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3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 二轮复习 微专题12.1 区域特征与差异比较 学案(全国通用) Word版含解析
微专题 区域特征与差异比较 【知识建构】 地 形 、地 质 气候 要素 河湖 土壤 自然因素 植被 (基础) 资源 (农、林、矿、水) 环境 (固、水、气、声) 政策法规 ( 行政 ) 发展平衡 社会 国防安全 民族宗教 ( 社会 ) 文化历史 发展 需求 人文因素 市场 广阔 (决定) 经济 交通 便利 劳力 数、质 资金 投入(收入、地租) 技术(基础、现代) 自然 条件影响突出 产品 易损 → 市场 、 交通 条件重要 弱势产业→国家 政策 支持、 技术 条件 第二产业→对 自然 依赖小,但有些不可少 工业 成本 高→ 经济 因素;国家经济主导→ 社会 因素 污染 重→ 环境 因素;现代化发展→ 科技 因素 直接受 自然 条件影响 技术 保障作用明显 目的 性强→ 社会经济 因素对线路选择的决定性突出 生理 需求: 舒适 、 优美 → 自然 条件、 生态 环境 人口迁移 物质 享受→ 经济 因素 高 智商 → 政治 、 文化 及其他因素 人类 居住 地→适合生活、生产的 自然 条件重要 经济 活动→ 资源 、交通 条件 历史 发展→ 历史 因素; 租金 高低→ 经济 因素 社会 团体→ 社会 因素; 政府 管理→ 行政 因素 空间形态: 交通 发展、城市 规划 、 人口 膨胀 建筑→ 地基 、 地形 、 地势 、 气候 自然条件 用地 占地 考虑→少占 农田 、保护 古迹 、 矿产 居住→ 配套 设施( 交通 、 能源 )、 环境 优美 商业城市:买卖交易→ 商品 、 人口 、 交通 三大条件 商业街区: 消费 群、 利润 高→城市 中心 、 交通 要道 娱乐 享受→ 市场 条件:旅游 资源 、 客源 对象 旅游 近便 节省→ 区位 条件: 位置 、 交通 工程 项目→ 开发 条件: 政策 、 经济 水平、 施工 、 服务 设施 劳动对象是 动植物 → 农业 工程 建设: 安全 、省 工 、高 效 → 交通 形成 空间结构 城市 商业 【知识精析】 一、区域特征 1.自然地理特征描述 类型 描述、比较的方向和角度 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地势、土壤、气候、水文(河流、湖泊)、自然带、自然资源等 地理位置特征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如位于河流交汇处,沿河流分布,沿交通线分布)、半球位置 地形特征 主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或河谷等)及其分布,特殊地貌等 地势特征 海拔高低、地势起伏状况、地势倾斜方向、区域极值(海拔最高、最低值) 河流水文特征 年径流量、汛期、径流的季节变化、含沙量、结冰期(凌汛)、流速等 河流水系特征 发源地、流向与注入的海洋、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及水系形态、河道特征、上中下游的划分等 气候特征 气温(气温高低、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光照、降水(总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降水与热量的组合状况(如雨热同期) 2.人文地理特征描述 类型 描述、比较的方向和角度 农业生产特征 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及分布、农业结构(各部门所占比重)、生产规模、生产水平(机械化水平、专业化水平、商品率)等 工业生产特征 类型(轻工业、重工业等)、部门(主要工业部门)、规模(大型、中小型)、方式(大批量标准化、中小批量定制化等)、投入(原料、劳动力、技术等)、产出(市场范围、产品周期)、地域分布、发达程度、生产结构、技术水平等 社会经济环境特征 人口、城市、工业、农业、地域联系方式、环境污染状况等 人口特征 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口素质、人口迁移等 交通特征 主要运输方式、交通网(点、线)的分布与发展状况 二、区域地理特征差异比较 1.区域自然地理要素差异的成因 (1)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3)水文差异的形成 ①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量差异直接造成河流水量差异。 ②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和流速大小的不同。 ③流域内的植被状况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不同。 ④河流所处的纬度及流向决定了有无冰封期、冰封期长短及有无凌汛现象。 (4)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2.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相似或差异明显地区比较的侧重点 (1)比较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南亚等地区的地形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比较我国秦岭南、北两侧地区的气候、水文特征的差异。 (3)比较中亚地区与同纬度的西欧地区的气候特征和水文特征的差异。 (4)澳大利亚和巴西自然环境的异同比较(位置、气候、地形、资源等)。 (5)马达加斯加岛与台湾岛都有回归线穿过,可以比较两者地形和气候类型的异同。 (6)南极洲和北冰洋都位于极地地区,可从气候特征及其成因、科学考察、特有动物等方面进行比较,还可以对中山站、长城站、泰山站和黄河站的位置进行比较。 三、区域差异分析 1.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 不同区域之间因为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形成了显著的区域差异。区域间的差异,首先表现为自然环境的差异,一般可从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入手,探寻气候、地形、水文、土壤和植被等方面的不同。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人类的活动也会不同,一般来说,可从农业生产类型(种植业、畜牧业等)和生产方式(包括耕地类型、复种指数等)、工业发展特点和布局、人口、城市和交通等方面进行比较。区域差异的综合分析如下图所示: 2.区域差异分析类题目 (1)区域差异分析类题目的类型 区域差异的比较分析常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常侧重于比较不同点即区域差异比较;二是比较区域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或者说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或者说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三是比较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在高考中,常以“比较两区域的自然特征(或人文特征)”的设问形式出现。 (2)区域差异比较的技巧 ①四步审题是关键。 ②三项联系是答题依据。 ③“二定”力求答案要周全。 “二定”是指根据分值定要点,根据内容定格式。根据分值定要点,要求学生养成要点化答题的习惯,看分给点,只有给足正确的要点,才有可能得足分。根据内容定格式是指采取要点纵列化或者采取列表比较,这要根据答题的内容来定。一般来说,比较异同时列表比较更直观些。 四、区域图的判读 1.宏观区域地图的判读方法 (1)判断区域位置:抓住图中的地名、经纬度等相关信息,定位区域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或相对位置。 (2)明确图例类型及分布:抓住图例类型,看其在图中分布,归纳分布特点。 (3)判断区域自然环境特点:主要依据地理位置,推论图示区域的气候类型及特点,并结合图中地物分布总结区域的地形、水文、生物等自然特征。 (4)分析区域环境的影响:联系材料及问题要求,推论区域各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自然环境要素与人文环境的相互影响。 2.微观区域地图的判读 (1)确定区域范围与位置:微观区域图中区域范围相对较小,对其位置分析应特别关注相对位置的确定。 (2)明确图例类型与分布:明确不同图例的含义,找准其在图中的分布状况。 (3)微观图中地物的分布:尤其注意图中线性地物(河流、道路等)的延伸走向,点状地物的分布位置、密度等,以及点线地物的组合状况或位置关系等。 (4)分析区域的环境。 ①抓住自然要素的分布状况:主要依据区域的河湖、山脉、地形、植被等的分布状况,推知自然环境特征。 ②抓住人文要素分布状况:主要依据区域的道路、农田、城镇等的分布状况,推知人文环境特征。 (5)分析区域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尤其注意分析自然环境要素与人文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读图技巧】区域分布图的判读 (1)读图名。一幅区域分布图的图名往往反映出该图的专题属性或体现出该图展示的重要地理事物。 (2)读图例。