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1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作业(全国通过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小题狂做专练1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作业(全国通过用)

‎14‎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 斑点湖(49°N,120°W附近)位于美国和加拿大交界处山间盆地,每年6月至9月,这里会形成诸多白色镶边颜色多样的浅池,这些小水坑呈现出深浅不同的黄,绿,蓝等颜色,斑点湖由此得名,斑点湖的湖水和泥浆具有医疗功效,当地印第安土著用它们来治疗一些疾病,下图为斑点湖的景观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斑点湖所处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推论正确的是( )‎ A.地壳运动活跃,火山活动频繁 B.夏季高温干燥,蒸发作用旺盛 C.地势比较低洼,大量雨水汇集 D.岩溶地貌广布,流水侵蚀强烈 ‎2.斑点湖的小水坑呈现出白色镶边颜色多样的主要原因是( )‎ A.湖底生物品种多样叶绿素含量不同 B.湖底高低起伏使湖中水体温度不同 C.湖水对阳光反射和吸收作用有差异 D.湖中矿物质种类多样且含量有差异 滇西北等地的高山上,林线与雪线之间,有一个特殊的地带--高山流石滩。它是由寒冻劈碎、热胀冷缩风化而成的大大小小的石块构成的。那里没有葱郁的树木灌丛,放眼望去,好像一派无生命迹象的荒凉“石海”,但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各种美丽而独特的高山花卉在石缝间悄悄绽放,这些星星点点的花卉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带。下图中的“花”为在遍地湿润的碎石块间茁壮醒目的一株1米多高的塔黄,叶片呈“垫伏”(匍匐贴近地面生长)状,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高山流石滩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流石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冰川堆积 ②流石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风力堆积 ③流石滩的形成与剧烈的昼夜温差和冻融作用有关 ④流石滩的形成与重力作用和较平坦地形有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塔黄”花色艳丽,叶片“垫伏”于地面,是高山花卉的重要生存手段,下列描述“塔黄”与“流石滩”环境的相关性正确的是( )‎ ‎①花色艳丽能吸引有限的动物为其传播花粉 ‎②花色艳丽能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 ‎③叶片“垫伏”于地面,是为了适应强风及碎石松动的环境 ‎④叶片“垫伏”于地面,是为了更好的吸收地面的热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图是我国土壤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5~6题。‎ ‎5.据图可知黑垆土主要分布在(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6.青藏高原东南部形成红黄壤的原因是( )‎ A.海拔高,热量充足 B.较低纬度谷地,水热充足 C.海拔低,光照充足 D.河流谷地,水源条件好 下图为我国某地形区内甲、乙两监测点地温包络线分布图(地温包络线由各深度的最冷月平均温度线与最热月平均温度线组成,形状犹如向上的“喇叭”),地温季节变化波动为零的深度被称为地温年变化深度(记作ZAA)。据此完成7~9题。‎ ‎7.该地形区可能为( )‎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青藏高原 D.四川盆地 ‎8.推测乙监测点地表景观最有可能为( )‎ A.沼泽草甸 B.森林 C.草原 D.沙漠 ‎9.研究表明ZAA(地温年变化深度)与多种因素有关,其影响因素中最弱的是( )‎ A.岩石岩性 B.地下水状况 C.人类活动 D.地表下垫面状况 ‎ “无尽夏”是绣球花的一个变种,因花期长而得名,花友发现,碱性土壤以粉红花为主,酸性土壤以蓝色花为主,中性土壤同一植株里既有粉红花有蓝色花。据此完成10~11题。‎ ‎10.“无尽夏”花色随土壤酸碱性的变化而变化,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区域性 B.整体性 C.差异性 D.变化性 ‎11.我国南方和北方“无尽夏”的花色( )‎ A.南方和北方均以粉红花为主 B.南方以蓝色花为主,北方以粉红花为主 C.南方和北方均以蓝色花为主 D.南方以粉红花为主,北方以蓝色花为主 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12~13题。‎ ‎12.这里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 )‎ A.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 C.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 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 ‎13.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 )‎ A.蒸发量增加 B.