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芝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居家学习检测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芝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居家学习检测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芝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 居家学习检测语文试题 一、课内基础知识(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敕造(chì) 惫懒(bèi) 讪讪(shà) 扪参历井(shēn)‎ B.錾银(zàn) 两靥(yàn) 桌帏(wéi) 拗他不过(niù)‎ C.蹙缩(cù) 歆享(xīn) 榫头(sǔn) 鸡豚狗彘(zhì)‎ D.庠序(xiáng) 洿池(kuà) 贾人(gǔ) 间或一轮(jiàn)‎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约束、制止)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发:打开)‎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 金就砺则利( 就:靠近,接近)‎ C.蒙故业,因遗策 (因:趁着)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北:北边的军队)‎ D.耻学于师 (耻:以……为耻) 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引、招致)‎ ‎3.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山东豪俊并起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 A.树之以桑 履至尊而制六合 ‎ B.谨庠序之教 天下云集响应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D.而耻学于师 外连衡而斗诸候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申之以孝悌之义 斧斤以时入山林 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其皆出于此乎。‎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转徒于江湖间 ‎6.下列各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组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不拘于时 身死人手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7.下列选项中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所以有人慨叹道:“开讲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神采飞扬,充满理想色彩。‎ C.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与歌、引、谣、吟、曲无严格区别。这种体裁的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和杂言的古体。‎ D.南宋时,朱熹把《孟子》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二、课外阅读 ‎(一)小说阅读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8~10题。‎ 打 树 李正第三次被送入市人民医院抢救时,已是奄奄一息,但儿女是极其孝顺的,毫不犹豫地又把他送入市里最好的医院。‎ 李正在高干病房几度昏迷,主治医生是该院副院长,卑微地对李赛白道:“李书记,非常抱歉,能做的我们都做了,您看是不是按老人家的意思回去吧,晚了怕……”昏迷的李正老眼潮湿,枯枝般的手死死抓住老伴不放。‎ 老伴抹着泪,对儿女说:“你爹想回家过年,你们就随他的心愿吧。”‎ 李赛白和李赛红这才送父亲回家。‎ 这天是年廿九,李赛白和李赛红回到老家就奔进奔出的,要给父亲过一个热热闹闹的年。李赛红和母亲把家清扫干净,又准备红包、烟酒茶和糖果;李赛白忙着张灯结彩,门是对联,窗是福字,大红灯笼挂檐下。家里亮堂堂的,飘出煮粽子和炒瓜子的香气,乡亲们纷纷前来探望。‎ 李正回家后神志反而清醒了,时不时地睁开眼来。李赛白和李赛红在父亲床前守了一夜,见父亲病情平稳,也松了一口气。‎ 第二天上午,李正忽然有了精神,叫老伴扶他坐起身来,要看一看孙女和外孙子,瞧着孩子们跑进跑出的,枯槁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下午,李赛红和嫂子下厨,准备了一顿丰富的年夜饭;大家把饭桌移到父亲的床前,让李正靠在床上吃饭。见父亲精神好,大家也开心,有说有笑的,一个个向父亲敬酒,祝他长命百岁;李正居然喝了一杯酒,还吃了半碗饭,脸红扑扑的。‎ 吃过年夜饭,饭桌撤走了,老伴和女儿、儿媳妇收拾干净后,再次回到他床前;李正伸出手来,吃力地比划着。