图例反映出区域分布图中的各种地理事物的含义,依据图例可以在图中看到某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 (3)析组成。一般的区域分布图往往标注了经纬度信息,对此可以进行区域定位,结合图例可以分析分布图中地理事物的类型及组成,从而明确图中的基本组成要素。 (4)判特征。区域分布图反映的是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因此判断某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往往是考查的着眼点。 五、区域特征类试题的答题模板 (1)自然地理特征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位于××半球;位于××纬度(或××带);距海较远(近);位于××大陆××部,××大洋××岸 气候 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光照、灾害 夏季××,冬季××;气温年较差××,降水季节变化××;光照××;易受××灾害影响 地形 地形类型、地势特征 以××地形为主;地势××高××低;多××地貌 河流 内流河、外流河、水文特征、水系特征 为内(外)流河;径流量××,季节变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有(无)凌汛;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东西(南北)对称分布,河网密布大(小) 植被 覆盖率、植被类型 以××林为主;植被覆盖率高(低) 土壤 类型及肥力状况 肥沃的黑土(紫色土、水稻土);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 资源 种类、数量 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等丰富;水资源丰富(短缺) (2)人文地理特征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人口 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 劳动力丰富(不足);人口素质××;老龄化问题××;人口就业压力×× 城市 数量、规模、布局、城市化 城市数量××;规模××,辐射带动作用××;多沿××分布;城市化水平×× 农业 农业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等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土地价格、科技。有利条件是××,不利条件是×× 其他 耕作制度或熟制、作物种类、耕地类型(水田、旱地) 工业 工业类型 以轻工业(或重工业)为主 交通 运输方式、便利程度、区位因素 以××(交通运输方式)为主;交通便利(不便);有利因素是××,不利因素是×× 环境 环境问题类型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荒漠化、水土流失)两大方面 【高考例析】(2018·新课标Ⅰ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艾菲尔铁塔相当。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模块的建造。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图9示意该项目的位置。 (1)简述俄罗斯配建港口对该项目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 (2)说明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 (3)分析开发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对提高该项目产品(液化天然气)市场竞争力的作用。 (4)指出在该项目合作中体现的中俄两国各自的优势。 【答案】(1)对本项目的经济价值:(该项目)运输量巨大,保证该项目建设和运营,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 对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为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地区及北冰洋上的经济活动提供基地;促进鄂毕河沿岸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为鄂毕河出海航运提供中转服务。 (2)(该项目)工程量巨大,设计成不同模块,可以由不同地区的工厂同时生产,缩短工期;模块运至现场拼装,减少现场(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时间和难度。 (3)中国、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亚洲国家)是其主要销售市场;开通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与苏伊士运河—大西洋航线相比,)大大缩减产品的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产品销售价格,提高其在全球天然气市场的竞争力。 (4)俄罗斯优势:资源(能源、天然气)丰富,(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技术强。中国优势:资金雄厚、制造业实力强、运输能力强、市场需求大等。 【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以“一带一路”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为背景资料,考查了交通建设的影响、工业分散等知识,引导学生关注“一带一路”对我国和世界的重要意义。 (1)首先审题要准,题目要求港口的建设对该项目和周边区域发展的影响,且特别强调经济价值。据材料可知,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具有资源优势,而中国具有巨大的市场,所以俄罗斯配建港口可满足运输量大的要求,保证该项目的建设和顺利运营,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对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应从扩大对外联系角度考虑。据图可知,该项目基地位于北极圈以内,纬度较高,可以为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地区及北冰洋上的经济活动提供活动基地;同时扩大周边区域对外联系路径,促进鄂毕河沿岸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为鄂毕河出海航运提供中转服务。 (2)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和工业分散的好处。由材料可知,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据图可知,该项目纬度较高,永久冻土层和极寒气候对建设不利,模块运至现场拼装,可减少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难度;同时工业分散生产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不同区域的工厂同时生产,可缩短工期,降低建设成本。 (3)结合世界石油运输航线分析。据材料可知,该项目的主要目标市场是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开通该航线后可大大缩短太平洋沿岸国家进口石油的距离,节省燃料和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从而降低运输成本,降低销售价格,占领销售市场。 (4)据材料可知,俄罗斯具有天然气资源优势,为发达国家,具有较高的资源勘探、开采和液化技术;中国参与设计和建造,大部分模块在中国工厂生产建造,说明中国在制造业实力、运输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且我国经济发展较快,能源需求量大,具有市场优势。 【素养提升】 一、选择题 (2017课标卷II)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 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 1.C 根据题干信息:目前,淮河已经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其实这里就给出了隐性信息,淮河在洪泽湖以东已经没有河道实体存在(从图上也可以看出),即秦岭——淮河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对应的自然标志。而该线作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向东继续延伸,仍然具有划分指标的依据(随不同的依据而划分不同的区域,比如水田、旱田;亚热带、温带;年均0摄氏底等温线等),A不符合;淮河向南经长江入海了,但秦——淮线的分界线并不是向南沿河道而变,B错;因为此线的划分的是不同的自然或人文区域,没有明显的界限,而呈过渡性,所以D错。故本题选C。 