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国际部和校本部共同作答] 1.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耕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石器锄耕 B.刀耕火种 C.铁犁牛耕 D.机械化耕种 2.据史书记载,“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是指唐代发明的 3.《史记·河渠书》载:“蜀守冰凿离碓(堆),避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享其利。”该材料记载的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坎儿井 4.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转型的重要时期。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①、②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铁犁牛耕 家庭农业 B.采集经济 封建农业 C.集体劳作 自然经济 D.集体劳作 铁犁牛耕 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 B.战国时期的变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 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 6.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在《吴中纪事》中指出:“富民有田而贫者多佃之,秋收之后,所得各居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中的哪一经营方式 A.村社式经营 B.田庄式经营 C.自耕农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 7.汉代董仲舒、王莽等人对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的土地变革极为不满;宋代王安石、朱熹等人主张“复古井田制,田尽归官”;近代孙中山曾多次给予井田制高度的评价。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 A.保护田庄经济 B.发展商品经济 C.维护封建统治 D.限制土地兼并 8.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 A.手工工场普遍建立起来 B.农业生产地位降低 C.手工业实行专业化生产 D.农工商业协调发展 9.在古代中国手工业中 A.多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 B.官营手工业主要供平民消费 C.私营手工业主要自己消费 D.家庭手工业主要供民间消费 10.“商业资本十分活跃,积累了百万乃至千万资金。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大小商人,他们在各地设会馆、公所,组织商帮。”该现象始于 A.汉唐时期 B.宋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民国时期 11.下列言论中,最符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国家基本经济政策的是 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C.“待农而食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D.“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12.弗兰克认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下列经济现象最早出现于宋代的是 A.形成地域性商人群体 B.出现国际性的商业大都市 C.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 D.形成南青北白的制瓷体系 13.宋代人口有1亿,耕地面积5.6亿亩;鸦片战争前,清代人口达到4亿,耕地只有11~12亿亩。相对于宋代,清代养活这么多人口主要依靠 A.改进生产工具 B.精耕细作和推广高产作物 C.实行重农抑商 D.扩大海外贸易 14.清朝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其中的“机户”和“机匠”之间的关系应是 A.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 B.雇佣关系 C.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D.从属关系 15.清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不仅阻碍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也使中国进一步失去了走向工业文明的契机。对“闭关锁国”政策的准确理解是 A.禁绝一切海外贸易 B.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C.禁绝一切对外交往 D.严格限制与英国交往 16.15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充满饥渴”的欧洲。这使他们走上发现新世界之路。这种“饥渴”产生的根源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B.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道 C.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 D.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 17.有史学家评价某次远航的成果是“欧亚大陆两种文化首次面对面的划时代的会合”,该远航的领导者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18.马克思认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人类社会历史经历了由“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促成这一“转变”的动力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 19.为纪念荷兰辉煌的航海历史和传统,自1975年开始,阿姆斯特丹每五年举行一次航海节。有人评论“荷兰人总是拿逝去的辉煌年代说事儿”。“逝去的辉煌年代”是指 A.16世纪荷兰开辟至好望角航线 B.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C.18世纪荷兰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D.19世纪荷兰成为“世界工厂” 20.16— 18世纪,世界各地的经济贸易日益密切。下面示意图中的箭头表示人员和物品流动的方向,①②③④⑤⑥表示人员或物品。其中,③所代表的主要物品是 A.金银、玉米、烟草等 B.枪支、玻璃等 C.黄金、象牙等 D.茶叶、丝绸、瓷器等 21.我们习惯上称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开辟的时代分别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主要动力不同 B.建筑材料不同 C.机械特色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 22.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工厂纪律严格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贫富差距缩小 23.1870年全世界的石油开采量为80万吨,1900年猛增到2000万吨。从这时起,西方列强开始了争夺石油的尖锐斗争。导致西方列强19世纪晚期开始争夺石油的技术因素是 A.蒸汽机的发明 B.内燃机的发明 C.发电机的发明 D.发生能源危机 24.1843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55年,颁布了《有害物质去除法》;1876年又出台《河流防污法》。这一系列法律文件颁布的主要背景是 A.工厂发展规模需要限制 B.英国政府重视社会立法 C.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D.工业发展造成严重污染 25.清光绪年间,大臣上奏:“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本无须取给于外洋,乃洋人以机器织成,幅宽盾(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此现象反映了 A.棉纺织业彻底衰败 B.小农经济日渐解体 C.经济结构全面转型 D.农产品开始商品化 26.李鸿章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下列企业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安庆内军械所 B.福州船政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开平煤矿 27.据不完全统计,从1895年到1898年,新创办的商办厂矿企业有50余家,资本总额达1200万元。商办企业的投资额几乎相当于官办、官商合办企业投资额的3倍。此时商办企业获得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B.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C.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影响 28.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该材料折射出 A.洋务运动已走向失败 B.政府限制发展近代企业 C.近代工业发展不平衡 D.工业发展受到列强制约 29.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1亿3千多万元,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外部条件是 A.民国政府颁布了发展实业的法令 B.民国的建立激发了资产阶级投资热情 C.中国人民掀起了抵制日货运动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 30.据国民政府经济部1942年的统计,国统区共有工厂3758家,其中四川一省即达1654家,占全部工厂总数的44%。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企业增长迅速 B.四川人办实业风气盛行 C.欧洲加大对四川的投资 D.抗战爆发,大量工厂内迁 31.1945年抗战胜利后,出现了“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人们是“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资本的入侵 B.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C.官僚资本的压榨 D.资本家不支持政府 32.洋装在中国的流行,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中西合璧的服饰,如旗袍和 A.西装 B.长袍马褂 C.列宁装 D.中山装 33.“新礼服兴,翎袍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34. 近代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 A.京张铁路 B.京广铁路 C.唐胥铁路 D.成昆铁路 35. 1874年《申报》刊文称赞我国当时出现的一种新事物,曰:“ 最是称奇一线长,跨山越海度重洋。竟能咫尺天涯路,音信飞传倏忽详。”这一“新事物 ”是指 A.铁路 B.电报 C.电话 D.电影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3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国际部和校本部共同作答] 材料一 (明中叶以后)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全国商业市场。……新兴的市镇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苏、松、杭、嘉、湖地区。……乾隆时期,发展较快的手工业行业主要有丝织业和棉纺织业,在这两个行业的生产与流通领域,出现了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而且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北方省份所产棉花,除缴纳租税之外,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6分) 37.(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校本部作答] 材料一 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简表 ① 发现新大陆,世界联成一体 世界市场 ② 殖民扩张 殖民争霸战争 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展 工业革命 人类进入 ③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④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世界市场 ⑤ 材料二 机器创造出的工业文明挟列强坚船利炮向世界各地扩张。固守古老文明的中国在列强军事打击、商品倾销的巨大冲击下,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衰败、解体,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同时,中国的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境,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开展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军用和民用企业,这场运动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在洋务运动的直接刺激和诱导下,中国的民族工业开始起步。 ——摘编自岳麓版历史必修二教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的相关内容。(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8分) 哈三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 高一学年第一学段历史考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C A D B D D C A C A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B B B A B A B A A B B D 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B D B C D D C D C A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36.(12分) (1)表现:全国商业市场相当发达;大量市镇兴起;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出现。(6分) (2)原因:农产品的商品化;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白银的促进作用。(6分) 37.(18分) (1)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开始形成(雏形出现、初步形成)③蒸汽时代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 ⑤最终形成。(10分) (2)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洋务企业的创办;民族工业的兴起。 (8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