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考全国卷123套试题及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高考全国卷123套试题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课标全国卷Ⅰ)‎ 理综生物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6.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一)必考题(共39分)‎ ‎29.(10分)‎ 在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    (填“α”、“β”或“γ”)位上。 ‎ ‎(2)若用带有32P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    (填“α”、“β”或“γ”)位上。 ‎ ‎(3)将一个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是         。 ‎ ‎30.(8分)‎ 为了探究生长条件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某品种植物的盆栽苗分成甲、乙两组,置于人工气候室中,甲组模拟自然光照,乙组提供低光照,其他培养条件相同。培养较长一段时间(T)后,测定两组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即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光照强度低于a时,影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是    。 ‎ ‎(2)b光照强度下,要使甲组的光合作用强度升高,可以考虑的措施是提高    (填“CO2浓度”或“O2浓度”)。 ‎ ‎(3)播种乙组植株产生的种子,得到的盆栽苗按照甲组的条件培养T时间后,再测定植株叶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的曲线与甲组的相同。根据这一结果能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 ‎ ‎31.(9分)‎ 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       。 ‎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    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    和记忆细胞, ‎ 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                ,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              (答出两点即可)。 ‎ ‎32.(12分)‎ 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2)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 ‎(二)选考题:共15分。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空气中的微生物在重力等作用下,可以一定程度地沉降。某研究小组欲用平板收集教室空气中的微生物,以了解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实验步骤如下:‎ ‎①配制培养基(成分:牛肉膏、蛋白胨、NaCl、X、H2O);‎ ‎②制作无菌平板;‎ ‎③设置空白对照组和若干实验组,进行相关操作;‎ ‎④将各组平板置于37 ℃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统计各组平板上菌落的平均数。‎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培养基中微生物所需的氮来源于    。若要完成步骤②,该培养基中的成分X通常是    。 ‎ ‎(2)步骤③中,实验组的操作是                        。 ‎ ‎(3)若在某次调查中,某一实验组平板上菌落平均数为36个/平板,而空白对照组的一个平板上出现了6个菌落,这种结果说明在此次调查中出现了    现象。若将30(即36-6)个/平板作为本组菌落数的平均值,该做法    (填“正确”或“不正确”)。 ‎ ‎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某一质粒载体如图所示,外源DNA插入到Ampr或Tetr中会导致相应的基因失活(Ampr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etr 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有人将此质粒载体用BamHⅠ酶切后,与用BamHⅠ酶切获得的目的基因混合,加入DNA连接酶进行连接反应,用得到的混合物直接转化大肠杆菌。结果大肠杆菌有的未被转化,有的被转化。被转化的大肠杆菌有三种,分别是含有环状目的基因、含有质粒载体、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回答下列问题:‎ ‎(1)质粒载体作为基因工程的工具,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有        (答出两点即可),而作为基因表达载体,除满足上述基本条件外,还需具有启动子和终止子。 ‎ ‎(2)如果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在上述四种大肠杆菌细胞中,未被转化的和仅含环状目的基因的细胞是不能区分的,其原因是                    ;并且    和    的细胞也是不能区分的,其原因是                    。在上述筛选的基础上,若要筛选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单菌落,还需使用含有    的固体培养基。 ‎ ‎(3)基因工程中,某些噬菌体经改造后可以作为载体,其DNA复制所需的原料来自于     。 ‎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全国卷Ⅰ)‎ ‎1.B 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A错误;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其细胞核中含有DNA和RNA,B正确;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不具有线粒体,C错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光反应过程中有ATP的合成,D错误。‎ 知识归纳 带“菌”字的生物除真菌(如酵母菌、霉菌等)外,一般都为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等);带“藻”字的生物除了蓝藻外,一般都为真核生物。‎ ‎2.C 由题意知,离子泵参与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需要消耗能量,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A、B错误;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影响血液中氧气的运输,影响有氧呼吸产生ATP,从而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C正确;蛋白质变性剂可使离子泵变性失活,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错误。‎ 知识拓展 一氧化碳中毒机理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高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造成组织窒息,尤其对大脑的影响最为严重。