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西周时期,姓、氏分开,姓用来区分祖先,氏用来分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秦汉以后,“氏”大多转化为“姓”,姓氏合而为一。此后“氏”通常指女子娘家姓,称为“某氏”,男子反而不称“氏”。这一变化反映 A. 传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崩溃 B. 女权社会为男权社会所取代 C. 秦汉的统一推动姓氏的演变 D. 秦汉时期婚姻习俗有所改变 【答案】A 【解析】 “氏”主要源于各级贵族分封,反映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与宗法制。秦汉以后,“氏”通常为女子娘家姓,说明“氏”失去了代表传统的社会基础,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A项正确;西周和秦汉时期都是男权社会,B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变化无关,排除。 2.中国古代的“乡里”发端于先秦,秦汉时期乡里体制渐趋成型。举凡地方赋役征派、狱讼治安、婚丧祭祀、选举教化等无不由其承担,被称为“治民之基”。由此可知,秦汉“乡里” A. 属于地方自治机关 B. 职官由中央直接任免 C. 属于社会经济组织 D. 履行宗法与行政职能 【答案】D 【解析】 “婚丧祭祀”等属于宗法,而“赋役征派,狱讼治安”等又属于行政职能,所以秦汉“乡里”既履行宗法又履行行政职能,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秦汉是中央集权制度,“乡里”并非自治机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秦汉“乡里”属于社会政治组织,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3.历史学家朱绍侯指出:东汉末年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当大规模的自耕农举行起义时,豪强地主田庄中的农民并没有响应。作者意在说明,东汉豪强庄园经济 A. 有利于推广新的生产技术 B. 吸纳流民,维护社会稳定 C. 威胁中央集权,影响税收 D. 加剧土地兼并,激化矛盾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东汉末年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当大规模自耕农举行起义时,豪强地主田庄中的农民并没有响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东汉豪强庄园经济吸纳流民,维护社会稳定,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推广新的生产技术,故A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威胁中央集权,影响税收,故C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加剧土地兼并,激化矛盾,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东汉田庄经济 4.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以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造成该时期“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 A. 三省六部制的实施 B. 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 C. 豪门望族势力壮大 D. 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族政府”指的是汉朝至隋朝之间,国家政权由世家大族所控制。而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后,打破了特权垄断,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得“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的局面,故D项正确。三省六部制体现的是中央权力互相牵制的特点,并不是“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体现,排除A。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是在秦朝建立之时,排除B。豪门望族势力的壮大,反而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发展,不会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排除C。 5.“五行八作”这一成语源起南宋,是都城对各行各业民间泛指和传统俗称。当时,市肆各种行业分别称为“团”“行”“市”“作分”等。“团”“行”“市”多为商业,“作分”则是小手工业。与该成语出现最有可能相关的是 A. 宋朝奉行“工商皆本”政策,促进了城市商业、手工业的发展 B. 宋朝不抑兼并,破产自耕农迁往城市,促进城市工商业发展 C. 成语从侧面说明当时东京行业之多以及手工业的发达程度 D. 南宋推行抑商政策,只允许都城有五种商行和八种作坊存在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宋朝商业的繁荣。“五行八作”中的“行”、“作”分别指商业和小手工业,结合课本知识可知,宋朝实行不抑兼并政策,导致农民失去土地,失去土地进城谋生的农民从事各种小手工业和商业,城市又为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场所,推动了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故B正确。宋朝只是抑商政策有所松动,A项“工商皆本”错误;C项,南宋都城为临安(今杭州),不是东京,故排除;“五行八作”是泛指,不是“只允许”,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宋朝商业的繁荣,由材料“‘五行八作’……是都城对各行各业的民间泛指和传统俗称”可知宋朝商业繁荣,原因是宋朝不抑兼并,导致自耕农破产,而失去土地进城谋生的农民从事各种小手工业和商业,推动了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6.刘建军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中认为,中国古代天子传子,宰相传贤,权在官中。能在府中。这样的一种制度安排、其实并不失完美,但“官府分离制”最终被“官府合一制”所替代,这一变化主要说明 A. 中央集权趋势不断加强 B. 中枢机构行政效率相对下降 C. 政治开明程度日渐降低 D. 对皇权的限制监督逐渐细化 【答案】C 【解析】 根据“官府合一制”,结合所学,皇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削弱相权,直至明朝废除丞相,造成政府完全被皇帝控制,专制主义日益强化,政治开明程度日益降低,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A;“官府合一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排除B;“官府合一制”加强了君主专制,D错误。 7.据不完全统计,明代兴修水利工程达2270处,清代更是多达3234处。此外,遇到灾荒,明清两朝还实行救灾赈灾、减免农业税等政策,帮助农民渡过饥荒。由此可见,明清时期 A. 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备 B. 