降水量增多 C.地下径流增多 D.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多肉植物叶小、肉厚,非洲西南部的纳马夸兰地区夏季多雾和冬雨使多肉植物疯狂繁殖,其多肉植物出口量已位居世界前列。图是纳马夸兰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多肉植物叶小、肉厚的原因是( )‎ A.昼夜温差大,富含营养物 B.降水较多,汁液饱满 C.气候炎热干燥,储存水分 D.地下水丰富,生长旺盛 ‎15.纳马夸兰夏季多雾的原因是( )‎ A.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明显 B.沿海海水温度较高 C.沿岸暖流提供充足暖湿空气 D.海陆间气温差异大 在高山雪线之下得山坡上,有一个特殊的地带—高山流石滩。它是由大大小小的石块构成的。放眼望去,好像一派无生命迹象的荒凉“石海”,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各种美丽而独特的高山花卉在石缝间悄悄绽放,‎ 这些星星点点的花卉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带(见下图)。读图,完成16~18题。‎ ‎16.形成高山流石滩碎石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风力堆积作用 C.流水搬运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 ‎17.与滇西北的高山相比,新疆天山北坡的高山流石滩分布高度较低,主要是因为天山北坡( )‎ A.降水较多 B.坡度较缓 C.气温较低 D.光照较强 ‎18.流石滩上植被稀疏、植株矮小的原因有 ( )‎ ‎①海拔高,气温低 ②多大风 ③食草动物多 ④太阳辐射强烈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19~21题。‎ ‎19.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 ‎①固定表土 ②减少径流 ③沉积泥沙 ④降低风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 A.洪水期持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 ‎21.“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种数大增,有些物种在新环境中急剧繁殖扩散,严重危害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成为外来入侵物种。下图为“我国各省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读图,回答22~23题。(多选题)‎ ‎22.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在我国的总体分布格局是( )‎ A.高寒及荒漠地区少 B.东部由低纬向高纬减少 C.面积大的省区较多 D.边境省区比较多 ‎23.云南省和广东省成为我国入侵植物种数最多省份的原因是( )‎ A.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 B.地形复杂,环境多样 C.地处亚热带和热带的交界地区,水热条件优越 D.交通方便,人口稠密 答案与解析 ‎1~2 ‎ ‎【解析】第1题,斑点湖位于美国和加拿大交界处山间盆地,形成诸多白色镶边颜色多样的浅池,湖泊是浅池,火山活动形成的湖泊应较深,推论地壳运动较弱,火山活动少,A错误。白色镶边应是盐分,判断夏季高温干燥,蒸发作用旺盛,B正确。小水坑,地势比较低洼,雨水汇集少,C错误。 山间盆地,降水少,流水侵蚀弱,D错误。第2题,斑点湖的小水坑呈现出白色镶边颜色多样的主要原因是湖中矿物质种类多样且含量有差异,水分蒸发,盐分在水边结晶形成,D对。湖水盐分含量高,没有湖底生物,A错。湖中水体温度差异,湖水对阳光反射和吸收作用差异,不是颜色多样的原因,B、C错。‎ ‎【答案】1.B 2.D ‎3~4 ‎ ‎【解析】第3题,材料中给出了构成流石滩的石块是由寒冻劈碎、热胀冷缩风化而成的大大小小的石块。由此可分析,流石滩的形成与冰川沉积和风力沉积基本无关。其形成与物理风化关系密切如冻融作用形成破碎的石块,在重力作用下滑落到较平坦处堆积形成。D正确。第4题,花色艳丽能吸引有限的动物为其传播花粉,高山环境风力较大,气温低,地温也低,叶片贴地只是适应强风与碎石环境,A正确。‎ ‎【答案】3.D 4.A ‎5~6 ‎ ‎【解析】第5题,看图,黑土分布在东北地区、褐土棕壤分布在华北平原,黑垆土紧邻华北平原的西部边界,故黑垆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选C。第6题,青藏高原东南部为雅鲁藏布江谷地,纬度、海拔都比较低,热量条件好;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水热充足,故发育成红黄壤,选B。‎ ‎【答案】5.C 6.B ‎7~9 ‎ ‎【解析】第7题,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因此地温影响气温。读甲、乙两监测点地温包络线分布图可知,该地整体地温较低,可以反映出当地的近地面气温情况。地温包络线右侧为夏季地温线,0℃以下的底层应该是永久冻土层,深度大约两米,埋藏较浅,应该位于寒带或高海拔地区。华北平原位于暖温带,东北平原位于中温带,四川盆地位于亚热带。因此正确答案是C。第8题,根据乙监测点的地温包络线可知该地的地温全年低于0℃,年较差较小,最有可能发育的地表景观是沼泽草甸。正确答案是A。第9题,地表增温的热源是太阳辐射,地表增温后,可以向下传递热量。地温季节变化波动为零的深度被称为地温年变化深度(记作ZAA),地温季节变化越小ZAA深度就越小。 岩石岩性和地下水状况影响热传导,地表下垫面状况影响接受太阳辐射的情况。