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及发酵工程高考真题新题模拟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微生物及发酵工程高考真题新题模拟

第 6 单元·微生物及发酵工程·(高考真题+新题模拟) 高考真题 1.(10 全国 1)下列是与微生物培养有关的问题,请回答: (1)某细菌固体培养基的组成成分是 KH2PO4、Na2HPO4、MgSO4、葡萄糖、尿 素、琼脂和蒸馏水,其中凝固剂是_______,碳源是_______,氮源是__ _____。已知只有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故该培养基属于___ _培养基。按照化学成分分类,该培养基属于___培养基。从同化作用类型上看,用该 培养基培养的细菌属于____。 (2)将少量细菌接种到一定体积的液体培养基中,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菌 体数目,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可得到细菌的______曲 线。该曲线中以菌体数目的对数作为纵坐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实验室中,为了获得形态和生理特征一致的菌体,一般应在_ __期取材;在生产中,常搜集培养至___期的细菌用于次级代谢产物的提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考查微生物的营养。第(1)小题,该培养基 中,琼脂为凝固剂,葡萄糖为碳源,尿素为氮源;由于只有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在该培 养基上生长,可以用来选择出能够合成脲酶的细菌,在功能上称为选择培养基;由于其化 学成分明确,故又称为合成培养基;由于该培养基中存在着有机碳源葡萄糖,故可推测从 同化作用类型上看,用该培养基培养的细菌属于异养型。 第(2)小题,在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上培养微生物,定期取样,然后以时间为横坐 标,以细菌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称为微生物的群体生长曲线,之所以以菌体 数目的对数作为纵坐标的原因是菌体数目往往非常大,且变化率也很高,直接以菌体数目 为纵坐标不利于作图。实验室中,为了获得形态和生理特征一致的菌体,一般应在对数期 取材;在生产中,常搜集培养至稳定期的细菌用于次级代谢产物的提取。 【答案】 (1)琼脂 葡萄糖 尿素 选择 合成 异养型 (2)群体生长 菌体数目往往非常大,且变化率也很高,以菌体数目的对数为纵坐 标有利于作图 对数 稳定 2.(10 全国卷Ⅱ)某种细菌体内某氨基酸 的生物合成途径如图: 这种细菌的野生型能在基本培养基(满足野生型细菌生长 的简单培养基)上生长,而由 该种细菌野生型得到的两种突变型(甲、乙)都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在基本培养基 上若添加中间产物 ,则甲、乙都能生长;若添加中间产物 ,则乙能生长而甲不能生 长。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甲能积累中间产物 1, 而乙不能积累。请回答: (1)根据上述资料可推论:甲中酶的功能丧失;乙中酶的功能丧失,甲和乙中酶的功能都 正常。由野生型产生甲、乙这两种突变型的原因是野生型的(同一、不同)菌体中的不同 发生了突变,从而导致不同酶的功能丧失。如果想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少量的来生产中间 产物 1,则应选用(野生型、甲、乙)。 (2)将甲、乙混合接种于基本培养基上能长出少量菌落,再将这些菌落单个挑出分别接种 在 基 本 培 养 基 上 都 不 能 生 长 。 上 述 混 合 培 养 时 乙 首 先 形 成 菌 落 , 其 原 因 是 。 (3)在发酵过程中,菌体中含量过高时,其合成速率下降。若要保持其合成速率,可采取 的 措 施 是 改 变 菌 体 细 胞 膜 的 , 使 排 出 菌 体 外 。 3.(10 安徽卷)大肠杆菌可以直接利用葡萄糖,也可以 通过合成 -半乳糖苷酶将乳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加 以利用。将大肠杆菌培养在含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 中,测定其细胞总数及细胞内-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变化 (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0~50min,细胞内无-半乳糖苷酶基因 B.50~100min,细胞内无分解葡萄糖的酶 C.培养基中葡萄糖和乳糖同时存在时,-半乳糖苷酶基因开始表达 D.培养基中葡萄糖缺乏时,-半乳糖苷酶基因开始表达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微生物相关知识,作为微生物的代谢调节有酶的合成和酶的活性调 节两种,本题考点是酶的合成调节,在有葡萄糖存在时,大肠杆菌直接利用现有的葡萄 糖,当没有葡萄糖时才合成分解乳糖的—半乳糖苷酶,才利用乳糖作为能源物质,所以 D 选项正确。 模拟新题 1.