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模拟试题(3)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宜宾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模拟试题(3)含解析

四川省宜宾市 2021 届新高考地理模拟试题( 3)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 2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 在校学生是未来人口增长的后备军 , 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巨大的推动力量。 位于长江经济带的南 京与合肥目前常驻人口总数基本接近。下图示意南京市和合肥市 2009— 2013 年在校学生统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合肥市与南京市同期在校学生增长情况是 A.两市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均持续增加 B.两市在校生人数均呈整体增加态势 C.合肥市中小学在校人数一直多于南京市 D.合肥市中学生占在校生比例低于南京市 2.合肥市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 将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推测合肥市的人口变化 A.人口抚养比上升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C.人口净迁移为负 D.人口文化素质显著提高 【答案】 1.C 2.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南京市和合肥市 2009—2013 年在校学生统计图为背景,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人口的变化。考 查的核心素养是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 1.读图可知,合肥市中小学在校人数一直多于南京市, C正确;合肥市中学在校生人数波动整体增加, 小学在校生人数波动整体增加,南京市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均是先增后减, A、B 错误;中学生占在校生比 例 =中学生人数 / (高校 +中学 +小学)人数× 100%,以 2013 年为例:合肥市中学生占在校生比例 =37.93/ (47.83+37.93+42.69 )×100%=29.5%,南京市中学生占在校生比例 =22.43/ (81.1+22.43+32.14 ) ×100%=16.5%,合肥市中学生占在校生比例高于南京市, D错误。故选 C。 2.合肥市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 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会促进人口文化素质 显著提高, D正确;人口抚养比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人口自然增长率指 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加数与人口总数的比值, 即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 亡率,合肥市发展高端制造业不会使人口抚养比上升,也不会使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A、B 错误;人口 净迁移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迁入大于迁出为正,为人口净迁入;迁入小于迁出为负,为人口净 迁出。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吸引人口迁入,人口净迁移为正, C错误。故选 D。 【点睛】 人口抚养比=非劳动年龄人口数 / 劳动年龄人口数× 100%= ( 少儿人口+老年人口 )/ 劳动年龄人口数 ×100%。少儿抚养比=少儿人口 / 劳动年龄人口数× 100%。 老年抚养比=老年人口 / 劳动年龄人口数× 100%。 2. 塔帕若斯河(下图)是一条清澈的河流,巴西计划在该河流域建设 43 座巨型大坝。 2003 年, 巴西开始在与亚马孙河交汇处的圣塔伦建立港口, 随后又修筑了经过塔帕若斯河流域的国家保留地 (类似 自然保护区) 、穿过几百万公顷最稠密热带雨林的 BR-163 号公路南向延长线, 该公路可通往南方大豆产区。 港口和公路的建设促使当地大豆产量大幅增长,但遭到绿色和平组织和原住民的严厉指责。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塔帕若斯河河水清澈的主要原因是 A.河流地势落差较小 B.河流径流量较小 C.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 D.流域内土质黏重碱性大 2.圣塔伦港口及 BR-163 号公路南向延长线的建设促使当地大豆产量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降低生产成本,促进规模扩大 B.降低外运成本,促进规模扩大 C.开拓亚马孙市场,促进规模扩大 D.便于引进科技机械,提高单产 3.圣塔伦港口及 BR-163 号公路南向延长线的建设遭到绿色和平组织和原住民严厉指责的主要原因是 A.大豆为油料作物,严重冲击了粮食作物生长 B.工程建设破坏了鱼类涸游,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 C.加剧了水土流失,危及一系列规划水电站的建设 D.公路建设以及大豆种植面积扩大,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答案】 1.C 2.B 3.