2.D 根据材料提示,江苏境内长江段建了好几座大桥的寓意:“由于长江阻隔,导致历史上南北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现在两岸交通大大改善”,由于长江对两岸交通的阻隔,导致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习惯上把苏南和苏北的划分依此为界。对两岸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不大。 3.D 早期由于长江”天堑“而苏南苏北交往不便,现今合作更加广范,题干信息里也提到”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很明显是因为交通区位因素的改变导致,而市场、技术、资金都有一定的流动区间,它们是因为区域间存在着联系,才产生的流动,如市场有受腹地范围(交流的区间)限制。所以ABC错,D对。 (2017全国卷Ⅲ) 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 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4~6题。 4.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5.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6.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A.川剧 B.豫剧 C.粤剧 D.越剧 4.D 读图分析可知,图示景观以小桥、流水为主,反映的是江南水乡的景观,对应的是长三角区域,故选D。 5.B 江南水乡的形成主要与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相关,长三角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充足;地形平坦,河流流速较缓,分叉较多,因此河道密集,传统出行方式为船,故选B。 6.D 川剧为四川一带的剧种,豫剧主要在河南一带;粤剧主要在广东、广西一代;越剧是上海江苏一代的剧种,故选D。 考点:人文景观、自然地理特征和地方剧种。 【点睛】江南水乡所处的长江三角洲和太湖水网地区,气候温和,季节分明,雨量充沛,因此形成了以水运为主的交通体系。居民的生产生活依赖着水,这种自然的环境和功能的需要,塑造了极富韵味的江南水乡民居的风貌与特色。 (2016·海南卷)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据此完成7~9题。 7.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 A.降水多 B.风力大 C.日照强 D.气温高 8.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 A.高大、屋顶尖、窗大 B.低矮、屋顶缓、窗大 C.高大、屋顶尖、窗小 D.低矮、屋顶缓、窗小 9.当地居民主要从事( ) A.渔业 B.林业 C.种植业 D.牧业 7.B 从材料提取信息“福建海坛岛”说明该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季风区,“地势低平”“风沙满地跑”说明当地风力大。其他气候特点,材料并没有相关信息说明,故选B。 8.D 根据材料信息“风沙满地跑”说明风力很大,“房子像碉堡”寿命房子需要具备的特点是防风,所以是低矮的,窗小。从材料提取信息“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根据该地区地理位置判断,影响该地区的东南季风受台湾山脉影响,气流下沉,形成干热的雨影区,降水少,所以传统居民的屋顶缓。故选D。 9.A 从材料提取“光长石头不长草”说明该地区不适合植物生长,因此不适合发展种植业、林业和牧业,但由于该地区四周林临海,因地制宜发展渔业,故选A。 【名师点睛】不能根据当地的民谣判读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进而不能判读当地民居的特点;不知道碉堡的大致样子。 (2016·甘肃诊断)下图为世界两个著名岛屿。A岛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岛的西部年降水量高达2 000 mm以上,而东部降水较少,不足500 mm。B岛冬冷夏凉,天气多变,7月平均气温10 ℃~15 ℃,东部沿海夏季多雾。据此完成10~12题。 10.A岛西部年降水量非常丰富,而东部较少。可能是因为( ) A.西部终年位于西北风的迎风坡 B.东部受寒流减湿作用明显 C.西部夏季处在西南风的迎风坡 D.东部不受大西洋水汽影响 11.B岛夏季凉爽,东部沿海多雾的原因是( ) A.海水蒸发量大使水汽增多 B.气旋活动频繁,多云雨天 C.深受寒冷的西北风影响 D.寒流影响使近地面气温较低 12.A岛某日地方时16时日落,关于B岛这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B.黑夜时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C.地方时4时后太阳从东北升起 D.地方时20时后太阳从西北落下 10.A 从图中区域定位可知,A岛屿为火地岛,其岛屿的地形为中间高,四周低,且岛屿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因此A岛屿西部常年受西风带的控制,年降水量非常丰富,而东部为西风带的背风坡,年降水量少。 11.D 从图中区域定位可知,B岛屿为纽芬兰岛,其东部为拉布拉多寒流,寒流影响使近地面气温较低,因此东部沿海多雾。该地纬度较高,夏季气旋活动不频繁;该地位于西北风的背风坡。 12.C A岛某日地方时16时日落,说明此时南半球为冬季,北半球为夏季,即北半球各地日出时间均早于6时,日落时间均晚于18时。通过计算可知A岛所在纬度白昼时间长为8小时,北半球同纬度的白昼长度为16小时,日出时间为4时,而B岛所在纬度低于A岛所对称的北半球同纬度地区,则白昼时间短于A岛所对称的北半球同纬度地区,则日出时间晚于地方时4时,并且日出方位为东北,而日落地方时早于20时,日落方位为西北;因为此时不一定为夏至日,则B岛正午太阳高度可能没有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此时为北半球夏季,B岛的黑夜时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应为北半球冬季。 (2017·长沙一模)藏地民谚有“汉家饭果腹,藏家茶饱肚”之说。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茶叶中所含的咖啡因、儿茶素等成分,有明显降低血脂、预防心肌梗死、脑血管梗阻的作用。据此回答13~14题。 13.下列是藏族人喜欢喝茶的主要原因是( ) ①藏族人食物以肉食为主,缺乏水果蔬菜,喝茶可以降低血脂 ②茶口味好 ③茶可以饱肚 ④茶叶能贮存很久,便于长距离运输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4.如此奢爱茶叶的藏地却不生产茶叶,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复杂,茶树的种植难度大 B.藏地是牧区,种植茶叶经济效益差 C.气候寒冷,降水少,不适宜茶树生长 D.当地市场狭小 13.C 依据材料,藏族人喜欢喝酥油茶,主要原因是藏区以畜牧业为主,缺乏水果蔬菜,因此饮食以肉食为主,而茶叶不仅有降低血脂作用,而且容易贮存,便于长距离从外地运入,所以深受藏族人喜欢。故选C。 14.C 茶树是生长在亚热带地区的经济作物,藏地气候寒冷,不适宜茶树生长,C对;茶树适宜生长在坡地,地形不是主要原因,A错;种植茶树经济效益高,B错;当地市场广阔,D错。故C正确 (2017·合肥二检)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最大的苗族古村寨,位于黔东南某断层谷地。层层落落的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呈梯状逐级抬升,与自然和诸共融,成为名符其实的“生态建筑”。下图示意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分布。据此完成15~17题。 15.造成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热量 B. 光照 C. 降水 D. 地形 16.吊脚楼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体现在( ) ①可就地取材建房且室内冬暖夏凉 ②能获得较多光照且节约建筑用地 ③底层架空以利于防涝且通风透气 ④底部支柱长短的选择可适应地形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7.某游客中秋节去西江千户苗寨旅游,见到的农业景观与下列诗句最吻合的是( ) A. 家家打稻趁霜晴 B. 新雨山头荔枝熟 C. 小麦登场雨熟梅 D. 梨花淡白柳深青 15.D 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苗寨的主体位于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由于受耕地资源的限制,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居民充分利用这里的地形特点,在半山建造独具特色的吊脚楼,上千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鳞次栉比,蔚为壮观,读图可知,图中河谷北侧地势相对较低,数量多,而南侧地势高,数量少,导致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原因为地形,故选D。 