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昌平区2019-2020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附解析)
昌平区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抽测 历史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 1. 唐代柳宗元说:“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与此相关的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等信息可知,西周时期通过分封土地和人口给同姓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因此材料中体现的制度是分封制,B项正确;禅让制是指统治者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材料内容体现了分封制,而不是禅让制,A项错误;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分配权力的体制,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分封制,没有体现宗法制,C项错误;郡县制是中央管辖地方的制度,西周时期还未实行郡县制,并且材料内容没有体现郡县制,D项错误。 2. 春秋后期,孔子针对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形势,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思想的核心观念是 A. “仁” B. “尚贤” C. “道” D. “天理”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A正确;B是墨家的主张,排除;C是道家的主张,排除;D是理学的主张,排除。故选A。 3. 公元前221年,结束长期战乱,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帝王是 A. 嬴政 B. 刘邦 C. 刘备 D. 赵匡胤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A正确,BCD排除。 4. 图片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下面两幅图共同反映的南北朝的时代特征是 A. 国家统一 B. 政权并立 C. 民族交融 D. 江南开发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图片可以看出,鲜卑人服装明显汉化,胡床也是少数民族的产物被汉族士大夫使用,体现的是民族融合的趋势,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故选C。 5. 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康乾盛世”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出现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故选C;西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出现“文景之治”,排除A;东汉出现“光武中兴”,清朝出现“康乾盛世”,排除BD。 【点睛】 6. 成语是时代的产物。“白衣公卿”“一品白衫”“雁塔题名”“春风得意”反映的选官制度是 A. 军功爵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标准是考试成绩,体现的是公平、公正,因此根据材料“雁塔题名”、“春风得意”可以判断出是科举制,D正确;军功爵的标准是战功,A排除;察举制的标准是孝廉,B排除;九品中正制的标准是门第、族望,C排除。故选D。 7. 下如图是某朝代的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此朝代是 A. 东汉 B. 唐朝 C. 北宋 D. 明朝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宋朝通过二府三司削弱相权,中书门下是管辖行政,枢密院管辖军事,三司使管辖财政,因此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宋朝中央权力分配,C项正确;宋朝时期中书门下管行政、枢密院管军事,三司管财政,因此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宋朝,而不是东汉,A项错误;唐朝主要实行三省六部制,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宋朝中央体制,而不是唐朝,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宋朝的二府三司体制,与明朝无关,D项错误。 8. 宋代的科技发明成果突出,其中被广泛应用于航海、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是 A. 活字印刷术 B. 火药 C. 造纸术 D. 指南针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使人类迎来了大航海时代,D正确;AC主要应用在文化领域,排除;火药主要应用在军事领域,B排除。故选D。 9. 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在地方管理上,中央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地方常设机构。这种机构被称为 A. 宣政院 B. 澎湖巡检司 C. 行中书省 D. 奴儿干都司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地方推行的主要制度是行省制,C正确;A管辖的是西藏地区,排除;B管辖的是台湾及琉球地区,排除;D是在明朝时期设置的,排除。故选C。 10. 据学者统计,1384年(明洪武十七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660件,共3391事,明太祖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导致他工作如此之多的原因是 A. 宰相制度的废除 B. 蒙古军队的南下 C. 宦官专权的出现 D. 军机大臣的失职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是对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之后,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导致皇帝政务缠身现象的描述,A正确;B与材料无关,排除;朱元璋规定宦官不得干预朝政,C排除;军机大臣是在清朝雍正后出现的,D排除。故选A。 11. 下面是《海国图志》的部分目录,这反映了 ①部分知识分子对当时世界的认识 ②民众都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必要性 ③皇帝对学习西方先进武器的决心 ④魏源对如何应对西方侵略的思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海国沿革各图”可知体现的是部分知识分子对当时世界的认识;根据材料中的“卷一、卷二部分内容”可以看出体现的是魏源对如何应对西方侵略的思考,因此①④正确,B符合题意;当时民众处于一种未开化的状态,没有家国观念,②错误;材料未涉及皇帝的态度,③错误,因此ACD排除; 12. 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下面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鸦片战争 B. 中法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大东沟”“平壤”“威海卫”“黄海”等信息可知,地图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故选C;鸦片战争主要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中法战争主要地点是越南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与平壤、黄海等无关,排除A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由天津向北京进攻,不符合地图信息,排除D。 【点睛】 13.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这里的民权主义指的是 A. 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B.