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南昌市安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安义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第五次月考 高三历史试卷 分值:100分时间:100分钟 一、单选题 1.德国汉学家指出“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根本的社会变化”在政治上体现为 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B. 文官政治取代了前朝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 C. 官僚政治取代了过去的贵族政治 D. 二府三司取代了前朝的三公九卿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1世纪至13世纪”正是宋王朝统治时期,解答本题可从此处分析。宋朝文官政治取代了前朝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且改变了宋以前地方权力过大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与宋朝不符,故A项错误;郡县制的设立使得官僚政治取代了过去的贵族政治,故C项错误;隋朝统一中国后,隋文帝制三省六部,三公九卿制基本宣告寿终正寝,且二者都属于君主专制下的中央官制调整,不符合“根本的社会变化”,故D项错误。 点睛:首先根据“11世纪至13世纪”判断得出宋朝,然后根据所学宋朝的政治状况分析解答。 2.对于雅典民主,柏拉图认为(和绝大多数的希腊哲学家相同):“闲暇乃是智慧的主要条件,而智慧又是与统治能力成正比的。”在柏拉图看来 A. 雅典民主的弱点在于片面强调平等 B. 绝对自由影响到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C. 雅典直接民主制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D. 哲学家都因不满民主制而反对民主 【答案】A 【解析】 【分析】 材料“闲暇乃是智慧的主要条件,而智慧又是与统治能力成正比的”实际是强调只有智慧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片面强调平等会使国家出现问题,故选A ;材料没有提到雅典的法律问题,排除B; 柏拉图主张哲学家王,故排除D。材料没有直接的行政管理问题,排除C。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3.1789年,华盛顿在首任总统就职演说中说:“任何地方偏见或地方感情,任何意见分歧党派敌视,都不能使我们偏离全局观点和公平观点,即必须维护这个由不同地区和不同利益所组建成的大联合政权。”这句话的精神实质是 A. 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 B. 保护美国人民的利益 C. 维护联邦的统一与稳定 D. 中央与地方实行分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1789年”“都不能使我们偏离全局观点和公平观点,即必须维护这个由不同地区和不同利益所组建成的大联合政权”可以看出,题干强调的是“必须维护这个由不同地区和不同利益所组建成的大联合政权”,即国家统一,故选C;题干没有涉及绝对权力的思想,排除A;材料涉及的是国内中央与地方、政党分歧等问题,没有涉及“保护美国人民的利益”,排除B;“必须维护这个由不同地区和不同利益所组建成的大联合政权”强调国家的统一,D项“分权”说法错误,排除。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1789年”“都不能使我们偏离全局观点和公平观点,即必须维护这个由不同地区和不同利益所组建成的大联合政权”,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4. 19世纪末,一份西方国家的外交文件中提到“中国现行之关税,对于一切所谓势力范围内之口岸装卸一切货物,无论属于何国,均当适用。”其真实含义是 A. 维护中国的关税统一 B. 反对划分“势力范围” C. 提出协定关税制度 D. 要求中国“门户开放” 【答案】D 【解析】 【分析】 略 【详解】 材料“中国现行之关税,对于一切所谓势力范围内之口岸装卸一切货物,无论属于何国,均当适用。”体现的是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故D正确。 5.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作者认为法国人民受剥削程度远比德国轻,然而确先爆发了革命。其原因在于法国进行了改革,长期受压迫的人民在改革中减轻了负担,并开始觉醒。但是,政府的改革不能满足人民的期望,于是情绪更为激烈,所以导致革命的爆发,这就是“松动崩溃论”。以下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 美国独立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明治维新 D. 辛亥革命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清末新政是清政府的一次自救行为,但它的推行并未满足人民的期望,由此引发了辛亥革命,故选D。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是因为英国在美的统治政策引起了美国人民的不满,而不是因为其改革失败,排除A;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此时的清政府并未开始改革,排除B;日本的明治维新的结果是成功的,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未导致革命出现,排除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对法国大革命起因的论述并以此类比选项即可作出解答,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材料解读和分析能力。 6.1982年以来,中国政府多次对政府职能进行调整,以精简机构和人员为主题。2003年,国家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型,通过部门整合,职能归并,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并颁布了《行政许可法》。据此可知政府职能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 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 B. 助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 C. 对接世界市场的需要 D. 强化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答案】B 【解析】 【详解】改革开放后国家在不同时期对政府职能的调整,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并颁布了《行政许可法》”,是为了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减少权力对市场的干预,助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故答案为B项。政府职能调整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A、C项不是主要目的,均排除;材料反映的措施并非只是针对基层政府,排除D项。 7.读“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之支持票数增长示意图”(见下图),对这一增长结果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 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政策 B. 