水利工程事业发达 C. 重农抑商政策空前强化 D. 积极贯彻重农政策 【答案】D 【解析】 兴修水利、救火赈灾、减免农业税等政策意在强调明清是积极贯彻重农政策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明清时期是古代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是谈不上较为完备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明清时期是重视水利工程但水利工程事业还不能说成发达,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重农抑商政策是一直实施而非空前强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仅仅是强调了明清时期积极贯彻重农政策。 8.乾隆年间,“(江南地区)约计州县田亩,百姓所自有者,不过十之二三,余皆绅衿商贾之产”。该现象 A. 反映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 说明了商业资本操控国计民生 C. 表明了自然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D.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成长艰难 【答案】D 【解析】 根据“约计州县田亩,百姓所自有者,不过十之二三,余皆绅衿商贾之产”,表明商人和官僚把他们的财富主要用来购买土地,而不是用来扩大再生产,这造成资本主义发展缺乏资本,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绅衿商贾拥有大量田产,和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无关,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商业资本操控国计民生”,排除B;鸦片战争后,我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C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约计州县田亩,百姓所自有者,不过十之二三,余皆绅衿商贾之产”,判断得出商人和官僚把财富主要用于买田置地上,使资本主义发展缺乏资本积累。 9.咸丰以后,清廷极力向晋商摊派捐输,并给予捐输的晋商虚职官衔。如1851年,晋商常家通过捐输获得“诰封武德佐骑尉”。之后,常家捐输频繁,朝廷赏封不断。清政府此举旨在 A. 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 B. 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C. 筹集洋务运动的资金 D. 填补战争赔款带来的国库空虚 【答案】D 【解析】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因战争赔款导致国库空虚,晋商和清政府之间相互借力,晋商通过捐输为清政府提供财政支持,故选D项;清政府的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排除AB项;清政府主要为填补战争赔款带来的国库空虚,排除C项。 10.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民主政治建立的程序来看,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 ) A. 革命党人在政治上的软弱性 B. 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C.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 D. 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颁布《临时约法》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民主共和,并不能说明革命党人在政治上的软弱性,故A项错误;临时政府是相对于正式政府而言的,根据宪法的原则,选举总统、成立一届政府需要召开国民大会,当时的中国尚未统一,还无法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然后依据宪法选举总统,成立政府,所以,当时的总统、政府都是临时的,“临时”的提法正好体现了革命党人的民主共和精神,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中华民国政权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故CD项排除。 11.下表是民国初年统计的国内若干个地区的农村消费情况统计数据,该数据反映出的主要结论是 北部 平均 安徽 怀县 河北 平乡 河南 新郑 山西 武乡 中东部平均 福建 连江 江苏 淳化 江苏 江宁 自给(%) 73.3 67.3 79.3 77.5 72.0 58.1 59.6 46.2 42.1 购买(%) 26.7 32.7 20.7 22.5 28.0 41.9 40.4 53.8 57.9 A. 北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低 B. 中东部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 C. 经济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影响 D. 自然经济解体存在不平衡性 【答案】D 【解析】 表格反映的是北部、中部以及沿海地区情况,A项不全面,故不正确;中东部地区自给大于购买,工业化程度低,故B项说法不正确;表格反映的是经济发展与地域性差异有关,不是自然环境,故C项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了内陆地区自给大于购买,而沿海地区购买大于自给,这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有关,说明自然经济解体存在不平衡性,故D项正确。 点睛:表格数据型选择题解读方法:“三看两注意”。 (1)“三看”:一要看表头及出处。确定表格总体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及历史时期。二要看表格中的项目。根据题干设问,阅读表格或数据中的文字信息的时间、空间、数量的变化(升降)。三要看表格中的数据纵横变化并综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所反映的现象,与已掌握的历史基本知识建立正确的联系,从而作出判断,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2)“两注意”,一注意数据表格图形式的不同,不同的图表有其特定的技术要求和特点,适合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优势,在提取信息时应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取信息。二注意反映不同历史内容的数据表格图,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类型。 12.中国近代通行原则源于英法联军在中国制定并实行的《租界规程》中载明的条文:车辆超过时必须靠路左。1945年左右蒋介石政府迫于美国的压力,把靠左通行改为靠右通行,并特地发布了近代中国第一部交通规则一《城市交通规则》。这说明 A. 近代中国人主动学习西方文明 B. 中国近代交通发展带有殖民色彩 C. 交通规则最早出现于甲午战争后 D. 中国近代交通规则发生根本变化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国民政府“迫于美国的压力,把靠左通行改为靠右通行”,体现出美国交通意志强加于中国的特点,说明中国近代交通变革带有殖民主义色彩,故B项正确。