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交通建设。 1.河水清澈,说明水土流失轻微。该流域拥有最稠密的热带雨林,水土保持能力强,这是河水清澈的主 要原因;由材料可知,巴西计划在该流域修筑 43 座巨型大坝,说明该流域地势落差大、河流径流量大; 热带雨林地区的土壤通常呈酸性。故选 C。 2.国际市场对大豆需求量大,巴西地广人稀,大豆出口量大。圣塔伦港口及 BR-163 号公路南向延长线的 建设使南部大豆产区有了比通过东南沿海距离更近、运费更便宜的输出通道,从而降低了外运成本,提高 了收益,刺激了大豆种植规模的扩大。故选 B。 3.绿色和平组织关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圣塔伦港口及 BR - 163 号公路南向延长线的建设不仅直接破坏 了大量的原始森林, 而且促使大豆种植面积扩大, 继而破坏雨林的生态环境和原住民的生存环境。 故选 D。 【点睛】 本题以塔帕若斯河水文特征为载体,考查河流水文特征的成因,交通建设对农业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影 响,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3. 阿联酋尽管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十分重视发展清洁能源。 2019 年 4 月,位于阿布扎比以 东的努尔阿布布扎比太阳能光伏电站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该项目占地面积约 7.8 平方公里,总规模 1177 兆瓦,是目前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的太阳能独立发电地面电站。下图示意阿联酋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阿联酋利用光伏发电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A.气压较高,风速大 B.降水稀少,光照强 C.纬度较低,气温高 D.空气稀薄,吸热少 2.阿联酋油气资源丰富,却重视发展光伏的原因是 A.油气资源运输不便 B.油气资源价值较低 C.太阳能清洁无污染 D.太阳能开发成本低 【答案】 1.B 2.C 【解析】 【分析】 1.太阳能光伏发电站需要的是丰富的太阳能,阿联酋主要位于沙漠气候区,晴天多,降水少,光照强, 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B 选项正确;该地常年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盛行下 沉气流,风力小,选项 A 错误;该地纬度低、气温高,但不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有利气候条件,选项 C错 误;阿联酋海拔不高,空气不稀薄,选项 D错误。所以选 B。 2.油气资源属于常规能源,开采技术和运输方式目前都是成熟的,油气资源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 应用,现有的生产力条件下油气资源还不能完全被其它的新能源所替代,故选项 A、B 错误;太阳能属于 可再生资源,无污染,选项 C正确;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光伏发电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建设成本较高,选 项 D错误。所以选 C。 4. 如图为某地理研学小组途径我国某地时拍摄的大面积森林景观局部照片,图 a 中地面白色部 分为积雪,图 b 为拍摄时手机实时天气预报部分截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该景观图的拍摄时间( ) A.日出时分 B.正午时刻 C.午后 2 时 D.接近黄昏 2.图中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A. 温带针阔混交林 B.亚寒带针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3.推测图中植被所在的地形类型最可能为( ) A.高原 B.盆地 C.平原 D.山地 【答案】 1.A 2.A 3.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某地理研学小组途径我国某地时拍摄的大面积森林景观局部照片为背景, 属于知识性试题, 考查了 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判读植被类型、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中国区域地理概况等知识点。解题 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1.由题中图可以看出,该景观图拍摄时间气温是 - 39℃,而手机实时天气预报部分截屏显示一天气温的变 化范围是 - 39℃ 至 - 16℃,则说明此时 -3 9℃是一天中最低温度,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所以结 合选项可知此时是在日出时分。故选 A。 2.根据图 b 可知,该地最高气温在 -16℃,说明是我国的冬季,最低气温在 -39℃,地画厚厚积雪,大画积 森林景观,一部分植被叶子全部掉光,应该是落叶阔叶林,一部分枝叶茂,应该是针叶林,所以该区域应 该是针阔混交林的区域, A 对;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在 55°N 到 65° N,我国最高纬度为 53°N,B 不 选。此处最高温低于 0°,不是亚热带, C、D 不选。故选 A。 3.温带针阔混交林在我国主要是东北林区,我国东北地区的森林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 山,所以图中植被所在的地形类型最可能为山地。 