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版第2部分专项3热点2 深化改革 强国之策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版第2部分专项3热点2 深化改革 强国之策学案

热点二 深化改革 强国之策 ‎——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改革开放新战略 引领——热点材料 ‎2019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强调:坚持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基本取向,强化责任担当,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进改革,坚决端正思想认识,坚持从改革大局出发,坚定抓好改革落实。‎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道路”“中国奇迹”“中国模式”等,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是“中国道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全面认识中国工业化进程是理解“中国道路”的关键。‎ 链接——相关知识 一、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 ‎1.工业化的起步——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1)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加速入侵中国,在中国设立工厂,中国近代工业之路由此开始。‎ ‎(2)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中,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规模较大,设备比较齐全。‎ ‎(3)军事工业主要为军事需要服务,不从事商品生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不甚密切,但它促进了19世纪70年代民用工业的兴起。‎ ‎2.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19世纪末)‎ ‎(1)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矛盾日趋激化,抵制外货、设厂自救的呼声遍及全国。‎ ‎(2)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进入初步发展时期 ‎①新投资本中80%以上属于商办企业,改变了甲午中日战争前以清政府投资为主的特点。‎ ‎②工业企业的地区分布,开始越出沿海、沿江口岸地区,逐渐向内地城市扩展。‎ ‎3.工业化的“短暂春天”(20世纪初)‎ ‎(1)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帝国主义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一次发展的机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2)外国侵略的加剧,激起了1915年为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和1919年的五四运动,这些爱国运动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3)我国民族工业发展仍然以轻工业为主,发展较快的行业是面粉业和纺织业,代表企业有大生纱厂和荣氏面粉厂。‎ ‎4.近代工业化的危机(20世纪30年代至1945年)‎ ‎(1)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的发展受到了市场危机的威胁 ‎①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削弱了广大人民的消费能力,东北广大市场和资源被日本侵略者霸占,西方列强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向中国倾销商品。‎ ‎②日本在华北的严重走私等,致使中国国内市场购买力锐减,出现了物价下跌而销售迟滞的现象,迫使工厂停工减产,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35年。‎ ‎③1936年,由于受法币政策、通货贬值的刺激,物价转升,市场购销情况有所改善,工业生产开始上升。但是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沿海、沿江战火波及地区,工业设施均遭受严重破坏。‎ ‎(2)抗日战争时期,官僚资本形成,并不断膨胀 ‎①国民党统治集团凭借国家政权便利,巧取豪夺,利用战时经济统制,借用“公营”名义,控制工业企业。在这种情况下,民营工业处于受压制和被排挤的地位。‎ ‎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官僚资本主义是一种腐朽的生产关系,它严重影响国内生产力的发展。中国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 ‎5.迎来新生(1949年至今)‎ ‎(1)第一阶段(1953—1957年):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核心的“一五”计划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同时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第二阶段(1958—1977年):社会主义工业化受挫 ‎①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提出把我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的主要任务,但是中共八大的方针没有得到贯彻执行。‎ ‎②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总路线,轻率发动“大跃进”运动,使我国工业建设受挫。“大跃进”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 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使“左”倾错误思想严重泛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盛行;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影响了后来的粮食生产。‎ ‎③“文化大革命”对工业建设造成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时期,工业企业管理制度被破坏,经济效益下降。不少企业管理陷入混乱,劳动纪律松弛,一些地区和企业分成各自的派系,互相争斗,导致生产长时间停滞,不少重点工程建设受影响,不少工厂、设备在政治运动中遭到损坏。‎ ‎(3)第三阶段(1978年至今):社会主义工业化新时期 ‎①中国工业持续稳定发展,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外资企业崛起,国有企业所占比重下降,开创了多元化工业经济格局。‎ ‎②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传统制造业活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现阶段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农村现代化建设;开展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增加国有资产,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③现如今中国工业正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使信息化与工业化逐步融合。‎ 二、中国改革开放新战略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从原因上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 ‎①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0世纪50年代所建立起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强调国家对整个经济活动实行高度集中管理,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弊端越来越明显,日益制约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②改革实践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要使社会主义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就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从根本上破除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③理论探索的科学结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 (2)从特点上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机融合。‎ ‎①‎ 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 ‎②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宏观调控上:能有效地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优势。‎ ‎(3)从实践意义上看:这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21世纪中国全面深化改革 ‎(1)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 ‎(2)总体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基本原则: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4)重大举措:雄安新区的设立,彰显了国家对京津冀城市优化协调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决心。南部有深圳,中部有浦东,北部有雄安,雄安新区的设立给中国经济的新发展、新腾飞插上了新的翅膀,成为中国北方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