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银川一中2019/2020学年度(下)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达尔文提出的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说明整个生物界处在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也说明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在于自然界本身。这一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之一。这表明 A. 具体科学的进步与发展推动哲学的发展 B.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 哲学是一门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科学 D.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研究对象对具体科学提供研究方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这一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之一”,这表明具体科学的进步与发展推动哲学的发展,A正确且符合题意。‎ B:材料阐释的是具体科学对哲学的作用,而不是反映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哲学不是综合性科学,C错误。‎ D:哲学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对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并不提供具体的研究方案,D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注意: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2.《百喻经》有这样一则故事:“昔有愚人,生食胡麻子,以为不美;熬而食之为美。便生念言,不如熬而种之,后得美者。便熬而种之。永无生理。”材料中的愚人 ‎①没有正确处理哲学的基本问题 ‎②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 ‎③没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④未能坚持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愚人以主观经验代替客观事实,没有正确处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即没有正确处理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入选; “熬而种之”违背了胡麻的生长规律,“永无生理”就是根本不存在生长的可能,②入选;理论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材料中的愚人以“熬而食之”之理指导“熬而种之”之实践,体现了错误的理论误导实践,③不选;“熬而食之为美”体现了一种世界观,“熬而种之”是改造世界的表现,材料体现了在一定的世界观指导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④不选。故本题答案为B。‎ ‎3.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要了解一个时代或一个民族,我们必须了解它的哲学。”该观点的依据在于 A.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 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C. 一定社会的哲学思想决定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状况 D. 哲学能直接转化为推动一个社会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A错误,排除;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状况决定一定社会的哲学思想,C错误,排除;真正的哲学可以动员和掌握人民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D错误,排除;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要了解一个时代或一个民族,我们必须了解它的哲学。”该观点的依据在于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故本题选B。‎ ‎4.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原来许多包含在哲学之内的学科纷纷独立,成为新兴的科学。据此,有人悲观地认为科学的独立有其历史必然性和意义,哲学已经“无家可归”,哲学的使命已经结束。相反,有人认为这既是科学的成熟也是哲学的成熟,哲学不是“无家可归”,而是“四海为家”。下列关于这两种观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无家可归”论者一定程度上看到了哲学不能代替科学 B. “无家可归”论者错误地把哲学与具体科学绝对地对立起来 C. “四海为家”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具体科学对哲学的发展有指导作用 D. “四海为家”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具体科学的发展同样需要哲学的指导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C:原来许多包含在哲学之内的学科纷纷独立,成为新兴的科学,“四海为家”论者认为,这既是科学的成熟也是哲学的成熟,认为哲学不是“无家可归”,而是“四海为家”,正确地看到具体科学的发展同样需要哲学的指导作用,而非具体科学指导哲学,C错误但符合题意。‎ A:“无家可归”论者看到原来许多包含在哲学之内的学科纷纷独立,成为新兴的科学,就认为哲学的使命已经结束,一定程度上看到了哲学不能代替科学,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无家可归”论者,据此认为哲学的使命已经结束,错误地把哲学与具体科学绝对地对立起来,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四海为家”论者认为这既是科学的成熟也是哲学的成熟,正确地看到了具体科学的发展同样需要哲学的指导作用,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出现手机幻听,也就是说听到手机铃声响,拿出来却发现没有声音,也没有未接来电或短信?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手机幻听源于对人际关系缺乏安全感。“手机幻听”现象的出现说明 ‎①意识有时不能及时反映客观存在 ‎ ‎②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③人的感觉总有其产生的物质基础 ‎④人的感觉常常是不可靠的 A.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不合题意,②符合题意,材料中“手机幻听源于对人际关系缺乏安全感”表明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而不是相反; ③符合题意,“手机幻听”现象的出现说明人的感觉总有其产生的物质基础; ④说法错误,此说法过于绝对。 ‎ 故选:A。‎ ‎【点睛】如何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但光有人脑不能产生意识,意识的产生还离不开客观存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人脑,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也才会产生意识。②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世界,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无论何种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③从意识的主体看,对同一事物或现象,不同人因立场、思维方式、知识构成、世界观等主观因素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识。‎ ‎6.通过“思维的眼睛”,我们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这是因为,人的意识活动具有 A. 客观必然性 B. 直观反映性 C. 主动创造性 D. 直接现实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B错误,意识不具有客观必然性和直观反映性; C正确,通过“思维的眼睛”,我们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这是因为,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D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故选:C。‎ ‎【点睛】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①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②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透过人类意识这个“思维的眼睛”,我们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③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7.近年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与普遍接入,使大量数据的获取、聚集、存储、传输、处理、分析等变得越来越便捷,大数据分析成为热门话题。大数据分析的关键在于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到隐藏的关联,从而帮助人们作出正确的决定。这说明 ‎①要认识和改造世界就不可忽视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是事物的根本存在方式 ‎③要立足人的能动性去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具体联系 ‎④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有助于人们对事物形成准确的认识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④:大数据分析的关键在于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到隐藏的关联,从而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决定。