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北京市精华学校高考语文考前测试试卷(三模)
2020年北京市精华学校高考语文考前测试试卷(三模) 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22分. 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医学发展历程,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瘟疫理论创新发展于汉末与明末清初,是中医理论创新的两个重要历史阶段。一是东汉末年,《伤寒杂病论》问世;二是明末清初“温病四大家”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提出温病辩病辩证方法,丰富发展了瘟疫理论与实践。瘟疫理论的核心包括张仲景“六经辨证”、吴有性《温疫论》“表里九传静证”、叶天士《温热论》“卫气营血辨证”和吴鞠通《温病条辨》“三焦静证”等。 这些辩证方法对指导中医防治瘟疫发挥了重要作用。历史上,清代瘟疫流行超过任何时期,正是由于中医瘟疫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广泛应用,清代,我国人口数量没有因瘟疫而减少。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乙脑、流脑、出血热、SARS、甲流等流行传染性疾病防治中,中医药发挥了应有作用,许多有效方法至今在临床广泛应用。在中国内地SARS发病最严重,然而治疗效果最好,死亡率远低于平均死亡率,这得益于国家推进中医药作用的发挥。 去年12月至今,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给人民健康带来极大危害,严重影响着社会生活秋序,令世人关注。中医根据病例分析,新发病例多以寒热毒邪错杂、损伤正气为特点,邪居肺卫与少阳,故出现发热或无热、乏力、干咳,或恶心、胸闷、苔白或黄等症,治宣和解少阳、清热宣肺、益气解毒,可用小柴胡汤与升降散加减。邪气入里化热而毒热壅盛,肺失宣降,可见发热、咳吐黄痰,气促胸闷、乏力日甚,舌红苔黄等症,可用宣白承气汤、桔梗汤加减;至于寒盛伤及脾阳而腹泻或热伤气阴而气阴两虚可随证施治。疫情极期如毒热内盛,肺气郁闭,内闭外脱当用开窍醒神、固脱等救急方法。同时重视发挥中医药防治病毒性疾病毒刮作用小、减少西药后遗症和并发症的作用,坚持中西医优势互补,有效治疗了新冠状病毒感染,提高了感染人群痊愈后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取材自《中医中药,值得我们发扬光大!》)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瘟疫理论创新于东汉末年,在明末清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地丰富与发展。 B.由于中医瘟疫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广泛应用,清代我国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新发病例发热乏力、干咳或恶心多是因体内寒热毒邪错杂、损伤正气所致。 D.中西医优势互补可有效治疗新冠状病毒感染,提高感染人群愈后生活质量。 材料二 中医对生命与疾病的认识是基于对人的观察、实践与研究,形成以人为中心的诊疗模式和理论体系。根据人体的生命信息把握健康与疾病动态变化,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收集人体外在信息,通过综合分析、判断人体整体状态(辨证),确定相应养生保健与治疗原则和方法(论治)。中医对疫病的认识是通过人与自然时令变化的适应性与细菌、病毒侵犯人体后机体综合反映所表现的外在征象进行分析,根据病邪导致脏腑经络功能异常、气血津液失调的病变机理,综合判断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方法。无论病情处于什么阶段,注重自然界变化特点、人的身体状况与疫病的演变规律,“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调动体内抗病能力与抗细菌和抗病毒相结合,有利于早期有效干预,从而达到及时有效防治的目的。 中医学强调天人合一,特别重视自然界对人体的影响,对于流行性传染病的防治尤其重视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因素。结合天人相应、形神合一、脏腑和调理念和中医诊疗模式,在瘟疫流行时期,对易感正常人群、无明确病因而异常症状或确诊瘟疫病人均可有效防治。这也是面对新发病因不明传染性疾病,不需要明确病原体,根据时令气候变化症状和体征来诊治病人,达到有效防控疫情的目的。 中医药治疗瘟疫不是单纯与病毒对抗,而是注重驱邪与扶正并举,使邪有出路,正气得复。我们在临床运用透表解毒法治疗各种流感、感冒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疗效确切的基础上,根据中医瘟疫理论及对SARS的认识优化了中药处方,形成中药复方制剂﹣﹣金柴抗病毒胶囊,是2003年被证实对冠状病毒有抑制作用的中药复方。研究显示:金柴抗病毒胶囊对冠状病毒、流感、副流感病毒等7种呼吸道病毒有抑制作用,作用机理是多方面的,有直接抗病毒作用,作用于细胞本身,提高病毒攻击后细胞膜脂质流动性,阻止病毒进一步感染;有针对病变环节抑制病毒及缓解化学物质引起的肺部炎性病变与退热作用;有机体免疫功能的整体调节作用,并可抑制炎症因子NO释放,降低由其引起的肺损伤作用等,充分显示中医药治疗的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体现中医药治疗瘟疫的整体优势。 (取材自《曹洪欣:中医对生命和疾病的认知》) (2)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无论病情处于什么阶段,只要注重自然界变化、身体状况与疫病的演变规律,就能有效干预。 B.中医结合并运用天人相应、形神合一、脏腑和调理念和中医诊疗模式,有效防治了瘟疫流行。 C.中医药治疗瘟疫注重驱邪与扶正并举,使邪有出路,正气得复,而不是单纯与病毒对抗。 D.金柴抗病毒胶囊对流感、副流感病毒等7种呼吸道病毒有抑制作用,对冠状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3)下列不属于金柴抗病毒胶囊作用的一项是( ) A.调节脏腑经络功能异常、气血津液 B.提高病毒攻击后细胞膜脂质流动性 C.缓解肺部炎性病变与退热作用 D.降低由N0引起的肺损伤作用 材料三 中医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分支之一,几千年来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添充、完善,形成了如今磅礴宏大、独树一帜的理论体系。2010年,习近平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作为一门古老的学问,中医能传承至今,靠的是师承教育。所谓师承,指的是以师带徒的方式,手把手传授中医知识,学生在耳濡目染下学习。中医在某种程度上不同于现代科学,尤其是在教育模式上,中医需要的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师承教育有三个阶段:传授、运用、创新。传授即传授知识,这是最基本的阶段,学生需要掌握基础入门中医理论,需学习中医理论课程,这是一个理解和背诵的过程;运用即运用知识,这是实践的过程,学生跟师亲自实践,分辨各类药草的习性作用、掌握人体的病症反应;创新是目标,中医是一门无穷无尽的学问,需要后人不断地学习、实践,再加以完善。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明确提出振兴中药计划,从战略高度对中医药进行全面系统部署,明确了当前新形势下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为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医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防治疾病的实践中创造的独具特色的医学科学,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医药在救治患者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国家提出“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这是我国传统医药焕发青春的机遇,也是传承和发扬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机遇。有关部门要抓住机遇,出台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具体政策措施,为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和价值,以科学认知破除对中医药的认识误区。把中医药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传播与中医药专门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使新一代中医药人才真正理解并掌握中医药文化的精髓,把“仁心仁术”作为其职业成长的基本功和职业操守。 (取材自《中医作为一门古老的学问,能传承至今靠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医学事业、生命科学研究有积极推进意义。 B.相较于现代科学,中医在教育模式上尤为不同,采用传统的师承教育模式。 C.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是传承和发扬传统中医药及其文化的重要机遇。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D.我们既要做好中医药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传播,也要致力于培养中医药专门人才。 (5)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说明发展中医药学,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意义。 (6)中医根据人体的生命信息把握健康与疾病动态变化,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收集人体外在信息,通过综合分析、判断人体整体状态(辩证),确定相应养生保健与治疗原则和方法(论治)。《红楼梦》中也包括中医药文化。请从书中试举出两处具体情节,分析该情节是如何体现中医养生保健或治疗方法的。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何陋轩记 (明)王守仁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①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求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独其结题鸟言,山栖羝服②,无轩裳宫室之观,文仪挥让之缛,然此犹淳庞质素之遗焉,不得以为陋也。 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予喜不予陋,益予比。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谓予之乐之也,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列堂阶,办室奥,琴编图史,讲诵游适之道略具,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嗟夫!诸夏之盛,其典章礼乐,历圣修而传之,夷不能有也,则谓之陋固宜。于后蔑道德而专法令,搜抉钩絷③之术穷,而狡匿谲诈,无所不至,浑朴尽矣!夷之民,方若未琢之璞,未绳之木,虽粗砺顽梗,而椎斧尚有施也,安可以陋之?斯孔子所为欲居也钦?虽然,典章文物,则亦胡可以无讲?令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不中不节,卒未兔于陋之名,则亦不讲于是耳。然此无损于其质也。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三) [注1①上国:指京城。②结题鸟言,山栖羝服;指少数民族的一些生活习俗。结题:结发于额;羝服;指用羊皮做的衣服。③搜抉钩絷:搜罗延揽。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将陋其地 陋:嫌弃 ②始予至,无室以止 止:居住 ③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 以:且 ④老稚日来视,予喜不予陋,益予比 比:比较 ⑤以信孔子之言 信:伸张 ⑥于后蔑道德而专法令 蔑:污蔑 ⑦然此无损于其质也 质:本质 ⑧诚有君子而居焉 焉:兼词,于此 A.①③ B.②⑤ C.④⑥ D.⑦⑧ (2)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求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没有发现他们所说的简陋落后 B.讲诵游适之道略具讲学诵书游乐之道大略具备了 C.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于是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 D.斯孔子所为欲居也欤这就是孔子想要迁居的地方吗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第一段表示自己虽然来自京城,但依然能在边远蛮夷之地安然居住。 B.夷人妆扮奇特、言语动听,缺少教化,但作者并不认为是落后。 C.作者借用孔子之语来命名住所,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D.作者在结尾处表达了希望能有品德高尚德人来教化此地百姓的愿望。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不中不节,卒未免于陋之名。 (5)作者认为夷地的蛮风可以通过礼仪教化来改变,他是如何阐述这一观点的。请结合第三段内容加以分析。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2题.(共7分)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②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论语•季氏》) ③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1)“色难”一句中的“色”有两种理解,一为“父母的脸色”;一为“孝子的脸色”。结合文意,你认为哪种理解最恰当并翻译该句。 (2)概括上述语段中孔子对“礼”的理解。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杜甫 其一 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 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 吹花困懒傍舟楫,水光风力俱相怯。 赤憎轻薄遮入怀,珍重分明不来接。 湿久飞迟半欲高,萦沙惹草细于毛。 蜜峰蝴蝶生情性,偷眼蜻蜓避伯劳①。 遣意二首 杜甫 其二 檐影微微落,津流脉脉斜。 野船明细火,宿雁聚圆沙。 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 邻人有美酒,稚子夜能赊。 [注释]①“伯劳”,候鸟名,背羽赤色,古代诗词常用来喻为流浪的旅人。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诗中之“影”是写桃花为风所妒,桃枝被风吹倒,花影映于碧水。 B.第二首诗中之“影”是写夕阳西下,檐遮花影,看不分明。 C.第一首诗诗人以落花为线索,写出“万端思绪”,颇有情致与意趣。 D.第二首诗诗人叙草堂春夜之景,借景抒情,以景遣意。 (2)下列对具体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光风力俱相怯”写“水”“风”胆怯,刻画了落花的不凡气度与风骨。 B.蜂蝶虽见花生倩,但因伯劳飞过也只能偷看蜻蜓回避。 C.“聚圆沙”三字写出“宿雁”被船火惊起后又群落而宿的状态。 D.“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写浮云遮月,花香悠然的关妙夜景。 (3)杜甫诗中不乏以清丽之景显清新之境的作品。请分别概括以上两首诗中所描绘的图景,并分析作者的心境。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内容。 ①自然的关景,往往能触动情感,表现志趣,“________,________”(《兰亭集序》),一条溪流增添了王羲之宴游集会的快乐;“________,草色入帘青”(《陋室铭》),尽显刘禹锡的高雅。 ②劝谏是一门艺术,烛之武在劝说秦伯时说“________,________,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寥寥数语点明晋国之贪;纳言是一种勇气,齐威王接受邹忌的讽谏,并说“________,受上赏”。 ③在高中毕业前的最后一次班会上,同学们引用伟人的诗词畅谈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理想,轮到你发言时,你会引用“________,________”。 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美与同情 丰子恺 ①有一个儿童,他走进我的房间里,便给我整理东西。他看见我的挂表的面合复在桌子上,给我翻转来。看见我的茶杯放在茶壶的环子后面,给我移到口子前面来。看见我床底下的鞋子一顺一倒,给我掉转来。看见我壁上的立幅的绳子拖出在前面,搬了凳子,给我藏到后面去。我谢他:“哥儿,你这样勤勉地给我收拾!” ②他回答我说:“不是,因为我看了那种样子,心情很不安适。”我实在钦佩这哥儿的同情心的丰富。从此我也着实留意于东西的位置,体谅东西的安适了。它们的位置安适,我们看了心情也安适。于是我恍然悟到,这就是美的心境,就是文学的描写中所常用的手法,就是绘画的构图上所经营的问题。