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怀宁中学2019-2020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
2019-2020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入学测试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20×3)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凡有能量变化的过程都是化学变化 B. 吸热反应只能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C. 放热反应可能需要加热才能进行 D. 天然气在空气中燃烧时,其化学能将全部转化为热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化学反应一定伴随能量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反应,如灯泡发光,故错误;B、吸热反应不一定加热反应,如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常温下进行,故错误;C、放热反应可能需要加热才能进行,如煤的燃烧,需要点燃或加热,故正确;D、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的同时,还以光能的形式释放,故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能量的变化等知识。 2.A、B、C、D、E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A、E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或电子层数的2倍,B与C同周期但不相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与D形成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 B. E的单质能从水中置换出O2 C. C的氧化物可溶于B、D、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中 D. 五种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都等于其所在的族序数 【答案】C 【解析】 分析】 A、B、C、D、E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A、E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最外层电子数为6、7,结合原子序数可知,A处于第二周期、E处于第三周期,A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则A是O元素,E位于第三周期,最外层有7个电子,则E是Cl元素;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或电子层数的2倍,则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C原子序数大于A,则C处于第三周期,C为Al元素,则D最外层电子数为6,原子序数小于Cl,则D为S元素,B与C同周期但不相邻,原子序数小于C,则B为Na元素,结合元素化合物性质解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为O元素,B为Na元素,C为Al元素,D为S元素,可E为Cl元素。 A.B与D形成的化合物为Na2S,Na2S属于离子化合物,A错误; B.E为Cl元素,其单质与水反应生成HCl与HClO,不能置换出O2,故B错误; C.C的氧化物为Al2O3,B、D、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H2SO4、HClO4,Al2O3是两性氧化物,能溶于强碱NaOH溶液、强酸H2SO4、HClO4,C正确; D.A为O元素,没有最高正化合价+6,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涉及原子结构与物质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位置关系应用,根据元素原子结构关系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充分利用A、E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进行推断。 3.酶生物电池通常以葡萄糖作为反应原料,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GOX)和辅酶的作用下被氧化成葡萄糖酸(C6H12O7),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电池可以在高温条件下使用 B. H+通过交换膜从b极区移向a极区 C. 电极a是正极 D. 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6H12O6+H2O-2e-=C6H12O7+2H+ 【答案】D 【解析】 高温条件,酶的催化能力会减弱或丧失,A错误;葡萄糖氧化为葡萄糖酸,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a是负极,C错误; H+向正极移动,通过交换膜从a极区移向b极区,B错误;葡萄糖在酸性条件下,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葡萄糖酸,D正确;正确选项:D。 点睛:原电池重点掌握三点:正极还原负极氧化;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溶液中的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4. 浓硫酸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在与含有水分的蔗糖作用过程中不能显示的性质是 A. 酸性 B. 脱水性 C. 强氧化性 D. 吸水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浓硫酸和含有水分的蔗糖作用,被脱水后生成了黑色的炭(碳化),并会产生二氧化硫. 反应过程分两步,浓硫酸吸收水,蔗糖(C12H22O11)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碳和水(试验后蔗糖会变黑,黑的就是碳颗粒),这一过程表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第二步,脱水反应产生的大量热让浓硫酸和C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这一过程表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故选A。 【考点定位】考查浓硫酸的性质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浓硫酸的性质。浓硫酸除了具有酸固有的性质--酸性外,浓硫酸还具有自己特殊的性质,与稀硫酸有很大差别,主要原因是浓硫酸溶液中存在大量未电离的硫酸分子(H2SO4),这些硫酸分子使浓硫酸有很特殊的性质,如浓硫酸与含有水分的蔗糖作用过程中显示了它的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5.