故选 D。 【点睛】 最高气温是一日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 14-15 时;最低气温是一日内气温的最低值,一般出现日出 前。 5. 干旱地区土壤的湿度一般由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但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在浅层土壤出现逆湿 现象。某年 8 月,我国西北一处无人为干扰的戈壁天气晴好。下图示意该月连续两日当地不同深度的土壤 湿度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土壤逆湿现象发生的主要时段是 A. 1~6 时 B.6~ 12 时 C.12~18 时 D.18~24 时 2.导致 10cm 深度土壤湿度变化的水分来源于 A.凝结水 B.河流水 C.生物水 D.地下水 3.80cm 深度的土壤湿度在 48 小时内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 A.蒸发减弱 B.气温日较差变小 C.下渗累积 D.蒸腾减弱 【答案】 1.A 2.A 3.C 【解析】 【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土壤湿度图的判读。 根据图示可知,在 1-6 时,该地区 10 cm 深度土壤湿度大于 20 cm 深度土壤湿度,出现逆湿现象,其他时段都是随着深度增加;湿度增大,故 A 正确。 BCD 错误,故选 A。 2.本题主要考查土壤逆湿现象产生的原因。由于戈壁地区昼夜温差大; 1-6 时气温较低,空气中的水汽容 易凝结,但量小,只能下渗至浅层土壤中,因此出现逆湿现象, A 正确。该地河流水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 补给,白天中午至下午时分融水量大,补给量大,若与河流水有关,逆湿现象不会出现于 1-6 时,且河流 水量大,会下渗至深层土壤中, B 错误。戈壁地区植物根系较深,且越向下根系越发达,若与生物水有关, 则越向下湿度越大,不会出现逆湿现象, C错误。若受地下水影响,则土壤越深湿度越大,不会出现逆湿 现象, D 错误。故选 A。 3.本题主要考查土壤湿度变化的原因。根据图示可知, 80cm 深度的土壤湿度在 48 小时内呈上升趋势。 该深度较大,受外界气温变化影响较小,蒸发量、温差变化不大, A、B 错误。由于土壤上层水分是逐层 向下渗透的,因此下层水分不断累积,湿度持续增大, C 正确。随着时间的变化,植被的蒸腾作用在一天 内会发生较大变化,因此湿度也应有大小变化,而不是持续上升, D 错误。故选 C。 6.下图为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长分配示意图。下列关于甲、乙、丙三地气候类型的叙述, 正确的是 A.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B.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 A 【解析】 【详解】 据图可知, 甲地全年受东北信风带的控制, 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乙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属于地中海气候;丙地全年受西风带控制,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因此符合题意的选项是 A。 7.下图为 2015 年 1 月-2019 年 10 月某板块交界处附近的地震分布示意图 (X、 Y>0° ) 。据此完成下列小 题。 1.图中板块交界线在 A. (X- 1) ° B. X° C. (X+3) ° D. (X+6) ° 2.图中可能出现的地貌有 ①海岭 ②海沟 ③岛弧 ④海岸山脉 ⑤裂谷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⑤ 3.造成甲处较乙处地震频率小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重熔再生 B.冷却凝固 C.风化侵蚀 D.固结成岩 【答案】 1.C 2.B 3.A 【解析】 1.据下图可以看出,地表地震集中于 (X+2) °至 (X+6) °之间,地下 100 米附近地震位于 (X+1) °至 (X+2) °之间,据此分析应该是东侧大洋板块向西俯冲至西侧大陆板块之下,说明本区域处于板块消亡边 界。在水平方向上板块交界线附近地震频率很高, ( X+3) °处地震最集中,排除 A、B;在垂直方向上可 以看出,甲乙一线为俯冲带,因此 (X+3) °处为地表板块交界线, C正确。 (X+6) °处地表、地下地震均 少于 (X+3) °处, D 错误。故选 C。 2.该地处于板块消亡边界,海岭、裂谷位于生长边界,排除①⑤。根据俯冲带形态,判断该地位于大洋 西部地区,结合经纬度,判断该地为海沟、岛弧组合地貌,②③正确,海岸山脉一般位于大洋东部地区, ④错误。 B 正确。故选 B。 3.东侧大洋板块自乙处向甲处俯冲至西侧大陆板块之下,温度越来越高,岩石在高温下开始重熔软化, 可塑性增强,因此地震频率下降;板块向下运动接近软流层,温度会上升,不会冷却,冷却凝固,可塑性 减小,地震频率会上升, A 正确, B 错误。地震主要是内力作用引起的,风化侵蚀、固结成岩属于外力作 用,不会引起地震, CD错误。故选 A。 8.下图为 2000-2010 年中国农村人口、老龄人口、农村老龄人口分布重心空间位置变化示意图 . 据此完成 问题 . 1.据图中信息推知, 2000-2010 年间 A.西南方向农村人口比重增加 B.东北方向人口增长率增加 C.东南方向老龄人口数量减少 D.西北方向老龄化程度增加 2.导致 2000-2010 年农村老龄人口分布重心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西部净迁出人口增加 B.东部人口增长率低 C.沿海返乡农民工增多 D.国家人口政策调整 【答案】 1.D 2.A 【解析】 1.