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写景状物类散文”综合提能练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写景状物类散文”综合提能练作业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写景状物类散文”综合提能练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分)‎ 雪中的村庄 梁永刚 ‎①在豫中平原的乡村,冬天如果没有几场雪的装扮,就像一日三餐少油缺盐般寡淡无味,根本算不上真正的冬天。‎ ‎②乡村漫长的冬季被冗长的寒冷和无边的寂寥弥漫着,农人们站在乡村巨大的舞台下面,望眼欲穿地期待着一场雪的上演。对于乡村而言,下雪是一场典礼,足以让所有闲下来的农人心花怒放,为来年的春天跃跃欲试。‎ ‎③童年的记忆中,乡村的雪通常是伴着无边的夜色从天而降,有时候从黄昏开始下,有时候在半夜落下来。一家人正蜷缩在堂屋里烤火,突然外面起风了,朔风扬起长鞭抽动树枝咔咔作响,母亲把我紧紧搂进怀中,父亲站起身推开木门往外探了探身子,随即又关上了门,搓着手说,要下雪了。‎ ‎④雪落了下来,第一场雪挟裹着来自天宇的问候,浩浩荡荡,如潮水般漫过乡村。飘落的雪花像是一片片凌乱的羽毛,轻盈地滑过天空,漫过田野,纤柔地飘落在坑塘、老井、树木、枯草之上,让寻常的乡村事物变得灵动起来,铺设出素洁莹白的绝美意境。‎ ‎⑤北风吹,雪花飘,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在村庄的天空上演了千百年,亘古不变,岁岁轮回。北风挟裹着冰清玉洁的雪花自天庭而来,像是急急忙忙赶赴一场人间的盛宴。风的粗犷和雄健,雪的娇柔和婉约,是道法自然的绝佳搭配,更是滋润万物的人间福祉。躺在北风宽阔的怀抱中,雪花喜不自禁,把瓦蓝的天空渲染得如梦如幻,又瞬间迷失了方向,忽东忽西,飘忽不定,身披一袭白纱,舒展着曼妙的身姿。其实,雪花也是一株株千娇百媚的花,只不过没有生长在泥土里,而是绽放在天空中,晶莹剔透,楚楚动人。‎ ‎⑥暮色四合,天光昏暗,雪花以柔弱的身躯和微弱的光亮对抗着黑暗的来袭,让夜色较之往常来得稍晚一些。被皑皑白雪覆盖的村庄,从彻骨的严寒中看过去,慵懒散漫中透着无限的人间温暖。人和鸡鸭归宿很早,农人们趁着最后一抹亮光做好晚饭,赶鸡上架,刷锅喂猪,躲进屋内围着炉子烤火,排遣着冬日长夜的寂寥。大雪封门,围炉夜话,单调的乡间日子因一场雪的款款而来变得格外温馨。一个个昏黄的木格窗棂里弥漫着闲适的光亮,憨憨的火炉开出温暖的花,男人们卷着纸烟凑在一块喷云吐雾,女人们纳着鞋底呱嗒着唠家常,孩子们则沉醉在大人们的故事传说中。晚饭吃得早,坐着坐着肚子里就空落落的,女人们放下手里的活计,从灶房掂来铁锅,置放于火势正旺的炉子上,从瓦缸里抓出几把玉米或者黄豆,放进锅里炒。不多时,锅里便传出了“噼里啪啦”的响声,随即香味也弥漫了整个屋子。炒熟后的玉米粒或者黄豆嘎嘣脆,丢一粒放进嘴里,越嚼越香。‎ ‎⑦‎ 夜深了,一村庄的人都沉睡在大雪营造的静谧中,犬吠声渐渐稀疏,村庄的一隅响起了木门转动的声响。门外的雪依然在下,走进家门的一刹那,夜归人身上的积雪融化为一地冰凉的水,滋养着村庄的梦境。‎ ‎⑧雪落在村庄,沿途经过的每一个地方都能让人清晰地感觉到大地的呼吸,岁月的脉动,生生不息,绵延悠长。古老的村庄负重前行了几百年,像一册藏在历史深处的典籍,用泛黄的纸张记载着一村庄的人事变迁和生老病死。‎ ‎⑨几棵老树默立在被雪覆盖的原野上,远看犹如滴落在白纸上的几滴墨水,被风一吹划出几道墨痕;光秃秃的枝丫上,几只盛满雪的鸟巢俯瞰着广袤的原野:一切宛如油画中的一帧静物,默然地蹲在时间的深处。‎ ‎⑩满脸稚气的孩童是乡村雪天的主角,他们像一个个不知疲倦的信使,用细碎的脚步把一场乡村雪事传到漫山遍野。乡下的孩子热衷于在雪地上肆无忌惮地疯跑,享受那种酣畅淋漓的快活和自由。空旷的原野上,三五成群的孩童们穿着千层底的棉鞋,踩着厚厚的积雪,发出“咯吱咯吱”的闷响,那韵律和节奏伴着你追我赶的嬉笑和一路的大呼小叫,在寂寥的阡陌之上久久回荡。‎ ‎⑪一场雪足以让时光在村庄游走的步伐慢下来,让尘世的浮躁变得踏实,让粗糙的生活变得精致。青砖黛瓦的房舍,沉陷的坑塘,方正的草垛,光秃秃的树木,那些素日里静默守在村庄一隅的寻常景致,连同此起彼伏的鸡鸣犬吠,杂草丛生的沟沟壑壑,都被覆盖在皑皑白雪之下,隐没在岁月的深处,只留洁净在人间。‎ ‎(有删改)‎ ‎1.作者说:“对于乡村而言,下雪是一场典礼。”请解释“典礼”在文中的含义。(4分)‎ 答:                                   ‎ ‎                                     ‎ ‎                                     ‎ 解析:典礼原本的意思是郑重举行的仪式,由此可见农民对雪的重视。这里说“对于乡村而言,下雪是一场典礼”强调的是雪对于乡村有着特殊的意义。首先雪打破了冬季“冗长的寒冷和无边的寂寥”,给乡村带来了美好的诗意。其次雪让农人“为来年的春天跃跃欲试”,即对来年丰收充满期待。