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 驱逐外国侵略势力 D. 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强调的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因此民权主义指的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B正确;A属于民族主义的表现,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D属于民生主义的表现,排除。故选B。 14. “ ,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应填的历史事件是 A. 五四运动 B. 国民革命 C. 南昌起义 D. 红军长征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19年随着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国内掀起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该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同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因此材料括号处应是五四运动,A项正确;根据材料“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等信息可得出应是五四运动,而不是国民大革命,B项错误;南昌起义的主要意义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及人民军队诞生,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红军长征是一次革命战略转移,与材料“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信息不符,D项错误。 15.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一革命道路的开端是 A. 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 B. 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C.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 《论持久战》的发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启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故选C;1917年中共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21年国共产党一大召开,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1938年《论持久战》发表,AB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 16.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为国家向社会主义转变、实现工业化准备了条件。下列属于巩固人民政权措施的是 ①土地改革 ②稳定物价 ③抗美援朝 ④中国入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入世是在2001年,④错误,BCD排除;①②③均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巩固政权措施,A符合题意。故选A。 17. 古代世界最初的文明多出现于大河流域。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 南亚印度河流域——苏美尔文明 B. 北非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 C. 欧洲多瑙河流域——古印度文明 D. 西亚两河流域——古希腊文明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文明位于北非尼罗河流域,B正确;苏美尔文明位于两河流域,A排除;古印度文明位于印度河流域,C排除;古希腊文明位于地中海地区,D 排除。故选B。 18.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的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它的基本特征是 ①封君封臣制度 ②君主专制制度 ③庄园与农奴制度 ④幕府统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君封臣制和庄园经济是中世纪西欧在政治、经济上的表现 ,①③正确,B符合题意;中世纪的西欧未形成强化的王权,②错误;幕府统治是日本的统治特征,④错误,因此ACD排除。故选B。 19. 8世纪中期,某帝国地跨亚非欧三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都通过该帝国传入欧洲。该帝国是 A. 亚历山大帝国 B. 罗马帝国 C. 阿拉伯帝国 D. 奥斯曼帝国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阿拉伯人将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都通过该帝国传入欧洲,故选C;亚历山大帝国时间是公元前4世纪,排除A;罗马帝国不符合“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排除B;奥斯曼帝国13世纪末建立,排除D。 【点睛】 20. 在世界历史上,5—15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在欧洲,西欧出现了封建社会,东欧拜占庭一度强大;在亚洲,突厥人建立了德里苏丹国,日本“大化改新”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在西非,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先后兴起;在中南美洲,印第安人创造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这表明世界各区域文明 A. 具有多元面貌 B. 完全没有联系 C. 不存在阶级斗争 D. 宗教信仰相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西欧出现了封建社会,东欧拜占庭一度强大;在亚洲……在西非……在中南美洲……”等信息可知,中古时期的世界各区域出现了强大的国家和兴盛的文明,说明世界各区域文明具有多元面貌,A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中古时期,在世界各区域都出现了不同的国家和发展的文明,体现了文明的多元性,没有强调其联系,并且不能表述为“完全没有联系”,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中古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性,没有强调其阶级斗争,并且在不同的国家和文明发展过程中都有阶级斗争,C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强调这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宗教信仰,并且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宗教信仰,D项错误。 21. 下图是新航路开辟航线示意图,其中开辟A航线航海家是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图中所示,A是从大西洋到美洲的航线;依据所学,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是哥伦布。故选C。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达伽马开辟从海上直通印度的航线;麦哲伦的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证实地圆说。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 22. 