这都是同情心的发展。普通人的同情只能及于同类的人,或至多及于动物;但艺术家的同情非常深广,与天地造化之心同样深广,能普及于有情、非有情的一切物类。 ③我到高中艺术科上课,就对她们作这样的一番讲话:世间的物有各种方面,各人所见的方面不同。譬如一株树,在博物家,在园丁,在木匠,在画家,所见各人不同。博物家见其性状,园丁见其生息,木匠见其材料,画家见其姿态。但画家所见的,与前三者又根本不同。前三者都有目的,都想起树的因果关系,画家只是欣赏目前的树的本身的姿态,而别无目的。所以画家所见的方面,是形式的方面,不是实用的方面。换言之,是美的世界,不是真善的世界。 ④美的世界中的价值标准,与真善的世界中全然不同,我们仅就事物的形状、色彩、姿态而欣赏,更不顾问其实用方面的价值了。所以一枝枯木,一块怪石,在实用上全无价值,而在中国画家是很好的题材。无名的野花,在诗人的眼中异常美丽。故艺术家所见的世界,可说是一视同仁的世界,平等的世界。艺术家的心,对于世间一切事物都给以热诚的同情。故普通世间的价值与阶级,入了画中便全部撤销了。 ⑤画家把自己的心移入于儿童的天真的姿态中而描写儿童,又同样地把自己的心移入于乞丐的病苦的表情中而描写乞丐。画家的心,必常与所描写的对象相共鸣共感,共悲共喜,共泣共笑;倘不具备这种深广的同情心,而徒事手指的刻划,决不能成为真的画家。即使他能描画,所描的至多仅抵一幅照相。画家须有这种深广的同情心,故同时又非有丰富而充实的精神力不可。倘其伟大不足与英雄相共鸣,便不能描写英雄;倘其柔婉不足与少女相共鸣,便不能描写少女。 ⑥艺术家的同情心,不但及于同类的人物而已,又普遍地及于一切生物、无生物;犬马花草,在美的世界中均是有灵魂而能泣能笑的活物了。诗人常常听见子规的啼血,秋虫的促织,看见桃花的笑东风,蝴蝶的送春归;用实用的头脑看来,这些都是诗人的疯话。其实我们倘能深入美的世界中,而推广其同情心,及于万物,就能切实地感到这些情景了。 ⑦为了要有这点深广的同情心,故中国画家作画时先要焚香默坐,涵养精神,然后和墨伸纸,从事表现。其实西洋画家也需要这种修养,不过不曾明言这种形式而已。不但如此,普通的人,对于事物的形色姿态,多少必有一点共鸣共感的天性。房屋的布置装饰,器具的形状色彩,所以要求其美观者,就是为了要适应天性的缘故。眼前所见的都是美的形色,我们的心就与之共感而觉得快适;反之,眼前所见的都是丑恶的形色,我们的心也就与之共感而觉得不快。不过共感的程度有深浅高下不同而已。对于形色的世界全无共感的人,世间恐怕没有;有之,必是天资极陋的人,或理智的奴隶,那些真是所谓“无情”的人了。 ⑧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赞美儿童了。因为儿童大都是最富于同情的。且其同情不但及于人类,又自然地及于猫犬、花草、乌蝶、鱼虫、玩具等一切事物,他们认真地对猫犬说话,认真地和花接吻,认真地和人像(doll)玩耍,其心比艺术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他们往往能注意大人们所不能注意的事,发现大人们所不能发现的点。所以儿童的本质是艺术的。换言之,即人类本来是艺术的,本来是富于同情的。只因长大起来受了世智的压迫,把这点心灵阻碍或销磨了。惟有聪明的人,能不屈不挠,外部即使饱受压迫,而内部仍旧保藏着这点可贵的心。这种人就是艺术家。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⑨西洋艺术论者论艺术的心理,有“感情移入”之说。所谓感情移入,就是说我们对于美的自然或艺术品,能把自己的感情移入于其中,没入于其中,与之共鸣共感,这时候就会验到美的滋味。我们又可知这种自我没入的行为,在儿童的生活中为最多。他们往往把兴趣深深地没入在游戏中,而忘却自身的饥寒与疲劳。《圣经》中说:“你们不象小孩子,便不得进入天国。”小孩子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我们的黄金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我们可以因了艺术的修养而重新面见这幸福、仁爱而和平的世界。 (取材于丰子恺《美与同情》) (1)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们的位置安适妥帖、合适 B.人了画中便全部撤销了取消、消失 C.故中国画家作画时先要焚香默坐,涵养精神道德、修养 D.我们的心就与之共感而觉得快适共情、同感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端写一个儿童给作者整理东西,使其位置安适。这就是儿童同情心的表现,是一种美的心境。 B.第③段写画家从形式方面欣赏树本身的姿态,与博物家、园丁、木匠等形成对比,突显画家所见是关的世界。 C.第⑥段写诗人对自然的感知是“疯话”,表现了以实用的角度看待万物的人对诗人审关心境的不理解。 D.第⑧段中写“人类本来是艺术的,本来是富于同情的”,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年人不具备同情心了。 (3)作者认为“艺术家的同情非常深广”。艺术家的同情心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 (4)作者认为同情心可以使人富有美的心境。意思是对于世间一切事物都给以热诚的同情,将自己的感情投入欣赏对象之中,与之共感共鸣,这时候就会体验到美的滋味。在你的学习与生活中一定也有过这样的审关体验,请结合实际经历谈谈你的思考或认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65分. 语言基础运用。 北平城方方正正,坐北朝南,除了为象征“天塌西北地陷东南”缺了两个角之外没有什么不规则形状,因此街道显得 甲。东四西四东单西单,四个牌楼把据四个中心点,巷弄乙。从前皇城未拆,从东城到西城需要绕过后门,现在打通了一条大路,丙。是北平城里最漂亮的街道。向晚驱车过桥,左右目不暇接。城外还有一条极有风致的路,便是由西直门通到海淀,夹路是高可数丈的垂柳,一棵挨着一棵。夏秋之季,蝉鸣不已,柳丝叙拂,夕阳西下,景色曲绝。我小时候在清华园读书,每星期往返于这条道上,前后八年,有时候骑驴,有时候乘车,这条路给我的印象太深了。 (1)请分别为文段中甲,乙、丙三处选择恰当的衔接语句。 甲( ) 乙( ) 丙( ) A.雕栏玉砌、风景如画 B.横平竖直、四平八稳 C.栉比鳞次、历历可数 (2)文中划线句子成分残缺,请你补充完整。 微写作。 文学作品往往可以带给读者深深的思考与认知。请从《红岩》《边城》《呐喊》《平凡的世界》中任选一部,就其中一个人物为理想奋斗的过程,谈谈你对理想的思考或认识。要求:结合作品内容,150字左右。 微写作。 青少年宫活动部组织开展“热爱故乡”的主题交流活动,如果你是主持人,请你为本次活动。写一段开场白。要求:条理清楚,内容丰富,150字左右。 微写作。 请以“温暖”为题,写一首现代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主题明确,感情真挚,内容充实,不超过150字。 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古人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关是我们对生活的世界的肯定性评价,关也在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塑造着我们的灵魂,我们对“关”有无限的期待,也有很多的创造。对于“美”你有怎样的思考或认识? 请以“心中的美”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角度自选,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瞬间虽然很短,但有时候它可以深深地打动我们,甚至它可以成为永恒。请以“那个瞬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年北京市精华学校高考语文考前测试试卷(三模) 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22分. 1. 【答案】 B A A C 发展中医药学的意义:①把握生命信息,调理身体,治疗疾病;②有效防控疫情,提高感染人群痊愈后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③防治流行性传染病;④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意义:①为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②破除对中医药的认识误区;③有助于培养新一代中医药人才。 示例:贾府里常有聚会饮宴,喝酒的时候,特别是在冬天,都要烫热了再喝。喝冷酒对肠胃有很大害处,如果把酒烫热了再喝,一方面可以减少体内热能的消耗,另一方面又可以使酒中的刺激性物质挥发掉,减少其对肠胃的刺激,同时还可以加强酒的活血行气作用。黛玉多病,经常不思饮食,只靠补药支撑身体,宝钗劝她:“古人说:‘食谷者生。’你素日吃的竟不能添养精神气血,也不是好事。”又说:“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养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这些话提出了食补胜于药补、食物养身的观点,也指出了滥用补药的害处。 