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检测卷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检测卷7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三) 整 (考察范围 1-2 单元) 本试题卷共 8 页,全卷满分 12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生答题全部在答题卷上,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卷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准考证号码是否与 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 题卷及本试题卷上。 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 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非选择题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卷上对应的答题 区域内。 5.考生不得折叠答题卷,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 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知识运用(12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元勋(xūn) 谣言(yáo) 气魄(pá) 可歌可泣(tī) B.咳嗽(sòu) 疙瘩(gē) 田垄(lóng) 目不窥园(gūi) C.奠基(diàn) 澎湃(pài) 校对(xiào) 不以为然(rán) D.薪金(xīn) 字帖(tiè) 镐头(gǎo) 浩浩汤汤(sāng)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卓越 悠然 气冲斗牛 妇孺皆知 B.诧异 榜样 锲而不舍 至死不俞 C.钥匙 绞肉 鲜为人知 颠沛流离 D.山涧 懊悔 心有灵犀 锋芒毕露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为军人,为了国家人民,即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B.小莫同学经常在课堂上心不在焉。 C.为了美丽乡村的建设,每个人都要付出努力,都要不以为然。 D.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汤汤。 4.下列选项中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40年来, ▲ 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 ①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 ②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 ③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 ④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 ⑤可怜的人啊, A.④②⑤③① B.④①②⑤③ C.④③①⑥② D.①③④②⑤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5 月 10 日,近一百名左右的青年志愿者在橘子洲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 B.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C.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行为,县教育局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 D.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 扬文化旅游产业。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为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潘建伟团队居功至伟。潘建伟说,未来五年 “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B.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 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C.近年来,因在马路上行走时使用手机而引发安全的事故屡屡曝光,“手机 依赖”到底是不良习惯?还是危险的“炸弹”?这让人们不得不开始质疑。 D.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包括家庭关系;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 二、文化积累(8 分) 7.积累。(8 分) ① ▲ ,明月来相照。 ②草树知春不久归, ▲ 。 ③万里赴戎机, ▲ 。 ④《孙权劝学》中有两个成语,分别是: ▲ ⑤《孙权劝学》中,孙权为了让吕蒙多学一些知识,对吕蒙说: ▲ , ▲ 。” ⑥《孙权劝学》中吕蒙面对鲁肃的赞扬说道:“ ▲ , ▲ 。” ⑦《木兰诗》中从侧面写木兰矫健英姿战功矫健的诗句是: ▲ 。 ⑧《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 。 三、文章阅读(44 分) (一)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 8~10 题。(6 分) ( A )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祥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 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 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快跑,飞跑, 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与车的优美。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 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 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地平,人 少的地方, 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车轮像阵利庵的小风似的催着 他跑,飞快而平稳。拉到了目的地,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 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 几十里那样。 ( B )冬天又来到,从沙漠吹来的黄风一夜的工夫能冻死许多人。听着风声,祥子 把头往被子里埋,不敢再起来。直到风停,止住那狼嚎鬼叫的响声, 他才无可奈何 的起来,打不定主意是出去好呢,还是歇一天。他懒得去拿那冰凉的车把,怕那噎得 使人恶心的风。狂风怕日落,直到四点多钟,风才完全静止,昏黄的天上透出些夕 照的微红。他强打精神,把车拉出来。揣着手,用胸部顶着车把的头,无精打采的慢 慢的晃,嘴中叼着半根烟卷。一会儿,天便黑了,他想快拉上俩买卖,好早些收车。 懒得去点灯,直到沿路的巡警催了他四五次,才把它们点上。 8.这段文字出自 ▲ 创作的《 ▲ 》。 