‎ ‎3.C 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缓冲液可维持溶液的pH,所以缓冲液应在底物与酶混合之前加入,反应时间的测定则应在底物与酶混合之后开始,据此可判断C项符合题意。‎ 审题方法 对比4个选项的步骤,结合缓冲液加入时间和开始计时时间,即可轻松作答。‎ ‎4.B 线粒体内膜上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可产生ATP,A正确;突触间隙中的组织液属于细胞外液,神经递质通过扩散的方式在突触间隙中移动,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消耗ATP,C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的过程中有K+外流和排钠吸钾(钠钾泵)过程,其中后者为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ATP,D正确。‎ 易错警示 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与Na+内流(顺浓度梯度)有关;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与K+外流(顺浓度梯度)有关;神经细胞为了维持膜外钠离子浓度高和膜内钾离子浓度高的浓度差,需要依靠钠钾泵进行排钠吸钾过程(逆浓度梯度)。‎ ‎5.B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而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态系统重新利用,故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具有单向流动的特点,B错误。‎ 审题方法 解题时要注意找到“题眼”,如根据本题的“能量可反复利用”即可采用直选法解题。‎ ‎6.D 理论上,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p,则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均为p2,A错误;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q,则正常基因频率为1-q,男性和女性中正常的概率均为(1-q)2,患病概率均为1-(1-q)2=2q-q2,B错误;若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n,则男性(X-Y)中的发病率为n,D正确;若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m,则正常基因频率为1-m,女性中正常的概率为(1-m)2,患病概率为1-(1-m)2=2m- m2,C错误。‎ 思路梳理 本题的解题可以采用“倒叙法”,即假设遗传病致病基因的频率为某值,然后按各选项要求计算遗传病的发病率,从而作出正确判断。‎ ‎29.答案 (1)γ (2)α (3)一个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双链DNA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两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中,因此在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2个带有标记 解析 (1)由题意知,该酶可催化ATP水解产生ADP,此过程中断裂的应是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从而使ATP中γ位上的磷酸基团脱离,此磷酸基团可在该酶的作用下转移到DNA末端上。(2)脱氧核苷酸中的磷酸应对应于dATP的α位上的磷酸基团,若用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则dATP需脱去β位和γ位上的磷酸基团形成脱氧核苷酸,所以参与DNA分子组成的脱氧核苷酸中只有α位上的磷酸基团。(3)1个噬菌体含有1个双链DNA分子,用DNA分子被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由于DNA分子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即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在复制中保留下来,且分别进入不同的DNA分子中,所以理论上不管增殖多少代,子代噬菌体中只有2个噬菌体含有32P。‎ 解后反思 生物学科重视实验研究,因此以生物实验为背景进行知识和能力考查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因此利用已知的高中生物知识正确理解和分析题干所给新信息,是审题和解题的关键,例如本题(1)中可利用ATP水解的实质理解所给酶的作用位点,便可轻松解题。‎ ‎30.答案 (1)光照强度 (2)CO2浓度 ‎(3)乙组光合作用强度与甲组的不同是由环境因素低光照引起的,而非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的 解析 (1)在光饱和点(b点)之前,甲组植物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是光照强度。(2)光饱和点之后,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是温度、CO2浓度等。(3)对比甲组、乙组曲线可知,在低光照下培养后乙组植物的光合能力比甲组的低,但其子代在甲组的条件下培养,光合能力与甲组相同,这说明低光照培养未能改变植物的遗传特性,乙组光合作用强度与甲组不同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而不是遗传物质改变造成的。‎ 方法技巧 光合作用曲线中限制因子的判断方法:光合作用的限制因子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CO2浓度等,光合作用曲线在达到稳定之前的限制因子是横坐标所示的环境因子;在达到稳定之后限制因子是除横坐标之外的其他限制因子;在分析时还需要注意题干中所给的条件或要求。‎ ‎31.答案 (1)免疫功能下降 ‎(2)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大量分泌抗体 ‎(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 解析 (1)由题意知,感染病毒甲后,动物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免疫功能下降,因此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2)甲疫苗的实质是处理后的抗原,可引起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起到预防相应疾病的作用。(3)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运输方式均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均形成囊泡,且均需要消耗能量。‎ 知识拓展 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的区别:免疫预防需注射疫苗(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使机体具有长期预防相应病原体的能力;免疫治疗往往注射血清(含有抗体),使机体快速增强针对相应病原体的免疫能力,但是不能使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对该病原体不具有免疫预防作用。‎ ‎32.答案 (1)不能 ‎(2)实验1:‎ 杂交组合:♀黄体×♂灰体 预期结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都表现为黄体 实验2:‎ 杂交组合:♀灰体×♂灰体 预期结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中一半表现为灰体,另一半表现为黄体 解析 (1)假设与体色相关的基因用A、a表示。