这说明联系具有普遍性,要认识和改造世界就不可忽视事物之间的联系,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有助于人们对事物形成准确的认识,①④符合题意。‎ ‎②: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②错误。‎ ‎③:要立足实践,发挥人的能动性去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具体联系,③错误。‎ 故本题选A。‎ ‎8.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然而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有望为人类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上述材料表明()‎ ‎①人们对细胞生长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 ‎②人们可以随意创造细胞生长的规律,使之造福人类 ‎③只有认识规律,才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④尊重客观规律是保证医学研究事业成功的前视和基础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④: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有望为人类提供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方法。这表明人们对细胞生长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尊重客观规律是保证医学研究事业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认识规律,才能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①③④符合题意。‎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随意创造细胞生长的规律说法错误,排除②。‎ 故本题选C。‎ ‎9.漫画《搬不动的桌子》,警示我们()‎ ‎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规律的限制②要尊重客观发展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③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改变规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漫画的寓意是站在桌子上搬桌子是没有尊重规律,警示我们要尊重客观发展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和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②③符合题意。‎ ‎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规律,①说法错误。‎ ‎④:规律是客观的,不可改变和创造,④说法错误。 ‎ 故本题选C。‎ ‎【点睛】漫画题的解题技巧:‎ ‎1、特点:从试题构成上看:漫画选择题由题干和题肢两部分构成,题干部分一般由漫画(包括漫画中的文字)、说明性文字(漫画标题)和选择要求三个要素构成。‎ ‎2、审题要求:①“图画要看全”是指要看漫画中的人和物,把握人、物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注意漫画中的文字,注意漫画中的人、物与文字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寓意。 ‎ ‎②“褒讽弄明白”,我们先弄清是褒还是贬,这对于选择有导向作用。 ‎ ‎③“题旨是什么”,是指要在分析漫画的基础上,真正弄清漫画的寓意和主旨。弄清“题旨”要通过分析与综合,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表意到寓意的飞跃。 ‎ ‎③“联系课本选”,是指在具体做题时,应将题干、题肢和书本主干知识相联系,不能脱离课本知识。‎ ‎10.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的意见》中提出:在统一的评价标准体系框架基础上,对复合技能型人才的评价,应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发展,突出掌握多项技能、从事多工种多岗位复杂工作要求。这表明 ‎①对事物做出准确的评价需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对事物做出准确的评价需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③准确的评价需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防止片面性 ‎④准确的评价需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在统一的评价标准体系框架基础上,对复合技能型人才的评价,应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发展,突出掌握多项技能、从事多工种多岗位复杂工作要求,这表明准确的评价需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对事物做出准确的评价需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①④符合题意。‎ ‎②③: 事物做出准确评价需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准确的评价需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在材料中都未体现,②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11.近日,以网络热曲为背景的街舞进入校园引发网友“毕业太早”的感慨。有人认为自编操让学生从应付了事到全情投入,是创新;也有人质疑课间操编排的科学性。此争议表明 A.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B. 课间操的选择应该注意遵从学生的意愿 C. 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不同的真理 D. 在实践活动中真理和谬误总是相伴而行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人们就自编操的争议表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A符合题意。‎ B:课间操的选择既要尊重规律,又要考虑学生的特点,不能只遵从学生的意愿,B说法错误。‎ C: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不同的的认识,但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C说法错误。‎ D:在认识过程中真理和谬误总是相伴而行,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2.休谟说“遇到有承认自己错误的机会,我是最为愿意抓住的,我认为这样一种回到真理和理性的精神,比具有最正确无误的判断还要光荣。”休谟看到了 ‎①谬误是真理的基础和源泉 ‎②在方法论上真理和错误没有严格区别 ‎③追求真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④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行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和谬误、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真理作为正确的认识,其基础和源泉是实践,而不是谬误,①错误。‎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真理和谬误有着严格界限,使得在方法论上真理和错误也有界限,②错误。‎ ‎③④:“遇到有承认自己错误的机会,我是最为愿意抓住的,我认为这样一种回到真理和理性的精神,比具有最正确无误的判断还要光荣。”,这说明追求真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也说明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行的,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可采用以下方法解答:1.排除法。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先找出错项,再找出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依次排除错项、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的方法,本题可排除①②。2.代入法。就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先从参与组合次数最多的选项人手,对其正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代入,从而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3.组合法。即以题干的要求为标准,先审视所列的各项,判断出很有把握的正确选项,然后将正确选项组合,再到题肢中寻觅答案的方法。‎ ‎13.世纪欧洲人发现澳洲大陆之前,认为天鹅只有白色品种,因为他们只见过白色的天鹅。欧洲人发现澳洲之后,惊讶的发现居然还有黑色的天鹅。一只黑天鹅突然间就推翻了人们久远以来的固有结论,从而引发了对认知本身的反思。上述材料说明( )‎ ‎①得到多数认识主体认同的判断才具有真理性 ‎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③同一事物因为人的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④新的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②: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因此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②符合题意。‎ ‎④:“欧洲人发现澳洲之后,惊讶的发现居然还有黑色的天鹅。一只黑天鹅突然间就推翻了人们久远以来的固有结论,从而引发了对认知本身的反思”说明新的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④符合题意。