材料中交通规则改变是美国强制行为,不是国人主动学习,故A项错误。“英法联军在中国制定”说明应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中《城市交通规则》制定不能说明近代交通规则发生根本变化,故D项错误。 13.下图是刊登在《申报》上的某商品广告。这则广告反映了 A. 解放东北引发民众对中共的拥护 B. 民众对民族战争胜利期待的心理 C. 国人抵制外货支持国货的时代感 D. 商品销售中蕴含爱国御侮的思想 【答案】D 【解析】 由上述漫画中的“国人爱国”、“请用国货”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一商品销售的广告中蕴含着爱国御侮的思想,故选D;题干没法体现国人对中共的拥护,故排除A;这是对外国货在中国倾销的一种抵制和对国货的一种支持,而背后反映的是对外国侵略者的强烈抗议,故BC与题目主旨不符,所以排除BC。 14.牛军在《论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一文中说,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作为这项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这一政策 A. 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 B. 推动了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建立 C. 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D. 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答案】C 【解析】 材料表述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该原则是周恩来在与印度代表团谈判的过程中首先提出来的,表明中国外交超越传统意识形态的控制,C正确;A项为“打扫屋子再请客”;B 项属于新时期外交特点;D项为导向社会主义国家外交。 15.下表是石家庄市各类商业机构1949年全年购、销商品比例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的石家庄工商业发展 A. 为国民经济的调整奠定了良好基础 B. 已开始进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探索 C. 推动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顺利发展 D. 将市民经济生活纳入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B 【解析】 材料数据表明,石家庄1949年购、销商品中公营占主体,私营也占有一定的份额,结合所学,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以前,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领导的,由国营经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份组成的过渡性经济,材料说明石家庄工商业发展已经开始进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探索,故B正确;60年代我国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途径,1953年开始社会主义改造,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多种经济成份共存,无法体现计划经济体制,排除D。 16.1953年国家规定,私营企业每年结算盈余,其利润分配依照“四马分肥”的方式,即将利润分为国家税收、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费、资本家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资方红利大体只占四分之一,企业利润的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这种规定 A. 带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 B. 致力于奠定工业化的基础 C. 调动了国有企业的积极性 D. 有利于完成国民经济恢复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知道材料反映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利润分配方案,一九五六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后,资方的股息红利被定息代替,“四马分肥”是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主义企业的赎买方式,故A项正确; B项说法仅仅涉及三大改造的一部分,说法片面,排除; C项说法错在“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积极性的调动是在20世纪8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之后,排除; D项说法错误,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是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排除. 17.下表是1953—1959年内地基本建设投资统计表: 年份 投资总额(亿元) 比重(总100%) 注:沿海指粤、闽、浙、苏、鲁、冀、辽七省和京、津、沪三市,其他省区为内地 沿海 内地 沿海 内地 1953-1957 230.08 262.75 46.7 53.3 1958 105.05 163.45 39.24 60.76 1959 126.58 223.14 36.19 63.81 此表反映了这一时期 A. 沿海地区成为大跃进运动的重灾区 B. 内地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沿海地区 C. 全国工业重心实现了向内地的转移 D. 国家重视改变经济布局不合理状况 【答案】D 【解析】 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始,A选项时间不符合材料;材料反映的是基本建设投资统计数据,与工业总产值无关,排除B;国家加大对内地基本建设投资,目的在于扭转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集中分布于沿海地区的不合理格局,并非要实现全国工业重心实现了向内地的转移,故D正确,C错误。 18. 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感到痛苦的“散伙”实质上是 A. 中国农民面对现实的创举 B. 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创建 C. 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否定 D. 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材料“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是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对土地的经营方式,但土地的所有制形式并未变,这些都是中国农民的创举,故A项正确,CD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经营方式的改变,不是发展模式创举,故B项错误。