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北京的春节教学课件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北京的春节教学课件新人教版

北京的春节 —— 老舍 学习目标 1 . 会写“蒜、醋” 等 15 个字 , 会写 “热情、自傲”等 20 个 词语。 2 . 默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 重点) 3 . 揣摩 文章语言,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了解节日习俗中的传统 文化 。 (重难点 ) 我会写 醋(米醋) 蒜(蒜瓣) huò 摊(货摊) bàn 拌(拌蒜) 宵(元宵) xiāo zhǎ suàn jiǎo cù 眨(眨眼) 饺(饺子) rán 燃(燃放) fàn 贩(小贩) 我会写 贺(贺年) 彼(彼此) qià 恰(恰好) 骆 驼 luò tuo bǐ jiào hè 轿(轿子) 我会读 rè qíng zì ào jiǎo zi wàn xiàng gēng xīn biān pào zhǎ yǎn tōng xiāo jiàn duàn wàn bù dé yǐ jié rán rán fàng xiǎo fàn bǎi tān er bǐ cǐ 热情 自傲 饺子 万象更新 鞭炮 眨眼 通宵 间断 万不得已 截然 燃放 小贩 摆摊儿 彼此 贺年 hè nián 骆驼 luò tuo 恰好 一律 彩绘 分外 qià hǎo yī lǜ cǎi huì fèn wài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xiǔ );初一、初二满街走 。 春节歌谣 作者简介 老舍 ( 1899—1966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曾获“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他的代表作有 《 骆驼祥子 》《 龙须沟 》《 月牙儿 》《 茶馆 》《 四世同堂 》 等 。 研读 《 北京的春节 》 思考1 : 作者是以什么为记叙线索的? 提示: 散文记叙线索一般为时间或事件过程。 本文以时间( 腊月 — 元宵节 )为线索 ( 或是以春节的过程为线索 ) 。 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 1- -7 ):写从腊月初旬开始到除夕之前,人们为过年做准备。 第二 部分( 8 ):详写 除夕这天的热闹景象 。 第三部分( 9—11 ):写正月初一 至正月十五 之间人们过春节的 一些活动 。 第四部分( 12—13 ):详细 介绍了元宵节人们看花灯、放花炮、吃元宵的习俗 。 第五 部分( 13 ) :写 正月十九春节结束,人们又忙碌起来。 思考 2 : 本文选取和组织了哪些材料? 熬 腊八粥,泡 腊八蒜 上年货 祭灶王 新年 的 “ 彩排 ” 除夕以前 除夕 (春节的高潮 ) 正月初一光景 (春节的高潮 ) 初六开张 元宵节 (春节的高潮) 本文中的重要日子有哪些?   本文 的重要日子有: 腊月初八、腊月二十三(小年)、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初六 、元宵节、 正月十九。重点写了高潮和开始即腊八 、小年、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 本文是怎样描写孩子们 过春节的呢?   小孩子们:买 杂拌儿、 买爆竹、买各种 玩意儿、 吃糖、穿新衣、逛庙会买玩具。 思考 3 : 作者是如何 将叙事与风俗的介绍穿插进行的? 举例: 熬腊八粥 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 祭神的 ,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 会一 种自傲的表现,是小型的 农业产品展览会。 ( 1 ) 除夕 到来时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表达了除旧布新的美好愿望。除夕之夜的团圆饭反映了中华民族浓浓的亲情和传统美德。除夕之夜的守岁,体现了人们 对光阴的 珍惜和对长辈幸福、安康、长寿 的祈盼。  ( 2 ) 从 初一开始的庙会上,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 表演骡马与 骑者的美好 姿态和娴熟 技能”,这反映了人们纯朴善良、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  ( 3 ) 正月十五 挂花灯预示着日子的红红火火,吃元宵预示着亲人的团团圆圆 。 思考 4 : 老北京春节的传统习俗蕴含了哪些民俗文化? 这 篇课文是 按照 时间 顺序来 写的。 课文 将 “腊八”“小年”“除夕” “正月初一”和“元宵节” 这五天 的情景描写得比较详细,其余的情景描写得相对简略些 。 这样 写的好处是 : 重点 突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能够使读者对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更深刻的 了解。 思考 5 : 想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 部分写得 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说说你家乡的春节习俗。 附 : 春节习俗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 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扫    尘 举行 过灶祭后,便正式地 开始迎接新年。 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 叫做 “ 迎春日 ” , 也 叫 “ 扫 尘 日 ” 。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 称 “ 扫房 ” , 南方 叫 “ 掸尘 ” 。 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 “ 腊月二十四 ,掸尘扫 房子 ” 的 风俗 ,由来已久。据 《 吕氏春秋 》 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 因 “ 尘 ” 与 “ 陈 ” 谐音 ,新春扫尘 有 “ 除 陈布 新 ” 的含义 ,其用意是要把一切 " 穷运 "" 晦气 "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春联, 起源于桃符 。 “ 桃符 ” , 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 《 后汉 书 · 礼仪 志 》 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 上书“神荼”“郁垒”二 神 。“正月一日 ,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 五代 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 上题写 联语。据 《 宋 史 · 蜀 世家 》 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 ,“以 其非工,自命笔题云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 称“桃符”。 王安石的诗中就 有“千 门万 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 符”之 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 叫“春贴纸”。 明代,桃符才 改称“春联”。 明代陈云瞻 《 簪云楼杂话 》 中载 :“春联 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 一副,帝 微行时出现 。”朱元璋 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 了“双手 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 根”的 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我国 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根据记载 ,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 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年三十守岁, 俗名“熬年”。 为什么 称作“熬年”呢 ?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 他“年”。 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 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 有 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 后“啪啪”地 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在 《 诗经 · 小 雅 · 庭 燎 》 篇中,就 有“庭 燎之 光”的 记载。 所谓“庭燎”就是 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 是“爆竹”的 由来。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拜年 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 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