新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积极努力争取 C. 中国正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D. 亚非拉国家积极争取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示意图看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之支持票数逐步增长,主要原因是新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积极努力争取,故B正确;A表述正确,但没有B选项全面准确,排除A;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提高,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示意图无法体现亚非拉国家的积极争取,排除D。 8.北约组织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北约组织成立后,成员不断增多。下表中北约组织成员的变化情况反映了 A. 北约组织的战略目标发生转变 B. 北约国家的“冷战”意识逐步消失 C. 美苏对东欧国家的争夺 D. 欧洲军事一体化的不断加深 【答案】A 【解析】 【详解】北约是冷战的产物,应当随着冷战的结束而终止存在,但从材料信息看,北约仍然在不断扩大,这是由于北约已成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即北约组织的战略目标发生了转变。故答案为A项。B项不能说明北约不断扩大的事实,排除;1991年底苏联已经解体,排除C项;欧洲军事一体化并未形成,因此不存在“加深”,排除D项。 9. 美国亨廷顿教授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1965年希望减少美国移民的人只占美国人口的33%,1977年占42%,1986年占49%,在1990年和1993年占61%。90年代的民意测验持续表明60%或以上的美国公众赞同减少移民人数。”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在这一时期美国人口增长过快,财政负担加重 B. 大量移民与美国公众在文化和生活上的冲突扩大 C. 移民增多导致美国社会贫富差距扩大, D. 美国政府推行的歧视性移民政策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大量移民与美国公众在文化和生活上的冲突扩大, 希望减少美国移民所占人数比例上升的主要原因,B项正确。 10.佃农在魏晋时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佃农编人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徭役。据此可知,古代佃农 A. 一直都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B. 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 C. 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和剥削 D. 身份和地位有所改善 【答案】C 【解析】 魏晋时佃农受世家豪族的荫庇,不承担国家赋税,唐中期后“两税法”实施,失去土地的佃农不需承担主体税收——地税,故A项排除;宋代以后佃农不再是地主的私属,因而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故B项排除;魏晋时期佃农直接为世家生产,受世家剥削,唐朝以后佃农因租种地主土地需承担向地主交纳地租,因而佃农始终没有摆脱地主的压迫剥削,故C项正确;材料宋朝以后佃农尽管不再是地主的私属,但因佃农一直受到地主剥削,所以身份和地位一直低,并没有不断改善,故D项排除;故选C项。 11.据1913年成立的美国联邦工业委员会提供的报告,在美国占全国2%的富人拥有全国总财富的60%,而占人口65%的穷人只拥有5%的财富。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 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贫富分化 B. 爆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 垄断组织成为国家利益的代表者 D. 联邦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答案】A 【解析】 1913年成立的美国已经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贫富分化加剧,故A项正确。B项是该现象的影响,C项与材料无关,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经济现象,D项联邦制与此无关,故D项正确。 12.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农产品价格曾经暴跌,直接导致很多地区的农村,无人愿意种地,也无人愿意买地做地主。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地改革的蓬勃发展 B. 土地改革取得卓越成效 C. 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D. 民族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1929年经济危机。根据材料信息“中国农产品价格曾经暴跌,直接导致很多地区的农村,无人愿意种地,也无人愿意买地做地主”具备了经济危机来临的表现,结合时间“20世纪30年代初”可知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冲击到了中国经济,故C项正确;土地改革不符合材料主旨,故A、B项错误;材料涉及信息是农业,无民族资本主义信息,故D项错误。 点睛:1929-1933年资本主义的经济大危机也直接波及中国,这体现出中国当时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一部分,会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因此本题选择经济危机。 13.20世纪60年代,我国曾试办托拉斯,用经济组织管理经济;改革企业管理体制,要求国家对企业实行“五定”,企业对国家实行“五保”,并建立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等等。这说明当时 A. 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B. 调整了国民经济政策 C. 企业自主权进一步扩大 D. 左倾错误得到了纠正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代,我国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材料反映了我国改革企业管理体制,要求国家对企业实行“五定”、企业对国家实行“五保”,并建立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等等,开始注意运用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故B正确;21世纪初,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进一步扩大”,排除C;D表述太绝对,结合所学可知,60年代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并使左倾错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纠正,并非彻底纠正,D错误。 14.下图是民国时期金蝶饭店的广告。该广告反映的社会景象说明 A. 尊孔排外之风抵制西化 B. 社会变革推动移风易俗 C. 西方饮食文化成为主流 D. 