所以答案选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名师点睛】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开始:安徽、四川 ②前提:土地公有制 ③特征:包产到户 ④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乡镇企业的发展: 作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 (3)性质和意义: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 19.“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结果,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材料说明 A. 罗马法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B. 经济发展推动罗马法完善 C. 自然法理念适应近代社会 D. 罗马法程序严谨内容详尽 【答案】C 【解析】 材料“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表明罗马法蕴含的公平正义的自然法理念,对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影响深远,故选C项;罗马法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排除A项;材料反映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并非罗马法的完善,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罗马法程序,排除D项。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联系所学罗马法的影响分析解答。 20.1624年英国议会通过《垄断法》,宣告以往国王所授予的专利权一律无效,规定以后凡新产品的第一发明人将向其授予专利证书,享有不超过14年的独占保护。对《垄断法》的制定理解正确的是 A. 反映议会成为英国权力中心 B. 推动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C. 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基础 D. 专利垄断不利于科技的进步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英国议会规定个人专利权的期限有利于社会共享专利成果,进而推动技术的继承积累与创新,进而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基础,故C项正确。A项,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议会成为英国权力中心,排除。B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与题干信息不符。D项,题干规定了专利垄断期限,故不能反映专利垄断阻碍科技的发展,故D 项表述错误,排除。 21.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参议院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2名代表组成,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院拥有若干列于宪法而未授予众议院的权力。这些规定 A. 协调了南北方的利益 B. 体现了宪法修订者对民主的理解 C. 违背了权力制衡原则 D. 用制度消解了联邦与各州的矛盾 【答案】B 【解析】 根据1787年宪法的规定,众议院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其是民意的代表。但是民意可能发生错误,于是间接选举产生的参议院可以督查众议院。材料体现了宪法制定者已经意识到民主的缺陷,故选B项;众议院、参议院议员名额协调了大州、小州的利益,排除A项;材料这些规定没有违背权力制衡原则,排除C项;材料协调的是众议院、参议院的关系,并非联邦与各州的矛盾,排除D项。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参议院拥有若干列于宪法而未授予众议院的权力”,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22.1957年7月,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的决议规定“从1958年1月1日起,完全取消集体农庄庄员等个人义务向国家交售一切农产品的制度,改由国营和集体农庄合作社商业系统来购买集体农庄庄员等个人手中多余的农产品。”这一规定 A. 提高了农庄庄员的生产积极性 B. 推动了农业的集体化 C. 根本上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 D. 改善了农业生产布局 【答案】A 【解析】 把义务交售制改变为购买制,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增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A正确;苏联在30年代已经实现了农业集体化,B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是赫鲁晓夫改革时期,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排除C;材料主要是改变了产品分配制度并没有改变生产布局,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苏联战后经济体制改革,抓住关键信息“从1958年1月1日起,完全取消集体农庄庄员等个人义务向国家交售一切农产品的制度,改由国营和集体农庄合作社商业系统来购买集体农庄庄员等个人手中多余的农产品。”结合赫鲁晓夫改革的具体内容来分析材料。 23.20世纪六七十年代,联合国主要机构的会员国数量大幅增加,联合国大会的作用显著提高,美国代表指责这是“多数暴政”,甚至宣称愿意看到联合国会址从美国搬走。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 A. 民族独立国家的兴起 B. 世界多极化的形成 C. 经济全球化的冲击 D. 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20世纪六七十年代,联合国主要机构的会员国数量大幅增加”“美国代表指责这是‘多数暴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他们团结起来活跃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故A项正确。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排除B。材料主要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关系不大,排除C。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霸权地位并没有衰落,排除D。 24.1975年不结盟国家外长会议通过的《利马纲领》指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仍然紧紧地束缚在以初级产品同来自发达国家的资本和制成品的“垂直的”交换关系中。这一认识促使不结盟运动 A.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B. 加强内部合作和交流发展经济 C. 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D. 