灰体雌蝇与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出现了灰体和黄体,由此不能判断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而子代雌雄个体中灰体和黄体的比例均为1∶1,基因在常染色体(如亲本基因型为Aa×aa)或X染色体上(如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均可出现此比例,所以不能确定基因的位置。(2)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黄体(用基因a表示)为隐性性状,则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子代基因型为XAXa(灰体♀)、XaXa(黄体♀)、XAY(灰体♂)、XaY(黄体♂)。伴性遗传后代的表现型往往与性别相关联,所以若要证明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所选个体杂交子代表现型能表现出性别差异。分析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可得出两组杂交组合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①♀黄体(XaXa)×♂灰体(XAY)→XAXa(灰体♀)、XaY(黄体♂),子代中所有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都表现为黄体;②♀灰体(XAXa ‎)×♂灰体(XAY)→XAXA(灰体♀)、XAXa(灰体♀)、XAY(灰体♂)、XaY(黄体♂),子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中灰体与黄体各半。‎ 规律总结 遗传实验解题的关键思路:假设某种情况→写出亲本基因型→分析子代表现型→与其他假设比较找差异→以“若……则……”形式写结论。‎ ‎39.答案 (1)牛肉膏、蛋白胨 琼脂 ‎(2)将各实验组平板分别放置在教室不同高度的位置上,开盖暴露一段时间 ‎(3)污染 不正确 解析 (1)培养基中的牛肉膏和蛋白胨可为培养基中的微生物提供氮源;制备固体培养基需加入琼脂。(2)该实验的目的是了解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所以需在教室不同高度的位置分别用平板收集微生物即开盖暴露一段时间。(3)该实验中空白对照组不应出现菌落,若空白对照组出现了菌落,则说明此次调查中出现了污染现象,实验组的污染情况不能确定,故不能用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菌落数的差值作为实验结果,而应重新进行实验。‎ ‎40.答案 (1)能自我复制、具有标记基因 ‎(2)二者均不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在该培养基上均不生长 含有质粒载体 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或答含有重组质粒) 二者均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在该培养基上均能生长 四环素 (3)受体细胞 解析 (1)质粒作为载体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有:能自我复制、具有标记基因、含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等。(2)由题意可知,未被转化的和仅含环状目的基因的细胞中均不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所以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均不能生长。质粒载体上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和四环素抗性基因,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中仅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所以含有质粒载体和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细胞均能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但前者可以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长而后者不能,所以可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筛选出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单菌落。(3)噬菌体属于病毒,病毒增殖过程中所需的原料均来自于受体细胞。‎ 知识归纳 标记基因要点总结:①一般将一些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②标记基因的主要作用是鉴定和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③标记基因表达产物对什么物质有抗性,在筛选培养时则在培养基中加入什么物质;④标记基因若被插入了外源DNA片段,则该标记基因会被破坏。‎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课标全国卷Ⅱ)‎ 理综生物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 B.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 C.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 ‎2.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 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3.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 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4.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 B.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 C.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D.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 ‎5.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6.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 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一)必考题(共39分)‎ ‎29.(10分)‎ 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 ℃)、B组(40 ℃)和C组(60 ℃),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    组。 ‎ ‎(2)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 ℃,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    。 ‎ ‎(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    ,原因是                        。 ‎ ‎(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      ,其特性有        (答出两点即可)。 ‎ ‎30.(9分)‎ 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    (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    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    ,再到达突触后膜。 ‎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    。 ‎ ‎31.(8分)‎ B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BTB的弱碱性溶液颜色可随其中CO2浓度的增高而由蓝变绿再变黄。某同学为研究某种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用少量的NaHCO3和BTB加水配制成蓝色溶液,并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使溶液变成浅绿色,之后将等量的浅绿色溶液分别加入到7支试管中。其中6支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支不加水草,密闭所有试管。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见下表。‎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7‎ 水草 无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距日光灯 的距离(cm)‎ ‎20‎ 遮光*‎ ‎100‎ ‎80‎ ‎60‎ ‎40‎ ‎20‎ ‎50 min后试管 中溶液的颜色 浅绿色 X 浅黄色 黄绿色 浅绿色 浅蓝色 蓝色 ‎*遮光是指用黑纸将试管包裹起来,并放在距日光灯100 cm的地方。‎ 若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50 min后1号试管的溶液是浅绿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由                 引起的;若1号试管的溶液是蓝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    (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 ‎(2)表中X代表的颜色应为    (填“浅绿色”、“黄色”或“蓝色”),判断依据是                      。 ‎ ‎(3)5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在照光前后没有变化,说明在此条件下水草                         。 ‎ ‎32.(12分)‎ 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 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  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 ‎      ↓           ↓‎ 有毛黄肉∶有毛白肉为1∶1   全部为无毛黄肉 ‎     实验1          实验2‎ 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C ‎     ↓‎ ‎  全部为有毛黄肉 ‎    实验3‎ 回答下列问题:‎ ‎(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    ,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    。 ‎ ‎(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        。 ‎ ‎(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 ‎(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 ‎(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    。 ‎ ‎(二)选考题:共15分。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苹果醋是以苹果汁为原料经发酵而成的。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的呼吸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图中过程①和②是苹果醋生产的第一阶段,在酵母菌细胞的       中进行,其产物乙醇与    试剂反应呈现灰绿色,这一反应可用于乙醇的检验;过程③在酵母菌细胞的    中进行。与无氧条件相比,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增殖速度    。 ‎ ‎(2)第二阶段是在醋酸杆菌的作用下将第一阶段产生的乙醇转变为醋酸的过程,根据醋酸杆菌的呼吸作用类型,该过程需要在    条件下才能完成。 ‎ ‎(3)在生产过程中,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发酵温度不同,第一阶段的温度    (填“低于”或“高于”)第二阶段的。 ‎ ‎(4)醋酸杆菌属于    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    (填“含有”或“不含有”)线粒体。 ‎ ‎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下图表示通过核移植等技术获得某种克隆哺乳动物(二倍体)的流程。‎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正常细胞核,染色体数为2n,则其性染色体的组成可为    。过程①表示去除细胞核,该过程一般要在卵母细胞培养至适当时期再进行,去核时常采用    的方法。②代表的过程是    。 ‎ ‎(2)经过多次传代后,供体细胞中    的稳定性会降低。因此,选材时必须关注传代次数。 ‎ ‎(3)若获得的克隆动物与供体动物性状不完全相同,从遗传物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 ‎(4)与克隆羊“多莉(利)”培育成功一样,其他克隆动物的成功获得也证明了                。 ‎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全国卷Ⅱ)‎ ‎1.B 有丝分裂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而在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A正确。造血干细胞是由受精卵经分裂,并发生一定程度分化而形成的,属于多能干细胞,B错误。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正确。植物叶肉细胞具有全能性,可通过组织培养形成新植株,D正确。‎ 知识拓展 干细胞可分为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 ‎2.C 因为该物质可使DNA双链不能解开,DNA复制时需要解旋,所以若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该物质,会导致细胞中DNA复制发生障碍,A正确;由于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因此,RNA转录前需要DNA解旋,B正确;因为该物质使DNA复制不能完成,所以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C错误;该物质能抑制DNA复制,因此,可抑制癌细胞增殖,D正确。‎ 审题方法 ①抓住“题眼”——“使DNA双链不能解开”。②挖掘隐含条件:因该物质使DNA双链无法解旋,从而影响DNA复制、转录等一系列相关的生理活动。‎ ‎3.D 当机体内、外环境变化时,可能影响内环境稳态,机体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其中包括调节激素的分泌等,A正确;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B正确;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需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C正确;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D错误。