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 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D. 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答案】A ‎【解析】“人类意识”首次觉醒指的是人文思想的产生,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正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此时期诸侯争霸,思想家纷纷发表各自治国言论,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故C项正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故A项错误。崇儒尚佛,兼收并蓄是理学形成的背景,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以法为教、焚书坑儒是秦朝时期,故D项错误。‎ ‎2.会意法是我国古代一种造字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学派是 A. 墨家 B 道家 C. 儒家 D. 法家 ‎【答案】B ‎【解析】“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这反映了无为而治思想,属于道家,故B正确;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不符合材料,故A错误;儒家主张仁、礼,故C错误;法家主张严刑酷法,故D错误。故选B。‎ ‎3. 西汉前期,政府把士兵大量复员从事农业生产,并且一再降低赋税,甚至实行三十税一,这种做法集中体现了( )‎ A. 黄老之学 B. 儒家思想 C. 法家思想 D. 墨家思想 ‎【答案】A ‎【解析】黄老之学的基础是早期的道家思想,它主张清静无为,反映在政策上就是休养生息,故选A。儒家思想是西汉中期汉武帝后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因此B项错误;C项错误,法家思想在汉代不作为主流的思想,但是被儒家思想所吸收;D项主张“兼爱、非攻”,在战国时期是显学,汉代退出了主流的地位。‎ ‎4.“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董仲舒的理论有利于 A. 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 B. 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做到“三纲五常” D. “春秋大一统”‎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自然界的灾异和祥瑞是天对人君的谴责和嘉奖。人君受命于天,不能违背天意;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故A项正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思想上的专制措施,有利于思想统一,故排除A。“三纲五常”“春秋大一统”的提出旨在强化君主专制统治的合理性,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展,故CD与材料所述影响不符,故排除。‎ ‎5.唐代诗人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兴盛,这也反映了中国文化的 A. 融合性 B. 独特性 C. 包容性 D. 脆弱性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诗句极言寺庙之多,反映了佛教的兴盛,体现了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极大的包容,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出不同文化的融合,也没有体现出中国文化受其冲击而衰弱的情况,更不能说明中国文化的独特性,ABD选项排除。‎ ‎6. 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 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 从天人感应出发 C. 从万物本源出发 D. 从人的本性出发 ‎【答案】C ‎【解析】此题考察宋明理学的知识。自宋初开始,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学经典的重新诠释。他们在排拒佛、道的同时,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源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更加精致完备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故选C。A项是辩证法思想,属于道家老子的思想;B项是董仲舒的思想;D项是明清进步思潮。‎ ‎7.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他还说:“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王夫之对“理”的阐述 ‎①承袭了朱熹的天理观 ‎②体现了朴素唯物精神 ‎③宣扬了经世致用观念 ‎④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据材料提到,“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 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夫之对“理”的阐述体现了朴素唯物精神,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故②、④正确;材料否定了朱熹的天理观,故①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经世致用观念,故③错误。故①②组合错误,故A排除。①④组合错误,故B排除。②③组合错误,故C排除。②④组合正确,故D正确。‎ ‎8.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中指出,学校既是教育机构,还是权衡利弊的场所。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学校应“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这表明黄宗羲 A. 主张建立权力制衡机制 B. 注重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 C. 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 D. 认为学校应培养实用人才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黄宗羲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题干中黄宗羲认为学校“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可知他强调的是学校可以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在题干中没有涉及到,黄宗羲思想不具备近代民权意识,排除C项,D项中“实用人才”在题干中不能体现,排除。‎ ‎9.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 A. 神 B. 自然 C. 人 D. 政治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强调的是美德即知识和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柏拉图强调的是理念论;亚里士多德强调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三者都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10.公元前8~前3世纪,在几个古老的文明中心,首次出现了一些对人类进行反省的哲人。下列经典语句能够表明在此期间人的精神觉醒的有 ‎①美德即知识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③“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④“认识你自己”‎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公元前8~前3世纪”。苏格拉底针对古希腊雅典道德沦丧的雅典,提出“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故①④项正确。春秋晚期孔子针对人与人之间的处世原则,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故②项正确。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提出“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时间不符。故③项错误。故①②④正确,故排除BCD,A符合题意。‎ ‎11. 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 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 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 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 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思想源头,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理解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可知,题干强调的是新的学说要建立在对汲取原有思想营养的基础之上。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是在汲取意大利的古典文化基础上兴起的,C项符合题意。其余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2.对于16世纪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 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 否定信仰上帝 C 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 挑战天主教会权威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经过宗教改革后,教徒和上帝之间的联系没有教会这个中介存在。