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80分)‎ ‎1.不包括地球的天体系统是 A. 太阳系 B. 银河系 C. 总星系 D. 河外星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地月系位于太阳系中,太阳系位于银河系之中,银河系位于总星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是同一个级别的不同天体系统,因此不包括地球的天体系统是河外星系,故选D,ABC错误。‎ ‎2.“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带着月亮跑。”童谣中出现的天体,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恒星、行星、小行星 B. 星云、恒星、行星 C. 恒星、行星、卫星 D. 恒星、行星、流星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天体与天体系统。‎ ‎【详解】太阳是恒星,地球行星,月球卫星,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质量小的围绕大的旋转,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恒星、行星、卫星,C正确。故选C。‎ ‎3.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①地球 ‎②河外星系 ‎③天空中飘动的云 ‎④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⑤陨星 ‎⑥流星体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④⑥‎ ‎【答案】D ‎【解析】‎ ‎【详解】天体是指宇宙间的物质存在形式,可分为星云、恒星、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 判断某一物质是不是天体,可以用“三看”来概括:一是看它是不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际物质尽管用肉眼看不见,但它是天体;二是看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天体的某一部分不是天体;三是看它是不是位于地球的大气层中,位于外层空间的是天体,位于地球大气层中的不是天体。因此①④⑥属于天体。河外星系是由各种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不属于天体;天空中飘动的云,位于地球的大气层内部,不属于天体;陨星是指降落到地面的流星体,已经成为地球的一部分,不属于天体。②③⑤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 读太阳及其大气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4. 图中太阳大气①、②、③的名称分别是( )‎ A. 光球、色球、日冕 B. 色球、日冕、光球 C. 光球、日冕、色球 D. 色球、光球、日冕 ‎5. 太阳黑子和耀斑( )‎ A. 都发生在①层 B. 分别发生在①层和②层 C. 都发生在②层 D. 分别发生在②层和③层 ‎【答案】4. A 5. B ‎【解析】‎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 ‎【4题详解】‎ 图示太阳大气层由里向外分成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5题详解】‎ 黑子发生于光球层,耀斑发生于色球层。‎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尽管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是对于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 有关太阳辐射及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活动 B. 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发生有关 C. 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D. 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 ‎7. 下列能反映太阳辐射作用的是( )‎ ‎①石油、煤炭等矿物能源的形成 ‎②大气运动 ‎③生物演化 ‎④地热资源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6. C 7. C ‎【解析】‎ 试题分析:‎ ‎【6题详解】‎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大气内部的核聚变反应,A错。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无关,与水旱灾害的发生有关,B错。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C对。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的没有影响,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的是太阳活动,D错。‎ ‎【7题详解】‎ 石油、煤炭等矿物能源的形成是转化的太阳能,①对。是大气运动的动力,②对。太阳辐射能是生物演化的能量来源,③对。地热资源是地球内部能量,④错。C对。‎ 考点: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对地球的影响。‎ 读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图,完成下列小题。‎ ‎8. 黑子的活动周期是(   )‎ A. 11天 B. 22年 C. 24小时 D. 11年 ‎9. 图中反映的是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哪种影响(   )‎ A. 气候 B. 通信 C. 航天 D. 磁场 ‎10. 图中反映出降水量与太阳活动呈负相关的地区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甲和丙 ‎11. 由图中三地纬度可知,太阳活动主要影响地球的(   )‎ A. 低纬地区 B. 赤道地区 C. 中纬地区 D. 高纬地区 ‎【答案】8. D 9. A 10. B 11. D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的标志。太阳大气由里往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类型为黑子,色球层上的太阳活动类型为耀斑。黑子数目和耀斑大小变化的周期大约都为11年,黑子数目的多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9题详解】‎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变化对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都有影响。据统计,凡是黑子活动年的高峰年,地球上出现反常气候的概率就增多。图中反应的是太阳黑子与降水的相关性,反应的是太阳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故答案选A。‎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黑子与降水的相关性。太阳黑子与降水量的关系,有时呈正相关,有时呈负相关,有时既呈正相关又呈负相关,读图分析可知,乙地的降水量随着黑子数目的增多而减少,减少而增多,说明降水量与太阳活动呈负相关,故答案选B。‎ ‎【11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各地大部分在南北纬60°-90°,属于高纬度地区,故答案选D项。‎ ‎12.下列有关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固体球 B. 太阳辐射的大部分能量能够到达地球表面,因此对地球和人类影响巨大 C. 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长的红外线部分 D. 