16.B 吊脚楼的修建是就地取材,位于河谷地区,依山而建,室内冬暖夏凉,①对。层层落落的分布,可以获得较多的太阳光照且节约建筑用地,②对。底层架空是为了便于修建,而不是为了防涝,③错。底部支柱长短的选择可适应地形,④对。故选B。 17.A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黔东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盛产水稻,家家户户趁着霜后的晴天打稻子,A对。荔枝为热带水果,B错。C项为小麦将熟的时候梅雨也开始了,中秋节时节梅雨季节已过,且梅雨主要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C错。梨树为我国暖温带树种,在该地不宜种植,D错。故选A。 (2017·钦州模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要素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下列三图中分别标注了我国的甲、乙、丙三个不同区域。读图回答18~20题。 18.甲区与丙区的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B.丙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 C.丙区海拔较高,气温低 D.甲区年降水量多,获得太阳辐射少 19.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 ) A.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 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 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 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20.乙区域中的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大致是( ) 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 ②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 ③半干旱和干旱区分界 ④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分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8.B 甲、丙分别是我国黑龙江省附近和山东省。山东位于沿海,黑龙江距海也不远,故A错误;山东纬度明显低于黑龙江,受夏季风影响更大,降水和热量条件都较好。 19.A 三地区都位于季风气候区,故A正确。只有黑龙江地广人稀,B错;春小麦和甜菜主要分布在中温带,山东是暖温带,C错;只有黑龙江分布有黑土,D错。 20.D 乙区域中的山脉是贺兰山,①③正确;贺兰山位于中温带内部,②错误;④对应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广东省广州市2018年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下图所示建筑是我国苗族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楼上住人,楼下架空,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是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建房时,将前排落地房柱搁置在下层地基上,最外层不落地房柱与上层外伸出地基的楼板持平,形成悬空吊脚,上下地基之间的空间就成为吊脚楼的底层,这就是所谓的“天平地不平”的吊脚楼特点。 21.与建筑物所在地的地理特征不相符的是 A. 山高坡陡 B. 终年高温 C. 潮湿多雾 D. 蛇虫较多 22.吊脚楼的最大优点是: A. 通风透气,宽敞明亮 B. 高瞻远瞩,视野开阔 C. 冬暖夏凉,防暑降温 D. 节约土地,造价较廉 23.这种建筑最有可能分布在 A. 黄土高原 B. 大兴安岭 C. 云贵高原 D. 西双版纳 21.B 该吊脚楼是苗族人的民居,多见于西南一带,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而并非全年高温,但区域多山地,山高坡陡,潮湿多雾,蛇虫较多,据此选B。 22.D 据图可知,吊脚楼悬空建设,可以通风透气,但越往上越窄,并不是层层宽敞;高瞻远瞩,视野开阔也只是站在特定位置的感受,并非该建筑的最大优点;吊脚楼可以防潮透气,这里的冬季本就温和,无需将保暖作为民居的建设目的;但该建筑依山依地势而建,楼层较高,可以节约土地,使用当地现有竹木,造价较低,适用于民居建设,选D。 23.C 该吊脚楼是苗族人的民居,多见于西南一带,吊脚楼依山而建,说明区域地势较高;吊脚楼层数较多,能居住的人较多,这说明当地适合建筑的平地较少,导致人口集中在少数的山间低地中,结合选项,云贵高原一带地势崎岖,人口及产业活动集中在山间坝子地带,且该地苗族居多,最为符合材料,选C。 (黑龙江省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五))读我国某区域温度带界线和日平均气温稳定≥10℃日数(圆点)的变化图,完成24~25题。 24.图示区域温度带界线发生变化的地理背景是 ( ) A. 气候趋于干旱 B. 气候趋于湿润 C. 全球变暖 D. 全球气温下降 25.因温度带界线和日平均气温稳定≥10℃日数的变化,导致 ( ) A. ①地开始大面积种植苹果 B. ②③两地气温差异变小 C. ④地农作物生长周期延长 D. ⑤地的结冰期逐年缩短 24.C 由图可知,该地区温度带南北界限均向北移动,温度带整体北移,说明同纬度温度有所升高,反映出全球气候变暖。温度带移动和干湿变化无关。 25.B 根据图中温度带的位置可知,该温度带为暖温带,苹果是暖温带水果,1981年之后①地区由暖温带变为亚热带,不再适合种植苹果,A错误;②地温度上升,与③地气温差异变小,B正确;④地气温升高,农作物生长速度加快,生长周期缩短,C错误;⑤地气温升高,结冰期缩短,但不一定是逐年缩短,D错误。 (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押题密卷文综地理试题(七))菲律宾巴纳韦梯田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古代人工景观。它位于菲律宾吕宋岛北部,该地气候湿润,年平均降雨量高达3500毫米。梯田从山脚河谷开始,层层上升,可达海拔1500-1600米处,许多地方的坡度达到70-80度。梯国的外壁大多用坚固的石块砌成,石壁最高可达4米。左图为巴纳韦梯田示意图,右图为该梯田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26~28题。 26.巴纳韦梯田的石壁高达4米,主要原因是 A. 降水丰沛 B. 石料丰富 C. 山势陡峭 D. 水土流失 27.右图中粗砂砾石层的主要作用是 A. 为作物提供水分 B. 加快雨水渗漏速度 C. 过滤净化雨水 D. 为作物提供养分 28.2001年巴纳韦梯田被列为世界濒危遗产,其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高海拔处梯田面积小,耕作收益小 B. 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而弃耕 C. 众多堤堰垮塌,无力维修坍塌的田地 D. 旅游业的发展,花卉种植取代水稻耕种 26.C 从图中看山势陡峭,当地人们对陡峭的山坡进行改造形成梯田,巴纳韦梯田的石壁高达4米,主要原因是山势陡峭;降水丰沛不会影响农业上修建梯田,石料丰富对梯田没有关系,水土流失不是主要原因,选择C。 27.B 粗砂砾石层属于透水层,本地区降水多,粗砂砾石层加快雨水渗漏速度,降低农田积水,B对;本地区降水多,不需要粗砂砾石层为作物提供水分,A错误;过滤净化雨水对农业没有意义,C错误;粗砂砾石层不具有营养成分,不会为作物提供养分,D错误。 28.D 世界高海拔处梯田面积小,耕作收益小,当地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而弃耕,梯田缺少维护,众多堤堰垮塌,无力维修坍塌的田地,2001年巴纳韦梯田被列为世界濒危遗产,有利于对古代人工景观的保护。旅游业的发展不是列为世界濒危遗产原因,当地条件不适合花卉种植,选择D。 (河北省2018届高三5月冲刺模考)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位置见左图)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弄”在瑶语中指山间深洼地。当地瑶族人从弄底开始,环绕弄底用小石块垒出一级又一级的梯田,依山而上,构成一个又一个同心圆梯田,形成奇特的“龙卷地”景观,梯田上主要种植玉米而不是水稻。目前,为了摆脱贫困,当地政府鼓励“龙卷地”居民向外搬迁。右图示意龙卷地景观。据此完成29~31题。 29.七百弄乡“龙卷地”景观形成的自然原因是当地 A. 平均海拔高,山间洼地降水丰富 B. 峰丛洼地多,土地资源短缺 C. 地势起伏大,气温垂直差异显著 D. 植被稀疏,风化碎屑物质多 30.七百弄乡“龙卷地”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玉米而非水稻,是因为 A. 水源供给不稳定 B. 玉米生长期短 C. 当地劳动力短缺 D. 土壤浅薄贫瘠 31.