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人与生物圈专题的高考试题特点类型及复习策略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与环境人与生物圈专题的高考试题特点类型及复习策略

‎《生物与环境·人与生物圈》专题的高考试题特点、类型及复习策略 广州市第97中学 郭彤 ‎ 《生物与环境·人与生物圈》是生物学从宏观方面对生物进行的深入研究。它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从适应的普遍性到适应的相对性,从种群到群落,再到生态系统、生物圈,从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到生物圈的稳态,从环境污染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层层深入,多方位、多角度的研究了生物与环境、人与生物圈的关系。这些内容正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当然也是高考中的热点问题。所以《生物与环境·人与生物圈》专题在高考命题中占有了一定的位置。其中这部分内容试题的分布比例每一年都超过了考纲(10%)的比例。‎ 表1:本专题在历年高考中分值所占比例 年份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比例 ‎11.57%‎ ‎16.67%‎ ‎14.20%‎ ‎17.3%‎ ‎15.3%‎ ‎ 下面将以1999年~2003年广东卷和上海卷为依据,对本专题在近年高考命题情况进行分析。‎ 一、 本专题在高考中的考点分布情况 表2:本专题在历年的高考中考点分布情况 章节内容 考试范围 考查频率(试题分布)‎ 考查能力要求(见附页)‎ 第 七 章 ‎ ‎ 生 物 与 环 境 生物与环境关系 ‎(1)生 态 因 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 ‎ ‎00年28题 ‎01年41题(1)‎ ‎02年42题(1)(2)‎ ‎2‎ ‎2、3、5‎ ‎1、2、3‎ 生物因素(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 ‎99年29题 ‎01年41题(2)(3)‎ ‎03年26题 ‎03年37题(1)‎ ‎3‎ ‎2、3、5‎ ‎2、3‎ ‎1‎ 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 ‎02年24题 ‎02年28题 ‎03年23题 ‎3‎ ‎3‎ ‎3‎ 种群和生物群落 ‎(2)种 群 和 生 物 群 落 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 ‎99年40题 ‎00年29题 ‎01年26题 ‎3‎ ‎1‎ ‎2、3‎ 种群数量的变化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02年26题 ‎03年37题(2)(3)‎ ‎1‎ ‎2、3、5‎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 生物群落的概念 ‎02年25题 ‎1‎ 第三节生态系统 ‎(3)生 态 系 统 ‎ 生态系统的概念 ‎ 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草原、农田、湿地、海洋、城市生态系统)‎ ‎01年42题(2)‎ ‎3、5‎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99年16题 ‎02年41题(1)‎ ‎02年42题(3)‎ ‎1‎ ‎2、3‎ ‎2、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99年28题 ‎00年27题 ‎00年41题 ‎01年25题 ‎02年41(2)(3)‎ ‎3‎ ‎2‎ ‎2、3、5‎ ‎2、3‎ ‎2、3‎ 生态系统和物质循环(碳循环)‎ ‎01年11题 ‎03年36题 ‎3‎ ‎2、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环境保护(旧教材)‎ ‎99年49题 ‎00年30题 ‎00年37题 ‎01年42题(3)‎ ‎03年24题 ‎03年25题 ‎3、5‎ ‎3‎ ‎2、3、5‎ ‎5‎ ‎3、5‎ ‎3、5‎ ‎(注释:以上是1999~2003年广东高考卷考点分布)‎ 第 八 章 人 与 生 物 圈 生物圈的稳态 生物圈的概念 ‎ 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 酸雨等全球性问题 全球性环境问题(酸雨)‎ ‎99年3题 ‎99年52题 ‎00年51题 ‎01年5题 ‎3、5‎ ‎1、3、5‎ ‎2、3、5‎ ‎3、5‎ 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01年29题 ‎1‎ 实 验、‎ 实习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 ‎01年36题 ‎4‎ 实习、‎ 研 究 性 课 题 实习 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研究性课题 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02年43题 ‎4‎ 实验 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 研究性课题 收集有关生态农业的信息,根据当地受精生产情况,设计一个农业生态系统 ‎(注释:以上是1999~2003年上海高考卷考点分布)‎ 一、 本专题在高考中的命题特点 ‎1、考点分布集中、突出主干内容 本专题包括两章节内容:“生物与环境”是新旧教材共有的章节;“人与生物圈”是新课程新增内容。