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 mL,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19.2 g(已知硝酸只能被还原为NO气体)。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或结果错误的是( ) A. 混合酸液中NO3-的物质的量为0.4 mol B. OA段产生是NO,AB段反应为2Fe3++Fe=3Fe2+,BC段产生氢气 C. 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 D. c(H2SO4)5 mol/L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象可知,由于铁过量,OA段发生反应为:Fe+NO3-+4H+=Fe3++NO↑+2H2O,AB段发生反应为:Fe+2Fe3+=3Fe2+,BC段发生反应为:Fe+2H+=Fe2++H2↑。 A.OA段发生反应为:Fe+NO3-+4H+=Fe3++NO↑+2H2O,硝酸全部起氧化剂作用,根据铁物质的量结合离子方程式计算; B.铁先与硝酸反应生成NO与Fe3+,然后铁与Fe3+反应生产Fe2+,最后是铁和硫酸反应; C.铁先与硝酸反应,后铁与Fe3+反应生产Fe2+,,最后是铁和硫酸反应,铁单质全部转化为亚铁离子,硝酸全部起氧化剂作用,没有显酸性的硝酸; D.根据铁和硫酸的反应中铁的质量来确定所需硫酸的量,进而确定硫酸的浓度。 【详解】A.OA段发生反应为:Fe+NO3-+4H+=Fe3++NO↑+2H2O,硝酸的作用是氧化剂,所以n(NO3-)=2(Fe)=2×=0.4mol,A正确; B.由图象可知,由于铁过量,OA段发生反应为:Fe+NO3-+4H+=Fe3++NO↑+2H2O,AB段发生反应为:Fe+2Fe3+=3Fe2+,BC段发生反应为:Fe+2H+=Fe2++H2↑,B正确; C.硝酸全部被还原,没有显酸性的硝酸,因为溶液中有硫酸电离产生SO42-,并且铁单质全部转化为Fe2+,所以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C正确; D.反应消耗22.4g铁,n(Fe)==0.4mol,所有的铁都在硫酸亚铁中,根据硫酸根守恒,所以每份含硫酸0.4mol,因此硫酸的浓度c(H2SO4)==4mol/L,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点睛】本题以图象为载体,考查有关金属和酸的反应,关键根据图象分析各段发生的反应,Fe少量时被氧化变为Fe3+,过量时被氧化变为Fe2+,注意与铁的反应中硝酸全部起氧化剂作用,试题同时考查学生的分析与计算能力。 6.用高能2612Mg核轰击24896Cm核,发生核合成反应,得到新原子269108Hs,该原子中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 ) A. 161 B. 108 C. 84 D. 53 【答案】D 【解析】 【分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详解】新原子269108Hs,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8,质量数=269,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69-108=161,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161-108=53, 故选:D。 7.用4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操作及现象”与“溶液”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操作及现象 溶液 A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加入水后,溶液变澄清 饱和Na2CO3溶液 B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 Na2SiO3溶液 C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Ca(ClO)2溶液 D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又变浑浊 Ca(OH)2溶液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由于NaHCO3的溶解度比Na2CO3小,且溶剂减少,因此会产生NaHCO3晶体,使溶液变浑浊,当再加入水后,由于溶剂量增多,NaHCO3晶体溶解在加入的水中,使溶液又变澄清,A正确; B.由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的酸性强,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气体,会发生反应: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反应产生硅酸沉淀,继续通CO2 至过量,硅酸不能溶解,因此浑浊不消失,B错误; C.由于碳酸酸性比次氯酸的酸性强,所以向Ca(ClO)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会发生反应:Ca(ClO)2+CO2+H2O=CaCO3↓+2HClO,反应产生CaCO3沉淀,使溶液变浑浊,HClO具有漂白性,会将品红溶液氧化变为无色,因此会看到红色褪去,C正确; D.向Ca(OH)2溶液通入CO2,反应产生CaCO3沉淀,使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CaCO3与过量CO2及水反应,产生可溶性Ca(HCO3)2,浑浊消失。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Ca(HCO3)2与NaOH溶液反应,又产生CaCO3,因此溶液又变浑浊,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8.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在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或适量稀硫酸,都可能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组是( ) A. NH4+ Ba2+ Fe3+ Cl- B. Ba2+ Mg2+ NO3- Ca2+ C. H+ Ba2+ Al3+ Cl- D. K+ Ca2+ OH- HCO3- 【答案】B 【解析】 【详解】A.离子能够共存,当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时会产生Fe(OH)3红褐色沉淀,A不符合题意; B.离子能够共存,当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时会产生Mg(OH)2白色沉淀,当加入硫酸时会产生BaSO4白色沉淀,B符合题意; C.离子能够共存,当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时,无白色沉淀,C不符合题意; D.Ca2+、OH-、HCO3-会发生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 9.下列是卤素单质(F2、Cl2、Br2、I2)的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单质①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B. 