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正确辨析使用修辞手法
2019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正确辨析使用修辞手法 学案 1.(2017·江苏高考)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解析:选B A项,将“一带一路”比作发动机的“引擎”。C项,将“网络病毒”比作“洪水猛兽”。D项,将东道国观念的转变比作“弯道超车”。 2.(2016·江苏高考)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 解析:选A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借代。A项,出自《鸿门宴》,将他人比作“刀俎”,将自己比作“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使用了比喻的手法。B项,出自《孟子·告子下》,意思是人人都可以做尧舜那样的贤人。“尧”和“舜”指代贤人,有作为的人,使用了借代的手法。C项,出自《淮南子·原道训》,指把战争或争斗变为和平、友好。“干戈”,盾牌和戈,泛指武器,多借指战争;“玉帛”,古时国与国间交际时用作礼物的玉器和丝织品,代指和平、友好。本句使用了借代的手法。D项,“情人眼里出西施”是谚语。“西施”原是春秋末期越国的美女,后来代指心上人。此句表示由于有感情,觉得对方无处不美,使用了借代的手法。 3.(2015·江苏高考)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解析:选B 本题考查诗句的修辞手法——比拟(拟人和拟物)。A项,意为春风试着用神奇的刀尺,精心剪裁出春天的红花绿叶。“试”“裁”是人的动作,用了拟人。C项,说芍药花“含春泪”,“蔷薇”“卧晓枝”,把花写成美人,拟人。D项,一“偷”一“翻” ,采用拟人手法,突出了南风这位旧相识的顽皮可爱。B项,意为浮萍碎处,映现出远山的倒影;小船过时,听到划过草叶的声响。是从视觉与听觉角度来写的,并未运用比拟手法。 1.考查重点 考查重点是江苏《考试说明》规定的7种修辞手法的熟练运用。如2015年江苏卷考查比拟修辞,2016年江苏卷考查借代修辞,2017年江苏卷考查比喻修辞。 2.命题形式 对修辞的考查重在语境中的辨析运用,而非简单的识记,如2017年在现代汉语语境中的辨析,2016和2015年在古诗句中的辨析。 江苏《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常见修辞手法有7种,即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这与全国卷规定的9种常见修辞手法是有区别的,复习时要加以注意。 一、7种修辞手法初认知——研透考查点 (一)比 喻 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比喻有三个基本要素: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但是有些比喻句中三者并不同时出现。 构成比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两个事物存在着相似之处,但一般来说,本体和喻体又须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 2.分类 (1)明喻 明喻是用“像、如、似、若、似的、跟……似的、如同……一样”等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是较明显的打比方,其连接本体、喻体的比喻词就明确表示了两者的相似关系。例如: 五颜六色的云彩(本体),看起来跟彩色的羽毛(喻体)似的,飘浮在天上。 (2)暗喻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比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这是一类隐性的比喻词,其打比方的意图不如明喻明显,因此,暗喻又叫隐喻。例如: 生活(本体)是海洋(喻体)。 (3)借喻 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由喻体来代替本体的比喻。较之明喻和暗喻,借喻形式最为简短,比喻也最隐蔽。所以它的使用常借助于一定的语言环境,才能让人易于理解。例如: 不能让这些充满暴力的漫画毒害我们的幼苗。(喻体) “幼苗”(喻体)借喻儿童(本体)。 (二)借 代 借代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借用与所指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事物(借体)来代替所指事物(本体)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句子结构上一般只出现借体,不出现本体。 2.分类 (1)特征代本体 包括用事物的特征、标识、牌号、商标以及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如服装、饰品、嗜好等)来代替人或事物,一般要求选取最鲜明突出、最有代表性的特征来做借体。例如: 看着看着,绿军装(借体)竟然向我们走过来了。 “绿军装”(借体)代指穿军装的人(本体)。 (2)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借体)。 “雷锋”(借体)是一个人的名字,在上述语境中成了一类人(本体)的名称。 (3)处所代本体 包括以人的处所,人的出生地、任职地,物品的产地等代替人或事物。例如:“两杯龙井”(借体),景先吩咐完,随即付了钞。 “龙井”(借体)代“龙井茶”(本体),“龙井”是这种茶的产地。 (4)部分代整体 例如:吟罢低眉(借体)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眉”(借体)代“头”(本体)。 (5)具体代抽象 例如:尽管战争近在咫尺,然这儿却没有一点火药味(借体),倒是夜夜艳歌(借体),日日浪舞(借体)。 “火药味”(借体)代“战争气氛”(本体),“艳歌”(借体)、“浪舞”(借体)代“太平景象”(本体)。 (6)结果代原因 例如:大家都为你捏着一把汗(借体)。 “捏着一把汗”(借体)是“紧张、担心”(本体)的结果。 (7)以材料、工具代事物 以制造该事物所用的原料、材料、工具等代替事物。 例如:住房的事是笔杆子(借体)们要那样吹,与周志允同志本人无关。 “笔杆子”(借体)是写文章的人最主要、最有代表性的工具,用来代文人、作者、记者(本体)等。 (三)比 拟 比拟指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1.特点 有本体和拟体,拟体虽然是明确的,但一般不出现,而只是把适用于拟体的词用在被拟体上。 2.分类 (1)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使物具有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音容笑貌的一种比拟。拟人,是人格化的手法,可以把无生命的物写得栩栩如生,也可以把有生命的物写得可爱可憎。可分为动物拟人、植物拟人、具体事物拟人、抽象事物拟人几种。 例如: ①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②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 (2)拟物 赋予人以物的特性,把它当作物一样来描述,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述的一种比拟。根据被比拟对象的属性,拟物又可分为人物拟物和事物拟物两小类。例如: ①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人物拟物:以某种动物警听之态来比拟人物的聆听) ②布鲁诺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当中翱翔。(事物拟物:以鸟自由地飞翔来比拟“布鲁诺思想”在人民中的广泛传播) (四)夸 张 夸张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或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故意夸大或者缩小事物的形象、数量、特征、作用等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夸张的基础是真实性,被夸张的事物不是真如此,而是经过作者丰富想象的主观感受。 2.分类 (1)扩大夸张 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缩小夸张 例如:天是那样蓝,几乎是透明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 (3)超前夸张 例如:他酒没沾唇,心早就醉了。 (五)对 偶 对偶是两个短语或句子相对称地组织在一起,表示相关或相对内容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从形式上看,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必须字数相等,语法结构相同或相似,词性相同,平仄相对;从内容上看,对偶句表达的是相关或相对的内容。 2.分类 从形式上可分为严对和宽对。 (1)严对 就是严格的对偶。“严”表现在三个方面:语音方面不仅要求音节相等,而且要平仄相对;词汇方面,要求上下联不能出现相同的词,且对应的词在意义上要有一定的联系;语法方面,要求对应的词词性相同,语法结构必须相同。例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宽对 与“严对”相对,在形式上不需像“严对”那样严格,语法结构大致相当即可;不必讲究平仄和词性;字面上也可出现个别词的重复。例如: 权力使人昏迷了,派性叫人发狂了。 (六)排 比 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或段落成串地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式。 1.特点 形式上,构成排比的语句至少要有三项,而且结构相似,一般带有相同的提挈语;内容上,构成排比的各项在语意上是相同或相关的。 2.分类 (1)短语排比 以短语形式组成的排比,充当句子的某一成分。例如: 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中的火把,雪天里的煤炭,大旱后的甘霖。 (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 由几个句子构成的排比。例如: 天太大。海太阔。人太老。游泳的姿势和动作太单一。胆子和力气太小。舌苔太厚…… (王蒙《海的梦》) (4)段落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近的段落组成,段落的开头和结尾常用相同的句子提领。 (七)反 复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式或段落。 1.分类 (1)连续反复 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如: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间隔反复 中间有其他词语间隔。例如: 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 2.反复和排比的区别 词语或句子出现两次,即可构成反复;排比必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才能构成。构成反复的,可以是词,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而且词、短语、句子是完全相同的;构成排比的只有短语和句子,短语、句子只是结构相仿。反复既可连续反复,也可间隔反复;而排比只能是连续排比。 [针对训练] 1.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列诗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C.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解析:选B A项,拟人,羌笛“怨”杨柳,杨柳有了人的感情。B项,比喻,以秋风中被弃置的画扇比喻相离相弃。