国人普遍接受西式生活 【答案】B 【解析】 材料民国时期饭店的广告,反映出当时生活方式的西化,与尊孔排外之风无关,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采用公历纪年,西方的节日如圣诞节也开始在中国出现,影响着国人的生活方式,可见社会变革推动移风易俗,故B项正确;材料只体现出生活方式的西化现象,没有反映出西方饮食文化的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只体现出生活方式的西化现象,没有反映出国人的接受程度,故D项错误。 15.1965年,美国最大的100家工业公司中,家族控制的占36%,经理控制的占64%。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①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 ②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 ③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④经营管理人员成为“新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 【答案】D 【解析】 “美国最大的100家工业公司中,家族控制的占36%,经理控制的占64%”描述的现象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经营者革命,①②是其出现的原因,③是其含义,④是其影响,故正确答案是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美国最大的100家工业公司中,家族控制的占36%,经理控制的占64%”,结合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分析解答。 16.列宁说:“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向前推进。”由此,列宁 A.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实施新经济政策 C.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实行计划经济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说明列宁主张不要把马克思的理论当成教条,应该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马克思的理论,结合所学,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的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故B正确;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符合“把这门科学向前推进”,排除A;在斯大林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不符合列宁,排除C;计划经济是在斯大林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不符合列宁,排除D。 17.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影响深远,以岳飞、文天样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民族英雄的价值观来自 A. 儒家思想 B. 法家思想 C. 道家思想 D. 墨家思想 【答案】A 【解析】 【详解】自西汉汉武帝起,儒家思想就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以岳飞、文天祥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民族英雄的价值观体现了理学所倡导的忠孝思想,故选A;法家倡导严刑峻法,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排除BCD。 【点睛】. 18.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在论述法国大革命曾指出:“人们应当预见,大革命不是由某些集体事件引导,而是由一些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所引导。”“抽象的原则和普遍的理论”主要是指 A. 君权神授 B. 基督教思想 C. 启蒙思想 D. 马克思主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大革命不是由某些集体事件引导”可以看出这是说的大革命的指导思想,故选C。A项是君主专制的指导思想;B项错误,大革命已经上升到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高度,而不再是宗教领域里的斗争;D项错误,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马克思主义并非其指导思想。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影响。 19.说到人生追求与感慨,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里引用的文学形式依次是 A. 楚辞、汉赋、唐诗、元曲 B. 宋词、唐诗、楚辞、元曲 C. 元曲、楚辞、唐诗、宋词 D. 唐诗、宋词、楚辞、汉赋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来自于北宋晏殊《蝶恋花》,属于宋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来自于唐代李白《蜀道难》,属于唐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来自于屈原《离骚》,属于楚辞;“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来自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属于元曲,故B项正确,ACD项都错误。 20.自17世纪以来,“一切自然过程都是连续的”这条原理,似乎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而一种新的理论冲破了这一传统观念对人们的长期束缚,为人们建立新的概念,探索新的理论开拓了一条新路。在它的启发下,许多微观现象得到了正确的解释。材料中的“它”( ) A. 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B.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启蒙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C. 否定了绝对时空观,是物理学的重大发展 D. 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一切自然过程都是连续”这两条原理是传统的观念,而“新的理论冲破了这一传统观念对人们的长期束缚”“在它的启发下,许多微观现象得到了正确的解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是量子论。A、B两项是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形成的意义,排除;C项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排除;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开阔了人们的眼界,D项正确。 21.1923年开始的科玄论战是一场关于人生观与科学的大论战。玄学派主张要反对科学主义,即科学万能论。科学派坚持科学是人生观的基础与核心,认为科学是万能的,而陈独秀主张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人生观问题。这场论争 A. 使民主与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 B. 