单质②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C. 保存少量的单质③时加少量水进行水封 D. 单质④的氢化物在卤素氢化物中沸点最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卤素单质都属于分子晶体,其单质的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根据图象知,①②③④分别是F2、Cl2、Br2、I2。A.卤族元素中,非金属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越活泼,所以单质活泼性最强的是F2,正确;B.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单质②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正确;C.溴易挥发,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且密度大于水,所以为防止溴挥发,可以用水液封,则单质③保存时加少量水进行水封,正确;D.一般情况下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但是由于F原子半径小,所以在HF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增加了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使物质的熔沸点中HF最高,错误。 考点:考查图像方法在卤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的应用的知识。 10.某粗铜产品中含有Zn、Ag、Au等杂质,如图所示,用CH3OH-碱性燃料电池电解硫酸铜溶液。闭合电键K进行电解。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左池负极反应式为CH3OH -6e-+8OH-=CO32-+ 6H2O B. 通电一段时间后,Ag、Au杂质金属沉积在电解槽底部 C. 若粗铜电极质量减少6.4g,则纯铜电极增重大于6.4g D. 电解过程中右池纯铜和粗铜分别为阴极和阳极 【答案】C 【解析】 A. 左池负极反应式为CH3OH -6e-+8OH-=CO32-+ 6H2O,故A正确;B. 通电一段时间后,比Cu不活泼的Ag、Au杂质金属不被氧化,沉积在电解槽底部,故B正确;C. 比Cu活泼的金属杂质Zn在Cu之前被氧化,Zn–2e-Zn2+,若粗铜电极质量减少6.4g,则纯铜电极增重小于6.4g,故C不正确;D. 电解过程中右池纯铜和粗铜分别为阴极和阳极,故D正确。故选C。 11.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硫酸氢铵和氢氧化钠等物质的量混合 NH4++OH-=NH3↑+H2O B. 碳酸氢钙与过量氢氧化钙溶液反应:Ca2++HCO3-+2OH-=CaCO3↓+ CO32-+2H2O C. 实验室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Cl2:MnO2+2H++2Cl-Cl2↑+Mn2++H2O D. 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2OH-=Cl-+ClO-+H2O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硫酸氢铵和氢氧化钠等物质的量混合时氢氧根只与氢离子反应,则H++OH-=H2O,A错误;B.碳酸氢钙与过量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即Ca2++HCO3-+OH-=CaCO3↓+ H2O,B错误;C.实验室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Cl2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Cl2↑+Mn2++2H2O,C错误;D.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12.中学常见物质A、B、C、D、E、X,存在下图转化关系 (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 若D是一种强碱,则A、B、C均可与X反应生成D B. 若D是一种强酸,则A既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且D可与铜反应生成B或C C. 若D为NaCl,且A可与C反应生成B,则E可能是CO2 D. 若D是一种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最终变为红褐色,则A可能是铁 【答案】D 【解析】 【分析】 A.若D是一种强碱,A为Na、E为氧气、B为氧化钠、C为过氧化钠、X为水、D为氢氧化钠; B.若D是一种强酸,如为硝酸,则A为N2或NH3,B为NO,C为NO2,E为O2,X为H2O; C.若D为NaCl,A为氢氧化钠、E为二氧化碳、B为碳酸钠、C为碳酸氢钠、X为盐酸; D.若D是一种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最终变为红褐色说明D为Fe(OH)2,X为NaOH,C为Fe2+,B为Fe3+,A为Cl2,E为Fe。 【详解】A.若D是一种强碱,A为Na、E为O2、B为Na2O、C为Na2O2、X为H2O、D为NaOH,符合转化关系,Na、Na2O、Na2O2都能与水反应,A正确; B.若D是一种强酸,如为HNO3,则A为N2或NH3,E为O2,B为NO,C为NO2, X为H2O,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2,B正确; C.若D为NaCl,A为NaOH、E为CO2、B为Na2CO3、C为NaHCO3、X为盐酸,符合转化关系,C正确; D.若D是一种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最终变为红褐色说明D为Fe(OH)2,X为NaOH,C为Fe2+,B为Fe3+,A为Cl2,E为Fe,才能实现转化关系,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涉及金属、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转化关系,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要多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并灵活应用。 13.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 ①NaOH固体保存在配有橡皮塞的细口瓶中;②Na2CO3溶液通常保存在配有橡皮塞的细口瓶中;③液溴通常用水封保存;④白磷保存在煤油中;⑤浓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 A. 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NaOH固体保存在配有橡皮塞的广瓶中,①错误; ②Na2CO3溶液显碱性,通常保存在配有橡皮塞的细口瓶中,②正确; ③液溴容易挥发,为防止液溴挥发,根据溴的密度比水的性质,通常用水封保存,③; ④白磷很容易自燃,为隔绝空气,通常把白磷保存在水中,④错误; ⑤浓硝酸光照容易分解,为防止浓硝酸分解,通常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存放在冷暗处,⑤正确; 说法合理的是②③⑤,故正确选项是B。 