C项,拟人,杨花榆荚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解”,知道,将草木人格化。D项,拟人,“护”“绕”“送”将无生命的小河和大山人格化。 2.(2015·湖南高考,改编)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自强不息、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百废待兴,中国人民奋发图强;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一路高歌前行。梦想的太阳,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灿烂的朝霞正光耀在我们的眼前…… 下列选项对语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A.比喻 排比 B.对偶 比喻 C.排比 夸张 D.夸张 对偶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判断。“梦想是……源泉”“梦想的太阳……”两句是暗喻,将“梦想”分别比喻成“源泉”“太阳”。三个“面对……”,属于排比。 3.下列诗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男儿何不带吴钩 B.千树万树梨花开 C.长江万里白如练 D.疑是银河落九天 解析:选A A项,借代,“吴钩”代指武器;B项,比喻,把雪比作“梨花”;C项,比喻,将万里长江比作“练”,且有比喻词“如”;D项,比喻,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 4.下面的句子都是同学们在日常习作中对“父亲”的描写,请判断他们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①父亲是一头勤勤恳恳的老黄牛,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岁月里,默默开垦自己的一片土地,从不抱怨。 ②父亲一生保守,视新思想为毒蛇猛兽,他对这些迷失人心志的东西从来都是避而远之。 ③父亲出身贫寒,祖祖辈辈都是布衣短褐,除了躬耕桑麻,实在不知还能干些什么。 ④每到傍晚,那杆烟枪就开始了与父亲的交谈,在“咕噜咕噜”的吞云吐雾间,解读着父亲的内心世界。 ⑤从来安静无声的父亲突然震怒起来,冲着我和母亲狂吠:“滚,都给我滚!” 答: 参考答案:①暗喻 ②明喻 ③借代 ④拟人 ⑤拟物 5.指出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②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③“没有——我想笑嘻嘻的,原也不像……”花白胡子便取消了自己的话。 ④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⑤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答: 参考答案:①拟人、借喻 ②比拟 ③借代 ④夸张、比喻 ⑤对偶 二、3组易混修辞再辨识——辨明易混点 (一)比拟VS比喻 比拟和比喻的不同点: ①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喻本体,重点在“喻”。 ②比喻是“以此喻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上,且喻体必须出现;比拟是“拟此为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一般不出现。如“风愤怒的时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针对训练] 1.(2016·山东高考)拖延症的表现是,在能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请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拖延症的危害。不超过40个字。 答: 解析:由题干来看,拖延症的表现为“在能够预料后果不良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一再推迟”,据此可分析出拖延症的危害:会使计划落空,会使理想付诸东流,会使导致本来可以成功的事情失败,而且明知错误还不改正。考生答题时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把上述危害表述出来即可。 参考答案:被拖延症牵着鼻子的人(比拟),做任何事都如同行走在沙漠里,明知前面是绿洲也会停步不前(比喻)。 (二)借喻VS借代 区别借喻和借代的方法有三: ①看实际上是两种事物还是一种事物。借喻所用的喻体和本体是两种事物,而借代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原来事物的一部分来指代该事物。 ②看它们构成的基础。构成借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本体和喻体这两种事物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异,而借代中的本体和借体之间却基本上指的是同一事物,构成借代的基础则是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相关性。 ③看能否变成明喻。凡借喻大都可以变成明喻,而借代则不能。 如下面的两个例子: [例1]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毒蛇猛兽”借喻那些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反动统治阶级,可改为明喻“那些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反动统治阶级像毒蛇猛兽一样”。 “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借喻自由平等的美好社会出现于全世界,可改为明喻“ 自由平等的美好社会出现于全世界,就像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将改后的明喻代入原句,换掉原句喻体,原句依然流畅。 [例2] 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是冤枉? “三道头”指当时上海租界里的外国警察头目,因为他们的臂章上有三条人字形的标志,所以叫他们“三道头”。含厌恶、鄙视的意味。试着改成明喻,可为:像“三道头”的外国警察头目。细分析,就会发现“人”不会像“人字形的标志”。 [针对训练]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C.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D.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解析:选C A项,以“白玉条”比喻寒梅。B项,以“绿丝绦”比喻垂柳。C项,“缟素”代孝服,“红颜”代女性,全句只有借代,没有比喻。D项,以“未磨之镜”比喻“潭面”。 (三)对偶VS排比 对偶和排比不同。对偶仅限于两项,排比必须是三项或三项以上;对偶一般要求字数相等,最好不出现相同词语,排比可以字数参差,长短不齐,常常要重复某些词语。 [针对训练] 3.把下面画线处的语句改为对偶句。 这座小村庄,面临着碧波荡漾的大海,背靠着高山,高山上林木苍翠。 答: 参考答案:面临碧波荡漾的大海,背靠林木苍翠的高山。(或:面临大海,大海碧波荡漾;背靠高山,高山林木苍翠。) 4.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源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答: 参考答案: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满的构图,一般人的灵感常只是霎时的喜悦。 [课时跟踪检测] 题组一 句段修辞 1.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阅读不只是个人的爱好,还是国家创新力量和道德力量的源泉,是关乎人类文明传承的大事。 B.她们扒着船帮露出头来,看见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像长在水里一样。 C.2016年是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他创作的传世巨著“临川四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座丰碑。 D.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则是那根柔弱而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穿起来成为社会。 解析:选B A、C、D三项都运用了比喻修辞。A项,将“阅读”比作“源泉”;C项,将“临川四梦”比作“丰碑”;D项,将“人”比作“珠子”,“文化”比作“细丝”。B项,没有使用修辞,“下半截身子像长在水里一样”并无喻体,不是比喻句。 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在叶子没有完全长大的时候,那野樱仿佛已经在枝头处处著花。 B.金黄的小叶映在嫩绿广阔的草地上,如夜里苍穹中发光的星座。 C.树上兀自颤抖的,是环环层叠的星辰。 D.细微的叶子就在我的目睹之下快速地飘舞、狂飞、掉下,就像梦幻的流星雨。 解析:选A A项,虽然有比喻词“仿佛”,但此处表猜测,且句中并无喻体,故不是比喻句。B项,把“小叶映在嫩绿广阔的草地上”比作“苍穹中发光的星座”。C项,把树上颤抖的事物比作星辰。D项,把“叶子”比作“流星雨”。 3.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青花瓷》) B.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夕阳红》) C.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大中国》) D.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赞》) 解析:选D D项由“脚下踩”“何所惧”“一片丹心”可知是将红梅当作人来看,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而其余三项为比喻手法;A项,将瓶身描绘的牡丹比作人的妆容;B项,将夕阳比作花、酒、爱、情;C项,将长江、黄河比作两条龙。 4.下列歌词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夜空中最亮的星/请照亮我前行/我祈祷拥有一颗透明的心灵/和会流泪的眼睛/给我再去相信的勇气(《夜空中最亮的星》) B.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地仰望(《蜗牛》) C.如果你愿意一层一层一层地剥开我的心/你会鼻酸你会流泪/只要你能听到我看到我的全心全意(《洋葱》) D.想逃离你布下的陷阱/却陷入了另一个困境/我没有决定输赢的勇气/也没有逃脱的幸运(《棋子》) 解析:选A A项所用修辞手法是呼告,其他三项都运用了比拟的修辞。 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 ——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将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解析:选B “后一个‘巴金’”应改正为“前一个‘巴金’”。正确理解是:前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后一个“巴金”指有巴金精神的人。 6.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我轻声念着湖泊的名字,而湖水轻吻着堤岸的声音被微风吹送着穿越芦苇而来,两种声音就这样交织在一起,实现了心灵上的沟通。 B.帕斯卡尔强调了思想的重要性,在他的哲学里,似乎思想就是那样一种东西——内化的时候,如同一副铠甲;外化的时候,则像钙质。 C.