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专题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课件(40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专题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课件(40张)

专题十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新时期 ——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 - 2 -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一、改革开放后的政治和外交 1 .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 (1) 拨乱反正 :1978 年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 确立了在思想、政治、组织等路线的拨乱反正。之后一系列民主制度和法制得以恢复和完善。 (2) 初步构想 :1980 年 , 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 ,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初步构想。 (3) 依法治国 :1982 年重新修订宪法 ,1997 年提出的 “ 依法治国 ” 方略 , 于 1999 年被写入宪法。 - 3 -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2 .“ 一国两制 ” (1) 提出 :20 世纪 80 年代初 , 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的解决而明确提出。 (2) 成功运用 : 香港和澳门的先后回归 , 表明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 海峡两岸关系新进展 ① 1979 年 ,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 宣布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② 1992 年 , 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就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 “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达成共识 , 史称 “ 九二共识 ” 。 ③ 1995 年 , 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成功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 4 -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4) 意义 ① 是邓小平从实际出发提出的一项创造性战略构想 , 是实现中国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② 为解决国际争端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 得到了世界的普遍赞誉和高度评价。 重点提醒 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 : 港澳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 殖民主义侵略 ); 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 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逃到台湾 , 再加上美国等干涉 ) 。 - 5 -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3 . 新时期的外交 (1) 不结盟政策 : 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就是不结盟。 (2)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① 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 首倡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会晤。 ② 广泛参与联合国的各项事务。 - 6 -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3)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①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 并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② 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2001 年 6 月 , 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 标志着 “ 上海五国机制 ” 发展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 , 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7 -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1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 实行改革开放。 2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 背景 : 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2) 实施 :1978 年 ,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 “ 包产到户 ” 。 1980 年后中共中央将 “ 包产到户 ”“ 包干到户 ” 的责任制推广到全国 , 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 (3) 内容 : 在坚持集体经济的前提下 ,“ 包产到户 ”,“ 包干到户 ”, 自负盈亏。 (4) 特点 : 集体经营与分户经营相结合。 (5) 意义 :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 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 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8 -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3 . 对外开放 (1) 形成格局 : 自 20 世纪 80 年代起 , 到 90 年代初 , 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 — 沿海开放城市 — 沿海经济开放区 — 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2) 扩大开放 :1990 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200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进一步扩大开放。 (3) 意义 : 增强了国民经济的活力 , 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9 -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4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 背景 ① 国际 : 两极格局瓦解 , 多极化趋势加强 ;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② 国内 : 改革开放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 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 10 -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2) 过程 - 11 -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 12 -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3) 意义 : 促进了中国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 , 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 - 13 -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新成果 1 . 邓小平理论 (1)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① 内容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改革经济体制 ; 保障人民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等。 ② 意义 : 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标志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3) 南方谈话 ① 内容 :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 判断实践的三个是否有利于标准 ; 发展是硬道理 ;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② 意义 : 成为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 14 -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4) 中共十四大 : 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 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 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开拓和奠基之作。 (5) 中共十五大 : 首次使用 “ 邓小平理论 ”,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2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 (1) 提出 :2000 年春 , 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 创立了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 (2) 地位 :2002 年中共十六大 ,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 意义 : 进一步回答了 “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 的重大问题。 - 15 -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四、改革开放后的科技与文化成就 1 . 空间技术与运载火箭方面的重大成就 (1) 空间技术 :1984 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讯卫星。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 “ 一箭多星 ” 技术的国家之一。 1990 年 , 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2) 运载火箭 :2003 年 10 月 ,“ 神舟 5 号 ” 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 , 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 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进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2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的提出 (1) 提出 :1988 年 , 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 (2) 意义 : 这一论断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 , 成为中国实施 “ 科教兴国 ” 战略的理论基础。 - 16 -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3 .