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彭山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 高一历史第二学期6月月考 ‎24.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25.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窑近千座,综合上述现象,当时经济的突出特点是 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26.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荣氏企业发展的一些史料来探究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其中将时代环境与发展状况对应错误的同学是 发展状况 时代环境 甲同学 ‎1900年创办保兴面粉厂 甲午战后列强争相对华资本输出 乙同学 ‎1915年创办申新纱厂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丙同学 ‎1917年并购日资纱厂 人民群众开展了抵制洋货运动 丁同学 ‎1936年面粉厂增 加到12家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 建设运动”‎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丁同学 ‎27.有人说:“中国如无一九三五年之币制改革,决不能有一九三七年之抗战。”以下与法币政策制定的背景相关的是 ‎①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②实行通货膨胀政策的需要 ‎③日本侵略中国的威胁 ④实行金融银本位制的需要 A.①② B.②③ C. ①③ D.③④‎ ‎28.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政策,统购价格由中央规定,对城市人民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严禁私商自行经营粮食。这一政策的制定 A. 是基于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 B. 是基于解决人民温饱的需要 C. 是基于国家经济困难的应对 D. 是基于国家全面建设的需要 ‎29.1992年,邓小平在深圳谈改革时说:“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表明 A. 民众对新时期的经济体制认识不清 B. 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目的是纠正“左”的错误 C. 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存在误区 D. 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仍然处于徘徊之中 ‎30.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符号给人留下深刻记忆,下列时代符号对应正确的是 A.清末符号:租界、洋人、水师、中山装、火轮船、军阀 B.民国符号:黄包车、旗袍、长衫、上海滩、黑色礼帽 C.文革符号:大字报、绿军装、洋布、红色、语录、买办 D.80年代符号:自行车、QQ、录音机、霹雳舞、摇滚乐 ‎31.1826年,伦敦大学学院的建立拉开了英国新大学运动的序幕。在这一运动中,曼彻斯特的欧文学院、伯明翰学院、利物浦学院等纷纷成立。它们都由民众办理,注重工业和科学领域,面向中产阶级招收学生,招收学生没有教派及性别限制,采用住宿与走读两种制度。关于这一运动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反映了工业革命的需求 B.反映了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 ‎ C.体现了自由平等的思想 D.说明英国工人运动获得了新发展 ‎32.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给演员支付工资,让他们搞免费演出;也曾雇佣研究人员专门去研究曲别针的历史。这些做法 A.实现了充分就业目标 B.推动了福利制度建设 C.体现了以工代赈思想 D.证明了新政的可行性 ‎33.下表改编自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对表中这种经济现象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年份 小麦产量(单位:俄亩)‎ 收购价格 农民收入(单位:俄亩)‎ ‎1925—1926年 ‎69.9普特 ‎1.15卢布 ‎72卢布 ‎1926—1927年 ‎37.9普特 ‎1.02卢布 ‎32卢布 ‎1927—1928年 ‎29.8普特 ‎24卢布 A.它源于新经济政策的继推行 B.它牺牲农民利益满足工业化的需求 ‎ C.它是后来农业改革的主要依据 ‎ D.它顺应了当时粮食市场的价值规律 ‎34.“如果民族特性的和政治自由的观念,在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领土划分和国内秩序中获得稳固结构,并且在法律和风俗中得到体现,那么从自由主义运动开始起,被推导或被预见的自由原则的另一结果却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发生——准备实现‘欧罗巴合众国’”。在此后半个世纪终于演绎成“欧盟”。这主要因为 ‎ A.经济联系日趋增强 B.民主制度广泛建立 ‎ C.国际局势趋向和平 D.民族特性逐渐消失.‎ ‎35.当前,世界形势出现了经济管理制度的国际化、国际贸易的大幅度增长、国际组织的建立、跨国公司遍及世界各地等情况。这些表明 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世界形势总的趋势走向缓和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封建贵族渐渐崩渍,而自由经商者乃渐渐兴起。子贡“不受命而货殖”,即自由经商也。其后如范蠡、段干木、白圭诸人,类皆赖藉政府上之地位,……而干商贩之新事业。