解决内部矛盾和冲突一致对外 【答案】C 【解析】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仍然紧紧地束缚在以初级产品同来自发达国家的资本和制成品的‘垂直的’交换关系中”是一种不平等的交换关系。这一认识促使不结盟运动致力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故C项正确;这种关系不是霸权主义,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关系,不是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关系,故BD项错误。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25小题20分,第26小题20分,第27小题12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千多年来,广州一直对外开放。唐文宗下令:其岭南蕃客,宜委节度使常加存问,不得重加率税。政府在(广州)光塔街设“蕃坊”,供外侨居住,并自主推选“蕃长”,经我国认可,管理“蕃坊”事务。外侨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其教徒传入阿拉伯医学、数学、天文学等。宋仁宗修建北江栈道,后又整治大庾岭山路,这就有助于南北货运的便利。由于这时珠江三角洲开始围堤造田,经济作物面积扩大,茶叶、霜糖行销海外。宋神宗时期,杭州、明州、广州共进口乳香354 449斤,其中广州为348 673斤。宋高宗时期,外侨蒲晋等人因推动中外贸易而获得宋朝官衔。明清时期,在历次海禁期间,广州合法的“贡赐”贸易始终没有取消。 ——摘编自袁钟仁《略述古代广州的对外开放》 材料二 广州自十六世纪葡萄牙殖民者“叩关索市”以来,逐步形成商业发达,工业基础薄弱的消费城市。……上海港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处中国海岸线的中段,且扼长江入海之咽喉。上海附近的苏松地区是全国商品棉花和商品棉布的最大的生产中心地之一。上述因素都致使广州港的外贸中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并最终为上海港所取代。 1984年,广州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为沿海开放港口城市,……截至2018年,广州吸引了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前来投资创业,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超过922亿美元。国际创新巨头纷纷“落子”广州,301家全球500强企业在广州集聚发展。40年来,广州的城市国际交往“朋友圈”越来越大。目前,驻穗总领事馆62家,广州与全球70个城市、41个港口以及120多个区域性民间组织或机构建立友好关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广州在唐宋时期对外开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在当时具有如此重要地位的特殊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广州外贸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原因。指出新时期广州的对外开放有何意义。 【答案】(1)特点:管理方式:政府管理与外侨自主管理相结合,政府通过经济、政治等配套措施推动海外贸易发展;开放程度:多元开放;开放影响:广州在对外开放中地位突出,影响后世。特殊条件:地理位置: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北接东南,南面南海。唐宋时期,随着中国对外交往路线的改变,货物经由广州出口走海路较之陆路更为便捷。历史传统:对外开放传统悠久。经济条件:珠江流域物产丰富,尤其是唐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为广州的对外开放提供了物质基础。 (2)变化:鸦片战争以后,广州的贸易中心地位被取代;改革开放以后,广州的贸易地位得到提升。广州贸易地位衰落原因:广州自身的衰落;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以上海为代表的新港口兴起。广州贸易地位提升原因:改革开放。意义:加快利用外部资金,有利于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广州成为经济繁荣、技术先进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沟通国内、面向世界的现代化港口城市。 【解析】 (1)特点:管理方式:根据“政府在(广州)光塔街设‘蕃坊’,供外侨居住,并自主推选‘蕃长’,经我国认可,管理‘蕃坊’事务”得出政府管理与外侨自主管理相结合,政府通过经济、政治等配套措施推动海外贸易发展;开放程度:根据“经济作物面积扩大,茶叶、霜糖行销海外。……外侨蒲晋等人因推动中外贸易而获得宋朝官衔”得出多元开放;开放影响:根据“广州合法的‘贡赐’贸易始终没有取消”得出广州在对外开放中地位突出,影响后世。特殊条件:结合所学可从地理位置、历史传统、经济条件等角度分析解答。 (2)变化:根据“上述因素都致使广州港的外贸中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并最终为上海港所取代”得出鸦片战争以后,广州的贸易中心地位被取代;根据“1984年,广州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为沿海开放港口城市”得出改革开放以后,广州的贸易地位得到提升。广州贸易地位衰落原因:根据所学可从广州自身的衰落、鸦片战争后以上海为代表的新港口兴起等角度分析。广州贸易地位提升原因:根据“1984年,广州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为沿海开放港口城市”得出改革开放。意义:结合所学,可从引进外部资金,引进世界先进技术,促进广州经济繁荣,沟通国内、面向世界等角度分析回答。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明清江南使用的燃料,主要有薪炭、芦苇、秸秆和煤四大类。工业中主要的燃料消费部门为五金加工、烧窑和煮盐,其次为榨油、铡烛、染色、食品加工等。农业中主要的燃料消费部门是蚕业。各部门对燃料种类的要求不同,五金加工要用煤或硬木炭,而烧窑则用煤或柴或炭均可,煮盐多用芦苇或茅草,蚕业则要用小木炭,其他行业大致以柴薪为主。五金加工业中,消费燃料最多的是铁业。江南地区虽然基本上不生产铁,但铁器制造业却仍有一定规模。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煤资源已得到比较充分的开发,但仍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需要,需要从湖南、江西、湖北等地输入煤炭。但总的来看,煤炭在燃料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 ——摘编自李伯重《明清江南工农业生产中的燃料问题》 材料二 近代工业化实际上是一个从“发达的有机经济”向“以矿物能为能源基础的经济”的转变,工业化“要成功地摆脱有机经济所受的制约,要越来越多地从矿藏中、而非从农业产品中获取原料,尤其是能够开发大批能源储备,而非依赖各种过去提供生产所需热能与动力的可再生能源”。荷兰在17世纪曾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但是本国不产煤,其他燃料也很少,必须从国外进口煤,这使荷兰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而且使本国经济置于外国商业政策支配之下。法国在1763年以前,商业并不落后于英国,1780年时铁产量3倍于英国。