明确了这些,不难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典礼表示隆重的仪式,将下雪说成一场典礼,强调雪给乡村带来美好的诗意;(2分)体现了农民对雪的重视,表达了农民对雪以及来年丰收的期待。(2分)‎ ‎2.文章第⑥段说被白雪覆盖的村庄“慵懒散漫中透着无限的人间温暖”,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概括。(5分)‎ 答:                                   ‎ ‎                                     ‎ ‎                                     ‎ 解析:被白雪覆盖的村庄“慵懒散漫中透着无限的人间温暖”出现在文章第⑥段的开头部分,接下来作者就详细写了农人慵懒散漫的生活和这种生活中透出的人间温暖。考生认真阅读第⑥段“慵懒散漫中透着无限的人间温暖”后面的内容,围绕“慵懒散漫”和“人间温暖”分析概括农人的行为即可。‎ 参考答案:①农民很早就赶着鸡鸭归宿,关门闭户,慵懒散漫;②围着火炉话家常,温馨和谐;③聊得肚子饿了就炒几把玉米或黄豆,自足欢快。(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满分)‎ ‎3.简要赏析文中画线语段的表达效果。(5分)‎ 答:                                   ‎ ‎                                     ‎ ‎                                     ‎ 解析:分析表达效果首先要明确表达技巧,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描写角度等。然后要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如画线语段中的“犹如”“宛如”表明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雪后景象用了“俯瞰”“默然”等具有人的情态的词语,说明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语段中的形象较多,其中有风之动,有树之静,因此又有以动衬静等。最后说明表达效果,比如比喻、拟人的表达效果一般是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而具体来说,语段主要表现了雪后原野的美好和静默。‎ 参考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被雪覆盖的原野上默立的几棵老树比作滴落在白纸上的几滴墨水,将雪后的原野比作油画中的静物;鸟巢俯瞰原野、雪后的景物“默然地蹲在时间的深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雪景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后世界的美好。(3分)以动衬静,用风之动衬托出雪后原野的静默。(2分)‎ ‎4.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意蕴。(6分)‎ 答:                                   ‎ ‎                                     ‎ ‎                                     ‎ 解析: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文章最后一段,看其写了什么内容,最后一段写的是一场雪的意义,即让时光慢下来,让浮躁的尘世变得踏实,让粗糙的生活变得精致,留洁净在人间。作者还列举了雪中的景象,如“青砖黛瓦的房舍,沉陷的坑塘,方正的草垛,光秃秃的树木”,这些都是普通的景象,经由雪的装扮,变得精致、洁净、踏实。考生围绕下雪对乡村、对现代人、对生活等的意义分析,不难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①在浮躁的尘世中,需要一场雪让生活变得缓慢从容;②在粗糙的生活中,雪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精致纯洁;③在混沌的时光中,雪可以让我们体味到隐藏在平常生命中的活力。(每点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0分)‎ 我们的家 李 娟 ‎①我们来到沙依横布拉克的那一年,这里是一片沼泽,潮湿泥泞,草很深。一家人也没有,只有河对面远远的山坡上驻着两三个毡房。但我们一家三口,外婆、妈妈、我,也就这样在暮色中的荒野沼泽中搭了个帐篷住了下来。‎ ‎②那一年,雨水出奇的多。连续两个月,几乎每天都会下一场雨。其中最大的一场雨没日没夜的,绵绵下了一个多星期,中间没有停过一分钟。‎ ‎③在那样的地方、那样的帐篷里生活,漏雨是常有的、也必须从容面对的事。