(2010 四川省威远中学模拟)为证明“圆褐固氮菌促进植物枝条生根是通过产生的分泌 物影响生根的”,设计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实验的关键设计思路是 A.设法将圆褐固氮菌与杂菌分开,观察圆褐固氮菌的作用 B.将圆褐固氮菌与植物枝条一起培养,观察枝条的生根现象 C.设法将圆褐固氮菌的分泌物与圆褐固氮菌分开,单独地观察分泌物的作用 D.用未培养过圆褐固氮菌的培养液做对照 [答案]C 【解析】由于要证明的是,圆褐固氮菌促进植物枝条生根是通过产生的分泌物来影响生根 的,不能直接观察圆褐固氮菌的作用,故 A 错;将圆褐固氮菌与植物枝条一起培养来观察 枝条的生根现象,无法确认是植物枝条还是圆褐固氮菌的作用,故 B 错;用未培养过圆褐 固氮菌的培养液做对照,关键设计思路是要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不是具体的对照组 的处理。 2.(2011·全品预测)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 关于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根瘤菌可与豆科植物共生固氮,根瘤菌是消费者 B.土壤中某些微生物能将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这些生物是分解者 C.圆褐固氮菌可以在土壤中自生固氮,所以圆褐固氮菌是消费者 D.硝化细菌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可已经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是生产者 【答案】C 【解析】A 根瘤菌与都可植物共生,豆科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根瘤菌为豆科植物提 供 NH3,即根瘤菌从豆科植物活体摄取营养物质,所以根瘤菌为消费者;B 分解土壤中有机 物获取营养物质微生物,应该属于分解者;C 圆褐固氮菌虽然自生固氮,但是必须从土壤 中获取有机物以维持生存,所以不是消费者,是分解者;D 硝化细菌是化能合成作用的生 产者。 3.(2010 江西五校联考)如图甲是动物细胞融合过程,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 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对图中有关的生物学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 A、B 细胞只能取自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组织 B.图乙中 T2 到 T3 的曲线表明酶的活性已达到最大 C 图丙中 a、b、c 可依次表示某一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 DNA 分子数 D.图丁中,部分细菌、蓝藻可以完成①过程,④过程需氧,②过程不需氧 【答案】D 【解析】在动物细胞工程中,可选取的细胞的特点是一种细胞必须有增殖的能力,另一种 细胞根据需要进行选取,一般选用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组织,但也可以用骨髓瘤细 胞进行培养,故 A 错;在乙图中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麦芽糖的积累量,由图可知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上升,麦芽糖在增加,最后麦芽糖的量不变,从此图要得到酶的活 性应该以斜率的大小进行判断,从 T2 到 T3 时应该是酶的活性已经丧失或者淀粉反应完 全,B 错;在减数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数为 0,和丙图不相符,C 错; 正确的是 D,在丁图中,1 表示的是生物固氮过程,有固氮能力的细菌和蓝藻可以进行,2 是反硝化过程,反硝化细菌是厌氧性生物,4 是硝化过程,硝化细菌是需氧型生物,D 正 确。 4.(2010 广西梧州二模)圆褐固氮菌是自生固氮菌,青霉素会抑制圆褐固氮菌的生长繁殖 而不影响酵母菌等真菌的生长繁殖。现有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的混合物,请你设计一个实 验,分离并得到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 (1)材料用具:(略) (2)方法步骤: ①制备两种培养基,一种是培养基,另一种是培养基,将这两种培养基各自分成两份,依 次标上 A、a 和 B、b。 ②分别向 A、B 培养基中接种混合菌,适宜条件下培养 3~4 天。 ③分别从 A、B 培养基的菌落中挑取生长良好的菌种分别接种到 a、b 培养基中,在适宜条 件下培养 3~4 天。 (3)请回答: ①本实验配制的培养基属于培养基,实验步骤③的目的是。 ②圆褐固氮菌大量积累次级代谢产物的时期是,其与酵母菌在基因结构上的主要差异为。 ③青霉素抑制圆褐固氮菌的生长繁殖,其作用机理是破坏或抑制其细胞壁的形成。据此推 测青霉素不影响酵母菌生长繁殖的原因是。 ④生产上常用圆褐固氮菌制成菌剂施放到土壤中,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其原因是。 