读图农村人口分布的重心由西南向东北迁移,说明东北方向农村人口比重上升,西南农村人口比重下 降,故 A 错误;据图无法判断东北方向人口增长率的变化,故 B 错误;老龄人口分布重心由东南向西北, 说明西北方向老龄人口比重上升,老龄化加重,东南方向老年人口比重下降, D 正确;东南方向老龄人口 比重下降,并不意味着老龄人口数量减少,故 C 错误,所以该题选 D。 2.读图农村老龄人口分布重心由西向东迁移,说明西部地区农村老龄人口比重上升,东部地区农村老龄 人口比重下降。若西部净迁出人口增加,因迁出人口青壮年比例高,所以农村老龄人口比重上升,故 A 正确; 东部农村老龄人口比重下降, 可能是自然增长率高, 人口增长快, 若人口增长率低, 则老龄化加重, 故 B 错误;沿海返乡农民工(主要为青壮年)增多,因为我国农民工的迁移方向主要由中西部地区迁往东 部地区,则西部地区农村老龄化将减轻,故 C 错误;人口政策对东西部农村影响相差不大,所以对农村 老龄人口重心的移动影响不大,故 D 错误,所以该题选 A。 【点睛】 农村老龄化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青壮年外出务工使农村老龄人口比重上升。 经济发达地区老龄化主要的 原因是出生率低,平均寿命长。 9.读某共享单车多日平均借车与还车数量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时间,该租赁点自行车数量最少的是 ( ) A. 8 时 B.12 时 C.16 时 D.24 时 2.分析公共自行车租赁点最可能的位置及自行车投放数量是否合理主要借助的技术手段分别是 ( ) A.地铁站附近全球定位系统 B.中央商务区遥感技术 C.居民区附近地理信息系统 D.工业区附近数字地球 【答案】 1.C 2.C 【解析】 1.借车数量大于还车数量时 ,该租赁点自行车数量减少,反之数量增加。从图中可以看出, 5:00-16:00 该 租赁点借车数量大于还车数量,说明共享单车数量一直减少, 16:00 过后,还车数量大于借车数量,该租 赁点自行车数量开始增加,故 16 时该租赁点自行车数量最小,故 C 正确。故选 C。 2.住宅区的公共自行车数量应该是早上和晚上数量最大,白天最少。读图可知, 16:00 之后该租赁点还车 数量大于借车数量,公共自行车数量增多,可能是因为该时段为下班时间,用户回到住宅区休息。一天中 8:00-16:00 通常为上班时间,该租赁点借车数量大于还车数量,公共自行车数量减少,推测该租赁点有可 能位于居民区附近。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信息。分析公共自行车租赁点位置及自行车投放 数量是否合理 ,主要借助的是地理信息系统 ,而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没有分析、处理信息的 功能。故选 C。 10.如图是某一时刻全球昼夜状况分布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此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 ) A. 3 点 B.6 点 C.9 点 D.12 点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光照图的判读。 【详解】 由全球昼夜状况分布图可知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度是 75oE,即 75oE 此时 6 点, 则北京时间是 9 点。 选 C。 【点睛】 光照图中,晨线与赤道交点的时刻是 6 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的时刻是 18 点;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是 12 点,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是 0 点。 11.下图是我国中部某村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该村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我国东部地区 B.有大量外来人口涌入该村 C.性别比例失调 D.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率高 2.该村可能面临的问题有 ①养老服务难以保障②加重就业困难③劳动力短缺④土地养老杯水车薪⑤人口不断增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 1.D 2.B 【解析】 1.读图可知,该村青壮年劳动力人口少,少年儿童及老年人口比例大,说明该地人口迁移以人口迁出为 主,经济落后,不可能位于发达的浙江省沿海地区,应位于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这里经济落后,医疗卫 生条件差,由于经济落后,收入低,大量年轻劳动力迁出到发达地区就业,受经济因素影响该地人口迁移 率高, ABC错, D正确。据此分析本题选 D。 2.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该村人口迁出比例大,以中青年劳动力为主,当地劳动力短缺,养 老服务难以保障,①对;由于大量劳动力人口迁出,当地就业压力小,②错;由于大量劳动力迁出,从事 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不足,土地养老杯水车薪,③④对;由于大量劳动力迁出,导致该地人口增长缓慢甚至 负增长,⑤错。据此分析本题选 B。 【点睛】 人口年龄结构指一定时间、一定地区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又称人口年龄构成,通常用百分 比表示,人口年龄结构是过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变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又是今后人 口再生产变动的基础和起点,它不仅对未来人口发展的类型、速度和趋势有重大影响,而且对今后的社会 经济发展也将产生一定的作用。 