北京第一座官营自来水厂 A.京津冀地区晚清民族企业简表 B.北京近代民族企业简表 C.洋务运动时期北方企业简表 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简表 答案 A 13.(2018江苏单科,6,3分)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答案 B 14.(2017课标Ⅰ,28,4分)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答案 A 15.(2017课标Ⅱ,28,4分)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答案 B 16.(2016课标Ⅰ,28,4分)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答案 C 17.(2016江苏单科,7,3分)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 答案 B 18.(2016课标Ⅰ,29,4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答案 C 19.(2015课标Ⅰ,28,4分)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答案 D 20.(2019课标Ⅱ,41,15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 ——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 材料二 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 答案 (1)变化:从不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到区分进口税率和出口税率,并且出口税率高于进口税率;晚清海关税率较鸦片战争前降低。 原因:清代中前期限制中外贸易,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协定关税,海关主权丧失;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 21.(2017课标Ⅱ,41,15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 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15分) 答案 (1)差异: 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 19世纪70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 原因: 雍正年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廷认为开矿影响社会稳定;政府谋取矿利。 19世纪70年代: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 22.(2016天津文综,14,6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时代背景。(6分) 答案 (2)沿海和条约口岸贸易繁忙;政府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 西方势力侵入,中国开始近代化进程。 考点三 新思想的萌发、实践和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 23.(2019江苏单科,6,3分)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歌词体现的理念是( ) A.全面复兴旧学 B.排斥西方新学 C.新学消解旧学 D.崇尚中体西用 答案 D 24.(2017天津文综,4,4分)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 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 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 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答案 A 25.(2017北京文综,15,4分)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下表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清,其内容( ) 谜面 谜底 生涯在镜中 照相处 海军 浜 成汤国旗 商标 为他人作寄书邮 达尔文 唐顺宗传位太子 立宪 A.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 B.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 C.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 D.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 答案 A 26.(2015海南单科,13,2分)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批评当时“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的海防主张,认为“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魏源的主张反映了这一时期( ) A.海禁思想被远洋开拓思想所取代 B.洋务派开始着手海防建设 C.有识之士主张学习西方海防模式 D.清朝海军实力远逊于列强 答案 D 27.(2015课标Ⅱ,28,4分)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答案 A 28.(2015四川文综,4,4分)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务者,殆鲜其人。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这主要反映了( ) A.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 B.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 C.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 D.洋务专业人才的匮乏 答案 D 教师专用题组 考点一 两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1.(2015上海单科,19,2分)上海租界在历史上有许多不同的称谓,如“夷场”“冒险家的乐园”“文明的窗口”“外人居留地”等,其中最淡化价值判断的称谓是( ) A.夷场 B.冒险家的乐园 C.文明的窗口 D.外人居留地 答案 D 2.(2014江苏单科,5,3分)下侧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答案 B 3.(2014重庆文综,6,4分)从1876年中英协商《烟台条约》的具体条款开始,英国就要求重庆立即对外通商,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的市场。中方谈判首脑李鸿章转弯抹角地回应:“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李鸿章此话的主要意图是( ) A.利用英国开通川江航运 B.变相地接受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 C.借助英国开发西部市场 D.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 答案 D 4.(2013课标Ⅱ,29,4分)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答案 C 5.(2013北京文综,17,4分)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 ) A.获得军费赔偿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在华开设工厂 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答案 D 6.(2013浙江文综,17,4分)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 答案 B 7.(2011课标,29,4分)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答案 A 考点二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8.(2014课标Ⅰ,28,4分)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答案 D 9.(2014山东文综,17,4分)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答案 D 10.(2014浙江文综,15,4分)清末某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这一言论的含义是( ) A.