‎ ‎(1)在近五年的高考中,《生物与环境》与《新陈代谢》、《遗传和变异》一起成为生物学科高考命题的三大主要章节。从考点分布表可以看出本章节考查的重点内容主要集中在: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种群的概念与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及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中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原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更是考查的重中之重,在近年高考中每年必考。另外,新课程新增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及生态农业”知识在高考题中也有出现。‎ 表3:《生物与环境》章节考查的重点内容 重点考查内容 试题分布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原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广东卷99年第49题;‎ ‎00年第37、41题;‎ ‎01年第11、41题;‎ ‎02年第42题;‎ ‎03年24、25题 新教材新增内容 生态农业问题 广东卷00年第41题 种群密度的调查 上海卷01年第36题 ‎(2)《人与生物圈》是新课程新增的内容。其实本章节原是旧教材最后一章的最后一节《生态环境的保护》内容的扩充和完善。本章节在以往广东卷的高考命题中所占比例较少。这主要与教程设置有关。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所引发的环境危机日益严重,并已直接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特别是保护全球的生态环境,维持整个生物圈的稳态,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与此相适应,本章节知识点在高考命题中的地位将不断提高。其实在上海卷中已经有所涉及,如99年第3、52、53题;00年第51题;01年第5、29、36题;02年第43题;03年第40题等。‎ ‎2、能力考查全面,难易适度 与本专题有关的试题类型,既有考查对知识识记和理解的情景题,体现考查“能力要求1和3”;也有与学科内其他章节联系的综合题,体现考查“能力要求3”;还有大量图表分析说明题,体现考查“能力要求2”;更有提供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新情景的应用题,体现考查“能力要求5”。‎ 其中广东卷在本专题基本还未出现体现考查“能力要求4”的实验题,这主要与2003年以前的教材设置有关。但上海卷却多次出现了与本专题相关的实验题。‎ 表4:高考中与本专题相关的实验题 实验试题分布情况(上海卷)‎ 考查的实验内容 ‎99年第53题 测定空气含菌量 ‎01年第36题 种群密度的调查 ‎02年第43题 探究香烟浸出液对水蚤的影响 本专题的高考题的设计,全面考查了能力要求的五个方面,全面考查了“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认知层次。虽然能力要求方面齐全,但是试题难度适中,五年高考(广东卷)本专题的选择题部分平均难度系数为0.70左右,偏易。非选择题部分平均难度系数为0.58左右,适中。所以本专题着重考查的是中学生物中最基本的主干知识,重在测试基础,主观题虽然大多以生态学、环境问题等热点问题为背景,但题目的知识落脚点仍是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中的最基本要求,是教材中的最基本内容。‎ ‎3、题目形式变化少,图表题比重大 ‎(1)从命题方式来看,不论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命题方式中,以图表形式呈现试题内容的比例较大。(如:广东卷99年的29、40、49题;00年的28、41题;01年的11、25、26、41题;02年的26、41、42题;03年的26、36、37题)。所采用的图表大多是教材没有的,但也没有完全脱离教材,很多是由教材文字内容转变而来的。还有一些图表是教材(2003年以前的教材)原图变式而来。 ‎ 表5:本专题图表题所占分量 年份 本专题题量(题数)‎ 图表题题量(题数)(占比例)‎ ‎1999年 ‎5‎ ‎3(60%)‎ ‎2000年 ‎5‎ ‎3(60%)‎ ‎2001年 ‎5‎ ‎4(80%)‎ ‎2002年 ‎6‎ ‎3(50%)‎ ‎2003年 ‎6‎ ‎3(50%)‎ 表6:本专题高考题中图表与课本原图比较 试题分布 试题中的图 对应课本的图 ‎99年广东卷第40题 ‎(新教材:实验本)高二第二册(图8—19)‎ ‎99年上海卷 第13题 旧教材高三选修本 ‎(图—36)‎ 第51题 ‎(新教材:实验本)高二第二册(图8—34)‎ ‎00年上海卷第41题 旧教材高三选修本 ‎(图—41)‎ ‎00年广东卷第41题 ‎(新教材:实验本)高三选修本(图6—24)‎ ‎01年广东卷 第11题 大气 土壤中的生物 植物 动物 b a g d c e f ‎(新教材:实验本)高二第二册(图8—36)‎ 第25题 ‎(新教材:实验本)高二第二册(图8—35)‎ 第26题 ‎(新教材:实验本)高二第二册(图8—19)‎ ‎03年广东卷第36题 ‎(新教材:实验本)高二第二册(图8—36)‎ ‎(2)从知识考查设置角度来看,主要是三类题目:①考查生态学基础知识类型。