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线上教学测试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线上教学测试试题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4月线上教学测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題1.5分,共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朝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可根据牵引力点高低,控制耕土深浅的农业生产工具,下列生产工具符合题干描述的是( )‎ A. 耦犁 B. 大镰 C. 曲辕犁 D. 筒车 ‎2.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这反映了( )‎ A. 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 B.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C. 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 D.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3.“(16世纪后)中国农民除了种植双季稻外,他们还可以种甘蔗、烟草或其他的经济作物,或动员他们家庭的女劳动力从事织绸或织布的手工业。”该现象说明当时的中国( )‎ A. 农产品完全商品化 B. 传统农业结构变化 C. 农业经济逐渐衰退 D. 私营手工业的进步 ‎4.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 )‎ A. 耧车 B. 翻车 C. 筒车 D. 风力水车 ‎5.北宋李觏认为:“一夫之耕,食有佘也;一妇之蚕,衣有余也。衣食且有余而家不以富者,内以给吉凶之用,外以奉公上之求也。”由此可知,造成“衣食且有余而家不以富”的主要原因是( )‎ A. 农民的负担较重 B. 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 小农经济的脆弱 D. 自然灾害较为频繁 ‎6.“锦上添花”、“丝丝入扣”‎ 等成语都是对中国古代纺织工艺的赞誉。下列对古代纺织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商周时期丝绸产品远销欧洲 ‎ B. 唐代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 C. 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 ‎ D. 清朝官营手工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7.民营手工业是推动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其发展历程中( )‎ A. 商周时期受官府控制 B. 宋朝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C. 明以前产品只供官府 D. 明中后期出现雇佣关系 ‎8.手工业,曾经是古代中国取得了辉煌成就的诸多领域之一。下列现象在中国纺织业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①用麻做纺织原料  ②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 ‎③用丝做纺织原料  ④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地区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①③②④ D. ①③④②‎ ‎9、《礼记·月令》关于秦代官营手工业有这样的记载:“物勒(刻画)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这表明当时( )‎ A.官营手工业生产不计成本 B.手工业产品大都精美 C.官营手工业重视质量管理 D.秦朝严刑峻法民不聊生 ‎10.古罗马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写道:“中国产丝,织成锦乡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材料表明( )‎ A. 当时中国与罗马有直接贸易往来 B. 苏州是当时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C. 中国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无比 D. 中国的丝织产品在罗马享有赞誉 ‎11.某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中频繁出现“厚往薄来”“市舶使”“十三行”等词,此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 A.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B. 古代繁荣的大城市 C. 自古频繁的中外交流 D. 古代发达的造船业 ‎12.宋朝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 )‎ A. 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B. 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C. 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D. 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13.“‎ 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骑着去赶集。我手里拿着小皮鞭,我心里正得意。不知怎么哗啦啦啦啦,我摔了一身泥。”儿歌中的“集”在宋代应属于( )‎ A. 城市 B. 都市 C. 草市 D. 夜市 ‎14.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北起辽宁南至广东,分布大小港口有一百多处。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的贸易关系,中国出口的商品有236种之多。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 A. 清政府逐渐废除“海禁”政策 B.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比较密切 C.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D.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居于出超地位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是(  )‎ A.纸币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B.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 C.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D.对外贸易被官方垄断 ‎16.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是( )‎ A.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B. 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 避免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D.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17.《汉书·食货志》载:“(秦)用商款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我者无立傩之地。”据此可知( )‎ A. 秦国流民问题严重 B. 承认土地私有 C. 保护商业发展 D. 加强中央集权 ‎18.