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古代诗歌鉴赏 作业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古代诗歌鉴赏 作业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裴迪书斋玩月之作 钱 起 夜来诗酒兴,月满谢公楼[注]。 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 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 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 【注】 谢公楼:谢公,指曾作《月赋》的南朝诗人谢庄;谢公楼,在此借指裴迪书斋。 (1)与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相比,两首诗词描写的月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 答: 答案:相同点:都是秋月。不同点:①李词写的是钩月,月色孤清而凄凉;②钱诗写的是满月或近于满月,月色清寒。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在写景上主要有哪些特色?传达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以动衬静,颔联写静景,颈联写动景,描绘了夜中月影的静谧与清寂等;侧面衬托,两联从“重门静”“鹊惊”“叶散”“萤”等来侧面烘托夜月。传达出作者心底泛起的淡淡情愁。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农家望晴 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1)两首诗所表达的内容与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之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两首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江上渔者》这首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农家望晴》这首诗选取收割时节西风已至大雨将来时的一个农家生活片断,集中刻画一个老农望云的情节,通过这一“望”,可以使读者联想到农家一年的辛勤劳作,也可以使读者想到嗷嗷待哺的农家儿孙和等着收割者的无情的收租者等等。由此得出两首诗内容与情感的异同。 答案:相同点:两首诗都是悯农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关心和同情。不同点:范诗写的是江上的渔民。人们只知道鲈鱼好吃,但它是渔民冒着生命危险打来的。雍诗写的是秦地的农民。麦收时节,风雨不止,白发老农长久站在麦场高处,盼望着天晴。 (2)请分别指出两首诗后两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二句指出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主旨所在。“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二句是从生活中直接选取一个动人的形象来描绘,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首先,这样的人物最能集中体现古代农民的性格:他们默默地为社会创造财富,饱经磨难与打击,经常挣扎在生死线上,却顽强地生活着,永不绝望。其次,“如鹤立”三字描绘老人“望云开”的姿态极富表现力。“如鹤”的比喻,与白发有关,“鹤立”的姿态给人一种持久、执着的感觉。这一形体姿态,能恰当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最后是“麦场高处”这一背景细节处理对突出人物形象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麦场”,对于季节和“农家望晴”的原因是极形象的说明。而“高处”,对于老人“望云开”的迫切心情则更是具体微妙的一个暗示。通过用近似于绘画的语言来表述,较之直接的叙写,更为含蓄,有力透纸背之感。 答案:①范诗后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在大风大浪里,这条小船就像一片树叶一样,让人感觉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但为了生计,渔民不得不这样。②雍诗的后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白发老农像鹤一样站在麦场高处,这一比喻形象地写出老农伸长脖子望天、长时间站立的样子,写出了老农内心的焦急。 3.(2019·盐城中学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州宅堂前荷花 范成大① 凌波②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 ①范成大(1126~1193),今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②凌波:水面之上。 (1)本诗颔联描写精妙,试作简要赏析。 答: 答案:颔联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形象突出地写出了荷花晨昏各异的神态与风韵。“有意十分开晓露”准确写出清晨荷花带着晶莹的露珠尽情绽放的风姿;“无情一饷敛斜阳”生动再现荷花在落日的余晖中敛起花瓣冷艳庄重的情态。 (2)同是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后两联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相同点:都抒发了对荷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并且借花喻人,表达出坚守自己的理想情操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 不同点:本诗尾联,诗人由州宅堂前的荷花,想到自己家乡石湖的荷花以及往来穿梭的游船画舫,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归隐之心。《爱莲说》则用荷花的坚贞品格表达了作者洁身自爱的人格和洒脱胸襟。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生 查 子 晏几道 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1)请对“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中的“长”和“少”加以赏析。 答: 答案:“长”字意蕴丰富。一是关山长,表明距离的遥远。二是魂梦长,表示思念的绵长。“少”字具有暗示性,音信少,暗含着思念的频密与分离的痛苦。距离的遥远、思念的绵长,与音信的稀少,形成反差,凸显了寂寞孤单之情。 (2)本词下片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在情意的表达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词简要分析。 答: 答案:相同点:都通过想象,表达怀人思归之情。 不同点:①晏词直抒胸臆,表达“离别实在太难,不如相逢团聚”的真情,表意直率,明白如话。②李诗委婉曲折。通过想象中的重聚反衬今夜的孤寂,表达了诗人期盼重聚的思念之情。表意深婉,含蓄隽永。 5.