‎ 李赛红问母亲,爸爸说什么?“打树。”“打树?”李赛红问父亲,李正点点头。‎ 儿媳妇愣愣的,但李赛红连忙朝父亲说:“好。打树。我们打树。”‎ 打树是李家大年三十必备的传统节目。院子的围墙里种着两棵树,一棵梨树,一棵桃树,分别是李赛白和李赛红出生那天李正种的,如今已有四十岁和三十八岁了,是方圆百里以内两棵顶天立地的大树,令乡亲们羡慕不已。乡亲们但凡教育起后代来,必以李家儿女为榜样。‎ 李赛白和李赛红自有记忆起,每年吃过年夜饭,父亲就操起门闩,李赛白便自觉地躲在自己的梨树后,李赛红也学哥哥样,躲在自己的桃树后。‎ 李正借着几分酒力,先打梨树,边打边问:“来年多开花多结果?”‎ 李赛白就在树后应:“来年多开花多结果。”李正又边打边问:“决不开谎花[注]?”李赛白又答:“决不开谎花。”轮到桃树,也是这番打问与应答。‎ 后来,李赛白和李赛红都大了,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回家过年,李正依旧热衷于打树,让两个成年人躲在树后,他边打边问:“来年开红花结红果?”李赛白就问:“我是梨树,怎么开红花结红果呢?”李正醉醺醺地说:“我怎么问你就怎么答!来年开红花结红果?”李赛白就应:“来年开红花结红果。”李正又边打边问:“决不开黑花结黑果?”李赛白又答:“决不开黑花结黑果。”‎ 再后来,李赛白和李赛红升职了,当官了,从商了,发达了,回家过年,李正还是热衷于打树,让两个大人躲在树后,还是边打边问……‎ 孩子们不知道打树是怎么回事?好奇新鲜,吵吵闹闹的,院子可热闹了;李赛红将门闩交给哥哥李赛白,自己拉着侄女躲在梨树后,李赛白边打边问:“来年多开花多结果?”李赛红就教侄女应:“来年多开花多结果。”李赛白又边打边问:“决不开谎花?”她们又答:“决不开谎花。”接着是李赛红打树,李赛白拉着外甥躲在桃树后……卧室里,李正笑微微地望窗外,慢慢地合上老眼;他太累了,去那边休息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但儿女是极其孝顺的”一句,为下文写“李赛白和李赛红在父亲床前看护”及“移饭桌及给父亲敬酒”张本。‎ B.昏迷的李正之所以“老眼潮湿”,是他意识到自己马上要离开亲人,很是舍不得;也为能回家看到自己的孙女和外孙而感到欣喜。‎ C.李赛白忙着张灯结彩,门是对联,窗是福字,大红灯笼挂檐下,是要给父亲过个热热闹闹的年。‎ D.这篇小说以“父亲”为主要人物,通过语言、动作、神情、心理、场面等描写,使人物性格鲜明,人物形象生动,故事感人。‎ ‎9.李正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 ‎10.李家的“打树”教育给人以深刻启迪,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二)散文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题。‎ 丢失的脚步 王开岭 大,正让城市削掉双足,脚步日渐枯萎。点与点之间的遥远,让我们望而却步,不得不折叠起双足,换之以轮胎和轨道。现代人的日常身份,不再是“行人”,而是“乘客”。‎ 北京城,已套上了第6个大呼拉圈,且环距越来越大。‎ 没人再敢把城市当棋枰、视自己为棋子了。城市的态势只能用涟漪来形容,且是巨石“扑嗵”激起的那种。面对急剧的放扩,没人敢吹嘘熟悉每一条波纹了,连的士司机都像片警那样,专挑熟悉的“片”跑。‎ 由于太大,任何人都只能消费极小一部分,无法从整体上参与它、拥有它。‎ 这是一盘谁也下不完的棋。人只能在上面流浪,胡乱移动。某种意义上,已无真正的“北京人”“上海人”“广州人”。无边无际、日夜更新的城市,所有人都变成了它的陌生客。据说,法国学者皮埃尔·卡蓝默访问了几座中国城市后感叹:“它们太大了,每一次进入我都忍不住发抖。”‎ 在无界的大面前,脚力是渺小的,所有的腿都会恐惧、自卑、抽搐。‎ 由于“脚”和“历程”之间的逻辑驰散了,“人生脚步”一词,正丧失其象征性。城市无法用脚来丈量,人生也不再用脚来记录。我的办公室同事,人均每日乘车3小时,那是一种天天出差的感觉。一家伙恶狠狠道:“天天三小时!三小时!他妈的……”‎ 是的,我们最有效的生命时间,虚掷在了路上。‎ 而且,这是纯物理、纯机械的“赶路”,绝无精神活动和审美可能:堵、挤、抢、搡、刮擦、焦灼、噪音、污……整个一皱眉和不断骂娘的过程。‎ 我一直深以为——‎ 美好的地方一定是养脚的地方。诗意的城市应该是漫步的城市。‎ 在一座美好之城里,道路系统应在细节上处处体现对行人的体恤,人行道应享有特殊的荣誉和尊严。‎ 那天,我要到马路对面去,一个外地来的朋友正拼命挥手,可附近既无天桥亦无路口,我想了半天,也不知如何跨越几十米天堑,最后招了辆车,到一桥底再绕回来,跋涉了几公里,才和朋友握上手,真可谓咫尺天涯。‎ 丹尼贝尔说:城市不仅是一个地方,更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 选择一座城市,就是投奔一种生活。‎ 规划一座城市,就是设计一种生活。‎ 柳永有过一篇《望海潮》,写宋朝杭州市景:“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 读罢,我真有股冲动,恨不得即刻动身,奔赴那座伟大的城池。那样的户外,你想不挪步都难,会觉得呆屋里是犯罪,走得太急也是犯罪。‎ 不可否认,长安街乃京城最伟大的街。但真正对漫步发出邀请的是胡同。其一砖一木都有体温,元素鲜活、细节密集,最具酵母气息和微生物色彩,所遇之人也有趣……重要的是,你能与它对话,一副门礅、春联,一棵槐树和一窝喜鹊,一丛墙头草或一只流浪猫,都是一个有趣的信息体。而长安街,你就没法交流,它根本不打算和你平等。那些威风凛凛的建筑体,阴郁僵冷,拒绝握手,拒绝攀谈,只接受瞻仰、服从。‎ 胡同街区的枯萎、市井活性的夭折、“步行街”的出世,皆意味着漫步文化渐行渐远。