“ 二为 ” 方向 (1) 提出 :1979 年 10 月 , 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 , 提出 “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 的总方向。 (2) 意义 : 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文化精品的创作和繁荣 , 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 - 17 -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五、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 变迁 - 18 -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历程 1 . 初步奠基 ( 1949 — 1954 年 ):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召开 , 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大特色 , 也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2 . 基本形成 ( 1954 — 1956 年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 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这一时期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956 年 ,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与民主党派 “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 的方针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入新阶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 1954 年宪法里有明确的规定 , 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 19 -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3 . 曲折发展 ( 1956 — 1978 年 ): 这一时期 , 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由于 “ 左 ” 倾错误的影响 , 特别是在 1966—1976 年 “ 文化大革命 ” 期间 , 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4 . 发展完善 ( 1978 年至今 ):“ 文化大革命 ” 结束后 , 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 中共中央拨乱反正 , 平反冤假错案 ,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 颁布各种法律法规 , 使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 - 20 -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二、对新时期 ( 1978 年至今 )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认识 1 . 历史转折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实行改革开放。 2 . 一个目标 : 中共十四大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 . 两个领域 : 对内改革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开展国有企业改革 ) 和对外开放。 4 . 五个转变 : 从 “ 以阶级斗争为纲 ” 到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单一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国民经济平衡协调地稳步发展 ; 从学习苏联模式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21 -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 22 -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 23 -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四、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 变迁 - 24 -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 25 -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1 .1984 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谈话 :“ …… 而采用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 , 就必须既考虑到香港的实际情况 , 也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和英国的实际情况 , 就是说 , 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使三方面都能接受 …… 所以 , 就香港问题而言 , 三方面都能接受的只能是 ‘ 一国两制 ’, 允许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 …… 除此以外没有其他办法。 ” 依据材料指出中国政府提出 “ 一国两制 ” 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思路。 ( 坚持原则性 : 维护国家利益。讲究策略或方法的灵活性 : 考虑当时的实际情况 , 能使三方接受。 ) - 26 -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2 .1983 年中共中央 “ 一号文件 ”:“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 , 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 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这是在党的领导下 , 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 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 “ 一号文件 ” 涉及我国的哪个经济领域 ? 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如何解决原有农村经济体制的不足的 ?( 领域 : 农业。解决不足 : 改变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体制 , 把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 , 使个人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 - 27 -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3 .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 , 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 , 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 促进生产力发展 , 这是改革 , 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 , 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 , 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 , 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 用史实说明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都改变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从而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 - 28 -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4 . 华梅《服饰与中国文化》 :“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 20 世纪末时 …… 飞速发展的高新科技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 , 也使人们觉得越来越远离自然 , 人们更加渴望文化上的返璞归真。这时 , 服饰上的复古思潮 , 集中地体现了人们试图回归自然的情感。于是 , 中国的传统服饰 …… 又在时装舞台上活跃起来 , 甚至掀起了一股股各具特色的 ‘ 中国风 ’ 。 ” 世界舞台上出现 “ 中国风 ” 的原因是什么 ?( 科技的发展使人们渴望回归自然 ; 中国传统服饰符合人们在文化上返璞归真的要求 ;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 - 29 -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1 .(2018·4 月浙江选考 ) 改革开放对于现代中国的发展 , 犹如一次 “ 壮丽的日出 ” 。开启这一伟大历史转折的重要会议是 (    )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二大 D.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 开启这一举措的重要会议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故选 B 项。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30 -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2 .(2018·4 月浙江选考 )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 1999 年 3 月 , 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 是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该成果的核心内容是 (    ) A. 以根本大法形式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 B. 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 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D. 设立经济特区 ,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新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 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第一次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 ,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故选 A 项。 B 项是 1982 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 ;C 项是 1980 年邓小平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的意义 ;D 项设立经济特区 ,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是在 1979 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出的决定 , 故 B 、 C 、 D 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 可排除。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31 -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3 .