对ZAA影响较弱的是人类活动。正确答案是C。‎ ‎【答案】7.C 8.A 9.C ‎10~11 ‎ ‎【解析】第10题,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 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这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之一。由材料可知,土壤性质的变化导致植被特点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答案选B项。第11题,“无尽夏”的花色与土壤的酸碱度有关,我国北方地区的土壤以黄土为主,土壤偏碱性,应该以粉红花为主;南方土壤以红壤为主,土壤偏酸性,花开以蓝色花为主。故答案选B项。‎ ‎【答案】10.B 11.B ‎12~13 ‎ ‎【解析】第12题,植被破坏引起水土流失,说明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即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故选C。第13题,图中的人类活动时砍伐植被,开垦坡地,任其发展导致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下渗量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变化增大,所以C错误,D正确。植被破坏,植物蒸腾作用减少,蒸发量减少,降水量减少,AB错误。故选D。‎ ‎【答案】12.C 13.D ‎14~15 ‎ ‎【解析】第14题,图示纳马夸兰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蒸发强烈,故当地的植被多肉植物叶小、肉厚,主要功能在于减少水分流失和储存植物体内所需水分,C对;昼夜温差大,使得植物富含营养物,而不是使得叶小,A错;该地区降水较少,地下水水位较深,不利于植被生长,BD错。故选C。 第15题,读图,该地区位于非洲南部30°S附近大陆西岸,沿岸有强大的本格拉寒流经过,沿海温暖空气与寒流水面接触,下沉冷却,形成逆温层,多形成大雾,A对;寒流对沿岸海区有降温减湿作用,BC错;图示地区临海,沿岸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海陆间气温差异小,D错。故选A。‎ ‎【答案】14.C 15.A ‎16~18 ‎ ‎【解析】第16题,由材料可知,高山流石滩指位于高山冰川雪线以下,高山草甸以上的地表岩石大量崩裂,是强烈的寒冻风化和物理风化作用,岩块与碎石沿着陡峭的山坡缓慢滑动,在山坡较平坦处形成的扇形岩屑坡。其形成的原因主要为风化作用,A对;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垄,流水搬运是运动过程,冰川侵蚀形成沟谷,不是碎石的形成原因,BCD错。故选A。第17题,与滇西北的高山相比,新疆天山北坡的高山流石滩分布高度较低,主要是因为天山北坡纬度高,气温低,雪线分布海拔低,C对,ABD错。故选C。‎ 第18题,海拔高,气温低,多大风不利于高大植被的生长,①②对;食草动物多与植被稀疏、植株矮小无关,太阳辐射强烈,光照充足,也不会导致植被稀疏,矮小,③④错误,因此,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答案】16.A 17.C 18.A ‎19~21 ‎ ‎【解析】第19题,抓住黄土高原的核心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能够起到固定表土、减少径流的作用,故A正确。第20题,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那么河流的流量和流速需要达到某一阈值才能完成。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中蓄积的水量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 但是持续放水一方面会影响水库水源为生产和生活提供用水的能力,另一方面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能过大,势必会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故D正确,B错误。河流在洪水期不需要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AC错误。第21题,“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C选项正确。‎ ‎【答案】19.A 20.D 21.C ‎22~23 ‎ ‎【解析】第22题,结合图可知,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种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地区较少,A正确;读图可知,东部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由低纬向高纬不断减少,B正确;面积较大的西藏、青海等省级行政区分布较少,C错误;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区都属于边境地区,但是入侵植物种数较少,D错误。第23题,云南省并不临海,A项错误;云南以山地、高原为主,广东以丘陵为主,两地均地形复杂,环境多样,适合多种外来物种生存,故B项正确;两地均地处亚热带和热带的交界地区,该地区降水较多,水热条件好,故C项正确;云南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人口稀少,D项错误。‎ ‎【答案】22.AB 23.BC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