地球上的煤炭资源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 ‎【答案】D ‎【解析】‎ 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太阳辐射的只有22亿份之一的能量能够到达地球表面,但对地球和人类影响却巨大;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地球上的煤炭资源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 ‎13.下列哪个不是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 A. 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B. 流星体进入地球的大气层 C. 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 在两极上空产生极光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详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引起电离层挠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现象;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往往与地球各地年降水量变化周期有相关性。流星体进入地球的大气层与太阳活动无关。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14.太阳能量来源于 A. 氢原子核的聚变反应 B. 氢原子核的裂变反应 C. 氦原子核的聚变反应 D. 铀等核元素裂变的连锁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的相关知识。‎ ‎【详解】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4个氢原子核经过一系列的核聚变反应,变成1个氦原子核,在这个过程中,原子质量出现亏损,亏损的质量转化成了能量,A正确。‎ ‎15.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 )‎ A. 日珥现象 B. 极光现象 C. 太阳风现象 D. 黑子和耀斑现象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太阳活动是太阳外部大气各种活动的现象。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现象,D对。日珥、太阳风是太阳活动,但不是主要标志,A、C错。极光现象不是太阳活动,B错。‎ 考点:太阳活动的类型标志。‎ ‎16.古籍曾记载:公元前28年,“三月乙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记载中所说的“黑气”是指( )‎ A. 太阳黑子 B. 耀斑 C. 日珥 D. 太阳风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古籍记载的内容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太阳活动扽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记载中所说的“黑气”是指的是太阳黑子,可知BCD错误,故A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区分太阳黑子、耀斑、日饵、太阳风的概念和特征。‎ ‎17.读下图,完成下题。‎ 分析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 地表 B. 地壳上部 C. 地壳下部 D. 地幔 ‎【答案】D ‎【解析】‎ ‎【详解】图示景观是火山喷发,岩石是岩浆岩,岩浆一般来自于地幔上部的软流层,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地幔,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8.岩石圈是指 A. 地壳 B.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C. 地壳和地幔 D. 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的部分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在地幔中有一个软流层,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合在一起,物质组成为岩石,叫作岩石圈。‎ 考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19.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 A. 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B. 温度的变化 C. 内部压力的变化 D. 物质温度的变化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地球内容圈层的划分是以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的变化而形成的两个不连续界面为依据,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图表所示:‎ ‎20.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矿产资源,据下图A处地震波波速变化信息看,最有可能储藏的矿产为 A. 铁矿 B. 石油 C. 煤矿 D. 有色金属 ‎【答案】B ‎【解析】‎ ‎【详解】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在A处纵波速度下降,横波消失,由此可知A处以下应为液体,故B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属于容易题目。‎ ‎21.地震虽然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但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  )‎ A. 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及其组成 B. 推测海底地壳岩石年龄 C. 分析地质时期的地理环境特点 D. 了解各种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震波。‎ ‎【详解】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所通过的物质性质相关,故运用地震波可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推测海底地壳岩石年龄主要根据碳元素的衰变。分析地质时期的地理环境特点主要根据沉积物的特点。了解各种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主要与内外力作用有关。故选A。‎ ‎22.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 )‎ A. 地壳中 B. 上地幔中 C. 下地幔中 D. 地核中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核厚度最大,地核与地幔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地幔与地壳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壳的平均厚度大于20km,所以该次地震位于地壳中。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3.读“黄果树瀑布景观图”,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 A. 生物圈 B. 水圈 C. 大气圈 D. 岩石圈 ‎【答案】B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要抓住几个关键点:一是该景观为什么景观,二是主体要素是什么要素。