【答案】(2)①无氮 含青霉素的 (3)①选择 得到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 酵母菌 ②稳定期 圆褐固氮菌编码区是连续的,而酵母菌的编码区是间隔的,不连续的(2 分) ③酵母菌为真核生物,其细胞壁的成分与圆褐固氮菌不同(2 分) ④圆褐固氮菌可以固氮,为农作物提供氮素;可以分泌生长素,促进农作物的生长(2 分) 【解析】(2)圆褐固氮菌在无氮培养基上能生长而酵母菌不行,圆褐固氮菌在有青霉素的培 养基上不能生长而酵母菌可以,所以一种是无氮培养基,另一种是含青霉素的培养基。 (3)①因为此培养基的作用是分离并得到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所以选择培养 基。②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积累主要在稳定期。因圆褐固氮菌是原核生物,而酵母菌则是 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基因编码区是连续的,而真生物基因编码区是是间隔的,不连续的③ 虽然酵母菌和圆褐固氮菌都有细胞壁,但由于圆褐固氮菌是原核生物,而酵母菌则是真核 生物,它们的细胞壁成分是不同的。④圆褐固氮菌的优点是可以固氮,为农作物提供氮 素;还可以分泌生长素,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5.(2010 上海长宁质检)下列生物中不属于微生物类群的是 A.酵母菌 B.草履虫 C.香菇 D.水绵 [答案] D [解析] 生物可以分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酵母菌和香菇属于真菌, 草履虫属于原生动 物,二类生物都属于微生物,而水绵属于植物。 6.(2011·全品预测)(选自大纲版 2010 全品猜题报告 110 页专题 1 第 19 题) 微生物中有一些营养缺陷型,它们在一些营养物质的合成能力上出现缺陷,因此必须在基 本培养基中添加相应的有机营养成分,才能正常培养这些菌株。现有一种产氨短杆菌,体 内合成腺苷酸的途径如下图(A、B、C、D 为相应的酶)。用紫外线照射产氨短杆菌后发现有 一些菌体必须添加腺苷酸后才能生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想用这种细菌生产肌苷酸,则应使细菌体内的 C 酶不能合成 B.这种营养缺陷型菌株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腺苷酸是其生长因子 C.用含牛肉膏或蛋白胨的培养基来培养这种营养缺陷型细菌不能形成菌落 D.若菌体积累肌苷酸过多后会使 A 酶活性下降,这种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 【答案】C 【解析】牛肉膏或蛋白胨培养基来含有各种生长因子,培养这种营养缺陷型细菌能形成菌 落。 7.(2010 重庆万州区二次质量调研)3.下列培养基与其用途不相符合的是 A.因圆褐固氮菌为自生固氮微生物所以其培养基中不需添加有机物 B.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可分离到酵母菌和霉菌 C.用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的完全培养液培养大豆幼苗观察生长素促进生根 D.用含蔗糖、、植物激素的固体培养基可培养转基因抗虫棉的幼苗 【答案】A.【解析】圆褐固氮菌为异养型,培养基中需要有机碳源,只是不需氮源。 8.(2010 福建福州质检)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具有不同的抗原,给大鼠同时注射两种沙门氏 菌,一定时间后从大鼠体内分离出浆细胞,把每一个浆细胞单独培养在培养液中。提取并 分别保存该大鼠的血清、每一个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随后的实验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大鼠的血清与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混合后,前者含有的抗体与后者含有的抗原将产生 免疫反应 B .不同浆细胞的培养液混合,将出现免疫反应 C .每一种培养液只能使一种细菌失去活动能力 D .向大鼠的血清中分别加人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 [答案]C [解析]大鼠的血清含有 2 种抗体,而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只含有一种抗体,并没有抗原存 在,不同浆细胞的培养液混合,不会出现免疫反应;给大鼠同时注射两种沙门氏菌,都能 使大鼠分别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而体液免疫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血清 中含有这 2 种抗体,所以向大鼠的血清中分别加人甲、乙两种沙门氏菌,二种细菌都会出 现凝集现象。 9.(2010 北京崇文区第二次统考)请回答下列与大肠杆菌有关的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大肠杆菌属于 ;它的同化作用类型是。 (2)下表是某公司研发的一种培养大肠杆菌菌群的培养基配方。 成分 含量 蛋白胨 10.0g 乳糖 5.0g 蔗糖 5.0g K2HPO4 2.0g 显色剂 0.2g 琼脂 12.0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 1000mL 根据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培养基(选择、鉴别)。