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2古代中国的经济课件(69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2古代中国的经济课件(69张)

历 史 大二轮复习 衡中学案 第一部分 古代中国和古代世界 Ⅰ 、必考内容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 考向分析 网络构建 知识重构 热点素养 专题训练 考 向 分 析 考纲展示 考情解读 1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 .手工业的发展 3 .商业的发展 4 .资本主义萌芽与 “ 重农抑商 ” 和 “ 海禁 ” 政策 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对中国古代经济史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要考查形式,难度上以中低难度为主,内容上相对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农业方面: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汉代田庄的特点、租佃制的特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影响 2 .手工业方面:手工业发展状况及手工业经营方式的演变;资本主义萌芽 3 .商业方面: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对外贸易的发展;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网 络 构 建 知 识 重 构 关键词: 刀耕火种、铁犁牛耕、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男耕女织、土地私有、小农经济 1 .耕作方式 (1) 经历了 “ 刀耕火种 ” 到 “ ___________ ” 的发展阶段,后者成为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 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了 ___________ ,耕犁已相当完善。 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铁犁牛耕 曲辕犁 2 . 经营模式 —— 小农经济 (1) 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农业与 ___________ 相结合;男耕女织, ___________ 。 (2) 评价 ① 积极:拥有一定的 ___________ 、农具和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② 局限:经营规模很小,承担沉重的 ___________ ,十分脆弱。 家庭手工业 自给自足 土地 徭役 3 . 土地制度 (1) 井田制:盛行于 ___________ ,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一种土地国有制;春秋时期趋于瓦解。 (2) 土地私有制:确立于战国,封建社会的主要土地制度;主要形式有君主土地私有制、 ___________ 土地私有制和 ___________ 土地私有制。 (3) 土地国有制:以北魏、隋唐时期的 ___________ 制为代表。 4 .水利灌溉 (1) 灌溉工具:翻车、筒车等。 (2) 水利工程:春秋战国时期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西汉时期的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西域地区的 ___________ 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工程。 商周 地主 自耕农 均田 坎儿井 【 规律认识 】 (1)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日益完善和水利工程的不断兴建,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在中国形成并日臻成熟。 (2) 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 男耕女织 ” 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农村的主要经营方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3) 在封建社会初期,小农经济适应了生产力发展;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古代的小农经济与政治、思想、科技间的关系 (1) 与政治:小农经济影响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形成。封建小农经济需要一个专制集权的制度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新型地主阶级也需要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保护地主土地所有制。 (2) 与思想: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从而形成重视家庭和谐、邻里和睦的伦理观念和 “ 重男轻女 ” 的尊卑思想。 (3) 与科技:一方面,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多集中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等领域,使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等特点;另一方面,小农经济发展的缓慢性也决定了古代科技不能发展为近代科技。 〔 跟踪训练 〕 1 . (2018· 西宁 ) 汉朝的土地所有制与秦朝相同,土地私有,并可自由买卖。土地所有者须向国家缴耕地税,耕地税率为亩产的十五分之一或三十分之一,在文帝时,曾全部免收田租,前后历十一年之久。这将会导致 (    ) A .大量自耕农出现 B .土地兼并加剧 C .有效保护非耕地 D .田庄经济产生 【 解析 】   根据题意,从汉朝初年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和国家税收制度的实施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来看,加剧了土地兼并, B 项符合题意; A 项与材料主旨相反,土地兼并会导致大量自耕农的消失; C 项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体现出田庄经济的特点, D 项不正确。 B 2 . (2018· 南平二模 ) 右图体现的是西汉时期的农耕技术。这一技术 (    ) A .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B .改善了农作物生长环境 C .缓解了耕地紧张的问题 D .加强了对农作物的管理 【 解析 】   由图片信息,图片反映的是垄作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垄作法有利于保持地力,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A 项符合题意; B 、 C 两项均与图片无关;图片涉及的是土地的利用,不是农作物的管理, D 项不正确。 