宗教改革后教徒可以直接与上帝对话一定程度上否定了教会作为中介的作用,因此是对教会权威的挑战。故D项符合题意;教阶制度并未被废除,宗教仪式仍然存在,只是略有简化,故A项不符合题意;宗教改革后教徒“直拨上帝的热线”说明他们与上帝直接对话,他们仍然信仰上帝,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提到《圣经》,故C项不符合题意。‎ ‎13.著名学者姚国华先生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中指出,今天西方人强大的奥妙,就是两个东西,一个科学,一个法律,都是从希腊哲学演变而来的。这两个东西看起来好像不一样,但在西方语言中是一个东西,都叫Law。他们相信万物背后有一个普遍的共性在起支配作用。对于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共性”,17、18世纪的西方思想家比较普遍地认为 A 只有靠科学实验来证明 B. 只能用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C. 只有靠逻辑思维去推理 D. 尊重人的欲望,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答案】B ‎【解析】根据“17、18世纪的西方思想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启蒙运动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启蒙思想家强调理性,主张用人的理性思维去寻找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存在的普遍的客观规律,故B正确;启蒙思想家除了主张科学外,还主张理性思考,选项 A 表述过于绝对,错误;启蒙思想家主张理性思考,而非逻辑思维,排除C; D 属于文艺复兴的特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14.《西方文明史》写道:“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认识自然界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据此可知促成启蒙运动的因素是 A. 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B. 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C. 宗教改革对天主教会的打击 D. 近代科学知识的进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启蒙运动。“用认识自然界的方法”指的是自然科学知识,由此可知促成启蒙运动的因素之一是近代科学知识的进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虽然也都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但它们不属于“认识自然界的方法”,故排除A、B、C项,故选D。‎ ‎15.《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车中原来皆是火药,一齐烧着……只见山上两边乱丢火把,火把到处,地中药线皆着,就地飞起铁炮。满谷中火光乱舞,但逢藤甲,无有不着。”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这一推断 A. 依据正确,结论错误 B. 依据错误,结论正确 C. 依据正确,结论错误 D. 依据错误,结论错误 ‎【答案】D ‎【解析】材料依据为《三国演义》中对火药使用的描述,结论为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唐末,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并非三国时期,故结论错误。《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作,其文学艺术性高于史学性,不能作为历史研究中的为唯一依据,故依据错误。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D项。排除ABC三项。‎ ‎16.下列各项中,最早记载番薯(甘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 A. 《齐民要术》‎ B. 《农书》‎ C. 《农政全书》‎ D. 《四洲志》‎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同美洲有了经济联系,甘薯在明朝传入我国,因此C明朝徐光启写的《农政全书》符合题意。《齐民要术》成书于北魏,排除A;《农书》为元朝王祯所著,排除B;《四洲志》为清代林则徐所著,时间稍晚,排除D。‎ ‎17.南朝文学家刘勰的《文心雕龙·辨骚》认为“虽取熔经意,亦自铸伟辞……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这一评论反映的作品 A. 题材广泛,可雅可俗 B. 句式灵活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C. 强调表现个性追求抒情写意 D. 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刘勰评述的是楚辞。题材广泛,可雅可俗是元曲的特点,故排除A项;楚辞并未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故排除B项;强调表现个性追求抒情写意是中国文人画的特点,故排除C项;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是楚辞的特征,根据“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可知体现了楚辞的特征,故选D项。‎ ‎18.许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白蛇记》,经宋话本的发展,到明末时,不仅内容与唐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 A. 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B. 社会风气渐趋败坏 C. 市民价值观念变化 D. 社会主流思想改变 ‎【答案】C ‎【解析】依据“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材料中的变化反映的是市民价值观念变化,故C正确;A与材料信息没有直接关系,排除;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社会风气渐趋败坏,排除B;明朝社会主流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D错误。‎ ‎19.苏轼曾形容某种书体说:“(它)含情循礼,‘离方遁圆,处乎季孟之间’,‘会通于意态之际’,……意趣在将发未发,君子有情,至真即为止乎与心。”此书体应该是 A. 行书 B. 草书 C. 楷书 D. 隶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材料文字“意态之际”“将发未发”可排除B项;材料“离方遁圆”指不要拘泥于事物的表面形象,不求形似而求神似,可排除C、D两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只有行书符合“意趣在将发未发”的描述,草书重在抒发情感,不符合“将发未发”,故排除B项,选择A项。‎ ‎20.中国古代文化构成中包括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A. 王羲之所擅长的行书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 B. 苏轼的“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的特点 C. “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是对元曲浪漫主义风格的表述 D. 京剧于乾隆年间正式形成,比较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戏曲的精华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选项A应该是草书特点;选项C中元曲应为现实主义;选项D中京剧正是形成是在道光年间。故本题答案选B项。‎ ‎21.“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它”指的是 A. 哥白尼的“日心说”‎ B. 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 C. 达尔文的进化论 D.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说明这一科学成就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且成就巨大,B项符合要求。达尔文的进化论是19世纪,C项错误;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影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D项错误。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的辉煌·近代物理学·牛顿 ‎22.《西游记》中多次出现“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说法,这种看似不可思议的幻想,在他的理论中,却变成了科学的真实。他是 A. 达尔文 B. 牛顿 C. 普朗克 D. 爱因斯坦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对论。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相对而言、强调的是时空观念的问题,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吻合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爱因斯坦的理论成果而非达尔文的成果,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爱因斯坦的理论成果而非牛顿的成果,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爱因斯坦的理论成果而非普朗克的成果,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3.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执政时期(1837年—1901年)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顶点时期,也是大英帝国科技文化的全盛时期。下列属于这一时期英国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A. 