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还包括 ①资本主义制度扩展 ②人口迁移与物种的交换 ③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④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主要发生于15-16世纪,这时期资本主义制度还未建立,扩展无从谈起,①错误;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原有隔绝和封闭的状态,促进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人口迁移和物种的交流,②正确;新航路开辟促进了商业革命的产生,商品种类增多,商业贸易范围扩大,促进商品的世界性流动,③正确;新航路开辟促进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早期殖民扩张,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③④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项。 23. 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其精神内核是 A. 人文主义 B. 自由信仰 C. 重视经验 D. “理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A正确,BCD排除。 24. 下面是某学生在学习完启蒙运动后所做的总结。其中⑤属于 A. 目的 B. 原因 C. 经过 D. 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⑤描述的是启蒙运动的影响,D正确,ABC排除。 25. 19世纪中叶,英国的钢铁产量与棉布产量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产量的总和;煤炭产量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产量总和的两倍。这主要是因为 A. 殖民扩张 B. “光荣革命” C. “金元外交” D. 工业革命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19世纪中叶,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工业生产能力大大提高,故选D ;殖民扩张与英国工业生产能力提升无关,排除A;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排除B;金元外交是美国用经济扩张手段来控制拉美等地区的经济,使各国日益依附于美国,排除C。 【点睛】 26.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斗争有了强大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 《社会契约论》的出版 B. 《人权宣言》的颁布 C.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 《资本论》的出版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故选C;《社会契约论》是法国 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作品,1789年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人权宣言》,排除AB;1867年《资本论》出版,排除D。 【点睛】 27. 多角度观察历史现象有助于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这个体系 ①促进西方列强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 ②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③推动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 ④改变世界土地资源分布的不合理状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促进西方列强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推动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①②③正确,故选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不可能改变世界土地资源分布的不合理状态,排除④,故排除BCD。 【点睛】 28. 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国公使刘镜人给国内发电报称“广义派(布尔什维克党)联合兵、工反抗政府……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现城内各机关尽归革党掌握,民间尚无骚扰情事。”电报中提到的事件是 A. 农奴制改革 B. 二月革命 C. 十月革命 D. 苏联成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17年11月8日”、“(布尔什维克党)联合兵、工反抗政府”可以判断出是俄国的十月革命,主要目标是为了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正确;农奴制改革是在1861年,A排除;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专制政府,B排除;苏联成立是在1922年,D排除。故选C。 29. 图像史料有助于加强对历史的理解。下列不同类型的图像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一战爆发 B. 二战经过 C. 德国统一 D. 美苏冷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柏林、柏林危机、赫鲁晓夫与肯尼迪的较量都是二战后美苏冷战的影响,故选D;一战爆发与分区占领柏林无关,排除A;材料中三幅图片都发生在二战以后,排除B;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柏林、柏林危机造成德国分裂,排除C。 【点睛】 30. 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这表明 A. 殖民国家都主动放弃了殖民地 B. 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 C. 发展中国家完成了现代化建设 D. 平等观念已经遍布世界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体现的是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世界殖民体系趋向瓦解,B正确;A错在主动,排除;C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31. 强盛·抗争·复兴 材料一 (1)请从上表任选两则史事,说明它们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关系。 材料二 (2)结合上图和所学,举例说明清政府经略边疆的举措,简述这些举措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亲爱的同胞们!……现在为求得与国民党的精诚团结,巩固全国的和平统一,实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我们准备把这些诺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实行的部分,如苏区取消,红军改编等,立即实行,以便用统一团结的全国力量,抵抗外敌的侵略。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材料四 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那时节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协,须知中途妥协的条件,便是整个投降,整个灭亡的条件。……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1937年7月17日) (3)结合材料三和四和所学,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背景。 材料五 (4)依据以上图表概括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说明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 【答案】(1)示例:汉武帝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了地方诸侯王的势力;通过设置刺史,监察地方官员及豪强势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2)举措:收复台湾,在台湾设府;抗击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确立中俄边界;平定噶尔丹、大小和卓叛乱;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制;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册封达赖、班禅,派遣驻藏大臣。 