A 关键词: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冶金、制瓷、纺织、资本主义萌芽 1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1) 手工业发展的三种经营形态 考点二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 经营 形态 经营模式 产品及 流向 流通 方式 劳动力 地位 特点 官营手工业 由 ________ 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主要生产武器和供贵族消费的日用品 不投放市场 无偿调用各类匠户 ________ 以前占主导地位 大作坊生产,资金雄厚,不以盈利为目的 政府 明中叶 经营 形态 经营 模式 产品及 流向 流通 方式 劳动力 地位 特点 民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经营 主要生产供 ___________ 消费的产品 投放市场 私营主雇工 _________ 以后占主导地位 规模较大,以 _______ 为主要目的 家庭 手工业 农业的副业 主要供 _____ 消费和缴纳赋税 剩余产品投放市场 农民自身 稳定了小农经济,在近代破产 规模小,资金少,不以盈利为目的 民间 盈利 自己 明中叶 (2) 手工业成就 ① 纺织业:我国是最早开始养蚕缫丝的国家,有 “ ___________ ” 之称。元代黄道婆改进了棉纺织技术,明朝后期棉布成为主要的衣料,苏州、杭州成为丝织业中心。 ② 冶金业: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业发达;春秋时期开始冶铁,南北朝时期发明 ___________ 。 ③ 制瓷业:东汉生产青瓷;南北朝烧出白瓷;隋唐形成 “ ___________ ” 两大制瓷体系;宋朝有五大瓷窑;元代出现彩瓷;明朝有五彩瓷;清代有珐琅彩瓷。 丝国 灌钢法 南青北白 2 .资本主义萌芽 (1) 条件:社会生产力和 ___________ 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 (2) 实质: _______________ 关系出现。 (3) 特点:出现在少数地区和少数行业;最初表现为分散的 ___________ ;发展缓慢、水平低,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4) 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5) 阻碍因素:自然经济;传统观念;重农抑商、 ___________ 政策;封建制度。 商品经济 雇佣与被雇佣 手工工场 闭关锁国 3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持续不断地发展。 (2) 手工业技术先进。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 (3) 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4) 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发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私营手工业到明中叶以后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5) 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手工业发展受农业生产的制约。 (6) 手工业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发生相应变化。 (7) 明中叶后私营手工业中出现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特性及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1 .特性 (1) 进步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2) 革命性:资本主义萌芽冲击并瓦解着传统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重要表现,对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3) 弱小性:资本主义萌芽只在部分地区的少数行业中出现,稀疏而微弱。 (4) 缓慢性:发展非常缓慢,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2 .阻碍因素 (1) 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2) 统治者大力推行 “ 重农抑商 ” 政策,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手工业者和商人课以重税,影响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积累和国内市场的扩大。 (3) 长期以来,歧视商人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4)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 “ 海禁 ” 和 “ 闭关锁国 ” 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跟踪训练 〕 3 . (2018· 梅州 5 月模拟 ) 《 国语 · 齐语 》 载: “ 工之子恒为工。 ” 《 荀子 · 儒效 》 载: “ 工匠之子,莫不继事。 ” 《 唐六典 》 载: “ 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 ” 上述记载 (    ) A .表明了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 B .阐释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 C .说明了手工业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D .反映了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 B 【 解析 】   材料 “ 工之子恒为工 …… 工匠之子,莫不继事 …… 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 ” 反映了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承,故 B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故 A 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手工业存在人身依附关系,而是反映技术的世代传承,故 C 项错误;仅仅凭材料内容也不能说明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故 D 项错误。故选 B 。 4 . (2018· 滨州二模 ) 汉代最好的工匠是属于官府的,最好的工艺品皆是由官府所造的,而宋代的名瓷则多为民间的工匠所造。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 A .重文轻武政策的推行 B .商品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 C .程朱理学的积极倡导 D .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B 【 解析 】   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 工商食官 ” 成为早期工商业的主要制度,这也促成了官营手工业在制造业上的优势地位。这些优势实际上也是制约官营手工业的瓶颈,它不计成本,不入市场,逐渐被更有生命力的私营手工业所赶上。而这一变化肇端于唐宋变革之际,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海外贸易发达,城市经济繁荣,市坊界限被打破。由此信息可得知 B 为正确选项。 A 、 C 两项符合宋代时空,但与材料无关, D 项发生于明中后期,而且是在部分手工业部门。 