‎ ‎“这样的城市非常乏味,它显示的是技术能量,没有灵魂。”皮埃尔·卡蓝默说。‎ 给双足一块有力量的落点吧。‎ 脚,是要用来走路的。否则,从肉体到精神皆有“失足”感。‎ 那年,崔永元拉一帮人去搞“新长征”,红旗飘飘,走了趟物非人非的老路。央视栏目做了期纪录片,讲这群好事者如何折磨自己,如何痛并快乐着。还发明了个词:“精神足疗”。在我看来,不过是一帮废足已久、萎靡不振的现代人做了次“足底按摩”罢了。‎ 据说疗效不错,很多脚激动得热泪盈眶。足底穴位那么多,通着那么多的经络和神经元,不治百病才怪呢。 ‎ ‎(有删改)‎ ‎1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引用法国学者皮埃尔·卡蓝默访问中国城市后发出的“忍不住发抖”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对城市不断扩建、无边无际的否定。‎ B.作者从“同事的抱怨”“和朋友咫尺无法相聚”等生活琐事人手,反思城市发展带来的问题,由表及里,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 C.文章善用修辞,语言生动形象,如“巨石激起的涟漪”比喻了城市猛烈打张的态势;“威风凛凛”形容出长安街建筑的高大和傲慢。‎ D.对所谓的“精神足疗”法,作者认为其精神价值实际上相当有限,不过是一帮废足已久、萎靡不振的现代人为自己所做的“足底按摩”。‎ ‎12.综合全文,作者认为“丢失的脚步”是怎样造成的?‎ (三)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窥:探看 B.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伦:辈,类 C.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 尝:曾经 D.秦人开关延敌 延:抵抗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③北收要害之郡 ④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A.两个“固”字相同,两个“北”字相同 B.两个“固”字相同,两个“北”字不同 C.两个“固”字不同,两个“北”字相同 D.两个“固”字不同,两个“北”字不同 ‎15.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用排比句式,极力渲染了秦孝公统一天下的雄心。‎ B.商鞅辅佐秦孝公制定了正确的对内对外政策,于是秦国日益强大。‎ C.第二段文字,作者从人才、土地、兵力和财物四个方面突出显示出山东诸侯力量的雄厚。‎ D.九国最后被秦所败,争相割地,臣服于秦,合纵解体。‎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 ‎(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2)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三)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7~18题。‎ 南轩竹 曾巩 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 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 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 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注]色转明。‎ ‎【注】琅玕(gān):翠竹的美称。‎ ‎17.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抓住南轩竹的特征,融物与情为一体,使这首咏物诗清新隽永,意韵丰富。‎ B.颔联表面写风写雨,实则写竹,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描绘南轩竹形象。‎ C.颈联形象地描绘竹笋破土而出、竹影斑驳投在粉墙之上的摇曳姿态,意趣盎然。‎ D.尾联既实写了眼前的南轩竹,又虚写回忆、想象中的竹子,虚实相生,韵味悠长。‎ ‎1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在这首诗中也描绘了竹子的形象。请分析两首诗中竹子形象的异同。‎ ‎(五)名句名篇默写(本题1小题,8分)‎ ‎19.默写空白处的句子。‎ ‎(1)李白的《蜀道难》中通过细节动作摹写人行蜀道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写乐曲在“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力量,无法压抑,陡然高昂,变得激越雄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勉励我们重视学习,注重学习效率,掌握学习方法;《劝学》中直接提到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李商隐的《锦瑟》中“_____________”,以声音表现内心的凄怨;而“_____________”,以形象喻指内心的悲哀。 ‎ 三、语言文字运用(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机器人也要记上一功。