12.港珠澳大桥全长近 50 千米,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中间段的海底隧道两端各建一个人工岛。 2017 年 7 月 7 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段的连接工作顺利完,跨海大桥主体工程全面实现贯通。读图完 成下面小题。 1.港珠澳大桥中部有近 7 公里是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 A.缩短通行距离和时间 B.保持珠江主航道的通航能力 C.节约建设成本,降低难度 D.方便旅客欣赏水下风景 2.港珠澳大桥建设带来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加快港珠澳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 B.极大破坏珠江口水域的生态环境 C.提升澳门物流业的区域主导地位 D.澳门将成为继香港之后新的国际航运中心 【答案】 1.B 2.A 【解析】 【分析】 1.海底隧道建设成本更高,难度更大,并没有缩短通行距离和时间, A、C错;隧道为钢筋混凝土整体浇 筑的沉管,不透明,不能欣赏水下风景, D错误;海底隧道建设在珠江的主航道处,主要是为了不影响珠 江主航道的正常通航, B 正确。据此选 B。 2.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大大缩短了三地之间的时空距离,有利于促进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 A正确; 但不会因为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提升澳门物流业的区域主导地位, C错误;大桥建设对珠江口生态会产生一 定负面影响,但不会太大, B 错误;仅因为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不会使澳门成为新的国际航运中心, D错误。 据此选 A。 【点睛】 海底隧道建设成本更高,难度更大,隧道为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的沉管,不透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会 缩短了三地之间的时空距离, 有利于促进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 大桥建设会对生态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但不会太大,建设桥梁会推动区域发展,但影响区域及作用是有限的。 13.气候舒适度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消夏避暑和越冬避寒地经常人满为患。下图为 8 月份我国 40°N以北 主要城市气候舒适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图中城市气候舒适度总体较高,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气温 B.湿度 C.日照 D.风力 2.与同纬度地区相比,甲地区此时气候舒适度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A.伏旱天气 B.副高控制 C.气旋活动 D.深居内陆 3.与山地和海滨相比,东北地区成为消夏避暑胜地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少 B.空间容量大 C.市场距离近 D.基础设施好 【答案】 1.A 2.D 3.B 【解析】 【分析】 1.此时是 8 月份,图中城市气候舒适度总体较高,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纬度较高,气温适宜, A对。 北方城市夏季降水较多,湿度与南方差异小, B 错。日照、风力与南方地区差异不明显, C、D错。故选 A。 2.与同纬度地区相比,甲地区此时气候舒适度偏低的主要原因是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干燥, D对。 伏旱天气主要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A 错。甲地纬度较高,不受副高控制,不受气旋活动影响, B、C 错。故选 D。 3.山地、海滨的空间狭小,与山地和海滨相比,东北地区地广人稀,成为消夏避暑胜地的主要原因是空 间容量大, B 对。无法比较山地、海滨、东北地区在自然灾害、市场距离、基础设施方面的差异, A、C、 D错。故选 B。 14.下图示意 1992- 2015 年某区域土地覆盖面积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最可能位于 A.西欧 B.北欧 C.北美 D.中亚 2.根据 1992- -2015 年该区域土地覆盖类型的变化 , 可推测当地 ①水资源需求量增加 ②荒漠面积有所扩大 ③农村人口比重增加 ④湖泊萎缩情况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1.D 2.A 【解析】 【分析】 1.由图中土地覆盖类型分析,该地草地、裸地面积较大,水体面积较小,该地气候较为干旱,地表植被 覆盖较差,水资源不足, 所以是地处内陆的中亚地区可能性最大, D 正确。西欧、北欧、北美气候较湿润, 水体面积较大, ABC错误。故选 D。 2.1992- -2015 年该区域土地覆盖耕地面积增大,林地、草地面积减少,该地气候干旱,过度开垦,①水 资源需求量增加,植被破坏,造成土地荒漠化,②荒漠面积有所扩大,①②正确。城镇面积增加较多,城 市化水平提高,③农村人口比重减少,③错误。水体面积下降幅度较小,④湖泊萎缩情况不太严重,④错 误。 A 正确。故选 A。 15. 三星手机凭借手机生产全产业链的生态优势,在 2013 年成为中国第一大手机品牌,现在仍 是全球出货量最大的手机品牌,但在中国手机市场份额已不足 l%。