主要考查“能力要求1和2”;②考查生态学热点的综合题类型。主要考查“能力要求6”;③考查与生态学有关的学科内综合题类型。主要考查“能力要求3”。 ‎ 表7:本专题试题类型 题目类型 考题分布 考查内容 ‎①考查生态学基础知识类型 ‎99年的28题 食物链的表述 ‎99年的40题 年龄组成特征 ‎00年的29题 种群概念 ‎02年的25题 群落的概念 ‎②考查生态学热点的综合题类型 ‎03年的24、25题 环境保护的相关措施 ‎99年的49题 河流污染问题 ‎00年的37题 生态农业问题 ‎01年的42题 深海热泉生态问题 ‎03年的37题 蝗虫灾害 ‎③考查与生态学有关的学科内综合题类型 ‎99年的16题 与新陈代谢综合 ‎00年的28题 与光合作用综合 ‎02年的28题 与光合作用综合 一、 本专题在备考复习中的策略 ‎1、重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促进能力的发展 高考命题思想不管怎样变化,并不意味着只考能力不考知识。知识和能力是密不可分的,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之上。考试说明中也有“能使用恰当的专业术语,阐述学过的生物学现象、方法、概念和原理”一条的能力要求。而且在解题时,思维的启动往往产生于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有正确而深刻的理解。从这些方面看,高考对知识的考查并没有削弱,而是要求更高了。高在不再是考查知识的再现,而是考查能否灵活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具有综合性质的实际问题。所以在复习中要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本专题通常具有易学难用的特点,主要原因就在于未能深刻理解基本概念、原理的基本含义及概念间的差异,如:阳光、温度、水对生物影响的区别;竞争、捕食、寄生、互利共生等种间关系的比较;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概念的区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相互关系;各种生态系统类型的特点的比较掌握;等等。复习时要注意通过知识的主干线索,将分散的知识连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使学生便于记忆、理解和提取知识;也要注意通过比较归纳的方法,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准确区分有关的概念原理,以便学生能准确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知识。‎ ‎2、注重教材图表资料,提高识图、读图、析图的能力 高考说明的考查能力要求的第2条提到“能理解生物学中常用图、表等表达形式的意义,会用多种形式准确描述一些生物学现象”。在高考中,图表涉及的生物学问题非常广泛,尤其是生态学方面内容的试题,更是此类型题目占相当大的比重。(99~03年广东高考中,本专题试题里,图表题占了约50%)。因此在高考复习中,要加强读图、析图能力和图文转化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学会从图表中提取相关信息,理解试题,作出正确结论。‎ 在这方面的训练中,除了各类练习题中有大量的图表题可作为复习资源外,其实在我们的教材中的插图,本身就是一个协助我们培养学生识图、读图、析图、图文转换能力的很好的工具。在本专题中,教材相关的插图占了相当的篇幅和地位,内容也很多,有示意图、曲线图、数据表等,这些插图除了能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之外,更多包含了教材中相关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信息,使知识得以综合和深化。因此在复习中,要吃透教材插图,挖掘出图中所包含的内涵和外延,利用图中包含的知识信息,引导学生对插图进行深入剖析,解决与图中有关的问题。(可参考《中学生物教学》2003年第7~8期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同时教师还可将教材中的插图进行改造,或将相关文字信息图像化,或将图表信息文字化等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着手,使知识化无形为有形;化隐蔽为直观;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复为简单,从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空间和逻辑思维能力。‎ ‎3、关注新教材内容和新课程教学理念,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新课程的实施,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也不断地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试题也越来越灵活,开放型题目、综合应用型题目等必然占有相当比例,特别对创新能力的考查会逐年加强。