……‎ 自春秋以迄战国中期,历时三、四百年,人口繁殖,耕地日辟,游牧之戎狄渐次同化,或消灭,或避去,此疆彼界之封建,已变为壤地相连的几个大国,此皆当时商业都市骤盛之原因也。举其著者,如临淄、邯郸、大梁、郢、陶等。其间惟陶因交通关系,特殊发展,余皆各国之首都。‎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   材料二 在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诸条件中,劳动生产率的发展仅是“假言推理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西欧社会转型是“三大机制”互动的结果,即社会财富积累机制、产品与要素市场流通机制、法律与政治保障机制,其中劳动生产率是社会财富积累机制的核心因素,后者是“三大机制”之一,而不是它们的全部。社会转型的条件不是单一的,也不可能是单一的,比如劳动生产率提高相当重要,可它为什么提高和为什么不能提高,这不是劳动生产率或经济本身所能回答的,所以它不能构成动因的原点。‎ ‎——摘自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   ‎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兴起的原因并简要分析其历史影响。(1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7、18世纪英国如何创造“三大机制”促进社会转型。(10分)‎ ‎42.材料 (12分)‎ ‎ 1913年周学熙创建了华新纱厂,后因一战爆发而中止。1919年再建,1920年竣工投产。开工初期,青岛只有“内外棉”一家日本纱厂,至1924年日本纺织厂扩充到六家,对华新形成包围阵势。日商凭借势力,竞相压价倾销,导致华新纱厂1925年亏损32万元。华新纱厂提出“六大改革措施”,改善管理,提高待遇,与日商竞争,始终立于不败之地。1935年,华新纱厂一举发展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纺织印染联合企业。1938年,日军侵占青岛,日商宝来纱厂强迫购买该厂。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一年多反复交涉,终将青岛华新纱厂收回,青岛华新纺织印染厂得以恢复。1953年,华新纱厂实现了公私合营,1966年,更名为青岛国棉九厂。 ‎ ‎——据编自吕伟俊 《韩复渠统治下的山东商业》等 ‎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 ‎4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世界的南北分裂、贫富悬殊,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大约 公元1500年之后的几个世纪。在这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 材料二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英)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述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9分)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促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科技进步成果。(6分)‎ ‎ ‎ ‎ 答案 ‎24-28 B C B C A 29‎-33 C B D C B 34‎-35 A B ‎41.(1)原因:社会生产力提高(或铁犁牛耕的使用推广);农业的发展(或大量土地开垦);人口繁殖;民族融合;(任答3点6分)‎ 影响:商人阶层的兴起,削弱了贵族势力;促进商业都市的兴起;推动了社会变革;加强了各地联系,促进了国家统一。(任答4点9分) (2)英国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或“圈地运动”),建立起社会财富积累机制;通过殖民战争,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庞大的海外市场获得了有效的市场流通机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提供了法律与政治保障机制。(10分) 42.启示:民族独立是工业现代化的前提。‎ 说明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周学熙创办了近代民族企业华新纱厂,华新纱厂虽然通过管理创新抵制了外资企业的压价倾销的不合理竞争,克服诸多困难,一度发展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纺织印染联合企业,获得长足发展。但在日本侵略下,被迫出卖,失去了自主发展机会。以华新纱厂为代表的民族企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受到国内反动势力和列强的双重压迫,夹缝中求生存,只能畸形发展,即轻工业为主,重工业难以发展。 因此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消除工业现代化的束缚,实现飞速发展。(12分)‎ 解析:据材料 “后因一战爆发而中止”“日商凭借势力,竞相压价倾销,导致华新纱厂1925年亏损32万元”“1938年,日军侵占青岛,日商宝来纱厂强迫购买该厂”可得出启示民族独立是工业现代化的前提(观点要合现代化启示);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予以说明,史实准确,逻辑严密。‎ ‎44.(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展: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9分) (2)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运河的修建和轮船的改进;跨洲铁路的修建;世界通讯网络的形成。(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