2019 年 10 月 2 日,三星电子宣布关闭 在华最后一家手机制造工厂,当月 28 日三星电子在中国最大线下体验中心开业。而美国苹果公司在美国 政府号召美国公司从中国迁回美国的背景下,美国苹果公司的手机依旧选择在中国生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份额下降的主要因素是 A.生产成本 B.营销策略 C.技术水平 D.产品质量 2.与三星相比,美国苹果公司的手机依旧选择在中国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市场 B.政策 C.产业链 D.劳动力 【答案】 1.B 2.C 【解析】 1.根据材料可知,三星手机现在仍是全球出货量最大的手机品牌,说明技术水平、产品质量较好, C、D 选项错误;相比其他手机品牌,生产成本不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A 错误。三星手机市场份额下降的最主要 原因是三星对于中国市场的定位失误,手机性价比不高,受到国内品牌手机的冲击,属于营销策略因素, B 正确。故选 B。 2.由于中国苹果手机生产的产业链较完善,生产协作条件好,故依旧选择在中国生产, C 正确;苹果手 机的产品面向国际市场,并不是只面向中国, A 错;我国政府并没有政策方面的特殊优惠, B 错;手机产 业不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加上我国劳动力优势已经逐步散失,所以劳动力不是主要影响因素, D 错。 故选 C。 16.下图为我国西北干旱区某地河谷剖面图。该河谷两侧山坡植被景观截然不同,一侧植被茂盛,另一侧 植被稀疏。完成下面小题。 1.从成因看,该河谷为 A.冰蚀谷 B.断层谷 C.背斜谷 D.向斜谷 2.该地河谷植被茂盛的一侧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①侧,光照较强 B.②侧,热量较多 C.①侧,蒸发较弱 D.②侧,降水较多 【答案】 1.B 2.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及地貌成因,阴坡、阳坡的差异。 1.读图,图中岩层有明显的错动和位移,是断层构造,背斜、向斜是褶皱构造, C、D 错。从成因看,该 河谷为断层谷, B 对。冰蚀谷为外力侵蚀形成,岩层不会出现错位, A 错。故选 B。 2.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根据图中指向标,①侧位于山脉阴面,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水分条件 较好。 所以, 该地河谷植被茂盛的一侧是①侧, 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蒸发较弱, C 对, A 错。②侧是阳面, 气温较高,水分条件较差, B、D 错。故选 C。 【点睛】 根据岩层形态特征,判断地质构造类型及特征,要了解地质构造基本类型及特征。在干旱区,降水少,植 被在阴坡的生长环境更好一些,气温较低,蒸发弱,水分条件更充足,植被较茂盛。阳坡的光照条件好。 17.下图为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图中急流段相对高差为 30m,则图中甲地与乙地高差约为 A. 200m B.230m C.280m D.300m 2.某登山旅行者于北京时间 14 时到达甲处,此时下列现象一定会发生的是 A.发现太阳位于乙地方向 B.发现山顶处悬崖峭壁林立 C.看不到海边丙处游人 D.急流段的漂流者向西北漂流 3.某地质爱好者在丁地发现河床垂直剖面上呈现鹅卵石与细沙共存的现象,原因是该河段 A.落差大,流速急,搬运能力强 B.河流流速变化大 C.流量大,河流侵蚀能力强 D.降水少,流速慢,沉积作用显著 【答案】 1.C 2.D 3.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图及河流地貌。据等高线数值递变规律可知海拔高度,考虑急流段高差为 30cm,乙 为 50-70 米之间。要求掌握区时计算,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在流速大时携带的颗粒物大,水量少时流速 小时携带的颗粒物小。 1.从图中看等高距为 50 米,甲地海拔是 300-350 米,乙地处在急流段下,所以海拔 50-70 米,两地的高 差约为 230-300 米,选择 C。 2.图示甲在 90oE,北京时间即 120oE 时间 14:00 时,甲的当地时间是 12:00, 是正午时刻;图中没有纬 度标识,不能判断乙是直射点,所以太阳不一定在乙地上空, A 错;甲的下方是陡崖,在甲处不可能看见 悬崖峭壁林立,B错。图中丙地附近是凸坡,在甲往下看丙,被其上的凸坡遮挡住视线,看不见丙地的人, C正确;结合指向标可知急流段是由东南流向西北, D正确,选择 D。 3.在丁地发现河床垂直剖面上有鹅卵石与细沙共存现象,不是丁河段现在有此现象,故不是河流的搬运 作用形成, 也不是河流的侵蚀作用; 而应不同时期的沉积作用形成的河床特征, 可能该地降水季度变化大, 河流流速变化大,在流速大时携带的颗粒物大,水量少时流速小时携带的颗粒物小,选择 B。 18.我国有大量工人赴非洲参与铁路援建工作,这种人口迁移形式属于 A.智力迁移 B.劳务迁移 C.难民迁移 D.生态迁移 【答案】 B 【解析】 【详解】 智力迁移是高素质人才的迁移,大量工人赴非洲参与铁路援建工作,是普通劳动力迁移, A错误;出国劳 务,亦称劳务出口,是指劳务出口国(输出国)向劳务进口国(输入国)提供劳动力或者服务,以谋取经 济利益, 获得外汇收入。 出国劳务可以说是一种无形的劳务贸易。 赴非洲参与铁路援建工作, 是劳务迁移, B正确;我国社会安定,没有工人成为难民, C错误;非洲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生态迁移应该是从环境差 的地方迁移到环境好的地方, D错误。故选 B。 19.《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与 我国其它城市群相比,该城市群的优势区位是 A.生态环境好,能源丰富 B.人均资源消费水平高 C.开放程度高,经济活力强 D.