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是。 (3)培养大肠杆菌时,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要对培养基和 培养皿进行。 (4)现有一升水样,用无菌吸管吸取 1mL 轩至盛有 9mL 无菌水的试管中,依次稀释 103 稀 释度。各取 0.1mL 已稀释 103 倍的水样分别接种到三个培养基上培养,记录的菌 落数分别为 55、56、57,则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为。 (5)以下微生物发酵生产特定产物时,所利用主要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大肠杆菌相同的 是。 A.制作果酒 B.由果酒制作果醋 C.制作泡菜 D.制作腐乳 (6)利用培养基不仅可以分离培养微生物,也可以进行植物组织培养。与微生物培养明显 不同的是,用于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还需要加入。 [答案] (1)分解者异养型 (2)鉴别乳糖、蔗糖(蛋白胨) (3)稀释涂布平板法灭菌 (4)5.6×108 (5)B、C (6)植物激素(或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解析】(1)大肠杆菌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来合成组成自身的物质,属于 异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主要分解有机物,属于分解者。 (2)根据表中培养基的组成可看出,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是乳糖、蔗糖,由于在培养基中添 加了显色剂,可判断此培养基为鉴别培养基。 (3)培养大肠杆菌等微生物时,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为防止 杂菌污染需要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 (4)根据公式计算: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55+56+57)÷3÷0.1×103×103=5.6× 108. (5)制作果酒用到的微生物是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制作果醋和制作泡菜分别用的微生物是 醋酸菌和乳酸菌,二者都是原核生物,制作腐乳用到的微生物是霉菌,属于真核生物,而 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 (6)用于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还需要加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诱导根、芽的分化,二者浓 度比例不同,诱导分化的方向不一样。 10.(2010 山东潍坊二模)下表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请回答: (l)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是,依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培养基。不论何种培养基,在各成 分溶化分装前,要进行的是。 (2)若用该培养基培养尿素分解菌,应除去的物质是,加入的物质是。 (3)为检测尿素分解菌的存在与否,还应加入,将呈反应。 (4)细菌种群进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变异来源是。 [答案] (1) ( CH2O)选择先调整 pH (2)青霉素和 NaNO3 尿素(3)酚红红色(4) 基因突变[解析](1)培养基中的碳源是由含碳有机物来提供,该培养基中含有青霉素可以 用来选择某些微生物,应属于选择培养基;制备培养基时,在各种成分溶化前需要先调 pH,在进行分装; (2)尿素分解细菌是以尿素为氮源,而其它微生物不能以尿素为氮源,因此需要将培养基 中的氮源除去,同时也需要把青霉素除去,添加尿素; (3)尿素分解细菌可将尿素分解为氨使培养基呈碱性,可使酚红试剂变红; (4)细菌只有基因突变一种变异方式。 11.(2010 重庆南开中学考前模拟)下列有关微生物营养、代谢和生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某些蓝藻既可以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固氮 B.碳源和氮源比例的变化不影响谷氨酸产量 C.大肠杆菌的代谢调节主要是酶活性的调节和酶合成的调节 D.青霉素是青霉菌生长代谢中重要的初级代谢产物 【答案】C 【解析】A 错误,某些蓝藻中有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作为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 部分固氮蓝藻能进行固氮;B 错误,碳源和氮源比例的变化会不影响谷氨酸产量,例如 C:N 为 3:1 和 4:1 对谷氨酸棒状杆菌的代谢有很大区别;C 正确,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主要是 酶活性的调节和酶合成的调节;D 错误,青霉素是抗生素,是次级代谢产物。 