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 C. 体现了国人对中国文化发展方向思考 D. 使国人认识到欧洲政治制度的弊端 【答案】C 【解析】 【详解】科玄论战是一场关于人生观与科学的大论战,后来以陈独秀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参与进来,推动了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促进了科学的传播,使人们进一步辩证地看待中西方文化,对国人认识科学与人文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故C正确;科玄论战不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排除A;1919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B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欧洲政治制度的弊端,排除D。 2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以下毛泽东的著作和内容相符合的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主要内容是探索并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选项符合题意。《湖南农民运动考查报告》主要内容有:充分估计了农民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伟大作用;明确指出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科学分析了农民的各个阶层;着重宣传了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思想,A选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论》主要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进一步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文化纲领,C选项错误。《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D选项错误。 23.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在请示中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火计划”由此诞生。“星火计划”的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 A. 适应两弹一星的战略目标 B. 改变农村经济建设粗放式经营的状况 C. 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D. 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可以看出,星火计划主要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变农村经济发展粗放型的特点,故B正确;1964年原子弹研制成功,1967年氢弹研制成功,1970年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85年两弹一星的战略目标已经实现,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是20世纪90年代,排除C;“科教兴国”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 24.某作家的小说可当得起“诡异”二字,一个故事到他笔下,总有一番折腾,他像害怕孤独、恐惧、平庸一样地逃离所谓客观的描写,情节的走向常常出人意料,他是以幻想和离奇的手法反映现实中人的异化。下列作品和该作家风格一致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依据题意可知文中小说具有“诡异”、“抽象”、“幻想离奇”“情节没有明显的前因后果”等特点可知它是现代主义的小说作品。《等待戈多》是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的现代主义作品,故正确答案为D项。《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作品,《人间喜剧》和《大卫·科波菲尔》都是现实主义作品。 二、材料分析题 25.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孔子强调“仁、礼、孝”等个人的品质,因为他相信拥有这些品质的人才能在社会上具有影响力。……孔子认为,只有在道德高尚的人的英明领导下,中国才有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希望。 材料二 在管理中汉武帝仍然依靠法家学派的关于政府原则的学说,但他又通过把儒家思想作为帝国官方的意识形态,确保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长期存在。 材料三 宋朝新儒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哲学家朱熹。……其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是《朱子家训》,其中对婚礼、葬礼、敬奉祖先以及其他一些家庭礼仪都做了详尽规定。作为一个优秀的儒家学者,朱熹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个人无论是在家还是在更大的社会里应当发挥其正当的作用。 ——以上材料均据(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依靠法家学派的关于政府原则的学说”的目的。他又是怎样“确保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长期存在”的?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朱熹认为人要发挥“正当的作用”,必须遵循什么原则?据材料分析统治者将朱熹学说作为官方哲学的根本原因。 (3)西汉以来,古代中国儒学不断发展,长期占据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地位现象给我们以怎样的历史启示? 【答案】(1)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措施: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任用儒家学者为官;建立太学和地方学校;以儒家经典作为教科书思想。 (2)原则:存天理,灭人欲。原因:朱熹约束人的正当欲求,要求人的行为符合封建伦理道德的要求,有利于统治阶级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 (3)任何一种思想只有不断根据时代需要,充实内涵,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董仲舒思想和所学从加强中央集权以及巩固国家统一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围绕汉代提高儒学措施从政治、思想和教育等方面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对婚礼、葬礼、敬奉祖先以及其他一些家庭礼仪都做了详尽规定”信息和所学从朱熹提出伦理纲常思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约束人的正当欲求以维护统治阶级和巩固封建统治回答。 (3)依据材料和所学从思想只有不断根据时代需要,充实内涵,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回答。 26.材料一:从公元前500年到1500年,人类的进步征途发生了飞流直下的逆转。