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这材料可以证明( )‎ A. 日本商人自古以来就是由海盗组成 ‎ B. 明朝对外政策加剧了倭患的严重性 C.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 ‎ D. 明朝海禁与倭患的责任完全在政府 ‎19.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 经济严重衰退 B. 土地兼并严重 C. 坊市制度崩溃 D. 政府管理失控 ‎20.明中后期,有人议论,“商亦无害,但是学者不当自为之,或命子弟,或托亲戚皆可”‎ ‎,否则一家老小都没有办法养活。这一议论反映了( )‎ A. 农本思想被否定 B. 重商主义盛行 C. 传统义利观废弛 D. 抑商观念削弱 ‎21.太原王氏是明清著名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做官发财后大兴土木,建成后的王家大院被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其深远影响是( )‎ A.妨碍了君主专制主义加强 B.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 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D.影响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22.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会有别人“发现”美洲。持后面观点的人是因为看到了当时( )‎ A. 地理大发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 B. 西班牙聚集了大批优秀航海家 C. 西欧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 ‎ D. 西欧的航海家们相信地圆学说 ‎23.《世界经济千年史》记载了一位欧洲航海家在探险活动中的新发现:“到圣诞节前夕,他已环绕非洲一圈,而且沿非洲东海岸访问了莫桑比克、蒙巴萨和马林迪。他发现那里的经济生活比西非要先进和丰富得多。”这位航海家最有可能是( )‎ A. 迪亚士 B. 哥伦布 C. 达·伽马 D. 麦哲伦 ‎24.18世纪,大西洋三角贸易突飞猛进,成为世界贸易的重心。其根本原因是( )‎ A. 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 B. 物质利益的驱动 C.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美洲劳动力缺乏 ‎25.“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世界局势和历史发展的进程,这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 )‎ ‎①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衰落和资本主义发展 ‎②开始了欧洲同亚洲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 ‎③开通了欧洲与美洲之间的经济联系通道 ‎④打破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④‎ ‎26.《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 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________,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横线上应填写( )‎ A. 英国 B. 西班牙 C. 法国 D. 荷兰 ‎27.1562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从非洲几内亚购买了400个奴隶,连同英国制造品一块运到海地出售。返程时,霍金斯运回了海地出产的食糖、金银等,这就是英国历史上最初的“三角贸易”。这材料反映的英国殖民扩张与掠夺的方式有( )‎ ‎①推行不平等贸易 ②贩运黑人奴隶 ‎③野蛮的掠夺 ④开展圈地运动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8.为纪念荷兰辉煌的航海历史和传统,自1975年开始,阿姆斯特丹每五年举行一次航海节。网友评论“荷兰人总是拿逝去的辉煌年代说事儿。”“逝去的辉煌”,是指荷兰( )‎ A. 16世纪开辟至好望角航线 B. 17世纪成为“海上马车夫”‎ C. 18世纪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D. 19世纪成为“世界工厂”‎ ‎29.17世纪,当非洲、美洲、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正遭受掠夺和灾难之时,荷兰人已通过创办养老院、孤儿院和救济院,兴办医院,实行日常消费品低税政策等,过着富足的生活。荷兰这种兴盛局面出现的重要基础是( )‎ A.建立“日不落”帝国 B.击溃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C.对法战争中取得胜利 D.开展商业贸易和海外殖民 ‎30.有人说:(英国)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作为种种新发明的基础的许多原理在工业革命前数世纪已为人们所知道;但是,由于缺乏刺激,它们未被应用于工业。刺激“许多原理”应用于英国工业领域的关键是( )‎ A.海外殖民掠夺获取大量的财富 B.圈地运动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C.殖民活动提供广阔的海外市场 D.科学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31.据统计,151—1751年英国人口从522万人增加到577,1780—1790年增长速度为11%,19世纪20年代增长速度达到16%.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取决于( )‎ A.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B. 居住环境的改善 C. 殖民掠夺劳动力的积累 D. 工业革命的完成 ‎32.我们习惯上把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 动力来源 B. 通讯工具 C. 交通手段 D. 工业结构 ‎33.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枝独秀”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 )‎ A. 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后来居上 ‎ B. 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 C.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国家的普遍确立 ‎ D. 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 ‎34.马克思说:“在工场手工业和手工业中,是工人利用工具,在工厂中,是工人服侍机器。在前种场合,劳动资料的运动从工人出发,在后一种场合,则是工人跟随劳动资料的运动,”由此可见工厂制度( )‎ A. 是工业革命中重要的生产组织形式 ‎ B. 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工人的劳动时间 C. 其实行已成为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 ‎ D. 进一步加重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35.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入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这表明( )‎ A. 英国在欧洲没有殖民地或自治领 B. 各国经济都依赖对英贸易 C. 世界的经济联系加强 D.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36.“交通运输愈发达,商品流通愈迅速、愈频繁,单个的、地方的和民族的市场结合的进程就愈快。