为了摆脱贫困,政府鼓励“龙卷地”居民向外搬迁,这说明“龙卷地” A. 滑坡灾害频发 B. 石漠化较严重 C. 土地承载力低 D. 机械耕作困难 29.B “弄”在瑶语中指山间深洼地。当地瑶族人从弄底开始,环绕弄底用小石块垒出一级又一级的梯田,形成奇特的“龙卷地”景观。七百弄乡“龙卷地”景观形成的自然原因是当地峰丛洼地多,土地资源短缺,B对。山间洼地降水丰富、气温垂直差异显著、植被稀疏,风化碎屑物质多等不是梯田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A、C、D错。 30.A 七百弄乡“龙卷地”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玉米而非水稻,是因为位于喀斯特地区,地表水缺乏,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水源供给不稳定,A对。该地位于亚热带,生长期长,B错。当地能够修建工程复杂的梯田,说明劳动力丰富,C错。玉米喜温喜肥,土壤浅薄贫瘠不是主要原因,D错。 31.C 为了摆脱贫困,政府鼓励“龙卷地”居民向外搬迁,这说明“龙卷地”土地承载力低,容易造成生态破坏,C对。修建梯田,滑坡灾害少,A错。水土流失少,石漠化较轻,B错。机械耕作困难,不是人口外迁的原因,D错。 (安徽省芜湖市2018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复种指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为1年),在同一块耕地上,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与耕地面积的比值。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复种指数变化统计。据此完成32~34题。 32.图示省份可能是 A. 黑 B. 苏 C. 藏 D. 琼 33.)导致该地图示时间内复种指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 生长期延长 B. 全球气候变暖 C. 城乡收入差距大 D. 农业技术进步 34.复种指数的降低带来 A. 土地资源浪费 B. 农活强度增加 C. 土地集约利用 D. 农村人地压力增大 32.B 本题主要考察中国不同地区的积温与复种指数之间的关系。复种指数越高,说明该地区年均气温越高,而年均气温越低,复种指数也越低。中国复种指数由南往北依次递减,图中的复种指数大多在150﹪,即一年二熟,。华中区、西南区地属于亚热带地区,作物一年两熟,江苏符合题意,B正确;黑龙江和青藏地区,复种指数较低,应该一年一熟,AC错误;海南属于热带,应该一年三熟,D错误。故答案选B项。 33.C 江苏属于亚热带地区,生长期没有明显的变化A错。全球气候变暖,该地的复种指数应该增加,B错误;江苏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和乡村的差距较大,农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从而导致,农业地位下降,C对;农业技术的进步不会影响区域的复种指数,D错误。故答案选C项。 34.A 复种指数降低,会影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降低土地的利用率,从而导致土地不能有效利用,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A正确。 (河南省名校2018届高三压轴第二次考试)山西人爱吃酷,交枪不交醋葫芦。山西有3000年的酿醋史,山西老陈醋更是以“酸、香、甜、绵、醇”享誉国内外。它除了作为调味品之外,还具有抗菌、美容护肤、除煤气、平衡体内酸碱度、助消化等作用。山西陈醋选用优质原料经“蒸、酵、熏、淋、陈”五步酿制,但只有经历“夏伏晒,冬捞冰”过程才能叫做老陈醋。该酿造过程需历经9-12个月的陈酿期。目前山西地区为扩大市场份额在不断探求新方法。下图为酿酷过程图,根据材料回答35~37题。 35.根据“山西人爱吃醋,交枪不交醋葫芦”推断错误的是 A. 当地煤炭工业发达,空气中煤气含量大 B. 当地水土较“硬”,含碱性大 C. 当地气候温暖湿润,易滋生细菌 D. 当地多以杂粮面食为主,较不易消化 36.可采用“夏伏晒,冬捞冰”的陈酿工艺是因为山西 A. 光照时间长 B. 降水季节变化大 C. 气温年较差大 D. 气温日较差大 37.山西为扩大市场份额,应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A. 扩大知名度 B. 完善交通设施 C. 提升产品质量 D. 改良酿造工艺 35.C 根据材料信息,山西老陈醋“除了作为调味品之外,还具有抗菌、美容护肤、除煤气、平衡体内酸碱度、助消化等作用。”,作用中并不包含除菌作用,且当地为温带,降水少,并不具备“温暖湿润”的特征,据此选C。 36.C “夏伏晒,冬捞冰”说明区域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据此选C。 37.D 山西陈醋声名远播,质量也好,但按传统工艺,酿造过程需历经9-12个月,时间长,很难满足市场变化需求,因此山西为扩大市场份额,应采取的首要措施是改良酿造工艺,选D。 (2018届高三省际名校联考(五))千脚落地房是云南怒江、贡山等地的传统民居。当地地质不稳,森林丰富,通常在斜坡或靠山处竖立几十根木桩,这些木桩像千百只脚一样,支撑着整个房屋,因此得名千脚落地。房头板原料为红杉木,纹理美观、耐腐,房顶上覆盖茅草,冬暖夏凉,但不立窗户。有的木材本身有凹形槽,雨水可以顺流而下,具有瓦片功能。如今,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保护意识的淡薄,这种独特的房屋愈来愈少,而砖瓦房却增多。下图示意千脚落地房景观。据此完成38~40题。 38.与现代砖瓦房相比,当地千脚落地房的优点是 ①地震损害小②耐腐蚀、防御蛇虫野兽袭击③便于搬迁兴建 ④向阳采光通风效果好⑤冬暖夏凉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⑤ D. ①③④4⑤ 39.千脚落地房成为当地主要民居的理由是该地区 A. 喀斯特地貌广布 B. 气候湿热,岩石裸露 C. 气候干旱适合修建 D. 地势崎岖且林木资源丰富 40.目前千脚落地房在当地越来越少,带来的影响是 A. 利于房屋造型的多样化发展 B. 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C. 利于减少自然灾害的频发 D. 不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 38.C 根据材料,当地地质不稳,千脚屋多根木桩固定,防震效果好;当地森林丰富,便于就地取材,便于建设,也便于搬迁;材质红衫木耐腐蚀;但材料显示该房屋“冬暖夏凉,但不立窗户”,说明通风效果不好,据此选C。 39.D 该地位于云贵一带,地势崎岖,房屋建于斜坡或靠山处,以木桩木材建设,山区林木资源丰富,便于就地取材,据此选D。该地位于山区,气候并不湿热且地表有森林;喀斯特地貌区并不是建此类民居的理由。 40.B 千脚落地房是当地的传统民居,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保护意识的淡薄,这种独特的房屋愈来愈少,这将影响文化的传承,据此选B。 (2018新课标III卷)油纸伞足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据此完成41~42题。 41.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 ) A. 携带方便 B. 适用地广 C. 文化蕴涵 D. 经久耐用 42.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 ) A. 欧洲西部 B. 中亚 C. 中东 D. 撒哈拉以南非洲 41.C 油纸伞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色彩,油纸伞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效能大于实用效能,是一种文化符号,所以与现代钢骨布面扇相比,其具有的文华蕴涵促使走俏国际市场。由于油纸扇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且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因此油纸伞不如现代钢骨布面伞携带方便、适用地广、经久耐用。故选C。 42.A 欧洲国家与中国有着巨大的文化差异,这使欧洲成为油纸伞市场的基础;同时欧洲西部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多雨,空气湿润,既有利于油纸伞的销售,又有利于其保存。中亚、中东、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油纸伞市场不大且不利于其保存(易变脆、开裂)。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组需要掌握油纸伞的双重属性——既是伞(有实用功能),又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文化功能)。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其文化蕴涵——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析油纸伞重点推销的市场时,需要把油纸伞的实用功能(防雨)和文化蕴涵(与中国有着巨大的文化差异)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二、综合题 43.