(2019·镇江市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南 征[注] 杜 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 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1)与《登高》相比,本诗的景与情关系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①《登高》以哀景写哀情:借萧瑟凄凉的悲秋之景来抒发作者孤苦悲凉之感;②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借美妙迷人的春景来反衬作者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 (2)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复杂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①羁旅悲愁:常年躲避战乱,漂泊偏远的地方,偷生落泪;②垂老多病之叹:作者已近垂暮,疾病缠身,孤苦伶仃,满怀悲叹;③心系朝廷:内心不忘君恩,总是北望长安;④苦无知音:多年自吟自叹,没有知音倾听理解。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 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本诗的首联与朱自清《荷塘月色》中写“月下荷塘”宁静的写法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本诗的首联与“月下荷塘”一节都采用了动静相衬的手法。本诗的首联以潺潺的水声,时有时无的狗叫声,写出了山乡黎明特有的宁静和寂僻。“月下荷塘”用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来表现月下荷塘的静谧。 (2)前人评论这首诗:“无一字说道士,无一句说不遇,却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访道士不遇。”作者是如何写“不遇”的?请结合诗歌后三联的任意两联作简要赏析。 答: 答案:①颔联既写景又含蓄地叙事:以“时见鹿”反衬不见人,以“不闻钟”暗示道院无人,“不闻钟”又与题目中的“不遇”遥相呼应。②颈联写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显然,由于道士不在,作者百无聊赖,才纵目四顾,细细观赏起眼前的景色。 ③尾联作者以问询的方式,从侧面写出“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表现“不遇”的惆怅。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赤 壁 [明]杜庠[注]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 【注】 杜庠:号西湖醉老,以诗名于景泰间。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纵情诗酒。 (1)这首诗和杜牧的《赤壁》都借古兴怀,在体裁上有何不同?两首诗都以赤壁之战为写作背景,但抒发的感情却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杜庠诗为律诗,而杜牧诗为绝句。杜庠的诗重在写曹军战前的决心和战争中的狼狈,借历史的沧桑表达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等伤感情绪;杜牧的诗在若无“周郎”借东风这一胜利原因的假想中,曲折地表达出他因没有得到机遇而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气。 (2)两首诗的尾句历来为人称道,其写法有何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 答: 答案:杜庠诗尾句运用以景结情的手法,写眼前荒岛上满目荒芜、鸥鸟乱飞,以景物描写收束全诗,百般感触尽在不言中,也给全诗笼上了一层凄怆意绪,给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杜牧诗尾句运用了以小见大(或“借代”或“象征”)的写法,诗中借大乔、小乔两位地位特殊的女子来泛指东吴统治阶级,以铜雀台指代曹魏政权,“铜雀春深锁二乔”貌似小事,实则象征东吴灭亡。这种手法让诗歌内涵更丰富,更具情味。 8.(2019·苏州市高三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破 阵 子 晏 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①赢,笑从双脸②生。 【注】 ①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②双脸:指脸颊。 (1)杜甫《蜀相》中写道“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在晏殊的这首词中作者也写到了黄鹂鸟的声音——“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试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答: 答案:《蜀相》中,作者写黄鹂鸟的叫声是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用黄鹂鸟的叫声反衬出诸葛亮祠堂周围的寂寥冷落,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无奈与悲愤之情,同时也有物是人非、历史沧桑的感慨。晏殊的《破阵子》用黄鹂鸟的叫声衬托周围的幽静,写出了春光的美好,抒发了热爱春光的欢快自在之情。 (2)词的下阕写人物,简要分析青年女子是怎样的形象,并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青年女子的。 答: 答案:聪明伶俐、活泼天真(纯洁无瑕)的少女形象。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刻画青年女子形象:表情、神态:巧笑、笑从双脸生;心理:疑怪昨宵春梦好;活动:斗草赢。 9.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李侍郎赴常州 贾 至 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 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请分别赏析两首诗首句的表达效果。 答: 答案:贾诗首句,描写时令气候,营造了凄凉的气氛;王诗首句,点出友人要去的地方,给人两地比邻相近之感。 (2)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同:都表现了和友人的深厚情谊。异:贾诗突出与友人山川阻隔的离愁;王诗重在对友人的劝慰,显得乐观开朗。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酒楼秋望 华 岳[注]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色,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犹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 华岳:南宋爱国诗人,写作此诗时正处于南宋国势衰危之际。 (1)这首诗颔联写景精妙,请分三点简要分析。 答: 答案:①俯视、仰视相结合(或空间层次由低到高)。诗人先写秋水碧波荡漾,再写映日红霞,由低到高,层次分明。②色彩鲜明艳丽。以“碧”“红”二字分别描绘秋水、云霞之色,使画面色彩鲜明艳丽,富有美感。③以乐景写哀情,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 (2)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本诗尾联抒情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与《过零丁洋》尾联的直抒胸臆不同,本诗尾联前句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将个人感情融入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拓宽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后句间接抒情,运用反语的手法,写诗人表面上姑且将心中的忧愤之情交付给菜盘和酒杯,实则是愤激之语,表达的感情更加激越。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