‎ 知识拓展 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4.C 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可溶于无水乙醇中,A正确;Mg2+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可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B正确;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蓝紫光用于光合作用,C错误;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D正确。‎ 知识归纳 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等可见光。叶绿素的形成除需要有正常基因外,还需要有光、水、适宜的温度以及N、Mg等矿质元素。‎ ‎5.C A项表述的是逐个计数法,不是样方法,A错误;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求得的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较正常数值偏低,B错误;随机取样后,应先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再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C正确;D选项得出的是甲地蒲公英的总数,不是种群密度,D错误。‎ 知识归纳 样方法适合不能活动或活动范围很小的生物,其基本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及范围、选取样方(随机取样)、计数、计算。先计算各样方的密度,再求出所有样方密度的平均值。‎ ‎6.D 因为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可推测该性状可能为伴X遗传。又据题干可知,亲本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可推测亲本杂交组合为XGXg、XgY,理论上,其子代基因型有XGXg、XgXg、XGY、XgY,又因为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可推测XGY的个体致死,从而出现子一代中雌∶雄=2∶1。由此可推测XGXG雌性个体致死。‎ 方法技巧 当看到有致死效应后,雌雄个体数不是1∶1或表现型与性别相关联时,应大胆假设为伴性遗传,然后进行求证;其次记住伴X遗传的几个特定杂交组合结果是解题的关键。‎ ‎29.答案 (10分)‎ ‎(1)B ‎(2)加快 ‎(3)不变 60 ℃条件下,t2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产物总量也不会增加 ‎(4)蛋白质或RNA 高效性和专一性 解析  本题考查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的相关知识。(1)由图可见,在O~t1范围内,B组产物浓度最高,且曲线的切线斜率最大,可知B组酶活性最高。(2)由图可知,在时间t1之前,温度从20 ℃提高到40 ℃,酶促反应速度加快,所以,A组提高10 ℃后,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加快。(3)据图可知,C组在t2时,产物浓度远低于A、B两组,说明反应物并没完全反应完毕,而且t2前后产物浓度不变,说明酶已完全失活,因此,t2时增加底物量,产物不再增加。(4)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的特性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等。‎ 方法技巧 坐标曲线图的分析方法:一看横坐标、纵坐标;二找自变量和因变量;三注意曲线的交点、拐点。‎ ‎30.答案 (9分)‎ ‎(1)C 能 ‎(2)胞吐 突触间隙 ‎(3)兴奋 解析 本题考查突触的相关知识。(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B表示ADP和Pi,E表示ATP。据图可知,A-C在突触间隙中,被D酶催化分解成A和C,其中,C又被突触前膜吸收回突触小体中,重新与A反应生成A-C,由此可知C能循环利用。神经递质种类很多,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类、一氧化氮等。(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再到达突触后膜。(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A-C将无法分解,会导致受体持续受A-C刺激,从而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解后反思 一是要立足于教材,掌握好基础知识,包括课本上的“相关信息”、“学科交叉”、“知识链接”等栏目;二是要培养审题、获取信息等能力;三是要培养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31.答案 (8分)‎ ‎(1)不同光强下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不可靠的 ‎(2)黄色 水草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溶液中CO2浓度高于3号管 ‎(3)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吸收与释放的CO2量相等 解析 本题考查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用BTB(溴麝香草酚蓝)指示CO2浓度。(1)题中距日光灯的距离表示光照的强弱。1号试管没有水草,为空白对照组;2号试管遮光,其内水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呼吸作用;3~7号试管内的水草在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大小引起各试管颜色的变化。若1号试管的溶液是蓝色,说明光照能导致CO2‎ 减少,那么,2至7号试管颜色的变化并不全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所致,实验结果并不可靠。(2)2号试管在遮光条件下,水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呼吸作用,50 min后试管内CO2较多,溶液颜色应为黄色。判断的依据是2号试管与3号试管只有一个自变量(是否遮光),2号试管比3号试管CO2多,所以溶液颜色为黄色。(3)5号试管溶液颜色在照光前后没有变化,说明CO2浓度不变,因此推测水草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 方法技巧 分析表格,找出表格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再分析表格中数据变化的规律,必要时,可将表格转化成坐标曲线图分析;培养对实验结果的处理能力;注意表格数据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32.答案 (12分)‎ ‎(1)有毛 黄肉 ‎(2)DDff、ddFf、ddFF ‎(3)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 ‎(5)ddFF、ddFf 解析 本题考查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1)通过实验1和实验3可知,有毛与无毛杂交后代均为有毛,可知有毛为显性性状。通过实验3可知,白肉与黄肉杂交,后代均为黄肉,可断定黄肉为显性性状。(2)通过实验1有毛A与无毛B杂交后代全为有毛可知:A为DD,B为dd。同理通过实验3可知C为dd;通过实验3白肉A和黄肉C杂交后代全为黄肉可知,A为ff,C为FF;通过实验1白肉A和黄肉B杂交后代黄肉∶白肉=1∶1,可知B为Ff,所以A的基因型为DDff,B的基因型为ddFf,C的基因型为ddFF。