12.(2011·全品预测)黄色短杆菌体内合成腺苷酸(AMP)、鸟苷酸(GMP)的代谢途径如下图 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控制酶④合成的基因突变会导致营养缺陷型的出现,若要培养该品系,则需在普通培养 基上加入酵母膏以提供生长因子 B.鸟苷酸过多时可能会导致酶 a 暂时失活,这种调节方式的特点是快速而精细 C.1 分子 AMP 可与 2 分子 Pi 在相关酶的作用下合成新陈代谢的直接能源物质 D.AMP 和 GMP 是正常黄色短杆菌次级代谢产物 【答案】D 【解析】D 项中 AMP 和 GMP 是正常黄色短杆菌生长繁殖必需的营养物质,为初级代谢产 物。 13.(2010 成都毕业班二诊)科学家利用小金色链霉菌产生的“春日霉素”防治稻瘟病 时,发现有些稻瘟病均能够抵抗“春日霉素”的作用而存活。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稻瘟病均浸染水稻时只有 DNA 能进入宿主细胞 B.“春日霉素”是小金色链霉菌生长繁殖所必须的 C.“春日霉素”的作用会改变稻瘟病菌的进化方向 D.“春日霉素”使用后稻瘟病菌的抗性基因才表达 【答案】C 【解析】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时,常常只有核酸进入宿主细胞内,而稻瘟病菌不属于病毒; “春日霉素”是抗生素,属于小金色链霉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不是它生长繁殖所必须的; 因“春日霉素”的选择作用,会导致不抗“春日霉素”的病菌死亡,抗“春日霉素”存活 下来,改变了病菌种群的抗性基因频率,进而改变稻瘟病菌的进化方向;稻瘟病菌抗性基 因的表达不受“春日霉素”的影响。 14.(2010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第二次联考)下列关于微生物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次级代谢产物不是微生物自身生长、繁殖所必需的,因此对微生物的代谢没有影响 B.酶合成的调节和酶活性的调节的原理不同,作用的时间也不同 C.诱导酶的合成一定要有诱导物,且诱导酶的活性不受代谢产物的影响 D.组成酶和诱导酶的合成都受基因的控制,可以同时发挥作用 [答案] D [解析] 次级代谢产物对微生物的代谢有影响;酶合成的调节和酶活性的调节两者可以同 时发挥作用;诱导酶产生后,同样要受到酶活性的调节。 15.(2010 北京东城综合练习)请根据下列材料和示意图回答问题: 材料 1:医学上常使用抗生素治疗由细菌和真菌所引起的疾病。目前常用的抗生素多 达几百种。甲图简要表示不同种类的抗生素(①~⑤)对细菌的作用部位或作用原理。 材料 2:三位科学家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取得突出成就而获得 2009 年诺 贝尔化学奖。他们绘制的核糖体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新型抗生素的研制,以减少患者的病 痛和拯救生命。 (1)甲图中结构 P 的化学本质是,在基因工程中常可作为发挥重要作用。 (2)青霉素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抗生素,这种抗生素的作用原理与甲图中①的作用类似,即 在细胞增殖过程中抑制细菌(结构)的形成。抗生素不的合理使用往往会导致细菌产生耐 药性,其实质是定向选择导致菌群中增加。 (3)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使抗生素的疗效明显降低。基于对细菌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研究人员研制出了新型的抗生素,这些抗生素在细菌中的作用机理类似于甲图中(填写数 字序号),即通过影响细菌遗传信息表达中的过程,达到杀菌或抑制效果。 (4)欲比较几种新型抗生素针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有人进行如下实验:将大肠杆菌菌 液均匀涂布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其目的是使细菌落在培养基表面均匀分布。之后将浸有等 量不同抗生素的圆形纸片贴于培养基表面,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乙所示。由此判断 A~D 四种抗生素中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最有效,判断依据是。 【答案】(1)DNA;(运)载体 (2)细胞壁;抗药性基因频率 (3)⑤;翻译 (4)A;抗生素 A 对细菌的抑制区域最大 【解析】(1)由图可知,p 为一个环状的结构,而且该图是细胞的结构图,可以判断 P 为 质粒,本质为 DNA,在基因工程中可以用做运载体。(2)由图可知,②表示损伤细胞 膜,①则表示损伤细胞壁。长期使用一种抗生素,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导致该抗药性基 因频率升高。(3)核糖体的功能是合成蛋白质,即基因表达过程的翻译。(4)由图可 知,抗生素 A 对细菌的抑制区域最大,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最有效。 16.