9.A 段写祥子意气风发, B 段写样子萎靡不振。请根据小说的内容,说说哪些大 事导致祥子"萎靡不振”。(列举三件事)(3 分) ▲ 10.请以选段中的语句为例,简析作品语言的-一个特点。 ▲ (二)阅读下面的课内选段,完成 11~14 题(11 分)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 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 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 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 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 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 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1982 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 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 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 1896 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 曲 。 ----节选自《邓稼先》 11.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目的是什么? 12.“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这一句话表现的是 什么? 13.邓稼先简单的一句话“我不能走”,表现的是他怎样的精神? 14.结尾处引用五四时的一首歌,意义是什么?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5~19 题(13 分) 祖国炊烟 王忠民 ①炊烟是生命的痕迹,有生命的地方就有缕缕炊烟。南沙群岛上、北疆哨 所旁、乌苏里江的白桦林中、喜马拉雅山的雪峰上无处不飘荡着祖国的炊烟 祖国炊烟袅袅升起,丝丝缕缕勾勒出华夏的轮廓;在炊烟的笼罩下,我们慢 慢地 长大,宁静地生活着。 ②小时候,炊烟是母亲对我无声的呼唤。绕过山梁,远远望见那一座座泥屋 的烟囱里袅袅的炊烟将村落罩在一片青紫色中,我便催促着田里的父亲快快收工。 看见炊烟,便有了歇息的释然;有了炊烟,家就不再遥远。 ③后来我离开了村庄。就像一缕炊烟,从村庄的上空、从父母亲的眼神里飘 走了。我还记得,在走出家门时,父亲手指炊烟,对我叮嘱:迷路了就朝着炊烟 升起的地方走,这样就可以找到回家的路。那一刻我就记住了炊烟,记住了头顶 高远而明浄的蓝天,记住了父亲的话语,记住了炊烟的方向,记住了村庄这特有 的表征。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力地向前走去,然而不论我走多远,却始终无法像 浮萍那样随意漂浮、意停泊,把所到之处皆作为自己的家园:我还是属于村庄的, 我不过是那一缕飘散了的炊烟。 ④炊烟,美丽的炊烟,温馨的炊烟,迷人的炊烟,爱的炊烟,充满生机的炊 烟!那一缕缕炊烟,一处处炊烟,在我的脑海叠成了多少画面,又在我的脑海里 上演了多少炊烟的“纪录片”呵!一次教孩子画画,画到房子时,我很自然地在 上面安了个烟囱,然后还画了一圏圈的青烟。孩子不解,问我那是什么。我跟她 说那是升火做饭时冒出的炊烟。她又间:“为什么妈妈做坂时没有一圏一圈的烟 呢?”我哑然。我知道我的一万句描述都不如亲自帯她去看看。我带她到乡 下的 奶奶家,我告诉年迈的母亲我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炊烟。母亲佝偻着背抱来 一捆 干柴,填进灶膛点燃了,在锅里加上水,孩子兴奋地站在院子里跳了起来, 喊着 “冒烟喽!冒烟喽!”那一刻我的眼请里涌出了泪水。 ⑤我扳过她的肩膀,告诉她,祖国各地处处都有炊烟,有的袅袅上升,飘缈 可感,直抵云霄;有的随风飘散,萦散于树梢,弥漫着熟悉的香味:有的既浓又 白,如空中掉下的“白练”。不论是直的、弯的,它们都展示着祖国的身姿:不 论是青的、白的,它们都很美很美。长大了,要去寻找,寻找炊烟!炊烟是飘扬 在空中的家的旗帜,有炊烟的地方,就有家的所在! ⑥祖国的炊烟源远流长,孕育古今。自燧人氏钻燧取火,华夏民族始得火后, 远古的蓝田人、元谋人、山顶洞人,在熊熊的野火下茹毛饮血,载歌载舞; 在袅 袅的炊烟下牙牙学语,释放着丰收的喜悦。是炊烟使他们直立行走,手成为 劳动 的工具;是炊烟给了他们鲜美的食物,健康的体魄。 ⑦时代在変迁,土灶和炊烟快要成为绝迹的候鸟。然而,祖国炊烟是祖国永 恒不变的气息,祖国炊烟是祖国深情的喟叹,祖国炊烟袅袅升起了炎黄子孙一个 个鲜活的故事。它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熏陶了我们不变的黄皮肤、黑眼 睛黑头发。当我们在落寞时、惆怅时、烦恼时,我们会忽然想起,在很远很远的 地方,祖国的炊烟充满了悠远而迷人的情意。 15.阅读文章之后,你感悟到作者笔下的祖国炊烟有着怎样的情意? ▲ 16.文章说“时代在変迁,土灶和炊烟快要成为绝迹的候鸟”联系生活实际思 考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 17.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 18.文章第⑤段说祖国的炊烟源远流长,孕育古今:仔细阅读这段内容思考炊 烟 在远古时代有哪些作用? ▲ 19.阅读全文,思考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 (四)阅读下面古诗,完成 20—21 题。(4 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0.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 21.诗中所提到的“折柳”,指的是什么?从诗的末句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2~26 题。(10 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 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 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 蒙母,结友而别。 2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益( ) (3)卿言多务,孰若孤 孰若( ) (4)非复吴下阿蒙 非复( ) 2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24. 本 文 篇 幅 短 小 , 但 思 路 清 晰 , 从 ( ▲ ) 、 吕 蒙 就 学 ( ▲ )、三个方面娓娓道来,阐明了( ▲ )的道 理,同时告诉我们不要以( )的思想看待他人,要以( ▲ )的 眼光看待事物。 25.孙权是怎样劝诫吕蒙学习的?从孙权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 四、综合性学习(6 分) 26.“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每个人对自 己国家的热爱近乎本能。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奋斗为之牺牲。赞美祖国的山河, 为之描画为之咏歌! (1)我们班级正在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 条标语。(20 字内) ▲ (2)本次班会有一个分享“爱国人物”故事的环节,请你分享一个你熟悉的 人物。(100 字左右) ▲ (3)从古至今有不少的名言警句,表达对祖国的感恩,或者思索个人和国家休 戚相关的命运,请你写下一句。 ▲ 五、个性表达(50 分) 27.人生总有很多相遇。