(3)B的基因型为ddFf,自交后代根据分离定律可得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4)实验3亲本的基因型为DDff与ddFF,子代基因型为DdFf,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子代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5)实验2亲本的基因型为ddFf与ddFF,它们杂交后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为ddFF、ddFf。‎ 方法技巧 ①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拆分为若干分离定律问题分别分析;②运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 ‎39.答案 (1)细胞质基质 重铬酸钾 线粒体 快 (2)有氧 (3)低于 (4)原 不含有 解析 (1)图中过程①和②表示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发生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乙醇可在酸性条件下与重铬酸钾试剂发生颜色反应;过程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与无氧呼吸相比,有氧呼吸过程释放的能量多,所以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繁殖速度较快。(2)醋酸杆菌是好氧菌,所以乙醇转变为醋酸的过程需要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完成。(3)酵母菌和醋酸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是 20 ℃和30~35 ℃。(4)醋酸杆菌属于细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不含有线粒体。‎ ‎40.答案 (15分)‎ ‎(1)XX或XY 显微操作 胚胎移植 ‎(2)遗传物质 ‎(3)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会对克隆动物的性状产生影响 ‎(4)动物已分化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解析  (1)因供体的性别不确定,故其细胞核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或XY;一般将卵母细胞培养到MⅡ中期,用显微操作法将其细胞核去除;②代表的过程是胚胎移植。(2)传代培养10代以内的细胞可以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超过10代以后,供体细胞中遗传物质的稳定性会降低。(3)克隆动物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来自卵母细胞的细胞质,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对克隆动物的性状会产生影响。(4)克隆动物的成功可以证明动物已分化的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疑难突破 识记克隆动物的原理及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课标全国卷Ⅲ)‎ 理综生物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 B.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相同 C.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 D.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 ‎2.在前人进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是(  )‎ ‎①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②用紫外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高产青霉素菌株 ‎③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④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4.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端的琼脂块均不含IAA。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与b'侧的相等 B.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的IAA含量不同 C.胚芽鞘b'侧细胞能运输IAA而c'侧细胞不能 D.琼脂块d'从a'中获得的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 ‎5.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6.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 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 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一)必考题(共39分)‎ ‎29.(10分)‎ 为了探究某地夏日晴天中午时气温和相对湿度对A品种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生长状态一致的A品种小麦植株分为5组,1组在田间生长作为对照组,另4组在人工气候室中生长作为实验组,并保持其光照和CO2浓度等条件与对照组相同。于中午12:30测定各组叶片的光合速率,各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 对照组 实验组一 实验组二 实验组三 实验组四 实验处理 温度/℃‎ ‎36‎ ‎36‎ ‎36‎ ‎31‎ ‎25‎ 相对湿度/%‎ ‎17‎ ‎27‎ ‎52‎ ‎52‎ ‎52‎ 实验结果 光合速率/‎ mg CO2·dm-2·h-1‎ ‎11.1‎ ‎15.1‎ ‎22.1‎ ‎23.7‎ ‎20.7‎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本实验结果,可以推测中午时对小麦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    ,其依据是      ;并可推测,    (填“增加”或“降低”)麦田环境的相对湿度可降低小麦光合作用“午休”的程度。 ‎ ‎(2)在实验组中,若适当提高第    组的环境温度能提高小麦的光合速率,其原因是                      。 ‎ ‎(3)小麦叶片气孔开放时,CO2进入叶肉细胞的过程    (填“需要”或“不需要”)载体蛋白,    (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 ‎ ‎30.(9分)‎ 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    ,其原因是                        。 ‎ ‎(2)在饥饿条件下,一段时间内人体血浆中葡萄糖和酮体浓度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其酸性较强。人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进食时,需要注射葡萄糖溶液,据图分析,注射葡萄糖溶液除了可以满足能量需求外,还可以                  。 ‎ ‎31.(8分)‎ 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丰富度是指         。 ‎ ‎(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 ‎ ‎                    。 ‎ ‎(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                         。 ‎ ‎32.(12分)‎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两种来源。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所涉及的碱基对的数目不同,前者所涉及的数目比后者    。 ‎ ‎(2)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    为单位的变异。 ‎ ‎(3)基因突变既可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隐性突变),也可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显性突变)。若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AA和aa植株分别发生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且在子一代中都得到了基因型为Aa的个体,则最早在子    代中能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    代中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    代中能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最早在子    代中能分离得到隐性突变纯合体。 ‎ ‎(二)选考题:共15分。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某同学用新鲜的泡菜滤液为实验材料分离纯化乳酸菌。分离纯化所用固体培养基中因含有碳酸钙而不透明,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回答下列问题:‎ ‎(1)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需要用    对泡菜滤液进行梯度稀释,进行梯度稀释的理由是                      。 ‎ ‎(2)推测在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有           和        。分离纯化时应挑选出            的菌落作为候选菌。 ‎ ‎(3)乳酸菌在-20 ℃长期保存时,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    (填“蒸馏水”、“甘油”或“碳酸钙”)。 ‎ ‎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图(a)中的三个DNA片段上依次表示出了EcoRⅠ、BamHⅠ和Sau3AⅠ三种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序列与切割位点,图(b)为某种表达载体的示意图(载体上的EcoRⅠ、Sau3AⅠ的切点是唯一的)。‎ 图(a)‎ 图(b)‎ 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经BamHⅠ酶切后得到的目的基因可以与上述表达载体被    酶切后的产物连接,理由是                    。 ‎ ‎(2)若某人利用图(b)所示的表达载体获得了甲、乙、丙三种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子,如图(c)所示。这三种重组子中,不能在宿主细胞中表达目的基因产物的有    ,不能表达的原因是                                        。 ‎ 图(c)‎ ‎(3)DNA连接酶是将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的酶,常见的有       和      ,其中既能连接黏性末端又能连接平末端的是            。 ‎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全国卷Ⅲ)‎ ‎1.C 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A错误;不同膜中蛋白质的种类不完全相同,其功能也不完全相同,B错误;分泌蛋白以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主要依赖于膜脂的流动性,C正确;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D错误。‎ 知识归纳 磷脂双分子层是所有膜结构的基本支架,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2.B ①③采用的核心技术均是同位素标记法,②为用紫外线等诱导青霉菌发生基因突变,属于诱变育种,④为用染色剂对细胞染色进而观察特定结构,B项正确。‎ 疑难突破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各实验所采用的实验方法,并注意进行归纳总结。‎ ‎3.B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可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可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A正确;肾小管是通过被动运输吸收水分的,B错误;摄盐过多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机体在大脑皮层产生渴感可通过增加饮水量来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C正确;饮水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导致尿生成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正确。‎ 知识归纳 机体主要是通过调节饮水量和尿生成量来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的;水分的跨膜运输方式只有被动运输。‎ ‎4.D 因琼脂块a中不含IAA,所以胚芽鞘b侧和c侧均不含外源IAA,B错误;琼脂块a'中含有IAA,通过极性运输使胚芽鞘b'侧含有外源IAA,A错误;胚芽鞘b'侧和c'侧细胞均有运输IAA的能力,C错误;琼脂块a'中的IAA在向琼脂块d'运输过程中,因IAA发挥作用后被灭活,使得琼脂块d'从a'中获得的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D正确。‎ 易错警示 IAA发挥作用后被灭活,不能多次使用。‎ ‎5.C 根据题意可写出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鹰的迁入延长了食物链,使能量消耗的环节(营养级)增加,但没有改变能量流动的方向,C正确、D错误;鹰的迁入使黄雀的数量减少,导致黄雀的食物螳螂的数量增多,进而导致蝉的数量减少,A错误;细菌产生的能量大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流向生产者,B错误。‎ 思路梳理 题干信息显示鹰捕食黄雀,所以鹰的迁入延长了食物链。‎ ‎6.D 根据题意,由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白花≈9∶7,可推知红花与白花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假设相关基因用A、a和B、b表示),即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C错误;双显性(A_B_)基因型(4种)的植株表现为红花,B错误;单显性(A_bb和aaB_)和双隐性(aabb)基因型的植株均表现为白花,所以F2中白花植株有的为纯合体,有的为杂合体,A错误;F2中白花植株共有5种基因型,比红花植株(4种)基因型种类多,D正确。‎ 方法技巧 对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植株利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得出“红花∶白花≈9∶7”是解答本题的突破口。