‎ ‎①:真理具有客观性,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现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而非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①说法有误。‎ ‎③:材料没有体现同一事物因为人的理解的不同而不同,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1.认识具有反复性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仅会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于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 ‎14.“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的美名因苏轼的诗句而享誉天下。然而由于荔枝保鲜技术尚不成熟,不少身在北方的人始终为无法品尝到新鲜荔枝的美味而深感遗憾。直至当下,随着“互联网+农业”和物流速运的快速发展荔枝也迈出了“走出深闺”的步伐。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坚持立足局部,从而推动整体发展②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 ‎③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④可以根据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原来由于荔枝保鲜技术尚不成熟,不少身在北方的人始终为无法品尝到新鲜荔枝的美味而深感遗憾。直至当下,随着“互联网+农业”和物流速运的快速发展荔枝也迈出了“走出深闺”的步伐,这启示我们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同时要根据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③④符合题意。‎ ‎①:应该坚持立足整体,①说法有误。‎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成功的重要调节,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不一定能确定成功,②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D。‎ ‎【点睛】1.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15.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不可伪造、可靠数据库等特点,但其基础研究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长远发展观念,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以基础研究领域原创性成果厚植行业发展的根基和优势。这一观点强调 ‎①坚持创新,勇于创新,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②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理论创新 ‎③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 ‎④新事物的力量总是强大的,其变化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针对基础研究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我们必须坚持长远发展观念,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的观点强调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坚持创新,勇于创新,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①③符合题意。‎ ‎②:应该是通过理论创新推动科技创新,②说法错误。‎ ‎④: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6.中医治病强调人体内部的统一性,着眼于“病的人”而非“人的病”,通过所见联系疾病的本质,治病求本,达成“标本兼治”。坚持中医思维,就要 ‎①重视关键部分,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坚持逆向思维,实现系统各要素功能的最大化 ‎③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促进系统优化 ‎④树立全局观念,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中医治病强调人体内部的统一性,通过所见联系疾病的本质,治病求本,达成“标本兼治”表明坚持中医思维,就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促进系统优化,树立全局观念,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③④符合题意。‎ ‎①②:材料中是重视全局,实现整体的最有目标,①②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7.网络电商在商品选择方面提供的丰富性和方便性,远胜于沃尔玛等巨型实体商城。但以单独一家电商的规模与沃尔玛竞争,如同蚂蚁对大象;若数以百万计的蚂蚁聚合起来,未必不能与大象抗衡。这一推论体现的哲理是( )‎ A.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引起质变 B. 矛盾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C. 看问题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D. 绝对的运动中包含着相对的静止 ‎【答案】A ‎【解析】‎ ‎【详解】A:当选根据题意,以单独一家电商与沃尔玛竞争,如同蚂蚁撼大象;若数以百万计的蚂蚁聚合起来,未必不能与大象抗衡,强调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必然会引起质变,A符合题意。‎ BCD: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题意强调的是强调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必然会引起质,B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8.由国内自主研发的H操作系统于‎2019年8月9日正式对外发布。相比目前市面上的其他系统,该操作系统更加安全和流畅,将率先应用于物联网开发。但也有部分网民质疑该系统对其他应用程序和设备的兼容性问题。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先导 ‎ ‎②科技的每一次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③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与认可需要一个过程 ‎ ‎④科技的发展提高了人类思维的能力和水平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相比目前市面上的其他系统,该操作系统更加安全和流畅,将率先应用于物联网开发。但也有部分网民质疑该系统对其他应用程序和设备的兼容性问题。这说明科技的每一次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与认可需要一个过程,②③符合题意。‎ ‎①: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①错误。‎ ‎④:材料没有体现科技的发展提高了人类思维的能力和水平,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9.古老的谚语蕴含丰富的哲理。“对症下药”“量体裁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以简洁的言语、直观的形象提示人们( )‎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②要善于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③把握联系的普遍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目的④要坚持两点理论与均衡论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对症下药量体裁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等都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①②符合题意。‎ ‎③:认识最终目的是用来指导实践,③说法有误。‎ ‎④: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④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A。‎ ‎【点睛】1.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复杂事物的诸多矛盾、同一矛盾双方各有其特殊性。‎ ‎②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20.习近平十分重视垃圾分类工作,他强调指出,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这说明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 ‎②矛盾斗争性与同一性的相互转化推动事物发展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来决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这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①③符合题意。‎ ‎②:矛盾双方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不是矛盾斗争性与同一性相互转化,②错误。‎ ‎④:材料没有体现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来决定,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1.近年来,被誉为“中原肺叶”的河南省栾川县注重生态建设,积累生态资本,打造了集山川游、森林游、农家游于一体的森林旅游品牌体系,旅游收入达70多亿元,实现了由“卖矿产”到“卖生态”的转变,打通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道路。