关键词: 坊市制、商品经济、工商业城市、交子、商帮 考点三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时期 发展概况 阶段特征 先秦 时期 ① 商朝人善于经商, “ 商人 ” 名称来源于此。 ② 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 ③ 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兴起和繁荣发展 秦汉 时期 推行 ___________ 政策,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受到限制 重农抑商 时期 发展概况 阶段特征 隋唐 时期 ① ___________ 、洛阳等城市商业繁荣。 ② 农村集市 ( 草市 ) 贸易发展起来。 ③ 出现柜房和飞钱 进一步发展,形成 ___________ 制度 宋元 时期 ① 商品种类繁多,东京等城市商业发达。 ②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___________ ” 。 ③ 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④ 元代 ___________ 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打破时空限制,商业贸易发达 明清 时期 ① 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专业性工商业城市。 ② 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③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④ 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 “ ___________ ” ,如晋商、徽商等 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长安 坊市 交子 大都 商帮 【 规律认识 】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趋势 (1) 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发展;先固定时间、地点,后打破界限。 (2) 交易物品的变化: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转向市场。 (3) 交易媒介的变化:开始是物物交换,后出现一般等价物 —— 贝等货币。北宋时还出现纸币 —— “ 交子 ” 。 (4) 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和业缘组织。如晋商和徽商的出现。 (5) 流通领域的变化:由只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渐与生产及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 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产生的影响 (1) 政治上: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着封建的自然经济,原来的统治措施已经不能维护封建制度,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成为必然。 (2) 经济上: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3) 思想文化上:产生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思想;理学趋于僵化;小说、戏曲、绘画等市民文艺繁荣。 〔 跟踪训练 〕 5 . (2018· 潍坊二模 ) 公元前 115 年,桑弘羊提出 “ 均输 ” 方案,规定:凡各地应贡物品,一律改折为当地出产的物品抵充,然后将该贡物运往需要的地区出售。后来,西汉政府又于京师设平准机构,贱时买进物资,贵时卖出。上述措施 (    ) A .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B .加重了农民赋税负担 C .旨在限制商业发展 D .消除了各地经济差异 【 解析 】   从材料 “ 提出 ‘ 均输 ’ 方案 ”“ 又于京师设平准机构 ” 中可以看出,西汉推行的均输平准政策,有效调剂物资供应,控制市场,同时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故 A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出农民负担的问题,故 B 项排除; C 项包含在 A 项之中; D 项说法错误,错在 “ 消除 ” 。 A 6 . (2018· 辽宁联考 ) 唐朝商业有较大发展,出现了:水市、山市、村市、 草市、早市、晚市、夜市、鱼市、酒市、药市、蚕市、花市、灯市、槐市、鬼市等。这表明唐代 (    ) A .商业活动时空限制取消 B .农村商品市场明显增多 C .专业化的市场已经出现 D .政府对市场有严格管理 【 解析 】   “ 夜市、鱼市、酒市、药市、蚕市、花市、灯市 ” 等属于专业化市场,故选 C 项;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是宋朝,排除 A ;材料中的市场主要在城市,排除 B 项;材料无关政府对市场的严格管理,排除 D 项。 C 关键词: 工商食官、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海禁政策 1 .古代的经济政策 考点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工商食官 西周实行,官府严格控制工商业 坊市制度 宋代以前县以上城市严格划分坊市;宋代以后被打破,官府不再直接监视商业活动 重农抑商 产生于战国,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明清时期阻碍了 ______________ 的发展 “ 海禁 ” 与闭关锁国 _____ 代开始实行,清代前期更加严格地限制对外贸易,是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原因之一 资本主义萌芽 明 2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主要表现 (1) 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形成 ___________ 的主流价值取向。 (2) 在土地问题上,采取 ___________ 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 (3) 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4) 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通过国家立法、征收 ___________ 、国家垄断经营等方式打击商人。 轻视商人 抑制兼并 重税 古代中国商人为何不能成为社会变革的动力 (1) 政府政策:长期的 “ 重农抑商 ” 政策阻碍了商业的发展,抑制了商人地位的提高。 (2) 思想观念:古人认为商人不从事生产而徒分其利,且认为商业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反害农桑,形成了一种轻视商业、鄙视商人的思想观念。 (3) 商人自身因素:面对这种不公平的观念和社会传统,商人们没有联合起来形成社会力量去改变它,而是尽力改变自己的身份,或买田置地,成为地主,或直接通过捐纳,跻身士绅或官宦阶层。 〔 跟踪训练 〕 7 . (2018· 泸州三模 ) 公元前 81 年汉朝围绕 “ 盐铁专营 ” 问题,桑弘羊力辩群儒;一千年后,宋朝 “ 延和殿廷辩 ” 围绕 “ 国有专营 ” 问题,王安石力辩司马光;再一千年后,国民政府围绕 “ 日产国有 ” 问题,宋子文力辩经济部官员,可谓 “ 千年辩一回 ” 。辩论围绕的基本问题是 (    ) A .