14. 下列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 A. CO2分子的电子式为: B. 质子数为x,中子数为y的氧元素的核素符号为 C. Cl-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D. HClO的结构式为H-Cl-O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CO2是直线型分子,碳原子与两个O原子各形成2对子共用电子对,因此电子式可表示为,正确;B.在原子中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是质量数,为质子与中子数的和,所以质子数为x,中子数为y的氧元素的核素符号为,正确;C.Cl-是Cl原子获得一个电子形成的,Cl-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正确;D.在HClO的分子中O原子分别于HCl原子个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结构式为H- O - Cl ,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用语正误判断的知识。 15.N2O俗称“笑气”,医疗上曾用作可吸入性麻醉剂,下列反应能产生N2O: 3CO+2NO2=3CO2+N2O。下列关于N2O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 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mol N2O,消耗67.2LCO B. 等质量的N2O和CO2含有相等的电子数 C. N2O只有氧化性,无还原性 D. 上述反应中若有3 mol的CO被还原,则转移6NA个电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方程式知,生成lmolN2O,需要3molCO,由于不能确定外界条件,所以不能确定气体的体积,错误;B.N2O和CO2 每个分子都含有22个电子,物质的量相同含有的电子数相同,正确;C.N2O中N元素化合价为+1价,氮元素的化合价常用中间价态,化合价可以升高,也可以降低,N2O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错误;D.在上述反应中CO被氧化,而不是被还原,错误。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还原性判断及有关计算的知识。 16.下列实验方案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制取少量蒸馏水 B. 用铜和浓硝酸制取少量NO2 C. 比较MnO2、Cl2、I2的氧化性 D. 探究NaHCO3的热稳定性 【答案】A 【解析】 A装置可以蒸出蒸馏水,A项正确。B装置NO2不能用排水法收集,B项错误。C装置中用稀盐酸制氯气错误,C项错误。NH4HCO3受热分解产生水,被加热的试管口应向下倾,D项错误。 17.关于离子键、共价键等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 ) A. 化学键断裂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B. 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的单质分子(如Cl2)中 C. 在离子化合物里,只存在离子键,没有共价键 D. 在单质中一定不存在离子键 【答案】D 【解析】 【详解】A.化学键断裂要吸收能量,但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如NaCl溶于水,有离子键的断裂,但没有发生化学反应,A错误; B.非极性键也可能存在于离子化合物如Na2O2、共价化合物如H2O2中,B错误; C.在离子化合物里,一定存在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C错误; D.离子化合物是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单质是同种元素形成的物质,离子键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不属于单质,因此在单质中一定不存在离子键,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8.如图,在注射器中加入少量Na2SO3晶体,并吸入少量浓硫酸(以不接触纸条为准).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未变蓝说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碘元素 B. 沾有KMnO4溶液的滤纸褪色证明了SO2具有漂白性 C. 实验后,可把注射器中的物质缓缓推入NaOH溶液中,以减少环境污染 D. 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说明SO2显酸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湿润淀粉KI试纸未变蓝,说明SO2不能将KI氧化为I2,不能说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碘元素,A错误; B.SO2具有还原性,与具有强氧化性的K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表现出SO2的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B错误; C.SO2为酸性气体,有毒,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NaOH溶液可用于除去实验中多余的SO2,C正确; 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说明SO2与水反应产生的物质显酸性,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9.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 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3mol/L 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 A. 100 mL B. 45 mL C. 10 mL D. 15 mL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1.68L 标准状况下O2的物质的量为n(O2)=1.68L÷22.4L/mol=0.075mol,NO2、NO的混合气体与1.68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恰好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根据电子转移守恒,Cu提供的电子物质的量等于氧气获得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反应产生Cu2+结合的OH-的物质的量,根据元素守恒可得n(NaOH)=0.075mol×4=0.30mol,由于NaOH溶液的浓度是3mol/L,故需要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V=0.30mol÷3mol/L=0.1L=100mL,故选项A正确。 