我们从来就没指望过这个小棚能够风雨不动安如山。最大的麻烦是用来接雨的器具总是不够。好在我们都是聪明人,很快就想出好办法来:用绳子把一个又一个的塑料袋挂在顶篷下面。哪里漏就对准哪里挂上一只,等袋子里的水都接满了,溢出来了,又在溢出来的地方再挂一只。如此反复,直到把那些水一级一级地引到帐篷外面为止。‎ ‎④那样的时候我总是在想:幸好还有塑料袋啊,要不然的话该怎么过呢?塑料袋实在是太神奇了,它和这山野里任何一种天然生成的事物是多么的不同啊,它居然可以遮雨……它是一种雨穿不透的事物,它不愿融入万物,它是在抵挡着、抗拒着的。我不禁想到那些过去年代的人们,他们没有塑料袋子又该怎么生活呢?他们完全坦曝在这个世界中,完全接受这个世界,一定比我们更加畏惧世界吧。有关这个世界的秘密,他们一定比我们知道得更多。‎ ‎⑤雨季绵延了近两个月,七月底,天空猛地放了晴,世界温暖,草原明亮。河水浅下去,清下去了,草地也清爽了许多。‎ ‎⑥但是,风来了。风总在下午刮起来,让人觉得世界其实本来如此——本来就应该有这样的大风。我在半山腰往下看,看到外面那片帐篷区里的每一顶毡房都在颤抖,每一座帐篷都鼓得圆圆的,随时准备离开地面。那地底深处被我们埋下的撑起帐篷的桩子,也没能躲过风。它在深处,丈量着风的无可丈量。并且只有它丈量出来了,它被连根拔起。我远远地看到我们家的顶篷又一次被掀开,又有一大块塑料布给吹走了,我妈和我外婆在风中一前一后地追赶。‎ ‎⑦风在每个下午如期而至,到了傍晚才缓和一些,一直到夜里才会渐渐宁静下来。但是,有一些深夜也会刮风。夜里的风比起白天的风,内容更黑暗,更拥挤,更焦急。我们什么也看不到,各自黑黑地裹在各自的被窝里,不知道此时只是正在刮风,还是世界的最后时刻正在到来。‎ ‎⑧‎ 半夜里的风刮着刮着,突然间会暴躁起来,开始不分东南西北地乱吹乱刮,先是从上往下吹,再从下往上吹。我们的帐篷顶不时猛地鼓胀起来,要鼓破似的,又突然像是被巨人的口狠狠吸吮了一下似的,“吧”地发出巨大的声响,沉重地塌下来,紧贴在椽木上。‎ ‎⑨撑起帐篷的桩子、柱子、檩子、椽木……到处都在嘎吱嘎吱乱响,东西晃来晃去。每一阵篷布被风猛烈掀动的“哗啦”声,都紧贴耳膜,逼进心底。并且,这样的响动越来越密集,声势越来越浩大,我裹着被子坐起来,大喊出声:“妈妈——怎么了?”几乎就在同时,风猛地一下子就熄灭了。风听到我说话了!我们全部静下来,不知为什么而害怕。世界也静下来,风停了,帐篷被撼动时的余颤还在兀自进行,并沿着远一些的地方有一阵没一阵地消失。‎ ‎⑩更多的夜里没有雨,也没有风,空气漆黑平静。那种黑,闭上眼睛是那样黑,睁开眼睛也那样黑。半夜一觉醒来,黑得根本分不清上下左右。比起帐篷里面,在帐篷外面稍微能看清一点周围的情景,但也是一团沉暗的。那样的“看”根本不能算是看,顶多只能算是一种感觉而已——能感觉到周围的情景,能感觉到周围有光。然而,一抬头,心就静止下来了:星空清澈,像是封在冰块中一样,每一颗星子都尖锐地清晰着。漫天的繁星更是寂静地、异样地灿烂着,而夜那么黑,那么坚硬。‎ ‎⑪最美好的时光是清晨。天色微明的时候,我总是会在光线中稍稍醒来一下,然后再次安心地睡过去,因为总算确认了世界仍是如此的,它到底还是没有把我们怎么样。直到太阳完全出来了,冷清的空气里有了金色和温暖的内容,远远听到帐篷区那边有人走动和说话的声音,我才舒舒服服裹着被子坐起来,再舒舒服服坐一会儿,想一会儿。‎ ‎⑫有时候会想,要是肚子永远不饿的话,我们就会在被窝里待一辈子。虽然我们不辞辛苦地在这片草甸上搭起了房子,但最后真正栖身的,却只有被窝。‎ ‎⑬有时候还会想,我们还会住进其他各种各样的房子里。但是,无论醒在哪一处地方,醒在什么样的夜晚,那个笼罩我们和我们的被窝的东西,都永远不会比一顶帐篷、一张塑料纸更牢固了。‎ ‎(有删改)‎ ‎5.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焦急:                                 ‎ ‎                                   (2分)‎ ‎(2)坚硬:                                 ‎ ‎                                   (2分)‎ 解析:这两处对风和夜的描写其实都是在写人的处境和感受,所以答题时应先从词语对事物特征的描摹出发,再引申到人的感受上。如“焦急”,本是人的情绪状态,这里用以写风,明显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风“焦急”突出的是风势之猛,破坏力之强,这反映的当是人们对这种风的恐惧心理。“坚硬”亦照此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1)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风势之猛,破坏力之强,突出了“我们”‎ 的恐惧心理。(2分)‎ ‎(2)运用通感的手法,写出了夜里草原的漆黑,突出了人在这种环境中的无助心理。(2分)‎ ‎6.