然而法国本身所产煤不能自给,需要从国外大量输入,这为法国工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不同的产业结构对于能源的需求影响不同,重工业要比轻工业和农业对能源的需求更多。15世纪以来,英国出现了重工业迅速增长的局面。1650年起,煤炭开始成为英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第一大能源,到1700年,煤炭在英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已经接近一半。从以有机能源为主到以化石能源为主,英国经历了人类近代史上一次能源革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与中国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在能源消费结构上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能源革命与近代工业化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史实予以简要说明。 【答案】(1)差异:近代西方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明清江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多样化(或煤炭不占主导)。原因:①两者的工业结构不同:近代西方重工业出现后,对煤炭的依赖致使其需求量大;明清江南地区以手工业为主,多为轻工业,煤炭可用其他能源替代。②两者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西方工业发展起步较早,生产资料的生产占的比重较大,对煤炭消耗量大;江南地区在明清时期才建立手工工场,且地区和行业发展不平衡,小农经济占据主导,生活资料的生产占比大,对煤炭的消费少。 (2)关系:能源革命推动近代化工业发展,工业化的发展进一步推动能源革命。说明:煤炭相比风能、水能、生物能源等有机能源,功效更高,为欧洲早期资本主义生产提供更优质的能源,后来也是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主要能源。英国得天独厚的煤炭优势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出现,推动了英国工业近代化。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推动了新的能源革命,新的科技发明推动石油、天然气、太阳能等一系列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解析】 (1)差异:根据“煤炭在英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已经接近一半”得出近代西方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根据“明清江南使用的燃料,主要有薪炭、芦苇、秸秆和煤四大类”得出明清江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多样化。原因:两者的工业结构不同:根据“重工业要比轻工业和农业对能源的需求更多……英国出现了重工业迅速增长的局面”得出近代西方重工业出现后,对煤炭的依赖致使其需求量大;根据“各部门对燃料种类的要求不同,五金加工要用煤或硬木炭,……其他行业大致以柴薪为主”得出明清江南地区以手工业为主,多为轻工业,煤炭可用其他能源替代。两者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可从西方工业发展起步较早,对煤炭消耗量大,江南地区在明清时期才建立手工工场,对煤炭的消费少等角度分析回答。 (2)关系:根据材料可知,能源革命推动近代化工业发展,工业化的发展进一步推动能源革命。说明:可从煤炭为欧洲早期资本主义生产提供更优质的能源,推动了英国工业近代化,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推动了新的能源革命,石油、天然气、太阳能等一系列新能源得到开发利用等角度分析说明。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到中华民国(1840—1949)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 外国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60年代 洋务运动兴起 1840年前后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9世纪中后期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866年 西门子研制成功发电机 19世纪80年代初 清政府修筑唐胥铁路;外国人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鲁士统一德国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德意志帝国建立 巴黎公社 1875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 1876年 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 1895年 法国卢米埃尔兄弟首次向公众放映电影短片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中国人摄制《定军山》 1909年 冯如制成中国的第一架飞机 1912年 中华民国建立 1919年 五四运动爆发 1903年 莱特兄弟制成的飞机上天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1919年 巴黎和会召开 1920年 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1年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1927年 首部有声电影问世 1929年 美国爆发经济危机 1931年 日本制造九一八事件 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 1933年 罗斯福实行新政 1939—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5年 电影《渔光曲》在国际上获奖 194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1947年 美苏冷战开始 ——节选自历史人教版必修①、必修②、必修③教材附录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答案】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论题明确,能体现中外关联的观点,符合题目要求,指向性明确,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根据材料,可提出观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中国的影响。论述:可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扩大市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的侵略给中国带来重大影响,一方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引起中国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和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和新思想萌发等进行分析论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