考点:考查硝酸的化学性质及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的知识。 20.已知:C(s)+H2O(g)=CO(g)+H2(g) ΔH=a kJ/mol,2C(s)+O2(g)=2CO(g) ΔH=-220 kJ/mol,H-H键、O=O键和O-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 kJ/mol、496 kJ/mol和462 kJ/mol,则a为( ) A. -332 B. -118 C. +350 D. +130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C(s)+H2O(g)=CO(g)+H2(g) ΔH=a kJ/mol, ②2C(s)+O2(g)=2CO(g) ΔH=-220 kJ/mol 根据盖斯定律,将①×2-②,整理可得2H2O(g)=2H2(g)+O2(g) ΔH=(2a+220)kJ/mol,根据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可得4×462 kJ/mol-2×436 kJ/mol-496 kJ/mol=(2a+220)kJ/mol,解得a=+130,故合理选项是D。 二、非选择题(40分) 21. X、Y和Z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单质为密度最小的气体,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周期数的三倍,Z与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Z元素位于周期表第_____周期,第____族。Z单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由、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填字母) A.离子键 B.极性共价键 C.非极性共价键 (3)X和Y组成的化合物中,既含有极性共价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____(填化学式),此化合物可将碱性工业废水中的CN-氧化为可溶性碳酸盐和氨,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三、I A;2Na+2H2O=2Na++2OH-+H2↑;(2)A、B;(3)H2O2;H2O2+CN-+OH-=CO32-+NH3。 【解析】 试题分析:X、Y和Z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单质为密度最小的气体,则X是H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周期数的三倍,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电子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则Y是O元素;Z与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原子序数大于Y,则Z为Na元素。(1)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Z为Na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ⅠA族;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2)由H、O、Na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NaOH,氢氧化钠为离子化合物,NaOH既含有离子键,也含有极性共价键,则A、B正确;(3)X和Y组成的化合物中,既含有极性共价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物质是过氧化氢,过氧化氢还可将碱性工业废水中的CN-氧化为可溶性碳酸盐和氨,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可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 CN-+ OH-= CO32-+ NH3。 考点:考查元素的推断、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的知识。 22. 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有的反应可能在水溶液中进行)。其中A为气体化合物,甲可由两种单质直接化合得到,乙为金属单质,G为酸,乙在G的浓溶液中发生钝化。若甲为淡黄色固体,D、F的溶液均呈碱性,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A、G的浓溶液并使它们接近,有大量白烟生成。 则 (1)A的分子式是 ,甲的电子式是 。 (2)D的溶液与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若1.7gA与O2反应生成气态的B和C时放出22.67kJ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答案】(1)(3分) NH3,(2)2Al +2OH--+ 2H2O ="=" 2AlO2--+ 3H2↑(2分) (3)4NH3(g)+ 5O2(g)==4NO(g)+ 6H2O(g) △H=-906.8kJ·mol-1(3分) 【解析】 试题分析: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有的反应可能在水溶液中进行)。其中A为气体化合物,甲可由两种单质直接化合得到,乙为金属单质,G为酸,乙在G的浓溶液中发生钝化,则乙是铝或铁,G是硝酸或硫酸。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A、G的浓溶液并使它们接近,有大量白烟生成,所以A是氨气,G是浓硝酸。氨气发生催化氧化生成NO和水,若甲为淡黄色固体,所以甲是过氧化钠。乙能与D反应生成F,且D、F的溶液均呈碱性,所以B是水,D是氢氧化钠,乙是铝,F是偏铝酸钠。C是NO,E是NO2,NO2溶于水生成硝酸。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的分子式是NH3,过氧化钠的电子式是。 (2)D的溶液与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Al +2OH--+ 2H2O ="=" 2AlO2--+ 3H2↑。 (3)若1.7gA与O2反应生成气态的B和C时放出22.67kJ热量,其中氨气是1.7g÷17g/mol=0.1mol,则4mol氨气反应放出的热量是22.67kJ×40=906.8kJ,因此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4NH3(g)+ 5O2(g)=4NO(g)+ 6H2O(g) △H=-906.8kJ·mol-1。 考点:考查无机框图题推断 23.硫酸是用途广泛化工原料,可作脱水剂、吸水剂、氧化剂和催化剂等。 (1)用稀硫酸、铜和氧化铁制取硫酸铜,生产的主要过程如下图所示: 稀硫酸、铜和氧化铁反应过程中涉及到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向混合溶液中通入热空气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由滤液得到无水硫酸铜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 (2)氨法脱硫技术可吸收硫酸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同时制得硫酸铵.