这中间,黄金般瑰丽的罗马世界和激动人心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创造时代被令人类文明伤心的“黑暗时代”割裂开来,弥漫社会的穷困、迷信、愚昧抹掉了那绚丽的文明之光 ——《剑桥插图中世纪史》 材料二:这一千年不是普遍野蛮状态所引起的简单的历史中断,那儿又是欧洲文化领域的扩大,有一个挨一个的富有激情的大民族,有巨大的科技进步的曙光……。 ——恩格斯 问题 (1)为何材料一将“罗马世界”称之为“黄金般瑰丽”? (2)哪些历史事件直接推动了材料二中“欧洲文化领域的扩大”?“巨大的科技进步的曙光”指的又是什么?) 【答案】(1)古代罗马国家在不断扩大疆域的同时不断晚上治国的法律体系——罗马法体系,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罗马帝国建立后,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城市涌现,进入了长达200年的和平发展时期;公元2世纪时形成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环地中海大帝国;公元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事件: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科技: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或地圆学说)航海和造船等科学技术的发展。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从罗马法体系、罗马帝国建立后和平发展时期以及罗马帝国统治下诞生了基督教等角度思考回答。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从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角度回答。结合所学从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以及航海和造船等科学技术的发展等思考回答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图中提取两則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流动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信息合理、明确、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答案】信息一:新中国成立后,人口主要向西北、东北地区迁移。 说明:根据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国家于1953年——1957年期间实施“一五计划”,调整了全国的工业布局,政府组织大量工人、工程师等迁移到西北地区和工业基础较好的东北地区进行工业建设;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不断高涨,为响应国家号召,自发地迁移到西北、东北地区支援边疆建设。 信息二:改革开放后,农民工主要流向东南沿海地区。 说明:农村城市体制改革后,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增强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的生产力得以提高,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随着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深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对劳动力需求大大增加,大量农民工涌入东南沿海地区需找工作机会。 综上,不同阶段人口迁移的方向反映了不同时期国家的战略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建立健全各项政策法规,以缓解大量人口迁移带来的各类社会问题。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从图中提取两則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流动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据材料图片,1949年中国国内人口流向,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提取两則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流动的信息,并予以说明。例如,新中国成立后,人口主要向西北、东北地区迁移。说明:根据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国家于1953年——1957年期间实施“一五计划”,调整了全国的工业布局,政府组织大量工人、工程师等迁移到西北地区和工业基础较好的东北地区进行工业建设;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不断高涨,为响应国家号召,自发地迁移到西北、东北地区支援边疆建设。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五计划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改革开放 28.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当诸侯们摒弃出身背景,而以人的才能为原则选任自己的官员时,出身贫寒的人看到了自己的希望。游士们游走于各国之间,完全不提礼义廉耻,纯粹从利的角度为君主出谋划策。与春秋时期各国执政都出身于特定的世卿家族、国君基本上无权任命执政不同,战国宰相一类高级官员多是由本国国君或者国君最亲近的子弟姻亲担任,或者由出身寒微、不属于任何大家族的士人担任。战国宰相不是终身任职,也没有固定的任期。 ——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第一卷 材料二吴起认为,楚国的“贫国弱兵”,是由于“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这些大臣、封君“上逼主而下虐民”,因此他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削官吏的禄秩,精简“无能”、“无用”的官,裁汰“不急之官”,节省这些开支用来供养“选练之士”。吴起还迫使旧贵族带同所属人员去充实广大的荒凉地区,整顿楚国官场的歪风,禁止私门请托。 ——杨宽著《中国断代史系列·战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在官员任用方面出现的新气象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吴起变法的特点和作用 【答案】(1)新气象:不看出身,任人唯贤;游士因功利为君主所用;出现布衣宰相;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2)特点:以打击旧贵族势力到达富国强兵的目的。 作用:革除了一些世袭封君的特权,精简了国家机构,改善了吏治;增强了军事力量;有利于开发荒凉地区。 【解析】 :(1)对材料进行分析和归纳后即可答出这一时期官员任用方面出现的新气象:不看出身,任人唯贤;游士因功利为君主所用;出现布衣宰相;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2)特点:通过对材料二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则材料主要反映了吴起为了富国强兵而打击旧贵族的势力,所以吴起变法的特点就是以打击旧贵族势力到达富国强兵的目的;其作用,可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为:革除了一些世袭封君的特权,精简了国家机构,改善了吏治;增强了军事力量;有利于开发荒凉地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