‎ ‎29.答案 (1)湿度(或答相对湿度)(1分) 在相同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改变时光合速率变化较大(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增加(1分)‎ ‎(2)四(1分) 该实验组的环境温度未达到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3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3)不需要 不需要(每空1分,共2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及CO2进入叶肉细胞的方式。(1)分析对照组、实验组一和实验组二可知,高温条件下(温度均为36 ℃),适当增加相对湿度时,叶片光合速率的增加量相对较大,而分析实验组二、三、四可知,在相对湿度较高的条件下(相对湿度均为52%),适当降低温度时,叶片光合速率的增加量较小,甚至降低。所以,中午时对小麦光合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相对湿度;并由增加相对湿度,叶片的光合速率增大可推知,增加麦田环境的相对湿度可降低小麦光合作用“午休”的程度。(2)对比实验组三和实验组四可知:因温度降低,叶片的光合速率下降,所以适当提高第四组的环境温度能提高小麦的光合速率。(3)CO2进入叶肉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既不需要载体蛋白,也不需要消耗ATP。‎ 方法总结 分析多因子变量时,一定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分析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时,温度为单一变量,相对湿度为无关变量,其应该相同,同理,相对湿度为单一变量时,温度应该相同。‎ ‎30.答案 (1)高(2分) 在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使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在进食后则相反(3分)‎ ‎(2)避免因酮体浓度升高而引起的内环境pH下降(4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及利用题干信息的能力。(1)人体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为维持血糖平衡,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胰岛素分泌量降低;而进食后,因糖的吸收血糖浓度升高,使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降低,胰岛素含量增加,所以饥饿时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比值高于进食后二者的比值。(2)分析题中信息可知:注射葡萄糖溶液既可以满足能量需要,又可以通过减少因脂肪酸的分解而产生的酮体,来维持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 疑难突破 正确分析饥饿时和进食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含量的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1.答案 (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分)‎ ‎(2)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3分)‎ ‎(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3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解析 (1)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冻原生态系统中,因环境温度低,分解者的数量少且分解能力弱,导致土壤有机物质分解量少,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3)因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是逐级递减的,所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 ‎32.答案 (1)少(2分) (2)染色体(2分) (3)一 二 三 二(每空2分,共8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1)基因突变是以基因中碱基对作为研究对象的,不改变基因的数量,而染色体变异可改变基因的数量,所以基因突变中涉及的碱基对数目比较少。(2)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以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以发生以染色体为单位的(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变异。(3)aa植株发生显性突变可产生Aa的子一代个体,最早在子一代中能观察到显性突变性状,子一代自交,最早在子二代中能出现显性突变纯合体,子二代自交依据是否发生性状分离,可在子三代中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AA植株发生隐性突变产生Aa的子一代个体,子一代自交最早在子二代中能观察到隐性突变性状,表现为隐性突变性状的即为隐性突变纯合体。‎ 易错警示 注意:①显性突变体的性状在子一代可观察到,子二代可出现显性突变纯合体,子三代可分离得到显性纯合体。②区分“分离得到”与“出现”含义的不同。‎ ‎39.答案 (1)无菌水(2分) 泡菜滤液中菌的浓度高,直接培养很难分离得到单菌落(3分)‎ ‎(2)鉴别乳酸菌 中和产生的乳酸(或酸)(每空3分,共6分) 具有透明圈(2分)‎ ‎(3)甘油(2分)‎ 解析 (1)分离纯化乳酸菌时,由于泡菜滤液中菌的浓度高,因此需要用无菌水对泡菜滤液进行梯度稀释,其目的是将聚集在一起的乳酸菌分散成单个细胞,以便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菌落。(2)乳酸菌代谢过程中可产生乳酸,若在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则碳酸钙既可以中和乳酸,‎ 又可以在乳酸菌菌落的周围出现明显透明圈,据此可以用于乳酸菌的鉴别。(3)乳酸菌在-20 ℃长期保存时,为了避免水结冰产生冰晶损伤细胞,在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甘油。‎ ‎40.答案 (1)Sau3AⅠ 两种酶切割后产生的片段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每空2分,共4分)‎ ‎(2)甲和丙(2分) 甲中目的基因插入在启动子的上游,丙中目的基因插入在终止子的下游,二者的目的基因均不能被转录(3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3)E·coliDNA连接酶 T4DNA连接酶 T4DNA连接酶(每空2分,共6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解析 (1)分析图(a)可知,限制酶Sau3AⅠ与BamHⅠ切割DNA后形成的黏性末端相同,故经这两种酶切割得到的产物可以用DNA连接酶进行连接。(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为保证目的基因能在宿主细胞中成功表达,目的基因应插入在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据此可判断甲、丙均不符合要求,目的基因均不能被转录。(3)常见的DNA连接酶有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其中T4DNA连接酶既能连接黏性末端又能连接平末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