开发历史悠久,人口密集 【答案】 C 【解析】 【详解】 A、当地能源资源缺乏, A 错误; B、人均资源消费水平高不是城市群的区位优势, B 错误; C、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包括港澳和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开放程度高,经济活力强, C 正确; D、与其他城市群比较,开发历史没有长三角悠久, D 错误。 故选 C。 20.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资源开发是我国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依托。下图示意渤海和黄海局部地理事 物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海水深度可能为 A. 25m B.45m C.65m D.85m 2.乙地建设晒盐滩地的优势条件有 A.距河口近,河流带来盐分多 B.夏季伏旱时间长,降水日数较少 C.鹅卵石多,增温快利于晒盐 D.春季干燥多大风,利于海水蒸发 3.与乙地相比,丙地附近冬季海冰资源开发潜力较大,因为丙地附近海冰 A.资源更丰富 B.开采更方便 C.运输更便捷 D.需求量更大 【答案】 1.C 2.D 3.A 【解析】 1.根据等深线 “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的规律,甲地周围的等深线数值为 50,跟与它相邻的两条等深线中 数值大的那条相等,故甲地等深线应大于 50,根据等深距为 30,故甲地数值为 50~80,故选 C。 2.乙地位于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温差大,雨带未至,多干燥大风天气,利于海水蒸发, D 对;乙 没有靠近河口, A 错;夏季发生伏旱的地区是长江流域, B 错;乙沿岸为淤泥质海岸,多泥沙, C 错;故 选 D。 3.丙地纬度比乙地更高,水温更低,海冰更丰富, A 对;乙、丙都是淤泥质海岸,开采条件相同, B 错; 乙靠近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条件更好,交通和市场需求量更有优势, C、D 错;故选 A。 【点睛】 等值线中“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若两条相邻等值线 A,B (假设 A>B )之间 ,出现了闭合等值线 ,该 闭合等值线的取值只能是 A 或 B. 1.当该闭合等值线取 A 值(即“大的”)时 ,其内部的值只能大于 A, 小于 A+d(d 为等值距 ).这就叫“大于 大的”。 2.当该闭合等值线取 B 值(即“小的”)时 ,其内部的值只能小于 B,大于 B-d(d 为等值距 ).这就叫“小于小 的”。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 4 个小题,共 40 分) 21.阅读图文资料 , 完成下列要求。 河套平原位于内蒙古黄河北岸 , 该地地势平坦 , 土壤肥沃 , 自流渠道纵横 , 农田遍野 , 被誉为 “塞外米粮 川 ”。 (1) 据图推断河套平原的形成过程。 (2) 阴山像母亲一样怀抱着河套平原这颗塞北明珠 , 分析阴山对河套平原成为“塞外米粮川”的有利影响。 (3) 根据表二绘制下图 , 并据图推断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月份。 【答案】 (1) 地壳断裂下陷 , 黄河泥沙淤积。 (2) 阴山可抵御冬季风的干冷气流 , 减少低温冻害 ; 有利于对夏季风抬升 , 降水较多 ; 可阻挡来自西北方向的 风沙入侵。 (3) 如下图所示: ( 要求准确描点连线或数据标注准确 ) ;5~6 月。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河套平原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地质构造、整体性和水体补给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 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 (1)河套平原的形成过程主要从内外力作用角度分析。 河套平原主要由内力作用 (地壳断裂下陷) 和外力作 用(黄河泥沙沉积)共同作用而形成。 (2)阴山位于河套平原的西北部,该地冬季受来自内陆的西北风的影响,阴山可抵御冬季风的干冷气流 ,减 少低温冻害,同进还可以阻挡来自西北方向的风沙入侵,有利的保护了河套平原 ;夏季夏季东南风,东南 风遇到阴山抬升, 形成地形雨, 降水较多, 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充足水源, 使河套平原成为“塞外米粮川”。 (3)将表中数据在数中标出,用平滑的曲线将各点连接成线即可, 5~6 月地下水位较高,气温高蒸发旺盛, 易在地表积盐,造成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冬季气温低蒸发弱,土壤盐渍化较弱。 22.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很多言论对于今天仍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回答问题。 材料 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的格尔木市是一个有着浓厚宗教色彩和悠久藏文化历史的地 方,有辽阔丰富的草原资源,有雪豹、藏野驴等珍稀野生动物。下图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环 境图。 分析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站——索南达杰站选址的优势区位条件。 【答案】 位于青藏高原面上, 地势相对较低且平坦, 视野好。 附近河流和湖泊较多为保护站提供生活水源。 有铁路和公路经过, 交通条件好靠近县城, 通讯对外联系便捷。 临近野生动物栖息地, 有利于巡护和管理。