‎ 疫情的爆发,让医疗机构和医卫工作者上紧了发条,也促使更多医疗机构引入机器人,以 一部分人力工作,为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持。对很多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企业而言,这是一次 的实战,也是一次对研发和制造能力的考验。这一次,中国企业拿出了硬实力。‎ 机器人广泛应用于疫情 的背后,是中国智能产业的迅速发展。当前,我国已将智能产业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城,正大力进行机器人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进程。随着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已经逐步从工业制造领域 到了智能服务领域。从地面运输到航空探测、从家庭娱乐到医疗救灾,中国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已全面覆盖。在医疗领域,机器人的应用需求正在快速增长。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测温机器人、消毒机器人等产品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 ‎ 当然,机器人在疫情防控中的大显身手,并不意味着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春天”‎ 就要来了,疫情退去之时,才是机器人企业面对常态化长久考验的开始。‎ ‎20.依次填人文中模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分担 始料未及 防治 渗透 B.分流 始料未及 防治 延伸 C.分流 突如其来 渗透 防控 D.分担 突如其来 防控 延伸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得益于5G网络的支持,以康复机器人为主的手术机器人同样风头正劲。‎ B.以康复机器人为主的手术机器人同样风头正劲,这得益于5G网络的支持。‎ C.正是5G网络的支持使以康复机器人为主的手术机器人同样风头正劲。‎ D.得益于5G网络的支持,同样风头正劲的是以康复机器人为主的手术机器人。‎ ‎22.文中画模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当前,我国已将智能产业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域,正大力推动产业化进程和机器人科技研发。‎ B.当前,我国已将智能产业优先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正大力进行机器人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C.当前,我国已将智能产业优先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城、正大力推动机器人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D.当前,我国已将智能产业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域,正大力进行产业化进程和机器人科技研发。‎ ‎2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我的姐姐和刘董事长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一起学习、一起郊游,两个人在一起永远有说不完的话。‎ B.在是人经验基础上的《现代商业论》已经出版,现奉上大作一本,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斧正。‎ C.在得知自己获得大赛一等奖的消息后,王教授激动地说:“老朽退休多年还能获此殊荣,感谢诸位的厚爱。”‎ D.李老师坐了一会儿就离开了,王杰同学把李老师送到家门口激动地说:“李老师您辛苦,请留步,慢慢走!”‎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从冬天到春天,时光走了两季;因感染新冠病毒住院78天、经历了凶险之极的彭博,因为人间大爱,战胜了死神。出院时,彭博对救命恩人再三鞠躬致谢。他说:“治病救人,在你们看来,是尽职尽责;但在我看来,是给了我生命。”‎ 彭博感恩的话语中含有多元视角:“治病救人”在医者的自我视角中也许微不足道,在患者的他人视角中却无比伟大。自我视角中很普通的人,如果做了该做的事,也能获得他人视角的点赞;自我视角很伟大的人,如果做了不该做的事,也难逃他人视角的差评。‎ 当然,普通人也不妨因自我视角的伟大而写就非凡人生,伟大的人更可能因自我视角的普通而更加伟大。‎ 那么,一个人应该有什么样的自我视角,又渴望获得怎样的他人视角,这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要求:结合材料,联系现实;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议论文,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C A shàn B yè D wū ‎2.