该县的做法 ‎①抓住主要矛盾,把生态建设作为当地发展的中心工作 ‎②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以生态优先促经济发展 ‎③恰当地处理了次要矛盾,从而提高森林生态服务效益 ‎④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以经济效益彰显出生态效益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不是把生态建设作为当地发展的中心工作,①错误。‎ ‎②③:注重生态建设,积累生态资本,又打造集山川游、森林游、农家游于一体的森林旅游品牌体系,实现了由“卖矿产”到“卖生态”的转变,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道路,这体现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以生态优先促经济发展,同时又恰当地处理了次要矛盾,从而提高森林生态服务效益,②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强调的是主次矛盾,而没有涉及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含义:主要矛盾是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处理好次要矛盾。‎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含义:一个矛盾有两个方面,其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这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22. 在北京的胡同、百工坊博物馆,深藏着很多身怀绝技的手工艺大师,他们不断转变观念,将传统文化体验、国际流行的私人定制等概念引人到工艺品的制作中,为传统手工艺注人了新活力。这些手工艺大师们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树立辩证的否定观 ②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 ‎③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④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不断转变观念,将传统文化体验、国际流行的私人定制等概念引人到工艺品的制作中,为传统手工艺注人了新活力,体现了要树立辩证的否定观,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①②符合题意。手工艺大师转变观念,为传统手工艺注入了新活力,这不是“社会制度”的变革,排除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④的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23.“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中医药界相关专家在谈到屠呦呦荣获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时表示,中医药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结合,将照亮原创性成果的前路,将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将引领世界生命科学的发展,为中国式办法解决世界医学难题做出贡献。材料蕴涵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 )‎ ‎①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紧密联系着 ‎②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③承认矛盾的客观性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④人们对各种事物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表明辨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紧密联系着,①符合题意。‎ ‎②:“将照亮原创性成果的前路,将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将引领世界生命科学的发展”等信息表明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②符合题意。‎ ‎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③说法有误。‎ ‎④:“人们对各种事物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人的认识是发展的,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从本质上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要求我们: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旧说和落后观念;‎ ‎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2.创新的社会作用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3)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实践方式决定的.不同的实践活动决定着思维活动的不同性质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内容;‎ ‎(4)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创新是对实践的推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24.朱有勇是中国T.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专家。他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主动来到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承担扶贫任务,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改变了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2019年12月2日,中央宣传部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这启示我们 ‎①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②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③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正确价值观的指引④发展自身才能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朱有勇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改变了深度贫困地区落后的面貌,并被授子“时代楷模”称号,这说明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启示我们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①②符合题意。‎ ‎③: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指引人生价值的实现,但不能决定人生价值的实现,③错误。‎ ‎④:材料没有体现发展自身才能对实现人生价值的作用,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5.张富清,解放战争的战斗英雄。2019年5月,习近平对其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老英雄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张富清的先进事迹启示我们:‎ ‎①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作为我们的精神支柱 ‎②精彩的人生不应关注他人与社会对自己的评价 ‎③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④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老英雄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张富清的先进事迹启示我们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作为我们的精神支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①③正确。‎ ‎②:精彩的人生应关注他人与社会对自己的评价,②错误。‎ ‎④:材料没有体现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1.根本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1)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2)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客观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3.主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1)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2)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3)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26.秦朝刑法严苛,百姓苦不堪言,刘邦入咸阳后,“缓刑弛禁,以为期望”;蜀中刘璋长期暗弱,豪强专权自恣,刘备入蜀后,诸葛亮“威之以法”“限之以爵”,“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给我们今天治国理政的启示是 ‎①事异则备变,上层建筑要与党情、世情、国情相统一 ‎②法古不泥古,党的政策要从实际出发 ‎③民之所盼为政之所向,治国理政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顶层设计要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诉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信息,历史上新朝代的建立往往要革除弊端,施以新政,以使人民群众得以休养生息,缓和阶级矛盾,这给我们的历史唯物主义启示是,事异则备变,上层建筑要与党情、世情、国情相统一,民之所盼为政之所向,治国理政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不合题意,“党的政策要从实际出发”不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 ‎④不合题意,“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顶层设计要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诉求”强调了人民群众的作用,材料不能体现。 ‎ 故选B。‎ ‎【点睛】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体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要求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27.“史上最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于‎2019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是对疫苗管理进行的专门立法,是为了加强疫苗管理,保证疫苗质量和供应,规范预防接种,保障公众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而制定的。该法的制定 ‎①是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表明对公众健康的真理性认识是社会进步的前提 ‎③表明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④是调整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是对疫苗管理进行的专门立法,是为了加强疫苗管理,保证疫苗质量和供应,规范预防接种,保障公众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而制定的。该法的制定是调整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表明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③④符合题意。‎ ‎①:对法律制度的调整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不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①与题意不符。‎ ‎②:社会进步需要的前提条件很多,但认识并不能作为社会进步的前提,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经济基础服务时,它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8.‎ 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北京市、上海市聚焦市场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对标国际先进,推出大量改革举措,形成了一批典型经验做法。经国务院批准,将在全国推广京沪两地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材料表明( )‎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②要坚持在矛盾普遍性中概括矛盾特殊性 ‎③认识与实践都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为了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在全国推广京沪两地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这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①符合题意。‎ ‎④:针对市场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对标国际先进,推出大量改革举措,形成了一批典型经验做法,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④符合题意。‎ ‎②:要坚持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工作方法,坚持在矛盾特殊性中概括矛盾普遍性,②说法有误。‎ ‎③:真理才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B。‎ ‎【点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29.近年来我国电影市场不断涌现“现象级”作品:《战狼2》、《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等作品不断刷新票房纪录,引起强烈社会反响:对此,有人看到了高票房,有人看到了家国情怀,有人看到了民生艰难……这说明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事物的价值是不确定的 ‎③价值观影响人们的活动④实践水平决定认识水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 ‎①③:对《战狼2》、《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等“现象级”作品,有人看到了高票房,有人看到了家国情怀,有人看到了民生艰难……这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①③符合题意。‎ ‎②:事物的价值具有确定性,②说法错误。‎ ‎④:材料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不体现实践水平决定认识水平,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点睛】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①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所站立场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 ‎30.胡杨树生长在中国西北浩瀚的沙漠中,它扎根深,抗干旱,迎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强。人们赞美它是“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英雄树,誉之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精神的象征。我们之所以需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因为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C. 精神力量决定人的行动成败 D. 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B:我们之所以需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因为民族精神对我国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即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B入选。‎ A:材料强调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而不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排除。 C:说法错误,人的精神力量影响人的行为,不能起决定作用,C排除。 D:选项D体现了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材料强调了社会意识的反作用,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3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下列十九大提出的一系列重大论断中能正确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的是 ‎①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②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有序 ‎③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 ‎④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①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既不体现生产力的发展,也不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上层建筑的调整,①③不符合题意。‎ ‎②: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有序,这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符合题意。‎ ‎④: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是对上层建筑的调整,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32.习近平总书记到各地考察调研,总会深入基层、慰问群众、了解民生,为民服务解难题。“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背后,是亲民、敬民的理念与情怀。这表明 ‎①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方法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和动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背后,是亲民、敬民的理念与情怀。这表明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方法;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①②正确。‎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③错误。 ‎ ‎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层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和动力,④错误。‎ 故本题选A。‎ ‎33.“心中有信仰,行动有力量。”