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特种邮票,对图片信息解读准确是( ) ‎ A.此生活场景出现于原始时期       B.图中生活以土地国有制度为前提 C.体现了小农经济耕织结合的特点    D.反映了古代富足祥和的农家生活 ‎2.在古代中国历史上最稀少和最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据此推测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 )‎ A.民营手工业 B.外国的贡品 C.家庭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3.“城市”是由“城”——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和“市”——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合称而来。筑城主要是为了保护人民,最初,市只是城内很小的区域,而且在时空上受到官府的严格限制。随着商业经济发展到了一定时期,在空间上逐渐突破了原先的限制,这“一定时期”的典型是( )‎ A.战国大梁 B.汉代长安 C.南朝建康 D.北宋汴京 ‎4.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有一段描述:“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这段描述反映清政府( )‎ A.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B.绝对禁止中外贸易 C.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5.1878年,朱启昂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开天津机磨面粉之先河。该企业创办的有利条件是( )‎ A.自然经济的消失 B.清朝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C.洋务运动的诱导 D.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6.认真阅读下表,促成表中轻工业发展出现增长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平均指数增长表 年份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增长指数 ‎100‎ ‎103.5‎ ‎105‎ ‎107.6‎ 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政策 B.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C.摆脱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D.国民政府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7.从1864年到1894年,民族资本总额只有680万元左右,而1895年到1898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到1 400万元以上。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的商品倾销迅速瓦解了中国自然经济 B.洋务运动的诱导和榜样作用 C.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8.20世纪初,许多河北企业在招收股份时明确规定不吸收洋人股份。这体现出( )‎ A.民族工业十分发达 B.“实业救国”意识的发展 C.民众排斥西方文明 D.西方侵略势力被驱逐 ‎9.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中写道:“事情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全变了。”中国面目全变了的途径是( )‎ A.通过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 B.发动五四运动调动全民族的爱国热情 C.领导全国人们进行抗日斗争 D.开展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 ‎ ‎10.1992年2月5日,美国全国公共电台早间新闻在《邓小平从封闭中重新出现》的报道中指出:“邓小平的再次露面和及其支持改革的承诺让一些分析家非常疑惑,……这让我们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中国是怎么回事”。让美国人“摸不着头脑”源于邓小平( )‎ A.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C.首次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 )‎ A. 调动职工积极性 B. 增强企业活力 C. 按劳分配 D. 实施“走出去”战略 ‎12.人民公社推行后,出现了“出工一条龙,干活一窝蜂”“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景象。这本质上反映了( )‎ A.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 B.生产关系脱离了实际 C.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 D.社会公平基本上实现 ‎13.在食住行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不体现着历史发展特征。在1925年的上海,下列不可能出现的社会生活场景是( )‎ A.人们用移动电话相互问候 B.汽车和人力车夫穿行在马路上 C.报童在城市的大街上叫卖 D.穿着西装的男子在餐厅吃西餐 ‎14.阅读下图《变迁》。图片以中间为分界线,左右两边清朝、民国时期的服装和建筑风格明显不同。下列关于该图片说法正确的是( )‎ A.城乡之间的文化差异逐渐缩小 B.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 C.社会生活体现出土洋并存特色 D.西式服装完全取代了传统服饰 ‎15.1505年,一位西欧航海家写下了以下遗嘱。据此判断,他是( )‎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16.世纪末,率先在东西两个半球进行殖民掠夺活动的国家是( )‎ A.荷兰、英国            B.葡萄牙、西班牙 C.美国、苏联            D.德国、法国 ‎17.17世纪,该国的船只在欧洲世界里是最便宜和实用的。商人依靠这些船只航行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上,充当着各地贸易的中介人和承担商品的转运业务。材料评价的国家是( )‎ A.西班牙 B.荷兰 C.英国 D.法国 ‎18.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写道: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这段话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 A.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扩展 B.蒸汽机的发明 C.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D.分工的发展和劳动工具的专门化 ‎19.下表反映了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其主要特征是( )‎ 年份 ‎1870年 ‎1900年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工人总数(人)‎ ‎78 000‎ ‎272 000‎ 产量(吨)‎ ‎3 200 000‎ ‎29 500 000‎ 投资额(美元)‎ ‎121 000 000‎ ‎590 000 000‎ A.工业革命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B.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和生产的高度集中 C.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 D.美国已经确立了世界霸权地位 ‎20.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体验到( )‎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21.1935年3月9日,美国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救济法》,授权总统在信用和金融方面以巨大权力。以下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银行暂时休业整顿 ‎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22.克林顿政府创造了经济扩张的奇迹,美国进入了一个“新经济”时代。对美国的“新经济”认识错误的是( )‎ A.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B.实现了低失业率与低通货膨胀率同时并存 C.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D.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23.1921年列宁结合俄国国情 “创造性的将市场经济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并进行了初步的实践”,材料中的“实践”是指( ) ‎ A.