【答案】C “蒙故业,因遗策”意思是“承接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策略”,“因”,沿袭;“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意思是“追赶逃走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北”,战败时的逃兵。故选C。‎ ‎3.【答案】C A项,“古之学者必有师”意思是“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学者”古义指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B项,“山东豪俊并起”意思是“崤山以东的诸国的英雄豪杰就一并起义”,“山东”古义指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C项,“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意思是“(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须臾”古今都指片刻;‎ D项,“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意思是“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小学”古义指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小学生的教育机构。‎ ‎4.【答案】A A项,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树”意思是“种植”,“履”意思是“登上”;‎ B项,“谨”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认真从事,“云”是名词作状语,像云彩一样;‎ C项,“日”是名词作状语,每天,“师”,名词作动词,从师;‎ D项,“耻”是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斗”是使动用法,使……斗。‎ ‎5.【答案】D 两个“于”都是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所从,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A项,第一个“以”是介词,用,拿,第二个“以”是介词,按照;‎ B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顺承,第二个“而”是连词,表转折,却;‎ C项,第一个“其”表反问语气,难道,第二个“其”表猜测语气,大概。‎ ‎6.【答案】B A项,“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是定语后置句,应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判断句,标志是“……,……也”;‎ B项,都是状语后置句,“于”是标志,“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应为“无望民之于邻国多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应为“颁白者不于道路负戴矣”;‎ C项,“不拘于时”是被动句,“于”,被,“身死人手”是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应为“身死于人手”;‎ D项,“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是状语后置句,“乎”相当于“于”,应为“乎吾先”,“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是宾语前置句,应为“未有之也”。‎ ‎7.【答案】B 在艺术上,李白继承和发扬了浪漫主义的精神与创作手法,并非“现实主义诗人”。‎ ‎8.【答案】B B项,“也为能回家看到自己的孙女和外孙而感到欣喜”错误,这一说法牵强附会,从文中来看,“‘李书记,非常抱歉,能做的我们都做了,您看是不是按老人家的意思回去吧,晚了怕……’昏迷的李正老眼潮湿,枯枝般的手死死抓住老伴不放”,结合主治医生的话以及李正死死抓住老伴的手可以看出,应该是他意识到自己马上要离开亲人,很是舍不得。‎ ‎ 9.【答案】①坚强执着:弥留之际还要对儿女进行品德教育。②善于创新:用独创的特殊的“打树”方法对子女进行教育,收效显著。③淡定乐观:坦然面对自己的病情,重病在身不乏微笑。 ‎ ‎10.【答案】①李正多次对不同年龄、身份的儿女进行“打树”教育,它启发我们:对人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常抓不懈;不管他们年龄多大,地位多高,都要坚持,且出成效。②李正对儿女的“打树”教育,以开花结果为喻,很有深意。它告诉我们:一个人不要华而不实,而是既要开花,更要结果,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社会多做贡献;要有一颗红心,做有益于社会的事,不给国家和人民抹黑;有身份、地位后要做廉洁的善人而不做恶毒之人。③李赛红、李赛白分别对侄女、外甥进行“打树”教育,它启迪我们:传统道德教育要后继有人,代代相传,这样,我们的民族才大有希望。‎ ‎11.【答案】A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A项,“表达了自己对城市不断扩建、无边无际的否定”分析错误。