(2010 安徽省级示范名校联考)用基本培养基对某种细菌进行培养,定时检测细胞数 目,并在 a、b 两时间点分别加入两种营养物质,甲和乙是细胞中两种酶的含量变化曲线, 如右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a 点加入的营养物质代替了乙酶的作用 B.b 点加入的营养物质能抑制乙酶的合成 C.甲和乙两种酶在细胞中一直存在 D.甲酶的合成既受基因的控制又受到营养物的诱导 【答案】D 【解析】酶应该是活细胞合成的,而在 a 点加入的营养物质,能被被细菌吸收 作为代谢的原料,不可能直接代替了酶的作用,所以 A 错误;b 点加入营养物质后,乙酶 的量确实下降了,但不能由此证明就一定是该营养物质抑制了乙酶的合成,所以 B 错误;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甲酶是在 b 点加入营养物质后才出现的,并不是一直存在,所以 c 错误;酶的合成肯定是受相应基因控的,据图中反映出的信息,甲酶合成也受外界添加的 营养物质的影响,所以 D 正确。 17.(2010 河北唐山一模)下列有关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说法错误的是 ( ) A.调整期大量合成细胞分裂所需的酶类 B.NH3 为某些微生物能量来源的物质 C.乳酸菌与圆褐固氮菌氮源相同 D.细胞膜透性的改变,可解除代谢产物对酶活性的抑制 [答案]C [解析]调整期是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在此阶段合成大量的所需酶类;NH3 可以作为硝化细 菌能量的来源;圆褐固氮菌为自生固氮菌,氮源为 N2,与乳酸菌不同;增大细胞膜的通透 性,可以将代谢产物释放到外界环境,减少对酶活性的抑制。 18.(2010 湖南湘潭第三次模拟)肺炎双球菌的 A 基因含有 A1~A77 个小段,科学家分离出 此细菌 A 基因的 4 个缺失突变株:J(缺失 A4、A5、A6)、K(缺失 A3、A4)、L(缺失 A4、 A5、A6、A7),M(缺失 A1、A2、A3、A4、A5).将一未知的突变株 X 与 J 或 L 共同培养,可 以得到转化出来的野生型细菌(即 7 个小段都不是突变型)。若将 X 与 K 或 M 共同培养, 得到转化的细菌为非野生型,由此可判断 X 的突变位于 A 基因的哪一小段 () A.A2 B.A3 C.A4 D.A5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意,由 X 与 J 或 L 共同培养,可以得到转化出来的野生型细菌可推知,X 至少含有 A1、A2、A3,且突变位于 A1、A2、A3,又由 X 与 K 或 M 共同培养均能得到转化的非 野生型细菌,可推知突变部分位于 K 和 M 共有的部分,即 A3。 19.(2010 江苏南通三模)下列有关果酒发酵、果醋发酵、腐乳制作前期发酵的比较,不 正确的是 A.都可以使用自然界微生物作为菌种 B.发酵的实质都是微生物的无氧呼吸 C.控制的发酵温度、培养基成分有所不同 D.发酵过程中必须尽可能防止杂菌污染 [答案] B [解析] 果酒发酵、果醋发酵和腐乳制作的微生物分别是酵母菌、醋酸杆菌和毛霉等,它们 都是自然界的微生物;B 项中只有果酒的发酵实质是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其他都是有氧呼 吸。C 项果酒的适宜发酵温度是 18~25℃,培养基主要是葡萄汁;果醋发酵适宜温度是 30~35℃,培养基中主要含乙醇;腐乳制作中毛霉生长的适宜温度时 15~18℃,培养基中成 分主要为豆腐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等。D 项果酒发酵、果醋发酵、腐乳制作前期发酵中都要 尽可能防止杂菌污染。 20.(2010 北京海淀区统一练习)酵母菌菌种 A 能耐高温,但产酒精率较低,而菌种 B 不 耐高温,产酒精率却较高。为获得耐高温、产酒精率高的酵母菌(目的菌种),:进行了 如图 18 所示的实验。清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步骤①需要加入蜗牛酶,其作用是。步骤②需加入试剂诱导融合。 (2)利用 A、B 两菌种对某一药物抗药性的差异,对融合子进行筛选。实验中,应将含有 融合子的培养液利用方法接种到含有相关药物的培养基上。 下表为 A、B 两菌种在 几种药物的作用下,生长状况的实验结果。由于 A 种不能独立在基 本培养基上生长,所以,据表可以判断,加入(药物),筛选出融合子。 多菌灵 三唑酮 霜霉狂杀 放线菌酮 菌种 A + + - - 菌种 B + - + - 注:“+”可以良好生长,“一”不能生长。 (3)将配制好的麦芽汁分装到若干个如图 19 所示的装置中,每个装置中的麦芽汗主尖, 再分别接种筛选出的融合子,密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并记录每个装置中,可初 步判断融合子的发酵能力;进一步做条件下产酒精能力的测定,以获得所需的目的菌种。 【答案】 (1)去壁 PEG (2)稀释涂布(划线) 三唑酮 (3)等量 彩色液滴向右移动的距离 高温 【解析】细胞融合需要先去壁,蜗牛酶就具有此作用(蜗牛是植食动物),原生质体的融合 过程需要加促融剂 PEG 诱导融合。纯化培养的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根据 表格信息可知,培养基中加入三唑酮可筛选耐高温的杂交细胞;实验装置中的培养液要等 量,酵母菌分解麦芽汁产生酒精的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根据彩色液滴向右移动的距离的 大小可判断酒精产量的高低;进一步鉴定是否为耐高温高产的酵母菌,需再在高温条件下 检验。 