作为一个整体的世界经济的生产机体的发展也就愈迅速。”“整体的世界经济的生产机体”完全形成的时间是( )‎ A. 14~15世纪 B. 16~18世纪 C. 19世纪中期 D. 19世纪末20世纪初 ‎37.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 A.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B.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C.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D.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38.1863年,洛克菲勒开办了一家小炼油厂,1870年,通过内部合并成立标准石油公司,此后不到两年的时间,他的公司就吞并了20多家炼油厂,控制了美国90%以上的炼油业,1882年,它成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托拉斯。这一现象说明当时美国( )‎ A.生产和资本呈现高度集中的趋势B.市场扩大推动石油行业出现垄断 C.科技发展促使垄断组织不断出现D.石化工业已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 ‎39.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大的主要原因是( ) ‎ A.新科技设备采用程度的不同 B.发生范围和所涉及领域的不同 C.统治者重视程度的不同 D.科技与工业生产结合程度的不同 ‎40.1895年,美国三百家大企业联合组成“全国制造商协会”。协会设有各种常务委员会研究对内对外政策,并由顾问委员会同政府联系。这表明( ) ‎ A.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 ‎ 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垄断资本家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 D.美国民主政治不断完善 二、非选择题 ‎41.世纪上半期,英国在世界舞台上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一个英国政论家对此这样描述道: ‎ 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海洋彼岸的亲人将用我们的船只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给我们运来他们种植的棉花;俄罗斯将为我们的工厂和作坊贡献它的大麻、亚麻和铁矿石。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把这些原料织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所有的布匹都按我们的款式制造,并使之符合人们的需要。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这种按照自然法则,用原料换制成品的办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 ‎ 回答问题:(15分) ‎ ‎(1)19世纪上半期,英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什么地位?(2分) ‎ ‎(2)英国的这种国际地位是怎样形成的?(5分) ‎ ‎(3)世界市场是如何形成的?(8分) ‎ ‎42.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绫,此其分事也。” ——《墨子•非命》‎ 材料二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三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 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6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都实行扶植小农经济的政策?(6分)‎ ‎(3)据材料三说明封建社会农民的实际生活情况怎样?(3分)‎ ‎4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为了加强对中外贸易的控制和管理,清初设“粤东之澳门,福建之漳州府,浙江之宁波府,江南之云台山”四关,作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康熙五十九年规定,对外贸易由广州的“公行”进行统一管理。一切必须经“公行”,非经“公行”不许私自相接受,民间私售,即违禁例。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下令关闭三关,仅留广州一关通商。‎ ‎——鄂世镛著《清史简编》‎ 材料二 因清政府担心“洋船至宁波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粤省之澳门矣”。故于乾隆二十二年下令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贸易。乾隆五十七年,英国派使团来中国,要求建立“充分的外交关系”。英使所提出的要求,遭到拒绝。乾隆帝在给英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梁廷楠《粤海关志》‎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上实行的政策及其原因。(8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B 4.B 5.A 6.C 7.D 8.C 9.C 10.D 11.A 12.D 13.C 14.B 15.A 16.A 17.B 18.C 19.B 20.D 21.C 22.A 23.C 24.C 25.C 26.D 27.B 28.B 29.D 30.C 31.A 32.A 33.C 34.A 35.C 36.D 37.D 38.A 39.D 40.C 二、非选择题 ‎41. (1)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为其它国家提供工业制成品,消耗它们的原料,在全世界占有工业垄断地位。2分 ‎(2)首先,英国于17世纪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在国内的统治地位。(2分)其次,英国掌握世界殖民霸权,拥有广阔的殖民地。(2分)再次,英国于18世纪中期率先进行工业革命,19世纪上半叶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力迅速发展。(1分) 共5分 ‎(3)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2分),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2分),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确立(2分)。共8分 ‎42.(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2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分),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分)。 共6分 ‎ ‎(2)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赋税的主要来源(2分),农民是封建国家的主要兵源(2分),小农经济状况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安危(2分)。 共6分 ‎(3)农民生活辛劳困苦,承担繁重的国家赋税、徭役,备受水旱之灾,遭受封建债务的压迫,生活常陷入绝境以至卖田宅、鬻子孙。3分 ‎43.(1)政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分)‎ 原因:①加强对中外贸易的控制和管理(2分)②防止西方殖民者的侵略(2分)③自足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2分)‎ ‎(2)影响: ①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