与他人相遇,也许就是一次心灵的碰撞;与自然相遇,也 许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书籍相遇,也许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历史相遇, 也许就是一次精神的升华…总有一次相遇,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 生。 请以“相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600 字以上 七年级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一) 一、知识运用(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 1、D.2、B.3、C.4、D.5、C.6、A. 二、文化积累(8 分) 7.①林深人不知②百般红紫斗芳菲③关山度若飞④吴下阿蒙、刮目相待⑤卿今 当途掌事,不可不学⑥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 ⑦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⑧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评分说明:共 8 分,每小题 1 分,错、漏、添一字均不给分。 三、文章阅读(共 44 分) (一)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 8~10 题。(6 分) 8.(2 分)评分说明:每空 1 分(说明:有错別字即该空不给分) 老舎骆驼祥子 9.(2 分)评分说明: 参考示例:祥子自己辛苦攒钱买的车子,给兵抢了好不容易结了婚,老婆又难产 死 了大病几场,原本强社的身体也垮了说明:情节大致能说出即可) 10.(2 分)评分说明:扣住内容来谈,与人物形象吻合。 参考示例:1:老舍善于运用口语化的语言,如"车厢是那么亮,垫子是 那么白。喇 叭是那么响”,亲切自然,俗白易懂,活泼流畅,朗朗上口。 (二)阅读下面的课内选段,完成 11~14 题(11 分) 11.(3 分)评分说明:大意正确即可。 为了寄托对邓稼先的怀念。 12.(2 分) 表明邓稼先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性,表明他身负重任。 13.(3 分) 表现出邓稼先坚守工作岗位、不畏艰险的奉献精神。 14.(3 分) 这是对邓稼先一生的写照,突出他对中华民族贡献之大。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5~19 题(13 分) 15.(2 分)评分说明:共 2 分,意近即可。 美丽的炊烟,温馨的炊烟,迷人的炊烟,爱的炊烟,充满生机的炊烟!充满 了悠远而迷人的惰意 16.(2 分)、社会在进步,生活在发展,人类原先靠土灶和炊烟的生活方式 已经逐渐被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所代替,所以作者说这种生活方式好像绝迹候 鸟一样,已经很少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 17.(3 分)评分说明:意近即可 排比的修辞方法,作用:将炊烟形态描写的细致入微、层次清楚,形象生动, 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18.(3 分)评分说明:意近即可 1.在熊熊的野火下茹毛饮血,载歌载舞。②在炊烟下牙牙学语,释放着丰收 的喜悦。③炊烟使他们直立行走,手成为劳动的工具:④炊烟给了他们鲜美 的食物,健康的体魄。 19.(3 分)卒章显意,照应标题,总括全文,升华意境。 (四)阅读下面古诗,完成 20~21 题。(4 分) 20.(2 分)评分说明:意近即可 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回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 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21.(2 分)评分说明:意近即可 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从诗的末句,特别 是“故园情”三字可以看出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22—26 题。(10 分) 22.(2 分)评分说明:每小题 0.5 分 (1)推托(2) 好处 (3)谁比得上(4)不再是 23.(2 分)评分说明:每小题 1 分 (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识渊博的学官吗? (2)士别三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 24.(3 分)评分说明:每小题 0.5 分 孙权劝学、鲁肃赞学、学必有得、一成不变、发展 25.(3 分)评分说明:意近即可 孙权劝学时首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身份而“不可 不学”;然后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托,“乃始就学”。从孙 权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善劝,既体现出他对部下的严格要求,又能感受到他对 部下的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四、综合性学习(6 分) 27. (1)(2 分)评分说明:本题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 示例:天下国家,有国才有家,爱家爱国爱我中华。 (2)(2 分)评分说明:本题考查语言的概括表达能力。人物事例真实,言之成 理即可。 示例:(1)张自忠,国民革命军 33 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多次于日军血战,曾取得 过喜封口,临沂,随枣的战役的胜利.后在枣宜会战中殉国.(2)狼牙山五壮士,为了 掩护群众和大部队撤退阻击树倍与己的日军,最后弹尽粮绝,全部跳下山崖. (3) 林则徐,禁烟运动,壮我中华. (3)本题考查积累,言之合理即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 热爱自己的祖国是理所当然的事。 ——海涅 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漂泊我无家。 ——秋谨 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 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李大钊 五、个性表达(50 分) 作文评分标准 项 目 卷 类 内 容 结 构 表 达 一类卷(50~45 分) 切合题意 内容充实 中心突出 情感真挚 观点鲜明 结构严谨 条理清晰 段落分明 文体规范 语言流畅 书写工整 二类卷(44~40 分) 符合题意 内容具体 中心明确 情感真实 观点明确 结构完整 条理清楚 分段恰当 文体规范 语言通顺 字迹清晰 三类卷(39~35 分) 基本符合题意 内容较为具体 中心较为明确 情感基本真实 观点较为明确 结构基本完整 条理基本清楚 分段基本恰当 文体基本规范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比较清晰 四类卷(34~30 分) 与题目有些联系 内容不够具体 中心不够明确 情感不够真实 观点不够明确 结构不够完整 条理不够清楚 分段不够恰当 文体不够规范 语言不够通顺 字迹不够清晰 五类卷(29 分以下) 文不对题 内容空洞 中心不明确 情感不真实 观点不明确或错误 结构不完整 条理不清楚 分段不恰当 文体不合规范 语言很不通顺 字迹潦草模糊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