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一个人给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 D.国旗缓缓而降,生命的尊严冉冉升起。让我们以这样的形式,向那些骤然逝去的生命致哀,为我们历经磨难的民族积蓄生的力量! 解析:选B A项,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湖水以灵性,与“我”实现心灵上的沟通。而且“轻吻”与前文中的“轻声”和后文中的“微风”意境一致。B项,应把“一副铠甲”和“钙质”互换,使之对应句中“内化”和“外化”。C项,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三者的区别。D项,用比拟等修辞手法写明降半旗致哀的作用。 7.对下列选段运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太阳从东方跃起,像一个燃烧的火球,用血一样的色彩,在地平线上描绘出朵朵红霞。①刹那间,大地似乎醒了,偶尔的一阵风过,麦浪开始滚动,一排排整齐地向远方追去。②刚才还是静止的露珠,有点不安分了,眨着小小的眼睛,似乎要认识一下我这个不速之客。③那些较大一点的滚动着跌落地面,立即躲入大地的怀里。④依然挂着的,像星星一样点亮了小小的灯笼,你要是仔细地瞅着,还能看到它们泛着五彩的光。 A.选段中主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生机勃勃的麦田,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B.①句主要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起伏的麦田比喻成麦浪。 C.②③句主要运用拟人的手法,用“躲”的动作写露珠对我这个不速之客的恐惧。 D.②③④句写不同的露珠,三个句子构成了排比。 解析:选A B项,“①句主要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说法不当,因为拟人也很明显。C项,“露珠对我这个不速之客的恐惧”的说法不对,应改为“写出了露珠的可爱”。 D项,②③④句从句子形式看,构不成排比。 8.下列对加线部分修辞格的表达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3分)( ) A.阿凡提到“信得过”食堂吃早点。看看端上桌的油条,阿凡提没有吃,却伸出两个手指,按在油条的一端。“趁热吃吧,还等什么?”服务员走过来问。“我看这油条干瘪瘦小,一定得病了,正给它诊脉呢!”阿凡提回答。 ——阿凡提用拟人兼委婉修辞,既避免了正面冲突,也委婉地批评了食堂,显得幽默而风趣。 B.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有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 ——这是运用比喻,竭力将讽刺对象的缺点加以夸张放大,使之格外地凸出,将三仙姑的“丑”暴露出来,收到了良好的讽刺效果。 C.我最佩服北京双十街的情形。早晨警察到门,吩咐道,“挂旗!”“是,挂旗!”各家大半懒洋洋地踱出一个国民来,撅起一块斑驳陆离的洋布。这样一直到夜,——收了旗关门;几家偶然会忘却的,便挂到第二天的上午。 ——这是运用借代手法,用“洋布”代旗,以“卑俗”来代替“崇高”,故意将崇高降下格来,将尊贵庄严的形象装进滑稽卑俗的外壳之中,收到了完好的讽刺效果。 D.在欢迎日本青年代表团的宴会上,热情的中国朋友用著名的“人参母鸡汤” 来款待客人。不想这可为难在场的翻译了。原来,他没有记住日语“母鸡”这个词。只见他机灵地站起来,指着汤,笑着对客人说:“这是公鸡的太太和人参做的汤,请诸位品尝。” ——这是运用借喻修辞,产生了强烈的喜剧效果。 解析:选D D项使用的是拟人手法。 题组二 诗句修辞 9.下列诗句中,全都使用比喻修辞的一组是(3分)( ) ①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④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 ⑤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A.①③ B.②⑥ C.③⑤ D.④⑤ 解析:选B ①把寂寞落泪的脸庞比作“一枝带着春雨的梨花”;②把满树的雪花比作“盛开的梨花”;⑥把肝胆相照、光明磊落的“去留之心”比作雄伟的昆仑山。③④⑤皆是对偶修辞。 10.关于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的使用,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夸张: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B.借代: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C.对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D.比喻: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解析:选D 因为“泥”和“尘”是同一事物(梅花)前后状态的比较,不是将梅花与不同的事物作比,所以不是比喻修辞。 11.下列诗句中,与例句使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A.夜半醒来红烛短,一枝寒泪作珊瑚。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渗淡万里凝。 C.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D.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解析:选A 例句是以洁白的梨花比喻雪,是比喻修辞的运用。A项,以美丽多姿的珊瑚比喻眼泪;B项,“百丈冰”“万里凝”为夸张修辞;C项,通过“不似”将人和水作对比;D项,“鸟去鸟来”对“人歌人哭”,“山色里”对“水声中”,是对偶修辞的运用。 12.下列诗句与“胭脂洗出秋阶影”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 A.环珮空归月夜魂 B.浅笔终留倩女魂 C.冰雪招来露砌魂 D.