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答:                                   ‎ ‎                                     ‎ ‎                                     ‎ 解析:回答本题,可从手法、内容、情感、主旨等方面入手。先分析手法,再分析手法的具体运用及效果、表达的情感等。手法包括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这一段话首先是写风的猛烈,“篷布被风猛烈掀动”等正面写风的肆虐,“紧贴耳膜,逼进心底”是“我”的心理感受,侧面写风大,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然后通过写“我”的动作、语言、心理,表现了对大风的恐惧,突出了生存环境的恶劣;最后写风骤然停止,风“熄灭”是拟物,“风听到我说话了”是拟人,比拟手法的运用使人们的恐惧心理更生动形象。考生据此分点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①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风之大。②运用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手法,写出了“我”在面对大风时的恐惧,突出了生存环境的恶劣。③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突然停住的状态,突出了草原气象的变化多端,令人捉摸不透,更加突出了“我们”的恐惧心理。(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满分)‎ ‎7.本文题目为“我们的家”,但文章基本上在写沙依横布拉克的雨、风、夜、清晨等内容,是否文题不符呢?为什么?(5分)‎ 答:                                   ‎ ‎                                     ‎ ‎                                     ‎ 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观点,即文题相符。然后分析文本内容,明确文本的主旨,理解“雨、风、夜、清晨”等内容分别隐喻或象征了什么,分析作者想通过这些表达什么思想情感,进而与“我们的家”联系在一起分析。‎ 参考答案:文题相符。(1分)①写沙依横布拉克的雨、风、夜等是在渲染草原生存环境的恶劣,而“我们的家”——一顶简陋的帐篷就搭建在这样的环境之中。②写雨是为了突出“我们”一家的生存智慧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一家人在一起,再简陋的家也很温馨。③自然界的风雨、黑夜和清晨隐喻着人生的苦难和光明等,人生总要遭遇一些苦难,但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就能渡过难关,迎来光明。(理由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8.结合全文,分析本文结尾段的内涵。(6分)‎ 答:                                   ‎ ‎                                     ‎ ‎                                     ‎ 解析:分析作品结尾的内涵,其实就是分析作品的主旨。本文所写内容,非常生活化,是作者的日常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结尾段共两句话,第一句话“我们还会住进其他各种各样的房子里”,是说“我们”的生活条件会越来越好;第二句话的意思是“我们”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其实是很简单很基本的。“一顶帐篷、一张塑料纸”这两个物象在此处明显是象征,所以必须分析其所承载的意义。说它们最“牢固”,是因为它们象征着生活勇气和生活智慧,这是人生存的能力和根本动力。另外,文本的第④段还有对塑料袋的作用的阐述,它表达了“我”的一种思考,即理解了生活和生命本身,才能活得更通透。‎ 参考答案:①“一顶帐篷、一张塑料纸”象征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生活资料。生活在我们的努力下会越来越好,但我们需要的物质生活条件其实很简单,不过是一个能栖身、能遮风避雨的地方而已。(2分)②“帐篷”是在恶劣的环境下搭起来的,是生活的勇气;“一张塑料纸”是在帐篷漏雨的情况下利用起来的,是生活的智慧。勇气和智慧,是好好活着的最“牢固”的保障。(2分)③遮蔽包裹保护自己的东西越少,和世界越没距离,对生活和生命本身的认识就会越深刻,理解了生活和生命本身,才能活得更通透。(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