历史意义:清朝版图得到开拓和巩固,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3)背景: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民族危机加深;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日趋高涨,“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已成为全国人民的普遍要求;中国共产党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进行了不懈努力,作出了巨大让步;国民党政策转变,下定抗战决心。 (4)状况: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中国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原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拉开序幕;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 【详解】(1)关系:可结合汉武帝大一统措施进行作答,如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和刺史制度、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 (2 )措施:根据图片所给信息可知,其措施有收复台湾,在台湾设府;抗击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确立中俄边界;平定噶尔丹、大小和卓叛乱;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制;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册封达赖、班禅,派遣驻藏大臣。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意义可从巩固政权、奠定版图、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3)背景:材料三体现的是国共合作抗日;材料四体现的是国民政府政策的转变;结合所学可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全国人民要求抗日、中共的努力等方面进行补充。 (4)状况: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中国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原因:结合材料时间段,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十四大的影响及中国入世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32. 交流·发展·合作 材料一 公元前1000年直到公元500年,在世界史上往往被称为古典时代,这时欧亚大陆上人类文明进步的格局有了很大的改变。冶铁技术的推广使农业生产力急剧增长,剩余产品大量增加。城市的发展,贸易的兴盛,都是前所未有的。政治组织也和前一时期大为不同,出现了波斯帝国、汉帝国和罗马帝国这样地域辽阔、组织严密、结构复杂的大帝国。……文明之间的交流大大加速了。随着各地区政治、军事、贸易接触的频繁,思想文化的交流也更为容易。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典时代欧亚文明交流加速的条件,并分析欧亚文明交流的特点。 材料二 (2)依据上述示意图,概括近代西方政治的发展趋势,并任选一例说明其制度是如何建立的。 材料三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比较上述表格中两个国际组织的异同。 材料四 经济全球化主要指各国经济高度开放并与国际市场联为一体,具体包括全球范围内的资金流动、人才流动和技术转移。自19世纪世界市场形成以来,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经济生活开始国际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化和国际贸易的超前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4)依据材料四,概括经济全球化的条件。结合所学谈谈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答案】(1)条件:农业发展,生产力提高;城市发展,贸易增加;大帝国出现。 特点:交流领域广;交流越来越便捷。 (2)发展趋势: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如何建立:示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 (3)不同点:国际联盟已经解散,联合国存在至今;国际联盟的成员国比较少,联合国的成员国很多;国际联盟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联合国的宗旨还包括促进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国际联盟形成决议时,采取“全体一致”原则,而联合国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时,采取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大国一致”原则;联合国在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方面比国际联盟更有效。 相同点:都体现了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宗旨都包含促进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内容。 (4)条件:各国经济高度开放;全球范围内资金、人才、技术的自由流动;各国经济往来频繁;科技发展;生产力提高;国际分工日益深化。 影响: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剧增,人类社会的交往与联系也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失控的风险。 【解析】 【分析】 【详解】(1)条件:根据“农业生产力急剧增长”得出农业发展,生产力提高;根据“城市的发展,贸易的兴盛”得出城市发展,贸易增加;根据“出现了波斯帝国、汉帝国和罗马帝国这样地域辽阔、组织严密、结构复杂的大帝国”得出大帝国出现。特点:根据“随着各地区政治、军事、贸易接触的频繁,思想文化的交流也更为容易”得出交流领域广、交流越来越便捷。 (2)发展趋势:根据“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美国实行共和制”“法国确立共和制”概括得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如何建立:以英国为例:可从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等总结回答。 (3)不同点:结合所学,可从两个国际组织存在的时间、成员国、宗旨、原则、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回答。相同点:结合所学,可从都体现了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宗旨都包含促进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内容等方面分析回答。 (4)条件:根据“各国经济高度开放”得出各国经济高度开放;根据“全球范围内的资金流动、人才流动和技术转移”得出全球范围内资金、人才、技术的自由流动;根据“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得出各国经济往来频繁;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结合所学得出科技发展、生产力提高;根据“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化”得出国际分工日益深化。影响:结合所学,可从促进人类社会的交往与联系、同时也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失控的风险等角度分析总结。 【点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