瓦特制成改良型蒸汽机 B.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C. 西门子成功研制发电机 D. 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达尔文发表的《物种起源》,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时间和国别,A项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60年代以后),与题干时间不符;B项是1859年,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C项是1866年,但是德国的不是英国的,排除;D项是168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故选B。‎ ‎24.《互联网进化论》中指出“工业革命把人变成机器,信息革命把机器变成人。”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机器与人的斗争始于工业革命止于信息革命 B. 信息革命后机器完全取代了“人脑”的作用 C. 工厂诞生于工业革命后,消失于信息革命中 D. 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人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工业革命把人变成机器,信息革命把机器变成人”,说明工业革命对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信息革命对人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即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人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B、C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均排除。‎ ‎25.第一次产业革命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巩固,第二次产业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和社会主义制度在资本主义发展薄弱的俄国出现。由此可见,产业革命(  )‎ A. 与政治变革之间存在有机联系 B. 打破了原有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 C. 有利于科技革命的发展和进步 D. 使重大技术获得了经济社会效益 ‎【答案】A ‎【解析】材料说明产业革命与政治发展较为密切配合,A正确;产业革命主要是资本主义社会,B错误;C和D与材料中主旨不符合,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8分,共50分)‎ ‎26.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时期,儒学思想家们不断对其进行新的阐释,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 材料二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1)根据材料一,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试指出两者所属的哲学流派。‎ ‎(2)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结合材二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答案】(1)差别: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经世致用。‎ 派别:朱熹,客观唯心主义;王守仁,主观唯心主义。‎ ‎(2)主张:经世致用。‎ 表现: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学以致用。‎ ‎【解析】‎ ‎(1)第一小问,由材料“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故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由材料“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可见主张学用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成仁致圣。‎ ‎(2)由材料中“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可知,他们主张经世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为学应求务实,概括以上可知,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学以致用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成仁致圣。‎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对于普通人来说,越来越遥不可及。这些稀奇古怪的宇宙论不能符合人的需求,并且与人的基本经验背道而驰。……对苏格拉底来说,哲学的宗旨并不是提出关于宇宙的深奥理论,而是要让人学会如何生活。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罪恶呢?那是因为人们缺乏关于生活和道德的理念。如果他们承认其深刻的无知,就更能懂得如何行事。‎ ‎——(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 材料二: 文艺复兴运动就是高举人文主义这面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人类文化宝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康天意《文明的狂飘疾进时代》 ‎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主义精神的继续弘扬。 ‎ ‎——高九江《启蒙运动下的欧洲文明》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哲学发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的不同点。‎ ‎【答案】(1)观点:学会生活;美德即知识(无知即罪恶);认识你自己(认识自我)。意义: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不同:前者是人文主义;后者是理性主义;涉及的批判对象:前者思想文化领域;后者政治领域。‎ ‎【解析】(1)观点:根据材料”‎ ‎ 而是要让人学会如何生活……那是因为人们缺乏关于生活和道德的理念。如果他们承认其深刻的无知,就更能懂得如何行事”可知,苏格拉底主张学会生活,美德即知识(无知即罪恶),认识你自己(认识自我)。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不同:根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而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从两者涉及的批判对象来看,文艺复兴主要在思想文化领域;而启蒙运动的批判主要集中于政治领域。‎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 材料二: 明清时代,是白话小说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岁月。此时的白话小说不仅数量浩繁,而且以其辉煌的成就赢得了众多的读者,在数千年中国文学殿堂中占据有很重要的位置。‎ 通俗小说能够成为文学的主流,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崛起经过一个文学的启蒙、继而诞生启蒙文学的艰苦过程。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产生了新的城市阶级。阶级使社会群体重新划分,群体的价值意识也必然出现不可逆转的整合。 ‎ ‎——摘编自于平《明清小说外围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回答,明清小说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小说繁荣的原因。‎ ‎【答案】(1)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表现:①活字印刷术发明;②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③火药广泛用于军事。‎ ‎(2)特点: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数量浩繁;深受读者喜爱;崛起过程艰难。原因:封建社会走向衰落,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工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 ‎【解析】‎ ‎(1)观点:根据材料“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可知,材料观点认为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表现: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宋代主要的发明成就,如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火药广泛用于军事等。‎ ‎(2)特点:根据材料“明清时代,是白话小说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岁月”可知,明清时期的小说呈现出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根据材料“此时的白话小说不仅数量浩繁,而且以其辉煌的成就赢得了众多的读者”可知,明清时期的小说数量浩繁,深受读者喜爱;根据材料“它的崛起经过一个文学的启蒙、继而诞生启蒙文学的艰苦过程”可知,明清小说崛起过程艰难。原因:根据材料涉及的时间可知,明清时期正是封建社会走向衰落,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根据材料“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产生了新的城市阶级”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工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明清小说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