(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义乌市是著名的国际商贸之都,目前外来人口约占常住人口的37%。 (1)说明义乌市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请回答两项。 宁波—舟山港是义乌市对外贸易的便捷出海口。 (2)从宁波—舟山港出口到亚丁湾的商品,海运公司更愿意选择冬季运输。为什么?请按表格要求回答。(8分) 冬季有利于海运的自然环境特点 对海运公司的好处 ① ② 近年来,由优质咖啡加工的白咖啡深受中国青年喜爱。这种优质咖啡适宜生长在热量充足,光照适度,湿度大,土壤较肥沃的环境,由于易遭受虫害还需人工精心护理。 (3)怡保地区具备哪些种植优质咖啡的有利区位条件?提取图10中信息并说明。(9分) 【答案】 (1)商贸发达(商品集散地);就业岗位多(收入高);生活水平高(服务设施完善)。 (2) 自然环境特点 好处 ① 盛行偏北风、洋流向西流 节约能源(节省运输时间) ② 海上台风(飓风、热带气旋、热带风暴)少 航行更加安全 (3)地处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地处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云量较多);地形坡度和缓,土层较深厚(位于低山丘陵地区,利于排水;临近河谷,土壤肥沃);东南亚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该国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较低)。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义乌市为国际商贸之都,吸引人口大量迁入的原因,主要从发达的商业活动、较多的就业机会和完善的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义乌市主要以商业活动为主,是主要的商品集散地,第三产业发达,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社会服务设施齐全,人们可以享受高质量的生活。 (2)本题主要考查洋流和风向对航海的影响。选择冬季运输,一方面考虑风向和洋流的流向与航行方向的关系,另一方面要考虑避开灾害性天气,保障运行安全的问题。冬季我国东部盛行西北季风,且在季风的影响下,沿岸流自北向南,因此从宁波到南海路段,顺风顺水,省时省力;冬季,北印度洋盛行东北季风,海水自东向西,因此对于北印度洋路段,同样顺风顺水,省时省力;此时为冬季,太平洋和印度洋上台风、飓风等灾害性天气较少,对航行船只的安全威胁较少。 (3)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要结合材料中咖啡的生长习性和图示信息从气候、地形、土壤、劳动力等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分析可知,怡保地区地处赤道附近,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能够满足咖啡生长所需的热量;怡保地区海拔200—500m,为低山丘陵,具有一定坡度,利于排水;临近河谷,土壤肥沃、深厚,水源充足;位于东南亚马来半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咖啡的生产成本低。 【点睛】本题以中国和世界部分区域为背景,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洋流、风向和天气对航海的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第(1)题,要结合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根据义乌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第(2)题,在分析时可以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进行迁移应用,并且能够结合航行线路所经地区的自然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第(3)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该题比较常规,但一定要结合题干要求,从图文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并加以分析。 44. 2017北京卷)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述匈牙利的地形特征。 (2)简述巴拉顿湖形成的主要过程。 (3)与甲河段相比,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 匈牙利的汽车工业历史悠久,杰尔是全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城市,拥有多家与汽车工业相关的研发和教育机构。近年来,杰尔、肖普朗,埃斯泰尔戈姆和松博特海伊等城市吸引了诸多跨国汽车公司和零部件供应商投资建厂,80%以上的产品用于出口。 (4)说明匈牙利汽车工业分布特点和原因。 【答案】(1)以平原、丘陵为主;多瑙河以东主要为平原,北部和多瑙河以西多山地;地势总体北部、西部高,东南部低。 (2)断层发育,断裂下陷,积水成湖。 (3)流经平原地区,落差小,流速慢;有较多支流汇入,流量大;纬度较低,结冰期短。 (4)集中分布在匈牙利西北部。汽车工业基础好;劳动力素质高;汽车工业生产地域联系紧密;公路和铁路交通便利;主要面向国外消费市场。 【解析】 (1)区域地形特征的描述应从地形类型和分布,以及地势起伏状况角度分析。据图可知,匈牙利境内大半范围为匈牙利大平原,中部为山脉和巴兰尼亚丘陵,所以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多瑙河以东为平原,北部和多瑙河以西多山地;根据多瑙河的流向,大致从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可知地势总体北部、西部高,东南低。 (2)据图和图例可知,巴拉顿湖周边为断块山,所以该湖泊的形成应以内力作用角度分析,即地壳断裂下陷雨水汇集而成的湖泊。 (3)河流的水文特征应从流速、流量、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分析。应结合所在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特征分析。据图可知,甲河段流经山区,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流域面积小;流量小;且纬度高,结冰期较长。而乙河段流经平原,河流流速慢;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汇水量大,流量大;且纬度低,结冰期短。 (4)据图可知,匈牙利汽车工业主要分布在以杰尔为中心的周边城市,位于匈牙利西北部。据材料可知,杰尔是全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城市,且拥有多家与汽车工业相关的研发和教育机构,工业集聚效应好,规模效益大,可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联系。同时据图可知,有汽车工业分布的城市交通便利,有铁路、公路通过,便于运输。 45.(2017·黄冈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客家先民从西晋永嘉之乱起,开始陆续从中原向南方迁徒,福建永定是客家人的聚集地。永定境内崇山峻岭,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永定”意为永远平定(缘于“明成化十四年,流贼钟三等啸聚溪南,巡抚奏折置县镇之”)。 福建土棒指分布在闽西和闽南山区适应大家族聚居,采用夯土墙和木梁柱共同承重的多层巨型居住建筑。它是客家民居最典型的代表,大土楼可住同一家族上百户的数百人。土楼建筑用料简单,主要有黄土、石头、本材等,但建造时间较长且需要较多族人帮工。图(a)(b)(c)分别为永定在福建的位置图、某土楼景现图及其墙体示意图。 (1)结合材料,说明客家人迁入永定后建筑土楼的原因。 (2)从气候和劳动力角度推测建造土楼最适宜的季节并简述理由。 (3)永定高大的土楼逐渐采用石基代替土基,请分析采用石基的优势。 (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当地建筑传统的土楼。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面对动荡的社会环境及恶劣的自然环境,土楼可防御外敌或者猛兽入侵;永定多山地,土楼层数多、占地少,有利于节约土地;当时建筑材料匮乏,当地有丰富的黄土、木材、石材等资源,可就地取材。 (2)冬季;冬季干燥少雨,便于施工;正当农闲,族人可以大量参与工程建设。 (3)相较于北方,永定降水丰富、台风多发;采用石基可减少洪水、雨水的侵蚀,防洪及防潮效果更好;石基更加稳固,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小黄土墙体的厚度,节省建筑材料。 (4)①赞同;不断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技艺;相较于现代建筑,土楼节能(冬暖夏凉)环保(土楼废弃的黄土、木材不会污染环境)。 ②不赞同;土楼早期的防御功能在现代已经丧失;土楼大聚居特点与现代生活方式不符合。 