【考点】 科普阅读 社会科学类 【解析】 (1)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3)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4)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6)本题考查探究作品内涵,名著阅读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名著内容细致分析,重点探究,准确把握即可。 【解答】 B.“清代我国人口数量持续增长”错误,原文是“我国人口数量没有因瘟疫而减少”,原文只是没有“减少”,但不意味着“增长”。 A.“只要……就”表述绝对,原文表述的是“无论病情处于什么阶段,注重自然界变化特点、人的身体状况与疫病的……利于早期有效干预,从而达到及时有效防治的目的”。 A.结合材料四“金柴抗病毒胶囊对冠状病毒、流感、副流感病毒等7种呼吸道病毒有抑制作用,作用机理是多方面的,有直接抗病毒作用,作用于细胞本身,提高病毒攻击后细胞膜脂质流动性,阻止病毒进一步感染”可知,“调节脏腑经络功能异常、气血津液”是属于身体内部的一种疾病,不属于“病毒”范畴的“金柴抗病毒胶囊”。 C.“传承和发扬传统中医药及其文化的重要机遇”错误,原文是“国家提出‘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这是我国传统医药焕发青春的机遇,也是传承和发扬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机遇。有关部门要抓住机遇,出台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具体政策措施,为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这里所说的内容属于“国家提出‘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这一具体范畴,与“新冠肺炎”无关系。 第一问:“发展中医药学的意义”这一内容可以结合“根据人体的生命信息把握健康与疾病动态变化,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收集人体外在信息,通过综合分析、判断人体整体状态(辨证),确定相应养生保健与治疗原则和方法(论治)”“重视发挥中医药防治病毒性疾病毒刮作用小、减少西药后遗症和并发症的作用,坚持中西医优势互补,有效治疗了新冠状病毒感染,提高了感染人群痊愈后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中医学强调天人合一,特别重视自然界对人体的影响,对于流行性传染病的防治尤其重视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因素”“习近平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等角度可以具体分析。 第二问:“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意义”这一内容可以结合“有关部门要抓住机遇,出台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具体政策措施,为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和价值,以科学认知破除对中医药的认识误区”“把中医药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传播与中医药专门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等角度可以具体分析。 这道题目与名著紧密结合,要求结合《红楼梦》中的具体情节,从其中的中医药文化角度阐释中医养生保健或治疗方法,如《红楼梦》里面的聚会宴会,经常会喝酒,用火烤的方式将其烤热,更利于身体的发展,也能体现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举出其他详实的情节,结合具体内容细致分析即可。本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25分. 【答案】 C D B 现在夷地的风俗,崇尚巫术,敬奉鬼神,轻慢礼仪,放任情感,偏离正道,不符合礼节,所以最终不免于简陋的名声。 作者先惋惜中原灿烂的文化没有传播到夷地,致使夷风显得粗陋;继而感叹中原文化丧失了浑朴之性;接着写夷人虽表面显粗陋,实则纯朴的天性尚在,是可以教化的,不能弃之不管;更进一步,提出有必要在这里传播优秀的中原文化,渐渐消除蛮风的影响;最后表达作者的愿望:自谦没有能力教化百姓,期待有德君子来教化百姓。步步曲折,层层推进,说理深入,有说服力。 参考译文: 当初,孔子要住在九夷(边远之地),别人都认为那里简陋落后。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王守仁因罪被贬龙场,龙场在夷蔡(今河南南部)之外,如今也属于边远地区,还沿袭着过去的风俗习惯。人们都以为我来自京城,一定会嫌弃这里简陋,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住了好长一段时间,却很安乐,并没有见到他们所说的简陋和落后。这里的人们,结发于额头,说话似鸟语,穿着奇特的衣服。没有华丽的车子,没有高大的房子,也没有繁密的礼节,但这仿佛是一种质朴、淳厚的古代遗风,不能认为是简陋的。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住在丛棘之中,则非常阻滞;迁到东峰,就着石洞住下,却又阴暗潮湿。龙场的人民,老老少少每天都来看望我,他们很高兴,不轻视我,渐渐亲近我。我曾在丛棘的右边开园种菜,人们认为我喜欢那个地方,纷纷砍伐木材,就着那块地搭建起一座轩房让我居住。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又栽上芍药等花卉,砌好堂前的台阶,置办好室内的房间,(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讲学诵书游乐之道大略具备了,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集增多了。于是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于是给轩取名为“何陋轩”,来伸张孔子的话。 哎,华夏兴盛,那些典章礼乐,经过圣贤的修订而流传下来,夷地不能拥有,那么因此称之为“陋”固然可以;此后(中原华夏)轻贱道德而专注于法令,搜罗延揽的办法用尽了,可是人们狡猾奸诈,无所不为,浑朴的品质消失殆尽!而夷地的人民,正好比是没有雕琢的璞玉,没有经过墨线量直和加工的原木,虽然粗朴固执,可是还有待于锤子斧头的加工完善啊,怎么能够认为他们鄙陋无知呢?这正是孔子想要迁居到九夷之地的原因吗?(意即孔子欲对浑朴的夷民施以礼乐教化)虽然这样,但是典章文化怎么可以不加以宣讲呢?现在夷地的风俗,崇尚巫术,敬奉鬼神,轻慢礼仪,放任情感,偏离正道,不合礼节,所以最终不免于简陋的名声,自然也就没有宣讲这些了。然而这对他们浑朴的本质并没有损害。果真有君子住到这里来,开导教化他们大概很容易吧。可是我不是那种能担此重任的君子,因此写下这篇“记”,用以等待将来的人。 【考点】 文言文比较阅读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梳理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作者认为夷地的蛮风可以通过礼仪教化来改变,他是如何阐述这一观点的。请结合第三段内容加以分析”,然后浏览第三段内容,给这一段分层,理解每层的意思,再分别进行概括。 【解答】 ④“老稚日来视,予喜不予陋,益予比”意思是“老老少少每天都来看望我,他们很高兴,不轻视我,渐渐亲近我”,“比”,亲近。 ⑥“于后蔑道德而专法令”意思是“此后(中原华夏)轻贱道德而专注于法令”,“蔑”,轻视,轻贱。 故选C。 D.理解错误。“斯孔子所为欲居也欤”的意思应该是“这正是孔子想要迁居到九夷之地的原因吗”,“斯”,代词,指代前面对华夏夷地情况的分析,这;“斯……也欤”,判断句,意思是“这正是……的原因吗”。 B.“夷人……缺少教化,但作者并不认为是落后”错误,第一段只是说“独其结题鸟言,山栖羝服,无轩裳宫室之观,文仪挥让之缛,然此犹淳庞质素之遗焉,不得以为陋也”,意思是“这里的人们,结发于额头,说话似鸟语,穿着奇特的衣服。没有华丽的车子,没有高大的房子,也没有繁密的礼节,但这仿佛是一种质朴、淳厚的古代遗风,不能认为是简陋的”,作者不以为陋的内容不包括“缺少教化”,而且第三段作者期待有德君子来教化夷地百姓,可见作者认为“缺少教化”是缺点。 “俗”,风俗;“崇”,崇尚;“事”,敬奉;“渎”,轻慢;“任”,放任;“不中不节”,偏离正道,不符合礼节;“卒”,最终。译文:现在夷地的风俗,崇尚巫术,敬奉鬼神,轻慢礼仪,放任情感,偏离正道,不符合礼节,所以最终不免于简陋的名声。 第三段除了开头“嗟夫”的感叹之外,共有九句话;第一句“诸夏之盛,其典章礼乐,历圣修而传之,夷不能有也,则谓之陋固宜”意思是“华夏兴盛,那些典章礼乐,经过圣贤的修订而流传下来,夷地不能拥有,那么因此称之为‘陋’固然可以”,这是分析夷风陋的原因;第二句“于后蔑道德而专法令,搜抉钩絷之术穷,而狡匿谲诈,无所不至,浑朴尽矣”意思是“此后(中原华夏)轻贱道德而专注于法令,搜罗延揽的办法用尽了,可是人们狡猾奸诈,无所不为,浑朴的品质消失殆尽”,这是感叹中原文化丧失浑朴之性;第三四句“夷之民,方若未琢之璞,未绳之木,虽粗砺顽梗,而椎斧尚有施也,安可以陋之?