“求富”“自强” B.“师夷长技” C.“中体西用” D.“民生主义” 答案 A 11.(2014天津文综,6,4分)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 答案 D 12.(2013重庆文综,6,4分)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 单位:镑 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 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 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答案 B 13.(2014广东文综,38,15分)(节选)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材料二 (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有何不同?(8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7分) 答案 (1)特征: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4分) 不同: 材料一: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解体; 材料二:河北元氏县仍以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4分) (2)局限:材料一有夸大之处;材料二只反映局部。(4分) 特点:地区发展不平衡。(3分) 14.(2013广东文综,39,14分)(节选)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 刘锡鸿 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则何欤? ——《刘光禄遗稿》 郭嵩焘 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 ——《伦敦与巴黎日记》 (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哪一思想的发展?(4分) (2)刘锡鸿与郭嵩焘都批评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根据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10分) 答案 (1)中体西用。(2分)“师夷长技以制夷”。(2分) (2)刘锡鸿认为西方技艺是“末”;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主张整饬纲常伦理,反对洋务派专注于学习西方技术的做法;(5分)郭嵩焘认为西方技术是“末”;西方政教是“本”;日本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国力增强;反对洋务派只学西方科技,主张不仅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5分) 15.(2013浙江文综,38,16分)(节选)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7分) (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9分) 答案 (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 (3)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 考点三 新思想的萌发、实践和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 16.(2015山东文综,15,4分)“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 )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答案 B 17.(2013天津文综,5,4分)“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 )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答案 D 18.(2014江苏单科,22,13分)1885年早期维新志士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士子们应时而对,颇多新见。从主考人员、考核内容和考核结果来看,王韬课士的整个过程体现出新旧杂糅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海格致书院课士题表 类别 命题者 试题 格致(自然科学)类 龚照瑗 泰西格致之学与近刻翻译诸书,详略得失,何者为最要论 教育类 刘坤一 中国一乡一邑,皆有书院,大率工文章以求科举。而泰西艺学,亦各有书院,……中西书院不同,其为育才一也。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第中西之载籍极繁,一人之材力有限,果何道而使兼综条贯,各尽所长欤?试互证而详论之 治术类 周馥 中国近日讲求富强之术,富以何者为先论 ——据王尔敏《王韬课士及其新思潮之启发》相关表格简编 材料二 此编所命诸题,……巨细精粗,无乎不贯。诸生所对,皆能荦荦举其大端,集思广益,萃众长而备一得。咸有裨于国家大计。盖诸生讲求西学,揣摩时局,日就月将,进而益上。较之前时,已大相径庭矣。 ——王韬《格致书院课艺》 请答题: (1)材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什么指导思想?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里?(3分) (2)与传统性相对应的是近代性。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王韬课士的近代性”为主题进行论证。(10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答案 答案要点: (1)表述:(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 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体现:坚持纲常政教。 (2)略 【三年模拟】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72分) 1.(2020届清华大学标准学术能力诊断,9)蒋廷黻指出:“不平等条约的根源,一部分由于我们的无知,一部分由于我们的法制未达到近代文明的水平。”下列不平等条约内容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B.惩办“首祸诸臣” C.领事裁判权 D.准许华工出国 答案 C 2.(2020届湖北名师联盟调研,11)蒋廷黻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他的诏书中有田亩制度,其根本思想类似原始共产主义: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但是他的均田主义虽有详细的规定,并未实行”。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 A.削弱了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力 B.旨在利用均田主义消灭地主阶级 C.以宗教改革与社会革命改造国家 D.出现了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政策 答案 D 3.(2020届湖北浠水摸底,11)1860年,曾国藩在奏章中说:“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漕)运,得纡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船制炮,大可期永远之利。”这反映出曾国藩( ) A.极力镇压太平天国 B.力图维护清朝统治 C.大力发展漕运海运 D.积极发展军事工业 答案 B 4.(2020届河北唐山一中月考,17)洋务运动中,官办企业汉阳铁厂是清政府督抚的“政绩工程”,政府每年虽然投入大量资金,经营仍十分困难。甲午战后,面临无力继续投资的窘境,洋务企业大多如此。这种现象表明( ) A.新式生产方式行不通 B.近代化道路的新探索势在必行 C.缺乏兴办洋务的环境 D.资金缺乏阻碍洋务企业的发展 答案 B 5.(2020届百师联盟摸底大联考,10)“洋务新政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基础。”材料旨在说明洋务运动( ) A.积极扶持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客观上促进了进步力量的发展 C.是中国走向独立富强的转折点 D.是创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主力军 答案 B 6.(2020届湖北浠水摸底,12)下图反映了1867—1876年中国的棉布进口交易量和交易价格的变化趋势。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中国棉布交易量和交易价格成反比 B.列强侵略促使民族工业的诞生 C.外国棉布在华的竞争优势有所增强 D.中国农业迎合国际市场的需要 答案 C 7.