作者引用的目的是证明“在无界的大面前,脚力是渺小的,所有的腿都会恐惧、自卑、抽搐”。而且作者并不否定城市的大,只是惋惜漫步文化的缺失。‎ ‎12.【答案】(1)城市不断扩大,点与点之间越发遥远,人不得不放弃步行而借助交通工具。(2)城市规划与建设,忽视体恤行人的细节,让人无法养足,无法漫步。(3)街道缺乏趣味与温情,道路缺乏有力量的落点,失去了漫步或行走的价值。‎ ‎13.【答案】D D项,延:引进,请。‎ ‎14.【答案】D ①形容词作名词,险固地势。②牢固。③名词作状语,向北,向北边。④溃败(的军队)。‎ ‎15.【答案】C C项,第二段没有从“财物”方面突出显示出山东诸侯的强大。‎ ‎16.【答案】(1)各诸侯国不吝惜珍贵的器物、贵重的宝贝、肥沃富饶的土地,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 (2) 秦人没有丢失一支箭那样的消耗,天下的诸侯(却)已陷入狼狈不堪的境地了。‎ ‎【解析】(1)关键词“爱”、“以”、“相与”。(2)关键词“无”、“矢”、“镞”。‎ ‎17.【答案】 D “既实写了眼前的南轩竹,又虚写回忆、想象中的竹子”错误。写的应该是自然界的南轩竹。‎ ‎18.【答案】相同点:两首诗中的竹子都有着无惧困难的勇气,曾诗中的竹子虽遇冰霜,但愈显晴明动人;郑诗中的竹子面对肆虐狂风的千磨万击,却还坚劲挺拔。‎ 不同点:①曾诗中的竹子更多姿多彩,清高脱俗,无论是旱天、雨中、霜后都呈现出其潇洒的姿态;②郑诗中的竹子更顽强不屈,展现出昂扬的生命力,竹子生活在“破岩”石缝中,环境恶劣,但依然坚定不移。‎ ‎19.【答案】(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2)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20.【答案】D 分担,一般用于担负任务和责任,此处照应后面“工作”,而分流对象一般是水、人员、车辆。始料未及,强调事情发展的结果不是当初所预想的,此处语境与“预想”无关。突如其来,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此处强调疫情的发生不可预料,实战突然间爆发,故可以;防治,预防和治疗,而搭配对象是“疫情”,该词强调疾病发展的状况,所以用防控更合适。渗透,比喻某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而此处语境更侧重一种范围的延展,用“延伸”更合理。故选D。‎ ‎21.【答案】A 本题中,就内容来说,B和C虽然表述不同,但强调的重心都是“5G网络的支持”,这与上下文强调机器人的作用不合。而D没有以机器人为主语来表述,与上下文不合。‎ ‎22.【答案】C A项,“优先”应放在“纳入”前面,“产业化进程”和“机器人科技研发”互换位置。B项,“进行”与“进程”不搭配,应改为“推动”;D项,“优先”应放在“纳入”前面;“进行与“进程”不搭配,应改为“推动”;“产业化进程”和“机器人科技研发”互换位置。‎ ‎23.【答案】C A项,“内人”只能称自己的妻子;B项,“大作”应改为“拙作”;D项,“留步”为客套话,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而本句正好用反了。)‎ ‎24.【答案】‎ 非凡巅峰源于平凡之路 珍珠有美丽的外表,无数爱美的女士为它而着迷;蝴蝶有华丽的外衣,多少天真的孩童被它所吸引。‎ 女士可否知道,珍珠原是那沙滩上平庸的砂砾;孩童可否知道,蝴蝶原是那草丛中平凡的毛毛虫。‎ 平凡之人用志气磨去那平凡之石化为非凡的珠;平凡之人用信念褪去那平凡之茧化为非凡的蝶。‎ 有志之人,即使出身卑微也能鹏程万里。美国“伟大的解放者”林肯出身于贫苦之家,仅仅拥有小学文化的他只有四处为他人打工才能勉强度日。但即使是这样的低微也不能阻碍他的成功之志,他一边打工维持生计一边自学法律,通过艰苦的奋斗他终于成功当上律师。可是他的志向还未止步,他挺身闯入了政界并最终以50岁高龄当选美国总统。林肯的出身不是他所能决定的,可有志之人不畏于身份的卑微,坚定的信念使他成为了一粒珍珠,闪耀出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有志之士,即使身体残疾也会身残志坚。出生于中国一个平凡家庭的王苏菁,出生时因难产使他罹患脑瘫,但他的心志不残。他像霍金一样坚忍不拔,他用努力;来证明自己,他在吉林大学发表的学术论文被国际生物协会所认可,他也被人们称为“中国版霍金”。虽然出生的不幸会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可有志之人却无视身残的障碍,坚定的信念使他化茧成蝶,绽放出属于他自己的绚烂。‎ 无志者,像依赖温室的花朵,禁不住风雨的拍打。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成龙之子房祖名被过分溺爱,身出名门的他就像那花朵一样,即便美丽,却少了那份坚韧,却少了那股向上奋进的精神。那些生长在最艰难环境中的人有不甘于平凡的志向,有经过努力拼搏从而变得不平凡的信念。‎ 虽平凡但进取,用自身的能量也能使之不平凡。现代雷锋郭明义,身为普通工人,但有奉献的爱心。他奉献自己的大爱,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去帮助他人。他用实际行动向人们诠释了生命的坚毅和价值,展现了自己的不凡。‎ 正如毕淑敏所说:“我不相信手上的掌纹,但我相信手指和手掌的力量。”踏实尽责,全力以赴,持之以恒,用志向作为向导,用信念作为动力,走完自己的平凡之路,登上平凡的人生巅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