斯孔子所为欲居也钦”意思是“而夷地的人民,正好比是没有雕琢的璞玉,没有经过墨线量直和加工的原木,虽然粗朴固执,可是还有待于锤子斧头的加工完善啊,怎么能够认为他们鄙陋无知呢?这正是孔子想要迁居到九夷之地的原因吗”,这是分析夷地百姓虽表面显粗陋,实则纯朴的天性尚在,这为提出教化做了铺垫;第五六七句提出有必要在这里传播优秀的中原文化,渐渐消除蛮风的影响;第八句和第九句“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意思是“果真有君子住到这里来,开导教化他们大概很容易吧。可是我不是那种能担此重任的君子,因此写下这篇‘记’,用以等待将来的人”,作者自谦没有能力教化百姓,期待有德君子来教化百姓。考生可以结合这些内容梳理概括。 答案:(1)C(2)D(3)B(4)现在夷地的风俗,崇尚巫术,敬奉鬼神,轻慢礼仪,放任情感,偏离正道,不符合礼节,所以最终不免于简陋的名声。(5)作者先惋惜中原灿烂的文化没有传播到夷地,致使夷风显得粗陋;继而感叹中原文化丧失了浑朴之性;接着写夷人虽表面显粗陋,实则纯朴的天性尚在,是可以教化的,不能弃之不管;更进一步,提出有必要在这里传播优秀的中原文化,渐渐消除蛮风的影响;最后表达作者的愿望:自谦没有能力教化百姓,期待有德君子来教化百姓。步步曲折,层层推进,说理深入,有说服力。 参考译文: 当初,孔子要住在九夷(边远之地),别人都认为那里简陋落后。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王守仁因罪被贬龙场,龙场在夷蔡(今河南南部)之外,如今也属于边远地区,还沿袭着过去的风俗习惯。人们都以为我来自京城,一定会嫌弃这里简陋,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住了好长一段时间,却很安乐,并没有见到他们所说的简陋和落后。这里的人们,结发于额头,说话似鸟语,穿着奇特的衣服。没有华丽的车子,没有高大的房子,也没有繁密的礼节,但这仿佛是一种质朴、淳厚的古代遗风,不能认为是简陋的。 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住在丛棘之中,则非常阻滞;迁到东峰,就着石洞住下,却又阴暗潮湿。龙场的人民,老老少少每天都来看望我,他们很高兴,不轻视我,渐渐亲近我。我曾在丛棘的右边开园种菜,人们认为我喜欢那个地方,纷纷砍伐木材,就着那块地搭建起一座轩房让我居住。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又栽上芍药等花卉,砌好堂前的台阶,置办好室内的房间,(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讲学诵书游乐之道大略具备了,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集增多了。于是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于是给轩取名为“何陋轩”,来伸张孔子的话。 哎,华夏兴盛,那些典章礼乐,经过圣贤的修订而流传下来,夷地不能拥有,那么因此称之为“陋”固然可以;此后(中原华夏)轻贱道德而专注于法令,搜罗延揽的办法用尽了,可是人们狡猾奸诈,无所不为,浑朴的品质消失殆尽!而夷地的人民,正好比是没有雕琢的璞玉,没有经过墨线量直和加工的原木,虽然粗朴固执,可是还有待于锤子斧头的加工完善啊,怎么能够认为他们鄙陋无知呢?这正是孔子想要迁居到九夷之地的原因吗?(意即孔子欲对浑朴的夷民施以礼乐教化)虽然这样,但是典章文化怎么可以不加以宣讲呢?现在夷地的风俗,崇尚巫术,敬奉鬼神,轻慢礼仪,放任情感,偏离正道,不合礼节,所以最终不免于简陋的名声,自然也就没有宣讲这些了。然而这对他们浑朴的本质并没有损害。果真有君子住到这里来,开导教化他们大概很容易吧。可是我不是那种能担此重任的君子,因此写下这篇“记”,用以等待将来的人。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2题.(共7分) 【答案】 “父母的脸色”﹣﹣(孝子)承顺父母的脸色是困难的。“儿子的脸色”﹣﹣孝子(在侍奉父母时)总是保持和颜悦色是困难的。 概括: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礼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遵循礼义,不应只表现在形式上,而且要发自内心,讲究诚意。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参考译文: ①颜回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就是仁。一天做到克制自己而言行符合礼的规范,天下的人就会称作为仁人。一天做到克制自己而言行符合礼的规范,天下的人就会称作为仁人。做到仁德要靠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颜回又问:“那么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孔子答道:“不符合礼教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 ②又有一天,孔子又独自站在堂上,孔鲤正好快步从庭里走过。孔子问道:“学礼了吗?”回答说:“没有。”孔子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孔鲤就回去学礼了。 ③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考点】 文言文比较阅读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理解分析能力。要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进而领悟主旨、思想、感情、态度、价值观等等。 (2)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准确译文为基础,进而照应题干要求加以归纳概括。提取信息要全面,整合信息要精炼准确。 【解答】 此题具有开放性,但一定要注意题干中“最”字,也就是说只能答我认为“父母的脸色”(前者)理解最恰当,或者我认为“孝子的脸色”(后者)最恰当,绝不能选择两可之间,即辩证地说。 另外就是注意“结合文意”这个要求,千万别跳脱开文句联系生活自主理解,道理或许对,但不符合题干要求,等于白忙活。认为“儿子的脸色”,理由当然是孝子(在侍奉父母时)总是保持和颜悦色是困难的,答到此处还不够,一定要举出文中的内容加以佐证,比如③《论语•为政》中说“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大意为“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孔子采用的反问法,答题时应该加以明确,用肯定的句式来表达,即孔子的意思是孝子好做,但难当,做是体力,供养吃穿,难在一颗真诚的心,难在态度,正所谓喜怒形于色,若心不甘情不愿的做事必然呈现在脸色神情上。若答前者,即“父母的脸色”﹣﹣(孝子)承顺父母的脸色是困难的。就该扣应到不仅“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还要让父母满意,也就是真正的孝顺是做了能得父母的欢心,否则即便做了也是无用功,算不上真孝顺,所以前者最难的,真正的顺最大的孝是让父母露出笑脸来,这是最难的。 ①中“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可归纳出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 ②中“不学礼,无以立”可归纳出礼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③中“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可归纳出遵循礼义,不应只表现在形式上,而且要发自内心,讲究诚意。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答案】 B B 图景:第一首:“落花出疏篱”“落花傍舟揖”“落花坠沙渚”第二首:“将夜之景”“入夜之景”“久夜之景” 情感:第一首:诗人以落花寄托自己的漂泊身世,苍凉中尽显孤傲与闲适,又透着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深刻体验。第二首:以时间为线索,写作者江上所见:日影微明,流水脉脉,船火细照,宿雁起落,浮云掩月,花香幽幽,虽身处漂泊,但也安恬淡然。 【考点】 古诗词比较阅读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3)本题考查对诗句情感与手法的对比鉴赏能力。解答时可先分别分析两首词(诗)的句子各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然后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解答】 B.“看不分明”错误,夕阳西下的时候,屋檐的影子映照余晖,显得还是比较清晰的,不能够说“看不分明”。 B.“伯劳飞过也只能偷看蜻蜓回避”错误,这里说的是蜂蝶也跟蜻蜓一样,竟把落花看成突然飞来的“伯劳”而偷眼相避。 第一首诗歌是诗人从静泊江中的船上看舟前风雨中的落花,所取景物都是静看得之,如“落花出疏篱”“落花傍舟揖”“落花坠沙渚”。第二首诗歌描绘的是夜色之景,突出味美的自然感受,如“将夜之景”“入夜之景”“久夜之景”。