(2020届湖北黄冈新起点联考,14)1876年,清朝总理衙门仿效西方各国驻华外交官俸薪之成例,制定了从出使大臣到随员的等级和俸薪表。其中出使大臣序列,分头、二、三、署任等四等名目,四品以上的官员可以受任三等以上出使各国钦差大臣。这一举措( ) A.建立了专职出使人员制度 B.形成了外交官的培养机制 C.推动了外交官职业化进程 D.瓦解了清朝传统宗藩体系 答案 C 8.(2020届百师联盟摸底大联考,9)“(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盖恒十而八九。”其主要原因是( ) A.农村消费观念的变化 B.中国已经被卷入世界市场 C.旧工业产品日益匮乏 D.崇洋媚外的社会风气盛行 答案 B 9.(2020届安徽、河北8月联考,10)有学者指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而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则是在近百年以来才出现的。对此理解准确的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自觉”( ) A.源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B.建立在王朝统治危机基础上 C.受到救亡意识的影响而催发 D.推动了民族主义的广泛传播 答案 C 10.(2019四川成都七中5月模拟,28)1842年6月,道光帝在《著福建浙江广东各督抚制造战船事上谕》中指出:中英交战中“为陆守之计,迄无成效”,若“能制造大号战船,多安炮位,度其力量堪与逆船海洋接仗,上之足歼丑类,次亦不失为尾追牵制之计”。这反映出清政府( ) A.天朝观念受到冲击 B.萌发近代海权意识 C.意识到军事的落后 D.调整传统御敌策略 答案 D 11.(2019上海奉贤区二模,6)被誉为“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的当是( ) A.《天演论》 B.《海国图志》 C.《青年杂志》 D.《几何原本》 答案 B 12.(2019上海杨浦区二模,14)以下是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品税率的比较表。表中现象造成的后果是( ) 货物 单位 1843年税率 1858年税率 棉花 担 6.54% 5.72% 印花布 匹 14.25% 4.98% 棉纱 担 6.94% 4.86% A.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经济结构完成转型 C.列强控制经济命脉 D.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答案 D 13.(2019辽宁高中9月联考,20)史学家许倬云认为:“在种族观念上,以汉族的‘我者’,打起驱除满族的‘他者’,可是又以西方宗教为口号,挑战中国的儒佛道三家,却又是颠倒了‘我者’与‘他者’的相对地位。”这一观点旨在说明( ) A.新文化运动冲击了传统思想 B.太平天国挑战清朝统治 C.洋务运动存在自相矛盾现象 D.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政权 答案 B 14.(2019湖北武汉5月模拟,28)史景迁在《追寻现代中国》一书中曾写道:“在清朝面临的新技术中,铁路是最棘手的”,“很多中国人认为铁路会破坏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还使道路和运河工人失业,改变业已形成的市场模式”。这说明( ) A.西学传入导致民族工业破产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传统观念阻碍近代化的发展 D.国内市场走向开放 答案 C 15.(2019上海嘉定区二模,16)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最早阐发到甲午战争结束后渐趋沉寂的近代思潮是( ) A.中体西用 B.进化论 C.民主共和 D.实业救国 答案 A 16.(2019东北三省三校四模,28)晚清王韬强调,“天道与时消息,人事与时变通……盖天道变于上,则人事不得不变于下,《易》曰:‘穷则变,变则通’。此君子所以自强不息也”。其主张( ) A.与严复“进化论”思想一致 B.折射出《易经》倍受当时民众推崇 C.奠定了反清革命的思想基础 D.为社会变革自强运动提供理论支撑 答案 D 17.(2018天津河北区一模,5)《天津条约》规定:“大清皇上特简(选择)内阁大学士尚书中一员,与大英钦差大臣文移、会晤各等事务,商办仪式皆照平仪相待;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材料表明清政府( ) A.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 B.完全放弃了华夷等级观念 C.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D.改变传统的对外交往体制 答案 D 18.(2018重庆东溪中学一诊,27)上海轮船招商局和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分别于1877年、1883年、1889年签订“齐价合同”,规定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这一事件的主要影响是( ) ①较好地实现了对民族工业的保护 ②有利于打破外国轮船公司对中国航运的垄断 ③便利了中外资本家勾结操纵中国航运业 ④使外国在华经济势力受到部分制约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②④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19.(2019河北唐山一中五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唐以后,整个社会资源开始了打破重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部分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成为社会上的富裕阶层——“富民”阶层,而另一部分人则丧失了土地财富,成为贫苦者。宋代以后,虽然朝代鼎革,但“富民”阶层的发展一直贯穿整个历史过程,成为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核心,这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富民阶层始终是宋元明清的社会基础;国家与富民的关系是社会治理的核心问题;富民是国家乡村控制的主要依靠力量。 因此可以认为,宋元明清的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具有高度整体性的社会,即“富民社会”。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璟《宋元明清 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 近代中国社会结构处于转型期,呈现出独特的二元性。社会上既存在着古老的地主阶级和佃农阶级及传统社会的自耕农、商人、手工业者阶层,也有残余的奴婢、半奴婢阶层;既有演变中的古代的阶级和等级,又产生出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阶级裂变的同时,也进行着阶级改组,知识阶层、工商阶层、军人阶层已开始成长为新型的社会集团。传统的组织不断演化,新的社会群体激增,政治团体、经济团体已登上历史舞台,并且在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二元性表现在社会区域内,是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地的二元格局出现并愈益明显,一方面,沿海与城市现代性日渐凸显,而另一方面,内地与农村保留着传统,踯躅不前。 ——摘编自栾爽《震荡与冲突:近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唐以后“富民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社会结构的变化及其历史意义,并谈谈你对古今社会结构变化的认识。(16分) 答案 (1)特征:富民阶层是影响中国古代社会中后期诸王朝(宋元明清)经济和社会的核心因素;富民阶层是中后期诸王朝的统治基础,是王朝治乱的关键,是朝廷借以控制基层社会的力量。(4分) 形成背景:中唐以后世家大族势力的衰落(富民取代士族);科举制的实行;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导致土地和财富日益集中的趋势。(8分) (2)变化:社会结构呈现新旧交替的二元性特征。旧的社会成分仍然存在,又出现新的社会阶级和阶层;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地发展呈现不平衡性。(6分) 意义:一方面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促进了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变化,促进中国的现代化转型。另一方面旧的社会成分又造成对现代化进程的阻碍,使中国社会变革艰难曲折。(6分) 认识:一定时期的社会结构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密不可分,又反过来影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