我们要牢记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共产党人政治灵魂,要在立根固魂上下功夫。这一观点意在强调( )‎ ‎①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③要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④为信仰而奋斗是人生的真正价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材料强调理想信念对人生的重要作用,说明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不涉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差异问题,②不符合题意。‎ ‎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④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B。‎ ‎【点睛】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④方法论要求: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的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34.油画作品《父亲》曾获得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在一个阴雨绵绵、非常寒冷的大年三十,作者看到一个农民在路边公共厕所掏粪。这份辛勤劳作的情景令他震撼、难以忘怀,他深深感到农民的辛劳和伟大,锁定了该画作的题材一一农民。这表明在艺术创作中( )‎ ‎①深入社会生活是发现和创造价值的根本途径 ‎②价值观是衡量价值判断正确与否的尺度 ‎③正确的价值判断以正确的价值选择为基础 ‎④只有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题干主旨,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作者深入社会生活创作出具有价值的作品,说明深入社会生活是发现和创造价值的根本途径,故①正确;价值观有正确错误之分,不是衡量价值判断正确与否的尺度,是否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衡量价值判断是否正确的尺度,故②错误;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故③错误;“这个辛勤劳作的情景令他震撼、难以忘怀,他深深感到农民的辛劳和伟大,锁定了该画作的题材——农民”,这表明在艺术创作中只有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故④符合题意。故选B。‎ ‎35. 社会发展犹如列车前行,需要正能量的驱动,而正能量的积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微贡献”。这告诉我们 A. 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提供的条件 B. 社会是个人组成的社会,社会发展离不开个人的付出 C. 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对社会和人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 只有正确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答案】B ‎【解析】‎ ‎【详解】B:“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微贡献”,表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个人,故选B。‎ A:“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提供的条件”是强调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A不符合题意。‎ C:价值观对社会和人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这里的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C错误。‎ D:题干强调的是为社会做贡献,而自我价值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索取,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的长三角,以全国2.14%的土地,承载11.7%的人口,产出20%的GDP,是中国经济贡献强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同时也饱受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高排放的袭扰。‎‎2019年12月1日 ‎,新华社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抓大保护,为长三角勾勒出一抹绿色发展的新画卷。‎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观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规划纲要”出台的哲学依据。‎ ‎【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针对长三角发展中遇到的资源环境等突出问题出台“规划纲要”。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规划纲要”的出台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规划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如回答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可酌情给分)‎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长三角的发展为背景材料,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属于体现类主观试题。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历史的主体等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观的知识,分析国家出台《规划纲要》的哲学依据。属于原因类主观试题,知识限定为社会历史观。“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的长三角,以全国2.14%的土地,承载11.7%的人口,产出20%的GDP,是中国经济贡献强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同时也饱受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高排放的袭扰”据此可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作答。“新华社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抓大保护,为长三角勾勒出一抹绿色发展的新画卷说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抓大保护,为长三角勾勒出一抹绿色发展的新画卷”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点睛】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性质、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落后于或先于、落后阻碍或先进推动作用),要用先进的社会意识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对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有了规范和引导。实践探索永无止境,各地也结合实际不断对方案进行完善。同时,只有把“纸面上的方案”落实到行动中去,才能切实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建设进程。‎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材料中蕴含的哲学道理。‎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探索是无止境的,推动了各地结合实际对方案进行完善。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必须把“纸面上的方案”落实到行动中去,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③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实践无止境,对方案的完善也是无止境的。‎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长三角发展规划为背景材料,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属于体现类主观试题。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过程的特征等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本题属体现类题型,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材料中蕴含的哲学道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提供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体现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实践探索永无止境,各地也结合实际不断对方案进行完善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无限性;把纸面上的法落实为“行动中的法”,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解答这类题要特别留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从材料中找答案,做到材料观点相一致,准确对接,作答案时分层次书写。答案序列化、要点化。‎ ‎【点睛】实践是人们能动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实践决定认识(来源、动力、唯一标准、目的),要重视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促进作用),要重视认识的作用(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