‎ ‎【详解】据图分析该图为黄果树瀑布景观图,瀑布中的主体要素是水,水所属于的圈层是水圈,B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很容易误选,该题易误选岩石圈,答题时一定要看清“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中的“主体要素”几个字。‎ ‎24.2013年4月20日,中国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此次地震,理论上雅安居民感觉到( )‎ A.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B.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 只上下颠簸 D. 只左右摇晃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震波,地震波分为纵波(P)和横波(S)。‎ ‎【详解】纵波可以通过固、液、气体。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纵波波速比横波快。地震发生时,附近轮船上的人的感觉是上下颠簸,而无左右摇晃。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5.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气圈是由干洁空气组成的简单系统 B. 水圈的主体是地球上的海洋 C.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及水圈的全部 D. 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 大气圈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低层大气的组成除干洁空气外,还包括少量的水汽和固体杂质,故A不符合题意;水圈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其中海洋水占96.538%,故B正确;生物圈存在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故C不符合题意;地球各圈层之间均有密切关系,共同构成地球的地理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6.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 A.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B. 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C. 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D. 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岩石圈不属于地球的外部结构,地球外部圈层可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外部结构。‎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外部圈层的划分,知识性试题。‎ 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7.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千米深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 )‎ A. 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B. 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 C. 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 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28.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  )‎ A. 传递声音信号 B. 进行地质探矿 C. 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 D. 测量山峰的高度 ‎【答案】27. D 28. B ‎【解析】‎ 波在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横波只能在固态物体中传播,纵波可以在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中传播。波速的巨大变化,反映了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经常利用地震波进行地质探矿。‎ ‎27题详解】‎ 波在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 km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0,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了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D对。岩浆位于上地幔顶部,深度浅,A错。不能体现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B错。该深度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与地壳无关,C错。‎ ‎【28题详解】‎ 地震波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经常利用地震波进行地质探矿,B对。‎ 传递声音信号的是声波,A错。不能用地震波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测量山峰的高度,C、D错。‎ ‎29.关于地质年代由早到晚的排序,正确的是(   )‎ A. 元古宙 冥古宙 太古宙 B. 元古宙 太古宙 冥古宙 C. 太古宙 元古宙 冥古宙 D. 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的历史。‎ ‎【详解】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根据地层自然形成的先后顺序,将地层分为4宙14代12纪。早期为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故选D。‎ ‎30.地球历史划分的单位不包括( )‎ A. 宙 B. 代 C. 纪 D. 世纪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的历史。‎ ‎【详解】‎ 地质年代是指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时间表述单位:宙、代、纪、世、期、时。不包括世纪。故选D。‎ ‎2017年5月24日,中国科学家针对寒武纪早期三叶虫----宜良红石崖虫的一项研究表明,三叶虫与节肢动物门有颚类的亲缘关系更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 三叶虫属于( )‎ A. 原始鱼类 B. 古老的两栖类 C. 爬行动物 D. 无脊椎动物 ‎32. 三叶虫灭绝的地质年代为( )‎ A. 元古代末期 B. 古生代末期 C. 古生代早期 D. 新生代早期 ‎【答案】31. D 32. B ‎【解析】‎ ‎【31题详解】‎ 三叶虫与节肢动物门有颚类的亲缘关系更近,三叶虫是节肢动物的一种,属无脊椎动物。选D正确。‎ ‎32题详解】‎ ‎ 三叶虫是距今5.6亿年前的寒武纪就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远古动物,至2.4亿年前的二叠纪完全灭绝,没有进入中生代。选B正确。‎ ‎【点晴】‎ 三叶虫属于节肢动物门、三叶虫纲。它们生活在远古的海洋中,主要出现在寒武纪,到寒武纪晚期时发展到顶点。此后,三叶虫从极盛的高峰走向衰退,延续到二叠纪末期时绝灭,没有进入中生代。‎ 在地球演化的过程中,地表形态也在不断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3. 