第一首诗歌通过落花展现出自己的漂泊身世,自己身处外地,作者以花自况,先写桃花被风吹倒而出疏篱,写其漂泊;再写花傍舟楫,使水风俱怯,以花之风骨显己之孤傲;又写桃花坠入沙诸之间,与泥草亲昵地共处,以“萦”“惹”显其自适;最后写蜂蝶也跟蜻蜓一样,竟把落花看成突然飞来的“伯劳”而偷眼相避,表现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深刻认识与体验。第二首诗通过时间的线索,展现出江上看到的景象,传递出内心的漂泊无奈的感受,传递出一种悠然淡雅的情趣。 【答案】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苔痕上阶绿,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解答】 ①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苔痕上阶绿(重点字:湍)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重点字:肆) ③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重点字:遏) 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答案】 C D ①艺术家仅就事物的外形欣赏,不关注其实用价值;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世界,给予世间万物热诚的同情。②画家与所描写的对象共鸣共感,共悲共喜,共泣共笑;具有深广的同情心,有丰富而充实的精神力。③艺术家的同情心,普遍地及于世间万物,将其看做有灵魂而能泣能笑的活物。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一场雨一阵风,白玉兰树上的花朵,一瓣一瓣地辞别枝干,飘落下来,再一阵风来,花瓣竟是满天翻飞旋舞,在凋零中,有一种自在之美。在阳光下,美丽如水月,透明似琉璃。那一片片辞别花枝的花瓣,悠然飘落,飘转间,更有一种难喻的自在之美,在我看来,这种凋零之美更胜于绽放。即使在垂垂暮年,面对死亡,也要精致地凋零,不留一丝遗憾。因此,在花娇艳不再时,不要不屑一顾的丢弃,在花开时看花开,而在凋零时也努力欣赏那自在悠然的凋零之美吧!可见同情心可以使人富有美的心境,对于世间一切事物都给以热诚的同情,将自己的感情投入欣赏对象之中,与之共感共鸣,这时候就会体验到美的滋味。 【考点】 散文阅读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先要理解词语的基本意义;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和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揣摩,进而确定其含义。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指出手法,分析句子。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含义和作用。 (3)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首先要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答题区间,然后再根据任务指令找到目标信息。注意作答时一定要全面准确。并审清题干要求“艺术家的同情心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不需要太具体地举例子,归纳概括出层面来即可。理解分析时力求展现出多角度多侧面来。 (4)本题考查探究散文中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综观全文,整体感知。其次,要注意检索,确定区间。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检索、寻找出问题的命题区间、信息区间和答题区间。再次,要体会形象,来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文章的形象涉及到人物的个性、景物的特征、事物的特点等,表现出作者的主张、思想和感情等。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都蕴涵于形象之中。形象是否丰满,是否有典型性,与生活中的人和事贴近与否,这些都能看出作者的观点态度。最后,筛选文中关键信息,来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无论写人、记事文章还是对事物发表的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进行分析评价。 【解答】 C.“故中国画家作画时先要焚香默坐,涵养精神”,“涵养”后接了名词宾语,应该是动词,滋润养育、培养。故选C。 D.“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年人不具备同情心了”错误。原文信息是“只因长大起来受了世智的压迫,把这点心灵阻碍或销磨了。惟有聪明的人,能不屈不挠,外部即使饱受压迫,而内部仍旧保藏着这点可贵的心。这种人就是艺术家”,可见选项表述绝对。故选D。 从第④段“美的世界中的价值标准,与真善的世界中全然不同,我们仅就事物的形状、色彩、姿态而欣赏,更不顾问其实用方面的价值了。所以一枝枯木,一块怪石,在实用上全无价值,而在中国画家是很好的题材。无名的野花,在诗人的眼中异常美丽。故艺术家所见的世界,可说是一视同仁的世界,平等的世界。艺术家的心,对于世间一切事物都给以热诚的同情。故普通世间的价值与阶级,入了画中便全部撤销了”中归纳出答案①艺术家仅就事物的外形欣赏,不关注其实用价值;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世界,给予世间万物热诚的同情。 从第⑤段“画家把自己的心移入于儿童的天真……画家的心,必常与所描写的对象相共鸣共感,共悲共喜,共泣共笑;倘不具备这种深广的同情心,而徒事手指的刻划,决不能成为真的画家。即使他能描画,所描的至多仅抵一幅照相。画家须有这种深广的同情心,故同时又非有丰富而充实的精神力不可”得出答案②画家与所描写的对象共鸣共感,共悲共喜,共泣共笑;具有深广的同情心,有丰富而充实的精神力。 从第⑥段“艺术家的同情心,不但及于同类的人物而已,又普遍地及于一切生物、无生物;……其实我们倘能深入美的世界中,而推广其同情心,及于万物,就能切实地感到这些情景了”中得出答案③艺术家的同情心,普遍地及于世间万物,将其看做有灵魂而能泣能笑的活物。 看夏日花谢、秋日落叶时感悟凋零与新生,原是同一个世界,涧底的冰雪融化了,与春景里枝头的花开,原是同样的美。或者,溪涧中的雪是滋润过花的雨水与露珠;也或者,那灿烂的花颜是吸了冰雪的乳汁而辉煌的吧!一切因缘的雪融冰消或抽芽开花都是自然的,我们尽一切的努力也无法阻止一朵花的凋谢,因此,开花时看花开,凋谢时就欣赏花的飘零吧!我们尽一切努力,也不能使落下来的任何一片叶子回到枝头,因此要存着敬重与深情的心,对待大地这种无言的呈现呀!但是即便它们现在看上去是枯萎不堪,但倘若拈起一瓣花瓣闻一闻,依旧幽香如故,让人不禁回忆起这一周来,每每回到宿舍,鼻尖萦绕不去的是花的芬芳,入眼的是鲜艳的红色。即使花期不长,生命短暂,它们也没有亏待每一分美每一份香,装点着身处的空间,它们每时每刻都在奉献着自己、绽放,而在绽放之后呢。 答案:(1)C(2)D(3)①艺术家仅就事物的外形欣赏,不关注其实用价值;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世界,给予世间万物热诚的同情。②画家与所描写的对象共鸣共感,共悲共喜,共泣共笑;具有深广的同情心,有丰富而充实的精神力。③艺术家的同情心,普遍地及于世间万物,将其看做有灵魂而能泣能笑的活物。(4)一场雨一阵风,白玉兰树上的花朵,一瓣一瓣地辞别枝干,飘落下来,再一阵风来,花瓣竟是满天翻飞旋舞,在凋零中,有一种自在之美。在阳光下,美丽如水月,透明似琉璃。那一片片辞别花枝的花瓣,悠然飘落,飘转间,更有一种难喻的自在之美,在我看来,这种凋零之美更胜于绽放。即使在垂垂暮年,面对死亡,也要精致地凋零,不留一丝遗憾。因此,在花娇艳不再时,不要不屑一顾的丢弃,在花开时看花开,而在凋零时也努力欣赏那自在悠然的凋零之美吧!可见同情心可以使人富有美的心境,对于世间一切事物都给以热诚的同情,将自己的感情投入欣赏对象之中,与之共感共鸣,这时候就会体验到美的滋味。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65分. 【答案】 B,C,A 城外还有一条极有风致的路,便是由西直门通到海淀的那条路,夹路是高可数丈的垂柳,一棵挨着一棵。 【考点】 综合读写 【解析】 (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解答】 甲处结合上文“没有什么不规则形状”可知该选“横平竖直、四平八稳”。乙处结合上文“东四西四东单西单,四个牌楼把据四个中心点”可知该选“栉比鳞次、历历可数”。丙处结合下文“是北平城里最漂亮的街道”可知该选“雕栏玉砌、风景如画”。 划线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词。补充部分必须包含“的路”,“路”之前可以加合理的定语。 【答案】 答案示例: 《平凡的世界》:孙少安是一位心地善良、勤于思考、勇于奋斗、有理想和担当的农村青年。