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环境图为主要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索南达杰站选址的优势区位条 件,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 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站——索南达杰站选址的优势区位条件应该从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 从 自然条件角度来看,图中显示,当地湖泊较多,地势相对较低且平坦,视野好,有利于自然环境监测和管 理;位于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临近野生动物栖息地,有利于巡护和管理;图中显示,当地多河流 和湖泊,为保护站提供生活水源。从人文角度来看,图中显示,有铁路和公路经过该站,交通条件好靠近 县城,通讯对外联系便捷,有利于保护站的物质补给和信息交流。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钦查群岛主要由 3 个干旱的花岗岩岛屿组成, 岛上寸草不生, 主要的 “居民 ”是海鸟, 附近流传有 “水 肥必有鱼,鱼多鸟便众,鸟众水更肥 ”的说法。海鸟在群岛上定居了数百万年,留下厚达 45 米的粪便层, 散发的恶臭让人难以接近。在发明化肥之前, 19 世纪 40 年代,欧洲人用这里的鸟粪作肥料,农作物的产 出提高了至少 3 倍,缓解了因人口激增而出现的粮食危机。从那时起,秘鲁雇佣契约华工挖鸟粪,在 40 年的时间里,出口了 1 300 万吨鸟粪,那是秘鲁经济快速增长的 “鸟粪时代 ”。但到 19 世纪后期,鸟粪 出口出现衰败现象。下面为钦查群岛位置示意图。 (1)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水肥必有鱼,鱼多鸟便众,鸟众水更肥”的道理。 (2)说明秘鲁钦查群岛鸟粪积累较厚的原因。 (3)分析 19 世纪 40 年代以后,促使秘鲁大量出口鸟粪的条件。 (4)推测 19 世纪后期秘鲁鸟粪出口衰败的原因。 【答案】 (1)群岛附近海域受上升补偿流影响,营养盐上泛,浮游生物繁盛,饵料丰富使得鱼类密集;鱼 类为海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吸引众多海鸟;海鸟的鸟粪落入海水(岛上鸟粪滑入海水) ,海水营养盐增 多,又为浮游生物提供营养物,间接为鱼类提供了饵料。 (2)饮查群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燥使得鸟粪不易分解;干旱少雨,不易被雨水冲刷;积累的时 间长;岛上早期人类活动较少,受到外界的干扰少。 (3)当时没有化肥,鸟粪是优质的天然肥料;欧洲人口增多,农业发展对鸟粪的需求量大;政府政策的 支持;海运交通便利;雇佣的国外劳动力价格低廉。 (4)化肥等肥料的出现,替代了鸟粪;长期开采,鸟粪资源日趋枯竭。 【解析】 (1)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秘鲁附近海域受上升补偿流影响,海 水上升将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成为鱼类食物;按照物质循环分析鱼类 - 海鸟 - 海水营养盐 - 浮游生物 之间的关系。 (2)首先可以从自然和社会因素分析鸟类多的原因,再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对鸟粪分解影响。 (3)主要从鸟粪的市场和运输条件进行分析,欧洲对鸟粪需求量大,再加上海运的便利条件,大量的鸟 粪运往欧洲。 (4)从市场条件分析需求量减少,从当地资源条件来看鸟粪资源日趋枯竭。 24.(地理一选修 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临沂市地处鲁东南,因湖临沂河而得名,又称沂蒙山区。 1998 年以来,临沂市加快了旅游资源的开 发利用力度,旅游业获得了较快发展,但也日渐暴露出一些劣势。下表是某研究团队总结的部分临沂旅游 业存在的劣势调查。 指出材料所示临沂市旅游开发的不足,并提出两条建议。 【答案】不足:客源局限于当地,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旅游人均消费水平较低;旅游要素不够协调, 旅游购物品开发落后;旅游产品质量不够高,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旅游产品的适应性较窄,缺乏主动拓 宽潜在消费层的市场营销。 建议: 加强旅游资源开发, 提高吸引力做大沂蒙山品牌, 加强旅游目的地营销; 创新旅游产品,加快产业优化;开发特色旅游购物品,发挥起支撑作用。 【解析】 【分析】 本案例通过临沂旅游开发的现状, 以材料和表格的形式分析了临沂市旅游开发不足, 同时需要学生据此提 出建议,考察学生对于旅游资源开发的认知。在材料中,可通过临沂与全国的比较发现,如停留时间、消 费群体、旅游购物等要素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学生可依据此进行深入回答与分析。 【详解】 据表格可知临沂市客源主要来自于本地,说明其旅游的知名度较低,开发力度不够。旅游购物占旅游总收 入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说明其旅游产品质量不高, 且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 从停留时间来看停留时间短, 说明旅游要素不协调,旅游资源相对不丰富。据消费群体而言,离退休人员和学生占比较低,说明其在拓 展稳定消费群体的营销手段相对不足。 对于建议而言可通过以上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如对于旅游资 源可加大开发力度,打造旅游品牌,对于旅游收入可开发特色购物品等以加大游客购物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