主要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吸收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数据表明,吸收塔中溶液的pH在5.5﹣6.0之间,生产效率较高.当控制一定流量的尾气时,调节溶液的pH的方法是______。 【答案】 (1). Fe2O3+6H+=2Fe3++3H2O、2Fe3++Cu=2Fe2++Cu2+ (2). 4Fe2++4H++O2=4Fe3++2H2O (3). 蒸发结晶、加热脱水 (4). 4NH3•H2O+2SO2+O2=2(NH4)2SO4+2H2O (5). 调节氨水的流量或用量 【解析】 【分析】 (1)氧化铁与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铁,硫酸铁与铜反应产生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向其中鼓入热的空气,将Fe2+氧化为Fe3+,加入Cu(OH)2CO3,调整溶液的pH=4,反应产生红褐色Fe(OH)3沉淀,将沉淀过滤出来,加热,得到固体Fe2O3,滤液含CuSO4; (2)①吸收硫酸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同时制得硫酸铵,吸收塔中通入空气是利用氧气来氧化二氧化硫为硫酸盐; ②吸收塔中溶液的pH在5.5~6.0之间,生产效率较高。当控制一定流量的尾气时,调节溶液的pH的方法是控制氨气的流量。 【详解】(1)依据流程转化图分析,氧化铁与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铁,硫酸铁与铜反应产生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2Fe3++Cu=2Fe2++Cu2+;再通入空气氧化亚Fe2+为Fe3+,离子方程式为:4Fe2++4H++O2=4Fe3++2H2O;加入Cu(OH)2CO3,调节溶液pH=4,Fe3+形成Fe(OH)3沉淀除去,得到硫酸铜溶液;加热蒸发浓缩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将晶体加热脱水得到无水硫酸铜; (2)①依据流程图分析,吸收塔中发生反应是二氧化硫、一水合氨、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H2O+2SO2+O2=2(NH4)2SO4+2H2O; ②吸收塔中溶液的pH在5.5~6.0之间,生产效率较高,当控制一定流量的尾气时,可通过调节氨水的流量或用量来调节溶液的pH。 【点睛】本题考查了制备方案的设计,根据制备流程图,结合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进行逐步分析、判断,明确制备原理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制备方案设计与评价的原则,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要注意电荷守恒、原子守恒,若为氧化还原反应,还应该符合电子守恒。 24. 学完元素周期理论之后,某同学欲探究硫、碳、硅元素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设计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所示仪器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连接仪器、________、加药品后,打开a,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烧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问题探究: ①试管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甲同学发现装置E中所盛品红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F中所盛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此认定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而乙同学不同意甲的观点,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G中出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即可证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硅元素。 【答案】(1)A:分液漏斗;B:圆底烧瓶;(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u+2H2SO4(浓)CuSO4+ SO2↑+2H2O; (3)①SO2+2HCO3- = SO32-+ H2O+CO2↑或 SO2+HCO3-=HSO3-+CO2↑②亚硫酸不是硫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故酸性强于碳酸不能说明硫的非金属性强;③有白色沉淀生成。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装置图可知A是分液漏斗,B是圆底烧瓶;(2)实验步骤:连接仪器,由于装置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所以应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药品后,打开a,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烧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 SO2↑+2H2O;(3)①由于酸性H2SO3>H2CO3,所以把SO2气体通入到饱和NaHCO3溶液的试管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O2+2HCO3- = SO32-+ H2O+CO2↑或 SO2+HCO3-=HSO3-+CO2 ↑。②甲同学发现装置E中所盛品红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F中所盛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此认定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而乙同学不同意甲的观点,其理由是亚硫酸不是硫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故酸性强于碳酸不能说明硫的非金属性强。③由于酸性:H2CO3>H2SiO3,而且硅酸难溶于水,所以装置G中会发生反应:CO2+Na2SiO3+H2O=Na2CO3+H2SiO3↓,出现的实验现象为有白色沉淀生成,即可证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硅元素。 考点:考查硫、碳、硅元素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的实验探究的知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