自由放任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斯大林模式 ‎24.苏联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年)在1957年发表的小说《日瓦戈医生》是“解冻文学”的代表作,小说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心态。“那个时代”的苏联 ( ) ‎ A.打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B.在美苏争霸中占据绝对优势 C.工业企业可以租借、租让 D.大量城乡劳动力去垦荒种粮 ‎25.下图是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的变化趋势图。苏联所占份额上升得益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26.“美元霸权”是指美元在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过程中,给美国带来了诸多经济利益,但同时给其他国家经济造成各种负面影响。“美元霸权”的确立与下列条约直接相关的是( )‎ A.《布雷顿森林协议》‎ 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 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D.《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27.《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被誉为“欧洲的出生证”。这里“欧洲”的内在含义主要是( )‎ A.和平的欧洲 B.平等的欧洲 C.联合的欧洲 D.稳定的欧洲 ‎28.孔子生活的时代,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是( )‎ A.封邦建国、制礼作乐        ‎ B.社会变革、百家争鸣 C.帝国分裂、民族交融        ‎ D.帝国鼎盛、开放包容 ‎29.《汉书·艺文志》说到某学派:“……信赏必罚,以辅礼制。……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该学派是(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30.“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董仲舒的这一主张可概括为( )‎ A.“天理一体”  B.“君权神授”  C.“三纲五常” D.“大一统”‎ 二、非选择题 ‎31.(10分)‎ 材料一 1912年到1919年,是山东经济发展一个较重要的时期。济南、青岛、烟台三埠工业勃兴,欧战以来,尤为蓬勃,设厂数目大为增加。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兴的行业,如纺纱业、面粉业、火柴业等。‎ ‎——吕伟俊《民国山东史》‎ 材料二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进步力量之一。作为近代中国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它还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如君主立宪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等)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也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卢新建主编《新课程高中教师手册·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济南等城市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其快速发展的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的图片,概括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并根据材料,简要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4分)‎ ‎32.(10分)近代以来,世界经济逐步发展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形成篇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挫折篇 材料二 西方国家极力把祸水引向他国。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把关税平均提高了20%以上。其他各国也相继提高了关税,进行报复。除关税战外,各国还展开了货币战。从英镑贬值开始,56个国家相继使本国货币贬值,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中国债权的启示》 ‎ ‎(1)根据材料一,概括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方式有哪些。(4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为摆脱经济大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什么办法?这些办法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 ‎33.(20分)规律提炼阅读下列材料,并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基本技能,完成下面主题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 (年代尺示意图——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历程)‎ 材料二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28%,农业总产值增长25%,钢产量增长近3倍。同时期,我国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三 (知识结构示意图——系统掌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知识)‎ 材料四 (分析数据——解释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历史现象)‎ ‎(1)根据材料一“年代尺示意图”提供的信息,写出“千古巨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获得新生”的历史事件。(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哪一行业?材料二中“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4分)‎ ‎(3)依据材料三的“知识结构示意图”补充填写①②的历史事件。(4分)‎ ‎(4)根据材料四中图一、图二的数据变化,分别体现了1978年以来中国的什么政策的尝试?指出图三中1992年以来经济迅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有哪些?(注意“主要推动因素”至少回答两条)(8分)‎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 ‎2‎ ‎3‎ ‎4‎ ‎5‎ C D D D C ‎6‎ ‎7‎ ‎8‎ ‎9‎ ‎10‎ D C B D D ‎11‎ ‎12‎ ‎13‎ ‎14‎ ‎15‎ B B A C B ‎16‎ ‎17‎ ‎18‎ ‎19‎ ‎20‎ B B C B B ‎21‎ ‎22‎ ‎23‎ ‎24‎ ‎25‎ A C B D C ‎26‎ ‎27‎ ‎28‎ ‎29‎ ‎30‎ A C B D B 二、非选择题 ‎31. (1)主要表现:设厂数目增加,出现新兴行业。‎ 因素:辛亥革命的推动(民国的建立);民国政府推行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促进(实业救国,提倡使用国货);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经济侵略。‎ ‎(2)特点:曲折发展。‎ 作用:抵制外国经济侵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民主革命和思想解放进程。‎ ‎32. (1) 方式:国际贸易的发展(倾销商品);人口和资本的流动(资本输出);殖民扩张(或武力威逼)。 ‎ ‎(2)办法:转嫁危机,以邻为壑;提高关税;货币贬值。 ‎ 影响:加深了已经非常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也日趋恶化。‎ ‎33.(1)“千古巨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获得新生”的历史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重工业。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4)图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图二:经济特区的设立。主要推动因素:中共十四大召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