笛咽离亭断客魂 解析:选C “胭脂”是名词,而“浅笔”是偏正结构,“笛咽”是主谓结构,排除B、D两项。“洗出”与“空归”不对仗,排除A项,故选C项。 1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B.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解析:选A A项,“寒星”喻指流星。荃不察:化用“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屈原《离骚》)。荃,香草名,这里指民众。“寒星”“荃”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轩辕”象征古老的中华大地和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B项“一夜飞度”,C项“百丈冰”“万里凝”,D项“一日看尽”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故选A项。 1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B.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C.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D.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解析:选D D项,诗句运用的是对偶手法。A项,把“黑云”比作“墨”,把“白雨”比作“珠”。B项,把“杨花”比作“白毡”,把“荷叶”比作“青钱”。C项,把“水”比作“白银盘”,把“山”比作“青螺”。 15.对下面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天镜”“海楼”写荆江一带的奇妙美景,是比喻手法。)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赋予“青天”以生命,直接同他对话,是拟人手法。) C.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惊风雨”“泣鬼神”赞扬李白文才出众,是夸张手法。) D.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轻舟短棹”写泛舟游湖,景色迷人,是借代手法。) 解析:选D D项没有使用借代手法。 16.下列各句中,夸张手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B.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C.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D.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解析:选C 四个选项中的诗句所用夸张手法的方向不一致。C项是缩小夸张,A、B、D三项是夸大夸张。 17.下列诗句都写到了梅花,其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B.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韩偓《夜深》) C.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D.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周邦彦《菩萨蛮·梅雪》) 解析:选D A项,“梅如雪乱”是明喻。B项,“小梅飘雪”中雪喻指白色的梅花,是借喻。C项,“数枝雪”中雪也指白色的梅花,是借喻。D项,本句意思是说,上天都憎恨梅花开得太多太盛,用大雪封盖梅的枝头,“雪”用的是本义,无比喻。 18.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B.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C.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解析:选C A项,含意:白云和彩霞从海面上出来,天空已经破晓了;梅柳渡过江来,江南就完全是花发木荣的春天了。“出”和“渡”赋予“云霞”和“梅柳”人格化的性灵。B项,含意: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与落花说话,落花不语,花被人格化。C项,含意:如果要问我的忧伤有多深多长?就像烟雨中一川青草,就像随风飘转的柳絮,梅子黄时的雨水,无边无际。由句意可看出运用的是比喻修辞,化无形为有形。D项,含意: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燃尽成灰,像泪一样的蜡油才滴干。蜡烛有泪,赋予无生命的蜡烛以人的性格。 19.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C.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D.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解析:选D A项,“绿”和“红”分别指代叶和花。B项,“红巾翠袖”原指女子装饰,这里代指女子。C项,“粉黛”原指妇女化妆用的白粉和青黑色的颜料,粉以抹脸,黛以描眉,这里代指六宫中的女性。D项,以“孤蓬”借喻远行的朋友。 20.下列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B.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C.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解析:选B B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他三项运用的都是拟人手法,从A项中的“有心”“惜别”“垂泪”可以看出,从C项中的“嫌”字可以看出,从D项中的“送”字可以看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