所以我们在复习中要特别关注新教材新增内容及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留意本专题在高考命题变化的特点,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表8:本专题在新教材中的新增和改变的内容 教材内容 章节知识方面 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扩展)‎ 种群的数量的变化及研究的意义 城市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改编)‎ 生物圈的概念 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 全球性环境问题(酸雨)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实验、实习、研究性课题方面 ‎(1)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实习) (2)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习) (3)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研究性课题) (4)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 (实验) (5)收集有关生态农业的信息,根据当地农业生产情况,设计一个农业生态系统 (研究性课题)‎ 其中本专题在实验、实习和研究性课程的内容,是与以往教材区别较大的地方。这些实验实习,除了有往常的观察实验和验证性实验外,增加了定量分析实验、探究性实验,以及实验设计的内容。目的是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目的和目标在近年高考中都有所体现,特别是各类实验类型的题目,考查的角度全面,考查的能力逐年提高,更是体现了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培养的目标。‎ 然而在近5年广东的高考中,基本没有涉及本专题的实验题,似乎实验题只是侧重于生理生命活动现象的探讨方面。(当然,这主要与2003年以前的生物教材设置有关)。其实,许多生态学问题、环境问题等热点问题,也会涉及实验验证、实验操作、实践活动等内容。对于实验、实习的内容,我们不会陌生,但实践活动和研究性课题的内容是以往教材中没有的,这一重大改革将会在高考中有所体现,其实2002年上海生物卷的第43题就是对本专题研究性学习情况的考查。所以在备考中,教师们也应该注意对本专题的实验、实践、研究性课程内容的复习和拓展,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设计来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推导结论的科学思维能力。‎ ‎4、精心挑选练习和适当做题,提高解题能力 ‎ 不管高考命题如何变化,向何方向变化,最后还是体现在一份高考题上,学生还是要通过完成命题者设置的每一个问题,来体现他的学习能力和我们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备考中切不可忽视解题能力的培养。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我们要注意走出“题海战术”的误区,它只会让我们的学生不堪负重,变得机械盲目,甚至厌学,也会使教师迷失方向。练习要精选,重质量;讲评要精细,重份量。不论是学生练习,还是教师讲评,目的都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内容方法,条理系统知识,构建知识网络,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复习题的功能和效度,充分 挖掘典型习题中的知识点、能力点、方法点、变化点,只有这样的习题教学,才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转换信息、运用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由此可见,题不在于多,而在于好和巧。好和巧并不意味过份追求新、异的题目,而是在于精心挑选或设计 有代表性的、典型的、适合自己学生特点的、利于提高学生能力的题目。其实,每年的高考题就是我们最好的题库,因为每一道高考题都是命题者依据知识范围和能力要求,精心设置的,不少是从知识网络的联结处提出问题,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多种能力。知识网络的联结处,往往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所在,高考题已经为我们在此设计了训练学生的练习,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现成的资源,进行加工改造,增删取舍,变换出新颖的、具体的、明确的、适度的训练题,既能使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又能使他们掌握知识与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 2003年12月 参考资料:‎ ‎《高考试题.分类分析》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3年生物科考试说明》 高等教育出版社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生物》人民教育出版社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选修)——生物》人民教育出版社 ‎《历届高考试题》‎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