贫困时期的孙少安,有理想和奋斗目标他相信人定胜天,尽管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阻力重重,仍然没有放弃,就算没有公社领导的支持,仍然敢偷偷私分猪饲料地;就算没有父亲的支持,仍然尝试去包产到户;就算村支书听到他炸山的方案后觉得是天方夜谭,仍然凭借自己的智慧实现了自己的想法。孙少安的人生启示我们,活着就要有理想和追求,并为之努力奋斗,终有实现的那一天。 【考点】 赏析语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是一道微作文写作题目。微作文指的是文字较少,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表达准确的作文,和普通作文一样写,但贵在“精炼”,对用词造句要求更高,一般分为说明类、描写类、赏析评价类。此外,要求从几个题目中任选一个,这就给了学生很大的选择空间,所以学生要选取其中自己最拿手的来写,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要做好此题一定要申请题目要求,选择范围不可脱离供选篇目《红岩》《边城》《呐喊》《平凡的世界》,“就其中一个人物为理想奋斗的过程,谈谈你对理想的思考或认识”,需要选择人物为对象,而且是一个,多个不合要求,比如我们可以选择谈小萝卜头的理想,但不可以说成小萝卜头一家三口;选择给定篇目中一篇中的一个人物谈“对理想的思考或认识”,暗示了话题﹣﹣理想,“就其中一个人物为理想奋斗的过程”暗示了第二个关键词﹣﹣奋斗,连缀在一起,短文的中心思想就有了,即为理想而奋斗!然后根据以上分析写作即可。可以写《边城》中的翠翠、傩送、天宝、爷爷,也可以写《呐喊》中的“狂人”“阿Q”,《红岩》中的江姐、华子良等等。 【解答】 答案示例: 《平凡的世界》:孙少安是一位心地善良、勤于思考、勇于奋斗、有理想和担当的农村青年。贫困时期的孙少安,有理想和奋斗目标他相信人定胜天,尽管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阻力重重,仍然没有放弃,就算没有公社领导的支持,仍然敢偷偷私分猪饲料地;就算没有父亲的支持,仍然尝试去包产到户;就算村支书听到他炸山的方案后觉得是天方夜谭,仍然凭借自己的智慧实现了自己的想法。孙少安的人生启示我们,活着就要有理想和追求,并为之努力奋斗,终有实现的那一天。 【答案】 例文: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感谢你们能来参加这次交流活动。孤寂漂流客,夜夜思故乡。古往今来,家乡一直是文人骚客们谈论的亘古不变的话题。树高千尺,落叶归根,故乡之思,永远都是游子的至诚抒怀。在他们看来,故乡是他们心灵的依靠、感情的寄托。故乡是缕阳光,冷寂时可以寻得温暖;故乡是个港湾,孤单时可以停泊靠岸。故乡就是一位母亲,一位慈爱的母亲,无论你身处何方,故乡永远是你最温暖的小窝,所以,怎能不热爱那个生你养你的土地呢! 【考点】 概括内容,归纳要点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明确题干要求,并通过解读要求明确考查方向和内容,严格按照要求去回答。本题要求学生写一段开场白,内容与“热爱故乡”有关。故乡是生命的摇篮,记载着自己的人生轨迹,想起自己的故乡,就会想起故乡的亲人,想起带给自己快乐的童年和充满激情的青春,除了她固有的可爱以外,故乡已经被注入了情感内涵,这种情愫已经融进了我们的生命。可由古人写思乡之情的诗句名篇入手引出“故乡”的话题,然后多用比喻、排比修辞,展现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解答】 例文: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感谢你们能来参加这次交流活动。孤寂漂流客,夜夜思故乡。古往今来,家乡一直是文人骚客们谈论的亘古不变的话题。树高千尺,落叶归根,故乡之思,永远都是游子的至诚抒怀。在他们看来,故乡是他们心灵的依靠、感情的寄托。故乡是缕阳光,冷寂时可以寻得温暖;故乡是个港湾,孤单时可以停泊靠岸。故乡就是一位母亲,一位慈爱的母亲,无论你身处何方,故乡永远是你最温暖的小窝,所以,怎能不热爱那个生你养你的土地呢! 【答案】 温暖 远空划过一丝金色 暗涌的粉红单薄了夜 只一道闪亮光幕 温暖的音 弦若天籁 你披着金色发丝 双眸神采炯明 天空俨然紫灵祥瑞 升腾 圣洁的甜美 你柔韧的光洁 石榴红剑兰白繁花如垠 葱郁稻谷黄色香醇 怀一份相思已是枯木逢春 终于可以挚一帘温柔 穿过丛林般的深渊 引领我的安琪 驱走寒冷将温暖拥个满怀 【考点】 赏析环境描写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微写作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根据材料内容来确定立意,得出答案。本题在写作的时候,主要围绕关键词“温暖”展开,然后重点是赋予“温暖”更深层的精神、品格内涵,如爱心、责任等,然后根据立意,选择能表达这个中心的意象来写作,或抒情或记叙,要运用联想想象,思想积极健康,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比如:温暖是什么?温暖是风雨中一间小屋,是大雪天的一杯白开水,是失意落寞时的守护、陪伴。温暖是什么,温暖是锅碗瓢盆油盐酱醋,是一日三餐洗洗涮涮,是打打闹闹分分合合的日常,是高堂孺子共伴红烛。温暖是天边的那颗星,都市的街道灯火……温暖是家,是亲人,是爱,是情,是真,是不离不弃,是患难与共,是喜乐同享…… 【解答】 温暖 远空划过一丝金色 暗涌的粉红单薄了夜 只一道闪亮光幕 温暖的音 弦若天籁 你披着金色发丝 双眸神采炯明 天空俨然紫灵祥瑞 升腾 圣洁的甜美 你柔韧的光洁 石榴红剑兰白繁花如垠 葱郁稻谷黄色香醇 怀一份相思已是枯木逢春 终于可以挚一帘温柔 穿过丛林般的深渊 引领我的安琪 驱走寒冷将温暖拥个满怀 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答案】 心中的美 娇美的花不会因为风雨的吹打而放弃怒放,它心中有对生长最美的渴望;勤劳的蜜蜂不会因为路途的遥远而放弃采蜜工作,它心中有对生活最美的追求;顽强的小草不会因为石砾的阻碍而放弃生长,它心中有想要最美的风景。 心中的美从来都是靠自己来实现,何不尽力去修一架天梯,通往最美的地方。 心中的美是一种态度,它能让几近枯萎的生命再次吐露芬芳。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汶川地震的幸存者、草根舞者廖智即使双腿截肢,依然笑言:“世界以痛吻我,我愿回报以爱。”雅安地震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廖智戴着假肢也活跃在现场,为灾民们发放物资、搭建帐篷。一张廖智坐在废墟中的照片迅速流传网络,网友们纷纷称她为“最美女孩”。心中的美是一种态度,不屈服于命运的压迫,乐观坚强的面对生活。灾难夺走了廖智的双腿,却没有让她的舞蹈梦想止步。追梦的过程是艰辛的,但廖智从未放弃过追逐。 心中的美是一种行动,它能让困顿落魄的人感受到炉火的温暖。 一只希望的青鸟,飞过海峡,落在大山中被遗忘的角落,一个善举能改变一个村的命运。 只因感受到过这里的苦,便心生恻隐之情;只因承诺过会回来,就用12两年的时间去兑现;只因被这里的笑脸感动着,就更坚定与他们同甘共苦的行为。张平宜用尽全力去关爱着麻风病人们,这个台湾女记者放弃了衣食无忧的优越生活,投身麻风康复村的教育事业。为了底层群体的生活和尊严,为了打破这个群体的宿命,她勇敢地去挑战去行动。12年中,百余次往来穿梭在台湾与四川麻风村之间数千公里的路途上,用她纤弱的身体和无惧的大爱,撑起了中国第一所麻风病人子女小学。她用最美的行动托举着幼小的生命,让被社会遗忘的孩子感受着生活的美好和温馨。 心中的美是一种精神,它能让平庸普通的人变得伟大和不凡。 心中的美是科学家黄大年勇于放弃英国的优厚待遇,怀着一腔爱国热情返回祖国,八年时间,他带领团队在航空地球物理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 心中的美是影视明星江一燕潇洒告别背景良好的家世,抛弃光彩闪闪人前显贵的声誉,只身前往偏僻、落后、贫穷的山区,默默支教近10年! 心中的美是收藏家马未都大胆裸捐,要将凭一己之力创办的价值几千万的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全部藏品捐赠。在追名逐利的现实世界保持了一颗高洁而纯净的初心。 让我们用最美的态度创造美丽,用最美的行动打拼美丽,用最美的精神浇灌美丽。 【考点】 命题作文 【解析】 本题考查写作议论文的能力。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如果是议论文体,题目可能是话题,也可能是中心思想或者论点。若是记叙文体,它包含事件,人物,场面等要素。从命题内容上来看,近年来全命题作文的命题内容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倾向,或贴近考生生活关注个体成长,或启迪考生思考人生哲理,或引导考生聚焦社会热点……丰富多样的命题,给考生作文的选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本题要求以“心中的美”为题写成议论文,属于话题性质。心中的美含义很丰富,可以是风景,也可以是人物、事件、情感等等。所给材料“古人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我们对生活的世界的肯定性评价,美也在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塑造着我们的灵魂,我们对“美”有无限的期待,也有很多的创造。