是自然经济还是商品经济 B . “ 集权回归 ” 与 “ 放权让利 ” C .是中央主导还是地方主导 D .工业化发展与农业化发展 B 【 解析 】   “ 盐铁专营 ”“ 国有专营 ”“ 日产国有 ” 反映的都是中国政府为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垄断经营政策,材料所述的辩论围绕的基本问题是 “ 集权回归 ” 与 “ 放权让利 ” , B 项正确;材料与自然经济还是商品经济无关,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垄断与放开的问题,与中央主导还是地方主导、工业化发展与农业化发展无关,排除 C 、 D 两项。 8 . (2018· 呼和浩特二模 ) 明朝开国、铸造铜钱、发行 “ 大明宝钞 ” ,禁止民间以金银货物交易;到洪武末年,南方经济发达的地区,皆以金银定价,禁而不止。政府也开始在一些地方 “ 田赋折银 ” 和 “ 徭役折银 ” 。这一变化表明 (    ) A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 B .民间推动朝廷政策调整 C .政府降低赋役征收份额 D .钱钞造成交易定价困难 B 【 解析 】   根据材料可知,因为民间使用金银货物交易,促使政府禁止民间金银货物交易到开始在一些地方出现 “ 田赋折银 ” 和 “ 徭役折银 ” ,反映了民间推动朝廷货币政策调整,故 B 项正确;材料强调民间推动朝廷货币政策调整,而不是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故 A 项错误; “ 田赋折银 ” 和 “ 徭役折银 ” 不是降低赋役征收份额,而是用银代替田赋和徭役,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钱钞造成交易定价困难,而是强调民间推动朝廷货币政策调整,故 D 项错误。 热 点 素 养 一、通过考查古代的生产工具、耕作方式、土地制度的演变链接长效热点 —— 三农问题,且渗透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018· 全国卷 Ⅱ ·25)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    ) 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B 【 解析 】   西汉文景时期,百姓的田租很少,但是人头税重,而且在粮价极低的情况下,还要把粮食换做钱币来交税,富商大贾再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这就意味着百姓负担沉重,有可能因此而倾家荡产,再结合题干信息 “ 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 可知,这反映了当时自耕农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故选 B 项;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 A 项;材料主旨是农民负担沉重, C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税收多少及其形式是由政府确定的,且材料信息说的是 “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 ” ,故排除 D 项。 (2016· 全国卷 Ⅰ ·25) 右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 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 .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 .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 解析 】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由图片内容可知,这一块地上有 6 人在劳作,其中 4 人翻地,后面跟着两人播种,这反映了集体劳作的情形。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土地兼并加剧,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庄园经济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因而出现了图片中的情形,故 D 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合图片情况,排除。 D (2017· 全国卷 Ⅲ ·26)  表 土地规模 ( 亩 ) 户数 户数比例 20 以下 24 17.3% 20 ~ 130 103 74.1% 131 ~ 300 10 7.2% 300 以上 2 1 . 4% 小计 139 100% 上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 A .自耕农经济盛行 B .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 .均田制破坏严重 D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A 【 解析 】   本题考查唐朝土地制度,意在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占有 20 ~ 130 亩土地者占总户数的 74.1% ,说明多数人都能靠自己的土地生存,反映了当时敦煌地区自耕农经济盛行,故 A 项正确。由材料可知,占有土地 300 亩以上的大土地所有者仅占总户数的 1 . 4% , B 项错误;由材料信息 “ 20 ~ 130 ”“ 74.1% ” 可知,拥有小块土地者占多数,排除 C 项;材料中没有关于农业生产效率的信息,排除 D 项。 其他热点链接:人口增长引发的人地矛盾与环境问题、当今的土地流转、经济结构调整。 (2018· 江苏 ·5) 明清时期,江南 “ 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 ” 。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 “ 蚕罢米 ” 。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    ) A .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 .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 .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 .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C 【 解析 】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故 A 项错误;材料意思是蚕桑养殖获得的利润高于种地,故大多农户发展蚕桑,没有体现农耕技术衰退,故 B 项错误;材料信息 “ 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 ” 以及地主在蚕丝收获之际催收田租,这些说明了养蚕缫丝是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故 C 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地主的剥削程度减轻,故 D 项错误。 二、考查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或折射出的时代特征,渗透唯物史观中经济发展与政治思想观念的关系。 (2017· 全国卷 Ⅰ ·27) 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    )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B 【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经济发展对等级秩序的影响,旨在考查考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材料中明后期低级官员和普通人家使用玉器的社会现象表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玉器不再是上层社会的专属,故 B 项正确。材料信息 “ 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 与君主专制加强不存在对应关系, A 项错误;早在唐宋时期市民阶层已经兴起, C 项说法错误,排除; D 项并非材料强调的主要意思。 (2017· 全国卷 Ⅲ ·25) 《 史记 》 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 “ 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 。这反映了当时 (    ) A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 .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 解析 】   本题考查西汉时期的经济,意在考查考生调动运用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说明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义利观的变化,排除 A 项;西汉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歧视商人, B 项错误; “ 地方豪强势力 ”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D 项错误解读材料。 C (2018· 江苏 ·1) 被孟子称为 “ 贱丈夫 ” 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 “ 以左右望 ” ,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    ) A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 .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 .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 解析 】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国策,在整个封建社会一直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监管商业活动,故 A 、 C 两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商业市镇的崛起,故 B 项错误; “ 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 ” 说明民间商人纳税后就取得了合法地位,故 D 项正确。 D 三、考查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2017· 全国 Ⅱ 卷 ·26) 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 “ 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 ” 。据此可知,唐中期 (    ) A .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 .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C 【 解析 】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南方经济的发展,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分析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信息反映了喝茶习俗在北方由被嘲笑到普遍流行的变化情况,这是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的结果, C 项正确; A 项错在 “ 开始 ” ;喝茶习俗不能等同于饮食习惯, B 项错误;仅由材料无法得出南北方经济水平发展情况,排除 D 项。 (2018· 全国卷 Ⅲ ·24) 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    ) A .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 .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 .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 .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D 【 解析 】   由图片信息可知,铁器实物的分布主要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铁器分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 D 项符合题意;从图片材料中铁器分布的地区可知,当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铁制农具,故 A 项中 “ 普遍 ” 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铁器实物的分布情况,不能得出新疆和中原地区的关系,也得不出冶铁技术的发展情况,故 B 、 C 两项不正确。 四、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商业发展,考查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链接 “ 一带一路 ” 倡议 知识链接:唐宋丝路贸易的不同特点及其原因 1 .特点:唐代陆上、海上并举;宋代以海路为主,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衰落,海上丝绸之路日益繁荣。 2 .唐宋丝路贸易形成不同特点的原因 ① 唐代:国家统一,国力强盛;手工业发达,享誉世界,国力强盛;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政府设立市舶司管理;文化繁荣。 ② 宋代:局部统一;手工业特别是制瓷业发达,造船技术提高,商业发展;政府重视,海外贸易税成为重要财源;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2018· 全国卷 Ⅰ ·3) 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 “ 他州别县 ” ,以 “ 佣身赁力 ” 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 (    ) A .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 .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 .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 .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 A 【 解析 】   材料信息是北宋前中期,四川密布着大量采用新技术的私营盐井,井主雇佣大量的工匠,这说明四川地区的民营制盐业技术先进、生产关系进步,即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故 A 项正确;工匠 “ 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 侧面反映出工匠受到井主的压榨,体现不出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高,故 B 项错误;中国古代的雇佣关系一直局限于个别地区和个别行业,一直没有普及,故 C 项错误;材料信息说的是盐业的开采,没有涉及买卖,故 D 项错误。 (2018· 全国卷 Ⅰ ·1) 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 “ 麒麟 ” 。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    ) A .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 .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 .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 .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B 【 解析 】   图中的动物是长颈鹿,而明朝君臣则认为这是传说中的麒麟,麒麟在传统中国被视为祥瑞之物,这说明明朝君臣在用传统文化解读朝贡贸易的贡品,故 B 项正确;该图属于古代绘画中的动物画,属于传统的绘画类型,故 A 项错误;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严重,下令实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故 C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观念仍然是 “ 天朝上国 ” 的观念,故 D 项错误。 五、以货币为媒介考查商品经济的发展,链接人民币国际化等热点问题 知识链接:中国古代史上的货币演变及其规律 1 .商朝:前期以贝作为货币,后期开始用铜仿制海贝 ( 铜币 ) ,标志着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2 .战国:各诸侯国都有铸币权,如赵国铲币、齐国刀币、秦国圆形方孔钱、楚国蚁鼻钱比较著名。这一方面反映了经济发展、城市兴起和商业繁荣,也反映了诸侯割据和国家分裂的历史状况,妨碍了各地区的经济交往。 3 .秦朝:把秦国的圆形方孔钱 ( 半两钱 ) 作为统一的货币,通行全国。它标志着古代货币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制演变,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4 .两汉:以黄金和铜钱为主币。汉代的铜钱至武帝铸五铢钱才稳定下来。王莽时又发行大钱。 5 .隋唐:隋朝仍铸五铢钱,禁止使用前代大小不一的旧币,有利于贸易的发展。唐初改革币制,唐高祖下令 “ 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 ” 。从此开元通宝成为唐朝通用的货币。唐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设柜房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这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 6 .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由金属货币发展到纸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纸币的推广,减轻了商人携带金属货币的负担,有利于商品交换,反映了商业的高度发展。 7 .明清:明初,主币是纸钞,辅币是铜钱,禁止民间使用金银交易。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这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也适应了 “ 一条鞭法 ” 的实行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2017· 江苏 ·21)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 5 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 “ 不产米,仰食四方 ” 。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 “ 藏镪 ( 白银 ) 有至百万者 ” ,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 (1567 年 ) ,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 《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 完成下列要求: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 “ 一度活跃 ” 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3)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 答案 】   (1) 表现: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商人资本雄厚;商帮 ( 徽商、晋商 ) 活跃。 (2) 原因: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政府开放 ( 放松 ) 海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者掠夺美洲白银 ( 贵金属 ) ;中国手工业品在海外受欢迎;外国无合适商品与中国交换,不得不用白银支付。 (3) 作用: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 商业繁荣 ) ;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 【 解析 】   本题考查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新航路开辟、明朝的经济政策。第 (1) 问,根据材料信息 “ 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 ”“ 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 5 两白银 ”“ 因种植棉花, ‘ 不产米,仰食四方 ’”“ 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 ”“ 徽州商人 ” 等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 (2) 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 “ 民间海外贸易兴起 ”“ 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 ” 等作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 “ 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 ” 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第 (3) 问,根据材料信息 “ 商业很发达 ”“ 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 ”“ 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 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等方面作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