(2018·4 月浙江选考 ) 下表所示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进出口贸易额统计》 ( 略表 ), 它反映了 (    ) ① 中国对中亚国家的进出口额呈上升趋势  ② 世界银行主导下的金融合作产生积极效果  ③ 结伴而不结盟关系下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彰显活力  ④ 中国与中亚国家和地区的多边贸易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新时期中国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的成果。由表中数据变化可以看出 , 中国对中亚国家进出口数额都逐渐增加 , 故①符合题意 ; 中国与中亚国家组建了上海合作组织 , 进出口数额的增加体现出结伴而不结盟关系下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充满活力 , 故③符合题意 ; 题干中的进出口是属于贸易领域的 , 与金融合作没有直接关系 , 故排除② ; 该区域的多边贸易并不能代表世界 , 故排除④。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32 -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4 .(2018·4 月浙江选考 )“ 两盒点心跑一天 ” 到 20 世纪 90 年代已不再是人们春节拜年的主要形式。 1994 年 , 某城从除夕夜 7 点到初五中午 12 点 , 家庭电话通话次数比平日增多了 65% 左右 ;1999 年 , 中国电信网上每天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随着手机的普及 , 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 A. 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到来 B. 电信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 C. 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D. 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从材料中拜年方式由串门到用电话、短信和微信等反映出网络通信手段的发达导致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 故 D 项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49 年开始邮政合一 , 故排除 A 项 ;B 项本身说法不完全正确 , 也不能从材料中直接反映 , 故排除 ;C 项与材料主旨无关 , 也可排除。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33 -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5 .(2017·11 月浙江选考 ) 下图所示漫画 , 解读正确的是 (    )   A. 农村改革激发了生产积极性 B. 经济体制改革催生第三产业 C. 改革增强了人们的生态意识 D. 农民承包具有自发性的特点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依据 “ 一九八四年 ”“ 自动承包 ”,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故 A 项正确 ; 图中未涉及第三产业 , 故 B 项错误 ; 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不符 , 故 C 项错误 ;1980 年中央发文肯定和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故自发性表述不恰当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A - 34 -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6 .(2017·11 月浙江选考 )1997 年 9 月 ,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 本次会议取得的重大成果有 (    ) ① 实现了 “ 一国两制 ” 的伟大构想  ②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③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④ 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中共十五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 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 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历史任务 , 故 D 项正确 ; 实现了 “ 一国两制 ” 的构想是香港、澳门的回归 , 故①错误 ;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中共十四大 , 故②错误 , 故 A 、 B 、 C 三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D - 35 -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7 .(2017·11 月浙江选考 )1993 年底 ,“ 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 , 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 , 城市居民的粮票粮本全部取消。 …… 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 , 由 1991 年前的 50.3% 上升到 93.8%, 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 。这从本质上体现了 (    ) A.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稳步推进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C.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D. 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和意义。依据题中的时间 “1993 年 ” 及 “ 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 可知 ,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体现出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 , 故 A 项错误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是在 1984 年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中并未体现所有制的比例问题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36 -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8 .(2017·4 月浙江选考 )1997 年 6 月 30 日午夜至 7 月 1 日凌晨 , 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 , 它的重要意义是 (    ) A. 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B. 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C. 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范例 D. 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 故 B 项正确 ;1997 年 , 当时澳门还没有回归 , 故无法体现 “ 彻底 ”, 故 A 项错误 ; 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了范例 , 故 C 项错误 ; 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新阶段。故 D 项错误。 答案 解析 关闭 B - 37 -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9 .(2017·4 月浙江选考 ) 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 , 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 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 , 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实现这一 “ 重大突破 ” 的会议是 (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本题考查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和意义。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 , 故 C 项正确。 A 、 B 、 D 三项不符合题意 , 故排除。 答案 解析 关闭 C - 38 - 历史人物 · 邓小平 知识普查 一、邓小平在新时期的主要历史贡献 1 .1977 年 , 平反冤假错案、恢复高考制度。 2 .1978 年 , 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冲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僵化局面 ,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 .1978 年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4 .1981 年 ,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邓小平制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5 .1992 年 , 发表南方谈话 , 又一次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方向。 - 39 - 二、邓小平做出的巨大理论贡献和实践创新精神 1 . 理论贡献 :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 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解决了 “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这一根本问题。 2 . 实践创新精神 (1) 关于思想解放 : 反复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 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推动党的指导思想和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 (2) 关于改革 : 借鉴苏联经济体制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教训 , 强调改革的重要性 ; 南方谈话对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论断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 (3) 关于开放 : 主张全面开放 , 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 吸收外国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 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到 20 世纪 90 年代 ,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 40 - (4) 关于统一 :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依据中国的历史与现实 , 提出 “ 一国两制 ” 的伟大构想 , 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 , 也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和发展 , 并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5) 关于科技 : 提出 “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 恢复高考制度 , 提出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的论断 , 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