对于“美”你有怎样的思考或认识?”不仅起引出题目或者话题的作用,也是写作视角或者题材范围的提示,我们可以据此确定参考立意。 参考立意: 1.心中的美是一道风景; 2.心中的美是行动; 3.心中的美是我所见的精彩世界; 4.心中的美是灵魂(人格、品质……); 5.心中的美是希望(生机、活力); 6.心中的美需要自己创造; 7.心中的美需要眼睛发现。 【解答】 心中的美 娇美的花不会因为风雨的吹打而放弃怒放,它心中有对生长最美的渴望;勤劳的蜜蜂不会因为路途的遥远而放弃采蜜工作,它心中有对生活最美的追求;顽强的小草不会因为石砾的阻碍而放弃生长,它心中有想要最美的风景。 心中的美从来都是靠自己来实现,何不尽力去修一架天梯,通往最美的地方。 心中的美是一种态度,它能让几近枯萎的生命再次吐露芬芳。 汶川地震的幸存者、草根舞者廖智即使双腿截肢,依然笑言:“世界以痛吻我,我愿回报以爱。”雅安地震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廖智戴着假肢也活跃在现场,为灾民们发放物资、搭建帐篷。一张廖智坐在废墟中的照片迅速流传网络,网友们纷纷称她为“最美女孩”。心中的美是一种态度,不屈服于命运的压迫,乐观坚强的面对生活。灾难夺走了廖智的双腿,却没有让她的舞蹈梦想止步。追梦的过程是艰辛的,但廖智从未放弃过追逐。 心中的美是一种行动,它能让困顿落魄的人感受到炉火的温暖。 一只希望的青鸟,飞过海峡,落在大山中被遗忘的角落,一个善举能改变一个村的命运。 只因感受到过这里的苦,便心生恻隐之情;只因承诺过会回来,就用12两年的时间去兑现;只因被这里的笑脸感动着,就更坚定与他们同甘共苦的行为。张平宜用尽全力去关爱着麻风病人们,这个台湾女记者放弃了衣食无忧的优越生活,投身麻风康复村的教育事业。为了底层群体的生活和尊严,为了打破这个群体的宿命,她勇敢地去挑战去行动。12年中,百余次往来穿梭在台湾与四川麻风村之间数千公里的路途上,用她纤弱的身体和无惧的大爱,撑起了中国第一所麻风病人子女小学。她用最美的行动托举着幼小的生命,让被社会遗忘的孩子感受着生活的美好和温馨。 心中的美是一种精神,它能让平庸普通的人变得伟大和不凡。 心中的美是科学家黄大年勇于放弃英国的优厚待遇,怀着一腔爱国热情返回祖国,八年时间,他带领团队在航空地球物理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 心中的美是影视明星江一燕潇洒告别背景良好的家世,抛弃光彩闪闪人前显贵的声誉,只身前往偏僻、落后、贫穷的山区,默默支教近10年! 心中的美是收藏家马未都大胆裸捐,要将凭一己之力创办的价值几千万的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全部藏品捐赠。在追名逐利的现实世界保持了一颗高洁而纯净的初心。 让我们用最美的态度创造美丽,用最美的行动打拼美丽,用最美的精神浇灌美丽。 【答案】 那个瞬间 记得那节体育课上,老师领着大家来到草坪上。 “这节课我们玩个游戏,两人一组,一人闭眼向后倒,另一人在后面接住……”老师话音未落,我们底下就一阵窃窃私语。“这还不简单……”“简直小菜一碟!”“那就开始吧。”我在人群中穿梭,他也迎面走来,二人相视一笑。“加油!”照例是他先尝试。他信心满满地走到我面前,转过身去。我也做好了接住他的准备。恰恰在这时,他忽然愣住了,身体好像不听使唤,就是无法完成倾倒的动作。我们僵立在空地上,周围一片寂静,只有呼呼的风声在嘲笑着我们的无能。 “加油!”我呼喊着给他鼓劲。他身体微微颤动了一下,半晌,他终于下定决心毅然向后一仰﹣﹣“啪”的一声,我准确无误的接住了他。“你……你来吧。”他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小汗珠,神情紧张,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有这么难吗?瞧我的!我心里暗自思忖着。如他先前一样,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到了指定位置。一切都准备就绪。我自信的闭上了双眼,向身体下达了倒下的命令。三四秒过去了,我却纹丝不动。我心里一阵紧张,内心忐忑不安,之前的信心消失得无影无踪……怎么了?倒下呀!刚才的决心呢?要相信自己的朋友呀!我自己给自己打气,再次闭上了双眼。 耳边的风呼呼作响,似乎在耻笑我,挖苦我,讽刺我的胆怯。大不了就是一伤!我鼓足勇气,又向后仰去,可刚才的失败已经给我留下了阴影。也许,也许我不适合玩这个游戏?一个念头忽的从脑中窜出来,挥之不去。不行,怎么可以放弃,男子汉大丈夫啊!可也要随机应变啊。我犹豫着,头上渗出一层层的冷汗﹣﹣要知道朋友还在等着呢。终于我决定了放弃。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朋友的一声“加油”猛然惊醒了我:我怎么能放弃呢!朋友不也坚持下来了吗?相信朋友!相信自己!一瞬间,我心中又燃起了自信之火,倒下!我毅然决然的闭上眼向后仰去……只听见耳边急促掠过的风声,只感受到背部重重的一击…… 睁开眼,只见几片白云悠悠飘荡在湛蓝的天空中﹣﹣我成功了!我站起来,与朋友击掌相庆。就在那掌面相触的瞬间,就在那四目交视的瞬间,就在那心灵触碰的瞬间,我明白了!是友谊!是朋友之间的相互信任,我们才得以成功! 那个瞬间,我真切的体会到了友谊的力量…… 【考点】 命题作文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解析】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要求写成记叙文。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为了让记叙生动,在写记叙文的时候,还需要辅之以描写表达方式,为了让记叙过程流露感情色彩,还需要辅之以抒情表达方式,为了让记叙的人和事有意义,还需要辅之以议论表达方式。在记叙的过程中,有些地方需要说明,还需要辅之以说明这一表达方式。综合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可以使记叙文变得更有表现力,更具感染力。记叙文的特点: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含在具体材料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题干为:请以“那个瞬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关键词是“瞬间”,涵盖很广,写作时需要缩小开口度,限定为具体的内容,比如那个瞬间﹣﹣我很感动、那个瞬间我成功了、那个瞬间﹣﹣我明白了什么等。那个瞬间必定有独特之处,要么与众不同,要么触动了我的心灵……总之,在行文中一定要体现“是什么”“为什么”,抓生活中的典型细节,突出瞬间的难忘,注意文体特征一定要鲜明。 参考立意: 1.那个瞬间,我成功了; 2.那个瞬间,我发现了爱; 3.那个瞬间,我收获了(亲情、友情、理解……); 4.那个瞬间成为永恒; 5.难忘那个瞬间; 6.那个瞬间,不可错失的机遇; 7.那个瞬间,我长大了。 【解答】 那个瞬间 记得那节体育课上,老师领着大家来到草坪上。 “这节课我们玩个游戏,两人一组,一人闭眼向后倒,另一人在后面接住……”老师话音未落,我们底下就一阵窃窃私语。“这还不简单……”“简直小菜一碟!”“那就开始吧。”我在人群中穿梭,他也迎面走来,二人相视一笑。“加油!”照例是他先尝试。他信心满满地走到我面前,转过身去。我也做好了接住他的准备。恰恰在这时,他忽然愣住了,身体好像不听使唤,就是无法完成倾倒的动作。我们僵立在空地上,周围一片寂静,只有呼呼的风声在嘲笑着我们的无能。 “加油!”我呼喊着给他鼓劲。他身体微微颤动了一下,半晌,他终于下定决心毅然向后一仰﹣﹣“啪”的一声,我准确无误的接住了他。“你……你来吧。”他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小汗珠,神情紧张,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有这么难吗?瞧我的!我心里暗自思忖着。如他先前一样,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到了指定位置。一切都准备就绪。我自信的闭上了双眼,向身体下达了倒下的命令。三四秒过去了,我却纹丝不动。我心里一阵紧张,内心忐忑不安,之前的信心消失得无影无踪……怎么了?倒下呀!刚才的决心呢?要相信自己的朋友呀!我自己给自己打气,再次闭上了双眼。 耳边的风呼呼作响,似乎在耻笑我,挖苦我,讽刺我的胆怯。大不了就是一伤!我鼓足勇气,又向后仰去,可刚才的失败已经给我留下了阴影。也许,也许我不适合玩这个游戏?一个念头忽的从脑中窜出来,挥之不去。不行,怎么可以放弃,男子汉大丈夫啊!可也要随机应变啊。我犹豫着,头上渗出一层层的冷汗﹣﹣要知道朋友还在等着呢。终于我决定了放弃。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朋友的一声“加油”猛然惊醒了我:我怎么能放弃呢!朋友不也坚持下来了吗?相信朋友!相信自己!一瞬间,我心中又燃起了自信之火,倒下!我毅然决然的闭上眼向后仰去……只听见耳边急促掠过的风声,只感受到背部重重的一击…… 睁开眼,只见几片白云悠悠飘荡在湛蓝的天空中﹣﹣我成功了!我站起来,与朋友击掌相庆。就在那掌面相触的瞬间,就在那四目交视的瞬间,就在那心灵触碰的瞬间,我明白了!是友谊!是朋友之间的相互信任,我们才得以成功! 那个瞬间,我真切的体会到了友谊的力量……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