21.(2010 山东省实验中学)从自然界获得纯种的酿酒酵母,基本程序是:配制培养基— 接种—培养—观察记录—纯化培养。请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酵母菌的培养最好使用下列哪种培养基?() A.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B.麦芽汁琼脂培养基 C.伊红-美蓝培养基 D.MS 培 养基 (2)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时,开始接种时要灼烧接种环,目的是。要把接种后的培养基和 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同时放入恒温箱培养,设置“未接种的培养基”做对照的目的是。 (3)将得到的纯种酿酒酵母接种到葡萄汁中,经过发酵可以得到。 (4)将酵母菌破碎并提取得到酵母菌的蛋白质,利用聚丙烯胺凝胶电泳技术将得到的蛋白 质进行分离,在电泳过程中,影响蛋白质迁移速度的因素包括蛋白质分子的、以及分子的 形状等。 (5)把从酵母细胞中提取的淀粉酶固定在尼龙布上制成固定化酶,采用的方法是,与传统 酶应用技术相比,此技术最显著的优点是。 [答案](1)B (2)灭菌 检验培养基(过程)是否被污染 (3)葡萄(果)酒 (4)带电性质 分子大小 (5)共价键结合法 可以重复使用(产品易纯化) [解析](1)酵母菌利用糖类为原料,培养酵母菌要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 (2)平板划线划线之前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原因是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污染培养基。 (3)酵母菌利用葡萄汁发酵的产物是葡萄(果)酒。 (4)在电泳过程中,影响蛋白质迁移速度的因素包括蛋白质分子的带电性质、分子大小及 分子形状等。 (5)把从酵母细胞中提取的淀粉酶固定在尼龙布上制成固定化酶,采用的方法是共价键结 合法,与传统酶应用技术相比,此技术最显著的优点是可以重复使用(产品易纯化)。 22.(2010 黑龙江省适应性考试)酵母菌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真菌,它也是生物学 研究常用的一种实验材料。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 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 (1)请写出该小组探究的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计数板可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细胞进行直接计数。定期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 数,绘制出 A、B 组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在 C 组培养液中,限制种群数量 增长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A 组与 8 组中的酵母菌数量的最大值,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___,A 组中该数值比 B 组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 (3)酵母菌在生态系统结构中属于___________,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解答](1)探究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因素(2 分) (2)有机物(2 分)、环境容纳量(或 K 值)、A 组的培养温度更适合酵母菌的繁殖,环 境阻力小(2 分) (3)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或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试管编号培养液(mL)无菌水(mL)酵母菌母液(mL)温度(oC) A 10 — 0.1 28 B 10 — 0.1 5 C — 10 0.1 28 本题中,(1)根据实验结果曲线可知,因变量有温度和培养液中的有机物。因此探究的 课题名称可以是探究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因素或温度和培养液中的有机物对酵 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2)利据图和信息分析可知:在 C 组培养液中,限制种群数 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有机物,A 组与 8 组中的酵母菌数量的最大值,在生态学上称为环境 容纳量(或 K 值),A 组中该数值比 B 组大的原因是 A 组的培养温度更适合酵母菌的繁 殖,环境阻力小。(3)酵母菌在生态系统结构中属于分解者,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将动 植物。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