【解析】第(1)题,有材料可知,当时社会动荡土楼可防御外敌或者猛兽入侵;永定多山地,耕地较少,土楼层数多、占地少,有利于节约土地;当时建筑材料匮乏,当地有丰富的黄土、木材、石材等资源,可就地取材。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从气候方面说福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方便施工。从劳动力方面说冬季农闲族人可以大量参与工程建设。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躲台风多降水采用石基更加稳固,减少侵蚀及防潮效果好;因建筑材料短缺石基更加稳固,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小黄土墙体的厚度,节省建筑材料。第(4)题,本题是开放式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赞同:不断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技艺;相较于现代建筑,土楼节能(冬暖夏凉)环保(土楼废弃的黄土、木材不会污染环境)。不赞同:土楼早期的防御功能在现代已经丧失;土楼大聚居特点与现代生活方式不符合。 46.(2017·湖北联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我国流传深远、脍炙人口的“东北八大怪”“陕西八大怪”“云南十八怪”等传统民谣是对当地自然环境和传统民俗风情的精准素描,具有深刻的地理学内涵。 东北八大怪 草坯房子篱笆寨/窗户糊纸纸在外/姑娘叼个大烟袋/养个孩子吊起来/狗皮帽子头上戴/翻穿皮袄毛朝外/大缸小缸腌酸菜/冬包豆包讲鬼怪 陕西八大怪 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油泼辣子是道菜/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板凳不坐蹲起来/秦腔吼起来 云南十八怪 鸡蛋用草串着卖/摘下斗笠当锅盖/竹筒当烟袋/这边下雨那边晒/三个蚊子炒盘菜/四个竹鼠一麻袋/山洞能与仙境赛/火车没有汽车快/粑粑饼子叫饵块/蚂蚱能做下酒菜/花生蚕豆数着卖/四季衣服同穿戴/脚趾常年都在外/新鞋后面多一块/姑娘叫老太/和尚谈恋爱/老太爬山比猴快/娃娃全由男人带 (1)从下面的甲、乙、丙三图中任意选择一个现象用地理知识加以解释。 (注意:①只选择一个现象作答,若选择了两个及以上,只对前一个评分;②作答时先写你所选择的图幅代号,再写解释答案。) (2)在我国以云南之“怪”为最多,简析其原因。 (3)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民谣中所描述的部分民俗现象目前已经消失。以东北“大缸小缸腌酸菜”的消失为例,简析这些现象消失的原因。 【答案】(1)甲:东北冬季寒冷,室内外温差大;室内暖而湿的空气在窗户上遇冷易发生水汽凝结。 乙:陕西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多风沙,可用水少,戴帕可防寒、防风沙,减少洗浴;夏季炎热多雨,戴帕可遮雨拭汗。 丙:云南纬度较低,而地势高(云贵高原),四季气候如春,年温差变化不大;但昼夜温差较大,降水前后温差较大(或“一雨即成秋”)。 (2)云南纬度低,地势起伏大,自然环境复杂多变;多民族聚居,民族风情绚丽多姿。 (3)东北地区冬季严寒而漫长,蔬菜不能越冬生长,须大量腌制蔬菜以备冬荒;近年由于温室栽培技术、保鲜技术的普及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人民收入的提高,市场经济的活跃,时鲜蔬菜可得到大量供应,再加上人们食品卫生意识的提高,大量腌制蔬菜的现象已很少见。由此可见: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促进人民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特征及其差异,区域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人们的影响。第(1)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不同,结合当地自然环境说明。第(2)题,云南“怪”多,主要是因为地形、气候复杂,民族众多,不同民族之间差异显著。第(3)题,消失的原因主要有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等。 47.(陕西省宝鸡市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阅读材料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木拱廊桥是我国“河上架桥,桥上建廊,护桥,桥廊一体”的古老而独特的桥梁样式,主要分布在我国间浙山区。建桥过程中不用钉钟,完全靠自身的强度、摩擦力和水平距离等巧妙搭接而成。曾风行于北宋,如今传世已经不多,全国仅存百座左右 材料二:庆元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全境山岭连绵,林木茂盛,河流众多。古时庆“深僻幽阻,舟车不通”。两宋之际,大批官宦、商、民众南迁至此,境内曾兴建多达230多座各式廊桥,其中木拱廊桥是其重要的一类。 材料三:庆元县的如龙桥(下图),桥身高大,且在桥上加盖了廊屋,古时是路人休息遮避雨,避著乘凉,聚会交易、祭祀等人类活动主要场所。如龙桥是现存木拼廊桥中不可多得的典型范例,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分析宋代以来在庆元建设众多木制廊桥的原因。 (2)推测古代木拱廊桥存世量较少的可能原因。 (3)为弘扬木拱廊桥文化,庆元当地准备在某河流上新建一座木拱廊桥,有A、B、C三个选址方案备选(如下图) 【答案】(1)由于该地多为低山丘陵,河流众多,兴建廊桥可解决出行困难(交通不畅)问题,便于人们之间及与外界的联系交往;同时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且当地木材等原料丰富,随着人口增多,兴建木制廊桥可提供遮风避雨、避暑乘凉、聚会交易、祭祀的场所及社交娱乐之处。 (2 )以木材作为造桥原料,耐腐蚀性较差;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空气湿度大,木制品易腐;蚁虫啃咬;人为的破坏;修缮不及时;(山洪、火灾等)灾害损毁;建造年代过于久远;造桥技术难度大,在全国范围内建造的总数少。 (3)选B(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集中,易产生山洪)A址位于河流曲流处,凹岸易被流水侵蚀,损伤桥墩;C址距离支流汇入处点下游,河流水量大,易对廊桥产生破坏。 【解析】(1)建设众多木制廊桥的原因,要结合材料从当地的地形、交通状况、建桥材料及用途方面进行分析;庆元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全境山岭连绵,林木茂盛,河流众多,交通不畅;兴建廊桥可解决出行困难问题,便于人们之间及与外界的联系交往;同时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且当地木材等造桥原料丰富;两宋之际,大批官宦、商、民众南迁至此,随着人口增多,兴建木制廊桥可提供遮风避雨、避暑乘凉、聚会交易、祭祀的场所及社交娱乐之处。 (2)木拱廊桥存世量较少的可能原因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进行分析,从木材的特征、当地的气候、自然灾害及人类活动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廊桥以木材作为造桥原料,耐腐蚀性较差;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空气湿度大,木制品易腐;长期的蚁虫啃咬;人为的破坏;修缮不及时;地处山区,山洪、火灾等灾害损毁现象多发;建造年代过于久远,年久失修;造桥技术难度大,在全国范围内建造的总数少。 (3)从河流特征角度,主要是从河流的水文特征、如流量、流速和河流的侵蚀作用等方面分析对廊桥的影响;A处位于河流曲流处,凹岸易被流水侵蚀,损伤桥墩;B处主干河道上,受夏季降水量大影响,易产生山洪影响;C处距离支流汇入处点下游,河流水量大,易对廊桥产生破坏。 本题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影响。建设众多木制廊桥的原因,要结合材料从当地的地形、交通状况、建桥材料及用途方面进行分析。木拱廊桥存世量较少的可能原因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进行分析,从木材的特征、当地的气候、自然灾害及人类活动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从河流特征角度,主要是从河流的水文特征、如流量、流速和河流的侵蚀作用等方面分析对廊桥的影响 48.(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廊桥又称风雨桥,是在桥上加盖廊屋的特殊桥梁。闽浙山区迄今留存不少古廊桥。当地采伐后的木材,需经一段时间的自然晾干才能用作建桥木料。清朝乾隆年间建于图中甲处的古廊桥,建成不久即毁于山洪。数年后,在图中乙处重建并保留至今。下图示意闽浙山区某地地形及廊桥景观。 (1)依据当地自然条件,说明廊桥设有廊屋的作用。 (2)分析甲处古廊桥当年被山洪冲毁的自然原因。 (3)乙处重建古廊桥采用“夏伐秋晾”的安排。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其合理性。 (4)当地建造古廊桥多采用木制构件,而少采用较为坚硬且防腐性能更好的石料,分析其原因。 【答案】(1)当地太阳辐射强,冬暖夏热,降水丰富,空气湿度大,建桥木料易变形、腐烂,加廊屋可以为行人遮阳、挡风、避雨,防水、防潮和防晒,保护桥梁 (2)该地当年受连续强降水影响,引发特大洪水,甲处河道弯曲且由宽变窄,致使河流流速加快,水位暴涨,对桥造成强大冲击;丙冲沟的地势陡峻,遇强降水引发大量携带泥沙、石块、树木等杂物的洪流摧毁桥梁 (3)夏伐:夏季降水丰富,河水水位高,流速快,便于采伐区的木料顺河漂流至桥址。秋晾:秋季降水较少,天气干燥,利于木料晾干 (4)当地森林资源丰富,建桥的原料丰富;相对于石材,木料更轻便,不仅便于运输,且易于加工,建造成本低。 【解析】本题以闽浙山区某地地形和廊桥景观图为背景,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本题主要考查廊屋的作用。由材料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较多;而且由于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因此,加廊屋可以为行人遮阳、挡风、避雨。 同时由于该地降水多,空气湿度大,建桥木料易变形、腐烂,建设廊屋防水、防潮和防晒,保护桥梁。 (2)本题主要考查甲处古廊桥当年被山洪冲毁的自然原因,主要从甲处山洪的强度来分析。主要从该地的降水、河道和地势等方面进行分析。该地当年受连续强降水影响,引发特大洪水;甲处河道弯曲且由宽变窄,致使河流流速加快,水位暴涨,对桥能够造成强大冲击;丙冲沟的地势陡峭,遇强降水引发大量携带泥沙、石块、树林等杂物的洪流摧毁桥梁。 (3)读图分析可知,采伐区主要位于河流的上游,山区道路交通不便,因此木材的运输主要靠水路运输,该地为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河流水位高,流速快,便于运输;秋季该地降水少,气候干燥,降水少,利于木料晾干。 (4)本地位于山区,交通不便,为了降低建设难度和建设成本,使用便于加工和便于运输的木材;另外,该地森林资源丰富,原料丰富。 49.(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郑国渠是在战国末年由泰国修建,它利用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引泾河水缓缓流入洛河。郑国渠对渭河平原(又称关中平原)农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史记·河渠书》对郑国渠记载到:“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盐碱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当地关于郑国渠的歌谣云:“举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灌且粪,长我禾黍……”。自公元前246年到公元1930年,郑国渠渠首(从泾河取水的地方)曾六次变更。下图示意郑国渠位置及历代渠首位置。 (1)说出《史记·河渠书》中关中平原“凶年”发生的自然灾害,并分析其形成的气候原因。 (2)简述郑国渠对改善渭河平原农业土壤的作用。 (3)说明自先秦以来人们不断改变郑国渠渠首的主要原因。 【答案】(1)旱灾 关中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变化大,凶年降水偏少(凶年夏季风弱,关中平原降水少);年降水量较小且降水多集中在夏季(降水季节变化大);春季(夏半年)蒸发量大(每任答两点)(2)郑国渠为渭河平原提供灌溉水源,增加土壤水分;泾河含沙量大,郑国渠为渭河平原提供肥沃的土壤;郑国渠引泾河水冲洗渭河平原的盐碱地,缓解了土壤盐渍化问题(任答两点)(3)郑国渠渠首不断向上游方向移动。(2分)因渠首附近的泾河下蚀作用,泾河水位不断降低,泾河水难以自流入渠;郑国渠泥沙淤积,输水渠河床不断抬高,使泾河水难以自流入渠;为使得泾河水能自流到渠内,在上游河段(高海拔河段)设置新的渠首(取水口)以便于泾河水能自流入渠(任答两点) 【解析】(1) 《史记•河渠书》对郑国渠记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盐碱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渠成才无凶年,说明凶年是旱灾。关中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变化大,凶年夏季风弱,关中平原降水少,造成干旱。区域内年降水量较小,且降水多集中在夏季,降水季节变化大。春季气温回升,雨季未到,蒸发量大,形成春旱。 (2)郑国渠为渭河平原提供灌溉水源,增加土壤水分。郑国渠引泾河水缓缓流入洛河,泾河来自黄土高原,含沙量大,郑国渠为渭河平原提供肥沃的土壤。溉泽卤之地(盐碱地)四万余顷,郑国渠引泾河水冲洗渭河平原的盐碱地,缓解了土壤盐渍化问题,使关中为沃野,盐碱土壤变成肥沃土壤。 (3)根据图示先秦以来郑国渠渠首的位置和修建时间,可以看到人们不断改变郑国渠渠首位置,郑国渠渠首不断向上游方向移动。原因是郑国渠利用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引泾河水缓缓流入洛河,渠首附近的泾河下蚀作用强,泾河水位不断降低,泾河水难以自流入渠。郑国渠泥沙淤积,输水渠河床不断抬高,使泾河水难以自流入渠。在上游河段的海拔高,在海拔高处设置新的渠首,即取水口,便于泾河水能自流入渠。 50.(四川省泸州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吉林延边和龙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我国明太鱼加工时间长、规模最大的地方,其工序主要是涂上味料后挂起来晾晒,经较长时间风干。明太鱼属冷水性鱼类。明太鱼一直是朝鲜民族喜欢食用的传统食品。以前我国进口的明太鱼主要来自朝鲜,现在俄罗斯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明太鱼出口国。 材料二 中国自1995年开始,所有海区实行休渔制度。2017年实行更严格的休渔制度,调整后的休渔制度对各类作业方式休渔时间均进行了延长,休渔作业的类型也有所增加。中国伏季休渔在国际社会得到了积极肯定和高度评价,树立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良好形象。 材料三 下图是和龙市明太鱼进口和销售路线图。 (1)推测朝鲜明太鱼产量大大减少的主要原因。 (2)与和龙市相比,阐述明太鱼在俄罗斯加工、外销的不利社会经济条件。 (3)说明中国实施的伏季休渔制度对东北亚海洋渔业的作用。 【答案】(1)日本海沿岸工业发达,人口城市密集,海洋环境污染日趋加重;由于过度捕捞,导致明太鱼资源急剧减少;全球变暖,影响了明太鱼生活环境,使得产鱼量减少 (2)远离消费市场,运输成本高;民族不同,存在语言、饮食差异,不利于贸易的沟通交流;人口少,劳动力不足且成本高;明太鱼加工规模小,经验不足 (3)增加了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意识;促进了渔业资源的休养生息;缓解了渔业资源的枯竭(增加了渔业资源);增加了渔业收益(降低了渔业成本) 【解析】考查明太鱼产量大大减少的原因;工业区位因素,伏季休渔制度的作用。 (1)读材料可知,明太鱼属冷水性鱼类,全球变暖会对鱼类生活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使得产鱼量减少;读材料三和龙市明太鱼进口和销售路线图可知,由于明太鱼的主要分布海域日本海、白令海、鄂霍茨克海等临近日本,日本海沿岸工业发达,人口城市密集,大量生产生活污水排入海洋,海洋环境污染日趋加重,导致产鱼量减少;另外,海洋渔业资源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沿海国家对海洋渔业的过度捕捞,影响明太鱼正常的繁衍生存,使得鱼类得不到休养生息与自然繁衍,会导致明太鱼产量急剧减少。综上所述,由于海洋污染、过度捕捞、全球变暖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朝鲜明太鱼产量大大减少。 (2)和龙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的长白山东麓,距海较近,南与朝鲜相邻。和龙市接近朝鲜、韩国等消费市场,而明太鱼在俄罗斯加工远离消费市场;和龙市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而俄罗斯人口少,劳动力不足且成本高;和龙市大多数居民与朝鲜、韩国属同一民族,有相同的饮食文化和语言等,便于沟通交流,而俄罗斯民族不同,存在语言、饮食差异,不利于贸易的沟通交流;和龙市明太鱼晾晒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而俄罗斯加工规模小,经验不足;另外,和龙市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但受寒潮影响较大,气温变化幅度较大,便于明太鱼多次冻结和融化,鱼干品质好,而俄罗斯加工不具备明太鱼多次冻融,鱼干品质略差,不利于外销。 (3)读材料二可知,中国伏季休渔在国际社会得到了积极肯定和高度评价,影响力大,增强了人们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意识;伏季休渔是为保护中国周边海域鱼类等资源在夏季繁殖生长而采取的措施,能促进渔业资源的繁衍生存与休养生息;伏季休渔利于鱼类自然繁衍,增加了渔业资源,能缓解渔业资源的枯竭;伏季休渔还降低了渔业成本,能增加了渔业收益。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