地球上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形成于( )‎ A. 早古生代 B. 晚古生代 C. 中生代 D. 新生代 ‎34. 联合古陆开始解体的时代( )‎ A. 早古生代 B. 晚古生代 C. 中生代 D. 新生代 ‎【答案】33. D 34. C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的历史。‎ ‎【33题详解】‎ 新生代时期是地质历史时期中最新的一个时代,包括现代在内整个新生代大约为6700万年,喜马拉雅山形成于距今3000万年前的新生代早第三纪末期,故选D。‎ ‎【34题详解】‎ 各大陆在古生代晚期曾为统一的大陆(即联合古陆),侏罗纪以后开始分裂、漂移,逐渐演变成现代的海陆分布。侏罗纪是中生代的第二个纪,故选C。‎ ‎35.有关沉积岩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具有层理构造 ②常含有化石 ③板块运动形成的 ④火山喷发形成的 A. ① 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岩石。‎ ‎【详解】沉积岩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①②正确;板块运动和火山喷发均为内力作用,③④错误;。故选A。‎ ‎36.在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中,蓝藻大爆发发生于( )‎ A. 太古宙 B. 元古宙 C. 冥古宙 D. 古生代末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的历史。‎ ‎【详解】元古宙时,蓝藻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发生改变,生物也因此得到进一步发展,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B正确。故选B。‎ ‎37.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地理环境特点为:‎ A. 干燥、冷热多变 B. 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C. 湿润、森林茂密 D. 寒冷、冰雪广布 ‎【答案】C ‎【解析】‎ ‎【详解】煤是地质史上的植物遗体经复杂的地质作用形成的,石炭~二叠纪既然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那就可以推知当时气候湿润、森林茂密,所以选C。‎ ‎38.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灭绝的时期是( )‎ A. 中生代和新生代 B. 古生代寒武纪和中生代末期 C. 古生代和新生代第三纪 D. 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的历史。‎ ‎【详解】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灭绝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中生代末期:恐龙突然完全销声匿迹;海洋上50%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D正确,故选D。‎ ‎2019年5月12日,吉林延吉龙山白垩纪地层发掘出6种恐龙骨骼和一具完整的鳄类骨骼古生物化石。‎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9. 白垩纪属于( )‎ A. 古生代早期 B. 古生代晚期 C. 中生代早期 D. 中生代晚期 ‎40. 和恐龙同时代灭绝的生物物种是( )‎ A. 原始鱼类 B. 古老的两栖类 C. 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 D. 蕨类植物 ‎【答案】39. D 40. C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的历史。‎ ‎【39题详解】‎ 中生代主要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白垩纪属于中生代晚期,D正确。故选D。‎ ‎【40题详解】‎ 中生代末期:恐龙突然完全销声匿迹;海洋上50%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C正确。故选C。‎ 二、简答题(共20分)‎ ‎41.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震波:E是__________,F是__________;图中字母表示的分界面:A是__________,B 是__________。‎ ‎(2)在界面A上地震波纵波的波速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在界面B上地震波横波的传播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 ‎(3)图中圈层:C是__________, H是__________。‎ ‎(4)试从圈层厚度的角度分析地壳的主要特征。‎ ‎【答案】(1)横波;纵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2)增快;消失 ‎(3)地幔;内核 ‎(4)厚度不均,大陆部分地壳厚,大洋部分地壳薄 ‎【解析】‎ ‎【分析】‎ 考查地球内部圈层划分。‎ ‎【详解】(1)图中E是横波,速度慢;F是纵波,速度快。E和F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大陆地面下33千米处速度明显加快,说明这里存在一个不连续面,这个不连续面A是莫霍界面。在地下2900千米处,横波消失、纵波减速;这里存在另—个不连续面,这个不连续面B叫古登堡界面。‎ ‎(2)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界面A上地震波纵波的波速增快,在界面B上地震波横波消失。‎ ‎(3)在地球内部圈层中,A和B之间为地幔。B以下分为内核和外核,H位于地心为内核。‎ ‎(4)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 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地壳厚度不均,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42.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所示是太阳系的一部分,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天体中,表示地球的是__________。‎ ‎(2)按照图中所示的顺序.图中④是__________星,⑤是__________星,在它们之间存在一个__________带。‎ ‎(3)按结构特征分类,天体②属__________行星,天体⑦属__________行星。‎ ‎(4)地球是八大行星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行星,这主要是由于地球具备哪几个基本条件?‎ ‎【答案】(1)③‎ ‎(2)火;木;小行星 ‎(3)类地;远日 ‎(4)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适宜的温度。‎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系。‎ ‎【详解】(1)八大行星按距日远近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③为地球。‎ ‎(2)据以上分析,按照图中所示的顺序.图中④是火星,⑤是木星,在它们之间存在一个小行星带。‎ ‎(3)按结构特征分类,天体②为金星,属类地行星,天体⑦天王星,属远日行星.‎ ‎(4)行星与小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几乎在一个平面上,说明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个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中取决于在太阳系中位置条件的是日地距离适中地球上的温度才会不太冷也不太热,适宜的温度是地球表面的水多以液态存在.地球质量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